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名書法家簡介
楷書四大名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元之趙孟俯
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
鍾王——三國魏鍾繇、東晉王羲之
二張——指東漢張芝、唐代張旭二位善草書之書家
趙董——指元代趙孟俯,明之董其昌
邢張米董: 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張瑞圖、米萬鍾、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
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說。
昊中四才子: 指明代居於蘇南的書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祝允明。
二沈: 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號稱「大小學士」。前者以婉麗勝,後者以遒逸勝。
鮮趙:指元代書家趙孟俯、鮮於樞。又稱元「二雄」。趙氏代表作如《仇鍔墓碑銘》、《三門記》、《汲黯傳》、《二陸文賦跋》、《嵇康絕交書》,《蘭亭十三跋》等;鮮於樞代表作如《韓愈進學解》、《漁父詞》、《透光古鏡歌》、《韓愈石鼓歌》、《蘇軾海棠詩》、《老子道德經》等。
米薛: 指北宋米芾、薛紹彭,後者代表作如《雜書卷》等
蘇黃米蔡:指宋「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蘇氏代表作如《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寒食詩》、《醉翁亭記》等;黃氏代表作如《松風閣》、《蘇軾寒食詩跋》、《花氣詩》、《諸上座帖》等;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樓詩》、《苕溪詩帖》、《蜀素詩》等;蔡氏名作如《萬安橋記》《顏真卿自書告身跋》。「四家」之蔡一說為蔡京。
顏柳: 指唐之書家顏真卿、柳公權,書史上又有「顏筋柳骨」之稱。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寶塔感應碑》、《郭家廟碑》、《元吉墓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祭侄季明文稿》、《爭座位帖》等;後者的代表作如《李晟碑》、《金剛經》、《神策軍碑》等。
顛張醉素: 顛張即張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懷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筍帖》等,二人亦唐草聖。
虞歐褚薛: 指初唐的四大書法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廟碑》,歐陽氏代表作如《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虞恭公溫顏博碑》、《皇甫誕碑》,褚氏名如《雁塔聖教序》、《孟法師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禪師碑》等。
羊薄: 指南朝宋書法家羊欣、薄紹之。前者善隸(正)書,後者善行草。
二王: 指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前者為書聖,代表作如《蘭亭序》等,後者代表作如《鴨頭丸》、《十二月帖》等。
三謝: 指東晉的謝尚(從兄)、謝奕(兄)、謝安(弟)三人。他們不僅在政治上著名,在書法上也頗有造詣,並因此得名。
崔杜: 指東漢崔援、杜操(又改杜度),為徒師關系,皆善章草。
鍾張: 指東漢張芝、三國魏種繇。張氏創今草,被推為「草聖」,鍾氏代表作如《宣示表》,《賀捷表》等。
⑵ 河北任丘第一批大學生的名單
2009-07-20
請考生攜帶本人准考證及時到教導處領取通知書
序號 姓名 錄取院校
0001 王帥 第二軍醫大學
0002 李明翰 天津工業大學
0003 郭楠楠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0004 史亞敏 南京林業大學
0005 田燁 天津美術學院
0006 宋慧慧 樂山師范學院
0007 王亞敏 河北醫科大學
0008 陳昊男 河北醫科大學
0009 張希 河北醫科大學
0010 劉寬 河北醫科大學
0011 齊佳佳 華東理工大學
0012 李亨澤 南京藝術學院
0013 劉兆一 東北財經大學
0014 郭靖 北京服裝學院
0015 周向前 解放軍炮兵學院
0016 李毅巍 中國石油大學
0017 郭娜 東北師范大學
0018 劉曉麗 天津師范大學
0019 張玉雙 華中師范大學
0020 王玉雪 華中師范大學
0021 韓靜 天津大學
0022 劉幸蔚 天津大學
0023 邊亞微 天津大學
0024 楊致遠 天津大學
0025 庫國偉 北京工業大學
0026 劉濤 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
0027 張宇航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0028 李冬雪 中國農業大學
0029 趙巧嬌 北京林業大學
0030 杜威 上海海事大學
0031 盧翠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0032 劉亞雄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0033 王飛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0034 盛淑玲 西南大學
0035 白潔 西南大學
0036 王園園 西南大學
0037 田驍 哈爾濱工業大學
0038 杜雅楠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0039 柴海潮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0040 劉艷傑 南京師范大學
0041 宋路微 中國民航大學
0042 葛歡 中國民航大學
0043 黃夢 北京郵電大學
0044 劉娜 北京郵電大學
0045 邢晨燕 北京交通大學
0046 紀佩寧 北京交通大學
0047 范亞坤 北京交通大學
0048 邵鶴森 中國地質大學
0049 趙晨雪 華北電力大學
0050 張興 北京中醫葯大學
0051 田菲菲 江南大學
0052 劉志輝 江南大學
0053 尚艷坤 河海大學
0054 趙正飛 河海大學
0055 劉鵬偉 河北經貿大學
0056 王向東 河北經貿大學
0057 謝翠 河北經貿大學
0058 於策策 河北經貿大學
0059 張寧 河北經貿大學
0060 張昆侖 河北經貿大學
0061 李洋 河北大學
0062 王海紅 河北大學
0063 白躍 河北大學
0064 張丹 河北大學
0065 崔素芬 河北大學
0066 劉惠超 河北大學
0067 楊超 河北大學
0068 王浩男 河北大學
0069 張磊 河北大學
0070 劉竺青 河北大學
0071 周甜甜 河北大學
0072 李志輝 河北大學
0073 劉穎 河北大學
0074 崔雲鵬 河北大學
0075 蔡雪梅 河北大學
0076 李亞靜 河北大學
0077 馮建輝 河北大學
0078 金萍萍 河北大學
0079 劉敏濤 河北大學
0080 郭曉東 河北大學
0081 紀玉賓 河北大學
0082 黃子旭 河北大學
0083 劉子純 河北大學
0084 段然 中國石油大學
0085 潘亞男 中國石油大學
0086 劉雨露 中國石油大學
0087 王紅蕾 中國石油大學
0088 孟美玲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0089 孫婧 中央民族大學
0090 宋海波 北京化工大學
0091 董洋洋 南開大學
0092 王晶晶 天津財經大學
0093 孫欣 華東師范大學
0094 楊丹丹 哈爾濱工業大學
0095 張冬芳 貴州大學
0096 王海潮 哈爾濱工程大學
0097 鄭瑞平 東北大學
0098 李揚 華東理工大學
0099 宋新軍 河北體育學院
0100 楊安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0101 邊亞茹 河北師范大學
0102 李末 河北師范大學
0103 田天碩 河北師范大學
0104 左姍姍 河北師范大學
0105 陳學慧 河北師范大學
0106 張美麗 河北師范大學
0107 楊麗新 河北師范大學
0108 馮美賢 河北師范大學
0109 劉靜薇 河北師范大學
0110 張潔 河北師范大學
0111 季魁 河北師范大學
0112 任艷芳 河北師范大學
0113 楊亭亭 河北師范大學
0114 耿婉月 河北師范大學
0115 曹志丹 河北師范大學
0116 崔雪茹 河北師范大學
0117 李龍飛 河北師范大學
0118 哈林麗 河北師范大學
0119 毛文舉 河北師范大學
0120 陳亞萌 河北師范大學
0121 趙亞欣 河北師范大學
0122 李薇 河北師范大學
0123 李志超 河北師范大學
0124 高強 河北師范大學
0125 葉露 河北師范大學
0126 李瑞謙 河北師范大學
0127 楊洪波 河北師范大學
0128 王怡萌 河北師范大學
0129 李永芳 河北師范大學
0130 杜伯川 河北師范大學
0131 王海平 河北師范大學
0132 祖志敏 河北師范大學
0133 劉倩 河北師范大學
0134 王素傑 河北師范大學
0135 張素傑 河北師范大學
0136 於雪娟 河北師范大學
0137 隋永霞 河北師范大學
0138 高艷 河北師范大學
0139 邢靖欣 河北師范大學
0140 崔紅岩 河北師范大學
0141 盧艷飛 河北師范大學
0142 吳雲陽 河北大學
0143 史素君 河北大學
0144 齊志遠 河北大學
0145 盧小軍 河北大學
0146 張楠 河北大學
0147 劉翠 河北大學
0148 李雲龍 河北大學
0149 盧學磊 河北大學
0150 徐威 河北大學
0151 張丹 河北大學
0152 史晨磊 河北大學
0153 牛寧寧 河北大學
0154 張娜 河北大學
0155 任雷 河北大學
0156 田偉倩 河北大學
0157 紀會敏 河北大學
0158 李月 河北大學
0159 王南南 河北大學
0160 劉沙沙 河北大學
0161 王寧寧 河北工業大學
0162 王敬月 河北工業大學
0163 王景海 河北工業大學
0164 孫美慧 河北工業大學
0165 呂歡 河北工業大學
0166 朱亞南 河北工業大學
0167 韓亞楠 河北工業大學
0168 劉芳芳 河北工業大學
0169 張春城 河北工業大學
0170 宋紹彤 河北工業大學
0171 隋萌萌 河北工業大學
0172 蘇凱 河北工業大學
0173 鄧嬋娟 河北工業大學
0174 劉美艷 河北工業大學
0175 韓亞凈 河北工業大學
0176 侯琬姣 河北工業大學
0177 李寶勝 河北工業大學
0178 何芳 河北工業大學
0179 張凱 河北工業大學
0180 李寧 河北工業大學
0181 魏亞軍 河北工業大學
0182 張光鑫 河北工業大學
0183 檀靜 河北工業大學
0184 徐曉華 河北工業大學
0185 趙寧寧 河北工業大學
0186 毛彬彬 河北科技大學
0187 邊傑飛 河北科技大學
0188 王飛 湘潭大學
0189 於偉光 湘潭大學
0190 周美靜 南京農業大學
0191 史志佳 河北工程大學
0192 孫金根 河北工程大學
0193 郭高峰 河北工程大學
0194 高峰 河北工程大學
0195 田春旭 河北工程大學
0196 王傑 河北工程大學
0197 馮榮榮 河北醫科大學
0198 魏少影 河北醫科大學
0199 李晶晶 河北醫科大學
0200 鄭金龍 東南大學
0201 王寶軍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0202 劉朋飛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0203 牛丹丹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0204 馮末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0205 趙志強 電子科技大學
0206 高志明 電子科技大學
0207 朱嘯塵 長安大學
0208 王廣庫 長安大學
0209 馬聰 上海外國語大學
0210 舒曼 上海外國語大學
0211 王碧竹 蘭州大學
0212 任利娜 蘭州大學
0213 舒兆輝 吉林化工大學
0214 田建龍 吉林化工大學
0215 馬子健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0216 賀亮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0217 郭世偉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0218 金偉強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0219 吳嘉楠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0220 李健男 上海東華大學
0221 劉慧青 大慶石油學院
0222 張蒙 海南大學
0223 丁興旺 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
0224 趙姍姍 南京農業大學
0225 宋慶州 揚州大學
0226 黃志朋 中北大學
0227 姚建南 延邊大學
0228 王菲 哈爾濱醫科大學
0229 杜偉 西北工業大學
0230 韓旭鵬 北京理工大學
0231 史錦碩 東北林業大學
0232 張永傑 重慶大學
0233 薛景龍 重慶大學
0234 孫麗君 重慶大學
0235 喬盼盼 重慶大學
0236 李金龍 重慶大學
0237 苑少卿 重慶大學
0238 劉艷茹 保定學院
0239 李鵬 保定學院
0240 何海燕 保定學院
0241 郭偉強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0242 黃丹屏 保定學院
0243 王素娜 保定學院
0244 楊勝傑 保定學院
0245 王芳 保定學院
0246 王斯滕 四川大學
0247 陳穎 四川大學
0248 李永陽 四川大學
0249 殷志濤 河北理工大學
0250 田辰右 河北理工大學
0251 王振濤 河北理工大學
0252 焦陽 大連工業大學
0253 任亞嬌 大連工業大學
0254 劉茜 河北大學
0255 劉丹丹 河北大學
0256 倪東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0257 王嫿穎 浙江師范大學
0258 王天嬌 陝西科技大學
0259 王萌 河北大學
0260 王朋朋 西南政法大學
0261 張巍 上海大學
0262 張晶晶 南京農業大學
0263 張穎達 華中科技大學
0264 紀學志 華中科技大學
0265 田莎莎 燕山大學
0266 劉超 燕山大學
0267 王文雅 燕山大學
0268 張迪迪 燕山大學
0269 劉聖楠 燕山大學
0270 季永寧 燕山大學
0271 葉敏 燕山大學
0272 段浩 燕山大學
0273 高朋壘 燕山大學
0274 董亞寧 燕山大學
0275 王啟東 燕山大學
0276 寧靜怡 燕山大學
0277 張亞娟 燕山大學
0278 崔學嬌 燕山大學
0279 田丹萍 燕山大學
0280 李文喆 燕山大學
0281 郭雅靜 燕山大學
0282 李娜娜 燕山大學
0283 張傑 燕山大學
0284 耿開春 燕山大學
0285 趙麗梅 燕山大學
0286 呂東 燕山大學
0287 盧海勝 燕山大學
0288 周志磊 燕山大學
0289 邢景賢 燕山大學
0290 段亞洲 燕山大學
0291 李海智 燕山大學
0292 王岩浩 石家莊鐵道學院
0293 於立婷 石家莊鐵道學院
0294 黃軍輝 石家莊鐵道學院
0295 陳青梅 石家莊鐵道學院
0296 郭亮 中北大學
0297 謝文潮 中北大學
0298 張明 中北大學
0299 楊澤萌 中北大學
0300 郭言言 中北大學
0301 楊光 武漢大學
0302 張夢冬 武漢大學
0303 崔會敏 吉林農業大學
0304 龐振華 吉林農業大學
0305 孫兵 太原理工大學
0306 謝世超 太原理工大學
0307 王丹丹 太原理工大學
0308 戚娟 華北煤炭醫學院
0309 任秋培 華北煤炭醫學院
0310 褚貝貝 華中師范大學
0311 楊璐 遼寧大學
0312 趙衛玲 遼寧大學
0313 堵紅娜 榆林學院
0314 楊貴琳 陝西科技大學
0315 郭麗微 內蒙古科技大學
0316 劉晗 杭州師范大學
0317 劉婧瑋 北京郵電大學
0318 陳瑜 石家莊經濟學院
0319 李勝男 石家莊經濟學院
0320 劉帥 石家莊經濟學院
0321 李紅慶 石家莊經濟學院
0322 孟亞翠 石家莊經濟學院
0323 蘇雨峙 石家莊經濟學院
0324 郭春曉 石家莊經濟學院
0325 張得仙 石家莊經濟學院
⑶ 中國電谷是哪裡為什麼叫做中國電谷
繼中關村「矽谷」、武漢「光谷」之後,保定「中國電谷」為國人提供了有關新經濟的最新想像空間。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保定,你行嗎?
印象中的保定,是荊軻刺秦前的慷慨悲歌之地,是直隸總督叱吒風雲和白洋淀英雄們打鬼子的地方。而今,白洋淀的蘆葦尚在,保定府的顯赫聲名卻無處可尋,彷彿只有在火車離開北京後第一次停靠時,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才會聽到那個熟悉而又滄桑的名字。作為河北省重工業戰略棋局中的一顆棋子,背負著1000萬人的民生「包袱」,保定擔得起「中國電谷」之重嗎?
外界的質疑並非全然沒有道理,卻忽視了保定的另一面:
首先,保定高新區是國內惟一的國家級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基地。在光伏產業上,天威英利能源有限公司是全球僅有的4家之一、國內惟一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多晶硅太陽能光伏產品生產企業;風電方面,中航惠騰公司是全國最大、國內惟一實現國產化葉片批量生產的企業,其風電葉片佔到了國內市場份額的47%;輸變電設備上,天威集團是國內最大並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完整產業鏈的輸變電製造基地,其變壓器產量已連續3年居世界第一;儲能設備產業上,以「好馬配好鞍,好車配風帆」著稱的風帆集團是目前中國鉛酸蓄電池行業中規模最大、技術實力最強、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核心骨幹企業,國內生產的中高檔轎車70%以上都裝配風帆蓄電池。
其次,保定有京廣鐵路、京深高速縱貫南北,神黃鐵路、保滄高速橫穿東西。市中心距北京僅130公里,到天津港也只有150公里。京鄭鐵路建成後,保定到北京只需30分鍾。當地生產成本明顯低於京津,是一塊投資窪地。
最後,保定有全國電力行業的最高學府——華北電力大學,以及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等高校,大批知名專家學者及15萬名在校大學生雲集於此。
以上種種,再加之當今社會新能源顯示出的巨大潛力,使得保定市長於群有充足的底氣宣稱,保定建設「中國電谷」是「天時、地利、人和」——「中國電谷」,舍我其誰!
讓「陽光」照亮保定,讓「陽光」溫暖保定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高調宣稱的背後,是保定人切實的行動。
今年3月份,細心的保定市民發現,七一路多個路口的交通信號燈原來的燈桿上紛紛裝上了太陽能電池板。市公安交警支隊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該市市區已有超過20%的路口完成太陽能信號燈改造。而根據市政府的規劃,市區主要路口、支路和外圍道路的交通信號燈的太陽能應用改造將於2008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新建道路需要信號燈的話,只需把架子一支即可,線路連接、檢修、維護等程序一律可以省略」,保定市財政局經建處處長李伯江說。
給交通信號燈「換包裝」,這只是保定市建設太陽能應用示範城的「一碟小菜」。該市的計劃是,力爭用3年的時間,在全市生產、生活各領域基本實現包括光伏應用系統推廣、建築領域照明、熱水供應取暖在內的太陽能綜合應用,屆時「讓『陽光』照亮保定,讓『陽光』溫暖保定」將成為當地現實的寫照。
全力打造「太陽能之城」的形象,一方面讓新能源應用的觀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是為當地的新能源產業造勢——只有產業的基礎牢靠了,「中國電谷」才有望從自我定位變為保定的城市名片。
其實保定關注和支持新能源產業,遠在「中國電谷」提出之前。當時正是天威英利一期工程籌建階段,資金短缺幾乎造成這個潛力巨大的企業「難產」。關鍵時刻,保定財政拿出2000萬元,重點用於該企業的項目研發和部分材料、設備的進口,幫助該企業順利渡過危機。「沒有當時的2000萬,就沒有後來企業的20億,政府的及時介入顯示了過人的遠見」,天威英利副總王向東頗有感觸地說。談到對當前「中國電谷」提法的看法時,王向東說:「『中國電谷』為保定市整合資金、人才、產業等各種資源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台,有利於提高保定的社會認知度,促進區域經濟差異化發展,最終將對當地做大產業『蛋糕』和擴大就業產生重要影響。」
一筆賬的多種演算法
對於產業做大做強,保定始終保持著一種謹慎的樂觀。
謹慎,是因為技術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據王向東介紹,目前光伏產品的製造材料高純硅90%需要進口,製造裝備方面的國產化程度也不到10%。隨著光伏產品成本的一步步接近舊能源產品成本,市場的爭奪將會很大程度上集中在技術的競爭。
樂觀,是因為目前世界新能源產業正以30%以上的速度發展,有科學家預言,到2010年,世界光伏產業將達到10000兆瓦,2050年,太陽能將替代全世界范圍內50%以上的常規能源;而風能,我國現階段開發的比例還不到1%。
據李伯江透露,目前阻礙新能源產品市場進一步擴大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問題。與傳統的煤、油、電、氣等能源相比,太陽能產品的一次性投入的代價要高不少,但從一定的時間跨度來講,卻是非常省錢和劃算的。財政局相關處室人員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每一平方米太陽能集熱器平均每年可輸出熱量40萬千卡,相當於517度電能。如果一戶家庭安裝2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器,每年可節電1034度,節約電費537元左右。按現在購置一套太陽能熱水系統需1600元的價格計算,僅相當於3年的電費,而太陽能熱水系統的一般使用壽命為15年以上。
「我們不僅要算經濟賬,還要算生活質量賬、環境保護賬、節約能源的賬,要算長遠賬而不是算眼前賬,要算大賬而不是算小賬」,保定市長於群說。
賬算清楚是第一步。保定的目標是:用5年的時間,啟動「中國電谷」一期建設,到2010年開發建設13平方公里,年銷售收入達500億元以上;2010至2015年進行二期工程,用10年左右時間,形成佔地25平方公里、產值1000億元以上的世界級新型電力能源產業基地
⑷ 我國科學家在遺傳育種方面的成果和利用了哪些技術原理
看網站:分子遺傳育種
或者:http://www.bioon.com/Index.asp
絕對有你要答案!
去找找下邊的文獻全文看看吧:
遺傳育種
AFLP分子標記在玉米優良自交系優勢群劃分中的應用 吳敏生 王守才 戴景瑞 《作物學報》 2000 26(1)
摘 要:利用AFLP分子標記技術研究了17個玉米優良自交系的遺傳多樣性,4個AFLP引物組合分別擴增出30、30、44、41條多態性帶,平均每個引物組合擴出36.25條帶,4個引物組合共擴增出145條帶,每一個引物組合都可將17個自交系完全分開。利用AFLP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將17個優良自交系聚為6群,結果表明,用AFLP標記進行玉米優勢群劃分與自交系系譜親緣關系基本一致,AFLP技術可以用於玉米自交系的遺傳多樣性研究和優勢群劃分。
從事緊湊型玉米育種的回顧與展望 李登海 《作物雜志》 2000 (5)
摘 要:從探索我國玉米高產道路,進行夏玉米高產攻關研究開始,講述了在高產試驗中從平展型玉米雜交種發展到應用緊湊型玉米雜交種的歷史過程,並通過緊湊型玉米與平展型玉米的株型比較試驗,證明了緊湊型玉米較平展型玉米的增產作用,結合緊湊型玉米雜交種的生理特徵,探索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創造出16444.35kg/hm2的夏玉米高產記錄。選育出20多個被全國玉米育種單位廣泛應用的緊湊型玉米自交系,所選育的緊湊型玉米雜交種佔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1/3以上。推動了我國玉米育種和高產栽培研究事業的發展。本文對緊湊型玉米育種的發展提出了作者的觀點。
帶遺傳標記的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的發現及遺傳和利用研究 林曉怡 楊典洱 林建興 《作物學報》 2000 26(2)
摘 要:1992年在玉米族遠緣雜交組合3402F3(丹340×403-2)中首次發現帶標記性狀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遺傳分析結果表明,不育性受1對隱性基因控制。當不育株(A)與可育株(B)進行兄妹交,育性分離比例接近1∶1;而可育株(B)自交的後代,可育株與不育株的分離比例為3∶1。連鎖遺傳分析結果證明,不育基因(ms °)與標記性狀基因(plf)緊密連鎖,未發現有交換現象,它們可能位於同一染色體同一位點上。經過不育株5代兄妹交已選出幾個高產核不育兩用系。通過測交篩選出一個強優勢高產恢復系HR-1。利用高產核不育系與強優恢復系配製出兩個超高產玉米雜交種;小區(0.0066hm2)產量分別為72.0kg和78.1kg,比對照掖單13號增產18.6%和28.7%。本文還討論了帶遺傳標記的高產核不育兩用系的應用前景,並提出進一步研究ms°-plf基因的設想。
利用SSR標記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遺傳變異 李新海 傅駿驊 張世煌 《中國農業科學》 2000 33(2)
摘 要:利用SSR標記研究了21個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的遺傳變異,初步進行了雜種優勢群劃分。從69對SSR引物中篩選出43對擴增產物具有穩定多態性的引物。43對引物在供試材料中共檢測出127個等位基因變異,每對引物檢測等位基因2~7個,平均為2.95個;平均多態性信息量為0.511。21個自交系之間的遺傳相似系數變化范圍為0.480~0.768,平均為0.627。 UUPGMA 聚類分析結果表明,供試自交系可分為2個類群。黃早四自成1群;其餘20個自交系又分為5個亞群。生產上利用的高產雜交組合的親本均屬於不同的類群(亞群),而在類群(亞群)內未發現高產組合。研究發現8對具有較高多態性信息量的引物,利用這些引物可以對供試材料進行初步鑒定。研究表明,利用SSR標記可以進行玉米自交系遺傳變異分析,並用於雜種優勢群劃分。
我國21世紀玉米遺傳育種工程技術展望 李晚忱 榮廷昭 《玉米科學》 2000 8(2)
摘 要:介紹了國外玉米遺傳育種工程在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動態,根據我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工作面臨的艱苦任務和有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提出了21世紀初的發展策略。
玉米三種遺傳效應研究現狀與技術集成 段民孝 宋同明等 《玉米科學》2001,01
摘 要:通過大量詳實資料,對玉米雜種優勢、雄性不育、油分基因花粉直感等三種遺傳效應的研究歷史與現狀作了詳細概述,根據相關的遺傳理論與實踐,提出了將三種遺傳效應進行技術集成的可能性,從而形成一種高產優質玉米生產模式,有可能是未來玉米生產的發展方向。
山東省八九十年代玉米雜種優勢模式的利用 宋再華 史新海 彭守華 於福新《雜糧作物》2001,2
摘 要:通過對山東省1980~1999年生產上推廣的37個主要玉米雜交種進行分析,總結探索出山東省八九十年代有10種雜種優勢主體模式和19種子模式。其中,應用最多的主體模式為BSSS群×唐四平頭群,子模式為8112亞群×唐四平頭群、XL80亞群×唐四平頭群和C103亞群×唐四平頭群。
玉米輪回選擇的現狀與展望 謝俊賢 《雜糧作物》2001,2
摘 要:系統回顧了國內外玉米輪回選擇的研究進展;扼要介紹了我國學者近年來提出的4種新的玉米輪回選擇改良方法;同時對有關的幾個重要問題進行了展望。
玉米產量性狀配合力遺傳分析 王向東 高根來 張風琴《玉米科學》2001,01
摘 要:通過對8個中晚熟玉米自交系產量性狀進行雙列雜交分析,表明各個自交系產量性狀的一般配合力與特殊配合力存在顯著差異,玉米雜交種F1的產量構成受到一般配合力與特殊配合力的共同作用,用特殊配合力對F1的作用大於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高低與一般配合力無明顯相關關系。因此在玉米雜交種組配與自交系改良工作中,既要兼顧雙親的一般配合力與特殊配合力,又要保持雜交優勢利用模式與選系模式的種質關系。
玉米主要品質性狀的配合力分析 祁新 趙穎君 鄔信康等《玉米科學》2001,01
摘 要:採用不完全雙列雜交法,對普通玉米4個品質性狀(澱粉、油分、蛋白質、賴氨酸含量)的GCA和SCA及其相關進行了分析。同一品質性狀不同親本的GCA差異較大,同一自交系不同品質性狀的GCA也有差異,同一品質性狀因組合不同而SCA也不一樣。親本自交系的GCA和SCA對雜種的品質性狀有重要作用,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Ⅷ.對玉米YⅡ-1不育胞質線粒體DNA RFLP分析 秦泰辰 徐明良等《作物學報》2001,2
摘 要:以玉米T、S、C群及新選育的YⅡ-1不育系為材料,用這4類群不育胞質線粒體DNA,經4種限制性內切酶酶切,長距凝膠分離酶切片段獲得高解析度的清晰譜帶。再以5種線粒體特異的基因片段作為探針與酶切條帶雜交,結果表明:T、S、C群表現較多差異的雜交帶型,持有明顯的多態性,YⅡ-1型雜交帶與T、S群區別明顯,與C群有少量差異。這為從遺傳組成上區分不育胞質類群和YⅡ-1型不育系的歸群提供試驗依據。
近等基因背景下對玉米胚乳突變基因ae的遺傳效應研究 滕文濤 宋同明等《作物學報》2001,2
摘 要:採用8個生產上常用的常規玉米自交系以及它們的ae近等基因系各組配16個組合進行裂區試驗。測定等基因背景各對組合的直鏈澱粉含量、千粒重、小區產量及其它農藝性狀。結果表明,純合aeae的組合與同型馬齒型組合相比千粒重、小區產量普遍降低而直鏈澱粉含量顯著提高,遺傳背景對ae基因的表達有重要影響,自交系和雜交種中可能存在著對ae基因表達不同數量的修飾基因。
利用RFLP和SSR標記劃分玉米自交系雜種優勢群的研究 袁力行 傅駿驊 張世煌等《作物學報》2001,2
摘 要:利用RFLP和SSR標記對29個玉米自交系進行雜種優勢群劃分,篩選出56個多態性RFLP探針酶組合,66對多態性SSR引物,分別在供試材料中檢測到187個和232個等位基因變異。兩種方法比較表明,SSR標記的平均多態性信息量(PIC,0.54)高於RFLP(0.42);但對供試材料的遺傳多樣性評價基本一致,平均遺傳相似系數(GS)分別為0.64和0.62。綜合RFLP和SSR分析結果進行聚類分析,將供試材料劃分為四平頭,旅大紅骨,LSC,BSSS和PA五個類群,劃分結果與系譜分析基本一致,並把系譜來源不清的種質劃分到相應的雜種優勢群。其中PN群的確認,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玉米種質雜種優勢群的基本框架,為育種實踐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
玉米遺傳轉化系統的研究進展 王罡等 《遺傳》2001,1
摘 要:本文介紹了近年來玉米遺傳轉化系統的建立、基因導入手段、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進展。
玉米野生近緣種類玉米的研究和利用 李冬郁等《玉米科學》2001,2
摘 要:玉米的野生近緣植物類玉米有兩個種,一為一年生墨西哥類玉米,一為多年生類玉米.多年生類玉米有兩個變種,一為四倍體多年生類玉米,一為二倍體多年生類玉米,它們是玉米屬中除玉米種之外的另外兩個種.這些野生種在自然界的嚴酷競爭和自然選擇條件下形成了許多優良特徵、特性,特別在抗逆性、抗病蟲害、品質等方面.將其有益基因導入到栽培玉米獲得豐富的多樣性的種質遺傳資源,以創建新的基因庫,是提高玉米育種水平和效率、加快育種進程的重要基礎和途徑.通過玉米與其野生類玉米雜交,我們正從其雜種後代中選育出大批在糧食用和飼料用等方面有利用價值的優良植株並建立株系,從中選育出了優良異源自交系並配製出優良雜交種用於生產。
分子標記在玉米遺傳育種中的應用 王彩潔等《玉米科學》2001,3
摘 要:本文綜述了近年來分子標記技術在玉米目標基因的標記、玉米自交系親緣關系與遺傳多樣性研究、QTL分析、雜種優勢研究中的應用.
3個玉米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選育及分組鑒定 李晚忱等《作物學報》3
摘 要:從地理遠緣雜交和親緣遠緣雜交群體中,分離選育川G、類2、類3三個玉米細胞質雄性不育系。恢保關系鑒定和線粒體DNA的RFLP分析表明,三個不育系均屬C組細胞質雄性不育。但是,從線粒體DNA的RFLP帶型可以推斷,川G與類2、類3以及參試C組不育系屬於不同亞組,對克服C組細胞質雄性不育的遺傳單一性具重要意義。這三個不育系的不育性穩定且恢復容易,用以轉育的生產用不育系,已經推廣應用。
利用cDNA―AFLP技術研究玉米基因的差異表達 吳敏生 高志環 戴景瑞《作物學報》3
摘 要:利用cDNA-AFLP技術,對玉米強優勢組合和弱優勢組合及其雙親自交系在苗期和雄穗生長錐伸長期的基因表達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玉米強優勢組合和弱優勢組合的基因表達有明顯差異,基因表達有多種類型,表現出質和量的差異,不僅有增強,也有雙親沉默,弱優勢組合雙親沉默的數量在苗期和雄穗生長錐伸長期均高於強優勢組合,雜種優勢的大小可能與雙親基因間的抑制有關。
玉米細胞質線粒體DNA RFLP分類研究 李小琴等《作物學報》2001,4
摘 要:本實驗用4個酶、4個探針組成16個酶/探針組合對玉米N、T、C、S、WBMs、801CMS等細胞質進行了線粒體DNA(mtDNA)RFLP分析。一方面對玉米細胞質 mtDNARFLP 分類方法進行研究,證明只要酶/探針技術體系合適,可以通過該方法對細胞質進行快速准確地分類;提出探針的選擇是主要的,酶次之;認為PstⅠ/B30、HindⅢ/pBcmH3、BamHⅠ/pHJ2-7-1三個酶/探針可以作為mtDNA RFLP分類技術體系。另一方面,用 mtDNA RFLP分 類法把新發現的 WBMs 不育胞質劃分為S組,801CMS劃分為C組。
CIMMYT群體與中國骨幹玉米自交系雜種優勢關系的研究 李新海等《作物學報》2001,5
摘 要:本文旨在採用NCⅡ遺傳交配設計,通過在武漢的兩年試驗研究10份 CIMMYT 群體與我國骨幹玉米自交系之間的雜種優勢關系,以探討利用外來種質拓寬我國玉米種質遺傳基礎的途徑.試驗結果表明:在與我國優良骨幹自交系交配的組合中,群體Staygreen、群體43-C11和群體21-C2三個群體穗部性狀表現較好,單株產量一般配合力高,表現出較高的利用潛力.在供試的50份組合中,有13份組合的對照優勢為正值,其中涉及到含有Tuxpeno血緣的3個群體(群體43-C11、群體21-C2、群體49-C6)的組合達8份,佔61.54%.在4份強優勢組合中,群體43-C11和群體21-C2參與形成的有3份.這些結果暗示我國現有的優良種質與Tuxpeno種質的配對有可能組成具有較大潛力的雜種優勢模式.A8833和A9245群體諸性狀一般配合力表現較差,與供試的我國骨幹玉米自交系的雜種優勢較低.群體32、基因庫19-C19、黃粒綜合種C3和P500四個群體農藝性狀一般配合力表現中等,產量一般配合力不高,但可以作為特殊種質資源加以利用.本文的研究結果為有效利用這批外引種質提供了重要信息。
優質蛋白玉米自交系產量的特殊配合力及其雜種優勢模式的初步分析 番興明等《作物學報》2001,6
摘 要:對從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引入的及省內自育的10個優質蛋白玉米(QPM)優良系進行了配合力分析及雜模式的初步研究.通過部分雙列雜交獲得45個雜交組合,並種植在雲南省的3種不同生態條件下進行觀察鑒定.產量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品種之間、環境之間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而重復之間不顯著;產量的一般配合力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而特殊配合力的差異不顯著.雜交組合CML147噪ML23具有最高產量(8512.95kg/hm2),雜交組合YML102噪ML12具有最低產量(1486.05kg/hm2).自交系YML23產量的一般配合力效應值最高(90.90),自交系CML149(35.19)和CML147(30.57)產量的一般配合力效應值也較高;而自交系CML174產量的一般配合力效應值最低(-66.23).自交系CML140與YML102具有最高的產量特殊配合力效應值(95.95),自交系CML140與YML29產量的特殊配合力效應值也較高(86.31);而自交系YML12與YML102產量的特殊配合力效應值最低(-178.19).根據雜交組合產量性狀的配合力分析,可初步將這10個優質蛋白玉米自交系劃分為4個雜種優勢群和4種雜種優勢模式。
利用RFLP和SSR標記劃分玉米自交系雜種優勢群的研究 袁力行 傅駿驊 張世煌等
優質蛋白玉米遺傳育種研究進展 丁占生 《中國農業科學》 2000 33(增刊)
摘 要:從遺傳規律、種質資源、品種選育3個方面對優質蛋白玉米研究進行了綜述。opaque-2基因可調節醇溶蛋白的合成,改善胚乳蛋白質品質;修飾基因可克服opaque-2基因的負面效應,作用機理可能與γ-醇溶蛋白含量增加有關。將opaque-2基因和修飾基因導入普通玉米種質,選育出若干優質蛋白玉米基因庫、群體,並進行雜種優勢和配合力研究。今後應注重遺傳規律研究,為育種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熱帶、亞熱帶地區結合雜交種選育繼續拓寬遺傳基礎,溫帶地區應重點開展種質的引入、改良及創新研究,在育種工作中應用簡便、有效的品質檢測方法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
玉米根系性狀的遺傳及相關分析 王秀全 陳光明 何丹 《中國農業科學》 2000 33(增刊)
摘 要:對玉米根系性狀的遺傳及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各根系性狀在不同親本間存在真實的遺傳差異;不同親本之間,根系性狀的配合力存在顯著差異,這為組配出根系發達的玉米雜交種提供了遺傳基礎。同時根系性狀中氣生根條數、根鮮重、根乾重、根總長、根總條數等性狀的遺傳以加性效應為主,遺傳力較高,能穩定遺傳,其轉育及早代選擇有效。相關分析表明,氣生根條數與根鮮重、根乾重、根總長、根總條數、土壤中根條數正相關顯著或極顯著,可作為玉米育種根系選擇的指標。
玉米果穗苞葉性狀的遺傳分析 霍仕平 晏慶九 許明陸 《雜糧作物》 2000 20(2)
摘 要:採用NCⅡ交配設計,對玉米果穗苞葉數、苞葉長、苞葉寬和苞葉重進行了遺傳分析。結果表明:苞葉數和苞葉寬的遺傳總方差中,加性方差占絕大部分,遺傳上主要表現為加性效應,符合加性——顯性遺傳模型,兩性狀的廣義遺傳力(hB2(%)分別為54.69%和37.81%,狹義遺傳力(hB2(%)分別為49.42%和29.17%;苞葉長和苞葉重的遺傳總方差中,加性方差雖佔大部分,但非加性方差也約佔1/4,甚至接近1/2(苞葉重),遺傳上除主要表現為加性效應外,尚有顯性和上位性效應存在,兩性狀的hB2(%)分別為61.62%和93.01%,hB2(%)分別為43.43%和55.08%。在育種上,這4個苞葉性狀重點在於對親本的選配,但苞葉長和苞葉重還應重視等位基因的顯性效應和非等位基因間的上位性所產生的雜種優勢。
玉米人工合成群體配合力效應及遺傳潛勢研究 鐵雙貴 鄭用璉 劉丁良 《作物學報》 2000 26(1)
摘 要:選用6個自交系為測驗種,採用NCⅡ遺傳交配設計,對以我國西南地區優良玉米地方種質巫溪14,蘭花早和北美,熱、亞熱帶種質為主體的人工合成群體LBM、WBM、LLS、WLS和兩個美國優良群體BSSSR、BS16等6個群體的配合力效應及遺傳潛勢進行了系統評估。兩年兩地(武漢、安陽)的研究結果表明:LBM、WBM、LLS、WLS群體的單株產量GCA高於BSSSR和BS16;參試的36個組合中高產組合主要集中在以LBM、WBM、LLS、WLS為親本之一的組合中,其中WBM ?HZ85產量最高;根據SCA效應及產量表現,確定了若干雜種優勢配對模式;雜種優勢類群的劃分存在明顯的交叉,表明人工合成群體遺傳變異豐富、遺傳基礎復雜,具有較好的輪回選擇及組配優勢組合的遺傳潛勢。
玉米雜種優勢與種質擴增、改良和創新 張世煌 彭澤斌 李新海 《中國農業科學》 2000 33(增刊)
摘 要:遺傳基礎狹窄是當前玉米育種的首要限制因素。根據雜種優勢群和雜種優勢模式的原理擴增和改良玉米種質,將為育種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奠定基礎。我國研究雜種優勢群的技術路線可概括為系譜分析結合雙列分析、NC-Ⅱ設計和DNA分子標子技術的組合。當前,我國玉米育種主要使用3個雜種優勢群或5個亞群,2個主要雜種優勢模式或4個子模式。根據我國玉米生產和種質結構特點,制定了玉米種質擴增、改良和創新的技術路線,主要包括外來群體接力改良、創造半外來種質和分析雜種優勢群與構建雜種優勢模式。雜交種選育技術的提高和雜種優勢模式的構建促進群體改良技術從群體內選擇轉變為群體間相互輪回選擇。相應的技術路線也要予以調整。
玉米種子純度檢驗方法研究 孔廣超 曹連莆 《種子》2000 (3)
摘 要:闡述了檢驗玉米種子純度的形態學方法、生理生化方法和分子生物學方法的研究及應用情況,並對各種方法的優缺點進行了述評。
玉米株型性狀的遺傳參數研究 趙延明 王玲 王日方 《雜糧作物》 2000 20(2)
摘 要:選擇玉米株型性狀時應以GCA為主,重點考慮親本自身的性狀特點。株高GCA與穗位GCA、葉面積GCA,穗位GCA與葉面積GCA,葉長GCA與葉面積GCA,葉面積GCA與葉片數GCA之間相關顯著或極顯著,相互間選擇有促進作用。遼76、遼87、遼5088、沈137等自交系可根據育種目標加以利用。
雜種優勢模式在山東省玉米育種上的應用 陳舉林 王玉林 蘇波 《雜糧作物》 2000 20(2)
摘 要:山東省玉米育種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其遺傳基礎相對狹窄。主要種質分為改良Reid、Lancaster、塘四平頭、旅大紅骨和其它雜優種質群。改良Reid和塘四平頭雜優群起主導作用。主要雜種利用模式以改良Reid×塘四平頭,塘四平頭×其它種質、改良Reid×其它種質、塘四平頭×Lancaster、改良Reid×旅大紅骨為輔。應加強種質改良,豐富遺傳基礎,探索新的雜種優勢利用模式。
玉米分子圖譜的構建和遺傳多樣性分析 王天宇 黎裕 《玉米科學》 2000 8(2)
摘要:全面評述了近一二十年來利用分子標記技術構建分子標記圖、進行遺傳多樣性評價及雜種優勢預測的研究進展。
玉米單交種選育存在的不足及彌補措施 於秀榮 邢吉敏《河北農業科學》4(2) 2000 6
摘要:玉米單交種的選育越來越集中在幾個骨幹自交系,造成種質遺傳基礎狹窄。為拓寬種質遺傳基礎,應進一步發掘和引進種質資源,採用群體改良和生物工程技術選育自交系。
帶遺傳標記的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的發現及遺傳和利用研究 林曉怡 楊典洱 林建業 《作物學報》 2000 26(2)
摘要:1992年在玉米族遠源雜交組合3402F3(丹340X403-2)中首次發現帶標記行狀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遺傳分析結果表明,不育性受1對隱性基因控制。當不育株(A)與可育株(B)進行兄妹交,育性分離比例接近1:1。而可育株(B)自交的後代,可育株與不育株分離的比例為3:1。連鎖遺傳分析結果證明,不育基因(MS0)與 標記性基因(PLF)緊密連鎖,未發現有交換現象,它們可能位於同一染色體同一位點上。經過不育株5代兄妹交已選出幾個高產核不育兩用系。通過測交篩選出一個強優勢高產恢復系HR-1。利用高產核不育系於強優勢恢復系配製出兩個超高產玉米雜交種;小區(0.0066HM2)產量分別為72.0KG和 78.1KG,比對照掖單13號增產18.6%和28.7%。本文還討論了帶遺傳標記性狀的高產核不育兩用系的應用前景,並提出了進一步研究MS0-PLF基因的設想。
矮生玉米的遺傳與育種 閻淑琴 《玉米科學》 2000 8(2)
摘要:簡單的概述了矮生玉米的遺傳規律。回顧了我國矮生玉米育種及其發展概況。並結合嫩江農科所育種實踐,論述了矮生玉米的研究使用及其發展前景。
爆裂玉米的品質及其選育 曾三省(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 100081)1999,7(1).—14~17
摘要:本文對爆裂玉米的品質及其測定作了介紹,並對影響爆裂玉米最重要的品質特徵爆裂膨脹性的因素進行分析,還論及爆裂玉米品種的選育方法。
多胞質玉米胚乳澱粉粒性狀的掃描電鏡觀察 李敬玲(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 北京 100101),賈敬鸞,劉 敏… 遺傳學報.— 1999,26(3).—249~253
摘要:11種多胞質系玉米胚乳澱粉粒的掃描電鏡觀察表明:不同的細胞質對細胞核有不同程度的互作,3種甜質胞質玉米的胚乳澱粉粒多呈球形,排列緊密,存在一定的共性;這11種玉米胚乳澱粉粒的平均直徑為9.78μm~14.69μm,通過玉米胚乳粉粒形狀特徵的觀察,在玉米澱粉性狀和玉米籽粒的商品價值關繫上進行一定程度探索,為玉米的進一步發展和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
黑龍江省玉米品種發展歷程及其遺傳組成分析 李春霞(黑龍江省農科院玉米研究中心 150086),蘇俊 玉米科學.—1999,7(1).—36~40
摘要:本文通過對黑龍江省1980~1997年18年間種植面積在1.0萬hm2以上的玉米雜交種情況及其遺傳組成分析,結果表明我省玉米品種的變化特點是:80年代中前期以自育、早熟品種為主,單、三、雙交種同時並用80年代後期應用的中晚熟品種(如四單8、吉單101等)多為從吉林、遼寧等省引入的;90年代應用的優良品種以四單19、本育9、龍單13為主。同時還可以看出生產上應用的雜交種的種質:在80年代集中在甸11、Bup44、大黃等幾個骨幹係上,90年代逐漸轉向以Mo17類亞群、塘四平頭群為主階段。應用的親本材料過度集中造成了我省玉米種質遺傳基礎日趨狹窄。因此玉米育種工作應加強基礎材料的改良研究與開發利用研究,從而拓寬基因資源,解決我省玉米育種種質資源缺乏,遺傳基礎狹窄的問題。
幾個玉米自交系主要數量性狀配合力分析 / 敖 君(黑龍江省農科院牡丹江農科所 157041)//玉米科學.—1999,7(1).—41~42
摘要:按(P1× P2)不完全雙列雜交設計,分析了5個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禿尖、穗粗、行數、行粒數、軸粗、穗重和單株產量9個性狀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結果表明禿尖、行粒數、軸粗和穗重主要受加性基因影響,其餘5個性狀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應同時存在。
利用DNA指紋鑒定玉米雜交種純度及其真偽技術的研究 / 趙久然(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 100089),郭景倫,孔艷芳 … // 玉米科學.—1999,7(1).—9~13
摘要:從500個隨機引物中篩選出30個在玉米上具有較好多態性的RAPD隨機引物,並進一步篩選確定了適合我國主要玉米雜交種及其雙親的特異引物,建立了相應的DNA指紋圖譜。雜交種的DNA指紋圖譜表現為父、母本雙親帶型的互補,均未出現互補帶型之外的新帶型。應用RAPD技術獲得DNA指紋圖譜的方法可以簡便、快捷、經濟、准確地鑒別玉米雜交種子純度及真偽。目前已進行了上百份的檢測實踐,無一差錯。
RAPD技術在玉米自交系親緣關系研究中的應用 / 孫致良(萊陽農學院 265200),張超良,金德敏…//遺傳學報.--1999,26(1). --61~68
摘要:通國對我國正在使用的12個玉米骨幹自交系的RAPD分析,從220個Operon引物中篩選出12個能產生穩定的遺傳多態性的引物。利用這些引物擴增出的指紋圖譜,進性聚類分析,可將全部供試自交系分成3個類群。第1類群包括黃早4系統的5個自交系;第2個類群包擴478和488兩個姊妹系;第3類群包括5個關系較遠的自交系,其中3個來自美國,1個是全部中國血統,1個既有美國血統又有中國血統。這個結果與根據各個自交系的已知系譜確立的親緣關系基本一致。
RAPD分子標記與玉米雜交種產量優勢預測的研究 / 吳敏生(中國農業大學遺傳育種系 100094),王守才,戴景瑞 / 遺傳學報.-1999,26(5).-578~584
摘要:以24個優良玉米自交系按NCⅡ(11×13)設計組配成143個單雜交種為材料,利用RAPD分子標記技術研究玉米雜交種優勢群劃分,遺傳距離(GD)與特殊配合力、雜種產量、雜種產量優勢(MH)的關系。結果表明:⑴RAPD技術可用於玉米雜交優勢群劃分。⑵親本遺傳距離與雜種產量優勢、雜種產量、特殊配合力有一定相關關系,但決定系數很小,分別是10%、10%、15%,利用RAPD技術預測雜種優勢、雜種產量作用有限,應進一步研究與雜種優勢有關的數量性狀位點(QTL),從而使育種家預測高產組合成為可能。
玉米兩個RFLP標記的原位單雜交與共雜交定位的比較 / 杭超(武漢大學生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