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IGEM是有亚洲金牌和国际金牌之分吗
iGEM是International Genetic
iGEM官方LOGO
iGEM官方LOGO
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的缩写,是国际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大学生科技赛事。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方向,其目标是希望通过重组现有的基于DNA序列的功能组件,如调控序列,RNA,蛋白质等,实现对生命科学研究或者对生产生活有意义的新的菌种。这个方向直接搭建起了基础生物研究和生产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有些成果甚至直接转化成产品,所以同时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
该竞赛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2003 年创办,2005年发展成为国际赛事,2008 年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 84 支队伍参赛,2009年有112支队伍参赛,国际知名的大学如MIT, Harvard, Stanford, Berkeley, Cambridge均参加角逐,中国高校中北大、清华、中科大、上海交大、天津大学也都参与2009年竞赛。2010年,浙江大学也开始参与此项比赛并且取得骄人成绩。每年的竞赛受到 Natur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Economists 等杂志,以及 BBC 这样的传统媒体的关注并进行专题报道。2010年,有129支队伍参赛。2011年报名已经结束,总共有164支队伍参加。
iGEM比赛要求学生自主选题,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完成相应的实验工作,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科学的热情。参赛学生可将研究所取得的有用成果提交给MIT的竞赛组委会,供全球的科学家共享参赛队伍的研究成果。此外该项竞赛为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国际舞台。iGEM 2010 年的比赛结果可以在iGEM官网上查到。2010年的比赛共有128支来自世界各地的队伍参加,共产生61金牌,16银牌,27铜牌,其他的队伍在赛前弃权。金牌的比例约50%,事实上只要按照iGEM官方的标准做就可以得到金牌。在金银铜牌外还有各种单项奖,入围奖,最终大奖等;这些奖项则是根据队伍项目的完成度和意义来评定的。
单项奖包括医学,环境,应用等各个领域的奖项。另外大赛还设有入围奖,入围的队伍再进行一轮比赛角逐比赛的最高奖项——唯一大奖(the only grand prize)。
② 南京农业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我们南农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与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的综合大学,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至于向大家推荐电子信息这门专业,是从就业这个问题上出发的。目前国内电子信息方面的技术人才市场存在大量缺口,高端人才供不应求。而目前国内电子信息市场的竞争也较为激烈,各大科技公司都急缺此方面的专业人才。比如这段时间华为与美国市场的纠纷,华为在国内紧急招聘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方面高端人才,进行人才储备。
而电子信息专业的就业方向也是丰富多样的,主要有通信方向,多媒体方向和电源。
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我们工学院的王牌专业,保研比率在工学院也是非常的高,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都保研或者考研到了很好的学校,所以非常推荐大家报考我们专业。
③ 生物膜是由什么组建而成
脂质(主要为磷脂,胆固醇),蛋白质(通过镶嵌、贯穿、覆盖三种方式存在于生物膜上),糖类(与脂质构成糖脂,与蛋白质构成糖蛋白)
④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的人才培养
学院继续保持原有院系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优势,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作用,建立系列有助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能力成长平台体系。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国际国内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成绩喜人。其中,学生代表队在ACM国际大学生计算机程序大赛上十五次获全球总决赛权,居于国内高校前茅,并获得2012年第36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全球第六名(中国高校取得的最好成绩)。在大学生数学建模、信息安全、超级计算等国际国内专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在首届中国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获得“优胜奖”。2013年参加超级计算机竞赛获得大赛第四名,中国大陆地区第三名,并获得分子动力学应用算例分项第一名。2014年,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域赛获8金4银3铜,获得网络之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冠军和季军,IEEE极限编程比赛全球第4和第5名,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最佳软件项目奖等,在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14总决赛上摘得最高计算性能奖并获得竞赛一等奖。
⑤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设置了哪些专业
人才培养
学院是我国现代植物保护人才培养的主要起源地,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优良的教学团队和学术梯队,坚持教学科研并重,旨在培养具有远大理想、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具有求实创新精神和社会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设有植物保护本科专业,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植物保护专业为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并首个通过专业认证,“宽基础、高素质植物保护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荣膺植保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唯一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门专业核心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2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主编本科教材17部,数量和质量均为全国同类专业第一。2008年,“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团队”被列入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名单。2017年,“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教学团队”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出色,学院团委连续八年被评为南京农业大学“五四红旗团委”,2012年又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学生管理工作曾连续多年考核优秀,并获“学生工作创新奖”。学生获“国际基因工程机械设计大赛”金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等省级以上荣誉、奖励年均50项以上。
⑥ 电子科技大学是211大学还是985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既是211也是985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
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
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
(6)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扩展阅读:
电子科技大学大力实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战略,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坚持“开放、聚焦、融合、奋斗”的发展理念。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努力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技创新格局,不断提升集成攻关和原始创新能力。
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个,省部级科研机构4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
⑦ 天津大学的办学条件
在学科建设上,天津大学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学校设有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覆盖21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27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动力机械及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技术经济及管理注: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未列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已覆盖的21个二级学科
天津市重点学科(27个):教育学、数学、化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 类别学科名称人文社科类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学美术学设计学医学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类别学科名称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工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职业技术教育学
博士后流动站(23个) 化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数学城乡规划学学科排名 在2014年6月《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公布的亚洲大学排名中,天津大学位列内地高校第11名。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09-2011年学科评估结果中,天津大学共23个学科参评,14个学科(约60%)进入全国前10,较上一轮增加2个。8个学科(约35%)进入全国前5,较上一轮增加1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再次蝉联全国第1,实现三连冠;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由上轮第8升至全国第2;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建筑学等3个学科分别位居全国第3;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4;水利工程和风景园林学等2个学科分别位居全国第5。 学科名称 第三轮排名 学科名称第三轮排名化学工程与技术 1 环境科学与工程 8 管理科学与工程 2 力学 9 仪器科学与技术 3 生物医学工程 12 光学工程 3 材料科学与工程 14 建筑学 3 软件工程 16 船舶与海洋工程 4 工商管理 17 水利工程 5 电子科学与技术 17 风景园林学 5 控制科学与工程 1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6 机械工程 18 城乡规划学 6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 电气工程 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6 土木工程 8 质量工程 学校按照“形上形下、达材成德”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特色专业2个。
天津大学拥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3种(参编2种);并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学校。 2011年,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入选教育部15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6个) 批次专业名第一批电子科学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第二批化学工程与工艺建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第三批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制药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第四批应用化学信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力学第六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第七批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42门) 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1电工学王萍22材料力学性能王吉会2材料力学亢一澜23理论力学贾启芬3制药工艺学元英进24工程振动与测试刘习军4通信原理侯春萍25无机化学(工科)崔建中5化学工艺学米镇涛26弧焊电源及控制胡绳荪6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冯亚青27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王雪青7质量管理何桢28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世昌8金属工艺学杨玉虎29测控电路张国雄9基础工业工程齐二石30化工分离过程姜忠义10光电图像处理刘文耀31中国古建筑测绘王其亨11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裘祖荣32钢结构丁阳12建筑设计基础彭一刚33生物医学光子学赵会娟13电视原理侯正信34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陈树昌14化工原理及实验贾绍义35管理统计学刘金兰15运筹学吴育华36合金固态相变赵乃勤16电路基础孙雨耕37有机化学(工科)张文勤17工程光学郁道银38光电子技术姚建铨18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张水波39化工设计王静康19大气污染控制陈冠益 40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杜希文20计算机网络基础孟昭鹏41水工建筑物张社荣21物理化学周亚平42反应工程辛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6 个):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力学工程实验中心、电气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实验中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中心 (注:上述6个中心2012年又获批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 个):天津大学-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天津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心、天津大学-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学-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 序号负责人项目名称年份1葛宝臻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2007年2余建星理工类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7年3黄田机械与力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4徐可欣光电与测控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5王成山电气与自动化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6曾坚建筑与规划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7元英进化工与生物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8侯春萍工科高层次班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9练继建水土与环境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10崔振铎材料与化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07年教学成果 2001年-2009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
天津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2001-2009年) 序号项目名称 等级 年度 1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一等奖 2009 2 化工类多元化和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一等奖 2009 3 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 一等奖 2005 4 独立办学、紧密合作,创新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一等奖 2005 5 高等化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一等奖 2005 6 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2001 7 面向21世纪热工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2001 8 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2001 9 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二等奖 2009 10 “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 2009 11 《工程光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二等奖 2009 12 材料类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二等奖 2009 13 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水工建筑物》(教材)二等奖 2009 14 强化化工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二等奖 2009 15 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 2009 16 学研互动的大化工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二等奖 2009 17 面向21世纪两套工科精品教材—《物理化学》与《无机化学》(教材) 二等奖 2005 18 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和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 2005 19 电路网络课程的建设 二等奖 2005 20 实验教学实施体系的建构与管理 二等奖 2005 21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二等奖 2005 22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二等奖 2005 23 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二等奖 2005 24 国际工程市场学(教材) 二等奖 2001 25 面向21世纪工科基础化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二等奖 2001 26 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高素质仪器仪表类人才 二等奖 2001 27 全面提高综合质量争创更大社会效益的中国古建筑测绘实习改革 二等奖 2001 28 工科基础课程化工类系列CAI课件的研究与开发 二等奖 2001 29 工科基础力学系列课程创新体系改革与建设 二等奖 2001 在各类竞赛中,天大学子相继获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2007年总决赛金牌,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名校同获大赛最高奖;2012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亚洲区决赛金牌;2010年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决赛中获得国际一等奖;2011年世界总决赛与麻省理工学院并列全球第 27名;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冠军(非数学专业类)。 截止2012年9月,天津大学有各类留学生1844人,来自118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上34个国家和地区的153所高校、研究机构及公司签署协议。天津大学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已与国际机构合作建立了27个国际联合实验室。 在海外成立了2所孔子学院,分别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 学校为“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秘书处所在单位,“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高校。
天津大学牵头筹建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并受中国国家能源局委托负责中心管理。APSEC于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写入《北京纲领》,是亚太地区能源可持续合作与发展的机制与平台。
⑧ 浙江大学车辆工程的导师简介
冯培恩,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机械专业本科,1985年获联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浙江大学机械设计研究所所长、副校长。在国内率先开始工程机械CAD的研究。从事设计方法学、优化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优化方法学的新方向。首先提出以全系统、全性能和全寿命周期优化为目标的广义优化设计理论,方案智能生成和柔性优化方法、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技术、基于区间分析的系列化设计方法等;建立原理解特征模型和智能概念设计目录,提出基于基因工程的概念设计策略。开展工程机械机器人化技术的研究,首创集工况监测与故障查找、节能控制、远程无线遥控和局部自主智能操纵于一体的液压挖掘机器人。在国内外正式发表200余篇论文,出版一本德文专著、多本中文著作及译著。研究成果先后荣获10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或荣誉。现兼任联邦德国工程师协会会员,英国《Engineering Design》编委,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挖掘机械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机器与机构理论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CAD学会副理事长,中德合作《工程设计》主编,《中国机械工程》编委会副主任等职。还兼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和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
俞小莉,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与浙江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5.08留校任教。1995.07-1996.01日本北海道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6.04-1997.03香港理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车辆工程中的热、机疲劳可靠性、车辆热管理、车用动力能源多元化等。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军工项目、省部级项目和重大横向项目等近4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第2)、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在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安全重大基础项目、军品配套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重大横向项目)等。 现任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内燃机学会理事长、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农机学会常务理事、能源与动力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科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内燃机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兵工学会高级会员、发动机专业委员会委员。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
郝志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天津大学博士,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博士后(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资助),德国汉诺威大学访问教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天津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与发动机NVH和CAE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7年最早在国内开设了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生课程,1996年在国内最早开创了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及热力发动机噪声控制研究博士生培养方向,已培养研究生70多人,多年一致致力于打造我国发动机自主开发品牌(ANVL)。作为课题负责人已先后完成了数十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10多项,有七项研究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作为负责人完成的科研项目“内燃机气缸压力无孔测量系统”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动力机械装置振动主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先后获得天津市发明金奖、国际发明展银奖以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动力轴系扭振实验台”获得天津市优秀发明奖和全国发明展金奖以及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内燃机声振信号测量及其对工作过程识别的研究”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003),“阶梯轴系扭振弹性波主动控制的研究”和“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危害及其控制的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热机结构动力学系统与热力学系统的耦合性能影响研究”,“柴油机等强度轻型化设计开发”,“汽车低噪声轻量化设计研究”以及“镁质车体前端NVH性能设计与开发”等一些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EI、SCI检索70多篇。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参加完成的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个人曾荣获光华科技奖、容闳科技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天津青年科技奖、通用汽车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奖、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和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研究方向:汽车与发动机振动噪声控制、汽车与发动机轻量化设计、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发动机整机设计开发、汽车与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设计、发动机橡胶液压悬置设计等;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消息来源:浙江大学汽车与发动机振动噪声实验室网站)。
周晓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从事车辆工程、振冲噪控制与信号处理、机械设计与制造、无损检测、自动化及计算机辅助测试与控制、机电一体化、机器视觉及可视化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系统开发工作。承担或完成了与此相关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应用项目。其间取得了包括基本理论与方法,新技术与软、硬件应用系统在内的较为系统的成果;据国际联机查新检索鉴定认为部分成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所开发的一些具有先进水平或填补空白的应用系统,已服务于国防、航空、汽车等工业领域。中国无损检测学会理事。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省无损检测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方向:制造自动化与光机电一体化、检测、信息处理与质量保证、车辆检测、试验与控制、车辆制造过程自动化、车辆虚拟仪器、虚拟测试与仿真。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造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消息来源:浙江大学机能学院网站)
宋小文,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车辆工程专业)。1989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系计算几何与图形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留校任教于浙江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1.11~2003.2 美国 Brigham Yang University 计算机系,高级访问学者。主讲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图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双语)”、“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承担和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市级项目、企业横向合作项目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EI收录论文1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曾荣获浙江大学奖教金、工会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担任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2010-201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全国模具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与模具分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工作研究领域——设计理论与方法: --产品建模及设计规划; --创新设计理论; --基于模拟的分析及优化设计技术; --图形图像信息处理与分析。 车辆工程: --车身数字化设计与空气动力学分析优化; --底盘系统数字化设计与性能分析优化。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模具现代设计方法; --模具性能仿真及分析优化。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
胡树根,男,教授,毕业与浙江大学。先后从事与制造业信息化项目、模具设计制造技术、逆向工程技术、计算机辅助测控技术、基于数值模拟的成型工艺参数智能设计、计算机辅助排样优化系统、计算机辅助模具报价分析、汽车零部件设计、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车轮随即侧滑仿真分析及悬架参数优化、EPS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汽车转向技术。车辆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数字化设计与分析、汽车模具设计分析与制造、汽车现代制造技术。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
许沧粟,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内容:柴油机喷雾雾化、激光点火机理研究、汽车电子等。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212室,现带的研究生有周旋、胡洋洋、王洪涛、刘阳训、钟安昊。
熊树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注册机动车鉴定评估师,国家级能源与动力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1994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1997年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的车用及多元化利用。现为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国沼气学会会员,国家基金委评审专家、浙江省及杭州市政府采购评标专家,杭州市汽车仲裁院仲裁员,江西省涡旋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曾到阿根廷、墨西哥进行短期合作研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国防军工项目以及企业的重大研究开发项目,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氢燃料发动机、CNG、LPG、沼气、煤气等气体燃料发动机及汽车、柴油车的颗粒捕集再生装置、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汽车、涡旋机械、新型发动机等,还开发了机动车检测测试系统。在国家一级刊物或国际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十多篇,申请专利近40项,其中发明专利三十多项,获省部级和教育厅科技进步奖各一项。先后担任《汽车构造》、《汽车专业英语》、《汽车电子应用》、《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性能与评价》等课程的主讲教师,指导《汽车认知实习》和《汽车驾驶实习》,是劳动部“二手车鉴定估价师”、“汽车碰撞估损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培训讲师,现为《内燃机学报》特邀编委,国际氢能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兵工学报》评委,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获浙江省高校第五届教学大赛优秀奖,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学院第三届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2008年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010年能源系教学竞赛二等奖,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曾任台州市科技局局长助理,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现挂职浙江省龙泉市,任龙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研究领域: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消息来源:浙江大学个人主页)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
朱绍鹏,女,副教授,2003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控制系,2006年3月在日本千叶大学电子机械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0年3月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系统设计与管理专业获系统工程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入选浙江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研究方向: 1.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匹配及控制。 2.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创新。 3.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及控制。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模型驱动开发与控制系统设计》、《系统论》、 《现代电动汽车技术》 奖励荣誉:1.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3。2. 浙江大学2011-2012学年优秀班主任,2012。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
李道飞,男,副教授。1999年9月-2003年7月:于 吉林工业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 攻读 车辆工程专业 本科学位;2003年9月-2008年6月:于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攻读 车辆工程专业 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6月-2010年7月:助理研究员,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10年7月-2015年12月:助理研究员;2016年1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期间:2011年8月-2011年11月:访问学者,University of Missouri;2014年-2016年:Visiting Schola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chigan;研究方向:1、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2、智能车辆、自主/半自主驾驶 3、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系统 - 气动-内燃混合动力 - 电动车辆。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
⑨ 哪里生物系最强
北大生物系最好了,很全面,而清华生物比较偏微观,北师大的动植物形态学很强. 北大生物系是陈章良一手搞大的。其中建有该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分子生化国家实验室。2002年全国第一批通过的九所国家实验室,代表着这个地方是为该领域全国学术中心。注意是国家实验室不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者的地位要高得多,每年国家拨款经费十几亿啊,你想想,就那么一个实验室一年十几亿。现在可能有十几所了吧,中科大两所(有一所是微尺度),浙大一所(信息),武大与华中理工共一所(光电),清华一所(信息),中科院N所(……),南京上交等等还在争取中,早晚也会有的)。 陈章良一手搞大的。其中建有该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分子生化国家实验室。2002年全国第一批通过的九所国家实验室,代表着这个地方是为该领域全国学术中心。注意是国家实验室不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者的地位要高得多,每年国家拨款经费十几亿啊,你想想,就那么一个实验室一年十几亿。现在可能有十几所了吧,中科大两所(有一所是微尺度),浙大一所(信息),武大与华中理工共一所(光电),清华一所(信息),中科院N所(……),南京上交等等还在争取中,早晚也会有的)。
文科好象不可以报生物系,你仔细看一下上一届发的报考指南,看看有没有。
生物还是西方的强给你两个排名。
英国的 http://www.learn-in-china.com/rank/26.htm
美国的 http://www.chuguo.cn/news/62133.xhtml
附 :
2003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生物学排名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 北京大学
4 清华大学
5 复旦大学
6 华中农业大学
7 中山大学
8 浙江大学
9 武汉大学
10 中国农业大学
2005中国大学排行榜生物科学排名
1 北京大学
2 清华大学
3 复旦大学
4 浙江大学
2005中国大学排行榜生物科学类新专业排名
1 浙江大学
2 中山大学
2005中国大学排行榜生物技术专业排名
1 清华大学
2 北京大学
3 上海交通大学
4 复旦大学
2005中国大学排行榜生物工程专业排名
1 上海交通大学
2 浙江大学
3 东南大学
2005中国大学排行榜生物工程类新专业排名
1 浙江大学
⑩ 合成生物的中国科学家蔡毅之
蔡毅之简介:
2005年6月获得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2006年11月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硕士学位。现为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生兼MIT iGEM2007亚洲区大使。2006年在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举行的iGEM(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国际基因工程机设计大赛)中蔡毅之同学所在的爱丁堡大学代表队获得九个奖项中的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三等奖,分别是:“Best Real World Application”第一名、“Best Poster”第一名和“Best New Device”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