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国的农业节水工程中所引用的文献有哪些
(1)钟华平.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J].世界地质,1996
(2)“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与环境承载力问题研究[J].领导决策信息,2004
(3)左其亭.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方法、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造福子孙后代》
(5) 行政院环保署「安全饮用水手册」
(6) 中国水资源公报 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7) 中国城市排水建设与发展
(8)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二十六讲:关于我国农业法制建设的几个问题
(9) 水资源合理分配的基本路线 作者:关业祥 水利部规计司处长
(10) 张岳,刘钰等.加快建立我国农业节水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中国水利,2002.3
(11)刘 跃.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12)楚泽涵,水资源问题应引起关注 《古地理学报》
(13)李圭白,李星,水的良性循环与城市水资源 《中国工程科学》
(14)王水燕 谈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资讯
B. 加快实施重大农业节水工程,着力发展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进节水措施是什么
我国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推行节水高效灌溉,尤其在最近几年,人们对节水的认识越发重视。 因为全国农业的干旱缺水与水资源短缺问题越发严重,更是引起了党和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可是,节水开展和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脚步相比, 我国当下的节水灌溉发展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未来还需要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
1 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
依照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单位的统计资料,截止至2008 年底,我国可耕种的土地面积中,开展实用渠道防渗、 低压管道喷灌以及微灌节水灌溉技术与工程使用方 式的面积已 经多达 0.23 亿hm2,而其中使用喷灌和微灌技术以及工程操作方式的面积超过 400 万 hm2。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农业、畜牧业、林业以及环境保护等行业对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有了更高的要求。每年我国用在农业上的水量都超过 4 000 亿 m3, 这是我国各个产业中用水最多的一个产业,全国 70%以上的用水量是因为农业。 农业用水中 90%为灌溉水用量,约为 3 600 亿 m3。 每年农业灌溉的缺水量超过 300 亿 m3, 每年的平均受旱面积超过 2 146000 万 hm2,占全国 耕地面积的 20%,因为旱 灾每年粮食减产量在 100―150 亿 kg 间, 可是我国的水资源浪费和短缺情况依然十分严重, 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5%。 和经济高度发展不同的是,我国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不管是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亦或是技术操作水平都处于一种较低程度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试使用喷灌、微灌与管道输水等各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占比还很低。在这之中喷灌、 微灌的面积更是低于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 5%;另外一个是各种节水灌溉设备的质量低下,缺乏完整有效的配套水平,技术创新和推广系统的建设不够全面;第三是全国 95%以上的有效灌溉面积, 地面灌溉都存在着土地平整度低的情况,田间的各种工程配套部协调,存在管理粗放型问题;第四是灌溉用水管理技术不够先进,各项信息技术、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等等高新技术在灌溉用水的管理工作上的应用十分稀少, 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主要表现是灌溉水利用率下,平均有效利用率不到 45%,自然降水利用率为 56%, 农业用水效率低, 有效利用率仅为1.0kg/m3上下,初步改造的节水灌溉工程占全国所有灌溉面积的 30%,由此可知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属于迫在眉睫的任务。
2 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中体现的问题
2.1 土地改革制度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影响
当下执行的农村的土地制度在过去的环境背景下曾经发挥过十分重大的作用, 可是在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这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核心的土地制度已经严重暴露出各种问题,其中和节水灌溉管理相矛盾的一项问题便是土地经营的细碎化, 不利于开展大规划的经营管理。
这种土地制度对于建设节水灌溉工程与管理都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一些地方提出了一种“反租倒包”的操作方式,可是这些都是一些农民的自发性行为,缺乏明确细则的制度支持,因此需要参照节水灌溉工程的实际特点,观察土地规模化的经营建设改革方针。
2.2 农民参与积极性问题
假设广大的农民群众也积极加入了高效节水灌溉的队伍建设中, 这也显示人们已经高度的认识到农业灌溉过程中高效节水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 普及率较高的操作方式还非常稀少。 所以需要研究具体的农民沟通的技巧、社会调查方式以及农民参与方式等等问题。
2.3 欠缺合理的管理模式
对节水灌溉发展进程造成影响的一项关键性问题并不是技术的不成熟,而是管理的疏漏。 挑选最好的灌溉管理模式是做好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核心,各个地区都已经提出了一些参考的方式,例如公司制、股份合作制、用水协会制与家庭农场制等方式。各种各样的管理模式特点也各不相同,怎样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当下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定论。 为了防止使用选择上存在盲目性特点,需要对节水灌溉的管理模式具体适用条件有一定的了解,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理论做指导支持。
2.4 缺乏法律政策的支持
水文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迅速,导致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也缺乏健全的政策予以约束。 很多法律法规的可行性也比较差, 这在无形中就给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带来了阻碍。很多水行政监督人员对水利建设工程的控制出现了 “无法可依”、“有法不可依”等情况的发生。 同时,我国也缺乏相关的政策来对水利建设工程的大力扶持,使我国的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缓慢。
4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管理措施
农业节水灌溉属于一项包含了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建设工程, 因此不可能单纯的依托于先进的工艺灌溉设备来实现人们节水意识提升的目的,各种政策导向、科技市场发展、规模化经营等方式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国外在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过程中,使用了一套十分缜密的技术管理方式,当中很多的经验都是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的。
4.1 以现代化方式发展节水灌溉
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 其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时候,以高新技术与资本当成主要的发展手段,重点研究各项节水农业的各项灌溉结束以及后期的生产研发等等多品种配套的方式,其中像是输水管道、喷头以及滴灌管等,一整套设备组成了一个完备高效的节水灌溉模式。 除此之外,投身农业科技发展的工作人员, 还对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各项组成元素等都有专业系统的研究,农民能够参照专家鉴定的结果,实行系统的灌溉施肥管理,有效提升了水资源与肥料的有效利用率。
4.2 推广节水技术的应用
依照我国具体国情特点,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要求使用常规技术和高新技术相互联合的方式,同样不可忽视工程技术和非工程技术之间的配合。现下我国节水措施的使用,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技术措施的使用:①雨水积蓄使用技术;②田间工程技术;③节水灌溉技术;④机械化保护耕作技术;⑤节水抗旱种类与高效种植技术;⑥耕作和覆盖的保墒技术;⑦化学方式抗旱节水保水技术;⑧监测土壤地力墒情和信息管理技术。
4.3 精细化地面灌溉技术
对地面的项灌溉技术进行改良, 是建设在平整地面的基础上的,我国的地面灌溉量巨大,有十分广阔的灌溉覆盖面积,因此在平整地面的过程中, 要求使用激光控制平面的技术和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各种有效改进地面灌溉方式的措施, 以期慢慢的实现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以及精细化灌溉调整。激光控制平地设备的组成是激光发射装置、 激光接收装置以及控制器和平地铲运等几个部分。 此设备的使用能够高效实现土地平整的要求。
4.4 制定节水灌溉政策
当下我国的农村经济技术条件不够先进,因此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发展还离不开国家的重点扶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需要订立农业节水灌溉设备,设立专项补贴政策。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国家需要鼓励金融单位研究订立各种专门针对农民购买节水灌溉设备的优惠贷款政策,提高农民加入节水灌溉队伍的积极性,而一些已经开展农业滴灌的增值税减免政策上,另外需要加深订立各种农业用有别于其他节水灌溉设备的税收优化政策,以加快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发展。
5 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未来发展趋势
节水农业的发展模式与技术路线对节水灌溉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性作用, 不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还是如我国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对高效节水农业的大范围管理调度还是十分重视的, 选择一个和本国实际国情与经济发展轨迹相适应的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对推行高效农业节水有较大的促进性作用。
上述高效节水技术目前已经在国内部分缺水较为严重的地区,例如河南、宁夏、新疆等各省份逐步得到了推广和使用。通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同时也促进了该地域的农业经济发展。 实现了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与自然环境同时得到发展的可观情景。
6 结语
在节水灌溉的工程建设过程中, 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依照各个地区具体的经济发展情况、土壤状态与农作物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操作方式,以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和各种设施的推广应用。 总之,高效节水灌溉结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不再是一句口号。
C. 节水农业工程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达到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的。早地农业是指降水偏少而灌溉条件有限而从事的农业生产。 节水农业是随着节水观念的加强和具体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艺节水,即农学范畴的节水,如调整农业结构、作物结构,改进作物布局,改善耕作制度(调整熟制、发展间套作等),改进耕作技术(整地、覆盖等),二是生理节水,即植物生理范畴的节水,如培育耐旱抗逆的作物品种等;三是管理节水,即农业管理范畴的节水,包括管理措施、管理体制与机构,水价与水费政策,配水的控制与调节,节水措施的推广应用等;四是工程节水,即灌溉工程范畴的节水,包括灌溉工程的节水措施和节水灌溉技术,如精准灌溉、微喷灌、滴灌、涌泉根灌等。
节水农业工程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意义:
1、节约了土地 以往传统的灌溉方法是水通过干渠、支渠、斗渠,毛渠五级渠道输送到田间的,而在田间还要挖大量的埂、畦、沟渠,这样真正有效的种植面积只有70~80%,而采用喷、微灌取消了田埂、沟渠,可增加种植面积15-20%,这就节约了土地。
2、经济效益好 农民增产、增收: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节约的水能扩大可灌溉的农田面积,以此来增加产量,另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有利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灌溉,因为采用节水灌溉是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到需求按时按量进行灌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因此总的说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能显著增加农业产量。当然由于节水灌溉的方法很多,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必须因地制宜作出正确的选择,并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采用节水灌溉普遍能取得节水、节能、节地;省工、省肥、省钱;增产、增收的效果,因此群众总结节水灌溉有"三节、三省、二增"的显著优点。如:河南省平舆县在7.8万亩项目区内打1575眼井,配套喷灌机1000套,与非项目区相比每亩净增收159元,一季作物增收的效益就可回收投资90%,吉林,黑龙江西部地区每投资1元钱,可以增产2公斤粮。你们看这效益有多显著。
3、减轻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量 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采用传统的地面沟灌、畦灌、自流漫灌,要大搞平整土地,这就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量,采用喷灌后,土地基本不需平整,种地实现了"三无",即无渠、无沟、无埂,大大减轻了水利建设的工作量,有力促进了农业向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的发展。
4、有利于保护环境 渠道防渗,田间实行节水灌溉,就能有效地防止由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缓解了由地下水超采和大量引用河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总之,节水农业是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水规律以及当地自然条件下的供水能力,为有效利用天空降雨和灌溉水来达到农作物最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节水不是最终的目的,准确的说法是高效用水。而节水灌溉是节水农业的中心,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D. 简述农业节水灌溉的工程措施
凡是以工程形式达到节水目的的灌溉措施都称作工程节水措施,如渠道衬砌、管道输水灌溉、低压管道灌溉、喷灌、微喷灌等
E. 节水工程措施
在黄河入境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地下水普遍超采已引起淡水资源萎缩,咸水入侵的情况下,应立法节水,包括工业、农业及生活全方位节水,提高水价,控制用水量。不宜鼓励盲目开荒种粮,应限制目前耕地面积,对草、林场进行养护,合理开发利用,不断增加植被覆盖,改善气候条件。
1)农业节水。全区现状年有效灌溉面积212.49万亩,干支等级渠道总长474km,已采取防渗的为75.36km,仅占5.11%,田间节水灌溉面积为22万亩,占有10.35%,农业用水平均利用系数为0.46增加到0.65,最终达到0.8。井灌区步实现管道化,2030年水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9。节水面积由现在22万亩到2010年增到200万亩,灌溉毛定额从554m3/亩降到372m3/亩。
2)工业和生活节水。目前工业万元产值的耗水量为272m3,重复利用率20%,工业节水规划是加强技术改造,调整与优化工业结构,推广先进的节水工艺,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5%,万元产值的耗水量(不包括电力)降到149~167m3/万元。同时,城市生活用水递增快,年递增率达到1.74%,节水潜力也很大。
F. 一带一路提到有关水利事业的内容有哪些
当前,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入了大规模投入、加速度推进的新阶段,重大农业节水工程、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以及新建大型灌区工程都有必要纳入规划并有序建设。他希望,中国电建做为全球水利电力建设行业的排头兵,能够把握好机遇,积极参与国家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
我国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基本国情水情,决定了重大水利工程在保障国家水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他表示,中国电建将履行好央企职责,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水利建设各项事业。
G. 节水灌溉工程施工都包括什么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施工工程注意事项
目前节水灌溉在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有很多,所以为了不影响节水灌溉设备在日后的使用,在对节水灌溉设备进行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H. 2015年初国务院部署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分别是哪些
一要推进重大农业节水工程,突出抓好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和严重缺水、生态脆弱地区及粮食主产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二要加快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强化节水优先、环保治污、提效控需,统筹做好调出调入区域、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用水保障。三要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增强城乡供水和应急能力。四要实施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综合考虑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保护等要求,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五要开展大型灌区建设工程。坚持高标准规划,在东北平原、长江上中游等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地区新建节水型、生态型灌区。
http://www.bohaigs.com/admin_aspcms/login.asp
I. 农水工程包括哪些
农水工程包括蓄水工程(包括水库、堰塘)、引水工程(包括有坝引水、无坝引水)、提水工程(即泵站工程)和机井等。
农水工程,即农业水利工程,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设计院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从国际总体趋势上看,农业节水发展的重点已经由输水过程节水和田间灌水过程节水转移到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这也代表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现代生物与农艺技术
现代生物与农艺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更加重视改良和利用作物的抗旱耐旱性及水分高效利用性,特别是通过认识作物抗旱、耐旱机理,筛选高WUE(水分利用效率)作物品种,提高作物本身的节水潜力;注重开发利用植物和淀粉类物质合成生物类的高吸水物质;将工程措施、农业措施与管理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节水技术,并向标准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由丰水高产型灌溉制度研究转向节水优产型灌溉制度研究,由作物常态顺境灌溉试验研究转向劣态逆境灌溉试验研究由单纯地考虑作物产量问题转变为考虑产量和品质为双重目标。
水分监测与精量灌溉
在作物水分监测与精量控制灌溉方面,重点寻求建立能在不同湿度环境、不同天气条件下使用的基于作物冠层温度的作物水分胁迫诊断指标,随着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该技术的应用将与精准农业其他技术融合,设备从手持式发展到与其他设备有机结合的机载式。基于“3S”技术的精量灌溉适用平台和数据管理软件以及作物生长决策模拟模型的开发会更加引起广泛关注。支持农田信息实时采集的各种传感技术和传输技术将得到更快发展。
喷微灌技术
在喷微灌技术研究方面,朝着多目标利用及运行管理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抗堵能力和提高压力补偿能力以及降低成本的新型灌水器、注肥均匀且注肥浓度可调的注肥器、低压位和高性能的自洁高效过滤系统是微灌设备开发的新趋势。高精度快速成型专用设备是快速成型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快速成型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原型制作方面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主要向高精度、快速化、制作金属功能件方向发展,高精度快速成型机是国际发展的趋势。喷微灌产品日趋标准化、系统化。
地面灌溉反馈控制技术
在地面灌溉实时反馈控制技术方面,将注重对地面灌溉条件下水流运动过程模拟模型进行完善,重点是对考虑田间地面平整状况的二维入渗模型开展充分的田间验证研究工作,实现对地面灌溉水流运动过程更准确的模拟;其次是开发地面灌溉条件下水流运动过程监测专用设备,对水流运动过程实现定点监测,为实施精细控制提供依据;第三是将实时反馈控制技术与应用的不同地面灌溉技术结合起来,探讨不同的控制方式,使其成为实用技术,建立起高效地面灌溉系统。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术是当今国际前沿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其发展趋势主要是将分根交替灌溉的原理与不同灌溉技术形式结合起来,并分别确定最优的供水模式及灌水技术要素的组合,并研制开发相应的配套设备,在田间实现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过程。
管网高效输配水技术
在渠道管网高效输配水技术研究方面,将逐步实现输水系统的管网化、智能化和施工手段的机械化、自动化。非常重视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多采用自动控制运行方式,特别是对大型渠道的输配水工程多采用中央自动监控(遥测、遥讯、遥调)方式,以满足对灌溉系统管理的灵活、准确、快捷的要求。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高分子合成防渗新材料,技术可靠、结构简单、经济合理的刚柔混合结构或纯柔性结构,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玻璃钢复合管和加筋复合管材、管件及其系列化将是渠道管网输水技术研究的重点。
污水灌溉对农产品影响
污水灌溉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研究将是国际污水灌溉领域更加关注的重点之一。安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是微咸水灌溉技术研究的重点。国际上普遍关注的是适宜主要作物的咸水灌溉技术、咸水灌溉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浅层地下咸水可开采量的评价技术。
雨水集蓄利用
在雨水集蓄利用方面,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注入该研究领域。现代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以及智能决策系统、工程设计软件等先进技术已成为集雨工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现代集雨工程要求其集流方式和材料不但要具有高效、低成本、可靠的特点,而且正在向新型方便、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方向发展。HEC土壤固化剂、高掺量粉煤灰、有机硅喷涂型高分子化合物、草皮苔藓等极可能成为性能优良的新型集雨材料。在窖体设计上,将发展不同规格的可移动窖体系列产品;在技术的应用上,更加注重水环境的协调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雨水或分散的零星水源的行走式节水机具将朝着标准化、系列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成为农村公共物品问题研究的热点。在讨论农田水利制度安排中,多数研究者侧重于制度的效率而对制度的其他方面关注不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作物类型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对水利有不同的需求。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占据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田水利供给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粮食安全。这就意味着,人们在设计农田水利制度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的效率,而必须将视野拓宽到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在细致考察农田水利基本前提的基础上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田水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