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大學生職業素養論文!1500字左右
目前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於:1、動力不足,缺乏恆心。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學生政治觀念模糊,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趨向於實用主義,重功利講實惠,缺乏長遠打算、遠大理想、抱負和社會責任感,因而沒有強大的動力。2、缺乏奉獻精神。在父母身邊生活慣了的學生們,容易形成「小皇帝」脾氣,因而養成了只講索取、不懂奉獻的習慣。必定導致成年後的敬業精神匱乏、社會誠信形象不佳的情形。背離了職業人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難以適應社會發展要求。3、缺乏正確開展社會交往的能力。有的學生霸氣十足,舉止不雅,破壞公共秩序、語言粗俗,容易被宿舍排斥;有的學生性格孤僻,自製能力差,不善於交往,缺乏寬容與合作精神。4、缺乏自理、自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基本功不扎實,專業素質不高,實干能力欠缺,被動應付現象突出,主動參與能力較差,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5、身體、心理上的問題。許多學生身體狀況不佳,身體瘦弱,近視眼較多,有許多學生體育成績一般或勉強過關,心理比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全面培養學生自身綜合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入手:
1. 思想道德素質
從近幾年人才市場和就業形勢反饋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單位選人重才更重德, 把思想道德素質放在首位,政治思想素質較高,具有事業心、責任感和吃苦奉獻精神的畢業生成了首選目標。思想道德素質包括政治素質、事業心和責任感、艱苦奮斗精神和務實作風等方面。(1) 較高的政治素質。政治素質不僅表現在政治立場、觀念方面的遠見和洞察力,還表現為對社會發展趨勢的敏銳性,對國家宏觀政策的預測把握能力及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論修養。(2) 事業心和責任感。許多用人單位在人才的要求上強調要有事業心、責任感,要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希望並要求畢業生把選擇的工作當作長期追求、投入的事業,要與單位同甘苦,共患難,榮辱與共,而不僅僅是賺錢謀生的職業和臨時落腳點。惟有敬業的大學生才能積極進取、胸懷大志,才能開發蘊藏在自己身上潛在的創造性,為社會作出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3) 艱苦奮斗精神和務實作風。這是創業者應有的精神風貌,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會遇到無數的艱難險阻,也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曲折和坎坷,這就需要畢業生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和堅韌不拔的作風,堅定不移地朝著既定的奮斗目標前進。用人單位需要的是幹才,能踏踏實實工作,有吃苦精神,而不是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2. 科學文化素質
在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生產的發展越來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識的今天,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對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有著決定性的影響。(1) 要有廣博精深的知識貯備。現代社會對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知識結構的要求愈來愈多,對知識技能共性的要求愈來愈多,不僅要具備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還必須具有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大容量的新知識儲備,要求從業者的知識程度高、內容新、實用性強。(2) 要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就是要做到圍繞自己選擇的就業目標,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合理組合、恰當調配、形成知識系統。(3) 要有更新知識的能力。即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4) 要有創新能力。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在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的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更是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標志。當前,在社會就業總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大學生一味地指望找到一個理想的就業位置已不太現實,社會迫切需要有一大批大學生利用自己的學識自主創業,也為他人創造出更多的就業位置。有不少大學已開始意識到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艱苦創業、科技創業。
3. 身體、心理素質
健康的體魄、良好的身體素質已成為人才競爭的物質資本。人們普遍認為德、才、學、識、體是人才的內在因素,而體是最基本的東西,是成長、成才的物質基礎。同時, 在社會急劇變革的今天,多種思想文化的激盪,新舊價值觀念的沖突、激烈的競爭、物質生活的懸殊,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不協調等,無不沖擊青年學生的心靈,引起了部分學生認知失調、心理失衡和行為失范。這都影響了畢業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也不利於就業求職。因而大學生必須加強心性修養,提高心理素質,要能正確評價自我,胸襟開闊、豁達大度、積極樂觀;要正確對待挫折,克服期望值過高的心理,培養堅韌不拔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心理調試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去迎接挑戰。
知識是形成素質的基礎,高素質人才必然有扎實的專業基礎,這里所說的專業基礎是全面的,全面的專業基礎應是指融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於一體的廣博的學科基礎知識,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融會貫通的綜合知識結構,才能透徹地研究高深學問,這本身就是一種素質。精神是素質的內在本質。大學生的專業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須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規范,沒有政治和道德的專業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會和人所處的群體不能容許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堅定的政治目標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奮斗精神,無私奉獻是精神的最高形式。能力是綜合素質的表現。素質高必能力強,在一定意義上講,能力是衡量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一個人的才能與從事的活動的關系表現在,如果人的才能與活動要求相符,並具有較高水平的,從事某種活動時就可以得心應手、游刃有餘、事半功倍;反之,才疏學淺、能力較差的人,做事就會感到力不從心,事倍功半。能力的提高,離不開知識的吸收,但決不是知識的堆砌,而在於知識的運用。
大學生在培養自身綜合素質過程中可以從提高以下幾方面的能力入手:(1) 充分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數字表達能力,圖示表達能力等幾種形式在內的准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2) 完善社會交往能力。學生步入社會,能像一個社會活動家一樣,正確、有效在處理協調好職業生活中人與人的各種關系。(3) 初具組織管理能力。要求大學生必須能從全局的角度加以協調處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業務工作的各個環節,從千頭萬緒、具體繁雜的工作中有條不紊,同時還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4) 做出正確決斷的能力。良好的決斷能力可以實現對目標及其實現手段的最佳選擇。(5)沉著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劃能力。大學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應變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緩而不綴,既忍讓又不失原則,沉著冷靜、靈活應變地處理問題;適應能力是其素質、能力的綜合反映,要求大學生對社會、對環境的適應,是主動的、積極的適應,不是消極的等待和對困難的屈服,更不是對落後、消極現象的認同,甚至同流合污。適應要同發展結合起來,要同改造聯系起來;實際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憑借,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種實踐能力。實際動手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作用的發揮;策劃能力要求大學生在日常工作中,抓住有利時機,把握有效空間,籌辦和開展形式各異的介紹宣傳和業務活動,使工作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6) 鍛煉自控能力。遇到不順的事能否壓下心頭的怒氣,冷靜處理,是對大學生素質高低的一種考驗, 避免因小事而引起大錯,導致工作的失誤。素質發展的創新性要求,是當代人才素質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核心要素。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人立足於現實的必備素質。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如強烈的好奇心,細致的觀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預測力,大膽設想勇於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素質發展的個性化要求,是在強調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人的個性張揚,就業競爭日益激烈,迫切需要當代大學生強化自我競爭意識,並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個性特點,努力挖掘個人潛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和發展個人素質。
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高低,將決定他求職擇業的層次與自由度。而綜合素質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畢業前的突擊武裝能解決的。它要求大學生要轉變觀念,增強競爭意識,在整個大學期間,按高要求有針對性、分階段地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擇業競爭中的強手。 謝謝採納!!!!
② 求一篇關於大學生職業素養的3000字左右論文。。。好的加分
大概可以分為七點來寫。一:確定職業方向 即針對自我分析自己的性格來確定職業方向,看看自我性格因素到底能做什麼職業。你可以去網上做個MBTI職業性格測試,那裡會告訴你。 二:自我評估 即寫出自己的興趣愛好,寫出自我優點與缺點,人生格言,職業能力分析(您善於干什麼。如您再軍校善於做什麼,對你初步做的職業規劃有什麼幫助及有利因素) 三:環境評估 目前做這個行業周圍環境有什麼影響,比如國家政策的支持,家人的支持,,你自己周邊的環境等 四:職業發展目標 你可以寫出近期目標 中期目標 遠期目標, 五:職業生涯發展路線 具體設定目標方案 看看怎麼實現這些目標 六:彌補差距的行動方案 還有什麼不足或者有差距的地方的自我彌補方案 七:結語 自己內心的感受 (職業生涯規劃與提升的重要性。)
③ 如何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論文3500字
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
大學生首先要重視理論方面的學習,因為,只有用理論的武 器武裝頭腦,才能夠形成科學的方法,指導實踐,讓我們的事業更加順利,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也更加接地氣。
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對於大學生來說,如果想要更多的了解社會,必須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到具體的工作崗位上,我們應該多做一些具體的事情,不要總是感覺高高在上,從基層做起,了解群眾呼聲。
④ 如何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養相關論文
大學生真正實現全面素質的提升,實現大學生自身素養的最高化,就要推行健身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加強心理輔導,提高心理素質; 提高政治素質;強化思想疏導,提高思想素質;弘揚仁愛精神,提高道德素質;倡導求真務實,提高科技文化素質;進行人文熏陶,提高審美素質;加強學風建設,提高專業素質;搭建交流平台,提高溝通適應能力;培育鑽研精神,提高學習和創新素質。總之,圍繞著「求真、求實、求善、求美、求特、求強」的原則,幫助大學生挖掘個人潛力,培養在社會主義道德框架下和現代社會人才競爭條件下所需要具備的職業素質,幫助大學生成長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優秀職業人才。
⑤ 工程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論文
【摘要】 我國普通高等工科院校培養目標是獲得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工程師這個詞人們很熟知,然而工程師的內涵卻不一定能說清楚,我國大型辭書《辭海》都沒有對它的解釋。至於當代及未來工程師應具備哪些素質?如何形成這些素質?隨著教育改革大潮的到來,悄然成為工程教育改革的熱門話題。
【關鍵詞】 工程師; 高等工程教育; 計算機; 形成機; 培養目標; 高等工科院校; 個人品質; 基礎科學知識; 工程教育改革; 教學模式;
請問是要寫多少字,什麼時候要呢?
⑥ 如何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論文
在校大學生如何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
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已經成為比較重要的社會問;第一,要培養職業意識;第二,配合學校的培養任務,完成知識、技能等顯性職;力、培養學習習慣;第三,有意識地培養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作風等;良好的職業素養是企業必需的,是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
⑦ 急急急!急用!寫一篇以「結合實際談談如何提高大學生素養」為題的二千字的論文
在21世紀人才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大學生作為一個知識時代的知識分子群,
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和後備,將會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大學生整體
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一個民族的發展情況,決定著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國家偉大復
興的共同理想的實現與否。所以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要著重大意義和必要性,
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話題也是一個極其艱巨的任務。那麼該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整體
素質呢?美國全球競爭力研究院人力資源測評中心中國區助理研究員李正豪指出
:
首先、要提高大學生素質的關鍵在於大學生自身的學習,包括動機職能、行
為職能、知識職能等方面不斷的追究進步,而且在宏揚民族傳統美德的同時,需
要學習和發展社會。這要求大學生自己通過書籍、影片、輿論以及可以參加個人
能力相關培訓等手段學習。例如據我了解美國全球競爭力研究院正在全球華人地
區推行華人商業精英輔助計劃中提到全民共通核心職能訓練。通過自身的學習,
也是了解事物發展的內因,在認識時代的使命和自身壓力後堅持學習,才可以推
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如何提高大學生素質的決定要素是大學生自身的修養。
古話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只有自己不斷的挖掘出先進的個人或者先進的
事例才能從中學到認識,如果一個大學生在幾年內學完了所有的課程且考生也通
過,可是當他找工作的時候,他的思想品德也會是考察內容,人才市場需要德才
兼備的大學生,好多外資企業在招聘面試時故意設置考察個人素質的題目,比如
說把椅子放斜了、地上紙團、掃帚倒了等看誰會注意到這些細節然後自己去做,
因此大學生素質的高低不僅關系國家,對個人也是至關重要的。大學生應該如何
才能夠走對自己人生的下一步相當重要。
再者,大學生素質教育另外一個因素是外部條件,就是教育。為師,為父母
者,都需要加強對學生和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可以同過教學,談話以及各種其他
方式促使大學生不斷進步和發展。有句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學生在學
習階段很容易就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如果給大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
各個方面要求都很高,那麼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也就不斷的更新自己,以適應這
樣好的優良環境,自身的素質也會自然提高,相反如果是一個形如黑社會的環境,
那大學生自己想好也很難,因此要求社會、國家、學校等要合作努力為大學生創
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那麼怎樣創造好的環境來提高大學生素質。比如在學校,
可以組織各種活動來達到提高大學生素質的目的,例如開展《如何提高大學生個
人素質》、《未來人才像什麼》等講座;結合企業HR策劃《模擬招聘與面試》,
參加華人商業精英輔助計劃的挺你第一次(全民共通核心職能訓練)等活動;組
織看先進的教育電影或者組織商業談判的辯論賽等提高大學綜合素質。
美國全球競爭力研究院人力資源測評中心提醒大學生,提高大學生素質並不
是很難的事,關鍵是要大學生每個人付出實施,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慢慢累
積,日久必成大事!相信一定能夠成功大學生中的精英。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指出:「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要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精神,高等院校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又成為素質教育的根本。因此,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迫切問題。
一、 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現狀及特點
思想道德素質主要包括政治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等內容。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渴望成才,准備獻身事業,報效祖國,積極思考國家的命運和自己的社會角色,其危機感和使命感明顯增強。但我們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學生在社會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和沖擊下,觀念上、道德上產生了錯位和傾斜,使得青年學生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為:
其一、思想道德心態逆轉,理想追求淡化。知識經濟條件下,社會對大學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學生的文明素質卻令人擔憂。一些學生以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核心,強調個人本位,社會、集體次之;在物質和精神關繫上,過分關注眼前的機會和發展,忽視遠大理想和目標,不少人把實現較高經濟收入和安穩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實惠、求實用,從而淡化社會責任感,甚至陷入極端個人主義的泥坑;在索取與奉獻關繫上,則一味地強調索取,認為個人貢獻應與社會索取相等價。還有部分學生在價值觀取向上過於急功近利,敬業意識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其二、自我意識膨脹,生活行為失范。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很強,希望盡快擺脫社會和成人對他們的監護,於是向社會發出「請相信我們」的呼喚。但是由於他們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較差,因此,在缺乏引導的情況下,不能正確掌握善與惡、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高尚與卑劣、榮譽與恥辱的界限,進而出現了道德觀念淡薄、生活行為失范等現象。在個人文明舉止方面,有些學生過分強調個體行為的隨意性。隨意、庸俗被少數學生看作是一種「瀟灑」,而對道德、紀律的蔑視與叛逆卻被看作是有個性。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體驗、生理要求,面忽視男女雙方愛情的義務和道德責任,甚至有個別學生對學校嚴令禁止的婚前性行為的做法漠然置之,認為這是個人的自由。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學生對這一體現大學生責任感與文明程度的規范未加重視,甚至行為失范:考試作弊、損壞公物、隨地吐痰、買飯加塞等現象時有發生。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樂。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和高檔化,在現代生活消費意識熏陶下,青年學生也紛紛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檔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時行樂,吃講排場、穿講高檔、玩講多樣、相互攀比、超前消費。生日及節假日往往成為他們物質消費的慶典,狂歡宴飲、揮灑人生,甚至一些來自邊老山區的學生出現不惜「借錢過好日子」。而對提倡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嗤之以「小農意識」;在學習方面,貪圖安逸,缺乏積極進取向上精神,聲稱「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的所謂「治學原則」;在愛護保護他人成果方面,表現出道義上的缺失,隨意破壞、剽竊事情時有發生。
如上種種現象表明了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仍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這與黨和國家對於青年學生高素質的思想要求相差甚遠,與肩負未來的歷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市場經濟體制對大學生的影響具有雙重性:一方面是競爭體制有利於促使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促使進取觀念、平等觀念、價值觀念、競爭觀念等新的道德觀念的形成和強化,從這一方面來說,大學生人生價值取向趨於務實,即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是個人意識的覺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市場經濟體制形成過程中其消極因素也是非常明顯的。唯利是圖、金錢至上、功利主義等腐朽丑惡的現象沉渣泛起,並很快成為一些人衡量價值的標准,而社會又未能適時確立更完善的價值標准,導致部分大學生過於關注自身生存狀況和發展條件而削弱了對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學生注重實惠的目標和追求,無不體現了對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黨風、社會風氣不正,少數領導幹部以權謀私、貪污受賄、崇尚奢糜等腐敗之風也極易造成大學生對社會消費產生不平衡心理,榮辱觀發生倒置性變化。一些領域道德失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滋長,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東西屢禁不止。在這社會負面現象的影響下使部分青年學生走上了躬行踐履的道路。
(二)、學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長期以來,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與管理未能很好地結合,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說理,輕管理;重形式,輕內容的弊端,而過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體系,也因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行為引導和約束。由於較少把大學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選擇能力同具體規范協調起來,不少學生受同鄉、好友感情的驅使,無視學校紀律,參與打架,搞同鄉會,甚至代人考試。校園中大學生重人情、輕法度的現象也從另一方面加劇了道德文明的偏離。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過分溺愛。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也是基礎文明教育的起點,要教育子女成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須從家庭教育開始。然而現實表明,家庭的基礎文明教育是不容樂觀的,一方面由於我國現在仍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還不夠,家長文化程度的偏低,決定了學生接受家庭基礎文明教育是低層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後期出生的獨生子女已開始進入大學,由於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過分溺愛。不少學生已習慣以我為中心,「人人為我」視其為理所當然,至於「我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願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師長、敬老愛幼觀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壞習氣養成了。一些家長寧願自己吃苦受累,節衣縮食,也要讓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體體面面上學,對他們有求必應,很少甚至不去過問他們的花費去向,這無疑變相地鼓勵了孩子的高消費,滋生了擺闊氣、講排場的惡習。
(四)、大學生道德心裡的不成熟。不少學生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甚至我們從中還可以觀察到某些兒童時心裡的殘留,如有意試探紀律的邊界,明令禁止的卻偏要去做,不處分到頭不作罷。另外,在當前形勢下,許多學生對日趨多元的道德標准有時尚不能加以正確選擇,面對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道德、不文明的現象,不能自覺地去身體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規范,有的大學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脫節。因此提高大學生文明水準,重視大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大學生道德品質已勢在必行。
二、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和培養的內容及途徑
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積極探索適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是我們進行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和培養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探討:
(一)、堅持用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國傳統文化是包括哲學、教育、史學、經濟、文學、藝術、宗教、科技為主要內容的中華民族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則是一個跨越人類生存時空的概念,具有超越歷史階段的綿延特性。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和體現,是中華民族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它以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容、深刻的蘊涵、高遠的意境、恢弘的氣慨,凝聚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體現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偉大的精神風貌和氣質,表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現出富於民族特色的理論特質和人文價值。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精神。這些優秀的道德理論和文化傳統,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堅持用這種民族的傳統精神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增強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強精神,從而鍛煉出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是我們德育工作者的責任。
(二)、加強公德教育,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從總體上看,當代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多數青年學生在觀念上都能夠認同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產,講究公共衛生,尊重他人,處理好與他人的人際關系等公德意識的重要意義。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識行為的體現上,大學生的公德意識水平卻表現的偏低。在大學的校園里,我們經常看到許多不文明現象的存在。大庭廣眾之下,勾肩搭背,摟摟抱抱;亂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抽煙喝酒;打架斗毆;在牆壁上亂塗亂畫等。雖然這些不文明行為僅是一部分人所為,但是卻在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而社會公德是維護人類社會公共生活秩序順利進行所必須的,它是一種公共服務行為規范,具有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這種不文明行為也影響了大學生公德意識總體水平的提高。鑒於此,加強大學生的公德教育,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為當前德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首先要提高認識。社會公德要求的文明範疇是最基礎的文明行為,如果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連這些基礎的文明行為都做不到,那將是教育的悲衰。因此,高校必須意識到,公德教育是關繫到能否培養合格人才的問題,而人才的素質又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為此,許多國家對學生的價值觀及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視。英國教育部頒發的道德教育大綱中明確規定:學校必須向學生傳授道德觀、價值觀、培養學生誠實、信用、尊重別人權利、愛惜他人財物的良好品質。日本則以其良好的國人素質,讓世人看到了道德教育之成效。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有知識,會做事,更重要是會做人。因此,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學生的基礎文明建設和社會公德教育作為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和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加大投入,並堅持不懈地抓下去。
其次是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公德教育不僅僅只是喚醒大學生的公德意識,更重要地是對大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加強管理,包括公德行為方式的選擇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加強管理是為了更好地育人,而優良的育人環境,優良的校風校紀的形成,一方面要依靠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必須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保證。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是養成教育的一項基本原則。只有思想教育而無具體措施,容易流於空對空,文明習慣、優良傳統、優良作風不容易養成。學生懂得應該怎樣做,在行動上卻又往往不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強調養成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覺的文明行為,學生雖然知道必須這樣做,但在內心裡並不自願,甚至往往形成抵觸、逆反心裡,只有把養成教育和管理結合起來,才能形成自覺的文明風尚和文明習慣。在日常管理服務中,我們要強調環境對育人成才的影響,在大力加強養成教育的同時,切實加強管理。好的文明行為將得到鞏固,強調管理也是教育,並不是片面強調管理,而是要在管理的過程中加強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強「養成」教育。教育是為了提高自覺性,而管理則是使這種自覺性形成習慣,使各項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貫徹落實,只有形成文明的習慣,社會公德才能形成。實踐證明,公德教育就應以社會禮儀常規教育為起點,進行養成教育,使大學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這不僅是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學生做人最基本的條件,決定著大學生能否以一個文明人的姿態步入社會。
再次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是學校內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環境和精神氛圍。它包括共同遵循並得到同化的價值觀念、行為准則、校園精神、校風、學風以及校園文化設施等。學生正確人生觀的確立,高尚道德品質的養成,健康審美趣味的提升,無不受到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的影響。所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必將對素質教育的實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提高教師素質是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關鍵
鄧小平同志說過:「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師者,所以傳道、授惑、解惑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素質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發揮了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素質,教師素質是關鍵。教師不僅要獻身教育,而且必須正確、自覺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對學生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教師還要注重滲透教育,以自身正確的價值觀及良好的心裡素質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師不僅要有傳授知識的能力,還要把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法、為人處事、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治學態度傳授給學生,更要在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所具有的道德品格要更具有完美性。主要包括:寬厚大度、無私正直、作風嚴謹、儀表端莊、談吐高雅、處事周密、樂於助人、好學上進、敬老愛幼,尊師重教等方面。千百年來教育實踐證明:教師只有首先給學生樹立起一個德才兼備的做人樣板,才會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心裡磁力,才會吸引他們自覺地去接受影響,即所謂身教重於言教。
做為高校,應建立健全培訓機制,多形式、多渠道對教師進行正規化培訓,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裝頭腦,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修養、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增強信心和信念。教師應自覺提高自己的師德意識和育人能力,使自己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知識經濟條件下,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高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⑧ 提高大學生專業素養的論文
加強圖書館文化建設,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
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作了簡要論述。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本世紀末中國教育改革中一件具有時代意義的工作。面對這一轉軌,高校圖書館如何拓展其文化職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問題。
一、圖書館文化的內涵
圖書館文化是指圖書館在其存在和發展過程中,由廣大館員和讀者共同創造、認同,並自覺效仿和奉行的各種文化形態的總和。它置身於社會文化大背景中,是一種具有自身特色的亞文化形態。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圖書館精神文化
它是指圖書館工作人員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所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思想行為風尚。包括館員的政治態度、精神面貌、思想情操和職業道德等各種群體意識和群體精神。其主要表現形式是「館風」。圖書館精神文化是圖書館文化的核心,是治館之「魂」、合力之「源」。圖書館精神文化是社會精神文化的一個子系統。圖書館員除了具有一般社會群體應該具備的遠大理想、高尚人格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之外,還必須具有圖書館人所特有的精神風貌,即:默默無聞、勇於犧牲自我的紅燭精神;讀者至上、真誠服務的奉獻精神;為人作嫁、高尚職業道德情操的敬業精神;以館為家、館興我榮的集體主義精神;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的自我塑造精神;刻苦鑽研、頑強工作的積極進取精神等等。一個圖書館有了這些精神,並使之逐漸影響、滲透到每個館員和讀者的心靈、工作和學習中,就一定能匯成風范,形成良好的圖書館精神文化,圖書館的各項工作也必定得以順利開展。
2.圖書館環境文化
它是指通過圖書館建築、設施、布局、美化、園林藝術、廳堂裝飾等各種物化形態所體現出的環境氛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一種生機勃勃、穩定和諧、健康向上的環境氛圍,本身就具有廣泛的教育功能。」圖書館是知識的寶庫,是啟迪人們聰明才智的神聖殿堂,其館容館貌應該有目的、有意識地體現出圖書館特有的內涵和風采。
3.圖書館活動文化
它是指圖書館通過有目的、有規律、有特色地組織開展宣傳、教育、學術研究和娛樂等活動所體現出的文化風韻。作為集多種功能於一身的現代圖書館,唯一的借閱活動方式對讀者早已缺乏魅力。圖書館應藉助自身的優勢,多開展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強,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文化活動,以形成良好的活動文化氛圍和文化韻味。
4.圖書館制度文化
它是指圖書館的館紀、館規,包括日常行為規范、部門崗位職責、業務工作細則、獎懲制度、圖書借閱保護規則等各項管理制度。合理的規章,嚴格的紀律,科學的管理,是圖書館管理科學化的目的,是圖書館工作得以穩定而有秩序進行的重要保證。和諧統一,科學合理的圖書館制度文化一經形成,對每個館員和讀者的行為具有練意、習行的規范約束作用,對評定館員和讀者的品質、人格和行為等方面提供了內在尺度,它能使館員和讀者在制度的約束下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使個人的行為符合集體利益和圖書館整體利益。
必須看到,圖書館文化的形成既是一個動態的、長期的過程,又是一個微妙而柔軟的心理過程。它應該體現出時代性、多元性、可塑性的鮮明的人性特徵。
二、圖書館文化對大學生素質的影響
在大學生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手段、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充分利用現代圖書館的藏書和參與其文化活動。因此,圖書館文化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有利於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改革開放使大學生經歷了一場全面而深刻的偉大變革,大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發生了強烈的震盪。這既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時期,又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提供了歷史契機。圖書館文化是從圖書館這個整體出發,以一定的制度形成一種環境,通過平等互助、情感交融,使大學生讀者樹立起遠大理想、高尚人格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並以此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