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建筑设计 > 矿山工程设计露天开采边坡

矿山工程设计露天开采边坡

发布时间:2021-08-15 07:08:05

1. 矿山开采方面的设计规范有哪些

瓮安监管字[2010]20号

瓮安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
2010年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乡(镇)安全监管站、局机关各股室:
为切实加强全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有效防范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的发生,按照国家、省、州有关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以下年度工作要点。请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扎实开展2010年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
一、总体思路
2010年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进一步深化“一年四个三”(即:安全生产年,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三个突出,三个加强),抓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大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用安全发展的理念推动非煤矿山的安全监管工作,以降低事故总量、遏制较大事故为目标,夯实基础为重点,努力在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治散”、“治乱”、“治差”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技术、管理、监管方面取得新成效,以严格监管,真抓实干,严谨勤奋工作为手段,努力促进全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底,要努力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以上,坚决遏制重大事故。
2、取缔关闭非法生产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7处(座)以上。
3、完成5座尾矿库的隐患治理任务,督促企业对属于重大危险源的在用尾矿库,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完整的尾矿库档案;完成辖区内尾矿库安全区域的划定。
4、地下矿山机械通风率达100%。
5、13家非煤矿山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五级以上建设水平。
6、10家露天采石场实行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率均达到50%以上。
7、严格按照国家安监总局24号令制定年度、季度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非煤矿山专项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以上,召开现场会3次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
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指导、布置各乡(镇)、各企业大规模开展一次以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贯彻执行非煤矿山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为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打造全县非煤矿山行业的发展理念,提升守法遵规意识。建立非煤矿山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全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重大隐患整改进展情况、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等,推动全县各界关心、支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
(二)深入开展非煤矿山“打非治违”专项执法行动
1、按照州、县政府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工作的要求,制定非煤矿山“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目标、部门职责、方法步骤等具体措施。
2、督促各乡(镇)组织实施打击非煤矿山非法违法生产专项行动,采取联合执法、严查重罚、严厉追究等手段,重点打击无证无照、证照不全、关闭取缔后死灰复燃、拒不执行停产停业整顿与限期整改指令、乱采滥挖、超层越界、以采代探等非法违法生产行为,依法提请取消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资质,依法提请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3、严格执行非煤矿山与尾矿库新、改、扩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并对在建项目“三同时”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未经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或批复建设工期已超期的项目,一律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相关手续。
4、对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未依法办理许可证延续换证的,辖区安全监管站一律下达责令停产指令,并督促企业向安全监管局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手续;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后申请延续换证的,必须经州局组织专家现场审查后才予办理延期换证;对安全生产许可证期到且已停产整顿满三个月,没有向安全监管局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手续的企业,要报县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并报省、州局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5、建立和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在媒体上公布拒不执行安全监管部门强制行政指令、存在明显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和发生较大责任事故或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以及发生重大社会影响事件的矿山企业,要从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安全资格证等方面,予以制裁和限制。
6、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矿山安全管理工作关键是基层,重点是基础,要进一步抓好双基工作,健全和完善各矿山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反“‘三违’(反违章指挥、反违章操作、反违反劳动纪律)、查‘三超’(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防事故”活动,规范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形为。切实加强企业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矿山安全操作规程。
7、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处每一起死亡事故,严肃责任追究,坚持约见警示、现场分析会和事故通报制度,用事故教训推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小型露天矿山与小型地下矿山,凡是发生死亡1人事故的,依法给予罚款并责令停产整顿2个月;发生一次死亡2人事故的,给予罚款并责令停产整顿6个月;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事故或一年内累计发生2起死亡事故的,依法提请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三)着力推进非煤矿山资源整合、整顿关闭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41号)要求,按照“一把锄头开矿”和“一个矿区只能有一个开发主体,一个矿体必须只有一个开发主体”的原则,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国土资源等部门,加快推进全县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整合和非煤矿山企业重组工作。一本采矿许可证,原则上只能对应颁发一本安全生产许可证,一个采石场只能建一个开采工作面,争取在2012年前全县现有矿山减少20%。
2、规范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工作,严格发证换证程序与条件。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予生产,未经“三同时”审查批复的项目,一律不予施工建设。
(四)以开展地下矿山安全大检查为重点,统筹抓好尾矿库、露天矿山专项整治,深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治理行动。
1、坚持彻底整治尾矿库隐患。要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尾矿库隐患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103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营上尾矿库等5座尾矿库的隐患治理及销号工作。11月底前全面完成玉华营上尾矿库治理,完成珠藏腾发公司尾矿库“三同时”手续并争取早日动工建设,完成珠藏高山顾金生尾矿库、诚安化工有限公司选矿厂尾矿库和草塘那乡硫铁矿尾矿库的销号工作。同时,要对全县范围内的尾矿库、堆渣场进行一次再清理、摸底排查,对其存在隐患及时予以治理和排除。
2、扎实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隐患治理。重点整治没有正规设计 、系统存在缺陷,井巷没有两个独立、直达地面、能行人的安全出口,顶板不稳固的采场没有采取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提升设备设施,井下防洪、防透水及排水措施不落实,没有建立机械通风系统或通风系统、风质、风量、风速不符合规程要求,技术管理、现场管理不规范、不到位,通讯系统不到位、不可靠,采空区、火工品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落实,矿井提升系统不定期进行检查检测等10个方面的安全隐患。
3、严格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隐患整治。重点整治一面坡和伞檐开采、不实行分台阶(分层)开采,边坡出现变形和滑动迹象,排土场排土工艺参数不符合设计规定,未建立排土场监测系统,排土场下游人员和重要设施不符合安全要求等5个方面的安全隐患。对不实行分台阶(分层)开采的,停产整顿、限期6个月以内完成整改。
(五)加快推广非煤矿山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着力加强安全监管支撑体系,切实提高非煤矿山安全保障能力。
深入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在非煤矿山推广使用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177号),强制推行露天采石场中深孔爆破技术、推广露天矿山机械铲装和液压锤二次破碎技术、推广尾矿库的在线监测和干式排尾技术。对凡能够采用中深孔凿岩爆破技术的采石场,力争年底前必须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避免在采石场坡脚15米范围内进行人工装运和二次破碎作业。今年,将在去年5家采石场推广中深孔爆破的基础上新增8家(共计13家)采石场(蓝宝石建材厂、桐木黄砂厂、河西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干田坎简槽冲砂场、宋家寨砂石场、银桥砂场、喜达砂场、兴安采石场、何家坳砂场、凉水井砂场、那乡建材厂、兰花坡砂场、塘春湾砂场)推行中深孔爆破技术,在7家采石场(蓝宝石建材厂、喜达砂场、银海砂场、银桥砂场、兴安采石场、宋家寨砂场、河西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推广液压锤二次破碎技术,在50%以上采石场推广机械化铲装作业。
(六)以安全标准化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安全班组建设,切实加强非煤矿山安全基础建设
1、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80号),通过典型示范和行政手段,全面加强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健全制度,抓好试点。确保13家企业标准化建设达五级以上水平,力争完成15家(即:瓮安磷矿1号平硐、瓮安磷矿1048矿井、磷化公司4号井、磷化公司5号井、大信公司技改井、蓝宝石建材厂、干田坎简槽冲砂场、河西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银桥砂场、班鸠山砂场、凉水井砂场、兴安采石场、那乡硫铁矿、珠藏高山矿山、安信公司尾矿库)
2、健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安全管理机制,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安全责任,督促企业法定代表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执行安全生产规程、规范、标准,设置安全生产机构、配足专职安管人员,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和全员安全培训,改善企业安全基础条件,使企业安全管理真正做到责任明确、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监督严格的“四到位”。
3、深入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 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44号),着眼基层、立足现场,改善条件、提高水平。继续深化非煤矿山强基固本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促进中小矿山安全生产水平提高。大力加强矿山安全基础建设。地下矿山重点围绕“设计建设合法,安全出口畅通,提升运输可靠,通风系统完善,水火防范到位,顶板边帮稳固,安全管理规范”7个方面加强安全基础建设;露天矿山重点围绕“设计施工合规,开采工艺先进,排土有序规范,安全管理到位”4个方面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尾矿库企业重点围绕“设计达标,建设规范,筑放合理,排洪可靠,监测有效,管理到位”6个方面加强安全基础建设。
4、学习借鉴“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工作理念、思路和措施,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班组建设目标和标准,推行班组安全风险预控,推动非煤矿山企业把安全班组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
5、规范非煤矿山采掘(采剥)工程承包队伍安全监管。工程承包队伍必须取得有建设部门颁发矿山工程施工资质,承包工程项目负责人与专职安全人员必须取得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资格证,以上资质与人员必须经州级安监部门备案方可从事矿山工程承包(需提供相关安全管理资质和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严禁采掘(采剥)工程“以包代管”、“包而不管”,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签订的工程劳务合同必须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6、继续推进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大指导培训推进力度,实行“一对一”联系帮扶,培养树立安全标准化先进典型,适时召开现场会,通过典型示范带动逐步普及。指导督促企业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
(七)及时上报相关资料和反馈信息。各乡(镇)安全监管站、各非煤矿山(尾矿库)企业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16号令)和国务院第493号令及其他相关规定等要求,按时上报安全生产相关资料,每季度上报一次隐患排查报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向县安全监管局和相关部门报告。

2. 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如何定义

高边坡及边坡的定义

高边坡
对于土质边坡高度大于20m、小于100m或岩质边坡高度大于30m、小于100m的边坡,其边坡高度因素将对边坡稳定性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其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防护加固工程设计应进行个别或特别设计计算,这些边坡成为高边坡。
边坡
在岩土工程或工程地质(地质工程)研究领域,所谓“边坡”一般指自然斜坡、河流水岸坡、台塬塬边、崩滑流堆积体、以及人工边坡(交通道路、露天采矿、建筑场地与基础工程等所形成)等坡体形态的总称。也可以广义定义为地球表面具有倾向临空的地质体,主要有坡顶、坡面、坡脚及下部一定范围内的坡体组成。边坡的分类有很多种。
分类
按照坡高可以分为:低边坡、高边坡、特高边坡;按照边坡成因可分为:人工边坡、自然边坡;按照物质组成可分为土质边坡、岩质边坡、二元结构边坡等等。
边坡病害
边坡的常见病害类型有风华剥落、流石流泥、掉块落石、崩塌、倾倒、坍塌、溃屈、溜坍、坍滑、错落等11大类。

3. 露天井工联合开采闭坑露天矿边坡稳定安全及环境治理与生态重建

露天井工联合开采露天煤矿闭坑矿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历史遗留的、已造成一系列环境地质灾害的、并将继续的闭坑采场矿坑。矿坑与周边存在露天开采与井工开采联合造成的地表变形、井采沉陷、边坡滑坡等一系列环境地质灾害,边坡稳定与闭坑环境治理与重建的难度极大。另一种是目前我国新建大型露天煤矿普遍采用的内部排土回填露天采场矿坑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根本消除了地表变形、地面沉陷、边坡滑坡的发生,又利于生态环境的治理与重建。因此需大力推荐并且应上升到立法、规范的高度,要求必须实现内排回填矿坑、土地复垦、环境治理与重建,即实现露天井工联合开采露天矿生产与环境治理、生态重建一体化。

8.2.4.1 露天井工联合开采露天矿闭坑保留矿坑方案的边坡稳定与环境治理与重建

以抚顺西露天矿为例。

(1)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影响下的抚顺西露天矿闭坑环境问题的经验教训

抚顺西露天矿闭坑环境问题实际上是典型的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影响下的保留矿坑的闭坑问题,所引发的环境地质灾害复杂、特殊、多样、敏感,对城市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和破坏非常巨大。所沉积的问题和危害在我国老矿区城市之中也是空前的、典型的。

1)历史遗留问题是保存矿坑的露天井工联合开采露天矿闭坑矿山环境问题多、危害大、治理难的主要根源。

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影响下的抚顺西露天矿闭坑环境问题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包括两部分:一是解放前的,二是解放后的。

解放前掠夺式开采和无序建厂为今天的环境问题埋下难以逆转的隐患

抚顺煤矿1901年光绪年间正式开采,1903年俄国接管开采,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占领至1945年,1946年~1948年10月由国民党接管开采。

解放前掠夺式的疯狂开采,根本不考虑什么今后环境、布局、规划。抚顺西露天矿建于1914年,胜利矿建于1907年,抚顺发电厂建于1908年,抚顺石油一厂建于1928年。两个工程均建在露天矿附近,上部露天开采、下部井工开采,且地表又位于F1A断层的条带上。采场内的露天井工联合开采格局为环境问题“奠定了基础”。

解放后露天矿山、石油一厂、发电厂等企业属国家所有,追求产量、产值、利润。为国家、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缺乏矿山环境需要保护和管理意识,也没有科学的长远的规划和战略预见,使矿山环境问题在几十年后愈演愈烈。确实,我们取得了对大自然的胜利。建国50年,抚顺矿区为国家生产优质煤4.5亿t以上,创利税46亿元。其中露天开采约占1/3(至1997年露天采煤2.52亿t,油母页岩富矿4.71亿t)。可是,自然界开始对我们进行报复。从露天矿开始发生滑坡,至80年代矿坑边坡不稳态,灾害频发;抚顺石油一厂场区地面发生变形,1987年以来,变形急剧增加,危及工厂重要装置安全生产(如地下巷道、西汽锅裂化装置等);抚顺发电厂也在井下和露天采煤影响下,在F1A断层带区发生地表移动而影响装置安全和生产;露天矿东部的北帮附件的居民、建筑物也开始受到危害或破坏。到这时,才引起国家、省、市、厂、矿的高度重视。为了“双保”,不得不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进行勘查评价和治理。并随着露天矿的闭坑,治理矿山环境的任务将更加繁重,仍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

2)传统的地质、采矿、管理学科没有将矿山环境勘查、评价、预测、管理立法、执法与露天矿建设、设计、生产有机结合起来,更缺乏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安全控制、环境治理、生态重建的实践与理论。

地勘单位在以住的地质勘察中,只是探明煤炭储量、品位,对矿床工业远景初步评价,没有或很少对环境影响做出评价,也没有或很少提出负面影响的对策;矿山生产技术部门,以住的采矿工程学科只是从煤炭开采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设计、生产,只注重把矿物多开采一些出来,而没有或很少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如何在开采过程中和开采后,恢复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更不会考虑在开采结束闭坑逐渐充水后,边坡岩体强度下降,稳定性、安全性大幅下降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更没有露天井工联合开采环境影响的意识;管理部门注重当前经济效益,预见不到若干年后可能产生的危害,往往忽略了长远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也就忽略了长远的经济效益,或是缺乏科学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规和标准,或是有法没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形成好象有人管、谁都管,实际谁都不管或管不了的局面。

随着中央和各级政府对资源环境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定,及要加大矿山环境管理和治理力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使我们认识到要深层次开始研究传统理论中勘探、开采、管理、效益、执法等人类生存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以从理论上拨乱反正。

对露天井工联合开采露天矿闭坑环境问题从学科上、技术上就应将煤炭露天井工开采、煤矿闭坑地质灾害防治、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将将来用于治理的投入同开矿的效益统一起来考虑规划、设计和生产。用现代化的技术方法防止、减少和改进采矿引起的地质环境改变,整治采矿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决不要以不可逆转的破坏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开采煤炭资源,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强国富民安天下。

3)露天矿闭坑环境问题根本上说就是人类采矿工程活动使环境逐步恶化,多种成灾因素长期作用、复杂叠加,而逐步的导致环境地质灾害发生和加剧。这就需要决策者、管理者、生产者有战略眼光和战略胸怀,高度重视预测未来露天矿特别是露井联采露天矿闭坑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和灾变,列项开展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实行综合防治。

(2)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影响下的抚顺西露天矿闭坑总体思路

在露天矿进入闭坑期后,通过由干坑(进行疏干工程的边坡)向湿坑(不疏干将充水的边坡)逐渐过渡的模式分阶段进行露天井工联合开采露天矿闭坑环境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地表变形、沉陷、水污染、油母页岩自燃、扬尘等)监控、预测、防治和利用。

露天井工联合开采露天矿闭坑环境地质灾变将按工程地质、变形动态和灾害危险性区划的两种分区,在利用原有监测线并扩建环境监测网的长期监控下采用现代技术和建立的环境地质信息和预警系统按区动态的跟踪预测。特别是预测倾倒区、沉陷区、潜在沉陷滑移区中的变形破坏区、变形危险区、一般变形区;或灾害危险区和易发区的界线在干坑向湿坑过渡中的动态变化趋势,并研究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对闭坑期水文地质环境的变化(包括水污染、水质评价治理、水资源利用)利用原有的相应的疏干排水系统设施(地表水排水系统、坑内上部浅水排水系统、坑内下部排水系统)也在由干坑向湿坑过渡中由疏干排水单一功能过渡和建成为水汇集、水质评价、水污染治理、引水成湖、景观建设、水资源利用等多功能的为水文地质环境治理利用服务的综合设施。考虑到东露天矿恢复开采后部分剥离岩石进入西露天矿内排土场排弃的规划,设计露天矿闭坑北帮边坡的灾害防治、绿化、复垦利用。对于露天矿闭坑后期残余工作区(主要在东南帮E2500-E2800,-90-248水平;东本层E1400-E1500区域,东南帮保安煤壁E2600-E3600,-150水平)及露天矿结束期并段要按现行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矿山环境保护法规进行开采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避免造成新的环境地质灾害。露天矿矿坑环境灾变防治同时,对三个排土场进行成灾性预测评价、整治和复垦,恢复生态环境。西排土场立即着手开展工作,汪良排土场、东排土场随后。这样,逐渐的形成一个集各种人文景观、工业景观,能多种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宝地,形成抚顺市南部绿色园林。并总结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法规、治理方面的经验教训,成为我国露天矿山环境管理、治理恢复的一个示范。

(3)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影响下的抚顺西露天矿闭坑矿坑利用的几个方案

露天矿闭坑后矿坑的利用应建立在闭坑前后地质灾变监测、预测、防治的基础之上,综合研究并达到最佳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要从干坑向湿坑逐渐过渡的过程中研究最佳的利用方案。

① 从干坑向湿坑过渡,最终充水成湖。这一方案在周边没有重要工业设施和居民建筑物或充水成湖后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应是一最佳经济的方案。通过充水成湖,生态环境恢复、景观建设,实现水资源利用。

② 矿坑回填或局部回填利用。削山平坑(包括剥离回填)从防治闭坑环境地质灾害和复垦来讲,不失为一最有效的方法,但从经济上考虑,填平或局部填平至不危害地而建筑物,17亿m3工程量,既要巨大的投入,又要漫长的时间,目前是难以实现的。但东露天矿恢复开采,部分剥离物至矿坑内排线排弃,是有利于减小地面变形和灾害发生的。

③ 干坑利用方案。露天矿坑理论上具有1万亿元的挖方价值能否利用这一优势,结合国家长远规划兴建巨型建筑群,或从下至上综合规划建设有世界之最特色的人文景观,也是一个可以研究的方案。但如果没有国内外巨额资金注入,或战略需求,恐怕很难有所作为。

④ 下部充水成湖,上部维持疏干排水,进行复垦、绿化、利用。这是综合以上方案的折衷方案。从水资源利用、恢复环境和防治环境灾害几个方面出发进行规划研究。但要综合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比。

(4)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影响下的抚顺西露天矿闭坑前后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通过对抚顺西露天矿闭坑前后环境地质问题的勘察,综合分析,灾变预测和评价,对经过八十多年露天采矿井工采矿所诱发和累积的各种环境地质灾变的现状、成因、特点、危害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清楚的表明露天矿闭坑环境地质灾害防治本身也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应用环境地质学、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思路研究防治时策。将露天矿闭坑引起的环境灾变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并探索适合合理开发、利用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方法。

1)建立露天井工联合开采露天矿闭坑环境地质监测网站。建站原则为在充分利用原有城市监测网站的基础上结合闭坑系统特点建站。监测网包括三部分,一是在完善原有企业包括石油一厂、发电厂、露天矿闭坑期余留的地表变形、地下位移监测点线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的露天矿周边环境地表变形、地下位移监测网,实现长期的地表位移、地下位移监测,积累数据和资料供变形特征分析,变形发展趋势和灾变预测,为防治提供依据。以地表变形监测为主,地下位移视不同区域需要建立。二是水文地质环境监测。充分依靠利用省、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对省布城市地质环境长期监测和积累的地下水动态、地下水环境、地质灾变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和监测手段,拓展监测并将闭坑环境有关监测纳入市地质环境监测站业务中。三是对大气、水体、土壤、岩石和排弃废矸,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监测。充分依靠和利用环保部门系统建立的市级环境监测站对城市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和监测手段、仪器装备。拓展监测内容和范围,将闭坑环境有关监测内容纳入环境监测站的业务中。三部分的监测汇总就能实现露天矿闭坑环境动态的较为全面、长期跟踪监测。地表变形监测网主要要补充建立E1500以东地区三条监测线(D线、E线、F线),南帮千台山九个监测点,实现潜在沉陷滑移区的监测和千台山地区变形监测。以上3部分监测联成网络,组成系统,资料汇总,信息共享。

2)在开始建立的露天矿闭坑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和露天矿环境地质监测网基础上建成闭坑地质环境灾害预警系统。这个预警系统基本包括环境地质信息变化趋势调查评价,监测网长期、持续、跟踪的三部分监测资料,灾变发展趋势分析,灾害预警信息传播、会商和防治对策建议等5个方面。可以依靠和充分利用地区(如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建立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和预警、预报监测网络建立的预警系统,二者相互依存,也可作为市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管理。这个系统主要目的为伴随着露天矿逐渐闭坑对环境地变化趋势和灾变进行跟踪预测,为矿山闭坑管理、监控和灾害防治服务。侧重于空间预警,即基于闭坑环境地质灾变的主要控制因素(如地层岩性、地质结构、闭坑地貌形态、地层灾变、地下水等)和诱发因素〔如降雨、消融、人为工程活动、矿震等〕开展工作。根据长期的监测和分析,比较明确的划定一定时间内环境地质灾变将要发生的区域或地点,工程地质及变形分区中倾倒滑移区、沉陷滑移区中的危险区、变形区界线动态变化趋势、潜在区发展趋势,环境地质灾变预警预报模型,及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

露天矿闭坑环境监测网系统和预警系统宜在露天矿闭坑前期即近几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行。一是实现闭坑前期地质环境的实时监控、预测和管理,二也为通过闭坑这一完整过程从工程技术上、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管理和执法上积累经验和资料,三是为实现边闭坑(终采前的开采过程)、边防治、边恢复地质和生态环境提供依据,从而减少闭坑后环境地质灾害和减小其危害和治理难度,从经济上也能减少投入。

3)露天矿闭坑前后同边地区环境地质灾害,地表变形防治对策。露天矿闭坑前后周边地区环境地质灾害的主要问题是地面变形、沉陷、地面塌陷、滑坡。而重点在北帮,其造成的灾害对石油一厂、发电厂、居民建筑物影响大,破坏也严重。防治也主要针对这一地区。上述监测网和预警系统也主要布设在北面,为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防治对策立足两点:一是避让原则。在倾倒、倾倒滑移体区和沉陷、沉陷滑移体区的危险区甚至变形区内不要安排、布置工程建设和民居建筑,不要搞新的双保。也就是这两个区的F1A断层以南地区均应避让。二是针对性治理原则。对己经存在的位于变形区内又不宜搬迁的重要工业设置和建筑物,采取针对性治理。

4)闭坑前后水文地质环境灾变防治对策。水文地质环境灾害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干坑向湿坑过渡中,岩体强度因水浸下降,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二是在径流条件下,地面的发电厂、石油一厂、水泥厂等企业及周围民居群的工业、生活污水大部分排入冲积层,成为降雨和河流补给以外的充水补给源,水质将严重的受到污染。岩体中的有害元素也可能污染水体,这一问题将成为露天矿闭坑后显现出来的最大问题之一,将影响长远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露天矿生产中,建有一套完整的疏干排水系统。基本格局是地表水不下坑,坑内上部浅水浅排,下部贮在露天矿,排在胜利矿。

南部地面设有2条截水沟:北沿帮水沟由东岗向西流入大官暗渠,南沿帮水沟由注砂井向西流入古城子河。坑内分不同水平设有50km长永久和临时性水沟,分别流向各泵站。

结合这一具体状况,最佳、最经济的防治对策为充分利用闭坑前的疏干排水系统设置,随着由干坑向湿坑过渡逐步改造、完善成闭坑后的水质评价、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利用的系统和设置。地表水经水沟汇集后需经水质分析、水污染防治后方允许流入坑内,坑内由下往上的泵站按防治、利用需要改造成相应装置,并随着充水成湖,湖面上升而逐级废止或保留。这一项工程主要围绕水资源利用而展开。

5)闭坑后坑内边坡滑坡、崩塌等灾害防治对策。露天矿进入开采后期,加大了内部排土,并于2000年关闭了西排土场,内部排上线由4条增至16条。内排最大的容量每年将达到840万m3。这样对边坡稳定和减少地面变形是十分有利的。西部北帮地区就由于W200以西实现压脚护坡。14段以下实现部分内排而使地面变形明显减小,仅为上年同期的10%~50%(A线、C线)。但是随着露天采剥工程集中在中区EWO~E1200范围,东部(B线)地面变形仍呈增加趋势。并将随着露天矿结束期的来临,铁道运输改汽车运输,油母页岩富矿和贫矿实行汽车并段,边坡将逐渐加陡。而且闭坑后,干坑向湿坑过渡,岩体强度下降,因此在某些敏感区段,如原来经常发生滑坡的区段有可能发生滑坡等灾害,影响边坡整治与复垦。为防止闭坑后出现这类灾害,最佳的防治对策应是在闭坑前,也就是开采后期就充分考虑闭坑后边坡加陡充水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就避免闭坑后发生这类灾害。东露天矿批准开采,设计将部分排弃物(贫矿、绿页岩)排至西露天矿坑E1400以西内排土场内,这将有利于减缓北帮边坡和地面变形,有利于减少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但需要总体协调、规划,综合考虑排弃生产与矿坑灾害防治、利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6)完善和加强闭坑前后矿山环境管理和治理力度是露天矿闭坑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对策。制定一套自成体系、完整的有关露天矿山特别是露天井工联合开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生产期和闭坑后应达到的标准、验收方法等标准规范对完善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执法及防治闭坑环境地质灾害是十分必要、十分有效的防治对策。另外对诸如有关露天矿工程设计、建设的规范,学科教材理论也有必要补充和修订有关开采、闭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复垦有关实际措施的条款和内容。

7)建立健全的以现代技术为依托的矿山环境(包括露天井工联合开采露天矿闭坑环境)管理体系与系统,强化国家对矿山环境的监督管理手段,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对各种矿业活动从勘察、设计、建设、开采、终采闭坑这一全过程进行系统规划、调整、监控和法治。从而有效的防止包括露天矿闭坑在内的矿山环境的破坏与灾害的发生,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改变—破坏—恢复的良性循环,促进可持续发展。

8.2.4.2 露天井工联合开采闭坑露天矿再利用

(1)露天井工联合开采闭坑露天矿再利用研究技术路线

每年我国有不少新建煤矿投产,也有不少数量的煤矿终采闭坑成为废弃煤矿,其中有不少历史遗留的老矿区如抚顺、阜新等为露天井工联合开采的煤矿。煤矿开采中不可避免的对生态地质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包括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同时煤矿开采中又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形成大量的矸子山和排土场;废旧煤矿、矸子山、排土场中的残余煤炭或煤矸石又可能自燃发火,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与破坏,对人类居住地的大气、生态、土地环境造成破坏。这些都将严重影响煤矿所在地区(如煤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居安定、和谐。因此废旧煤矿的再利用与残余资源的再开采研究是煤矿安全、绿色开采技术与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经济社会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煤矿所在地区环境保护,生态重建,城市美化建设、发展、提升的一大贡献。

露天井工联合开采闭坑露天煤矿再利用研究技术路线应分阶段进行:

第一步:摸清情况。就是对闭坑煤矿的基本情况(包括残余煤炭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勘察、摸底,包括闭坑前后煤矿造成的生态地质环境破坏情况,引发的采煤沉陷、地表变形、滑坡、含水层破坏、自燃发火等灾害情况;

第二步:针对性治理。对闭坑煤矿造成的环境破坏与各类环境灾害进行针对性治理。包括环境与灾害区划分、评价、监测预警、针对性治理(如分别针对采沉、滑坡、自燃发火等)方案设计并实施,并提出再利用可行性研究。

第三步:规划、设计闭坑煤矿再利用方案。即在摸清情况,针对性治理的基础上统筹规划闭坑煤矿再利用方案。这个规划往往要在整个矿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各个具体闭坑煤矿的利用方案。

第四步:闭坑煤矿再利用方案实施与维护。再利用方案的实施也应分步进行,同时尽可能将残余的煤炭资源开采出来。一是利于残余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二是采尽残余煤炭后清除了残余煤炭对闭坑煤矿利用与环境造成新的隐患。利用方案实施后仍应加强维护与监测,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优化,显现预计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煤炭开采自始至终的绿色效应。

(2)阜新矿区露天井工联合开采闭坑露天煤矿再利用

阜新市号称百里煤海,阜新煤田长130km,宽8~20km,煤田分布总面积2000km2,可采面积181km2,4个可采地区总长44.5km,宽3~8km,总面积168.4km2,已有近百年开采历史,前后有多个露天煤矿,几十个矿井进行过开采,己闭坑的废弃露天矿坑和井工矿也有多个。煤矿开采形成的大、中、小型矸石山就有近240余座,占地面积2885hm2,总堆积12.11×108m3。在阜新矿区内形成了20个相对独立的沉陷盆地、2个大露天采坑、4个小露天采坑。现有13个采煤沉陷区总沉陷面积10138hm2,总采空区面积7369hm2。早就闭坑的新邱露天煤矿曾有上百个残煤自燃点,使废坑成为终日烟雾弥漫的火坑。

煤矿开采还造成地下水污染、边坡滑坡、坍塌等环境灾害。而阜新煤炭资源已显现枯竭,使阜新成为全国最早显现煤炭资源枯竭的城市。破坏了的生态地质环境如何治理?废弃的矿井与露天矿坑如何利用?资源枯竭型煤矿区、煤城如何转型?这些已成为国内最典型、国际上也罕见的难题。2001年12月,阜新市被国家列为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开始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利用及经济转型的研究。

通过近十年对城市环境、矿区环境、废旧煤矿的治理,矸石山复土复绿植树造林、复垦,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矿区绿化5万亩,人造矸石山变成了人造绿洲;对污染了的地表水系(细河)、地下水进行治理,水环境大大改善。被评为“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而2005年闭坑的海州露天煤矿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矿山公园,2006年9月动工建设,现已正式开放。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被定位为世界工业遗产旅游项目。矿山公园分为四大板块,长4km、宽2km、深350m的巨大矿坑建成的矿山公园能产生巨大的视觉震撼和心灵震撼。生态恢复示范区、大型矿山设备展示区、矿山公园博物馆、地质遗迹、露天采矿模拟场等等采煤与地质景观,成为展示中国现代工业百年发展史的网络全书,并成为游人工业生产深度体验的度假天堂。

图8-25为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现状照片。

图8-25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

海州露天煤矿国家矿山公园是以废弃闭坑露天煤矿资源为资源构成的新的产业,理论上是创新、实际上是突破,是我国废弃露天煤矿再利用的最典型代表。

(3)废旧闭坑露天煤矿再利用研究

我国露天煤矿中小型露天煤矿虽然占绝大多数,但露天煤炭基地建设的规划,今后主要还是发展大型露天煤矿,因此大中型露天煤矿闭坑、排土场的再利用是绿色开采技术研究的重点。目前已闭坑的露天煤矿中,影响面大、治理难度大、利用价值大的主要还是历史遗留的大中型露天煤矿矿坑,如海州露天煤矿就是近期已闭坑的影响面最大、最广的世界著名露天煤矿,另外,如抚顺西露天煤矿,也已进入闭坑前期,它的治理、利用就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国际上的极大关注。

从闭坑露天煤矿包括井联采露天煤矿的利用看,主要有四种方式:

1)建设矿山公园

以展示露天煤矿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科学考察。建设中要融矿业、地质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采用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采矿文化重现等手段,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这种方式适用于开采历史久远,又有较多矿业、地质遗迹、自然景观、矿业文化、矿业发展内涵丰富的大中型露天煤矿。典型代表是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

2)作为临近露天煤矿排土场

一个煤田有多个露天煤矿,开采中先期闭坑或进入闭坑期的露天煤矿的矿坑作为临近生产露天煤矿剥离物的排土场,既可以节约排土场占用土地又利用剥离物回填废矿坑,也利于治理、减缓废坑边坡滑坡与地表变形。对回填后的矿坑区及其他地区同时进行治理、重建生态环境,可以植被造林,规划建设成青山绿水的矿坑森林公园。

典型代表是进入闭坑期的抚顺西露天矿,西部内排区作为恢复生产的东露天矿剥离物的排土场,既不用占用土地,又利于西露天矿北帮边坡的稳定与减缓地表变形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同时对北帮到界边坡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与重建。规划闭坑后建设成生态、人文、工业景观人体的青山绿水风景旅游森林公园。

3)采矿-内排复垦一体化

露天煤矿生产中主动利用采矿工程实施内部排土,使矿坑边采边内排回填,在终采闭坑时基本上不再形成庞大的矿坑,实现矿坑大部分回填复垦。这是露天煤矿特别是露井联采露天煤矿实施绿色开采的一种最好的形式。

4)对废旧露天矿坑与内排土场实施复垦与生态重建

对于露天煤矿开采形成的外部排土场及一般的不实施回填的中小型露天煤矿矿坑采用覆土绿化、植被造林、生态重建的方式利用废弃矿坑与排土场,边生产边治理。对于排土场更是这样,排土台阶一到界就开始治理复绿,在闭坑前排土场已经绿树成林,恢复重建了生态环境且已产生较高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废弃的露天矿矿坑大多采用复土绿化植被造林的方式,加以利用。而排土场的治理与生态重建更是一旦排土到界即开始复土复绿、重建环境。如伊敏露天矿到界的外排土场的绿化效果已恢复到原始生态草原状态。霍林河煤田、胜利煤田的外排土场也均是采用形成外排土场同时进行绿化复垦。

我国包括实行露天井工联合开采的闭坑露天煤矿再利用与残余煤炭资源再开采研究可以围绕以上方式结合煤矿具体情况进行。但最值得推荐与应该采用的还是内部排土回填矿坑,并采用生产、复垦、环境治理、生态重建一体化技术的闭坑露天煤矿再利用方案。

4. 露天矿山边坡治理措施中的周边爆破是指什么

周边爆破,英文名perimeter blasting,采矿专业术语,指露天矿边界及建筑物周边的石灰石笋的控制爆破。
对周边爆破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爆破效果进行爆前、爆后的声波、光学和物理力学性试验,获得被爆岩体不同的结构构造对采下的条状块石的损伤程度不同的结论,这将有利于指导石材开采,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荒料率和出材率。
降低爆破对围岩的损伤十分必要,利用试验方法寻求周边爆破参数对围岩爆破损伤的影响规律是促进这一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据此,介绍周边爆破造成围岩损伤研究的模型试验技术与测量方法,并对不同周边爆破参数条件下取得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获得周边爆破参数影响围岩中爆破损伤分布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对爆破工程实践、爆破参数优化和深入的周边爆破理论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5. 矿山地质工程问题及工程地质条件

矿山地质工程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矿山建设中将要遇到的地质工程问题和工程地质条件进行预报,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且可加快矿山建设速度。矿山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地质工程问题有:①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问题;②井巷及采场围岩稳定性问题。

控制上列地质工程问题的关键性工程地质条件有四项:①软弱、破碎岩体及软弱夹层;②软弱结构面,包括断层带、层间错动带及贯通较长的大节理;③地下水;④地应力。这四项工程地质条件是控制上列矿山地质工程问题的关键,在矿山地质工程研究中必须查明。

地质因素是有规律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可以查清和作出预报的,我国矿山建设中有许多成功的实例,淮南煤矿成功地强行通过潘集三井下部含水层便是一例,潘集矿区位于淮河中游,冲积层厚139~463m,含有孔隙水,属于水下采煤,涌水、突水是该矿基建中遇到的大问题。调查报告提出可能遇到17个含水层,需做5次注浆处理,需耗费工期9个月,投资246.28万元。淮南指挥部地质测量处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地质规律,修正原地质勘察资料,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作出预报,保证顺利地完成了建井任务。他们对矿井出水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该地区基岩裂隙水主要从NWW及NNE组裂隙及断裂中涌出。前者为淋水,水量不大,时间长;后者为突水方式出现,出水集中,而时间短。基岩裂隙水主要通道是区域性活动断裂,裂隙水具有垂直分带规律,它与岩层中的砂岩密切有关。测量结果分析表明,裂隙水的补给源是有限的。因为该地区煤系地层均上覆有较厚的新生界松散盖层。其中有较厚的粘土层分布,特别是底部有一层较厚的粘土层将上层水隔开,下部煤系中断裂不发育,且有粘土层分隔,水力联系差,突水条件极小,且在其附近的潘集一主井在323m处发生突水,开始时漏水量为151m3/h,突水点集中在井筒9m段内。第二天减为99m3/h,三五天减为74t,64t,48t。停工17d就复工了。据此判断,三井不会产生严重突水,故决定不进行注浆止水,而做好准备采取强行通过。结果表明,施工工程地质预报是正确的,共节约注浆费326.49万元,提前工期两个月,超进尺一倍,三个井筒原计划进尺450m,而年末实际进尺为922.8m。

兖州煤田兴隆庄东翼皮带大巷穿过巨王林断层的地质预报是又一个成功的实例。兴隆庄矿精查报告划定的巨王林断层是影响井田设计开拓的主要断层之一,同时是东翼皮带大巷施工的一大障碍。原精查报告指出,该断层落差为25~110m,断层附近岩石中裂隙发育,破碎带较宽,导水性强,施工时将面临断层突水和顶板难于支护等困难。第一工程处地质组对精查报告重新进行了分析,发现原勘察中对巨王林断层仅有一个钻孔控制,而对皮带大巷将穿过的地方断层落差未予确定。他们根据断层性质、断层面向深部延展时断距变化规律及施工中获得的资料分析,提出:巨王林断层为一扭性断层,落差较小,应在1~17m之间,具有尖灭的可能性。岩层不会太破碎,且导水性不会好。皮带大巷遇到断层时,预计断层两盘以塑性泥质岩、粘土岩为主,断层泥充填应较密实,亦预示导水性差,阻水可能性大。鉴于上述对断层导水性和临近含水层的分析认识,预计皮带大巷遇到断层时可能出现的最大涌水量为80m3/h,或者不出现涌水,不必停工注浆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取消了原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注浆堵水措施,采取强行通过的方法通过。掘进实际情况表明,这一预报是正确的。结果井筒施工提前10个月左右完成,为国家节约投资240余万元。

上面两个实例表明,工程地质工作在适量的勘察工作量配合下,充分利用地质原理,完全可以作出正确的地质预报。关键在于矿山工程地质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一般的地质原理,而且还要掌握与矿体埋藏条件有关的地质规律,特别是小构造及小小构造,断层、节理、蚀变带等规律,这样才能主动地去查明具体矿山工程地质条件,预报矿山建设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工程问题。

6. 边坡滑坡治理工程需要什么资质的施工单位

滑坡防治属于采矿工程,所以要看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

1、一级资质

近 10 年承担过下列 5 类中的 2 类或某 1 类的 3 项工程的施工总承包或主体工程承包,工程质量合格。

(1)100 万吨/年以上铁矿采、选工程。

(2)100 万吨/年以上有色砂矿或 60 万吨/年以上有色脉矿采、选工程。

(3)120 万吨/年以上煤矿工程或 300 万吨/年以上洗煤工程。

(4)60 万吨/年以上磷矿、硫铁矿或 30 万吨/年以上铀矿工程。

(5)20 万吨/年以上石膏矿、石英矿或 70 万吨/年以上石灰石矿等建材矿山工程。

2、二级资质

近 10 年承担过下列 5 类中的 2 类或某 1 类的 2 项工程的施工总承包或主体工程承包,工程质量合格。

(1)60 万吨/年以上铁矿采、选工程。

(2)60 万吨/年以上有色砂矿或 30 万吨/年以上有色脉矿采、选工程。

(3)45 万吨/年以上煤矿工程或 150 万吨/年以上洗煤工程。

(4)30 万吨/年以上磷矿、硫铁矿或 20 万吨/年以上铀矿工程。

(5)10 万吨/年以上石膏矿、石英矿或 40 万吨/年以上石灰石矿等建材矿山工程。

(6)矿山工程设计露天开采边坡扩展阅读

承包工程范围

1、一级资质:可承担各类矿山工程的施工。

2、二级资质:可承担下列矿山工程(不含矿山特殊法施工工程)的施工:

(1)120 万吨/年以下铁矿采、选工程。

(2)120 万吨/年以下有色砂矿或 70 万吨/年以下有色脉矿采、选工程。

(3)150 万吨/年以下煤矿矿井工程(不含高瓦斯及(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以上的矿井、立井井深大于 600 米的工程项目)或 360 万吨/年以下洗煤工程。

(4)70 万吨/年以下磷矿、硫铁矿或 36 万吨/年以下铀矿工程。

(5)24 万吨/年以下石膏矿、石英矿或 80 万吨/年以下石灰石矿等建材矿山工程。

7. 露天开采矿山的储量报告中计算储量是否扣除边坡损失

矿山开采的储量都在设计范围内,边坡(压矿)已属开采境界外的,不在计算范围里。

8. 露天矿山的整改报告怎么写

我有报告,参与了几个国内矿山采石场的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可以找我。

①新建露天开采矿山的开采方案中,应明确包含该矿山环境的保护预案,重点是剥离土层存储、非矿岩土的转移、矿渣的堆放、尾矿的排放等。
②正在开采的露天矿山,除对粉尘、噪声加强控制外,既要对已出现的矿山环境问题提出治理方案,又要根据预测的环境问题提出预防措施。
③有松散覆盖层的矿山,应统筹安排剥离表层土的堆放、存储、复垦再利用。如表层土中富集有适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种子、腐植土等,不宜与废弃矿渣混合堆放,应独立存储。
④采矿废弃的矿渣、围岩杂石等固体废弃物,应在采矿前制定最佳的存放方案,并应注意对可利用的有益成份进行合理利用。
⑤露天采矿选矿中产生的尾矿渣、泥应制定合理的排放、存储方案。
⑥编制露天开采矿山综合治理方案应突出以下内容:
a.采矿场及梯级开拓的稳定边坡的保护和边坡再造;
b.防治由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消除矿区的潜在地质灾害体;
c.消除露天采矿中普遍存在的粉尘、噪声污染;
d.露天采矿的土地复垦和采区的植被重建。
矿区植被重建
1、边坡覆绿
露天开采矿山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出现坡面岩石裸露、地面碎石间含土量少、水分难以保持、太阳辐射强烈导致高温、干旱或水涝等极端环境条件。植被复绿必须有与相宜的立地条件,即需创造和解决土壤条件、营养条件、物理条件和植物物种条件等。同时,要恢复植被,首先需了解植物生长和与其密切相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按矿区不同类型治理设计的要求,结合边坡物理治理工程的手段可对矿山进行以下一种或同时进行数种类型相结合的生态治理。
1)CBS植被混凝土技术喷浆型(陡峭的岩石边坡绿化新技术)
在大坡度岩面架立体塑料网或平面铁丝、塑料网、锚固,再用压力喷混机逐层喷涂混有土壤、肥料、有机质、疏松材料、保水剂、粘合剂等混合料加水成浆,喷射到岩面上网架内,待下层固化后再喷灌及至要求的厚度,再在上层喷播含草籽的混合料。
2)营造台阶型
对矿山相对较高坡度大、坡面致密稳定,对放缓边坡复土种植不易和投入较大的,可以营造台阶式,台阶一般要求为10m以下、不高于20m,宽1—2m,台阶上构造种植槽,槽高60cm以上,离槽底5cm设排水沟,槽中回填种植土。

与矿山工程设计露天开采边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州假山景观设计工程 浏览:862
哈尔滨工程造价招聘 浏览:937
建筑工程土建劳务分包 浏览:632
道路监理工程师 浏览:476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在本校吗 浏览:370
河北工程大学保研率多少 浏览:287
有学质量工程师的书吗 浏览:479
康乐县建筑工程公司 浏览:569
助理工程师二级 浏览:872
注册安全工程师初级考试时间 浏览:90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题研究 浏览:881
工程造价图纸建模 浏览:888
辽宁恒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93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 浏览:73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兴趣爱好 浏览:316
密歇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浏览:388
广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浏览:31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浏览:858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管理条例 浏览:270
云南工程监理公司排名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