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各研究所分布在哪個校區
機械學院研究所主體在校本部——興慶校區,曲江校區有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簡介:
交通大學機械工程教育源於1913年的電氣機械科,歷經百年的改變和發展,堪稱為中國機械工程教育發展的縮影。機械工程學院的前身為機械工程系及機械學系。1956年機械工程系(當時名為機械製造系)隨校遷至西安;機械學系成立於1985年,1994年6月兩系合並成立為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是交通大學歷史最悠久,實力最雄厚的學院之一,聚集了眾多機械工程領域中的知名專家及教授,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聲譽。機械工程學院現已成為國家培養機械工程學科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多年來,為祖國的機械工業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是該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
⑵ 誰知道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那個博士生導師比較厲害,最好是兩院院士級別的
兩院院士
謝友柏
1955 年畢業於交通大學 (上海) 內燃機製造專業並留校執教,後隨校西遷,在西安交通大學任教至今。曾任西安交通大學潤滑理論及軸承研究所所長(1986--1997),潤滑理論及轉子軸 承系統國家教委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1994--1999)。現任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 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教委面向21世紀教改顧問組成員,機械科學研究院AMTRC現代設計技術首席專家, 十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中國機械工程編委會主任、摩擦學學報編委會副主任、機械工程學報、工程設計、英Proc IMechE (Part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ribology等的編委。歷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學會第一、二、三屆副理事長(1979-1992)、第四屆理事長(1992--1997)、第五屆常委(1997年)。1994年5月被選聘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在這四十五年中,開設過的課程有機械原理、機械零件、振動理論、流體動力潤滑理論、彈 性流體動力潤滑理論、軸承技術、摩擦學、現代設計等。
他發展了原有建立在簡單摩擦學系統上的系統方法,提出了摩擦學(大)系統系統工程的基本思想,構造了理論上的框架。並在大型汽輪發電機組和高速透平機械轉子 軸承系統以及內燃機缸套活塞組件系統的摩擦學、動力學設計上,得到重要和豐富的理論及應用成果,在推動摩擦學設計和建設摩擦學資料庫上,做了大量工作。發 表了大量的論著,歸納了摩擦學行為的三個基本規律:系統依賴性,時間依賴性和不同學科行為的耦合,並建議把它們列為摩擦學的三條公理。他指出,傳統的理論 和技術,多不考慮動力學行為耦合,這是歷史打在摩擦學身上的一個烙印。
--------------------------------------------------------------------------------
盧秉恆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快速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籌建)負責人,國務院機械學科評議組召集 人,國家基金委工材部第二屆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基金委機械學科評議組負責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生物製造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機械製造工藝協會副理事長,全 國高校金屬切削機床學會理事長。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香港蔣氏科技成就獎。主要學習與工作經歷如下:
● 1962年9月—1967年8月就讀於合肥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本科畢業;
● 1967年9月—1979年9月三門峽中原量儀廠,歷任工人、技術員、分廠廠長;
● 1979年9月—1982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學攻讀機械製造專業碩士;
● 1982年9月—1986年6月在職攻讀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專業博士;
● 1988年11月—1992年11月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研究機械動力學;
● 1992年12月任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研究快速成形製造,生物製造,微製造;
● 1992年7月—1993年3月以高訪學者身份赴Michigan大學研究工作;
● 2001年—2004年任國家八六三計劃先進製造與自動化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機械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高等學校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
● 2002年—2004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第一屆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主 持教育部快速成型製造技術工程中心建設項目、「九五」「十五」教育振興計劃、211計劃等。近年來承擔和參加主要科研項目:基於快速原型的快速製造集成系 統的研究與應用示範(「十五」國家科技攻關);產品開發的快速模具製造集成技術及設備(863計劃);節水灌溉設備快速開發平台技術與設計軟體研製 (863計劃);節水產品激光快速成型技術研究(863計劃);IC製造中壓印光刻工藝與設備的研究開發(863計劃);分層製造過程模擬與工藝材料優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工骨活化機理及仿生設計製造技術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微壓印成形的相變構型與保真轉移(973計劃)。
⑶ 西安交大機械工程學院的老師介紹(研究生導師)
給你一個鏈接
http://mec.xjtu.e.cn/
這個是西交機械工程學院的主頁
你應該自己進去找老師的個人主頁會比較實際
要給你詳細介紹老師的話,太難說了
而且,現在老師都是有什麼課題就做什麼課題
只不過側重點會不同。
http://bbs.xjtu.e.cn/_B/
這個是西交的論壇上面機械學院的版塊
也可以參考參考
如果進不去鏈接的話就進 http://bbs.xjtu.e.cn
點右上角的匿名登錄
然後再去機械學院版塊
裡面的內容比較雜,而且水的也多
但好好找的話還是能有點幫助的
http://www.xjtu.e.cn/yxsz/jxxy.html
這個鏈接也可以看看
但有鏈接的老師比較少
⑷ 請問,西安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 本科錄取線是多少啊 ,
你好,目前西安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的本科招生專業有五個:
機械類(六年)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車輛工程
測控技術與儀器(機類)
工業設計
也就是說你高考時報考西安交通大學的以上任一個專業就是進機械工程學院。
高中到大學步驟說來也簡單,關鍵是你的高考分數,只要分數夠了,你在填寫志願時選擇相應的學校相應的專業,然後等著學校投檔錄取即可。一句話,要的就是分數,分數不夠啥子都是白搭
⑸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哪個所比較好就業
機械不知道,但是管理落後了,數學好像沒有進去雙一流,現推斷如下你參考。。從第四次學科評估來看,該校的管理學科大幅度退步,而管理學科的本質是數學。表面看是該校的管理系退步了,以前全國排名靠前。本質是西交大數學系退步了!而最新公布的雙一流學科中數學學科建設14所高校,也沒有該校,故而推斷該校的數學落後水平,進一步推斷,該校如果不改變數學的落後情況,該校學科建設會受到阻力,因為數學是一切科學奧秘的基礎,可以說宇宙即是數學,如果不注重數學,則可以推知該校將繼續落後,和同根生上海的交通大學差距繼續增大。
⑹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校友風采
錢學森 著名科學家。1911年出生,193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繫,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 技術科學領域作出許多開創性貢獻。為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是我國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倡導人。
張德慶(1900.8~1977.10)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上海寶山縣人。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後赴美國留學,獲機械工程碩士學位。回國後曾在兵工廠、電廠工作,曾任浙江大學、上海交通 大學教授。為發展我國汽車工業、促進汽車材料國產化做出重要貢獻。為了解決在高原地帶汽車功率下降問題,他進行了增壓器的研究,並在青藏高原實地試驗,受 到國內外有關專家的注意。為了解決汽車在南方濕熱氣候地區的銹蝕問題,他在海南島建立汽車試驗站,帶著課題進行研究。他還主持和制訂了中國汽車工業和產品 的技術標准,使這一行業的發展逐步走向規范化。
顧崇銜1915年3月生於江蘇松江,1939年前中央大學機械繫學士。曾任西安大學校務委員、「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兼任機械委員全國 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領導組及機械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顧問,中國機械動力學學會模態分析學會和金屬切削研究會顧問,在國外擔任英國國際期刊「機床與製造」專 家審稿委員。主編著《機械製造工藝學》,曾榮獲「陝西科技精英」稱號及「有突出貢獻」的特殊津貼。80年以來,已培養出博士19名、碩士22名、博士後3 名,在國內外學報、期刊、學術會議論文集中發表論文80餘篇。
談鎬生(1910.12-2005.9)著名力學家和應用數學家。1939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繫。長期從事流體力學、稀薄氣體力學和應用數學研究。提出了植被流局部擴散模型;發現了網格湍流負 二次冪衰減律。在自由分子流、旋翼邊界層、激波馬赫反射、馬赫波錐相互作用和分離流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70年代以來,他強調了力學學科的基礎性,並積極 指導和支持力學的基礎研究,首先提出在我國建立分兩級培養研究生的制度,對我國力學事業發展與人才培養作出了貢獻。
許國志(1919.4-2001.12)運籌學家和系統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43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繫。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的創建人之一。長期致力於運籌學、組合最優化和系統科學的科研 與教學,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籌建了我國第一個運籌學研究室、系統科學研究所。培養了一大批運籌學和系統科學方面的專門人才,並推動了系統工程和運 籌學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研究,是我國運籌學和系統工程研究的主要創建人之一。
李天和1946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繫。賓夕法尼亞大學、麻省理工大學教授。1975年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陽含和江西南昌人。1943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航空機械繫。1946年至1948年赴美國航空基地進修。1949年至1954年,任解放軍華東空軍航空處器材廠器 材組組長。後歷任蘇南工業專科學校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液壓及機械控制工程教研室主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工業自動化學會第二屆副理事長,陝西省 機械工程學會傳動學會第二屆理事長。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機械製造生產自動化教學和研究工作,高炮跟蹤模擬系統和珩磨機自運應控制加工系統 的研究取得成果。著有《機械控制工程》。
陳先霖四 川遂寧人, 1928年9月出生,1949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54年至今任教於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歷任機械繫冶金機械教研室主任、機械繫 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長。現任機械工程學院教授,為中國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三、四屆 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金屬學會冶金設備學會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學會管委會委員;中國金屬學會《鋼鐵》雜志編委。曾被國家科委及冶金部聯合表 彰為「六·五」國家科技攻關「有重要貢獻人員」及冶金部通令嘉獎為「深化移植引進技術工作中先進科技工作者」。1995年被評為全國 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並授予人民教師獎章。
唐九華(1929.10-2001.10) 光學工程總體設計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籍浙江紹興 ,生於上海。195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50年代負責研製成功光學測地經緯儀和自動記錄紅外分光光度計並推廣至工業生產。60年代起負責研製成功多種大 型光學跟蹤測量設備和坐標基準傳遞設備,用於飛行器測控,這些產品在實際執行任務中,獲得圓滿結果,並達到國際水平,為中國飛行器測控技術作出貢獻。70 年代後期起把光學測控系統和光電儀器的設計經驗總結成為總體設計的概念、理論和方法。發明光學補償定向儀新原理。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開辟光學動態觀察測 試技術領域。
汪應洛國 內外著名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30年5月出生於安徽涇縣,1952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繫。50年來一直從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 教學、科研和應用,作為學科帶頭人作了大量開拓性工作。他應用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參與完成了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戰略規劃」、「三峽工程 綜合經濟論證」等研究,較早地將戰略理論和戰略決策研究應用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模型。曾參與研究「陝西經濟發展戰略」和「關中高新技術開發帶的發展戰略」, 長期致力於我國管理工程、系統工程和工業工程學科的發展與融會貫通。
周永茂核反應堆工程專家。浙江省鎮海縣人。1931年5月出生,1955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繫。1958年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核能進修班畢業。中原對外工程公 司高級工程師。長期在反應堆工程和科技第一線從事設計、研究和建設工作,承擔並完成了國家交給的許多核科研任務:完成了雙流程堆芯潛艇核動力堆本體的 早期設計方案;主持開展了為生產堆。動力堆、游泳池堆的燃料元件與氚靶元件的首次國產工藝定型工作;參與了高通量堆設計建造和工程的重大決策,該堆的設計 特色,國外尚無先例;核工業二次創業期間,領導民用微堆的開發,該堆在國內外各建造4座,贏得了很好的國際信譽和經濟效益。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 士。
阮雪榆 壓力加工專家。1933年1月出生,1953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繫。廣東省中山市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塑性成形工程系主任。我國冷擠壓技術的開拓者。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秦裕琨熱能工程、燃燒學專家。江蘇省揚州市人。1933年5月出生,1953年交通大學機械學畢業。曾任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曹春曉中科院院士,材料科學家。1934年出生,1956年畢業於交通大學。現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常委等職。
李鶴林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1937 年 7 月生, 1961 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現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國內外發表論文 160 篇。 1978 年被授予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1988 年被選拔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994 年獲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孫越崎能源獎, 1997 年獲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熊有倫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北省棗陽人。1939年4月生,1962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66年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自動化專業研究生畢業。1980-1982年在英國Sheffield大學控制工程系做訪問學者,1988-1989年在英國Salford大學航空和機械工程系做客座教授。現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兼任《中國科學》、《科學通報》、《機械工程學報》和《機器人》等刊物編委,湖北省計量測試學會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製造系統)學術委員會主任。
蔡睿賢1956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動力機械繫,現任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是我國著名的工程熱物理學家。1991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⑺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在全國能排第幾名
機械學院是我們學校較好的專業之一,考慮排名的話是第三左右(排名很虛的,不同的人排出來不一樣)。裡面的學習氛圍絕對好,對外交換也有不少,主要是跟日本。
⑻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學生畢業後工資
機械工程是西安交通大學的王牌學科之一,再加上西安交通大學的名氣和聲譽在國內也很高,所以這個專業畢業的學生在整個行業來說都算是很不錯的待遇和前景啦,本科生平均的月薪應該能達到5000到6000(起薪)
⑼ 西安交通大學的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怎麼樣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系
根據教育部07-09年的一級學科排名,是全國第三
簡介: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系承擔機械工程一級學科本科生培養及四個二級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的研究生培養和學科建設任務。該系擁有機械設計及理論和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建有博士後流動站。依託本系建設有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快速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現代設計及轉子軸承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陝西省機械產品製造保證與故障診斷重點實驗室和陝西省微機電系統研究中心。本系擁有教授32人,副教授45人,講師22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長江特聘教授1人;跨新世紀與新世紀人才9人。
研究方向: 現代設計與理論、軸承與摩擦學、機械故障診斷與預示、機電系統動力學、機械電子工程、電動汽車、快速成形製造、模具設計與製造、集成製造系統、數字化製造、微納製造、生物製造。
主要成績: 本系每年培養約280名本科生,在本科生培養中,注重基礎知識和人文素質培養,通過工程實踐和科研訓練,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大學生。大學生約40%直接攻讀研究生,就業率為98%,社會供需比例在1:10左右。本專業大學生在2006年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國內選拔賽上奪得冠軍,代表中國參加在馬來西亞舉行的亞太機器人大賽總決賽,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2004年參加 「飛豹杯」全國首屆空中機器人大賽,獲得了固定翼組冠軍,2004年獲得2005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本系所培養的本科生具有「工作勤奮,吃苦耐勞;基礎知識扎實,發展潛能好」的特點,深受用人單位與社會各界的好評,2004年本專業被評為陝西省名牌專業。
本系每年招收工學碩士研究生約200人,工程碩士研究生約100人,博士研究生約50人。本系通過十個研究所培養研究生,本系已培養3名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國際交流中與密西根大學機械工程系聯合培養汽車工程碩士研究生,與國外著名大學建立培養博士研究生。
⑽ 西安交通大學有哪些學院
理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軟體學院,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西安交通大學人居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西安交通大學航天航空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金禾經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