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消防工程施工技術要求有哪些
(一)滅火系統的安裝技術要點
1.消火栓滅火系統的室內消火栓給水管道若管徑≤100mm時,採用螺紋連接;大於100mm採用法蘭或卡箍式連接。閥門通常採用閘閥或蝶閥。消火栓箱安裝分為明裝、暗裝和半明裝,管道通過鋼筋混凝 土水箱壁,應安裝剛性或柔性防水套管。安全閥、壓力表、泄水管、水位指示器、消防水泵等,應符合規范要求。安裝在室外的地上、地下式消防水泵接合器,溫度在—20℃以下時應採取相適應的保溫 措施,以防凍結。
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管子公稱直徑≤100mm時,應用螺紋連接;其他用焊接或法蘭連接。噴頭布置的水平距離應根據火災危險等級確定。 報警閥組安裝應先安裝水源控制閥、報警閥,在進行報警閥 輔助管道的連接。水力警鈴應安裝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外牆上,應方便檢修。
3.乾粉滅火系統管道包括氣體管道和乾粉管道,這兩種管道要求潔凈,不能銹蝕。
4.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前應對滅火劑貯存容器,容器閥、選擇閥、液體單向閥、噴嘴和閥驅(起)動裝置等系統組件進行外觀檢查。系統安裝前應檢查滅火劑貯存容器內的滅火劑充裝量與充裝壓力,並 對選擇閥、液體單向閥、高壓軟管和閥驅(起)動裝置中的氣體單向閥逐個進行水壓強度試驗和氣壓嚴密性試驗。容器的儲存區域不允許無關人員進入。二氧化碳儲存容器(瓶組)及配套的容器閥、單向閥 和集流管應設置在專用房間內,安裝在有可能引起爆炸危險的可燃氣體、蒸汽或粉塵等場所的氣體滅火管道,應設防靜電接地裝置。
(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技術要點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配管、布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
2.火災探測器分成感溫、感煙或感光探測器、氣體探測器和復合探測器五種基本類型。探測器安裝距牆壁、粱邊的水平距離≥0.5m 。探測器周圍不應有遮擋物。探測器至送風口的水平距離≥1.5m 。感溫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0m,感煙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5m。探測器宜水平安裝,當傾斜安裝時,傾斜角≤45℃。
3.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安裝在牆上距地面(樓)高度1.5m處。應安裝牢固,並不得傾斜。按鈕的外接導線,應留有10cm以上的餘量。
4.火災報警控制器在牆上安裝是,其底邊距地(樓)面高度≥1.5m處。落地安裝時,底邊高出地坪0.1~0.2m。 控制器的主電源應直接與消防電源連接,控制器的接地應牢固。
5.消防控制設備在安裝前,應進行功能檢查,消防控制設備外接導線的端部,應有明顯標志。
6.系統的工作接地線應採用銅芯絕緣導線或電纜金屬管,工作接地線與保護接地線必須分開,保護接地導體不得利用金屬軟管。
7.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調試前,先對探測器、區域報警控制器、集中報警控制器、火災報警裝置和消防控制設備等逐個進行單機通電檢查,正常後方可進行系統調試。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通電後,應按 現行國家標準的要求對報警控制器進行各項控制功能和聯動功能檢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在繼續運行120h 無故障後,填寫調試報告。
(三)高層建築送風、排煙系統施工要點
1.防火閥應單獨吊裝。從防火牆至防火閥的風道應採用厚度為1.5mm以上的鋼板製作。
2.送風、排風口的安裝,須在風口外配δ=2.0mm鋼製法蘭短管,並將法蘭固定在風管上,然後將送風口外框固定在短管上,最後將百葉風口和防火閥連接。
3.通風排煙管道材質和製作要求,
排煙系統風管板厚若無要求,可按高壓系統風管板厚選擇。世紀星介紹非金屬復合風管板材的覆面材料必須為不然材料,具有保溫性能的風管內部絕熱材料應不低於難燃B1級。風管製作所採用的連接件均為不 燃或難燃B1級材料。
防排煙系統風管的耐火應符合設計規定,風管的本體、框架、連接固定材料與密封墊料,閥部件、保溫材料以及柔性短管、消聲器的製作材料,必須為不燃材料。
❷ 消防工程施工技術要求有哪些
(一)滅火系統的安裝技術要點
1.消火栓滅火系統的室內消火栓給水管道若管徑≤100mm時,採用螺紋連接;大於100mm採用法蘭或卡箍式連接。閥門通常採用閘閥或蝶閥。消火栓箱安裝分為明裝、暗裝和半明裝,管道通過鋼筋混凝 土水箱壁,應安裝剛性或柔性防水套管。安全閥、壓力表、泄水管、水位指示器、消防水泵等,應符合規范要求。安裝在室外的地上、地下式消防水泵接合器,溫度在—20℃以下時應採取相適應的保溫 措施,以防凍結。
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管子公稱直徑≤100mm時,應用螺紋連接;其他用焊接或法蘭連接。噴頭布置的水平距離應根據火災危險等級確定。 報警閥組安裝應先安裝水源控制閥、報警閥,在進行報警閥 輔助管道的連接。水力警鈴應安裝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外牆上,應方便檢修。
3.乾粉滅火系統管道包括氣體管道和乾粉管道,這兩種管道要求潔凈,不能銹蝕。
4.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前應對滅火劑貯存容器,容器閥、選擇閥、液體單向閥、噴嘴和閥驅(起)動裝置等系統組件進行外觀檢查。系統安裝前應檢查滅火劑貯存容器內的滅火劑充裝量與充裝壓力,並 對選擇閥、液體單向閥、高壓軟管和閥驅(起)動裝置中的氣體單向閥逐個進行水壓強度試驗和氣壓嚴密性試驗。容器的儲存區域不允許無關人員進入。二氧化碳儲存容器(瓶組)及配套的容器閥、單向閥 和集流管應設置在專用房間內,安裝在有可能引起爆炸危險的可燃氣體、蒸汽或粉塵等場所的氣體滅火管道,應設防靜電接地裝置。
(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技術要點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配管、布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
2.火災探測器分成感溫、感煙或感光探測器、氣體探測器和復合探測器五種基本類型。探測器安裝距牆壁、粱邊的水平距離≥0.5m 。探測器周圍不應有遮擋物。探測器至送風口的水平距離≥1.5m 。感溫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0m,感煙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5m。探測器宜水平安裝,當傾斜安裝時,傾斜角≤45℃。
3.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安裝在牆上距地面(樓)高度1.5m處。應安裝牢固,並不得傾斜。按鈕的外接導線,應留有10cm以上的餘量。
4.火災報警控制器在牆上安裝是,其底邊距地(樓)面高度≥1.5m處。落地安裝時,底邊高出地坪0.1~0.2m。 控制器的主電源應直接與消防電源連接,控制器的接地應牢固。
5.消防控制設備在安裝前,應進行功能檢查,消防控制設備外接導線的端部,應有明顯標志。
6.系統的工作接地線應採用銅芯絕緣導線或電纜金屬管,工作接地線與保護接地線必須分開,保護接地導體不得利用金屬軟管。
7.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調試前,先對探測器、區域報警控制器、集中報警控制器、火災報警裝置和消防控制設備等逐個進行單機通電檢查,正常後方可進行系統調試。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通電後,應按 現行國家標準的要求對報警控制器進行各項控制功能和聯動功能檢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在繼續運行120h 無故障後,填寫調試報告。
(三)高層建築送風、排煙系統施工要點
1.防火閥應單獨吊裝。從防火牆至防火閥的風道應採用厚度為1.5mm以上的鋼板製作。
2.送風、排風口的安裝,須在風口外配δ=2.0mm鋼製法蘭短管,並將法蘭固定在風管上,然後將送風口外框固定在短管上,最後將百葉風口和防火閥連接。
3.通風排煙管道材質和製作要求,
排煙系統風管板厚若無要求,可按高壓系統風管板厚選擇。世紀星介紹非金屬復合風管板材的覆面材料必須為不然材料,具有保溫性能的風管內部絕熱材料應不低於難燃B1級。風管製作所採用的連接件均為不 燃或難燃B1級材料。
防排煙系統風管的耐火應符合設計規定,風管的本體、框架、連接固定材料與密封墊料,閥部件、保溫材料以及柔性短管、消聲器的製作材料,必須為不燃材料。
❸ 消防工程設計標准規范有哪些
消防工程設計標准規范: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
《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_50140-2005
《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 50974-2014
《自動噴淋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01(2005版)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
《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370-2005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 GB50067
《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098
《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 GB 50140-2005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JGJ46-2
希望你幫助到你
❹ 消防工程技術標里邊包含的施工技術措施有哪些項
一、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方法
1、消防報警系統主要施工方法
2、噴淋系統主要施工方案
3、消火栓系統主要施工方法
4、通風排煙系統主要施工方法
5、防火卷簾門施工方法
6、系統調試、驗收
二、擬投入的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表
三、勞動力計劃表
四、計劃開、竣工日期和施工進度網路圖(附表)
五、施工總平面圖(未另附表)
六、臨時用地表
七、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八、安全生產保證措施
九、文明施工保證措施
十、工程進度保證措施
十一、技術組織措施
十二、關鍵工序、復雜環節重點技術措施
十三、冬雨季施工技術措施
十四、環境保護措施(減少擾民噪音基礎措施,降低環境污染技術措施)
十五、地下管線及地上地下設施的保護加固措施。
十六、成品保護方案
十七、文檔資料管理體系及管理措施
十八、用水用電計劃
十九、售後服務計劃
以上答案由問問我建築綜合服務平台整理發布
❺ 消防工程技術標內容怎麼做
一、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方法
1、消防報警系統主要施工方法
2、噴淋系統主要施工方案
3、消火栓系統主要施工方法
4、通風排煙系統主要施工方法
5、防火卷簾門施工方法
6、系統調試、驗收
二、擬投入的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表
三、勞動力計劃表
四、計劃開、竣工日期和施工進度網路圖(附表)
五、施工總平面圖(未另附表)
六、臨時用地表
七、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八、安全生產保證措施
九、文明施工保證措施
十、工程進度保證措施
十一、技術組織措施
十二、關鍵工序、復雜環節重點技術措施
十三、冬雨季施工技術措施
十四、環境保護措施(減少擾民噪音基礎措施,降低環境污染技術措施)
十五、地下管線及地上地下設施的保護加固措施。
十六、成品保護方案
十七、文檔資料管理體系及管理措施
十八、用水用電計劃
十九、售後服務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