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绵城市建设关键工程技术有哪些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Ⅱ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包括哪些
海绵城市建设有六大技术需求:渗、滞、蓄、净、用、排,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屋顶绿化就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案,在这方面,翠箓科技研发并推出的模块式屋面种植容器,成功入选《海绵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应用指南》,该产品已成功应用到深圳萨米医疗中心以及龙岗中医院的屋顶绿化项目中。
Ⅲ 施工单位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买哪些相关规范书籍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2009)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1)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划规范》(CJJ37-2012)
Ⅳ 海绵城市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是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
规划引领 城市各层级、各相关专业规划以及后续的建设程序中,应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先规划后建设,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
生态优先 城市规划中应科学划定蓝线和绿线。城市开发建设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安全为重 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为出发点,综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
因地制宜 各地应根据本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禀赋状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科学规划布局和选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
统筹建设 地方政府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在各类建设项目中严格落实各层级相关规划中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统筹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Ⅳ 【建设规范】:海绵城市建设规范详细解读规范
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应以相关职能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落实有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城市规划建设相关部门应在城市规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情况的审查。适宜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载体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在园林、道路交通、排水、建筑等各专业设计方案中明确体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内容,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小区绿化
(1)绿地在满足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应结合绿地规模与竖向设计,在绿地内设计可消纳屋面、路面、广场及停车场径流雨水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2)道路径流雨水进入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前,应利用沉淀池、前置塘等对进入绿地内的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防止径流雨水对绿地环境造成破坏。有降雪的城市还应采取措施对含融雪剂的融雪水进行弃流,弃流的融雪水宜经处理(如沉淀等)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3)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宜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
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您满意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如需了解更多可点击此链接→(雨博士雨水收集)将以更努力地服务和更好的产品,为您做更好的工程。
Ⅵ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实施步骤一般由哪七个方面构成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实施步骤一般由以下七个方面构成
STEP01:明确当地自然水文特征(径流、蒸发等)
STEP02:依据当地降雨状况,得到设计降雨强度
STEP03:因地制宜确定当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STEP04:根据规划布局分解径流总量控制为日降雨强度,确定各地块控制指标
STEP05:设计选用渗、滞、蓄等工程技术措施,落实规划控制要求
STEP06:据采用的工程技术措施推演径流控制是否达到规划目标
STEP07:设计或校核排水系统,兼顾排水防涝。
海绵城市建设本质是控制雨水径流,关键指标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但技术落底需要统筹规划、市政、景观、建筑等专业。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您可持续关注海绵雨水
Ⅶ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属于规章吗
不属于,应是指导性文件,按照住建部的规定,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小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应根据城市降雨、土壤、地形地貌等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规划范围原则上应与城市规划区一致,同时兼顾雨水汇水区和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