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南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作為大四工程學院的老臘肉。我來回答下這問題!
生活在南區,不得不提下袁隆平師兄哈!作為前身為農業和師范類合並的學院,西南大學的農學類還是蠻強的!
知名校友首推袁隆平師兄哈!如雷貫耳的名字,只在高中素材中出現過,沒想到還有機會能見到真人嘻嘻!!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有幸正在建校110周年校慶與袁隆平師兄有過幾面之緣!哈哈,一點沒啥架子,深深感受到那種親和力,絲毫沒有距離感
袁隆平(1930.9.7-)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袁隆平師兄的成就就不多說,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全世界許多人的糧食問題,其成就不言而喻
西南大學的體育學院挺強的,作為老師的搖籃,西南大學的師資力量特別強!也誕生了許多體育項目的冠軍,具體名字不大記得啦!前兩年有幾個跆拳道、擊劍比賽的冠軍都是從西南大學走出去的!
還有北區的吳宓大佬,,太多了!
北區的花園旁邊就是大佬的紀念館,曾有幸去參觀過幾次!甚為膜拜
作為擁有幾萬學子的西南大學,從其中走出的校友數不甚數,其也在其各自的崗位散發著光芒,希望我輩自強,不懈奮斗!
未來希望更多的地方能見到西大學子的蹤影!
『貳』 西南大學研究生院的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研究生指導教師約1100餘人,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約300餘人,同時擁有一批著名學者: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美國生物醫學與工程院院士1人、第六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
(2)西南大學地下工程老師擴展閱讀
西南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由原西南師范大學、原西南農業大學於2005年7月合並組建而成。原兩校毗鄰而建,同根同源,發源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南地區開中國新學之先河的川東師范學堂,幾經發展演變,遂成今日之西南大學。
『叄』 西南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的傑出校友
黃彥蓉四川省委常委,省總工會主席、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全國婦聯副主席(兼職)。
黃躍眉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梁敏美國 Trane Company產品設計首席工程師
夏代榮中共樂山市委常委、樂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劉敏中國農業部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總站(中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中心)黨委書記、站長
曾珠重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經濟局局長
吳禮軍長安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平台總監
黃深政重慶市農機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楊林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汽車電子工程及控制博士點學科負責人、汽車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汽車電子技術研究中心主任、NEC汽車電子聯合實驗室主任,上海市內燃機學會理事、秘書長、性能與電控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內燃機學會大功率柴油機分會委員,國家汽車缺陷產品召回專家,國家863計劃專家庫專家,上海市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內燃機學報特邀編委,國內汽車與內燃機相關各科技期刊審稿人,兼職企業高級技術顧問、研究院院長等職。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汽車電子專項專家組成員。
侯方安技術推廣站推廣室主任、研究員
范建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證券研究室副主任
楊仁全北京市農業機械研究所所長
『肆』 西南大學張志強是誰
勤工助學中心市場部部長——一個很有口才和實力的傑出青年!
『伍』 某位西南大學老師,做人虛偽囂張,不講道理,沒有師德。為什麼大學會有這種老師啊遇到了該怎麼辦
上他的課不聽講,或者向校長舉報他,我建議你帶著你班同學遊行示威,這樣那個老師就不敢做人虛偽囂張,不講道理,沒有師德了。
『陸』 西南大學王永友教授是哪裡人
西南大學王永友教授是重慶人。
王永友,1971年2月,男,漢族,重慶人,管理學博士,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市高校師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咨政中心副主任,國防科技工業軍工文化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課題評審專家。曾任哈爾濱工程大學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宣教處掛職副處長。
工作經歷
1992年7月-1995年5月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管理工程系政治輔導員
1995年5月-2004年3月哈爾濱工程大學團委宣傳部長、副書記
(2002年晉升副教授職稱,2003年聘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生導師)
2004年3月-2012年4月哈爾濱工程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
(2007年晉升教授職稱,2011年聘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生導師)
2012年5月-至今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2年月任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2014年11月任重慶市高校師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咨政中心專職副主任)
『柒』 西南大學老師素質怎麼樣
你哪省?西南大學坐落於具有3000年歷史的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抗日時期國民政府陪都、長江中上游經濟重鎮、西南地區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重慶。西南大學始建於1906年,由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原西南師范大學、國家農業部直屬重點大學原西南農業大學於2005年合並組建而成。原兩校毗鄰而建,同根同源,發軔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南地區開中國新學的川東師范學堂,幾經發展演變,遂成今日之國家教育部直屬、由國家教育部、國家農業部和重慶市共建的西南大學,現地址為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路1號(原西南農業大學部分)、2號(原西南師范大學部分)。 西南大學前身為原西南師范大學和原西南農業大學。原西南師范大學是6所國家教育部直屬的重點師范大學之一,為我國4大老牌著名師范學府,也是西部地區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師范院校。原西南農業大學是1978年國務院批準的改革開放以來首批全國重點大學,為當時國家農牧漁業部(現國家農業部)直屬的8所國家重點大學之一,是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農業大學,1979年被列為我國首批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單位。 西南師范大學和西南農業大學身出一體,同為一源,組成兩校的主體均為1906年創辦的官立川東師范學堂以及建於1940年的國立女子師范學院。川東師范學堂為西南地區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新式高等學府,首開西南新學之風,同時也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所獨立的師范院校。1950年,以川東師范學堂(後來的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國立女子師范學院為主體,同時合並其他院校系科,分裂並分別組建了西南師范大學和西南農業大學。1993年開始籌劃重新合並事宜,2005年,由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合並為西南大學。新成立的西南大學,已成為由國家教育部直屬,國家教育部、國家農業部、重慶市共建的國家「211工程」和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大學,是國家布局在西部高水平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辦學水平及規模居我國高校前列。 學校位於重慶市北碚區的縉雲山南麓,嘉陵江北岸。學校依山傍水,風景如畫,是國家園林綠化單位,學校佔地總面積12300餘畝(四大校區總面積,其中本部面積9630畝),建築面積約200萬平方米(其中本部建築面積160萬平方米),學校各類運動場總面積20餘萬平方米,其中5個塑膠田徑運動場,3個綜合類體育館。學校現有在校學生7萬餘人,其中重點本科生40000餘人,碩士、博士研究生1140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00餘人,碩士及專業碩士研究生10000餘人),其他各類本科生2萬餘人(含育才學院、榮昌校區、應用技術學院),各類留學生259人,預科生350人,成人脫產生1253人。 西南大學,經過百年辦學發展,學校積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鑄就了"特立西南、學行天下"的大學精神及其辦學特色。承川東師范學堂及四川鄉村建設學院發展時期張振茲、甘績鏞等深厚積淀;繼抗戰時期梁漱溟、晏陽初、陶行知、黃炎培、陳望道、老舍、於右任等在北碚興學育人、弘文勵教,此後,吳宓、侯光炯在此跋涉耕耘,西南大學浸潤精英文化、滋養大師精神,奠定了優良的學術傳統和深厚的學養基礎。 從一百多年前川東師范學堂(1906年)開宗明義,提出「培養改進鄉村教育之基本人才」,到1928年時任川東師范學校校長的甘績鏞先生提出「含弘光大,繼往開來」的校訓;從四川鄉村建設學院(1933年)提出「 培養鄉村建設之熱情與信仰、學識與技能、負責與創造精神、健康與耐勞之體格」,到四川省立教育學院 (1937年)時期「置民眾教育與第一位,復興民族之偉大使命」的吶喊;從國立女子師范學院(1940年)探索「主輔系制,二專業選修」,到晏陽初先生在私立中國鄉村建設學院(1940年)提出「自主、自養、自治 、自強」的四自原則和「勞動者的體力、專門家的知能、教育家的態度、科學家的頭腦、創造者的氣魄、 宗教家的精神」六大訓練目標;從新中國成立後,原兩校幾代人高舉師范教育與農業教育兩面旗幟的不懈奮斗,直到西南大學「特立西南,學行天下」大學精神的進一步弘揚。百年辦學的歷史積淀,猶如一棵大樹,根深葉茂,形成了今天西南大學厚重而獨具特色的大學文化、教育思想與辦學傳統。 西南大學,自1906年創校以來,校址數遷、校名幾易,雖歷經變更,
『捌』 讀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可不可以當老師拜託各位了 3Q
校長同意了哪畢業的都行,校長不幹,復旦畢業的也不行
『玖』 西南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導師聯系方式
去學院網站上找相關老師資料,然後以他的名字在中英文資料庫搜索他發的文章,一般老師是通訊作者,下面都有郵箱,然後發郵件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