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嫦娥二號資料 200字就夠了!
嫦娥二號衛星(簡稱:嫦娥二號,也稱為「二號星」)是嫦娥一號衛星的姐妹星,由長三丙火箭發射。但是嫦娥二號衛星上搭載的CCD相機的解析度將更高,其它探測設備也將有所改進,所探測到的有關月球的數據將更加翔實。「嫦娥二號」於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獲得了圓滿成功。
Ⅱ 嫦娥二號的有關資料
嫦娥二號:從繞月到落月的橋梁——訪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記者陳玉明、何宗渝、田兆運與三年前首次奔月的嫦娥一號一樣,嫦娥二號依然是一顆繞月探測衛星;然而,嫦娥二號絕非嫦娥一號的簡單重復。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為未來的嫦娥三號實現「落月」充當先導,這才是嫦娥二號的歷史使命。作為「繞月」與「落月」的橋梁,嫦娥二號將帶給人們哪些驚喜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為我們揭開秘密。記者:與嫦娥一號相比,嫦娥二號任務有何不同吳偉仁:二號工程有四個特點:快、近、精、多。「快」就是時間快了,嫦娥一號用了近14天時間才進入工作軌道,嫦娥二號7天以內就可以做到。「近」就是環月的軌道變了,嫦娥一號是200公里,而嫦娥二號是100公里;另外,嫦娥二號還要進行15公里降軌,也就是衛星離月面最近距離只有15公里。「精」就是測量的精度高了,CCD相機對月成像在100公里的時候解析度優於10米,在15公里的時候達到1.5米,這比嫦娥一號相機120米的解析度提高了很多。「多」就是試驗項目多,包括X頻段深空探測試驗和一些相機的試驗。記者:嫦娥二號是嫦娥三號的先導星,先導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吳偉仁:第一,嫦娥二號這次是走直接奔月的軌道,以後嫦娥三號也要走這個軌道;第二,100公里環月技術、15公里降軌技術,也是在為嫦娥三號做准備;第三,我們要對嫦娥三號擬著陸的虹灣地區進行高精度成像。記者:嫦娥二號哪些設備是新建的吳偉仁:新建的不少,比如技術試驗系統、X頻段測控系統、CCD相機等。另外,這次我們選的火箭也不一樣,嫦娥一號用長三甲,這次用長三丙,它帶兩個助推器,推力更大。記者:對於老百姓來說,嫦娥二號有哪些看點吳偉仁:首先是發射。發射之後,我們准備在奔月的過程中對地球進行成像。其次,在近月制動過後,爭取對月球、地球同時成像,但這要經過試驗,現在還不能保證。另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看點,一個是衛星被月球捕獲,再一個就是15公里降軌。記者:這次運載火箭要直接把衛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么做的意義是什麼吳偉仁:這是嫦娥二號的一大創新。打個比方,嫦娥一號是我們的大姑娘,大姑娘遠嫁月球,先圍著娘家繞了三圈,走了十四天才到月球。嫦娥二號是二姑娘,也要遠嫁月球,我們希望她能夠走捷徑,不再繞了,直接進入38萬公里的奔月軌道。這樣一方面節省了火箭的推進劑,另一方面可以留出時間在月亮上做更多的試驗。這么做使我們選擇發射窗口的自由度小了,必須選擇得更准確。另外,火箭的推力必須更大,入軌精度必須更高。記者:嫦娥一號已經為我們帶回了全月圖,嫦娥二號能拿到全月圖嗎吳偉仁:嫦娥二號是嫦娥三號的先導星,它的目標之一是要對以後的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的成像。我們目前選擇在虹灣地區,也就是對北緯43度左右、西經31度左右這塊南北100公里、東西300公里的區域進行高解析度成像。我們對全月球的成像是10米解析度,希望能拿到全月圖。記者:嫦娥二號環月軌道的高度從嫦娥一號的200公里降到了100公里,這裡面的難度是什麼吳偉仁:月球上的高山和溝谷與地球大體相似。地球上有珠穆朗瑪峰,有很深的海底。月亮上也差不多,按月平面算的話,有10公里的高山,也有10公里左右的溝谷。環月軌道降到100公里,對衛星控制技術和測控技術的要求更高了,因為你弄不好就可能撞到月球上去。記者:嫦娥一號在天上運行494天,嫦娥二號計劃半年,為什麼縮短吳偉仁:現在初步定的是半年壽命,但也可能會延長。為什麼會定半年呢因為在月面上我們要做很多試驗,試驗項目多,燃料消耗相對就會增多。所以我們設計為半年壽命。但估計半年過後,還會工作很長時間。記者:航天是高風險事業,嫦娥二號哪些環節風險比較大吳偉仁:風險比較大的是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就是火箭把衛星發射到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約38萬公里的奔月軌道,能不能精確入軌是這個環節當中我們最關心的問題。第二個環節是衛星到達月球附近時,能不能被月球捕獲。弄得不好,有可能撞擊月球,也有可能跑了,月球「抓」不住了。第三個環節就是15公里降軌。因為我們選擇的著陸區在月球的正面,所以我們降軌的時候必須在月球的背面,對背面我們地面測控夠不著,完全靠衛星自主控制,這里有難度。記者:作為工程總設計師,您需要經常協調各個分系統之間的工作,在協調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吳偉仁:整個探月工程下面分成五大系統,包括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衛星系統、地面應用系統和發射場系統,這五大系統參與的人員有數萬人。由於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整個工程進行得有條不紊,協調沒有碰到太大的困難。總設計師必須充分考慮工程安全。舉個例子,火箭系統有將近3萬多個元器件、將近10萬根電纜電線、4800多條焊縫,衛星系統有5萬多個元器件;火箭和衛星加起來,在空中要點火起爆的火工品有200多種。這些火工品能不能准確起爆,這些焊縫有沒有漏的,眾多的元器件質量有沒有問題,任何一個出問題都會影響整個工程的成敗,我覺得最大的挑戰在這里。記者:嫦娥二號的研製是獨立自主的還是借鑒了國外一些現有的技術成果吳偉仁:探月工程是一項和平利用太空的事業,我們希望和有關國家和國際同行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開展更多的國際合作。我們在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上也開展了一些國際合作。比如在測控方面,歐洲航天局給了我們一些支持,我們利用他們的一些航天站來作為我們的備份,延長了我們的測控時間。而我們的科學數據也免費提供給他們,實現資源共享。當然,高科技是買不來的。我們的國情決定了必須依靠自力更生發展高新技術。記者:嫦娥二號之後,探月工程還有哪些規劃吳偉仁:二期工程一共有三次任務,包括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三號和四號處於初樣研製階段,現在正在推進,估計2013年前後,我們能夠在月面實現軟著陸,而且在月面釋放出月球車。二期工程之後,我們還要實施三期工程。三期工程目標是要進行無人采樣返回,現在已經論證了實施方案,並得到批准,目前我們正在組織實施,計劃大致在2020年之前完成這項工程。記者:大家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是,中國人什麼時候能登上月球吳偉仁:這個必須按步驟走。探月階段我們制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方案,如果這三步都能順利實施,那麼就具備了人上月球的基本條件,估計是在2020年以後了。記者:在月球探測成功以後,還有探測其他星球的計劃嗎吳偉仁:我們首先把探月工程搞好。在此基礎上,它的一些技術,比如火箭技術、探測技術、控制技術,也可以用到其他星體探測上。在不遠的將來,探測火星、金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這兩個星球離地球最近。然後,我們可以再延伸到太陽系的其他星球。記者:與其他國家比較,現在我國的探月技術大概處於什麼水平吳偉仁:我們是本世紀初才開始起步的,比美國、蘇聯晚了50年。當然,並不是說我們落後50年,雖然我國起步晚,但起點比較高。我們這個總體規劃、逐步實施的方案應該說是比較嚴謹的。在現在的第二輪探月高潮中,印度和日本都比我們起步早。日本上世紀90年代就發射了「羽衣號」探測器,在2007年9月份,它又發射了「月亮女神」。印度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探月,它能夠依賴廣泛的國際合作。總體看,我們的技術跟日本、印度各有千秋。
Ⅲ 嫦娥二號奔月的資料 急用!!! 謝謝大家了!
手握」直飛月球「登機牌」,將於年內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將無需經由地球軌道「中轉換乘」,而是直接從發射塔「一站式」飛抵40萬公里之外的月球上空。
我國「兩彈一星」功勛、原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昨天在作客世博會太空家園館時透露,新開辟的地月「直航航線」將讓「嫦娥二號」的地月飛行時間縮短至120小時,「奔月」速度快過日本「月亮女神」和印度「月船1號」探月衛星。
掰著手指解讀「年內發射」,「嫦娥二號」距離正式出發最多不過4個月時間。此行,它是去為擔當「落月」重任的「嫦娥三號」提前探路,主要任務包括試飛新軌道、為候選著陸區勘測地形地貌等。
作為我國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的最大不同在於軌道設計。孫家棟說,2007年10月發射升空的「嫦娥一號」先是環繞地球飛行了7天,經過4次變軌才完成「地月大挪移」,在進入月球軌道之前,足足在太空盤旋了168個小時;相比之下,「嫦娥二號」將實現「免換乘」,即直接被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待幾次中途修正和近月制動後,最終進入繞月軌道。
「嫦娥二號」直飛月球的方式將使地面測控成本大幅降低,卻對一路護航的運載火箭提出了更高要求。據透露,執行此次任務的長征三號丙火箭,較之前護送「嫦娥一號」上天的長征三號甲火箭增加了兩個助推器。在加足馬力的同時,直飛對火箭的入軌精度和入軌速度均有嚴苛要求。
在崎嶇不平、坑坑窪窪的月球表面,如何為月球車選擇最佳落腳點?為精確探測地形,「嫦娥二號」將提升與月球的「親密度」———繞月飛行高度從之前的200公里降至100公里,這樣一來,「飛行軌道距離月球表面近了一倍,看得更精細。」藉助一雙由上海研製的「激光眼」,「嫦娥二號」將在月面幾個重點區域內密集「踩點」,以激光測距方式分辨月面地形地貌的高低起伏———當所測距離變短,提示下方可能是環形山巒;當距離變長,則可能遭遇深坑;距離基本不變,表明地勢相對平坦。
中國探月工程又稱「嫦娥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計劃在2020年前依次完成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無人采樣返回三大任務。目前,探月一期工程已圓滿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實施,三期工程正在論證。
孫家棟表示,登月是探月之後的必然趨勢,但我國載人登月計劃尚無具體時間表,其中牽涉大量關鍵技術有待突破,究竟選擇哪條技術路線仍在討論和研究之中。
昨天,由孫家棟主講的《中國航天的昨天、今天、明天》,是太空家園館院士系列講座的第一講。據悉,後續兩場講座將於9月7日和9月15日舉行。
Ⅳ 嫦娥二號的資料有
2010年9月29日,中國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發布消息:嫦娥二號衛星和火箭已完成發射場區的測試和檢查,測試結果正常,完全滿足發射的技術條件。將於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19時整起飛。如果遇到氣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時間發射,還選擇了10月2日和3日擇機發射。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345毫秒,嫦娥2號點火,19時整成功發射。在飛行後的29分53秒時,星箭分離,衛星進入軌道。19時56分太陽能帆板成功展開。目前已飛入指定軌道。
發射時間
據發射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嫦娥二號最終將從2號塔位發射升空。26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移動塔開始向2號固定發射塔靠攏。中國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今天已經正式宣布,嫦娥二號將於10月1日的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到月球,開始了月球之旅。 嫦娥二號發射火箭殘骸在10月1日19時11分墜落在江西省吉安市周圍的村子。
發射准備
發射次日再行開放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門外,大院內寬敞的林陰道上少有人跡,偶爾會有幾輛掛著軍牌的車輛進出,駐地澤遠鄉派出所的一輛警車在附近不間斷巡邏。發射中心大門側邊的一條通村公路入口,昨日開始由軍人把守,其間有一位當地老鄉,駕駛一輛貼著通行證的麵包車試圖開進,但被查出車上載有多名持外地身份證的人而被攔住。 在發射中心門外的水果攤上,發現幾位身穿天藍色工裝的青年人。他們身後的「航天一院」4個字,表明他們來自北京,是火箭測試隊的工作人員,他們身掛的出入吊牌上,不僅貼著各自的近照,寫著各自的姓名,而且還有出入證的編號。離發射中心約5公里的鐵路線上,一輛寫有「成都鐵路局西昌工務段」字樣的巡線車正在專用線上檢修。住在鐵路旁的一位老鄉稱,估計馬上就會有「罐罐車」運輸火箭燃料進場。 據介紹:在發射時間上,目前有關方面的工作正在按照10月1日晚7時這一時間作準備,沒有特殊情況,嫦娥二號將在國慶日晚7時開始奔月旅程。[1]
編輯本段飛行數據
繞月高度:100千米飛行速度:15千米/秒 由於嫦娥二號衛星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效果非常好,衛星運行一切正常,原計劃進行的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取消。據專家介紹,軌道中途修正的目標就是把衛星在原有軌道上的速度增量拉下來,把增量控制在10米每秒以下,根據2號下午的數字來看,這個速度增量還不到1米/秒。 據介紹,嫦娥二號衛星原計劃要進行三次軌道修正,由於首次修正已經實現了初步的目標,第二次的修正就沒有必要了,在今後幾天要擇機進行第三次修正,目的就是要把衛星調整到抵達月球100千米近月點進行制動時的速度,因而中途修正是這次關鍵太空「剎車」的基礎。據了解,從嫦娥二號衛星發射到抵達距月球100千米的時間大約為5天。
編輯本段嫦娥之路
一、射向天空,飛向月球 二、X射線譜儀 三、γ射線譜儀 四、激光高度計 五、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 六、微波探測儀 七、太陽風離子探測器 八、940N發動機 九、測控全向天線 十、高速船微波直接調節器 其中,有四項已經打開,做好了靠近月球的准備。而剩下的三項儀器,也將於最近打開。已經有一批圖片傳回地球。
編輯本段主要任務
「嫦娥二號」主要任務是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因嫦娥二號
此衛星上搭載的CCD照相機的解析度將更高,其他探測設備也將有所改進。為「嫦娥二號」實現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二號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 進一步探測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間環境等。
編輯本段運行時間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孫輝先透露:「實際上,嫦娥二號是嫦娥一號的備用星。」,發射嫦娥一號時,為確保繞月飛行的成功,准備了兩顆衛星。「如果嫦娥一號沒有實現當初的目標,可能就會發射這顆備用星,嫦娥一號的任務圓滿完成了,這顆衛星就成為我國探月工程二期衛星的先導星了。」 孫輝先透露,作為嫦娥三號的先導星,嫦娥二號的任務將持續半年。據探月工程有關負責人介紹,到2011年4月1日,嫦娥二號已經達到半年設計壽命,衛星系統狀態良好,衛星燃料剩餘仍然充足。目前工程各有關方面正在研究論證,賦予嫦娥二號更多的使命。[2]
十大使命
(試驗使命) 一、配合運載火箭驗證地月轉移軌道直接發射技術; 二、驗證距月面1 0 0千米近月制動的月球軌道捕獲技術; 三、驗證1 0 0千米×15千米軌道機動與飛行技術; 四、對二期工程的備選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試驗; 五、搭載輕小型化X頻段深空應答機,配合我國新建的X頻段地面測控站,試驗X頻段測控技術; 六、試驗遙測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編碼技術,月地高速數據傳輸技術及降落相機技術; (探測使命) 七、獲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維影像,解析度由嫦娥一號衛星的120米提高至優於10米; 八、探測月球物質成分; 九、探測月壤特性; 十、探測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
八大技術
已經發射的嫦娥二號新開闢地月之間的「直航航線」,即直接發射至地月轉嫦娥二號衛星
移軌道,這已使嫦娥二號的地月飛行時間縮短至不到5天。在舉國上下關注嫦娥二號衛星發射之際,我國探月工程高級顧問、嫦娥一號衛星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應邀在最新出版的《航天器工程》期刊上發表文章,透露嫦娥二號有八大技術改進。 「承前啟後,持續發展」,這是歐陽院士對嫦娥二號承載使命的概述。他表示,嫦娥二號作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導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務是試驗驗證與月面軟著陸相關的部分關鍵技術和新設備,試驗新的奔月軌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風險;其在科學上的首要任務是對月面著陸區進行詳查,精細地測繪著陸區的地形地貌。總體來講,嫦娥二號執行的是對月球「精細探測」的任務,以利於今後嫦娥三號能夠安全地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它的表現將為探月二期的實施成功奠定科學和技術基礎。相對嫦娥一號來說,嫦娥二號做了多方面改進和提高,歐陽院士將其概括為八個方面: 第一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的軌道設計不同,這次發射的嫦娥二號將新開闢地月之間的「直航航線」,即直接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這將使嫦娥二號的地月飛行時間大大縮短; 第二,嫦娥二號衛星將在距月球表面約100千米高度的極軌軌道上繞月運行,較嫦娥一號距月表200千米的軌道要低,有利於對重點地區做出精細測繪; 第三,嫦娥二號直飛月球的方式對運載火箭的入軌精度和入軌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執行此次任務嫦娥二號的任務
長征三號丙火箭,較之前護送嫦娥一號上天的長征三號甲火箭增加了兩個助推器; 第四,為獲得著陸區的精細地形數據,嫦娥二號激光高度計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間距更小,激光測距精度也可達5米,從而獲得月球上幾個重點區域的高密度高程測量數據; 第五,嫦娥二號所攜帶的CCD立體相機的空間解析度由嫦娥一號時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於10米,其他探測設備也將有所改進,所探測到的有關月球的數據將更加詳實; 第六,嫦娥二號的主要科學目標是對月球著陸區和其他重點區域進行精細測繪、立體成像,精細探測月面的元素成分與分布,月壤的電磁特性、粒度緯度和月壤層厚度,近月空間的環境等。嫦娥二號將獲得的這些更高空間解析度的探測數據可以與嫦娥一號的探測數據進行互相校核; 第七,嫦娥二號將演練嫦娥三號軟著陸前的15千米×100千米橢圓軌道,這是探月衛星首次如此近地接近月表; 第八,根據月球探測二期工程的要求,新增了X頻段的測控,使得我國深空測控通信能力將擴展到「地球——火星」間的距離。[3]
編輯本段研製過程
11月6日,央視《新聞30分》報道:我國自主研製的嫦娥二號衛星已經進入正樣研製階段,將於2010固定在發射塔架上的長征三號丙火箭
年發射升空。嫦娥二期工程也已經正式立項,計劃在2012年前後,發射我國的月球著陸器和月球車。 嫦娥二號和嫦娥一號衛星一樣,主要進行繞月探測飛行,因此衛星的重量都是在2噸左右。由於兩顆衛星探測的內容和目的不同,研製人員對用於科學探測試驗的有效載荷做了調整。 根據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戰略。在發射完嫦娥二號衛星以後,就要發射一個月球著陸器和月面車,對月球表面進行探測。大家看到這個一比一的月球著陸器的模型,這個是月球車的模型,在這里它可以模擬月球著陸器釋放月球車的全過程。 專家說,月球著陸器可以對月球表面進行月壤分析,月球車可以在距離著陸器5公里直徑的范圍內進行巡視探測。主要突破月面軟著陸技術,月面巡視技術,同時還有月面巡視的無人自主導航技術。
Ⅳ 嫦娥2號資料!!!急急急急急急急!
嫦娥二號衛星(簡稱:嫦娥二號,也稱為「二號星」)是嫦娥一號衛星的姐妹星,由長三丙火箭發射。但是嫦娥二號衛星上搭載的CCD相機的解析度將更高,其它探測設備也將有所改進,所探測到的有關月球的數據將更加翔實,「嫦娥二號」於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獲得了圓滿成功。
發射時間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345秒
發射概況
2010年9月29日,中國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發布消息:嫦娥二號衛星和火箭已完成發射場區的測試和檢查,測試結果正常,完全滿足發射的技術條件。將於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19時整起飛。如果遇到氣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時間發射,還選擇了10月2日和3日擇機發射。目前嫦娥2號已於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345毫秒點火,19時整成功發射。在飛行後的1553秒時,星箭分離,衛星進入軌道。
時間確定
記者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和國防科工局探月中心了解到,目前,嫦娥二號已完成各項准備工作,進入發射「數秒期」。 據發射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嫦娥二號最終將從2號塔位發射升天。26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移動塔開始向2號固定發射塔靠攏。中國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今天已經正式宣布,嫦娥二號將於10月1日的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到月球,開始了月球之旅。
編輯本段發射准備
2010年9月28日日中午1時許,[1]隨著來自貴陽市老年摩托車俱樂部的五名六旬車手作為最後一批參觀者走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大門即告關閉,直到嫦娥二號發射次日再行開放。 記者中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門外看到,大院內寬敞的林陰道上少有人跡,偶爾會有幾輛掛著軍牌的車輛進出,駐地澤遠鄉派出所的一輛警車在附近不間斷巡邏。發射中心大門側邊的一條通村公路入口,昨日開始由軍人把守,其間有一位當地老鄉,駕駛一輛貼著通行證的麵包車試圖開進,但被查出車上載有多名持外地身份證的人而被攔住。 在發射中心門外的水果攤上,發現幾位身穿天藍色工裝的青年人。他們身後的「航天一院」4個字,表明他們來自北京,是火箭測試隊的工作人員,他們身掛的出入吊牌上,不僅貼著各自的近照,寫著各自的姓名,而且還有出入證的編號。離發射中心約5公里的鐵路線上,一輛寫有「成都鐵路局西昌工務段」字樣的巡線車正在專用線上檢修。住在鐵路旁的一位老鄉稱,估計馬上就會有「罐罐車」運輸火箭燃料進場。 據介紹:在發射時間上,目前有關方面的工作正在按照10月1日晚7時這一時間作準備,沒有特殊情況,嫦娥二號將在國慶日晚7時開始奔月旅程。
飛行數據
繞月高度:100公里 降軌後高度:15公里
攜帶儀器
一、CCD立體相機 二、X射線譜儀 三、γ射線譜儀 四、激光高度計 五、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 六、微波探測儀 七、太陽風離子探測器
主要任務
「嫦娥二號」主要任務是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因 嫦娥二號
此衛星上搭載的CCD照相機的解析度將更高,其他探測設備也將有所改進。為「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
運行時間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孫輝先向媒體透露:「實際上,嫦娥二號是嫦娥一號的備用星。」,發射嫦娥一號時,為確保繞月飛行的成功,准備了兩顆衛星。「如果嫦娥一號沒有實現當初的目標,可能就會發射這顆備用星,嫦娥一號的任務圓滿完成了,這顆衛星就成為我國探月工程二期衛星的先導星了。」 孫輝先透露,作為嫦娥三號的先導星,嫦娥二號的任務將持續半年。
編輯本段發射目標
進一步探測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間環境等。
十大使命
(試驗使命) 一、配合運載火箭驗證地月轉移軌道直接發射技術; 二、驗證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動的月球軌道捕獲技術; 三、驗證100公里×15公里軌道機動與飛行技術; 四、對二期工程的備選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試驗; 五、搭載輕小型化X頻段深空應答機,配合我國新建的X頻段地面測控站,試驗X頻段測控技術; 六、試驗遙測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編碼技術,月地高速數據傳輸技術及降落相機技術; (探測使命) 七、獲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維影像,解析度由嫦娥一號衛星的120米提高至優於10米; 八、探測月球物質成分; 九、探測月壤特性; 十、探測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
八大技術
即將發射的嫦娥二號將新開闢地月之間的「直航航線」,即直接發射至地月轉 嫦娥二號衛星
移軌道,這將使嫦娥二號的地月飛行時間縮短至不到5天。在舉國上下關注嫦娥二號衛星發射之際,我國探月工程高級顧問、嫦娥一號衛星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應邀在最新出版的《航天器工程》期刊上發表文章,透露嫦娥二號有八大技術改進。 「承前啟後,持續發展」,這是歐陽院士對嫦娥二號承載使命的概述。他表示,嫦娥二號作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導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務是試驗驗證與月面軟著陸相關的部分關鍵技術和新設備,試驗新的奔月軌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風險;其在科學上的首要任務是對月面著陸區進行詳查,精細地測繪著陸區的地形地貌。總體來講,嫦娥二號執行的是對月球「精細探測」的任務,以利於今後嫦娥三號能夠安全地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它的表現將為探月二期的實施成功奠定科學和技術基礎。相對嫦娥一號來說,嫦娥二號做了多方面改進和提高,歐陽院士將其概括為八個方面: 首先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的軌道設計不同,這次發射的嫦娥二號將新開闢地月之間的「直航航線」,即直接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這將使嫦娥二號的地月飛行時間大大縮短; 其次,嫦娥二號衛星將在距月球表面約100千米高度的極軌軌道上繞月運行,較嫦娥一號距月表200千米的軌道要低,有利於對重點地區做出精細測繪; 第三,嫦娥二號直飛月球的方式對運載火箭的入軌精度和入軌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執行此次任務 嫦娥二號的任務
長征三號丙火箭,較之前護送嫦娥一號上天的長征三號甲火箭增加了兩個助推器; 第四,為獲得著陸區的精細地形數據,嫦娥二號激光高度計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間距更小,激光測距精度也可達5米,從而獲得月球上幾個重點區域的高密度高程測量數據; 第五,嫦娥二號所攜帶的CCD立體相機的空間解析度由嫦娥一號時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於10米,其他探測設備也將有所改進,所探測到的有關月球的數據將更加詳實; 第六,嫦娥二號的主要科學目標是對月球著陸區和其他重點區域進行精細測繪、立體成像,精細探測月面的元素成分與分布,月壤的電磁特性、粒度緯度和月壤層厚度,近月空間的環境等。嫦娥二號將獲得的這些更高空間解析度的探測數據可以與嫦娥一號的探測數據進行互相校核; 第七,嫦娥二號將演練嫦娥三號軟著陸前的15千米×100千米橢圓軌道,這是探月衛星首次如此近地接近月表; 第八,根據月球探測二期工程的要求,新增了X頻段的測控,使得我國深空測控通信能力將擴展到「地球——火星」間的距離。
Ⅵ 關於嫦娥二號的資料
嫦娥二號(Chang'e 2),是中國探月計劃中的第二顆繞月人造衛星,也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原為嫦娥一號的備份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10年10月6日,嫦娥二號被月球捕獲,進入環月軌道 ;2011年8月25日,嫦娥二號進入拉格朗日L2點環繞軌道 ;2012年12月15日,嫦娥二號工程宣布收官 。
嫦娥二號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突破並掌握了一大批新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為後續實施探月二期工程的「落」和「回」以及下一步開展火星等深空探測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中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進程又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
Ⅶ 嫦娥二號資料
嫦娥二號衛星(簡稱:嫦娥二號,也稱為「二號星」)是嫦娥一號衛星的姐妹星,由長三丙火箭發射。但是嫦娥二號衛星上搭載的CCD相機的解析度將更高,其它探測設備也將有所改進,所探測到的有關月球的數據將更加翔實。「嫦娥二號」於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獲得了圓滿成功。
2010年9月29日,中國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發布消息:嫦娥二號衛星和火箭已完成發射場區的測試和檢查,測試結果正常,完全滿足發射的技術條件。將於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19時整起飛。如果遇到氣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時間發射,還選擇了10月2日和3日擇機發射。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345毫秒,嫦娥2號點火,19時整成功發射。在飛行後的29分53秒時,星箭分離,衛星進入軌道。19時56分太陽能帆板成功展開。目前已飛入指定軌道。
嫦娥二號發射火箭殘骸在10月1日19時11分墜落在江西省吉安市周圍的村子。
一、射向天空,飛向月球 二、X射線譜儀 三、γ射線譜儀 四、激光高度計 五、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 六、微波探測儀 七、太陽風離子探測器 八、940N發動機 九、測控全向天線 十、高速船微波直接調節器十大使命
(試驗使命) 一、配合運載火箭驗證地月轉移軌道直接發射技術; 二、驗證距月面1 0 0千米近月制動的月球軌道捕獲技術; 三、驗證1 0 0千米×15千米軌道機動與飛行技術; 四、對二期工程的備選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試驗; 五、搭載輕小型化X頻段深空應答機,配合我國新建的X頻段地面測控站,試驗X頻段測控技術; 六、試驗遙測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編碼技術,月地高速數據傳輸技術及降落相機技術; (探測使命) 七、獲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維影像,解析度由嫦娥一號衛星的120米提高至優於10米; 八、探測月球物質成分; 九、探測月壤特性; 十、探測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
Ⅷ 嫦娥二號的資料
嫦娥二號的資料:
嫦娥二號衛星,是中國第二顆探月衛星、第二顆人造太陽系小行星,也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衛星的備份星,沿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造價約6億元人民幣。
嫦娥二號衛星於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嫦娥二號完成了一系列工程與科學目標,獲得了解析度優於10米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月球物質成分分布圖等資料。2011年4月1日嫦娥二號拓展試驗展開,完成進入日地拉格朗日L2點環繞軌道進行深空探測等試驗。此後嫦娥二號飛越小行星4179(圖塔蒂斯)成功進行再拓展試驗,嫦娥二號工程隨之收官。
一、研製歷史
2007年12月17日,在嫦娥一號衛星任務工程目標圓滿成功後,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組織各系統開展了備份星任務初步方案論證,並根據順序命名原則,將備份星命名為嫦娥二號。
2008年6月24日,嫦娥二號衛星專題研究會召開。
2008年7月作為衛星研製方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完成第二輪總體方案論證工作並上報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嫦娥二號衛星最終被確定為以嫦娥一號衛星為基礎,根據任務要求進行技術改進後,作為「探月二期工程先導星」,開展先期的飛行試驗。
2008年 10月經國務院批准立項。
嫦娥二號衛星從任務設計開始,歷經方案、初樣、正樣、發射實施等階段,僅用了兩年多時間,完成了研製與發射實施任務。2008 年,主要完成了整星方案設計,開展了頂層策劃、技術狀態清理及復核、總體規范制訂等研製工作。開展了任務軌道設計、大系統間介面協調、分系統技術規范制訂、X 波段應答機等新產品技術攻關和針對任務要求和環境變化的專項試驗工作。
在頂層策劃方面,完成了各階段、各層級技術流程、專項試驗、質量保證與風險控制等項目工作。衛星系統直接進入正樣研製階段;新研單機及技術試驗分系統經歷方案、初樣、正樣完整階段;由於大部分單機為提高性能指標方面的修改類或新研類產品,故有效載荷分系統從初樣起步。在關鍵技術攻關同時,設計、開展推進氣路及490 N 發動機延壽、近月太陽翼高溫適應性、時間延遲積分(TDI-CCD)相機速高比補償等設計與驗證方面的15 項專項試驗。
2009 年,全面推進產品研製、系統集成和試驗驗證工作。完成了單機、技術試驗和有效載荷兩個分系統的初樣研製,完成了速高比補償對測定軌精度要求、15 km 軌道飛行大系統保證等專題協調,完成全部專項試驗。完成了正樣產品研製、總裝、AIT 階段電性能測試和軟體/FPGA 落焊工作。並行開展了軌道設計、空間單粒子效應防護等質量復查和復核復算,補充了「軌道設計、飛行程序、虹灣成像、監視相機/紫外成像」等技術專題研究與協調。於2009 年8 月通過正樣設計評審。2010 年,研製隊伍完成了EMC、力學、熱真空等大型試驗,在衛星系統自身得到了全面、充分驗證的基礎上,完成了與運載對接、測控對接、大系統無線聯試等大系統對接試驗,驗證了系統間介面的正確、匹配性,於2010 年6 月完成了質量復查和出廠評審。
2010 年7 月10 日,嫦娥二號衛星進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二、搭載性能
嫦娥二號衛星系統有總體、綜合測試分系統和結構、熱控、制導/導航與控制(GNC)、推進、供配電、數據管理、測控數傳、定向天線、技術試驗(工程載荷)、有效載荷等13 個分系統。衛星發射質量2480 kg,乾重1169 kg,攜帶166 kg 載荷(含136 kg 有效載荷和30 kg 工程載荷)。[6]
新增性能
根據運載的發射能力,嫦娥二號衛星發射重量相比嫦娥一號增加了130 kg,燃料能夠提供約2.3 km/s 的總速度增量;在測控數傳能力方面,使用了LDPC 編碼功能,相比卷積編碼提高增益約2.5 dB;新增了工程載荷數據傳輸通道,設計了最低為23.4375kbps 的多檔碼速率,可支持距地2000 萬千米以遠的數據傳輸。在機動飛行能力方面,在基於高精度加速度計的軌道控制技術基礎上,在加速度計的測量區間、姿態控制補償、燃料量預估等方面進行設計改進,提升軌道控制精度;採用實時和延時強制卸載手段,實現姿態與軌道的耦合控制;使用自主慣性對准功能,提高了軌道控制自主性;設計新增大推力軌道維持功能,在保證可靠的前提下,提高了控制精度和自主性。此外,將推進系統工作壽命從3 個月提升到6 個月以上。
三、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
嫦娥二號衛星在軌運行期間,正值太陽活動高峰年,是探測研究太陽高能粒子事件、CME(日冕物質拋射,即太陽日冕中的物質瞬時向外膨脹或向外噴射的現象)、太陽風,及它們對月球環境影響的最佳探測時期。利用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離子探測器,可獲取行星際太陽高能粒子與太陽風離子的通量、成分、能譜及其隨時空變化的特徵,用來研究太陽活動與地月空間及近月空間環境的相互作用。為後續探月工程提供環境科學數據。
在嫦娥二號衛星上,配合這七種有效載荷工作的還有一套管理系統,對這七台儀器進行指揮、控制、管理,並採集數據。其中的大容量存儲器為這次新研製的設備,它的存儲容量由嫦娥一號的48GB增加到128GB,而且吞吐速率更高,處理速度更快。這樣使七種有效載荷的工作效率更高、數據更可靠。
四、推進系統
嫦娥二號推進系統採用高性能的雙組元推進系統,嫦娥二號推進系統配置1台490N發動機,用於嫦娥二號衛星的軌道機動;配置12 台10 N 推力器,分為2 個分支互為備份,用於嫦娥二號衛星的姿態控制和軌道調整;配置2 只推進劑貯箱——氧化劑貯箱和燃燒劑貯箱,分別裝填氧化劑(四氧化二氮)和燃燒劑(甲基肼),為490 N 發動機和10 N 推力器提供需要的推進劑;配置1 套氣路系統,在490 N 發動機點火期間為推進劑貯箱提供穩定壓力的氦氣,其中2 個氦氣瓶是存儲高壓氦氣的容器,通過一隻減壓器將高壓氦氣減低並穩定到貯箱工作所需的壓力,兩只單向閥用來阻止貯箱內推進劑蒸汽向減壓器擴散,避免因兩種推進劑蒸汽在減壓器下游接觸而發生爆炸的危險。
五、飛控支持系統
針對飛行任務的特點,首次系統性地提出了衛星飛控支持系統的整體框架和設計思路: 基於數字模擬技術,解決相關關鍵部件的建模,使用統一的衛星姿態軌道動力學模型進行驅動,將數學模擬子系統、飛控演練子系統、視景模擬工具等獨立模塊有機結合,通過系統集成創新,實現了功能全面、實用的飛控支持系統。既可以通過輔助分析工具和數學模擬進行關鍵飛行事件的任務輔助設計來實現策略生成的實時性要,也可以通過面向執行層面的1:1 的飛控過程演練二者有效結合,實現有效預示飛控任務執行效果的目的。
主要功能:
1) 衛星姿態軌道動力學模型功能:飛控支持系統的動力學軟體環境具備精度高、自主選取的能力,可以根據軌道位置驅動,即根據軌道特性自主選擇主要軌道攝動力, 實現對動力學模型調整的自適應能力。
2) 輔助分析工具功能:基於數字模擬, 產生關鍵任務中的姿態控制策略,利用天體矢量計算、定向天線指向計算、太陽翼指向計算、姿態機動的軌道擾動計算、發動機推力計算、相機/星敏感器雜光抑制計算等數學模塊完成相關模擬計算。
3) 數學模擬子系統功能:不同於物理/半物理模擬系統, 數學模擬子系統的設計完全軟體化,具有系統穩定性好、執行速度快、模擬結果一致性高等特點,能夠對正常模式的設計方案和故障模式策略方案進行多次模擬、驗證,獲得最優設計,也能夠對不同飛行狀態的衛星動力學模型建模的正確性進行及時驗證,在飛控策略的形成過程中,數學模擬子系統是一種有效的輔助設計工具。
4) 飛控演練子系統:飛控演練子系統是針對任務執行層面的模擬. 其模擬環境包括「軟」、「硬」兩方面,核心是由星載計算機與動力學模型構成的星地對接系統。該系統可以直接接收衛星用數據塊,對飛控過程進行全時段實時模擬,預示飛控執行過程,驗證飛控策略正確性、復核星上指令模塊的有效性。[12]
5) 視景模擬工具:視景模擬工具主要完成成像任務的預期成像效果,尤其是對於小行星飛越成像任務,視景模擬工具在動力學模型的驅動下,直接預示任務期間目標在視場中的尺寸、亮度、畸變、視運動情況、背景星空等效果,支持方案選取與模擬驗證。飛控支持系統的子模塊既可以聯合使用,對重要策略進行模擬驗證,也可以獨立使用,優化任務參數。以飛越「圖塔蒂斯」小行星事件為例,給出飛控支持系統進行地面模擬驗證工作流程。
有效載荷
註:衛星的有效載荷就是直接執行特定衛星任務的儀器、設備或分系統。
嫦娥二號衛星共配置了5 類7 台(套)科學探測儀器。使用了解析度高的CCD立體相機;提高了激光高度計的空間解析度和數據更新頻率。增加定標源、更換探測晶體,提高了γ/X 射線譜儀的探測精度,擴展探測種類。
六、任務及要求
嫦娥二號衛星既定任務的飛行軌道包括直接地月轉移軌道,近月捕獲軌道,100km和100km×15 km使命軌道。擴展任務段包括月球逃逸軌道(調相軌道)、轉移軌道、日-地L2 點環繞軌道和小行星交會軌道等。
嫦娥二號衛星除完成具有時間窗口唯一性的月球制動,還需要完成工程其他既定任務,包括後續著陸任務中動力下降前的所有軌道機動試驗;擴展任務包括環繞L2點飛行和4179小行星交會控制等。環月探測中兩次機動降軌試驗必須安排在不可測控弧段,從100km圓軌道降至100km*15 km橢圓軌道。
任務特點
衛星整個飛行任務可劃分為相對獨立的7 個階段:射前准備階段、主動段、調相軌道階段、地月轉移階段、月球捕獲階段、環月工作狀態建立階段和環月運行階段。
1) 飛行過程式控制制復雜。嫦娥一號需要經過380000km飛行過程實現月球捕獲,嫦娥二號衛星則還需要經過100km×100km和100km×15km試驗環月軌道。需要經歷多次復雜的軌道和姿態機動,對衛星軌道控制要求高。
2) 空間環境復雜。突出表現在月食問題,嫦娥一號衛星在壽命期內,需經歷兩次月食,每次月食的有效陰影時間在3h左右。在此期間,衛星無法獲得光照能源,衛星溫度會迅速降低,因此,對衛星能源、溫度、整星工作模式要求高。
3) 三體組合控制模式復雜,衛星環月期間,星體要對月定向,太陽翼要對日定向,定向天線要對地定向,因此對衛星本體、太陽翼、天線的姿態控制要求高。
4) 新研和改進的設備多,嫦娥二號衛星除包含嫦娥一號衛星中的6 種有效載荷,還增加了技術試驗分系統,包括X 頻段應答機、降落相機等工程載荷,因此衛星系統智能終端類型復雜,對衛星的信息收集、存儲、壓縮、編碼等處理模式有特殊要求。
技術要求
為避免撞擊(月球山最高超過10km),實現近月15km穩定飛行也依賴自主可靠和高精度的軌道控制。而擴展任務的實現同樣需要高精度的軌道控制,如從月球軌道出發進入L2點的轉移軌道,對速度控制的敏感度較高。逼近小行星的控制除需要高精度軌控,同時對軌控策略的可靠性要求較高。
嫦娥二號衛星使命軌道之一是100km*15 km橢圓軌道,由於衛星在近月點的高度低、速度快,若軌道控制的誤差較大,就會導致近月點位置發生變化,而偏離興趣目標區域,也影響連續的測控條件保障;如果過大,甚至有衛星撞擊月球的風險。因此嫦娥二號的軌道控制必須足夠精確。第1 次近月點制動具有唯一性,必須在近月點附近進行減速,否則衛星將飛離月球,要想重新到達月球附近需要花費大量的燃料和時間,甚至根本無法實現; 且可靠的控制、穩定的運行, 可節省燃料預算餘量和減少燃料使用, 是實施擴展任務的基礎, 因此對衛星提出了高可靠的要求.為確保變軌按計劃及時執行,考慮到惡劣情況,在沒有地面測控支持時,衛星也要具有一定的自主變軌的能力。特別是對擴展任務中的行星際飛行,遠離地球千萬千米之外,實時地獲取地面支持更不可能,因而提出了自主容錯及故障處理的能力。
七、工程意義
1、技術突破
(1) 設計並驗證了後續著陸任務中動力下降前的所有軌道與機動飛行控制技術,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首次使用X頻段測控、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
(2) 針對月球不均勻重力場及高起伏地形環境,突破月球擬凍結軌道設計、衛星自主慣性對准、機動軌道拼接等關鍵技術,首次成功實現100km 圓軌道和100km×15km軌道飛行,首次實現在月球背面無測控條件下主發動機點火變軌。衛星軌道控制精度最高達到0.02%。
(3) 在國際月球探測中,首次採用時間延時積分(TDI)成像技術,設計了由地面行頻數據注入和測高數據輔助兩種速高比補償成像方法,獲得了7m解析度的全月球立體影像;獲得了1.3 m解析度的局部影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 創新研製首台基於統一載波體制的X 頻段高靈敏度數字化測控應答機,實現了深空探測領域星載測控技術的多項突破。在軌試驗驗證了X 頻段深空測控體制和技術。突破了差分單向測距(DOR)干涉測量、X 頻段數字化應答機和地面S/X 雙頻段測控設備研製等關鍵技術,測速精度達到1mm/s、測距精度達到1 m,實現了7.8125 bps 極低碼速率遙控
(5)突破微小型智能化設計技術,首次實現了地月空間飛行過程監視成像。首次實時獲取了太陽翼展開、天線展開/轉動、主發動機點火等關鍵環節的動態圖像,為後續重要飛行事件提供了可視化手段。
(6)首次在航天工程中於空間段應用了LDPC編解碼,編碼增益和效率等主要指標優於國際(CCSDS)標准,提高了中國在國際深空信道編解碼領域的地位和話語權。
(7)首次在軌驗證了推進系統高壓氣路長壽命技術,為高強度(時間跨度半年以上,次數10 次以上)軌道機動及後續L2 點、小行星探測試驗奠定動力基礎。
(8) 首次突破探測敏感器、載荷一體化技術,利用成像敏感器完成星地大迴路導航試驗。
(9) 在地月星和日地星雙三體復雜環境下,針對日、地引力平動點攝動復雜、軌道設計無解析解、測控距離遠等難點,攻克了非線性系統流形設計、低能量轉移軌道控制等技術, 實現了從月球軌道飛赴L2點的軌道設計、飛行控制和遠距離測控通信。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從月球軌道飛赴日-地拉格朗日L2 點探測。開展了對地球遠磁尾離子能譜、太陽耀斑爆發和宇宙伽馬爆的科學探測。使我國成為繼美、歐之後第3 個實現L2 點開展空間探測的國家。
(10)突破距地1000萬千米遠的深空軌道和測控通信技術,首次實現行星際飛行。基於能量、距離和時間及目標物理特性等強約束,提出潛在小行星目標選取策略,在國際上首次設計並實現了逼近飛越探測方式及基於高速交會漸遠點凝視成像技術。國際上首次成功逼近飛越4179圖塔蒂斯小行星並獲取3m解析度光學彩色圖像。
(11) 創新利用拉格朗日點伴地繞日特性,在衛星推進劑、星地通訊距離、地面大天線進度等約束條件下,國際上首次實現從拉格朗日點轉移飛越小天體。
(12) 通過創新設計、全面驗證、精心實施, 充分利用衛星剩餘資源,發揮衛星潛能,從月球到L2再到圖塔蒂斯,實現了具有國際特色和水準的多目標多任務探測,取得了「好、快、省」的突出實效。
(13)通過對以往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開展國內外多站專項觀測,實現了目標小行星定軌和預報,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科學成果
嫦娥二號攜帶了CCD 立體相機、伽瑪譜儀、太陽風離子探測器、高能粒子探測器等7 種科學載荷,獲取了高解析度全月球影像、虹灣地區局部影像以及地月空間等約6 TB 原始數據,按照中國探月工程科學數據發布政策,已分級發布給包括港澳在內的中國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將帶動中國月球和空間科學的深化研究科學數據的分析研究。現已取得了空間解析度7 m 的全月球圖像、多種元素月面分布圖等多項重要科學成果。科學數據的分析研究是個長期的過程,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基於嫦娥二號獲取的數據,科學家們會進一步深化對月球科學及空間科學的認識和理解,為解答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等科學問題,得到更多的創新成果。
2012年12月13日16時30分,嫦娥二號衛星經過200d的跋涉和5次中途修正,與「圖塔蒂斯」近距離擦身而過,並成功獲取高解析度完整圖像。該任務的成功實施創造了多項紀錄:第一次從拉格朗日點出發進行小行星探測;第一次對「圖塔蒂斯」進行近距離探測;第一次獲取關於「圖塔蒂斯」的高解析度光學影像。
通過「嫦娥二號」的任務及拓展實驗,獲得了「嫦娥三號」的預選著陸區——虹灣地區的高解析度圖象;驗證了在月球背面不可看到的情況下,採用主發動機大推力自主軌道的機動技術,為「嫦娥三號」軟著陸進行了技術驗證,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CCD立體相機獲得了月球虹灣地區的35軌空間解析度約為1.3m的局域立體圖像,以及7m空間解析度、100覆蓋的全月立體圖像,是迄今為止國際上解析度最高、最清晰的全月立體圖像。
Ⅸ 關於嫦娥2號的資料
嫦娥二號衛星,是中國第二顆探月衛星、第二顆人造太陽系小行星,也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衛星的備份星,沿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造價約6億元人民幣。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嫦娥二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後,於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時57分59秒「嫦娥二號」順利發射,也已圓滿並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探月工程已經完成嫦娥三號衛星和玉兔號月球車的月面勘測任務。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嫦娥五號主要科學目標包括對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以後的分析與研究。
Ⅹ 嫦娥二號是誰發明的
2008年6月24日,嫦娥二號衛星專題研究會召開。
2008年7月作為衛星研製方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完成第二輪總體方案論證工作並上報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嫦娥二號衛星最終被確定為以嫦娥一號衛星為基礎,根據任務要求進行技術改進後,作為「探月二期工程先導星」,開展先期的飛行試驗。
2008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立項。
嫦娥二號衛星從任務設計開始,歷經方案、初樣、正樣、發射實施等階段,僅用了兩年多時間,完成了研製與發射實施任務。2008年,主要完成了整星方案設計,開展了頂層策劃、技術狀態清理及復核、總體規范制訂等研製工作。開展了任務軌道設計、大系統間介面協調、分系統技術規范制訂、X 波段應答機等新產品技術攻關和針對任務要求和環境變化的專項試驗工作。
在頂層策劃方面,完成了各階段、各層級技術流程、專項試驗、質量保證與風險控制等項目工作。衛星系統直接進入正樣研製階段;新研單機及技術試驗分系統經歷方案、初樣、正樣完整階段;由於大部分單機為提高性能指標方面的修改類或新研類產品,故有效載荷分系統從初樣起步。在關鍵技術攻關同時,設計、開展推進氣路及490N 發動機延壽、近月太陽翼高溫適應性、時間延遲積分(TDI-CCD)相機速高比補償等設計與驗證方面的15項專項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