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程建设领域预防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文件全文
一、总体要求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以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以《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以落实建设工程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和落实防范措施为手段,以进一步减少工程建设领域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为目标,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集中整治,突出重点,夯实基础,促进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专项整治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落实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各环节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建设工程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政府安全监管,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突出源头治理,依靠先进科技等手段,有效预防工程建设领域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努力实现2012年度工程建设领域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有所降低,较大事故起数下降幅度不低于3.2%的目标,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专项整治重点
本次专项整治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电监会、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结合本行业领域实际,分别组织实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做好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做好起重机械整治的有关协调和督查工作。
(一)专项整治的重点范围。房屋和市政工程、工业、铁路、高速公路、电力(含核电)和水利(含南水北调)等建设工程项目,特别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省级重点投资开发项目等,以及房地产开发项目、保障性住房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工程项目。
(二)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上使用的各类起重机械,包括龙门吊、架桥机等,特别是塔式起重机的坍塌、坠落事故等,以及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过程中的各种隐患和事故;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上使用的各类脚手架,特别是支架、脚手架支撑体系的坍塌事故,包括因管件材质、各类模板使用等引发的坍塌事故。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强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与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别是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强化建设工程参建各方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与人员,合理组织施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与作业规程,通过严格落实施工企业或项目负责人现场带班责任,严格企业跟踪落实隐患整改措施,严格查处“三违”行为,切实做到不安全不施工。要按照“谁发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政府行业监管责任,明确监管职责,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从建设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查、土地使用、规划审核、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设计审查和现场监管等各个环节强化落实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业监管职责,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起重机械、脚手架的制造、安装、检验、操作、使用和防护等环节的安全监管,督促建设工程各方切实落实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责任。
(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施工非法违法行为。建设工程建设单位要落实对参建各方企业相关资质资格及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的监督检查责任。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完善监管方式和途径,做好日常执法监管、重点执法监管、跟踪执法监管,健全完善联合执法监管机制,结合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依法强化停工整顿、关闭取缔、从重处罚和厉行问责的惩治措施,规范建设工程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施工企业无相关资质证书、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违法行为。特别要加强发证后的安全执法监管,重点打击起重机械、脚手架无产品合格证、无许可证、无备案登记、无方案设计施工、操作人员无资质证书等非法违法行为。
(三)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增强建筑施工安全保障能力。着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达标创建,制定和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全面推进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标准化达标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安全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特别要严格对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作业人员的资格培训、考核,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督促企业完善施工起重机械的技术档案制度,严格起重机械、脚手架的验收制度,健全完善对起重机械、脚手架现场管理及施工监理工作的检查监督体系。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施工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研究制定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四)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督促建设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细化现场监管措施,特别是施工企业要编制完善的总体施工方案以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搭设等专项施工方案,突出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施工方案的报备和审核作用,完善和加强建设工程中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督促监理单位对重大施工项目及危险性较大的施工工序落实旁站监理责任。要从项目管理、方案实施、材料管理、验收审查等各个环节加强和完善监督管理工作。起重机械未经检测、验收或检测不合格的不得使用,脚手架及支架使用的钢管、扣件等不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不得使用。对铁路、高速公路、水利、核电等重点工程项目中施工风险较大的分项工程以及隧道桥梁工程,要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落实各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加大安全投入,按规定和工程建设需要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加强对施工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危险源的管控,严格对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工程的检查,及时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
(五)强化科技支撑作用,积极推广施工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通过科研计划、专项课题等形式,引导企业和有关方面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施工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抓好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工作,加大相关试点工作力度,并拓展到其他起重机械领域,特别是架桥机、塔式起重机等起重机械的安全监控方面,强化源头控制,提高企业事故预防预警和施工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五、工作进度安排
专项整治工作总体上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4月,研究制定专项整治方案,部署有关工作。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本行业建设工程的特点,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并部署实施。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至9月,具体实施专项整治。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将专项整治方案及有关要求贯彻落实到建设工程各有关责任主体单位和地方相关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分类指导、监督检查。
(三)检查督导阶段:10月至11月中旬,组织督查和抽查。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进行抽查,发现存在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的,要责令企业立即整改,并严肃处理。
(四)总结分析阶段:11月下旬至12月,总结分析,归纳评估。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已开展的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全面总结、评估,形成本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总结报告。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精心安排,周密部署。要结合本行业领域建设工程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工作方案,明确整治范围、重点、步骤、要求和保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要适时组织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监督检查,采取巡检、抽检、互检等方式进行逐级检查,注意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定期分析、研究有关情况和问题,并在9月底和12月底分别将专项整治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和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报告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二)注重预防,强化整改。各地区、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持续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排查整改,特别强化对重点建设工程隐患排查工作的监督管理,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细化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工程隐患排查治理措施,对排查出的突出问题,要认真进行分类和梳理,切实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业落实整改责任,逐一整改到位。对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特别是引发事故的,要依法严厉查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行业领域工程建设的特点,紧紧抓住施工起重机械及脚手架坍塌事故易发、多发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点突破,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抓出成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抓好夏季、汛期、党的十八大期间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注重制定完善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环节和脚手架工程安全标准规程、规章制度,使相关制度标准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施工现场从业人员对制度标准的执行力。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组织有关行业部门适时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过召开整治工作推进会、现场交流会等形式,推动工作落实。
(四)加强协作,统筹推进。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与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全面落实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和指导职责。各省级安委会办公室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形成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要将专项整治工作与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日常安全监管、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推进“一树立”、“三坚持”、“三强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及各省级安委会办公室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加强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联动,做好督促落实等有关工作,形成专项整治工作合力。
❷ 建筑工地安全检查方案
建筑工地安全检查方案:
建筑工地安全检查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人的安全思想教育,每个施工工种进场施工前都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公司、项目部、施工班组,这个很重要,要重视,并在检查工作中核查一下,这方面的工作是不是确实做到位了,教育的目的是不是达到了。
二、施工现场的物的管理,包括临时办公生活设施、场内外交通设施、机械设备(如井架、塔吊、搅拌机)、脚手架、三宝四口五临边、现场临时水电、材料堆场等等。
三、施工现场的安全台帐的检查,这个台帐是反应前面的管理是不是到位的一个书面记录,关键是前面两点一定要做好,再检查一下台帐是不是如实纪录做好了。
附安全台帐管理参考表如下: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表
(施工项目)
施工企业:
项目名称: 检查时间: 月 日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
1
项目市场行为
1.开工前是否办理安全监督备案,领取施工许可证;
2.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是否虚设,检查时是否在岗;
3.项目是否存在挂靠、违法分包、转包现象;
4.需分包的分部分项工程是否分包给有资质的专业承包企业。用工是否从劳务企业使用,并签订分包、用工合同。
2
项目安全管理
1.是否制定管理目标,并分解、考核;是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2. 项目经理、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安全员是否由企业直派。基坑、脚手架、模板、起重设备是否编制专项方案,审批手续齐全;
3. 安全技术交底是否分部分项进行,履行签字手续;
4. 进场作业人员是否进行教育、考试并建立台账,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5. 项目是否组织进行安全检查;
6.项目安全措施费用使用是否正确使用,并建立台账。
3
文明施工
1.现场是否连续围档,有大门,门前道路、场地是否硬化;
2.材料是否集中分区堆放,并标识;
3.是否设置办公区、生活区,并与作业区进行三区分开;
4.是否设置消防水源,配备消防器材。
4
基础施工
1.深度≥2m的基坑开挖是否放坡,并进行坑壁支护;
2.基坑是否设置有效排水措施;
3.坑边堆土、料具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人员上下有无专用通道,通道两侧是否防护
5
脚手架
1.基础是否硬化,并设排水措施;
2.是否采用钢管,材料是否锈蚀、弯曲;
3.跨距、步距、高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剪刀撑是否连续设置,高架、悬挑脚手架是否进行专家论证;
4.拉结是否一顶一拉,24m以上脚手架是否采用钢性连结;
5.是否采用密目网封闭,封闭是否严密牢固;
6.搭设是否有资质,是否进行分段验收。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
6
模板工程
1.立杆接长,底部垫板,纵横连结是否符合要求,模板荷载是否直接传递给立杆;
2.模板是否有量化验收,模板拆除前是否有砼强度报告。
7
三宝四口
1.劳动防护用品是否进行检验,操作人员是否正确使用“三宝”;
2.临边洞口是否按规范进行防护。
8
施工用电
1.是否采用TN-S系统供电,三级配电、二级防护是否到位,是否使用标准配电箱;
2.是否使用五芯电缆,并按规定敷设、安装;
3.漏电保护器参数是否匹配;
4.是否设立符合规范要求的总配电室。
9
物料提升机
1.是否选用正规厂家生产产品,有无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
2.防冒顶、高坠、楼层停靠、吊蓝、安全门等安全保险装置是否齐全;
3.与墙体连续是否采用人字型连结,位置符合要求;
4.进料口、料台口是否设置安全防护门;
5.是否按规范附墙,安装后有无验收,是否采用单绳提升吊篮。
10
塔吊
1.安全装置是否齐全、灵敏、有效;
2.安拆队伍是否有资质,是否经过安装验收、检测;
3.操作、指挥、司索人员是否持有有效证件上岗;
4.二台以上塔吊是否制定防碰撞措施;
5.是否使用单独开关箱供电,电缆是否采取隔离措施。
11
施工机具
1.各类施工机具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
2.是否采用一机一箱一闸一漏;开关箱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3.是否搭设机械作业棚;
4.是否违规使用倒顺开关操作机械。
12
安全监理
1.监理人员的配备情况及在岗情况;
2.监理单位是否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和审批,是否监督项目按方案实施。
3.是否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是否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的是否上报。
13
劳动防护用品
1.现场采购的劳动防护用品质量是否合格,并符合国家标准,是否进行二次检验合格;
2.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能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检查人员签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❸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工作步骤
(一)广泛动员部署
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部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苗圩同志任组长,郭炎炎同志任副组长,莫玮、刘贤利、黄文玉、徐愈、祝军、王新哲、彭晓芳、梁彦、杨铁生、李维嘉等同志为成员,规划司负责日常工作。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
(二)深入开展检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部属单位对2008年以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进行自查,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治理对策,有关情况于2010年1月底前报部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对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进行督促检查。
部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选择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组织抽查,并配合中央专项治理领导小组适时组织督查。
(三)认真进行整改
1、及时纠正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和完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及时进行纠正。
2、落实监管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落实对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监管责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建立有效联动、密切监控的监督机制。
3、加强制度建设。清理我部工程建设领域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注重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四)巩固治理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对专项治理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提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规制度和加强日常监管的工作措施。
全面总结专项治理工作,于2011年底前形成部专项治理工作总结报中央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❹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任务责任
(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1、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的监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决策。(规划司、相关司局)
2、完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管理的配套制度,建立完善部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规划司、通信发展司)
3、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强化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未进行或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行业预审制度。(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规划司)
4、按照政务公开和相关要求,公开建设项目信息,明确审批流程,及时公布审批结果。(办公厅、驻部监察局、规划司)
5、配合牵头部门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1、依据《招标投标法》,加大招投标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确保依法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规划司、通信发展司、驻部监察局)
2、完善通信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制度,研究修订《通信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继续做好《通信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文件范本(试行)》和《通信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文件范本(试行)》的贯彻实施工作。(通信发展司)
3、积极参与招标投标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健全部门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机制和举报投诉处理机制。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规划司、通信发展司)
4、加强对通信行业招标投标从业机构和人员的规范管理。加强中介组织管理,规范招标代理行为。(通信发展司)
5、配合牵头部门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三)加强项目实施和工程质量的监管
1、加强通信建设工程实施过程的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基本建设程序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通信发展司)
2、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通信建设工程质量各方责任制,强化对企业建设行为的监管。依法规范通信建设各方合同订立行为,禁止转包和违法分包。(通信发展司)
3、加大通信建设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部省两级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通报制度。按照《通信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和《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要点》要求,重点检查3G重点建设项目、低价中标项目以及相关单位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的情况等。(通信发展司)
4、加强通信业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的监管,完善相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司、通信发展司)
(四)加强物资采购和资金使用的管理。
1、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管。(财务司、规划司、通信发展司、驻部监察局)
2、加强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监管,严格概预算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的安全有效。(财务司、规划司)
3、严格执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和审批制度,并对严重超概算项目进行专项审计。(财务司、规划司、驻部监察局)
(五)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
1、按照统一的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要求、目录和标准,通过部门户网站等渠道公开建设项目信息。(办公厅、政策法规司、规划司、通信发展司、信息化推进司、驻部监察局)
2、按照信用信息目录和共享标准,梳理部门管理的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相关信息,为互联互通的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平台提供相关信息。(规划司、通信发展司、信息化推进司)
3、建立健全我部工程建设领域失信惩戒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信用系统的完善。(规划司、通信发展司、政策法规司)
4、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我部专项治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办公厅、规划司、通信发展司)
(六)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工作力度
1、公布专项治理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并依据职责权限进行处理。(驻部监察局、规划司)
2、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件,重点查处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法干预项目决策、招标投标等突出问题,查处因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驻部监察局、规划司)
3、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开展警示教育,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驻部监察局、规划司)
❺ 《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
一、认真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整改落实方案要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要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整改落实思路和措施进一步细化。通过研究和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把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工作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制度化,使整改落实工作目标更加清晰、要求更加明确、责任更加落实、实施更加到位,为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据可依提供条件。
一是梳理整改落实项目。要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对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要明确哪些是具备条件,在活动试点期间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有可能解决的。对完善制度工作,要区分废、改、立三种类型,明确哪些是条件成熟,在活动期间可以制定的;哪些是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探索,经验积累,或需要经过上下互动、左右协调才能形成的。
二是提出整改落实措施。要按照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门别类地提出整改落实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活动期间即可解决的问题和可以出台的制度,要按照倒计时要求提出明确的具体步骤;未来一段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和出台的制度,要列出大体的时间表;确有困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和出台的制度,要明确努力方向,理清工作思路。
三是明确整改落实责任。要把整改的各个问题、各项制度分解到分管领导和分管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人。对于涉及多个地区、部门、单位的问题和制度,要明确主要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明确相关单位和领导干部的责任。
四是整改落实方案要体现贯彻科学发展观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要针对征求意见和查摆出的问题,围绕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风、政风建设,提出具体的目标和措施。
五是公布整改落实方案。各单位的整改落实方案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作出公开承诺,便于党员群众督促落实。各单位整改落实方案公布前要报市学习实践活动办备案。小金口街道、龙丰街道黄塘社区整改落实方案同时要上报给所在的区委和街道党工委。
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解决突出问题是学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是真正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也是赢得群众满意的必然要求。各单位要集中力量,根据整改落实方案,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几个重点问题,办几件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
一是制定或完善发展规划。各单位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制定或完善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和实施步骤,使领导班子工作有方向、决策有遵循。
二是解决问题要突出重点。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既包括各种实际问题,也包括方向、政策、观念、作风等问题。无论是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还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注重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抓住那些既事关重大又有可能经过努力近期解决的问题,协调各方,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努力加以解决,争取在试点期间取得一批实践成果。
三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问题既要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又要立足现实、务求实效;既要防止畏难情绪、无所作为,又要避免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要扎扎实实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使试点工作真正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历史的检验。
三、积极稳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制度建设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稳定性,关系到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主要是形成解决制度缺失和制度障碍等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保障。
一要坚持从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确定工作重点。各单位应着力建立和完善保障和服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建立和完善实现科学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着力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要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选择几项当前迫切需要而且实践基础又比较好的制度,抓紧时间,注重质量,成熟一个出台一个。
二要注重运用学习调研成果。制度建设要充分吸收群众意见,充分借鉴领导班子成员的调研成果,充分运用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真正体现群众意愿,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创造性。
三要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度建设要坚持阳光操作,公开透明,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听取利益相关群体和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四要注意上下衔接、规范操作。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前提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于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要注意学习、研究、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大政方针,做到上下衔接。修订法律法规性文件,还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规范操作。对于那些需要上下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相关机构提出建议。
四、精心组织群众满意度测评
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搞好群众满意度测评是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民意,真实反映活动开展情况,进一步加强和促进整改落实工作。
一要科学确定群众满意度测评内容。主要测评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群众对整改落实方案、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满意度;二是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满意度。各单位要根据开展活动的历程和成效体现,对这两个方面的测评内容进行适当分解,为群众提供易于理解、便于掌握的测评指标。
二要合理确定参加测评人员的规模、范围和测评方式。各单位要从自身和开展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客观公正地评判活动情况和效果的目的,组织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和活动取得成效情况的人员参加测评,使参加测评的人员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规模适中、范围恰当。市直和驻惠各副局以上单位的测评范围要包括本单位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两种类型,基层试点单位测评范围主要是基层群众。
三要正确对待测评结果。要重视测评结果的启示作用,把测评结果作为评判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测评满意度达不到半数的单位,要认真研究,分析原因,限期整改。同时,又要防止盲目攀比测评结果,片面追求“得高分”。测评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