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同濟大學的車輛工程主要研究什麼,還有之後的就業方向
汽車學院的車輛工程的研究方向:
01 車輛整車設計及集成技術(汽車/軌道)
02 車輛電子技術(汽車)
03 汽車產品管理與營銷(汽車)
04 車輛試驗技術(汽車/軌道)
05 車身與空氣動力學(汽車/軌道)
06 磁浮車輛技術(軌道)
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車輛工程的研究方向:
01 車輛整車設計與集成技術
02 車輛電子技術
03 車輛試驗技術
04 車身與空氣動力學
05 磁浮車輛技術
中德學院車輛工程的研究方向:
01 車輛整車設計及集成技術
02 車輛電子技術
03 汽車產品管理與營銷
04 車輛試驗技術
05 車身與空氣動力學
就業方向可根據讀研時該專業的研究方向而定。
㈡ 車輛工程專業分方向怎麼選擇
研究方向:
01.車輛新型傳動系統設計
02.車輛系統動力學
03.車輛人機系統工程
04.車輛電子控制技術
05.車輛系統測試與控制
06.車輛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
07.車身造型與反求技術
08.車輛運用與環境保護
09.電動車輛技術
推薦院校:
按照學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排名: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同濟大學、武漢理工大學。
按照學校在汽車行業的影響力排名:吉林大學、清華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綜合來說還是吉林大學最好
車輛系統動力學最好
㈢ 車輛工程專業方向
汽車設計CAD、CAE、CAM比較好。
主要應用CATIA和C++,就業的前景很好,憑C++你可以去軟體公司,如IBM(我就是搞汽車CAD的,師哥去了IBM!),CATIA在汽車和航空領域都適用,關鍵在於要學精!不過學這個方向基本上要整天面對著電腦,而且理論的東西比較多,但能對汽車設計有全面的把握,掌握的知識多。CAD、CAE、CAM也是機械設計製造專業的分支,所以就業面不僅僅局限在汽車工業。如果你在兩年裡賣力氣的認真鑽研,並且能就業到名企從事設計工作,根本就不用考研,在工作崗位學到的更多,但若想進外企就把英語學牛點(以應對英語面試,呵呵)。如果感到自己沒學到太多東西,建議繼續深造,況且碩士學歷有利於你在北京(有北京現代)上海(很多…)立足。你可以打聽一下你們學校研究這方面的老師,如果他們有課題,課余時間你可以跟著他們做,他們是很願意有學生幫忙的。切記要學精!
車身設計對力學應用較多,如果你對力學感興趣或是力學功底深厚可以嘗試,比起汽車設計,它的就業面比較窄,工作難找,曾見過研究生沒找到工作的……
㈣ 同濟大學車輛工程研究生各方向的介紹哪個比較牛X
全國唯一的汽車風洞實驗室被同濟搶過來了,只怕全國沒有比同濟牛的了~~
㈤ 車輛工程專業方向的選擇
汽車系統動力學是研究所有與汽車系統運動有關的學科,研究內容可按車輛運動方向分為縱向、垂向和側向動力學三大部分。. 具體的學校的情況不一樣,工大的是要考機電學院下面的,吉大的就是車輛工程下面的專業!
㈥ 請問同濟大學 汽車方向專業有哪些
大方向分為車輛工程和動力機械及工程
其中車輛工程又分為:
車輛整車設計及集成技術
車輛試驗技術
汽車市場營銷
車輛電子技術
車身與空氣動力學
動力機械分為:
研究生方向
新能源動力系統
汽車發動機燃料噴射燃燒與代用燃料
汽車發動機現代設計技術研究
汽車發動機節能與排放控制
具體可以查看:
http://auto.tongji.e.cn
㈦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哪個專業/方向好
我是同濟大學的在讀研究生。同濟汽車的方向都很不錯,關鍵在於你喜歡做什麼。
㈧ 同濟大學車輛工程分數
600分左右。同濟大學的分數十分高了,因為它的名氣和地理位置。況且車輛工程也算不了多好。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同濟大學的車輛這兩年被傳得神乎其神。
同濟只是善於燃料電池方面的研究,而車輛總體、車輛電子、車輛電子根本沒什麼研究。車輛工程具有國家重點學科的大學是:吉林大學(民用),北京理工大學(裝甲車、坦克及民用車輛),清華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火車機車)。
而同濟大學的車輛工程不是國家重點學科。 不具有國家重點學科的而車輛工程比較好的有湖南大學,比較容易考且水平不賴的的則有合肥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等。
㈨ 同濟大學車輛工程那個研究方向比較好
其實哪個方向都無所謂,關鍵研究方向也不是你能選擇的,這要看你以後的導師,研究方向是導師給你定的
㈩ 同濟大學車輛工程研究生專業方向有哪些
根據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官方給出的信息來看,同濟大學車輛工程研究生專業方向主要有:
1、車輛整車集成技術
2、車輛電子技術
3、汽車市場管理與營銷
4、車輛實驗技術
5、車身與空氣動力學
6、磁浮車輛技術
同濟大學車輛工程專業於199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被確定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1998年被批准為「車輛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授予點,1999年成為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的組成部分,2000年被評為上海市重點學科,2007年再次被列為上海市重點學科,並被教育部列為國家重點學科(培育)。截至2009年底有教授18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7名),副教授1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