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軟體工程的畢業設計中,在寫代碼時需要考慮運行效率嗎
以我的經驗,畢設網站只是一個展示,如水平一般,可以不考慮運行效率,只需在論文中迴避這點就好了,關鍵是答辯時能夠回答導師提出的問題。
㈡ 如何在嵌入式系統編程中優化 c 代碼
因為匯編語言編寫的代碼難懂,從而不好維護和難於調試,且只能針對特定的體系結構和處理器移植性差,所以既不宜在復雜系統中使用,又不便於實現軟體重用;而高級語言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豐富的軟體支持,可移植性好、易於維護,因此高級語言編程具有許多優勢。隨著嵌入式系統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和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RTOS(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的廣泛使用,高級語言編程已是嵌入式系統設計的必然趨勢。但是不排除一些軟體模塊仍用匯編語言來寫,這可以使程序更加有效。雖然C/C++編譯器對代碼進行了優化,但是適當的使用內聯匯編指令可以有效的提高整個系統運行的效率。目前,在嵌入式系統開發過程中使用的語言種類很多,但僅有少數幾種語言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其中C和C++是應用最廣泛的。C++在支持現代軟體工程、 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結構化等方面對C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進,但在程序代碼容量、執行速度、程序復雜程度等方面比C語言程序性能差一些。由於C語言既有低級語言的直接控制硬體的能力,又有高級語言的靈活性,是目前在嵌入式系統中應用最廣泛的編程語言。隨著網路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的不斷發展,Java的應用也得到廣泛應用。
㈢ 軟體工程碩士(代碼:430113)和軟體工程(代碼:083500)有什麼區別
光電工程學院 081104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8 已提交 學歷碩士 14 計算機學院 081201 計算機系統結構 40 已提交 學歷碩士 14 計算機學院 081202 計算機軟體與
㈣ 軟體測試和代碼優化工作區別在哪
軟體測試:
評估客戶需求,確認軟體開發的產品/項目符合用戶說明書對於功能,性能等要求。
測試過程中找出系統中存在的缺陷,隱患,督促開發人員進行修復,以提高軟體的質量。
軟體測試的方法多種多樣,按照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劃分方法:比如說:靜態測試(比如說,需求,設計,代碼的評審),動態測試(UT,ST,UAT等)
代碼優化:Dev的活。一般是系統的出現問題之後,為了功能和性能等考慮對於code進行優化,使得更符合客戶的需求。代碼級別的工作,和軟體測試不發生直接關系。但是優化前,優化中和優化後,需要進行評估,測試以防止出現異常。
㈤ 學軟體工程要整天敲代碼么
如果你說的是學科,那麼不用。軟體工程是設計流圖、架構圖和偽代碼。
如果你說的是專業,那麼需要敲代碼。畢竟,不熟悉具體代碼的人是無法完成很好的設計的,因此計算機語言和編程課程是軟體工程專業的必修課。
㈥ 我是軟體工程專業的女生,卻不想寫代碼,就要大四了,感覺前途很迷茫……
其實我十分能力理解你的感受。我是一個該專業的男生,我現在做的就是網路運營啊,其實有沒有基礎不是重點,重點是要有一個謙虛的學習態度,會有很多人需要你的。
你可以網路校友邦到校友邦平台尋求你希望的崗位。或者說你加我好友,到時候我把xx號碼發你。你懂的,網路回答不能發屏蔽詞。
㈦ java 代碼優化問題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這沒有絕對的標准,我們在寫類是要遵循六大原則,有單一職責,迪米特法則等等,依據這六大原則我們有23種設計模式,所以再設計好一個系統是需要經驗的,我給你一個參考博客吧,他寫的很不錯:http://blog.csdn.net/zhengzhb/article/details/7331369
㈧ 本科軟體工程,但是今後不太想當程序員,因為自認為代碼能力不強。對了,我是女生,一般二本,不過還挺喜
我也是軟體工程專業的。按照你的情況,其實出來找工作還是可以的,我的有一個同學也是女生,在公司實習的是產品經理,然後找到一份工作月薪8k。你也可以試著往測試方向發展或者也可以做技術支持方面的工作。這些對代碼要求不是很高的。
㈨ 如何優化你的C代碼
一、程序結構的優化
1、程序的書寫結構
雖然書寫格式並不會影響生成的代碼質量,但是在實際編寫程序時還是應該尊循一定的書寫規則,一個書寫清晰、明了的程序,有利於以後的維護。在書寫程序時,特別是對於While、for、do…while、if…elst、switch…case等語句或這些語句嵌套組合時,應採用「縮格」的書寫形式,
2、標識符
程序中使用的用戶標識符除要遵循標識符的命名規則以外,一般不要用代數符號(如a、b、x1、y1)作為變數名,應選取具有相關含義的英文單詞(或縮寫)或漢語拼音作為標識符,以增加程序的可讀性,如:count、number1、red、work等。
3、程序結構
C語言是一種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提供了十分完備的規范化流程式控制制結構。因此在採用C語言設計單片機應用系統程序時,首先要注意盡可能採用結構化的程序設計方法,這樣可使整個應用系統程序結構清晰,便於調試和維護。於一個較大的應用程序,通常將整個程序按功能分成若干個模塊,不同模塊完成不同的功能。各個模塊可以分別編寫,甚至還可以由不同的程序員編寫,一般單個模塊完成的功能較為簡單,設計和調試也相對容易一些。在C語言中,一個函數就可以認為是一個模塊。所謂程序模塊化,不僅是要將整個程序劃分成若干個功能模塊,更重要的是,還應該注意保持各個模塊之間變數的相對獨立性,即保持模塊的獨立性,盡量少使用全局變數等。對於一些常用的功能模塊,還可以封裝為一個應用程序庫,以便需要時可以直接調用。但是在使用模塊化時,如果將模塊分成太細太小,又會導致程序的執行效率變低(進入和退出一個函數時保護和恢復寄存器佔用了一些時間)。
4、定義常數
在程序化設計過程中,對於經常使用的一些常數,如果將它直接寫到程序中去,一旦常數的數值發生變化,就必須逐個找出程序中所有的常數,並逐一進行修改,這樣必然會降低程序的可維護性。因此,應盡量當採用預處理命令方式來定義常數,而且還可以避免輸入錯誤。
5、減少判斷語句
能夠使用條件編譯(ifdef)的地方就使用條件編譯而不使用if語句,有利於減少編譯生成的代碼的長度,能夠不用判斷語句則少用判斷用語句。
6、表達式
對於一個表達式中各種運算執行的優先順序不太明確或容易混淆的地方,應當採用圓括弧明確指定它們的優先順序。一個表達式通常不能寫得太復雜,如果表達式太復雜,時間久了以後,自己也不容易看得懂,不利於以後的維護。
7、函數
對於程序中的函數,在使用之前,應對函數的類型進行說明,對函數類型的說明必須保證它與原來定義的函數類型一致,對於沒有參數和沒有返回值類型的函數應加上「void」說明。如果果需要縮短代碼的長度,可以將程序中一些公共的程序段定義為函數,在Keil中的高級別優化就是這樣的。如果需要縮短程序的執行時間,在程序調試結束後,將部分函數用宏定義來代替。注意,應該在程序調試結束後再定義宏,因為大多數編譯系統在宏展開之後才會報錯,這樣會增加排錯的難度。
8、盡量少用全局變數,多用局部變數。
因為全局變數是放在數據存儲器中,定義一個全局變數,MCU就少一個可以利用的數據存儲器空間,如果定義了太多的全局變數,會導致編譯器無足夠的內存可以分配。而局部變數大多定位於MCU內部的寄存器中,在絕大多數MCU中,使用寄存器操作速度比數據存儲器快,指令也更多更靈活,有利於生成質量更高的代碼,而且局部變數所的佔用的寄存器和數據存儲器在不同的模塊中可以重復利用。
9、設定合適的編譯程序選項
許多編譯程序有幾種不同的優化選項,在使用前應理解各優化選項的含義,然後選用最合適的一種優化方式。通常情況下一旦選用最高級優化,編譯程序會近乎病態地追求代碼優化,可能會影響程序的正確性,導致程序運行出錯。因此應熟悉所使用的編譯器,應知道哪些參數在優化時會受到影響,哪些參數不會受到影響。
在ICCAVR中,有「Default」和「Enable Code Compression」兩個優化選項。
在CodeVisionAVR中,「Tiny」和「small」兩種內存模式。
在IAR中,共有7種不同的內存模式選項。
在GCCAVR中優化選項更多,一不小心更容易選到不恰當的選項。
二、代碼的優化
1、選擇合適的演算法和數據結構
應該熟悉演算法語言,知道各種演算法的優缺點,具體資料請參見相應的參考資料,有很多計算機書籍上都有介紹。將比較慢的順序查找法用較快的二分查找或亂序查找法代替,插入排序或冒泡排序法用快速排序、合並排序或根排序代替,都可以大大提高程序執行的效率。.選擇一種合適的數據結構也很重要,比如你在一堆隨機存放的數中使用了大量的插入和刪除指令,那使用鏈表要快得多。
數組與指針語句具有十分密碼的關系,一般來說,指針比較靈活簡潔,而數組則比較直觀,容易理解。對於大部分的編譯器,使用指針比使用數組生成的代碼更短,執行效率更高。但是在Keil中則相反,使用數組比使用的指針生成的代碼更短。。
3、使用盡量小的數據類型
能夠使用字元型(char)定義的變數,就不要使用整型(int)變數來定義;能夠使用整型變數定義的變數就不要用長整型(long int),能不使用浮點型(float)變數就不要使用浮點型變數。當然,在定義變數後不要超過變數的作用范圍,如果超過變數的范圍賦值,C編譯器並不報錯,但程序運行結果卻錯了,而且這樣的錯誤很難發現。
在ICCAVR中,可以在Options中設定使用printf參數,盡量使用基本型參數(%c、%d、%x、%X、%u和%s格式說明符),少用長整型參數(%ld、%lu、%lx和%lX格式說明符),至於浮點型的參數(%f)則盡量不要使用,其它C編譯器也一樣。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使用%f參數,會使生成的代碼的數量增加很多,執行速度降低。
4、使用自加、自減指令
通常使用自加、自減指令和復合賦值表達式(如a-=1及a+=1等)都能夠生成高質量的程序代碼,編譯器通常都能夠生成inc和dec之類的指令,而使用a=a+1或a=a-1之類的指令,有很多C編譯器都會生成二到三個位元組的指令。在AVR單片適用的ICCAVR、GCCAVR、IAR等C編譯器以上幾種書寫方式生成的代碼是一樣的,也能夠生成高質量的inc和dec之類的的代碼。
5、減少運算的強度
可以使用運算量小但功能相同的表達式替換原來復雜的的表達式。如下:
(1)、求余運算。
a=a%8;
可以改為:
a=a&7;
說明:位操作只需一個指令周期即可完成,而大部分的C編譯器的「%」運算均是調用子程序來完成,代碼長、執行速度慢。通常,只要求是求2n方的余數,均可使用位操作的方法來代替。
(2)、平方運算
a=pow(a,2.0);
可以改為:
a=a*a;
說明:在有內置硬體乘法器的單片機中(如51系列),乘法運算比求平方運算快得多,因為浮點數的求平方是通過調用子程序來實現的,在自帶硬體乘法器的AVR單片機中,如ATMega163中,乘法運算只需2個時鍾周期就可以完成。既使是在沒有內置硬體乘法器的AVR單片機中,乘法運算的子程序比平方運算的子程序代碼短,執行速度快。
如果是求3次方,如:
a=pow(a,3.0);
更改為:
a=a*a*a;
則效率的改善更明顯。
(3)、用移位實現乘除法運算
a=a*4;
b=b/4;
可以改為:
a=a<<2;
b=b>>2;
說明:通常如果需要乘以或除以2n,都可以用移位的方法代替。在ICCAVR中,如果乘以2n,都可以生成左移的代碼,而乘以其它的整數或除以任何數,均調用乘除法子程序。用移位的方法得到代碼比調用乘除法子程序生成的代碼效率高。實際上,只要是乘以或除以一個整數,均可以用移位的方法得到結果,如:
a=a*9
可以改為:
a=(a<<3)+a
6、循環
(1)、循環語
對於一些不需要循環變數參加運算的任務可以把它們放到循環外面,這里的任務包括表達式、函數的調用、指針運算、數組訪問等,應該將沒有必要執行多次的操作全部集合在一起,放到一個init的初始化程序中進行。
(2)、延時函數:
通常使用的延時函數均採用自加的形式:
void delay (void)
{
unsigned int i;
for (i=0;i<1000;i++)
;
}
將其改為自減延時函數:
void delay (void)
{
unsigned int i;
for (i=1000;i>0;i--)
;
}
兩個函數的延時效果相似,但幾乎所有的C編譯對後一種函數生成的代碼均比前一種代碼少1~3個位元組,因為幾乎所有的MCU均有為0轉移的指令,採用後一種方式能夠生成這類指令。
在使用while循環時也一樣,使用自減指令控制循環會比使用自加指令控制循環生成的代碼更少1~3個字母。
但是在循環中有通過循環變數「i」讀寫數組的指令時,使用預減循環時有可能使數組超界,要引起注意。
(3)while循環和do…while循環
用while循環時有以下兩種循環形式:
unsigned int i;
i=0;
while (i<1000)
{
i++;
//用戶程序
}
或:
unsigned int i;
i=1000;
do
i--;
//用戶程序
while (i>0);
在這兩種循環中,使用do…while循環編譯後生成的代碼的長度短於while循環。
7、查表
在程序中一般不進行非常復雜的運算,如浮點數的乘除及開方等,以及一些復雜的數學模型的插補運算,對這些即消耗時間又消費資源的運算,應盡量使用查表的方式,並且將數據表置於程序存儲區。如果直接生成所需的表比較困難,也盡量在啟動時先計算,然後在數據存儲器中生成所需的表,後以在程序運行直接查表就可以了,減少了程序執行過程中重復計算的工作量。
㈩ 如何優化C++程序代碼編寫
計算機程序中最大的矛盾是空間和時間的矛盾,那麼,從這個角度出發逆向思維來考慮程序的效率問題,我們就有了解決問題的第1招--以空間換時間。比如說字元串的賦值:
方法A:通常的辦法
#defineLEN32
charstring1[LEN];
memset(string1,0,LEN);
strcpy(string1,"Thisisaexample!!");
方法B:
constcharstring2[LEN]="Thisisaexample!";
char*cp;
cp=string2;
使用的時候可以直接用指針來操作。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A和B的效率是不能比的。在同樣的存儲空間下,B直接使用指針就可以操作了,而A需要調用兩個字元函數才能完成。B的缺點在於靈活性沒有A好。在需要頻繁更改一個字元串內容的時候,A具有更好的靈活性;如果採用方法B,則需要預存許多字元串,雖然佔用了大量的內存,但是獲得了程序執行的高效率。
如果系統的實時性要求很高,內存還有一些,那我推薦你使用該招數。
這也是第一招的變招。函數和宏的區別就在於,宏佔用了大量的空間,而函數佔用了時間。大家要知道的是,函數調用是要使用系統的棧來保存數據的,如果編譯器里有棧檢查選 項,一般在函數的頭會嵌入一些匯編語句對當前棧進行檢查;同時,CPU也要在函數調用時保存和恢復當前的現場,進行壓棧和彈棧操作,所以,函數調用需要一 些CPU時間。 而宏不存在這個問題。宏僅僅作為預先寫好的代碼嵌入到當前程序,不會產生函數調用,所以僅僅是佔用了空間,在頻繁調用同一個宏的時候,該現象尤其突出。
舉例如下:
方法C:
#definebwMCDR2_ADDRESS4
#definebsMCDR2_ADDRESS17
intBIT_MASK(int__bf)
{
return((1U<<(bw##__bf))-1)<<(bs##__bf);
}
voidSET_BITS(int__dst,
int__bf,int__val)
{
__dst=((__dst)&~(BIT_MASK(__bf)))|
(((__val)<<(bs##__bf))
&(BIT_MASK(__bf))))
}
SET_BITS(MCDR2,MCDR2_ADDRESS,ReGISterNumber);
方法D:
#definebwMCDR2_ADDRESS4
#definebsMCDR2_ADDRESS17
#definebmMCDR2_ADDRESSBIT_MASK(MCDR2_ADDRESS)
#defineBIT_MASK(__bf)
(((1U<<(bw##__bf))-1)
<<(bs##__bf))
#defineSET_BITS(__dst,__bf,__val)
((__dst)=((__dst)&~(BIT_MASK(__bf)))
|
(((__val)<<(bs##__bf))
&(BIT_MASK(__bf))))
SET_BITS(MCDR2,MCDR2_ADDRESS,
RegisterNumber);
D方法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置位操作函數,是arm公司源碼的一部分,在短短的三行內實現了很多功能,幾乎涵蓋了所有的位操作功能。C方法是其變體,其中滋味還需大家仔細體會。
第三招:數學方法解決問題
現在我們演繹高效C語言編寫的第二招--採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問題。數學是計算機之母,沒有數學的依據和基礎,就沒有計算機的發展,所以在編寫程序的時候,採用一些數學方法會對程序的執行效率有數量級的提高。舉例如下,求 1~100的和。
方法E:
intI,j;
for(I=1;I<=100;I++)
{
j+=I;
}
方法F
intI;
I=(100*(1+100))/2
這個例子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數學用例,是我的計算機啟蒙老師考我的。當時我只有小學三年級,可惜我當時不知道用公式 N×(N+1)/ 2 來解決這個問題。方法E循環了100次才解決問題,也就是說最少用了100個賦值,100個判斷,200個加法(I和j);而方法F僅僅用了1個加法,1 次乘法,1次除法。效果自然不言而喻。所以,現在我在編程序的時候,更多的是動腦筋找規律,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學的威力來提高程序運行的效率。
使用位操作。減少除法和取模的運算。在計算機程序中數據的位是可以操作的最小數據單位,理論上可以用"位運算"來完成所有的運算和操作。一般的位操作是用來控制硬體的,或者做數據變換使用,但是,靈活的位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程序運行的效率。舉例如下:
方法G
intI,J;
I=257/8;
J=456%32;
方法H
intI,J;
I=257>>3;
J=456-(456>>4<<4);
在字面上好像H比G麻煩了好多,但是,仔細查看產生的匯編代碼就會明白,方法G調用了基本的取模函數和除法函數,既有函數調用,還有很多匯編代碼和寄存器參與運算;而方法H則僅僅是幾句相關的匯編,代碼更簡潔,效率更高。當然,由於編譯器的不同,可能效率的差距不大,但是,以我目前遇到的MS C ,arm C 來看,效率的差距還是不小。
對於以2的指數次方為"*"、"/"或"%"因子的數學運算,轉化為移位運算"<< >>"通常可以提高演算法效率。因為乘除運算指令周期通常比移位運算大。
C語言位運算除了可以提高運算效率外,在嵌入式系統的編程中,它的另一個最典型的應用,而且十分廣泛地正在被使用著的是位間的與(&)、或(|)、非(~)操作,這跟嵌入式系統的編程特點有很大關系。我們通常要對硬體寄存器進行位設置,譬如,我們通過將AM186ER型80186處理器的中斷屏蔽控制寄存器的第低6位設置為0(開中斷2),最通用的做法是:
#define INT_I2_MASK 0x0040
wTemp = inword(INT_MASK);
outword(INT_MASK, wTemp &~INT_I2_MASK);
而將該位設置為1的做法是:
#define INT_I2_MASK 0x0040
wTemp = inword(INT_MASK);
outword(INT_MASK, wTemp | INT_I2_MASK);
判斷該位是否為1的做法是:
#define INT_I2_MASK 0x0040
wTemp = inword(INT_MASK);
if(wTemp & INT_I2_MASK)
{
… /* 該位為1 */
}
運用這招需要注意的是,因為CPU的不同而產生的問題。比如說,在PC上用這招編寫的程序,並在PC上調試通過,在移植到一個16位機平台上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代碼隱患。所以只有在一定技術進階的基礎下才可以使用這招。
在熟悉匯編語言的人眼裡,C語言編寫的程序都是垃圾"。這種說法雖然偏激了一些,但是卻有它的道理。匯編語言是效率最高的計算機語言,但是,不可能靠著它來寫一個操作系統吧?所以,為了獲得程序的高效率,我們只好採用變通的方法--嵌入匯編,混合編程。嵌入式C程序中主要使用在線匯編,即在C程序中直接插入_asm{ }內嵌匯編語句。
舉例如下,將數組一賦值給數組二,要求每一位元組都相符。
char string1[1024],string2[1024];
方法I
int I;
for (I =0 ;I<1024;I++)
*(string2 + I) = *(string1 + I)
方法J
#ifdef _PC_
int I;
for (I =0 ;I<1024;I++)
*(string2 + I) = *(string1 + I);
#else
#ifdef _arm_
__asm
{
MOV R0,string1
MOV R1,string2
MOV R2,#0
loop:
LDMIA R0!, [R3-R11]
STMIA R1!, [R3-R11]
ADD R2,R2,#8
CMP R2, #400
BNE loop
}
#endif
再舉個例子:
/* 把兩個輸入參數的值相加,結果存放到另外一個全局變數中 */
int result;
void Add(long a, long *b)
{
_asm
{
MOV AX, a
MOV BX, b
ADD AX, [BX]
MOV result, AX
}
}
方法I是最常見的方法,使用了1024次循環;方法J則根據平台不同做了區分,在arm平台下,用嵌入匯編僅用128次循環就完成了同樣的操作。這里有朋友會說,為什麼不用標準的內存拷貝函數呢?這是因為在源數據里可能含有數據為0的位元組,這樣的話,標准庫函數會提前結束而不會完成我們要求的操作。這個常式典型應用於LCD數據的拷貝過程。根據不同的CPU,熟練使用相應的嵌入匯編,可以大大提高程序執行的效率。
雖然是必殺技,但是如果輕易使用會付出慘重的代價。這是因為,使用了嵌入匯編,便限制了程序的可移植性,使程序在不同平台移植的過程中,卧虎藏龍,險象環生!同時該招數也與現代軟體工程的思想相違背,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以採用。
當對一個變數頻繁被讀寫時,需要反復訪問內存,從而花費大量的存取時間。為此,C語言提供了一種變數,即寄存器變數。這種變數存放在CPU的寄存器中,使用時,不需要訪問內存,而直接從寄存器中讀寫,從而提高效率。寄存器變數的說明符是register。對於循環次數較多的循環控制變數及循環體內反復使用的變數均可定義為寄存器變數,而循環計數是應用寄存器變數的最好候選者。
(1) 只有局部自動變數和形參才可以定義為寄存器變數。因為寄存器變數屬於動態存儲方式,凡需要採用靜態存儲方式的量都不能定義為寄存器變數,包括:模塊間全局變數、模塊內全局變數、局部static變數;
(2) register是一個"建議"型關鍵字,意指程序建議該變數放在寄存器中,但最終該變數可能因為條件不滿足並未成為寄存器變數,而是被放在了存儲器中,但編譯器中並不報錯(在C++語言中有另一個"建議"型關鍵字:inline)。
下面是一個採用寄存器變數的例子:
/* 求1+2+3+….+n的值 */
WORD Addition(BYTE n)
{
register i,s=0;
for(i=1;i<=n;i++)
{
s=s+i;
}
return s;
}
本程序循環n次,i和s都被頻繁使用,因此可定義為寄存器變數。
首先要明白CPU對各種存儲器的訪問速度,基本上是:
CPU內部RAM>外部同步RAM>外部非同步RAM>FLASH/ROM
對於程序代碼,已經被燒錄在FLASH或ROM中,我們可以讓CPU直接從其中讀取代碼執行,但通常這不是一個好辦法,我們最好在系統啟動後將FLASH或ROM中的目標代碼拷貝入RAM中後再執行以提高取指令速度;
對於UART等設備,其內部有一定容量的接收BUFFER,我們應盡量在BUFFER被占滿後再向CPU提出中斷。例如計算機終端在向目標機通過RS-232傳遞數據時,不宜設置UART只接收到一個BYTE就向CPU提中斷,從而無謂浪費中斷處理時間;
如果對某設備能採取DMA方式讀取,就採用DMA讀取,DMA讀取方式在讀取目標中包含的存儲信息較大時效率較高,其數據傳輸的基本單位是塊,而所傳輸的數據是從設備直接送入內存的(或者相反)。DMA方式較之中斷驅動方式,減少了CPU 對外設的干預,進一步提高了CPU與外設的並行操作程度。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如何優化C代碼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