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慶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的聯系方式
您好,文都資訊網為您解答!
招生辦公室:主任:鄭小林常務副院長(兼)(主持各項招生工作),副主任(副科):戴元淑65105286(協助主任開展各項招生工作),副主任(副科):李宏65105286 (工程碩士招生等工作),張松青65105286(招生工作),姜學煤65102374 (博士生招生等工作),楊華65102374(招生工作)。重慶大學研究生院官網上有,文都教育論壇上也有。
希望能幫到你!
❷ 重慶大學研招辦的電話是多少
重慶大學研究生招生學院聯系電話
學院名稱 聯系電話 學院名稱 聯系電話
001公共管理學院 學術型碩士023-65102373;專業型碩士:023-65112275 015建築城規學院 023-65126327
002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學術型:023-65103527,金融碩士:023-65111262,工商管理碩士(MBA):023-65106383 016土木工程學院 023-65123363
003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023-65126260 017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 023-65126160
004外國語學院 023-65678515 018化學化工學院 023-65112804
005藝術學院 023-65678202 019生物工程學院 023-65102508
006數學與統計學院 023-65678628 020資源及環境工程學院 023-65102422
007機械工程學院 023-65106174 021體育學院 023-65112315
008光電工程學院 023-65112744 022電影學院 023-65106372
009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023-65127303 023法學院 學術型:023-86661063法律碩士:023-86661067
010動力工程學院 023-65102471 024軟體學院 023-65112331/65678331
011電氣工程學院 023-65111935 025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 023-65678272
012通信工程學院 023-65111359 026生命科學學院 023-65112535
013自動化學院 023-65102481 027物理學院 023-65678367
014計算機學院 023-65111210 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023-65102006
❸ 今年考取了重慶大學生物工程研究生,不知道這個學校這個專業就業咋樣公費出國名額多嗎,出國之後就業呢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研究生。
能考上真是挺了不起的。
生物工程是當前熱門的。
公費出國名額有。
但不是很多。
出國就業當然好。
但在國內也是很受青睞的。
不如先嘗試一下,在國內是否可以立足。
有希望的話,比到國外要好。
當你的翅膀羽翼豐滿。
再考慮下一步。
只要你專業學得過硬。
發表一些學術論著。
認真鑽研一些有關題材都項目,
應該說你是很有發展潛力,以後你會前程似錦的。
年輕不要太急於求成。
穩扎穩打。
一定會功成名就的。
祝你事業順利,生活幸福。
❹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怎麼樣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不錯。
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生物醫學工程);
博士後流動站2個(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學、葯學);
有工程碩士授權點3個(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生物工程領域、制葯工程領域)。
❺ 我報考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的研究生,想要了解復試的一些情況(越詳細越好),求大神解答
你好!
呵呵,重大生物醫學工程在全國還算OK啊,全國的一級重點學科,名頭還是很牛逼的。
考研要考數學,所以基本上每年生醫研究生都沒招滿需要調劑。
不過研究生每年出國的還是挺多的。
至於就業嗎,你也知道,生物類的就業都不怎麼樣,生物學院每年就業相對較好的就是醫電專業。
望採納。
記得給問豆啊!
❻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研究生怎麼樣
也不完全是那樣,在這邊讀書除了國家補貼以外基本都沒什麼待遇(除了個別老師,你可以打聽一下)。這邊難點主要是論文發表問題,關繫到畢業,不過也要看運氣。有的什麼也沒發一樣可以畢業,有的發了sci也沒畢到業(我們這一屆就有一個,好像也是川農的。)總的來說,只要你認真一點,運氣再好一點,應該沒問題,最後祝你成功。
❼ 重慶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生怎麼樣
呵呵,重大生物醫學工程在全國還算OK啊,全國的一級重點學科,名頭還是很牛逼的。
考研要考數學,所以基本上每年生醫研究生都沒招滿需要調劑。
不過研究生每年出國的還是挺多的。
至於就業嗎,你也知道,生物類的就業都不怎麼樣,生物學院每年就業相對較好的就是醫電專業。
❽ 急問,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研究生公費出國的機會多嗎或者說重大這個專業的研究生有公費出國的機會嗎
生物工程一般屬於工科類的生物專業,和生物技術相對偏重工科,就是基礎理論少工業應用多。而生物醫學工程基本與生物關系不大,一般屬於電氣類專業,是關於生物檢測類的設備的,就是醫院里的那些醫學化驗設備,學的東西大都是電路之類的,只會涉及到很少生物類基礎課。其實這兩個就業前景來看都不是很好,建議慎重!
❾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的科研機構
生物力學與組織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重慶大學生物力學與組織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前身是原國家教委生物力學及生物流變學開放研究實驗室,1999年9月28日經教育部正式批准更名為生物力學與組織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重慶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始於七十年代末。其中,於1980年獲得我國第一個生物力學碩士點,1986年獲得我國第一批兩個生物力學博士點之一,1988年獲得教育部生物力學重點學科,1985年獲得生物醫學儀器碩士點,1989年設立生物醫學儀器本科專業,1994年成立教育部生物力學及生物流變學開放實驗室。1998年學科調整,生物力學和生物醫學儀器歸屬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獲得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博士點和碩士點。經過20多年的錘練,已培養了一支學術水平高、年齡結構合理、專業背景互補、博士碩士比重大的、朝氣蓬勃的科研隊伍。
該室在生物力學與組織工程相結合的領域開展前沿、創新性應用基礎研究,以生物流變學方法探索組織與細胞的應力與生長關系,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生物醫學、醫葯、農業、生態環境等領域,以「985工程」創新團隊為支柱,形成研究特色鮮明、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生物流變科學與工程實驗室。
2000年-2004年,實驗室先後承擔了國家、部省市、橫向科研項目194項,其中:國家 「973計劃」前期項目1項;國家 「973計劃」子項目1項;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5項;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子項目2項;國家安全部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3項;國務院三峽辦項目2項;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重大項目4項;高技術示範建設項目1項;部省級科研項目73項;其中,春暉計劃項目13項;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1項;橫向協作及其它項目64項。
2000年-2004年,實到項目總經費達2115萬元,年均科研經費達到423萬元。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52項)總經費:1303萬元,平均每年260.6萬元;部省市級科研項目(73項)總經費:564萬元,平均每年112.8萬元;橫向科研項目 ( 69 項 ) 總經費:248萬元, 平均每年49.6萬元。已經完成的項目總經費達974.2萬元,年均194.84萬元。在研的項目總經費為1141萬元,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 23項,研究經費723.8萬元;部省市級科研項目 37項,研究經費272.5萬元;橫向科研項目25項,研究經費144.7萬元。
2000-2004年度,該實驗室培養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後的情況是:博士後16人(出站3人);博士118人(畢業51人);碩士285人(畢業145人);其他工程碩士和高校教師57人(畢業21人)。
此外,該室長期與以美國UCSD為代表的世界頂級實驗室保持良好合作交流;作為國際生物流變學會常務理事,首次為我國成功地爭取並承辦了國際生物流變學大會。
該室是國內唯一以「生物力學與組織工程」納入「211工程」重點學科和「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的單位。凝聚了一支特色鮮明、國內最大的生物流變學研究團隊;馮元楨先生2004年評價該實驗室「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之牛耳」。
該實驗室的代表性成果有:生物力學工程方向「血液循環系統生物力學及組織工程基礎研究」、「應力對植物生長影響及機理初步研究」;組織工程與生物材料方向「組織工程支架基礎研究與應用」、「聚乳酸型生物材料的研究與應用」;生物信息與葯物方向「新葯研發新技術的基礎研究及應用」。包括:在國際上率先發現致動脈粥樣硬化脂質濃度極化現象;首次提出植物生長的應力調控理論模型;首次在體外重建出一種新型人工紅細胞,其形態、力學性質及攜氧功能接近天然紅細胞;將張力整合理論首次應用於骨組織工程支架研究,突破丙交酯合成關鍵技術,國內率先實施聚乳酸中試生產;國內首家研製出消化道定點施葯微系統;國際上首次提出分子電距矢量,可作為葯物設計與構效優化的重要工具。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電子研究所
重慶大學生物醫學電子工程研究所於1986年成立,其前身是1978年設立的重慶大學無線電系生物醫電研究室,是國內較早開展生物醫學電子工程研究團隊之一。重慶大學生物醫學電子工程研究所是「生物醫學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及博士後流動站、「重慶市醫療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主要支撐單位。
研究所2008年的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物醫學信息檢測與儀器、生物醫學微系統、生物醫學圖像處理等,具備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實驗研究平台,建立了醫學電子實驗室、神經電生理實驗室、醫學圖像處理實驗室、生物醫學微系統實驗室、數字醫學聯合實驗室(重慶大學-第三軍醫大學)、消化道葯物吸收研究聯合實驗室(重慶大學-上海國家葯物制劑工程中心);擁有結構合理的老中青學術梯隊,其中12人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位,正副教授9人。
通過20多年的辛勤耕耘,研究所為生物醫學工程培養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國內外的生物醫學工程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產品研發、市場經營等崗位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該研究所從2003年至2008年先後承擔了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及國防軍工科研項目等國家、省部級課題40餘項,主編和參編學術專著7部;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其中SCI、EI收錄40餘篇;獲得國家級及省部級獎項7項;申請國家專利30餘項,其中授權15項;獲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3項。研究所同國內外大學、醫院、研究院所、企業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為人才培養、技術推廣、學科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