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都江堰渠首工程採用了什麼方法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秦昭王時期,蜀郡守李冰於公元前227年創建的都江堰,是中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國科技史上的一座豐碑,譽為世界奇觀。2250多年來,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萬畝。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為都江堰渠首工程,這是都江堰灌溉系統中的關鍵設施。渠首主要由魚嘴分流堤、寶瓶口引流工程和飛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組成。 口、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據水流及地形特點,在坡度較緩處,鑿開一道底寬17米的楔形口子。峽口枯水季節寬19米,洪水季節寬23米。據《永康軍志》載「春耕之際,需之如金,號曰『金灌口』」。因此寶瓶口古時又名金灌口。寶瓶口是內江進水咽喉,是內江能夠「水旱從人」的關鍵水利設施。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橋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橋,位於都江堰魚嘴分水堤之上,橫跨內外兩江,長500米。索橋在四川西部地區起源較早。安瀾索橋修建具體年代已不從所考,但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能笮」。《水經注.江水》載「涪江有笮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於修築都江堰的年代。「笮」意為竹索,這是川西古代索橋的主要建築材料,故安瀾索橋又被稱為竹橋、繩橋、竹藤橋等
㈡ 都江堰水利工程體現了哪些系統工程的思想
都江堰工程在當時某些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能做到現代水利工程所想做到的功能,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非常之了不起。當然並不是說都江堰工程的技術水平超過了現代水利技術,因為現代水利工程的規模已經和都江堰差別很大了。
㈢ 四川的都江堰是一個什麼樣的工程起到了什麼作用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國古代建設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遊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個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難》這篇著名的詩歌中「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人或成魚鱉」的感嘆和慘狀,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這種狀況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惡劣」的自然條件造成的。
都江堰的創建,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 都江堰
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都江堰是一個科學、完整、極富發展潛力的龐大的水利工程體系。李冰主持創建的都江堰,正確處理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寶瓶口引水口等主體工程的關系,
使其相互依賴,功能互補,巧妙配合,渾然一體,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統工程,聯合發揮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學奧妙之處,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大系統,形成無壩限量引水並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況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飢饉」,適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解放後,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經濟內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適應了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
㈣ 都江堰的主要工程
都江堰坐落於成都附近。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這項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糠止鉤桑�蒲У亟餼雋私��遠�至鰲⒆遠�派場⒖刂平��髁康任侍猓���慫�跡�勾ㄎ髕皆�晌�八�盪尤恕鋇摹疤旄���薄D殼骯喔讓婊�汛?0餘縣,1998年超過一千萬畝。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和靈岩寺等。
魚嘴分水堤:「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飛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 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寶瓶口: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都江堰——中華民族智慧文明、科學創造的結晶——一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燦明珠。公元前256年秦昭襄工踐位期間,郡守李冰率領蜀地各族人民創建了這項彪炳史冊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以其「歷史跨度大、工程規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區范圍大、社會經濟效益大」的特點享譽中外、名播遐方,在 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都江堰是由渠首樞紐、灌區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築物和大中小型水庫和塘堰等所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擔負著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7市(地)36縣(市、區)1003萬余畝農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點企業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發電、漂水、水產、養殖、林果、旅遊、環保等多項目標綜合服務,是四川省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礎設施,其灌區規模居全國之冠。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使中外專家、學者、和遊人無不為之傾倒。渠首三大主體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處。這里群山環抱,大江中流,氣勢恢宏,景色絕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濟;文人墨客,多會與此。特別是建國以來,共和國三代領袖及眾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政要和專家學者,均蒞臨巡視、觀覽和考查。這里山水所在,勝跡如雲,景觀隨步,令人流連忘返。
都江堰灌區是四川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四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物華天寶,地傑人靈」,歷史上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灌區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都市華彩及城鎮風光,異彩紛呈,美不勝收。灌區水利,星羅密布,各展風韻,各具特色,令人賞心悅目,「人民渠、東風渠、三合堰、通濟堰,碧水盪伯;黑龍灘、三岔湖、魯班水庫,湖光漣灧;龍泉洞穿,天工開物,靈水泉涌」。全灌區呈現出「長龍地上走,銀河天際流;彩虹起深谷,高峽出平湖」的壯麗圖景。
都江堰用她的乳汁,哺育西蜀大地,創造了「天、地、人、水」和諧共榮的光輝典範。在人類向21世紀跨越的偉大進程中,都江堰將顯示出她更加輝煌的新姿。
㈤ 都江堰是一個怎樣的工程是由誰修建的它的修建起到什麼作用
歷史最悠久的水利工程,李冰父子率領建造的,起到防洪,灌溉的作用
㈥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技術水平體現在那些方面
無壩限量引水並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況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飢饉」。
㈦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學性和技術水平體現在哪些方面
都江堰的科學性在於,在當時工程施工設備、金屬製造、工程材料等比較落後的前提下,能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現有條件,巧妙的做到了現代水利工程所努力達到的興利除害、在保護的前提開發的理念,既做到了防洪、灌溉、排沙、抗旱等綜合功能要求,又不對自然環境做太大的改造和破壞。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魚嘴分水堤:
「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位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點評】現代水利可以利用泄洪閘泄洪、攔河壩擋水灌溉,這與現代的金屬冶煉、加工技術,混凝土材料,大型施工機械等有利條件有關。在古代沒有這些有利條件的前提下,能做到泄洪和灌溉兩不誤,魚嘴的構思確實比較巧妙。
飛沙堰:
「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 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點評】水庫的排沙問題是現代水利界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尤其是中國的黃河上的水庫。都江堰的規模雖然沒有現代許多大型水庫的規模大,但是在當時技能想到這種辦法來解決泥沙淤積的辦法,可以說是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
寶瓶口:
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點評】現代水利工程一般都是通過控製取水閘的閘門開度來控製取水量,所以當時采利用瓶口的地形來控制流量,是一個創舉。
所以說,都江堰工程在當時某些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能做到現代水利工程所想做到的功能,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非常之了不起。當然並不是說都江堰工程的技術水平超過了現代水利技術,因為現代水利工程的規模已經和都江堰差別很大了。
㈧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
1.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2.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位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3.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組成部分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
4.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
(8)都江堰使用過的工程技術擴展閱讀:
整個都江堰樞紐可分為堰首和灌溉水網兩大系統,其中堰首包括魚嘴(分水工程)、飛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寶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體工程,此外還有內外金剛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屬建築。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運、城市供水等綜合效用。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是聞名天下的「天府之國」。
除了水運之利,都江堰於農業灌溉的效益隨著灌溉渠系的發展愈加為世人所倚重。岷江左岸水源流出寶瓶口至玉壘山東側之後,沿李冰開鑿的兩條乾渠流向成都。西漢時,蜀郡太守文翁新開一條乾渠將岷江水引至成都平原東部。東漢時,「望川原」上「鑿石二十里」,使灌渠延伸過現在雙流的牧馬山高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擴建和改造都江堰的灌溉系統。1960年代末,灌溉面積達到678萬畝;到1980年代初,灌區擴展到龍泉山以東地區並建成水庫近300座,灌溉面積擴大到858萬畝;此後進一步的灌區改造將灌溉區域擴大到1000多萬畝,總引水量達100億立方米,使之成為目前世界上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
㈨ 跪求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的圖解 不是相片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
(一)第一期工程:寶瓶口
註:修建寶瓶口的目的主要是想將岷江江水分流部分進入成都平原,防洪減旱。
(9)都江堰使用過的工程技術擴展閱讀
公元前256年,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率眾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該大型水利工程現存至今依舊在灌溉田疇,是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無壩引水為特徵,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這項工程主要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魚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動排沙(魚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進水流量(寶瓶口與飛沙堰)等問題,消除了水患。1998年灌溉面積達到66.87萬公頃,灌溉區域已達40餘縣。 人們為了紀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廟,稱為二王廟。
㈩ 都江堰工程主要由哪三部分組成簡要介紹其歷史地位。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1、魚嘴分水堤
「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位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2、飛沙堰
「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組成部分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
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 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
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自動泄洪,使多餘的內江的水排入外江正流使內江不受洪災。
3、寶瓶口
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
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自行調控的節制閘,是自流灌溉渠系的總開關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較大的支流,發源於四川北部高山地區。每當春夏山洪暴發之時,江水奔騰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由於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起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
(10)都江堰使用過的工程技術擴展閱讀: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
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