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建筑工程 > 工程地质建筑物基地稳定的基本要求

工程地质建筑物基地稳定的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21-08-13 17:28:10

㈠ 地基稳定性问题主要涉及哪两个方面

地基稳定性问题包括强度和变形两个方面。

地基稳定性问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它包括强度和变形两个方面。此外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和现象都会影响地基稳定。铁路、公路等工程建筑则会遇到路基稳定性问题。

(1)工程地质建筑物基地稳定的基本要求扩展阅读:

地基基础稳定性问题原因:

1、湿陷性黄土地基被水浸湿下沉。

2、膨胀土地基干湿变形。

3、季节性冻土的冻害——土的冻胀、融陷特性。土颗粒冻结时,发生体积膨胀隆起成丘。

4、房屋建筑在软土地基上,因土质不均匀、房屋体形复杂、上部结构荷载差异大,造成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在上部结构相应部位会发生开裂或其他破坏现象。

㈡ 地基稳定性

以岩土体成因类型、岩性特点、岩性结构及力学特征划分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结合岩相特征把海口地区划分为2个工程地质岩土类,以岩土特征和结构为依据,结合力学特征把本区又划分为9个工程地质岩(土)组(见表5.1)。

表5.1 海口地区岩土工程地质分类表

5.3.1 火山岩工程地质岩类

主要分布于本区南部及金牛岭,仅在美楠出露,多隐伏于火山岩风化土之下,厚度1~36m,火山口地带厚度达300m(金牛岭),顶板埋深0~9.6m,个别达21m,水位埋深大于10m,其力学性质指标见表5.2。该岩类新鲜,岩体力学强度高,可作为高层建筑物及大型建筑群地基持力层,但应查明熔岩洞穴的分布情况。

表5.2 海口地区南部火山岩岩类各组力学性质统计表

5.3.2 工程地质土类

分布于全区(仅美楠缺失),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5.3。

表5.3 海口地区各土组力学性质统计表

5.3.2.1 人工填土组

主要分布于海口市中心区、海甸岛、秀英、府城等居民区,厚度1~2m,个别达4m,以砂砾、粉质粘土等素填土为主。该土组一般厚度小,力学性质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变化大,一般不宜作持力层。

5.3.2.2 淤泥、淤泥质土土组

分布于海口玉沙、荣山、桂林洋一带滨海一级阶地及海口流水坡、海甸的三角洲平原。除博养西、海口市中心局部地区有小面积出露地表外,其余均隐伏于人工填土、砂类土、粘土类土之下,顶板埋深一般0.8~10.0m,秀英港埋深小于1.2m,海联一带达10m;厚度一般1-6m,以海口玉沙村、海甸岛西部等地最厚。岩性除桂林洋一带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外,其余地区均以淤泥为主,呈流塑—软塑状,该类土力学强度低,具触变性、高压缩性、流动性和透水性差等不良工程性质,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基础滑移、基础挤出、沉降量大、沉降时间长和差异性沉降等。对堤岸、码头的稳定尤为不利,不宜做地基持力层。

5.3.2.3 沿岸砂堤砂地和三角洲相沉积土组

在南渡江河口地带及海岸呈条带状分布,岩性以砂、砂砾为主,厚度1~4m,松散—中密状,中偏低压缩性,水位埋深1.2~3.4m,厚度变化大,力学强度一般。

5.3.2.4 中更新统沉积土组

为大片海相高阶地,主要分布于府城—秀英一带及荣山、长流、道殿村等地,厚度一般1.5~7.7m,水位埋深0.25~2.57m。上部为砖红色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硬塑状,中压缩性;下部为密实的砾质粉土、砾砂等,中低压缩性,与下伏岩土层呈不整合接触。该土组力学强度较高,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

5.3.2.5 下更新统沉积土组

除玉沙、盐灶村局部缺失外,其他地方均有分布,除在长流、浮陵水(人工揭露)局部出露外,其余被覆盖,顶板埋深3.15~16.0m,水位埋深1.27~6.54m,厚度一般1.25~8.0m,个别大于20m。岩性上下韵律明显,具双层结构,上部为粘性土,软塑—可塑状,中—高压缩性,下部为砂、砂砾层,中密—密实,中等压缩性。该土组力学强度较高,但个别地段粘土具膨胀性(海口砖瓦厂、府城),如海南干部疗养所由于杂色粘土(Q p1x)膨胀性的影响,建筑物开裂、倾斜。

5.3.2.6 上新统沉积岩土组

除坡博—金牛岭一带缺失外,其他地区钻孔均有揭露,顶板标高-25~10m,层厚大于10m,上部为页状粘土古风化壳,中部页状粘土,下部砂、砾砂(局部半成岩——贝壳碎屑砂砾岩),但上、下两部分多断续出现。页状粘土古风化壳厚1~2m,软塑状,中—高压缩性;页状粘土厚7~10m,硬塑状,中等压缩性,该岩土组的中、下部力学强度较高,可作为高层建筑、大型建筑群的地基持力层。

5.3.2.7 火山岩风化土土组

主要分布于金牛岭及本区南部,水位埋深1.47~15.4m。红土为玄武岩风化土,厚度0.4~10m,顶板埋深0~7.6m,可塑状,中等压缩性;膨胀土为凝灰岩风化土,厚0.65~12.5m,顶板埋深2.65~10.54m,可塑状,高压缩性,该土组力学强度一般,并具有中—高压缩性及膨胀性,应注意由此带来的对建筑物的破坏。

㈢ 工程地质知识:建筑物地基变形的特征有几种

建筑物地基变形的特征,有下列四种:
1.沉降量——指基础中心点的沉降值。
2.沉降差——指同一建筑物中相邻两个基础沉降量的差。
3.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4.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墙6m~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㈣ 建筑物总沉降量的有什么要求有什么规定么

建筑物的总沉降量的要求和规定: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3.4表,对建筑物各种结构的允许变形都是相对值,其中唯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的平均沉降量≯200mm;

高耸结构基础的沉降量,按高度100、200、250M分别限制为400、300、200mm。具体规定要求详见该表及注释。


第10.2.9条是必须进行监测沉降的范围。

建筑物的地基沉降(变形),与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地基土类别)、建筑体型及结构形式、使用要求和地基处理方式等有关,故其最终允许沉降量(值)是通过设计理论计算确定的,同时还应考虑控制地基变形差异沉降等。

一般不均匀沉降(差异沉降)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的允许沉降差、且连续两个月地基沉降速度小于每月2mm,并在短期内无明显变化时,则认为该建筑物的沉降趋于稳定。

㈤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中对地基勘察的一般规定是什么

4 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

4.1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

4.1.1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下简称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搜集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

2 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 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4 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

5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4.1.2 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

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4.1.3 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

2 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

3 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

4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比选分析。

4.1.4 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进行下列主要工作:

1 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

2 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

3 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4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

5 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6 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 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应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4.1.5 初步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2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

3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4 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4.1.6条~第4.1.10 条的规定。

4.1.6 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可按表4.1.6 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加密。

4.1.7 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可按表4.1.7 确定。

4.1.8 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

1 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

2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

3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

4 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

5 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

4.1.9 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1/4~1/2;

2 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 个。

4.1.10 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

1 调查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各层地下水位,调查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监测水位变化;

2 当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层位,统一量测地下水位;

3 当地下水可能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

4.1.11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1.12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勘察工作应按本规范第5.7 节执行;当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时,应按本规范第4.9 节执行;当需进行基坑开挖、支护和降水设计时,应按本规范第4.8 节执行。

4.1.13 工程需要时,详细勘察应论证地基土和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方案、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的建议。

4.1.14 详细勘察勘探点布置和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特性和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对岩质地基,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结合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4.1.15 条~第4.1.19条的规定。

4.1.15 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可按表4.1.15 确定。

4.1.16 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对无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范围布置;

2 同一建筑范围内的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变化;

3 重大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勘探点,重大的动力机器基础和高耸构筑物,勘探点不宜少于3 个;

4 勘探手段宜采用钻探与触探相配合,在复杂地质条件、湿陷性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地区、宜布置适量探井。

4.1.17 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 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 个控制性勘探点。

4.1.18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 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 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 倍,且不应小于5m;

2 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 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 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 在上述规定深度内当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4.1.19 详细勘察的勘探孔深度,除应符合4.1.18 条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对于高压缩性土层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10%的深度;

2 建筑总平面内的裙房或仅有地下室部分(或当基底附加压力p0≤0 时)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但应深入稳定分布地层,且根据荷载和土质条件不宜少于基底下0.5~1.0 倍基础宽度;

3 当需进行地基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具体条件满足验算要求;

4 当需确定场地抗震类别而邻近无可靠的覆盖层厚度资料时,应布置波速测试孔,其深度应满足确定覆盖层厚度的要求;

5 大型设备基础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2 倍;

6 当需进行地基处理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要求;当采用桩基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本规范第4.9 节的要求。

4.1.20 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 个;

2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 件(组);

3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 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 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4.1.21 基坑或基槽开挖后,岩土条件与勘察资料不符或发现必须查明的异常情况时,应进行施工勘察;在工程施工或使用期间,当地基土、边坡体、地下水等发生未曾估计到的变化时,应进行监测,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4.1.22 室内土工试验应符合本规范第11 章的规定,为基坑工程设计进行的土的抗剪强度试验,应满足本规范第4.8.4 条的规定。

4.1.23 地基变形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或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4.1.24 地基承载力应结合地区经验按有关标准综合确定。有不良地质作用的场地,建在坡上或坡顶的建筑物,以及基础侧旁开挖的建筑物,应评价其稳定性。

㈥ 建筑结构设计:地基基础设计有哪些基本原则

建筑构造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结构坚固、耐久
2. 满足建筑物的各项功能要求
3. 美观大方
4. 技术先进
5. 合理降低造价
知识点延伸:
建筑结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与施工图设计阶段。其中结构方案阶段的内容是: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的高度和楼层的层数以及建筑场地的类别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在确定了结构的形式之后,就需要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要求和特点来布置结构的受力构件和承重体系。

㈦ 工程地质条件

你好,根据你的提问,我认为工程地质的条件一般是指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或者是比较适合施工的地质。

㈧ 地基多长时间能稳定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中对地基稳定性的调查内容主要有:地基主要持力层和特殊性岩土体的分布、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工程地质特性;现有建筑物基础类型和地基稳定性情况;现有基坑类型、规模和坑壁、坑底稳定状况;不良地基岩土体在工程作用下和基坑坑壁、坑底的变形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和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调查;采取的工程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调查。
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的稳定程度。直接位于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岩、土体,称为地基。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
一般几天就稳定了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㈨ 建筑物基础稳定性

稳定性是统称,其种类很多.但在化学上具体表现为热和光稳定性. 热稳定性 thermal stability
试样在特定加热条件下,加热期间内一定时间间隔的粘度和其它现象的变化。
在建筑学方面指:在周期性热作用下,围护结构或房间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
电器的热稳定性是指电器在指定的电路中,在一定时间内能承受短路电流(或规定的等值电流)的热作用而不发生热损坏的能力。光稳定性: 很多化学物质在光照的情况下,都会光解,产生另外一种物质,而光稳定性是说,需要很长时间在能光解,或者不会光解. 地基稳定性:地基稳定性(ground stability)是指与地基岩土体在承受建筑荷载条件下的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中对地基稳定性的调查内容主要有:地基主要持力层和特殊性岩土体的分布、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工程地质特性;现有建筑物基础类型和地基稳定性情况;现有基坑类型、规模和坑壁、坑底稳定状况;不良地基岩土体在工程作用下和基坑坑壁、坑底的变形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和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调查;采取的工程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调查。水稳定性:材料与水的关联性质。比如透水性、抗水性等。

㈩ 论述地质构造对工程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

以道桥专业为例
一、 边坡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边坡中的各种结构面对斜坡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软弱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对斜坡稳定起着很大作用。这种关系多种多样,稳定性也各不相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平叠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为水平的。这种斜坡一般比较稳定。)

2. 顺向坡(主要是指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边坡面的走向平行或比较接近,且倾向一致的边坡。)

3. 逆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这种边坡一般是稳定的。)

4. 斜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与坡面走向成斜交关系。其交角越小,稳定性越差.)

5. 横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坡面走向近于垂直。这类边坡稳定性较好,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滑坡)

二、隧道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1.水平或倾斜不大的岩层(较坚硬的厚层岩层中较为稳定, 软硬相间的岩层中易发生坍方)

2.直立岩层(坚硬岩层、地下水很少,一般是较稳定的,层薄又有软弱夹层,只要有少量的地下水活动,也会造成较大的地层压力,将有掉块和坍塌冒顶的可能。)

3.倾斜岩层(岩层倾斜角度的大小和岩层的性质是影响隧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有时在一个断面上出现几种岩层,或者出现不整合面或断层破碎带等,这时地层压力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是巨大的,同时地下水常沿此活动,在设计施工中都得慎重处理。

4.褶曲(在褶曲地段修筑隧道,最好选在翼部通过或横穿褶曲轴。在选线中对于千枚岩以及粘土岩等地层的褶曲层,应予避开。因为这些岩层石墨化后形成滑面,易引起滑塌。)

5.断层(应尽量避开大断裂带;若条件不允许时,线路中线也应与断层走向尽量直交。)

三、桥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1.桥址的选择

选择桥址时,应首先搞清楚地质构造,特别是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段,更是重要。对大的构造线及断层破碎带、岩层软弱带等一定要调查分析,研究其与桥址的关系;

2.桥墩位置的布置(桥墩一般不宜放置在断层破碎带上。)

3.桥基的稳定性(岩层的产状、偏力、断层破碎带、软弱带对桥基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1)当岩层产状倾向下游,其中又有软弱夹层时会因水的冲蚀影响到基础的稳定性,如果软弱夹层较厚,会使基础受力不均,产生不均匀沉陷以致发生破裂现象;

(2)若地基位于断层破碎带,一般是不稳定的,应加以特别处理,否则会出现不均匀沉陷或产生基础滑动;

(3)当两种不同岩层接触,其接触面较陡时,基础最好设计在单一岩层上,因接触面一般是软弱带。

与工程地质建筑物基地稳定的基本要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州假山景观设计工程 浏览:862
哈尔滨工程造价招聘 浏览:937
建筑工程土建劳务分包 浏览:632
道路监理工程师 浏览:476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在本校吗 浏览:370
河北工程大学保研率多少 浏览:287
有学质量工程师的书吗 浏览:479
康乐县建筑工程公司 浏览:569
助理工程师二级 浏览:872
注册安全工程师初级考试时间 浏览:90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题研究 浏览:881
工程造价图纸建模 浏览:888
辽宁恒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93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 浏览:73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兴趣爱好 浏览:316
密歇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浏览:388
广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浏览:31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浏览:858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管理条例 浏览:270
云南工程监理公司排名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