Ⅰ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措施
1、 對電子政務缺乏理性認識
國內的一些電子政務方案非常宏觀,功能、效益設計得非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往往會出現巨大的電子政務投資和與之不相適應的、相對比較薄弱的電子政務應用之間的矛盾。這些總體性的框架建設,項目涉及面鋪得很大,卻事事做不深透。
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在於我們對電子政務項目缺少恰當的定位。面面俱到的整體性方案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有效的做法是:選好一個最能取得應用效果的具體項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個環節。一個項目成功了,再來擴展。
電子政務需要的是求真務實地推進。將電子政務目標定位低一點,項目選擇小一點,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損失,待有了能力後再擴展也不遲;相反,如果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那將會非常危險。
2、 信息孤島問題
由於我國電子政務是在各級政府、不同部門中分別進行的,沒有統一的戰略規劃,各部門之間相互封閉,相當一部分已建成的電子政務系統模式不統一,這些獨立的、異構的、封閉的系統使得彼此之間難以實現互聯互通,從而成為一個個「信息孤島」。
信息孤島使得各部門之間的各種系統難以兼容,信息資源難以共享,相互封閉、互不相通,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財力和時間,而且大量的信息資源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缺乏電子政務統一標准,是產生這些「信息孤島」的主要原因。
國內外電子政務建設的實踐證明,電子政務建設必須有標准化的支持,尤其要發揮標准化的導向作用,以確保其技術上的協調一致和整體效能的實現。標准化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它將各個業務環節有機地連接起來,並為彼此間的協同工作提供技術准則。通過標准化的協調和優化功能,能保證電子政務建設少走彎路、提高效率、確保系統的安全可靠。統一標準是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基礎。
一方面,國家通過出台宏觀的電子政務標准化指南,來規范和統一現有的標准。但由於我國不同政府部門之間、各級政府之間、不同區域之間對電子政務的需求差別較大,在國家標準的宏觀指導下,還應該制定地方標准和部門標准。另一方面,國家應鼓勵具有一定技術實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到標準的制定工作中來,為電子政務建設出力。在標准完善、改進和制定工作中,可以借鑒一些廠商開發的電子政務示範工程中的先進技術和規范,使之成為部門和地方標準的一部分。
總之,標准要為電子政務建設服務,電子政務建設要促進標准發展。
3、數字鴻溝問題
數字鴻溝,一般也被稱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鴻溝。
數字鴻溝是一個普遍性的世界現象,由於經濟水平的差距和區域特色的不同,它廣泛地存在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發展中國家之間以及一國的不同地區之間。我國也不例外,城鄉差距明顯,沿海和內地的地區差距顯著,某些落後地區剛剛解決溫飽問題,數字鴻溝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那麼,我們怎樣去跨越數字鴻溝呢?
首先,政府部門要積極推動整體信息化建設,解決因為年齡、地域、經濟條件等客觀因素導致的數字鴻溝問題,信息化不僅要覆蓋年輕人群,更要覆蓋中老年人以及廣大農民,盡力滿足弱勢群體對信息技術的需要。
第二,加快電子社區建設,為廣大公眾提供廉價、便捷的上網平台。
最後,應該利用多樣化的手段去服務於公眾。信息化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讓人民得到更快捷、滿意的服務,因此基於不同的客觀條件,網站、廣播、電話等多種手段可以讓公眾自由選擇,爭取讓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務。
4、電子政務不能搞無米之炊
在國內電子政務建設中,「重開發,輕應用;重硬體,輕軟體;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比較普遍。尤其是重網路建設、輕政務信息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的問題比較突出。我們會發現,在一些政府網站上,只介紹政策法規、聯絡方式等靜態信息,政府新聞發布占據主要地位。而表格下載,網上申請等為公眾帶來更多價值的在線服務寥寥無幾,這會形成「有路無車」、「有車無貨」、「有電子無政務」的尷尬局面。
為了實現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目標,我們要利用電子化手段,加快政務信息資源的開發、集成與整合,建立健全基礎性、戰略性的政務資料庫。從一定意義上講,充實實在的政務信息是電子政務成敗的關鍵。否則,電子政務將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Ⅱ 我國信息安全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
我國信息安全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
摘要:信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和關鍵。在信息安全保障的三大要素(人員、技術、管理)中,管理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理解並重視管理對信息安全的關鍵作用,對於真正實現信息安全目標來說尤其重要。本文分析了信息安全管理的現狀,並著重討論了加強信息安全管理的策略。
關鍵詞:信息安全;管理;現狀;策略
信息安全管理是隨著信息和信息安金的發展而發展的。在信息社會中,一方面信息已經成為人類的重要資產,在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科技、生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於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而帶來的信息安全問題正變得日益突出。由於信息具有易傳播、易擴散、易損毀的特點,信息資產比傳統的實物資產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損害,這樣將使組織在業務運作過程巾面臨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主要來源於組織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固有薄弱環節和漏洞, 以及大量存在於組織內外的各種威脅, 因此對信啟、系統需要加以嚴格管理和妥善保護,信息安全管理也隨之產生。
1、國內信息安全管理現狀
1.1在國家宏觀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問題
(1)法律法規問題。健全的信息安 法律法規體系是確保國家信息安全的基礎,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我國已建立了法律、行政法規與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等三個層面的有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對組織與個人的信息安全行為提出了安全要求。但是我國的法律法規體系還存在缺陷,一是現有的法律法規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法律法規之間有內容重復交叉, 同一行為有多個行政處罰主體,有的規章與行政法規相互抵觸,處罰幅度不�6�8一致;二是法律法規建設跟不上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這主要涉及網路規劃與建設、網路管理與經營、網路安全、數據的法律保護、電子資金劃轉的法律認證、計算機犯罪、刑事立法、計算機證據的法律效力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缺乏。
(2)管理問題。管理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人員意識。組織建設是指有關信息安全管理機構的建設。信息安全的管理包括安全規劃、風險管理、應急計劃、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系統的評估、安全認證等多方面的內容,因此只靠一個機構是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的。在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之問,要有明確的分工,以避免「政出多門」和「政策拉車」現象的發生。需要建立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即進行制度建設,以保證信息安全。如對人的管理,需要解決多人負責、責仔到人的問題,任期有限的問題,職責分離的問題,最小許可權的問題等。有了組織機構和相應的制度,還需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群防群治,即強化人員的安全意識,這需要信息安全意識的教育和培訓,以及對信息安傘問題的高度重視。
(3)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目前構成我國信息基礎設施的網路、硬體、軟體等產品幾乎完全是建立在外國的核心信息技術之上的。關於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方面存在的問題已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如「十五」期問,國家863計劃和科技攻關的重要項目就有「信息安全與電子政務」和「金融信息化」兩個有關信息安全的研究項目;2002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明確要求:電信產品軟體商不能在軟體上預留「後門」,外國供貨商不能遠程登錄中國電信商的操作系統,高級 管系統要用國內可靠機構開發的軟體產品。
1.2我國在微觀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
(1)缺乏信息安全意識與明確的信息安全方針。大多數組織的最高管理層對信息資產所面臨威脅的嚴重性認識不足,或者僅局限於IT方面的安全,沒有形成一個合理的信息安拿方針來指導組織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這表現為缺乏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對員工進行必要的安全法律法規和防範安全風險的教育與培訓,現有的安全規章組織未必能嚴格實施等。
(2)重視安全技術,輕視安全管理。目前組織普遍採用現代通信、計算機和網路技術來構建信息系統,以提高組織效礙暑與競爭能力,但相應的管理措施不到位,如系統的運行、維護和開發等崗位不清,職責不分,存在一人身兼數職現象。
(3)安全管理缺乏系統管理的思想。大多數組織現有的安全管理模式仍是傳統的管理方法,出現了問題才去想補救的辦法,是一種就事論事、靜態的管理,不是建立在安全風險評估基礎上的動態的持續改進管理方法。
2、國外信息安全管理現狀
國際上信息安全管理近幾年的發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制訂信息安全發展戰略和計劃。制訂發展戰略和計劃是發達國家一貫的作法。美、俄、日國家都已經或正在制訂自己的信息安全發展戰略和發展計劃,確保信息安全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加強信息安全立法,實現統一和規范管理。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和規范信息安全工作是有效實施安全措施的最有力保證。制訂網路信息安全規則的先鋒是各大門戶網站,美國的雅虎和美國在線等網站都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信息安全管理辦法。2000年1O月5日美參議院通過了《互聯網網路完備性及關鍵設備保護法案》。2000年9月,俄羅斯實施了關於網路信息安全的法律。
(3)步入標准化與系統化管理時代。隨著2O世紀8O年代IS09000質量管理標準的出現及隨後在全世界的推廣應用,系統管理的思想在其他管理領域也被借鑒與採用,信息安全管理也同樣在2O世紀9O年代步入了標准化與系統化管理的時代。1995年英國率先推出了BS7799信息安全管理標准,該標准於2000年被國際標准化組織認可為國際標准ISO/IEC17799。現在該標准已引起許多國家與地區的重視,在一些國家已經被推廣與應用;組織貫徹實施該標准可以對信息安全風險進行全面系統的管理,從而實現組織信息安全。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以及組織也提出了很多與信息安全管理相關的標准。
3、加強信息安全管理的策略
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全面加快,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形勢和挑戰。從總體上看,當前,我國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基礎薄弱,水平不高,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要以全局性的眼光,加強信息安全的組織管理工作。
(1)建立集中統一、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的信息安全管理機制。信息安傘保障的關鍵在於組織領導,要從根本上加強我國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必須建立全國集中統一、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的信息安全管理機制。一是國家應建立能夠協調維護各種安全利益的綜合職能機構,成立有高度權威的國家信息安全委員會,作為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的常設委員會, 以改變目前在維護國家信息安全中各部門條塊分割、職責不清、多頭管理、協調不力和政出多門的現狀;二是各個職能部門要形成一個分工明確、責任落實、相互銜接、有機配合的組織管理體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共同履行信息安全管理的職責;三是盡早建立省、市兩級比較完善的信息安全領導管理體系, 以便積極調動各種資源主動配合和協調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形成縱橫結合的信息安全協調與信息共享機制; 四是充分調動政府、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性,實現有機聯動,形成合力,共同構築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五是健全和完善信息安全責任體系,要求各部門、各單位明確信息安全工作負責人,配備相應的信息安全員,把信息安全責任真正落實到人。
(2)加強信息安全法制建設,為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執法依據。作為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部分,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的建設已經勢在必行。下一步,應著力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同時,要注重和加強信息安全執法隊伍的建設;各信息安全職能部門的執法活動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進行,正確行使權力和履行職責,保護企業和公民的合法權益,打擊網路違法犯罪;各有關主管部門和運營單位要積極支持執法機關工作,履行應盡的義務;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要認真履行法律規定的信息安全責任和義務,在信息網路環境中依法開展活動。
(3)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實行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是國家解決信息安全保護問題的基本政策。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是信息系統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保護的客觀要求,即按信息的敏感和重要程度、系統應用性質和資嚴價值、部門重要程度,分級採取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對於涉及國計民生的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應分級加以重點保護;適度保護,效費合理,避免盲目和浪費。國家實行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必須從總體戰略角度考慮,把握關鍵環節,建立長效保護機制。當前,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試點工作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推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傘面開展,應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明確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各方責任;制定各項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規范和技術標准體系;依託社會技術力量,組建技術支撐體系;研製開發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備案、檢測、評估信息系統和技術
工具;加強宣傳、培訓工作等等。
(4)努力探索,創立新形勢下的信息網路違法犯罪防範打擊體系。近年來,我國在打擊網路違法犯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火的成績,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違法犯罪的形式更加多樣化,技術手段更加先進,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建立健全信息網路違法犯罪防範打擊體系, 以執法職能部門為主體,動員社會各方力量,運用網路技術手段在信息網路領域建立系統、完整、有機銜接的預防、控制、偵查、懲處信息網路違法犯罪的行政執法和刑事執法體系,提高對信息網路違法犯罪的防範、控制和偵查、打擊能力。重點要做好以下四方面機制建設:一是全社會防範控制機制。二是統一指揮、快速反應的偵查機制。三是有關部門、單位的支持、配合機制。四是公檢法三機關的協調、協作機制。
Ⅲ 急求電子信息工程畢業論文!!!急急急
電子信息工程畢業論文 (張清卓)
從21世紀開始,無線感測器網路就開始引起了學術界,軍事界和工業界的極大關注。美國和歐洲相繼啟動了許多關於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研究計劃。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目前已經置身於信息時代,信息的獲取是實現信息化的前提,
獲取物理家門口滿懷欣喜的一種重要工具就是感測器。無線感測器網路是當前國際上備受關注的,由多學高度交叉的新興研究熱點領域⑴它綜合了感測器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及無線通信技術等三大技術,能夠通過嵌入式系統對信息進行處理,並通過隨機自組織無線通信網路以多跳中繼方式所感知信息傳送到用戶終端。
無線感測器網路可以用於監控溫度,濕度,壓力,土壤構成,雜訊,機械應力等多種環境條件,使用戶可以深入的了解和把我周圍的世界。無線感測器網路的隨機布設,自組織,環境適應等特點使其在軍事國防,環境監測,生物醫療,搶先去救災以及商業應用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很高的應用價值②。當然,在空進搜索和災難拯救等特殊領域,無線感測器網路也有其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
⑴民用領域
美國交通部提出了「國家智能交通系統項目規劃」,預計到2025年全面投入使用。這種新型系統將有效的使用感測器網路進行交通管理,不僅可以使汽車按照一定的速度行駛,前後車距自動低保時一定的距離,而且還可以提擁有管道路堵塞的最新消息:英特爾公司在2002年10月發布了「基於微型感測器網路的新型計算發展規劃」,該計劃宜稱:實現計劃需要三個階段,即物理階段,實現階段和應用階段。物理階段主要開發集成感知,護士與阿寶哥通信功能的感知數據:應用階段將應用感測器網路於預防醫學,環境監測及災害對策等領域④。實驗證明無線感測器網路在這樣的應用環境中有的非常明顯的優勢。
⑵國內現狀
國內在無線感測器網路領域的研究也很快跟進。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已經通過系統集成的方式完成了一些終端節點合格基站的研發:浙江大學現代控制工程研究所成立了「無線感測器網路控制實驗室」聯合相關單位專門從事面向感測器網路的分布自治系統關鍵技術及協調控制理論方面的研究:山東省科學院也看到了無線感測器網路這一極具前景的領域,並且於2005年10月正式啟動了關於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操作系統的研究。
⑶學術界
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2005 年制定了無線感測器網路研究計劃,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展開了「嵌入式智能感測器」的研究項目,以求利用感測器網路對我們的生活的物理世界實現全方位的測試與控制。夏威夷大學的研究者們為了能長期研究稀有和頻臨滅種的生物已經實現了無線感測網路的第一步設計,並通過對氣候因素和生物氣候的監測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一個生物鍾會變得這么稀有,同時他們用大量的感測器來獲取如何控制龐大的數據流量和發現需要為之一個龐大感測器網路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無線感測器網路作為一門新興技術,同其他領域的合作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及時開展這項對人類未來生活影響深遠的前沿科技的研究,對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將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對於無線感測器網路,感測器節數量通常較大,為了避免由於節點地址帶來的大量負荷,不可能構造一個全網的地址方案。同時,由於接電能量和處理能力受限等特點,使得無線感測器網路不能直接採用傳統無線區域網中現有的路由協議。因此,必須設計新的演算法,實現可靠,能量高效,且能保證網路內能量消耗平衡的無線感測器路由協議。另外,國外的研究人員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開發出一些無線感測器網路原型系統,在相關理論上業有較為廣泛,深入的研究⑦。但是,在一些項關鍵理論上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從實際應用出發,在現實中受到各種啟發,並將此運用到對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研究分析中,此外充分受到各種啟發,並將此運用到對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研究分析中,此外充分借鑒已有演算法以及其他優化問題解決中的優秀思想,並設計新型的無線感測器網路路由協議,具有重大意義。
Ⅳ 我國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
我國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 摘要:本文從我國電子商務技術發展的環境,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三個方面,探討分析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關鍵詞:電子商務,現狀,對策 電子商務源於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簡寫為EC。顧名思義,其內容包含兩方面,一是電子方式,二是商貿活動。一般來說是指利用電子信息網路等電子化手段進行的商務活動,是指商務活動的電子化、網路化。廣義而言,電子商務還包括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各種內部業務的電子化。電子商務可被看作是一種現代化的商業和行政作業方法,這種方法通過改善產品和服務質量、提高服務傳遞速度,滿足政府組織、廠商和消費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並通過計算機網路加快信息交流以支持決策。電子商務可以包括通過電子方式進行的各項社會活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充實和擴展,並不斷被賦予新的含義,開拓出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電子商務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人類信息世界的核心,也是網路應用的發展方向,具有無法預測的增長前景。電子商務還將構築二十一世紀新型的經濟貿易框架。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對於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增強國家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我國企業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現狀 雖然目前還不能預測電子商務交易模式何時能成為主流模式,但電子商務的市場發展潛力是無窮的,因為:一方面,潛在消費者的發展速度驚人。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02年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到2002年底,全球英特網用戶已達6.5億之眾。在中國,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截止2003年6月底,上網用戶已達到680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48.5%,而1997年10月首次調查結果只有62萬,幾年間增長了109。7倍。他們中的一部分已是電子商務的消費者,而更多的則是這個快速發展市場的潛在消費者。另一方面,電子商務交易額快速增長。據國際著名咨詢公司Forrester估計,2002年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大約為22935億美元,到2006年將可能達到12。8萬億美元,佔全球零售額的18%,年均增長率在30%以上。美國是電子商務應用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其發展趨勢對其他國傢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2001年,盡管美國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在全美零售額中的比例仍低於3%,但類似軟體、旅遊和音樂製品這些商品及服務的網上交易B2C部分已佔到這部分交易額的18%左右,世界其他地區也有類似情況出現。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01年電子商務發展報告》引用Anderson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到2003年底,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B2B和B2C的交易總額將可能達到40億美元之巨,B2B的年均增速為194%,而B2C的是274%,其增速呈倍數增長。當今世界,除電子商務市場以外,其他任何市場都難有如此高的增長率,因此,其市場前景極為可觀。 二、我國企業電子商務面臨的問題 1、 電子商務的搜索功能問題 當在網上購物時,用戶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眾多的網站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並以最低的價格買到。搜索引擎看起來很簡單:用戶輸入一個查詢關鍵詞,搜索引擎就按照關鍵詞語到資料庫去查找,並返回最合適的WEB頁連接。但根據NEC研究所與INKTOMI公司最近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在互連網上至少10億網頁需要建立索引。而現在搜索引擎僅僅能對5億網頁建立索引,仍然有一半不能索引。這主要不是由於技術原因,而是由於在線商家希望保護商品價格的隱私權。因此當用戶在網上購物時,不得不一個網站一個網站搜索下去,直到找到滿意價格的物品。 2、電子商務的安全性問題 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仍是影響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因素。由於INTERNET的迅速流行,電子商務引起了廣泛的注意,被公認為是未來IT最有潛力的新的增長點。然而,在開放的網路上處理交易,如何保證傳輸數據的安全成為電子商務能否普及的最重要的因數之一。調查公司曾對電子商務的應用前景進行過在線調查,當問到為什麼不願意在線購物時,絕大多數人的問題是擔心遭到黑客的侵襲而導致信用卡信息丟失。因此,有一部分人或企業因擔心安全問題而不願意使用電子商務,安全成為電子商務發展中最大的障礙。如:安全可靠的通訊網路;有效防護連接在網路上的信息系統;有效防止資料被盜去或盜用;培訓電子商務人才,使其了解如何防護其信息系統和資料的安全。 3、電子商務管理的問題 電子商務的多姿多彩給世界帶來了全新的商務規則和方式,這更加要求在管理上要做到規范,這個管理的概念應該涵蓋商務管理,技術管理,服務管理等多方面,因此要同時在這些方面達到一個比較令人滿意的規范程度,不是一時半時就可以做到的。另外電子商務平台的前後端相一致也是非常重要的。前台的WEB平台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是電子商務的門面。而後台的內部經營管理體系則是完成電子商務的必要條件,它關繫到前台所承接的業務最終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實現。一個完善的後台系統更能體現一個電子商務公司的綜合實力,因為它將最終決定提供給用戶的是什麼樣的服務,決定電子商務的管理是不是有效,決定電子商務公司最終能不能實現贏利。 4、電子商務的稅務問題 稅務,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財政來源。由於電子商務的交易活動是在沒有固定場所的國際信息網路環境下進行,造成國家難以控制和收取電子商務的稅金。因此,在指定與電子商務有關的政策法規時,需要重新審視傳統的稅收政策和手段,建立新的,有效的稅收機制。 5、電子商務的標准問題 各國的國情不同,電子商務的交易方式和手段當然也存在某些差異,而且我們要面對無國界,全球性的貿易活動,因此需要在電子商務交易過動中建立相關的,統一的國際性標准,以解決電子商務活動的相互操作問題。中國電子商務目前的問題是概念不清,搞電子的商務,搞商務的搞電子,呈現一種離散,無序,局部的狀態。因此,目前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解決統一標準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台;二是電子商務的關鍵在於業務,應用是其龍頭,因此要把各種各樣的業務和服務接進來;三是解決互連互通的標准問題。 6、 電子商務的費用支出問題 由於金融手段落後,信用制度不健全,中國人更喜歡現金交易,沒有使用信用卡的習慣。而在美國,現金交易較少,國民購物基本上採用信息卡支付,而且國家處於金融,稅收,治安等方面的原因,也鼓勵使用信息卡以減少現金的流通。完善的金融制度方便,可靠,安全的支付手段是B 2 C電子商務發展的基本條件。不難看出,影響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不單是網路帶寬的狹窄,上網費用的昂貴,人才的不足以及配送的滯後,更重要的原應來自於信用制度不健全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因此,我們應該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健全法制,建立信用制度,正確引導人們改變一些生活習慣,為我國B 2 C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發展環境。 7、電子商務的合同法律問題 在電子商務中,傳統商務交易所採取的書面合同已經不適用了。一方面,電子合同存在容易編造,難以證明其真實性和有效性的問題;另一方面,現有的法律尚未對電子合同的數字化印章和簽名的法律效率進行規范。此外,現有的技術還無法做到對數字印章和簽名的唯一性,保密性進行准確無誤的認定。如何保證電子商務活動中合同的有效性及電子印章和電子簽名的有效性,是保證電子商務正常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解決對策 電子商務是一項巨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從中長期來講,應從以下方面入手加以推動和引導: 1、 做好電子商務的發展規劃和宏觀指導 電子商務是一項新生事物,其技術發展速度很快,業務方式沒有最終定型,給政策的制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對市場的變化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強研究,適時制定鼓勵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在這一過程中,相關的中介組織,如行業協會等應充分發揮自己聯系政府和企業的紐帶作用,做好企業與政府部門的信息溝通,協助政府做好產業發展規劃。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電子商務是基於信息網路的商務活動,需要建設必要的信息基礎設施和手段,包括各種信息傳輸網路的建設、信息傳輸設備的研製、信息技術的開發等,使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在堅實的環境建設基礎上。要構建一個值得信賴並能夠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多層次的開放的網路體系,加強基礎網路的建設,改善國內用戶環境。 3、 加強電子商務宣傳和人才培養 目前,部門、行業信息的電子化方面力量嚴重不足:而沒有各個部門、行業信息的電子化,電子商務就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培養、引進並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質較高、層次合理、專業配套的網路、計算機及經營管理的專業人才,是我國電子商務建設成功的根本保證。同時,面對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政府有關部門組織有關企業和研究單位制定安全技術,這是責無旁貸的。 4、 加強政府的示範和引導,開展電子商務示範工程 通過實施政府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促進政府與社會的溝通;發展政府部門之間的非支付性電子商務,促進有關部門在電子商務實施中的關系協調,推動管理部門聯網,實現商務管理電子化;發展政府和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實現政府采購網路化。有針對性地扶持重點行業、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通過試點總結經驗加以推廣。
Ⅳ 電子政務 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 對策
現階段我國電子政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政府自身的問題和 公務員素質有待提高。
從公務員的文化水平來看,經過998年的政府機構改革,國務院近.7萬名公務員中,大學本科畢業以上學歷的占%。但地方政府00萬公務員中,大學本科畢業以上學歷的僅有0%,約有0%的公務員不會操作計算機。面對電子政務的潮流,許多公務員在心理上必然會恐懼害怕,產生抵觸情緒,而不能從心理上積極學習,以適應政府信息化的歷史潮流,結果使得很多昂貴的設置成為裝點門面的飾物。
2、電子政務的規劃和標准缺乏統一性。
目前,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缺乏宏觀規劃,沒有提出明確的發展目標。同時,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與電子政務的統一性、開放性、交互性和規模經濟等自然特性產生嚴重沖突,各級地方政府和部門在電子政務的建設中往往各自為政,採用的標准也各不相同,業務內容單調重復,造成新的重復建設。同時,缺乏規范和標准也使得信息流通不暢,資源無法共享和信息孤島,影響了跨部門、跨區域共性業務的處理和政府的有效監管。
長期形成的信息分割不利於電子政務的發展,信息壟斷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特權和利益,因此,不同單位之間為了保證自己的部門利益,往往限制信息交流。要發揮電子政務的作用就要從信息如何廣泛共享和深層次挖掘入手,發揮信息的最大效用,這就必須突破傳統政務模式下的信息分割的不利局面,加快信息本身的整合和共享。
3、公眾的參與問題,「顧客導向」的現代公共行政理念,要求政府管理要以提高公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為目標。政務電子化的過程中公眾的參與程度並不令人滿意的主要原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操作技能的缺乏。計算機及網路通信技術是近幾年才迅速發展起來的,電腦對於廣大的老百姓尤其是中西部的老百姓來說還是很陌生的,政務信息化更無從談起。二是硬體及網路設備的匱乏。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電腦對於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還是難以負擔的奢侈品。因此,硬體和網路設備的缺乏成為了制約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又一大障礙。
4、網路技術的問題, 網路信息安全問題。
目前對信息安全構成威脅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主要有火災等自然災害、硬體故障、嚴重誤操作、數據泄露、盜用、偽造、假冒、故意對數據或程序破壞、病毒、錯誤指向、黑客、特洛伊木馬、搭線竊聽等。一旦網路受到攻擊,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全部癱瘓時,整個社會將陷入危機。國家機密難保,致使某些部門不敢使用互聯網。
5、網路對人的情感的忽視。電子政務的一大特點是虛擬性,這是由互聯網的特點所決定的。政府工作人員在進行電子政務的活動中,往往會使人際關系淡化,政府工作人員和公眾似乎面對的只是電腦,而常常忘記他們也是和人進行交往。例如時下興起的在城市公共場所安裝的「電子眼」監控系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交通,降低了犯罪率,但這種「倒洗腳水也將孩子一塊兒潑出」的做法也對公民的隱私權和其他方面的權利造成了嚴重侵犯,其對人性化和人本管理的背離也是顯而易見的。
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對策建議,政府自身問題的應對方法,提高公務員素質,
推行任何改革,思想解放是關鍵。應加強對公務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轉變觀念,從而在思想上接受這場變革,進而在行動上積極應對這種變革。
要加大對公務員的培訓工作,使得他們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以適應全新的信息社會工作環境,並且要把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考核納入公務員綜合考核范圍之內。
制定發展規劃,明確階段目標,避免重復建設。作為政務活動和信息技術的結合點, 電子政務建設不單單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且涉及到政黨部門的工作程序、組織結構、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調整和協調。因此,國家要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建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加強對電子政務的研究、規劃和組織協調,並根據國情,制定切實可行的階段性目標。
Ⅵ 中國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面臨哪些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技術應用與職能轉變相結合 高新民指出,電子政務建設首先要解決的是觀念問題,要認識到這不僅是信息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要與政府的職能轉變結合起來,互相推動,否則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容易造成浪費,應用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高新民認為,我國目前已經有了比較完備的政務網站體系,可以為企業和公民提供基本的信息,應用的基礎架構也基本成型,可以為社會提供一些服務。下一步就應當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改變政府運作的方式,充分考慮大眾(企業、公民)希望以什麼樣的形式來接受政府的服務,從而根據這些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重塑政府的服務,實現「以公民為主導」。更進一步的就是進行政府與公民、政府與企業界以及政府部門之間的綜合功能的融合。 技術應用與政府職能轉變的結合,實質上就是政府業務流程的重塑。高新民認為,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已經具備了進入這個階段的條件:經濟快速提升、政府高度重視以及社會需求的契機。比如在SARS發生以後,政府迅速協調不同部門、不同地區建立了相應的應急系統和監控系統。在後來的針對禽流感的戰斗中,這個系統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以公共服務為建設目標 政府職能轉變的根本目的,其實就是為企業和公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高新民指出,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前十年將加強監管、提高政府機關工作效率提到首位來優先考慮。現在電子政務建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要逐步轉向以提供公共服務為建設目標,建設服務型的政府。 目前指導著西方國家大力推行行政改革的新公共管理理論認為,服務型政府將是未來政府的基本定位,綜合服務將是未來政府的核心職責,政府原有的一些管理職能將移交給其他實體,政府更多的精力將投放到單個實體無法處理的信息服務和信息管理領域。電子政務的發展是以用戶為中心,按照用戶需要來設計政府的網路功能,它將促使政府由一種多層次、多部門、以管理為主的形態向一種智能型的、顧客取向的、以服務為主的形態轉變。 高新民認為,為了提供公共服務,一定要非常重視各級政府、部門門戶網站的建設。門戶網站有別於一般網站,能夠實現網上網下的互動,擁有後台的資料庫聯系和服務功能的整合,用搜狐總裁張朝陽的話說,是「Internet這塊大陸的港口」。在我國,政府門戶網站最初來自政府上網工程,其地位與作用尚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在我國信息化發展戰略中,其重要性遠不如「金」字工程,目前更多的是被各級地方政府當作網路世界的門面,缺乏實質內容。只有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以及商務部、醫葯管理局等部委的網站達到了門戶網站的水平。高新民認為,應當把門戶網站作為推進電子政務的「抓手」,以此為載體來加快電子政務建設的步伐。 建立信息資源整合平台 信息資源是網路的基礎,但是要想准確、高效地獲得信息資源,就必須做好信息資源的交流整合工作。特別是在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很多服務功能涉及到多個地方、多個部門,就更要注意這一點。高新民提出,各部門要建立好自己的數據基礎,要根據本部門的工作職能或者核心業務,開展相應的數據收集和應用工作,這就形成了進行互通互聯的數據基礎。 互通互聯的過程中,上級單位與各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對每一個部門來說,掌握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它的一些特殊的優勢或者權利,從信息交互的角度看,各部門信息交換一定是不平衡的。因此要通過信息溝通和整合,遵循開放系統的原則,建立相對來說比較合理的、開放的信息平台,為電子政務的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建立合理的協調機制 高新民認為,在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同時,要有冷靜的頭腦,要採取相應的對策,努力追求成功率。多年的經驗表明,信息化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技術+應用+領導」。電子政務建設成敗的關鍵在於能否建立和完善政府機構內、外的協調機制,這個協調機制落實下來,就是「一把手+信息主管(CIO)」的制度。 高新民指出,過去一直講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但是對於一個組織機構來說,在推進本單位信息化時,僅僅有「一把手」掛帥顯然是不夠的,必須有專職的、參與決策的、有協調權力的信息主管。因此,當一個組織機構的信息化發展到戰略地位時必須考慮信息主管機制的建立。在這個階段,信息化是「一把手+信息主管(CIO)」工程。 信息主管是在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是形勢發展的客觀需要。信息主管機制則是指信息主管的定位、作用、責權利以及信息化治理組織機構、治理能力的形成等要素組成的制度性安排,而不僅僅是設立一個領導職位。如何在我國推進信息主管機制的問題,目前已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有的單位從實踐中總結出信息主管有以下作用:信息主管是信息化的鼓動者,是組織機構信息化戰略的制訂者,是重大信息化項目實施的組織者,是信息系統正常可靠運行的保障者。 高新民認為,在我國推進信息主管機制,應該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從宏觀層面上創造穩妥的環境和條件;二是根據實際需要,有條件的組織機構可以先行一步,在實踐中探索可行的制度。他建議國家有關領導部門把建立信息主管機制問題列入專題研究議程。通過認真調查研究,分析我國各類機構中信息化管理組織機構的基本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提出設置信息主管職位的必要條件、職業標准、職位責權利以及信息化管理結構的幾種可行模式。同時,要組織專家編制信息主管必備知識體系綱要,為開展培訓、教育提供指導。在推進信息主管機制的建立時,一定要遵循實際需要和條件允許的原則,在現階段應採取「積極研究、穩妥推進」的策略。
Ⅶ 關於電算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急)
摘 要:文章就會計電算化發展過程中的風險及控制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指出在會計電算化過程中進行風險控制的必要性,並提出了防範控制的幾項措施。
一、會計電算化的風險分析
1.會計電算化的特點。會計電算化後,由於會計信息系統自身的特點,增加了固有風險。因為在手工會計核算下,要想更改會計數據必須要同時更改相關的會計憑證日記賬、明細賬、總分類賬和會計報表。一方面工作量比較大,另一方面也會在相關的紙質存儲介質上留下相應的痕跡,因此,一般無法對會計資料進行更改。而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一般只需要錄入原始憑證或記賬憑證,系統會自動根據錄入的原始憑證生成記賬憑證,並對記賬憑證進行進一步加工處理生成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因而只需增、刪、修改錄入的原始憑證或記賬憑證,就會改變最終的會計數據結果,並且不會在磁性介質上留下任何可辨的痕跡。另外,會計數據會因計算機病毒,電源故障,人為操作失誤,程序處理錯誤和網路傳輸故障等原因而出現錯誤。
2.會計電算化的主要風險。
(1)開發和設計中存在的風險。在應用軟體的研製過程中,由於研製人員所考慮的問題不是十分全面,致使實際工作中的一些情況與之不能吻合,容易出現微小的差錯,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犯罪分子正是利用這一空隙,運用技術化、智能化等高科技手段進行犯罪活動。據報道,自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會計電算化以來,經濟犯罪頻繁發生,會計領域的計算機犯罪案件也呈上升趨勢,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計算機軟體設計上的缺陷和不當手段在短短一、兩年甚至幾個月里,就侵吞幾百萬、幾千萬的社會財產,給社會資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2)業務操作中不規范和玩忽職守造成的風險。企業應用現代化管理工具替代了陳舊落後、繁瑣的手工核算。但是企業管理者的思想觀念沒有轉變,嚴格而科學的管理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所以,犯罪分子利用內部防範制度的薄弱環節,不惜以身試法,利用合法身份,濫用或盜用操作密碼進行越權操作,從而達到侵吞企業財產的目的。
(3)計算機維護不當釀成風險。在電算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會計賬目,貨幣現金,信息存儲,文件傳遞等都變成了電子文件存於計算機內,通過網路進行傳輸。由於會計信息存儲電磁化,電算化系統下會計信息以電磁信號的形式存儲在磁性介質中,是肉眼不可見的,很容易被刪除或篡改而不會留下痕跡,往往使應用人員和維護人員疏忽潛在危險的存在。
(4)不可控制的災害風險。不正常的程序結束操作造成的故障,存儲數據的輔助介質(如磁碟)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壞。以及一些不法分子蓄意製造計算機病毒,惡意攻擊,侵入系統,干擾、破壞系統的設置,破壞程序正常執行及數據的完整。
二、會計電算化風險防範與對策
1.深刻認識會計電算化風險防範的重要性。會計電算化在企業的應用為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電子數據處理系統藉助其信息存儲量大、核算速度快、信息輸出及時等優勢,使管理人員能夠及時了解信息等動態指標,有助於進行科學的預測和決策以及有效的反饋控制。然而,這種存儲及處理是在人們不直接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旦出現舞弊行為後果將更為嚴重,並且更難發現。可見對會計電算化的內部監控將比傳統手工會計情況下更為嚴格,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會計電算化風險防範的重要性。
2.對電算化風險防範與控制的對策。
(1)加強軟體購置及開發的管理。計算機軟體包括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會計電算化工作所運用的系統軟體(包括部分應用軟體)多是從外部購置,所購置軟體的技術是否成熟、可靠,直接關繫到數據的安全。購置的系統軟體應是經過實踐應用並被證明是安全可靠的,購置的會計電算化應用軟體必須是經財政部門評審通過的,並應有詳細的操作說明。單位自行開發、研製會計電算化應用軟體的,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科學系統地分析和設計,開發、研製過程一定要規范,開發、研製出的軟體必須符合財政部發布的《會計核算軟體基本功能規范》的要求。開發、研製出的軟體在投入運行前必須經上級有關部門的評審、鑒定,軟體的有關文檔資料必須齊全。在正式運用前,應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轉,對相關數據進行驗證,防止研製人員由於考慮問題不全而出現的偏差。
(2)加強組織控制。隨著會計電算化的超速發展,會計機構也應作相應的調整,如人員崗位責任制:人員崗位包括基本會計崗位和電算化崗位,其中基本會計崗位分為會計主管、出納、核算、稽核和檔案人員等。而電算化會計崗位則是操作員、維護人員、直接管理人員和會計軟體人員。以上兩種工作人員之間不得兼任,還要明確軟體開發人員、維護人員不能兼任操作員。並建立各崗位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度,且分工科學,責任明確。各崗位都得到一定的授權,並用密碼控制,防止非法操作,越權操作。這樣各崗位人員互相制約和內部牽動,能防止違法行為的發生並能及時的發現錯誤。
(3)加強操作控制。會計電算化操作應嚴格遵循會計業務和處理流程進行,在會計軟體中購置防止重復操作、遺漏操作和誤操作的控製程序,如違反操作規程和操作時間應及時予以提示和制止。建立操作日誌制度,計算機程序中應對所有操作留有記錄,包括操作時間,操作人員姓名,操作內容等。對日記賬和已結賬業務設置不可修改或逆操作程序,要修改必須通過編制記賬憑證沖正或補充登記來更正,以保證會計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
(4)數據輸入(出)控制。會計電算化系統主要是由數據整理,數據輸入,數據處理,數據通訊,數據保存,數據輸出幾個部分構成。在這些環節中分析出現風險的可能性,分析系統設計過程中是否在實現各個功能時嵌入相應的內部控制措施,嵌入的內部控制措施是否發揮作用,對於一些潛在的可預見風險是否在系統中採取預防措施,是否對不可預見風險的處理留有系統空間等等。由此保證各個環節的數據准確、有效和全過程會計電算化的安全完整。在會計電算化工作中,電腦原始數據是由人工事先進行審核和確認後輸入計算機內,因而自動處理數據的准確性完全依賴原始數據輸入時的准確性。會計資料是單位的絕對機密,一旦泄露將給單位帶來不應有的損失,而磁性介質的可復制性又使會計資料極易泄露而不易發現。故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輸出不論是磁性文件還是列印資料,輸出後均應立即受到嚴格管理,以防被人竊取或篡改。
(5)加強處理控制。要健全企業內部定期檢查制度,對會計資料定期檢查,主要檢查會計電算化賬務處理正確與否,看是否遵照會計法規行事,審核費用簽字是不是符合本單位的內控制度要求,憑證附件是否完整等。審核計算機內部數據與書面資料的一致性,如輸出的工資單與職工花名冊進行對照檢查,防止錯發工資等。另外,計算機犯罪具有智能化、隱蔽化的特點。我國雖已採用各種技術防止外部入侵打擊,但「病毒」屢屢得逞。因此,加強網路法制建設,加大網上執法力度,對不法分子的不法行為進行打擊以起到威懾作用已迫在眉睫。同時還應配備殺毒軟體,定期或不定期地查「毒」、殺「毒」。
總之,會計電算化的風險是客觀存在,只要我們正視各種風險,並認真分析,積極採取正確有效的防範措施,進行嚴密監督與控制,那麼會計電算化的風險是完全可以減少與控制的,會計電算化一定能在合法健康的軌道上有效運行。
參考文獻:
1.郭復初。現代財務理論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2.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財政部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
3.商新虹。會計電算化系統舞弊的防範與控制。會計之友,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