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实现路径有哪些
目前餐饮行业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监管都是靠自身自觉性和行业标准,食品监管都没有统一的路径。政策上,国家现在力推“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广大食堂、厨房、餐饮、食品加工,提高食品安全。
“互联网+明厨亮灶”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管理厨房、加工、食品安全,形成公开监督共治的局面。原理就是通过监控摄像头,对每个食品安全环节进行监督,这些数据都通过互联网上传云端,实现实时监控和管理。
目前在学校和部分地区也已经大面积推广和实现了,对明厨亮灶感兴趣也可以联系我们。互联网+明厨亮灶
㈡ 食品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食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技术知识贫乏,信息化观念淡薄。很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够高,对企业信息化道路仍持犹豫观望怀疑的态度,导致企业信息化进程滞后,IT投资保守。
2)IT应用程度偏低。目前,许多企业外部网站只是停留在信息发布的基础层面上,很多企业的网站都不完善,不知道目标用户是谁,没有反映出企业的形象,网站建设目的不明确,网站功能简陋等。
3)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人才较匮乏。大部分的企业信息机构专职人员大多只有一、两人,企业内部缺少专业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同时,企业的信息人才流失问题同样很严重。
促进食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 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
食品制造企业除争取高校培养的信息专业人才外,可从各类大专毕业生中挑选对信息化感兴趣的而且具有计算机基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去有关院校培训,并结合企业自身信息化需要边工作边学。食品企业可以举办专业轮训、讲座等,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一是通过开办短训班、经验交流会、技术讲座、专修班等办法,开展生动活泼的短期培训;二是针对一砦优秀的员工开展全面系统的知识培训,组织食品信息人员系统进修,较系统地学习与食品信息科学相关的各种知识;三是开展周期性专业培训,对业务骨干每2-5年轮训一次,使他们实时接触最新的相关业务知识。
2 建立信息化组织结构
在开始信息化工作之前,必须对食品企业基本情况清楚的认识,从企业内外部条件,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财务状况,人力资源和之前的实施信息化效果状况等着手,寻找信息化的切入点和为企业指定信息化转牢提供依据。
3 建立健全合理的食品信息人才的管理机制
完善科学的人才激励与竞争机制,在分析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对于调动信息积极性、稳定人才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企业竞争力和吸引力有重大意义。促进人才的高校利用,努力创造一个吸引人才并留得住人才的良好环境。稳定队伍,防止人才流失,使现有的信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4 建立和完善食品信息化的投资
按照社会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模式建立食品制造业信息化的投资机制应加快食品制造的信息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鼓励和扶持各种形式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专门从事食品和食品信息咨询与服务的中介组织和食品信息企业的发展。以改变政府作为食品和食品信息市场主体的格局,促进食品制造企业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
5 加快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
良好的食品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做好信息系统的规划,食品制造企业有其特殊性,应当有重点、分步骤、有层次地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要严格把好质量观。切忌“一步到位”,企业要首先通过发达的因特网技术建立自已的外部网站,这样才能更好的宣传企业形象、拓展业务范围;然后,逐步建立企业内联网,把企业内部各部门联系起来。统一协作,明确分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利用外联网建立竞争战略联盟,通过数据库、异构平台整合等技术对企业内外信息进行处理,辅助企业的高层管理决策活动,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必须适应新的变化,实施信息改革,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工艺创新中的广泛应用,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长久的发展。
㈢ 如何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平台加强网络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浙江省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五大体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成效明显。
一、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三年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各监管部门责任。市政府与六个县(市、区)、三个开发区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内容列入县(市、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食安委主要成员单位实行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与考核,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内部建立监管责任制,划定监管责任区,落实监管责任人,做到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食品安全执法体系。坚持条块结合、治表与治本结合,采取联合执法造声势、源头管理抓综治、生产环节常监管、流通环节重整治、消费环节严监督的方法,不断加大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监督管理力度,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抓手,有序开展监管工作。
三、建立健全质量可控的食品安全供应体系。一是种养业环节推行“生产模式图”,提高农业标准化应用水平;开展农产品品牌认证,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探索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二是生产环节基本完成了肉制品、黄酒、茶叶等产品的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工作。三是流通环节在严格商品市场准入的基础上,以“三网”建设为载体,保障农村消费安全。四是消费环节实施“小餐饮放心工程”,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建筑工地食堂监督管理,实行农村家宴登记备案制度。
四、建立健全点面结合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一是在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的基础上,投入资金,筹建国家黄酒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提高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和水平。二是全市流通领域建立起以食品检测中心、市场检测点、流动检测车及快速检测箱“四位一体”的检测体系,为农贸市场、商场等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技术支撑,增强检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逐渐完善,基本形成市、县配套、互为补充、常规检测与快速检测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五、建立健全快捷高效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全市已经初步建立“统一指挥、结合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责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依法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的职能,促进应急体系从纸上方案向实战能力的转化,提升了市、县二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面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实际应对能力。
㈣ 有没有哪家公司有做食品安全监管这方面的平台
食品质量安全实时监管平台是一套为全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而开发的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是目前国内食品安全检测、监管行业的重大创新项目。好像我记得深圳三方圆那就要那样一台仪器,它那个仪器是通过前期市场用户需求调查及后续的项目制定与技术不断攻关,大概一年的样子,自主研发生产的全新一代多功能智能快速检测分析仪。检测时间只需要两分钟吧,可根据检测项目提供相应的检测卡或试剂,是一个具备多功能的微型流动检测实验工具。你可以去看看。
㈤ 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国内外食品安全广泛采用的信息化手段。近年来,有关监管部门已经组织建设了分段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比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但是,由于存在“分段管理”问题,食品在不同生产经营环节无法完全实现追溯信息的互通共享,分段的追溯系统只解决了局部的追溯问题,不能实现对食品来龙去脉的全程追踪。比如,商务部门的肉类流通追溯系统无法追溯生猪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喂养问题,同样农业部门的动物养殖可追溯系统无法解决肉类流通存在的私屠滥宰、质量卫生等问题。
为了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实现食品安全分段监管部门的协同监管并最大程度节省国家在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建议各级政府及中央建设集中统一的食品安全云计算中心。
一是云计算中心有能力集中分段监管的海量信息资源,为监管部门提供全面、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实现全程管理的信息互通。二是利用云计算中心提供的超级存储及处理能力,可以有效地建立起可供社会共享的食品安全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共享食品安全资源。三是云计算中心可以极大减少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建设的重复投资。四是云计算的按需分配服务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
㈥ 什么是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
食品案例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目前食品安全的问题太多了,所以国家也在重视这个问题。而正由于目前的趋势,很多品牌厂家自发进行了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统建设。
相关因素。
给每个食品的单独包装打码一条唯一的追溯码或二维码。
每一个纸箱打码一条唯一的追溯码或二维码,并与其中单独的食品包装上的追溯码进行关联。
给每个纸箱码垛打码一条唯一的追溯码或二维码,并与纸箱上的追溯码进行关联。
出入库进行扫码上传系统。
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个追溯二维码上食品厂家的官网进行真伪查验。
厂家可通过这个二维码查询是哪个渠道出的货(防窜货),查询这个产品的生产批号、时间、产线、负责人、原料来源。
㈦ 食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
我国食品行业在制造过程机械化、仓库保管自动化以及品牌推广、物流配送和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发展迅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此同时,行业的进步正在推动食品流通领域的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
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合作也使得食品流通渠道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代理、经销、直营、代销、卖场销售、高档食品的酒店销售,快速食品的加盟连锁业务都在飞速发展。流通领域的核心竞争从产品、资金、网点布局、品牌宣传的竞争,发展到自动化技术、科学物流配送、人性化服务的竞争。外资食品流通领域在资金、技术、物流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但国内流通领域也在产品选择、饮食文化习惯、本地资源和渠道占有上保持着优势。竞争的关键就演变为以信息化为工具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经营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大家都知道的典型例子就是沃尔玛的全球信息管理系统和光明乳业的信息化、低成本配送,所以选择一款适合的信息管理系统至关重要。
从事管理软件开发的任我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入食品流通领域,经过大量调研,周密组织分析食品流通企业需求,针对食品流通行业特点,如品种繁多,单据格式复杂、日趋规范,客户结算烦琐,保质期管理严格、多单位换算,操作要求简单快速等特点,专门为食品流通领域开发出科学实用的企业版管理软件,可为产业链管理、信息化诊断分析提供解决方案,让决策者能轻松取得必要的咨讯,进而监控企业前进方向,及时解决商业问题和快速抓住商机。
㈧ 如何利用信息化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1.掌控综合监管信息还有差距
实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息化动态监管,需要全面掌控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及经营各环节基础信息。就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而言,目前尚未形成具体食品质量及真伪查证、食品流通追溯体系、食品经营重点场所及重点环节、下架退市及召回食品等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以及实施食品经营主体网上教育培训、督促引导食品经营主体自律的信息系统。这种综合监管信息掌控不足、尚未建成完善信息平台的现状,离实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息化动态监管的要求尚有差距。
2.信息化动态监管措施还不完善
目前各地工商机关大力强化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注重工作创新,如突出食品流通源头监管、开发网上教育培训考试系统、建设食品经营监管网络,引导食品经营主体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等值得肯定和推广。但从适应未来发展角度看,信息化动态监管措施还不够完善,应以信息化动态监管为手段强化食品流通重点主体和重点环节监管,深化流通领域食品溯源监管,深化食品经营主体诚信监管,提升市场清查、抽样检测、案件查办、突发事件处置效能等,打造信息化动态监管模式,促进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程序化、规范化、高效化运作。
3.打造食品安全信息化动态监管信息平台非常重要
加强调研,整合各地经验,统一开发信息化动态监管应用软件,既适当兼容各地已有的软件及系统,又能针对食品经营主体和经营场所、仓储场所、运输工具,具体经营食品的品种、批次、数量、流向,以及问题食品下架、退市、召回等,加强综合信息的收集、查询,为提高监管效能创造有利条件。
流通领域食品源头主体和商场、超市等重点主体,以及其他食品经营重点场所,是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因此,应着力强化食品经营重点主体和重点场所信息化掌控,全面掌控食品流通各重点环节动态信息并配套建立有效的监管模式,由此全面推进信息化动态监管。
在运输环节监管上,应实施食品经营运输车辆备案登记管理,将食品流动送货车辆纳入信息化动态监管范畴,要求流通源头经营主体流动送货的食品送货车辆随车携带营业执照、流通许可证、进货登记本、流通领域食品运输车辆登记卡及标识。
在仓储环节监管上,应对食品经营主体仓储场所实行备案登记管理,配套推出食品经营仓储环节监管巡查制度,要求食品经营者在仓储场所建立“三区三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