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长沙市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吗
如果是主机产品,那就是了。
国内工程机械厂家能进世界前10的只有三家。根据最近(2011年10月19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日本建筑机械工业协会、韩国建筑机械工业协会,在北京联合公布了“2011年度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徐工第七,中联第八,三一第九。中联总部在长沙河西,三一总部在星沙,各自在长沙有好几个大型工业园,所以可以说长沙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至于楼上说得山河智能基本排不上号,远大根本不是这个行当的
如还有疑问,随时解答:)
㈡ 高端装备制造业排行榜前十都是哪些企业
1、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南车主要从事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修理、租赁,和轨道交通装备专有技术延伸产业,以及相关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实业投资与管理,进出口等业务。
中国南车具备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自主开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的完整体系。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发制造基 地,全球技术领先的高速动车组研发制造基地,行业领先的大功率内燃机车及柴油机研发制造基地,同时,南车利用轨道交通装备专有技术,积极开发并成功扩展延 伸产品市场,包括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汽车配件、船用曲轴和柴油机、大功率半导体元件、工程机械等。
2、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 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 体,由中央管理。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46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员工14万人,总资产1,900亿元。
中 船重工拥有我国目前最大的造修船基地,集中了我国舰船研究、设计的主要力量,有3万多名科研设计人员,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 心,150多个大型实验室,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能够按照世界知名船级社的规范和各种国际公约,设计、建造和坞修各种油船、化学品船、散货 船、集装箱船、滚装船、LPG船、LNG船及工程船舶等,并出口到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年造船能力500万吨。
3、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环境工程、交通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是一家持续创新的全球化企业。
公司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86个产品系列,近80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为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
公司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承担单位,代表国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履行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的国际表决和国内归口职责。
4、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 25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地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5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22位,中国制造业百强第49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4 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12年突破1000亿元,保持行业首位。徐工集团注重技术创新,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行业首位。
5、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ZPMC)是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知名企业,为国有控股A、B股上市公司,控股方为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于上海本地及南通、江阴等地设有8个生产基地,占地总面积1万亩,总岸线10公里,特别是长江口的长兴基地有深水岸线5公里,承重码 头3.7公里,是全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公司拥有26艘6万吨~10万吨级整机运输船,可将大型产品跨海越洋运往全世界。
ZPMC研制的大型港口集装箱机械和矿石煤炭等散货装卸机械产品,技术一流,耐用可靠,如今已遍布全世界76个国家,并占世界市场75%以上的份额。
6、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1978年,目前注册资金陆亿贰仟肆佰肆拾玖万柒仟元人民币,是中国第一家工贸结合、以国际工程承包、成套设备出口及机电产品进出口业务为主的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大型企业。
公司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形成了遍及五大洲的信息、销售、服务网络和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格局。公司在国内设有22家全资、控股子 公司,在国外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有10家全资控股子公司、近40家驻外代表处和项目办事处。公司已发展成为以产权为纽带,以外贸为主体,集贸易、工业、科 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CMEC司徽和有关产品商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注册登记,受法律保护,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
目前公司 承担外国政府贷款项目采购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及项目经理都有着超过20年外国政府贷款项目采购工作的经验,且20多年来公司的团队一直保持着稳定。人员均为 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占3/4以上。工作人员不仅具备丰富实用的外贸和招标进口工作经验,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同时熟悉国家 相关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从事外国政府贷款业务的精干队伍。
7、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方式组建的国有独资企业,是国家重点联系的首批300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是广西“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工程机械集群产业中的龙头企业,现由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公司创建于1958年,其核心企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3年改制上市,是行业和广 西第一家上市公司。
柳工的制造工厂和营销网络布局初具规模。目前在全国包括柳州、上海、江苏镇江、江阴、扬州、安徽蚌埠、天津在内的国 内制造基地,柳工打造了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全球营销和服务配件网络,在国内有130多家实力雄厚的一级经销网络和900多家经销服务网点,保证了公司以最快 的速度对市场做出反应。
柳工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有全球领先的产品系列和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核心业务为轮式装载机、 全液压履带式挖掘机、路面机械、小型工程机械、叉车、起重机、推土机、混凝土机械、预应力锚具桥梁拉索、桩工机械(旋挖钻机、液压连续墙抓斗)等十四大系 列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相应的配件销售和服务支持。其中柳工牌装载机是中国第一品牌、中国名牌产品,装载机产品销售收入多年持续保持国内行业第 一;预应力锚具、桥梁拉索及旋挖钻机、液压连续墙抓斗等产品连续多年居于行业前列。另一核心业务挖掘机发展相当迅速,短短几年进入国内民族挖掘机品牌前 列。此外,集团各子公司还经营工程机械零部件生产、房地产、物流、进出口业务等。
8、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公司(XinjiangGoldwindSci&TechCo.,Ltd.)是中国成立最早、自主研发能力最强的风电设备研发及制造企业之一。公司主营业务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的开发研制、生产及销售,中试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及运营,是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商,主要产品有600kW、750kW、1.2MW、 1.5MW系列风力发电机组,正在研制的产品有1.5MW部分新机型、2.5MW、3.0MW、5.0MW风力发电机组。公司是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863”项目及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的重点承担单位,目前正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制与示范”重 大项目课题。
公司现有6个全资子公司和一个控股子公司: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9亿元)、内蒙古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5亿元)、德国金风风能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5万欧元)、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316亿元)、新疆天运风电设备配送 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万元)、甘肃金风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860万元)和北京天源科创风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500万元)。
9、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内地在香港上市 的唯一农机制造与销售企业。其前身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创建于1955年,是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156个国家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农机行业唯一的特大型 企业,1990年被国务院企业管理委员会评为“国家一级企业”,1997年,中国一拖集团将与拖拉机相关的业务、资产、负债人员重组后进行股份制改造,依 法设立了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境外发行H股股票,于同年6月23日在香港上市。
公司占地约100万平方米,总资产32亿元,固 定资产14亿元,拥有职工1.6万余人,其中专业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1700余人。公司拥有强大的锻件、机械加工、装配和测试的全套生产能力,流水生产线 近百条,公司主导产品含盖“东方红”系列履带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和收获机械、工程机械、柴油机共计100余个品种。四个专业化拖拉机装配厂,分别生产履带 拖拉机及变型产品、大中小型轮式拖拉机,拖拉机产品功率覆盖范围17~188马力。远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10、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 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是中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之一,中国机械行业最大50家工业企业之一。属国家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
太原重工是中 国最著名的重型机械设备制造商之一,是中国最大的起重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挖掘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航天发射装置生产基地、最大的大型轧机油膜轴承生产基 地、最大的矫直机生产基地、最大的多功能旋转舞台生产基地、唯一的管轧机定点生产基地、唯一的火车轮对生产基地、国内品种最全的锻压设备生产基地。
太原重工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设计、制造生产的产品广泛用于冶金、矿山、水电、火电、核电、能源、交通、航空、航天、化工、铁路、造船、环保、交通 运输设备等行业,多项产品填补国家空白,许多产品荣获国优金奖,累计创造了360余项中国和世界第一。2011年,太原重工入选国家首批火炬计划重点高新 技术企业,技术中心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排名中上升至第12位。20~75m³;矿用挖掘机、500t铸造起重机、三峡1200t桥式 起重机、20~225MN铝挤压机、Φ180mm三辊连轧管机组成套设备、Φ720mm大口径无缝机组生产线成套设备、7m顶装焦炉、6.25m捣固焦 炉、BGL熔渣气化炉、1.5~5MW风力发电设备、“神舟”号系列载人飞船发射塔架、奥运会开闭幕式舞台设备等为公司标志性产品。轧机用油膜轴承,桥、 门式起重机,减速机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TZ”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高端装备制造业覆盖范围包括铁路设备、输变电设备、通讯传输设备、重型机械、冶金采矿设备、建筑机械
㈢ 2017全球工程机械50强是哪些企业
共有九家中国企业上榜。
排名 公司 总部所在地 工程机械销售额 市场份额
1.卡特彼勒(Caterpillar) 美国 213.38亿美元 16.5%
2.小松(Komatsu) 日本 140.53亿美元 10.9%
3.日立建机(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日本 65.85亿美元 5.1%
4.利勃海尔(Liebherr) 德国 61.80亿美元 4.8%
5.沃尔沃建筑设备(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瑞典 59.47亿美元 4.6%
6.斗山工程机械(Doosan Infracore) 韩国 49.28亿美元 3.8%
7.迪尔(John Deere) 美国 49.00亿美元 3.8%
8.徐工集团(XCMG) 中国 47.71亿美元 3.7%
9.特雷克斯(Terex) 美国 44.43亿美元 3.4%
10.山特维克矿山与岩石技术(Sandvik Mining and Rock Technology) 瑞典 36.45亿美元 2.8%
11.三一重工(Sany) 中国 35.42亿美元 2.7%
12.杰西博(JCB) 英国 34.80亿美元 2.7%
13.神钢建机(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日本 32.02亿美元 2.5%
14.中联重科(Zoomlion) 中国 30.29亿美元 2.3%
15.豪士科-捷尔杰(Oshkosh Access Equipment (JLG)) 美国 30.12亿美元 2.3%
16.维特根(Wirtgen Group) 德国 27.95亿美元 2.2%
17.美卓(Metso) 芬兰 25.86亿美元 2.0%
18.CNH工业(CNH Instrial) 意大利 23.04亿美元 1.8%
19.现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stries) 韩国 18.75亿美元 1.4%
20.多田野(Tadano) 日本 17.26亿美元 1.3%
21.住友重机械(Sumitomo Heavy Instries) 日本 17.26亿美元 1.3%
22.久保田(Kubota) 日本 17.01亿美元 1.3%
23.马尼托瓦克(Manitowoc Cranes) 美国 16.13亿美元 1.2%
24.威克诺森(Wacker Neuson) 德国 15.03亿美元 1.2%
25.曼尼通(Manitou) 法国 14.71亿美元 1.1%
26.阿特拉斯科普柯筑路设备(Atlas Copco Construction Technique) 瑞典 13.83亿美元 1.1%
27.帕尔菲格(Palfinger) 奥地利 13.57亿美元 1.0%
28.法亚集团(Fayat Group) 法国 11.81亿美元 0.9%
29.Astec Instries 美国 11.47亿美元 0.9%
30.希尔博(Hiab) 芬兰 11.45亿美元 0.9%
31.柳工(Liugong) 中国 10.25亿美元 0.8%
32.安迈(Ammann) 瑞士 8.78亿美元 0.7%
33.龙工控股(Lonking) 中国 8.36亿美元 0.6%
34.竹内(Takeuchi) 日本 7.68亿美元 0.6%
35.Skyjack 加拿大 7.59亿美元 0.6%
36.Bauer 德国 7.18亿美元 0.6%
37.加藤(Kato Works) 日本 7.10亿美元 0.5%
38.山推(Shantui) 中国 6.15亿美元 0.5%
39.爱知(Aichi) 日本 5.55亿美元 0.4%
40.洋马(Yanmar) 日本 5.12亿美元 0.4%
41.欧历胜(Haulotte Group) 法国 5.06亿美元 0.4%
42.厦工(XGMA) 中国 4.93亿美元 0.4%
43.古河(Furukawa) 日本 4.77亿美元 0.4%
44.森尼伯根(Sennebogen) 德国 3.60亿美元 0.3%
45.默罗(Merlo) 意大利 3.60亿美元 0.3%
46.Hidromek 土耳其 3.38亿美元 0.3%
47.山河智能(Sunward) 中国 2.99亿美元 0.2%
48.福田雷沃(Foton Lovol) 中国 2.71亿美元 0.2%
49.Bell Equipment 南非 2.36亿美元 0.2%
50.贝姆勒(BEML) 印度 2.17亿美元 0.2%
拓展资料:
核心观点
1 机械行业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属于周期性行业。同时,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工程机械行业处于成熟期,增长速度较低。
2 机械行业内部子行业众多,产品覆盖范围广泛,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除少数先进生产制造技术行业外,大部分行业不具备垄断性。同时,行业内部竞争激烈,生产集中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研水平赶不上创新需要,整体来看,行业投资机会较少。
3 由于地区环境的影响,机械行业区地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在投入、产出及效益方面均占绝对优势,中西部地区基本处于弱势。由于国家持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这一形势在逐渐改变,东部地区绝对量虽继续大幅增长,但比重呈下降趋势。
4 从机械行业销售产值分布情况看,机械产品市场主要是内需拉动型。机械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是总的生产发展更快,出口产品所占份额比例仍然有限,基本维持在15% 20%左右。
5 石化通用机械、农业机械、仪器仪表、机械基础件四个子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位于机械行业前四名,工业总产值ਛ超过了1000 亿元,合计共占机械行业总产值的69%, 在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㈣ 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哪家强
去铁甲二手机网看看吧
㈤ 中国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厂在哪
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厂是徐工 最大的泵车制造商是三一 最大的柴油机制造厂是潍柴 装载机产量销量最大的是山推
㈥ 中国生产重型工程机械的公司有哪些
三一重工主要是混凝土输送泵为主,世界第一,今年工程机械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前50位,也是今年的世界500强,
中联中科主要是塔吊为主,
徐工机械以起重机,路面机械为主。
柳工机械只要挖机还好些
㈦ 全国机械行业有名的公司有哪些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等。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的机械企业有: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宝胜集团有限公司、远东电缆厂、浙江万丰奥特集团、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湖北洪城通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日立电梯有限公司等。
㈧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20强
2009中国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揭晓
摘要: 中国制造业500强暨工程机械20强销售额为1620.59亿美元,比上年仅增长2.84%,增幅下降20.15个百分点。至此,20强企业连续三年的创纪录高速增长戛然而止。从整个产业史维度审视,种种波折,无一不促成了企业的修正与升级,推动产业步入新一轮上升。
关键字:中国制造业500强 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TOP20
换挡继进
一场产业行走速度与进化路径的切换,在经济变天下应势而起。
这是一段艰难的时势。
经历多年持续增长后,工程机械行业在增速上开起了倒车。以北美、欧洲、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原本还算稳定的需求,在动荡中难御一击。虽然还有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或借助刚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或凭借政府的经济刺激“重拳”,为世界输送着需求;但与越来越广且越渗越深的危机相比,新兴引擎输出的动力依然式微。
这种形势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新一届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制造商协会、全球制造评论中文版联合主办的2008年(第五届)“中国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中,原本傲人的规模、利润指标,陷入一个低谷。受此感染,在对未来进行预判时,企业普遍融入一种保守、甚至悲观的情绪。
但无论如何,对于已然历经多次动荡的企业而言,危机和痛苦的意义绝非如此简单。从整个产业史维度审视,种种波折,无一不促成了企业的修正与升级,推动产业步入新一轮上升。
在2008年这轮震荡中,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的行进完善轨迹或可记录为:
——使力调整
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需求的萧条和业务规模的缩水。为了缓解从销售端袭来的压力,200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企业集体性地拉开了一场广泛而深远的内部调整行动。从降低成本、支出,到优化整体运营流程,再到整合企业系统资源、放大资源效益等,各种举措不一而足。
这场发端于企业内部的调整,或许不能遏制住整个行业增长趋缓的现实,但却足以让企业在当下低势中,收获良好的运营质量。
最具说服力的一个事实是,凭借2006年起步、2008年行至高点的“机构手术”,全球排名第二的小松公司,其营业利润绝对值,历史性地首次超越位居第一的卡特彼勒。
类似的例子也出现在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徐工集团身上。经过多年调整,徐工集团在组织机构、企业治理、业务板块等方面经历了一个由重到轻,由繁入简的过程。2008年,徐工集团积酿已久的治理与完善,终于以利润飙升的形式爆发:虽然在以净销售额计算的20强榜单上,徐工集团的位次没有出现变化,但在营业利润增幅—这个最能折射企业运营质量的指标上,徐工集团赫然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第一。
——就利全球化
从规模增长、业务扩张,整体运营等方面看,2008年无疑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工程机械20强“收缩”的一年。但是,从全球化角度看,2008年却是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大步迈进,并取得颇多实质性进展的一年。
经过多年的融合与发展,对任何行业、任何领域的任何企业而言,全球化已不仅仅意味着跨区域的销售、采购,不再是简单的资源组合与调配,而是成为企业熨平波动、参与深层次竞争的基本要件。
出于此,200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企业在全球拉开了一场深广锚定。从最基本的网络延伸拓展,到营销服务中心建设,再到海外制造、研发基地破土等,行动囊括了产业链构架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在以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2008年全球巨头们展开了一场“撒芝麻”式的拓展;一时间,上述各个地区新建、扩建的制造基地、研发中心、服务网络、物流节点等,层出不穷。除了数量上的攀升外,巨头们在这些地区的布设也更趋“核心化”。最直接的证明就是,2008年,卡特彼勒在中国建立了其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研发基地—卡特彼勒无锡技术研发中心。
与国外巨头们竞食新兴市场不同,2008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亮点,当属在欧美发达市场的卖力生长。无论是在欧洲工程机械产业腹地—德国,还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北美,都不难见到中国企业拓展网络、建立工厂,甚至收购企业的身影。种种不同手法的国际化疾行,无疑隐含了中国企业对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强烈的企图心与行动力。
——竞争力变道
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中,以销售业绩为衡量标准制作的榜单,与用其他指标,如盈利能力(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增幅、营业利润率)等制作的榜单之间的差异,从未像现在这样大。
除了卡特彼勒和小松的营业利润绝对值遥遥领先之外,排行榜上的其他企业,营业利润与规模之间本应存在的正相关被严重打乱。规模效应与企业效益、实力之间,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等号。那些拥有强大产业链掌控力,在营销、服务等环节塑造了良好盈利体质,对纯粹规模扩张有着坚忍克制力的企业,正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竞争力。
——价值递进
适逢经济低谷,市场需求下滑,以销售为支点的前市场业务,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拉动作用显出疲态。为了在有限的需求中赢得更多用户,稳定整体运营,最大程度的实现开源,2008年企业纷纷在价值创造上,进行递进式的自我强化和升级。其中焦点,无疑是后市场业务。2008年全球工程机械企业进一步提升后市场在整个业务体系中的地位;收购相关资源、实现内生性拓展,强化在全球市场的服务体系及服务能力;以用户价值链为考量标准,延展自身后市场业务范围。多样且深入的行动之下,效果也显而易见。全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企业后市场业务,无论在绝对规模,还是在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都有了明显提升。
除了后市场外,企业在产品上也萃聚了更多精力,以更优化的成本,更灵活的营销手段,更好的性能、性价比等,拉升自身与用户的价值空间。
——路径切换下的中国升起
200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全部以净销售额计量中国企业排名。在这个衡量标准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群体在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榜单上的位次并未出现大幅迈进。但这并不能理解为中国本土企业成长的后继乏力。事实上,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前进”的表达方式甚是广泛。与规模增长同样重要的,还有行进路径、发展模式、运营质量的更迭和质变。
在完成初期积累后,中国本土企业,无论从主观、客观而言,都不愿再扮演固守低端的角色;在进一步激发“规模效应”的同时,他们开始涉足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并尝试以“资源整合与转化”的方式,纵深拓展。
在确保规模优势,实现对高附加值领域掘进的同时,2008年中国企业更在盈利水平上焕发出勃勃生机。最好的证明就是,在本届中国制造业500强工程机械20强排行榜营业利润增幅分榜中,中国企业一举揽括了10强中的前7席。当现在成为历史,再回望2008时,我们或许可以发现,正是以此为起点,中国本土企业开始了一场向“利润导向型企业”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