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玻璃水泥浆的配制是多少
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泥浆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2.0MPA。
② 水玻璃水泥浆的配制是多少
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泥浆水灰比1:1。
水泥-水玻璃浆液是以水泥和水玻璃为主剂,两者按一定的比例,采用双液方式注入,必要时加入速凝剂和缓凝剂所形成的注浆材料。这种浆液克服了单液水泥浆的凝结时间长且难以控制、动水条件下结石率低等缺点,提高了水泥注浆的效果,扩大了水泥注浆的范围。适用于隧道大涌水、突泥封堵及岩溶流塑粒土的劈裂固结,在地下水流速较大的地层中采用这种混合型浆液可达到快速堵漏的目的。也可用于防渗和加固注浆,它是隧道施工中的主要注浆浆材。
③ 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是将普通水泥浆和水玻璃溶液作为两种主要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采用双液浆灌注工艺进行注浆。由于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凝胶时间短(从几秒钟至几十分钟可调),注浆体结石率高(达到95%以上),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因此,对于堵水,特别是水压较高、水流速较快,以及当填充宽度较大的岩溶裂隙时经常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简称C-S浆液,C代表水泥(Cement),S代表水玻璃(Silicate)。
3.4.2.1 浆液凝胶机理
在水泥浆中加入水玻璃,水玻璃与硅酸三钙水化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很快反应,生成凝胶性硅酸钙。
3CaO·SiO2+nH2O→2CaO·SiO2·(n-1)H2O+Ca(OH)2(水泥水化反应)
Ca(OH)2+Na2O·nSiO2+mH2O→CaO·nSiO2·mH2O↓+2NaOH
3.4.2.2 水玻璃
水玻璃又称泡花碱,其主要成分为Na2O·nSiO2。
模数M是水玻璃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模数M定义为:
地下工程注浆技术
水玻璃模数的大小对注浆影响很大。模数小时,二氧化硅含量低,凝胶时间长,结石体强度低;模数大时,二氧化硅含量高,凝胶时间短,结石体强度高,模数过大过小都对注浆不利,因此,注浆时,一般要求水玻璃模数在2.4~3.4之间较为合适。
水玻璃浓度用波美度Be′表示。波美度与密度ρ之间换算关系如下:
地下工程注浆技术
水玻璃出厂浓度一般为50~56Be′,而现场注浆使用的范围一般为30~45Be′,有时,为减少水玻璃用量,也可将水玻璃稀释到20~25Be′。
3.4.2.3 水玻璃离析问题
水玻璃作为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的主要原材料,用量很大。为降低工程造价,一般购置高浓度的浓水玻璃,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进行稀释。在工程注浆施工中,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施工中水玻璃采取洞外稀释到设计浓度后,再运入洞内放入水玻璃储浆桶中待用的方法,因而会造成水玻璃溶液的长时间静置。水玻璃溶液长时间静置后,是否会产生较大离析?是否会严重影响现场使用?是否需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对水玻璃溶液重新进行搅拌均匀?此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对于注浆施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应对水玻璃溶液的离析问题进行试验研究,确定出合理的处理措施。
(1)试验仪器
量筒、吸管、天平、玻璃棒、温度计、吸耳球、波美计等。
(2)原材料
水玻璃:模数2.9~3.2 ,浓度37Be′,湖南龙山县永兴民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3)试验步骤
1)将37Be′的浓水玻璃稀释至30Be′,然后分别倒入15个500mL的量筒中,倒入量均为500mL。
2)分别在第1、3、5、7、10天每次用吸管从上到下依次取体积25mL、25mL、50mL、100mL、100mL、100mL 的液体,即总体积的 5%、10%、20%、40%、60%、80%、100%体积点相对应溶液量,用天平称量出其质量,推算出密度。
3)每次测3组求出其密度平均值,并换算为波美度。
4)分别绘制出第1、3、5、7、10天各体积点的密度图。
5)根据以上数据绘出离析率与放置时间的关系。
(4)标准的提出
试验中配置的标准水玻璃溶液的浓度为30Be′。针对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在现场注浆施工中当水玻璃浓度为25~35Be′时,一般对注浆材料的凝胶时间和抗压强度等性能指标影响不大,因而可提出如下标准:针对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当水玻璃浓度选择采用30Be′时,适宜于正常施工的水玻璃浓度上限为35Be′,下限为25Be′。
(5)试验一
室内试验从2001年8月12日开始。经对试验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得出每天各体积点与密度的关系,如图3-5。离析率与放置时间关系曲线如图3-6。
图3-5 体积百分点的浓度曲线
图3-6 离析率与放置时间关系曲线
从体积百分点的浓度曲线、离析率与放置时间关系曲线可以看出:
1)水玻璃溶液静置后,水玻璃的浓度随体积百分点呈增大的趋势,这可以说明在水玻璃静置过程中有一定的离析现象发生,但离析影响度不大,基本不影响其正常使用。分析认为:对于水玻璃而言,水玻璃应溶解于水,但由于并非纯水玻璃,因而存在一定的离析现象,但影响不大。
2)静置一段时间后,当水玻璃溶液的体积百分点大于90%,其离析材料的浓度超过了上限值35Be′,最大浓度达到37.2Be′。据分析,引起浓度变大的原因并不是离析的结果,而是由于原水玻璃存在杂质(体积约为60mL),静置后杂质沉淀从而引起溶液浓度的上升,因此,在购进水玻璃时,应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3)从体积百分点的浓度曲线可以明显看出:所有溶液在体积点20%时浓度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外界温度较高而引起溶液表面水分的蒸发,同时水玻璃溶液又具有较大的黏度,从而形成表面张力,使得接近表面的溶液浓度较高。
(6)试验二
本次试验采用经过沉淀的水玻璃。试验中同样配制标准溶液的浓度为30Be′,采取与试验一相同的试验方法,并对试验溶液进行密封,以减少溶液体积的损失。同时取等量(500mL)水于未封闭的量筒中,与溶液进行体积损失对比。
经对试验所获得的数据计算分析,得出各体积点与密度的关系曲线如图3-7所示。
图3-7 体积百分点与密度的关系曲线
由测试数据和体积百分点与密度的关系曲线来看:
1)由于本次试验所取的原水玻璃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试验中溶液的沉淀量比第一次有明显的减少,沉淀量由第一次的60mL减少到本次的25mL,减少率为58.33%。
2)每天测试的水玻璃浓度随溶液体积百分点的增加也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不是很明显,可见水玻璃稀释后产生离析不大,对于离析现象不是因为水玻璃的离析产生,这主要还是由于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引起的。
3)从10天中5次测试结果曲线可以看出:各条曲线的趋势差异基本一致,且起伏较小,都能满足标准要求。
4)试验中所取等量未封闭水在10天内的损失量达75mL,这和第一次试验中水玻璃损失量50mL相比略大,这充分可以说明在第一次试验中水玻璃溶液存在水分蒸发损失,同时由于水玻璃表面张力的存在,水玻璃损失较对比试验中水的损失略小。同时也可以证明试验一中溶液在体积点为20%时浓度较高主要是因为溶液表面水分的蒸发而导致接近表面的溶液浓度的升高。
(7)结论
从以上两次试验可以得出,在正常情况下水玻璃溶液静置10天之内不会发生较大的离析现象,不会影响其正常的施工性能。所以可以采取洞外稀释到设计浓度再运进洞内放入水玻璃储浆桶中使用。但应加强密封和温度控制,避免其中水分蒸发。
3.4.2.4 浆液配制
(1)普通水泥浆配制。
1)根据预配制水泥浆的体积,按水灰比和缓凝剂掺量计算出所需要的水泥、水和缓凝剂的用量。
2)根据用量,首先在容器中加入水和缓凝剂,强力搅拌,待缓凝剂充分溶解后,加入水泥,强力搅拌,混合均匀。
(2)水玻璃浆配制
水玻璃浆的配制是指高浓度水玻璃的稀释。水玻璃浆的配制一般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①根据预配制水玻璃浆的体积,分别计算出稀释前所需要的浓水玻璃的体积和稀释用水的体积。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
地下工程注浆技术
式中:m稀S为稀释前浓水玻璃质量(g);mW为稀释过程中加入水的质量(g);m稀S为稀释后稀水玻璃质量(g)。
根据体积守恒原理(近似计算):
地下工程注浆技术
式中:V浓S为稀释前浓水玻璃体积(cm3);VW为稀释过程中加入水的体积(cm3);V稀S为稀释后稀水玻璃体积(cm3)。
地下工程注浆技术
地下工程注浆技术
地下工程注浆技术
式中:ρ浓S为稀释前浓水玻璃密度(g/cm3);ρ稀S为稀释后稀水玻璃密度(g/cm3);ρW为水的密度(g/cm3),取1。
根据以上公式,推导出浓水玻璃和水的用量,计算公式为:
地下工程注浆技术
地下工程注浆技术
公式中ρ浓S、ρ稀S可由下式计算:
地下工程注浆技术
地下工程注浆技术
式中:
②根据用量,首先在容器中加入浓水玻璃,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即可。
第二种方法:
在浓水玻璃中加入水,边加水边搅拌,边用波美计测试其浓度,到达所需要的稀浓度时为止。
3.4.2.5 主要性能指标
(1)凝胶时间
1)水泥浆浓度对凝胶时间的影响。采用40Be′的水玻璃,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1 ,采用水泥浆水灰比(简称W∶C)分别为0.6∶1、0.75∶1、1∶1、1.5∶1配制浆液,测试浆液凝胶时间,测试结果见表3-4。
表3-4 不同水灰比时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凝胶时间
根据试验测试数据,绘制水泥浆水灰比对浆液凝胶时间的影响曲线,如图3-8。
图3-8 水灰比对凝胶时间影响曲线
由水泥浆水灰比对凝胶时间影响曲线来看:水灰比越大,浆液凝胶时间越长,因此,在现场注浆施工过程中,可能通过调整水泥浆的配比来获得较短的凝胶时间,以达到快速堵水目的。
2)水玻璃浓度对凝胶时间的影响。采用水灰比0.5∶1、1∶1、1.5∶1的水泥浆,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1,水玻璃浓度分别为35Be′、40Be′、45Be′配制浆液,测试浆液凝胶时间,测试结果见表3-5。
表3-5 不同水玻璃浓度时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凝胶时间
根据试验测试数据,绘制水玻璃浓度对浆液凝胶时间的影响曲线,如图3-9。
图3-9 水玻璃浓度对凝胶时间影响曲线
由水玻璃浓度对凝胶时间影响曲线来看:水玻璃越浓,浆液凝胶时间越长。
3)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简称C∶S)对凝胶时间的影响。采用水灰比为1∶1的水泥浆,35Be′的水玻璃,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按1∶0.3~1∶1配制浆液,测试浆液凝胶时间,测试结果见表3-6。
根据试验测试数据,绘制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对凝胶时间的影响曲线,如图3-10。
表3-6 不同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时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凝胶时间
由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对凝胶时间影响曲线来看:在1∶0.3~1∶1 范围内,随着水玻璃用量的减少,浆液凝胶时间缩短。因此,在现场注浆施工中,可以通过注浆泵调节水泥浆与水玻璃的用量比例,以获得较短的凝胶时间,从而达到快速堵水的目的。
4)缓凝剂掺量对凝胶时间的影响。采用水灰比为1∶1的水泥浆,40Be′的水玻璃,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1 ,分别掺入0、2%、2.25%、2.5%缓凝剂(磷酸氢二钠)配制浆液,测试浆液凝胶时间,测试结果见表3-7。
根据试验测试数据,绘制缓凝剂掺量对凝胶时间的影响曲线,如图3-11。
由缓凝剂掺量对凝胶时间影响曲线来看:当缓凝剂掺量小于1.5%时,对凝胶时间缓凝效果不大;当缓凝剂掺量为2%~3%时,有着较好的缓凝效果,因此,为确保注浆工艺的实施,施工中可根据需要,合理地掺加缓凝剂。如施工中需要掺加缓凝剂,应进行室内试验,同时,应在现场注浆施工中加强凝胶时间的测试。
表3-7 不同缓凝剂掺量时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凝胶时间
图3-10 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对凝胶时间影响曲线
图3-11 缓凝剂掺量对凝胶时间影响曲线
(2)抗压强度
1)水泥浆浓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40Be′的水玻璃,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1 ,水泥浆水灰比分别为0.6∶1、0.75∶1、1∶1、1.5∶1 配制浆液,测试浆液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见表3-8。
表3-8 不同水灰比时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抗压强度
根据测试数据,绘制水泥浆水灰比对浆液抗压强度的影响曲线,如图3-12。
由水泥浆水灰比对抗压强度影响曲线来看,水灰比越大,浆液抗压强度越小,同时,当水泥浆水灰比大于1∶1时,早期抗压强度值较小,因此,在注浆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水泥浆的配比来获得较高的抗压强度,同时,建议水泥浆水灰比不宜大于1∶1。
图3-12 水灰比对抗压强度影响曲线
图3-13 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对抗压强度影响曲线
2)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水灰比为1∶1的水泥浆,35Be′的水玻璃,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按1∶0.3~1∶1 配制浆液,测试浆液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见表3-9。
表3-9 不同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时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抗压强度
根据测试数据,绘制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曲线,如图3-13。
由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对抗压强度影响曲线来看,其间相关性十分复杂。在1∶0.3~1∶0.5之间,体积比越大,浆液抗压强度越低;在1∶0.5~1∶0.6之间,体积比越大,浆液抗压强度越高;在1∶0.6~1∶0.7之间,体积比越大,浆液抗压强度越低;在1∶0.7~1∶1之间,体积比越大,浆液抗压强度越高。也就是说,当体积比为1∶0.5时,存在着一个抗压强度高峰值;而在1∶0.6时,存在着一个抗压强度低峰值。因此,在注浆施工中,进行双液浆比例调整时,宜采用1∶0.5体积比值。
3.4.2.6 浆液优缺点
优点:①凝胶时间可控,可以达到控域注浆目的。②可注性较好,在扰动后的粉细砂层中有一定的可注性。③早期强度较高,利于注浆后就立即进行开挖施工。
缺点:①颗粒粗,在未扰动的粉细砂层中可注性差。②抗压、抗剪强度较低,易被高压水破坏。
3.4.2.7 适用范围
1)适用于渗透系数大于10-2cm/s中粗砂、粗砂、砂砾石、砂卵石,以及断层破碎带注浆堵水工程中。
2)在断层破碎带注浆时,如采用单液浆,在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长时间不上升时,应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以控制注浆扩散范围。
3.4.2.8 使用注意事项
1)普通水泥浆宜采用32.5 R、42.5 R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以保证强度。
2)注浆材料配比:水泥浆水灰比不宜大于1∶1;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不宜小于1∶1;缓凝剂慎用,当工艺要求需要延长浆液凝胶时间时,缓凝剂掺量不宜大于2%。
3)水泥浆拌制时,使用普通搅拌机时,浆液搅拌时间不应短于3min;使用高速搅拌机时,浆液搅拌时间不应短于30sec。
4)浆液应随用随配,水泥浆搅拌时间大于4 h时不宜使用,应做废弃处理。
5)现场注浆时操作顺序如下:①先注水泥浆,待确定管路及地层吸浆正常时,再开始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②结束注浆时,改注水泥浆约3min,之后,注水。注水时间根据管路长度,通过试验确定,以确保水不注入地层。③打开泄压阀泄压。④拆卸孔口连接,注水对管路进行冲洗。冲洗时,应采用铁锤等器具由泵体出浆口沿管路敲击,以彻底使管路通畅。
④ 水玻璃注浆施工方案
固结灌浆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钻孔施工
1、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工钻孔,孔位、孔距误差不得大于5公分,孔斜不大于2º。
2、终孔后必须洗孔,深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孔深误差不得大于10公分,如果验孔不合格,必须重新扫孔并冲洗干净。
3、必须严格记录混凝土、卵石层、基岩深度位置及孔内溶洞、裂隙位置,并及时告知技术人员。
4、段钻孔施工必须分序按孔号顺序进行,未经技术人员同意,不得施工下序孔。
5、及时回答技术人员提出的有关施工方面的问题。
二、灌浆施工
1、钻孔验收合格后,必须及时灌浆,相邻孔不得同时灌浆。
2、基岩灌浆以5:1和2:1浆液为主,压力控制在0.2~0.5MPa,并按照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进浆量小于1升/分时,连续灌注30分钟即可结束灌浆。如果2:1灌入吸浆量大时,可变为1:1或0.5:1灌注,如果浓浆吸浆量还是很大,应采用间歇法和加处理剂法灌浆,并及时请示技术人员确定灌浆方案。
3、砂卵石层灌浆,初灌用2:1浆液,如果有灌压,应多灌该比级浆液,灌压大于0.2MPa时,可不变换浆液浓度。如果吸浆量不变或增大而灌压不上升时,可变浓一级浆液灌注,直至吸浆量变小灌压升高(应控制在0.2~0.3MPa)时,才不变水灰比。当浓浆水灰比达到0.5:1仍无灌压时,应加砂、粉煤灰、锯末、水玻璃、海带等材料进行处理,并及时请示技术人员确定处理方案。
4、灌压控制范围 :
10-20m段基岩 0.3~0.5MPa
7-10m段基岩 0.3~0.4Pa
0.5-7m段卵石及基岩强风化段 0.1~0.2MPa
5、灌浆时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分段灌浆。止浆塞应止塞好。灌浆中,必须随时观察有无串浆、冒浆情况,如果串浆,必须将串浆孔止塞封闭,如果地层冒浆,应及时降压,限量灌入,采用浓浆闭浆法施工。
6、固结灌浆宜在有混凝土覆盖的情况下进行。钻孔灌浆必须在相应部位的混凝土达到50%设计强度后,方可开始。
7、固结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可分为二序或三序施工;安排总体工程进度时,对固结灌浆施工时间应作合理安排。
8、固结灌浆孔相互串浆时,可采用群孔并联灌注,孔数不宜多于3个,并应控制压力,防止混凝土面或岩石面抬动。
9、固结灌浆浆液比级和变换,可参照帷幕灌浆的规定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10、固结灌浆,在规定的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时,继续灌注30min,灌浆可以结束;固结灌浆孔封孔应采用“机械压浆封孔法”或“压力灌浆封孔法”。
11、当压力达到设计值时,严禁升压灌浆。严禁开盘用浓浆。
12、其它按技术规范和现场技术人员的有关指令执行。
⑤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是什么
首先水玻璃是由碱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结合而成的可溶性碱金属硅酸盐材料,又称泡花碱。
水泥水玻璃浆液则是以水泥和水玻璃为主剂,两者按一定的比例,采用双液方式注入,必要时加入速凝剂和缓凝剂所形成的注浆材料。
这种浆液克服了单液水泥浆的凝结时间长且难以控制、动水条件下结石率低等缺点,提高了水泥注浆的效果,扩大了水泥注浆的范围。适用于隧道大涌水、突泥封堵及岩溶流塑粒土的劈裂固结,在地下水流速较大的地层中采用这种混合型浆液可达到快速堵漏的目的。也可用于防渗和加固注浆,它是隧道施工中的主要注浆浆材。浆液可控性好,凝胶时间可准确控制在几秒至几十分钟范围内;浆液凝结后的结石率高;该浆液适宜于0.2MM以上裂隙及1MM以上粒径的砂层使用
⑥ 新型建筑材料如何进入设计规范目录
注:本次目录更新根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最新<2014年07月年版>整理。
1. 地基与基础关注公号建筑施工资料,领取资料课件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GB/T 50783-2012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JGJ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T 199-2010 新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
JGJ/T 211-2010 建筑工程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技术规程
JGJ/T282-2012 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技术规程
JGJ/T290-2012 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JGJ120-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GB50086-2015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739-2011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GB 50843-2013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
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T186-2009 逆作复合桩基技术规程
JGJ/T210-2010 钢-柔性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JGJ/T213-2010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JGJ/T225-2010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JGJ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型基础技术规范
JGJ/T187-2009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
JGJ/T197-2010 混凝土预制拼装塔机基础技术规程
JGJ/T301-2013 大型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
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JGJ167-2009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GB 50112-2013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JGJ123-2012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34-2004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施工技术
JGJ/T10-201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238-2011 混凝土基层喷浆处理技术规程
JGJ/T271-20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T259-201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
JGJ/T291-2012 现浇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施工技术规程
GB 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
JGJ82-201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JGJ/T251-201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
JGJ18-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07-2016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08-96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9-96 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
JGJ 85-201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JGJ/T226-2011 低张拉控制应力拉索技术规程
JGJ 256-2011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
JGJ/T279-2012 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
GB50113-2005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
GB/T50214-2013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JGJ74-2003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JGJ96-2011 钢框胶组合板技术规程
GB50404-2017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 /T200-2010 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JGJ/T235-2011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JGJ/T261-2011 外墙内保温该概念车技术规程
JGJ 298-2013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04-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T53-2011 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
JGJ 165-2010 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
JGJ/T212-2010 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
GB 50682-2011 预制组合立管技术规范
JGJ 232-2011 矿物绝缘电缆敷设技术规程
JGJ/239-2011 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
3.主体结构
GB 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755-2012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 50772-2012 木结构工程施工规程
JGJ/T 216-2010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规程
GB 50606-2010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JGJ/T188-2009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GBJ 130-90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GB 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JGJ 1-91 装配式大阪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
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2006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9-2010 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
JGJ92-201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95-2011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14-20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15-2006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
JGJ138-2016 组合结构设计规范
JGJ 145-201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149-2017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T207-2010 装配箱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JGJ 224-20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JGJ/T258-2011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
JGJ/T268-2012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
JGJ/T273-2012 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
JGJ 217-2010 纤维石膏空心大板复合墙体结构技术规程
JGJ99-2015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 209-2010 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
JGJ 227-2011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
JGJ/T249-2011 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 7-2010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
JGJ 257-2012 索结构技术规程
GB/T 50708-2012 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
GB 50165-92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JGJ/T 265-2012 轻型木桁架技术规程
GB 50078-2008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1-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56-201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211-2014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GB50333-201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 50591-201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686-2011 传染病医院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881-201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技术规范
GB 50346-2011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 50447-2008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GB50462-2015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 247-2011 冰雪景观建筑技术规程
JGJ /T280-2012 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
4.装饰装修
GB50327-200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
GB50354-2005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45-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693-2011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JGJ155-2013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230-2010 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 237-2011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
JGJ 255-2012 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
GB/T 50589-2010 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范
JGJ/T 175-2009 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T 105-2011 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
JGJ 103-2008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
JGJ126-2015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102-201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含条文说明)
JGJ133-2001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214-2010 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
JGJ144-200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 289-2012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
JGJ/T29-2015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GB50212-2014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
GB 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13年版)
5.专业工程
GB 50093-201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 50166-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1-201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3-200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81-2006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64-2005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 50495-2009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98-2009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
GB 50617-2010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
GB 50642-2011 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
GB 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GB 50787-2012 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
JGJ 174-2010)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JGJ/T 129-2012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JGJ 176-2009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JGJ/T 179-2009 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JGJ 203-2010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JGJ/T 267-2012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
CJJ 94-2009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6.施工组织管理
GB/T 50319-2013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T 50326-2017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 50328-2014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
GB/T50358-2017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GB/T50430-201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GB/T50502-2009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 50618-201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GB/T 50640-2010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GB/T 50844-2013 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价规范
JGJ/T121-2015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JGJ/T 185-2009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JGJ/T 198-2010 施工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
JGJ/T 204-2010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基础数据标准
JGJ/T 236-2011 建筑产品信息系统基础数据规范
JGJ/T250-2011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
(JGJ/T 272-2012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
JGJ/T 292-201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
CJJ/T 117-2007 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7.材料及应用
GB/T 50080-2016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GJ/T 15-2008 早起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
JGJ/T27-2014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 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T 70-2009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 98-201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 233-2011 水泥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GB/T 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GB 50119-201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JGJ/T 192-2009 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
GB/T 50290-2014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T 50361-2005 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
GB/T 50448-201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 50574-2010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
GB 50608-2010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
GB/T 50733-2011 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
GB 50828-2012 防腐木材工程应用技术规范
JGJ/T 240-2011 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01-2010 石膏砌块砌体技术规程
JGJ/T 14-201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 228-2010 植物纤维工业灰渣混凝土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 274-2012 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
JGJ/T 293-2013 淤泥多孔砖应用技术规程
GBJ 146-90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JGJ/T 17-2008 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
JGJ 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 169-2009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 206-2010 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JGJ/T 221-2010 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41-2011 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69-2012 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1-2012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3-2012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96-2013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308-2013 凌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19-2010 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隔件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20-2010 抹灰砂浆技术规程
JGJ/T 223-2010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JGJ 253-2011 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系统技术规程
JGJ113-2015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T 157-2014 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
JGJ/T 172-2012 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
8.检测技术
GB/T50152-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315-2011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29-2012 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344-200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621-2010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784-2013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JGJ/T 181-2009 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检测分类标准
JGJ 190-2010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
GB/T50353-2013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 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728-2011 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JGJ/T 193-2009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GJ 8-2016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 23-201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 208-2010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 294-2013 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
JGJ 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T 182-2009 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JGJ/T110-2017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
JGJ/T 277-2012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粘结质量技术规程
JGJ/T132-2009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36-2017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 234-2011 择压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 152-2008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JGJ/T 205-2010 建筑门窗工程检测技术规程
JGJ/T 260-20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
JGJ/T 299-2013 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
9.质量验收
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T 50375-201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GB 50411-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550-2010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1-2012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2-2018 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203-201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628-2010 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69-2011 钢筋混凝土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576-2010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6-201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7-201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18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附规范条文
GB 50224-2010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1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10-200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1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9-2017 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GB/T 50312-201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JGJ/T 139-2001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GJ/T 304-2013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0.安全卫生
GB 50656-201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GB 50720-2011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 50870-2013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JGJ 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T 77-2010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GB 50484-2008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GJ 180-2009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 33-20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160-2016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 附规范条文
JGJ 88-2010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
JGJ/T 189-2009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
JGJ 196-2010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JGJ 215-2010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JGJ 276-2012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 305-2013 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标准
GB50194-201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JGJ 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GB 50829-2013 租赁模板脚手架维修保养技术规范
JGJ 65-2013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GJ 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 195-2010 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
JGJ 128-2010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64-2008 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66-2016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202-2010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83-2009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T 194-2009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JGJ 231-2010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 254-2010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300-2013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JGJ80-201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147-2016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146-20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 184-2009 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
10、其他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⑦ 求一个水泥水玻璃双浆配比 要求凝结时间为2分钟
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
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
水泥浆水灰比1:1。
⑧ 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超细水泥具有颗粒细,可注入性好的优点,超细水泥在我国坝基工程裂缝处理施工中已多有采用。采用超细水泥替代普通水泥,配制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能达到砂类地层“注浆堵水、固结砂层”的目的。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简称MC-S浆。
(1)原材料
1)超细水泥(简称MC):浙江金华华夏灌浆材料厂20μm超细水泥。
2)水玻璃(简称S):广州人民化工厂51Be′,模数M=2.5。
3)缓凝剂:工业品,磷酸氢二钠,分子式为Na2HPO4。
(2)浆液配制
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和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制相同,即首先配制超细水泥浆和水玻璃浆两种单液浆,然后将两种单液浆混和即可。
(3)主要性能指标
1)凝胶时间。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的凝胶时间主要受超细水泥浆水灰比、水玻璃浓度、超细水泥浆和水玻璃体积比、缓凝剂掺量(缓凝剂掺量指占超细水泥的重量百分比),以及温度的影响。采用不同的配比条件配制浆液,测试浆液凝胶时间。测试结果见表3-12、3-13、3-14。
表3-12 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凝胶时间
备注:1.试验温度为20℃;2.水玻璃浓度为35Be′。
表3-13 水玻璃浓度对浆液凝胶时间影响
备注:1.试验温度为20℃;2.MC∶S=1∶1、W∶MC=1∶1、缓凝剂掺量为1%。
表3-14 温度对浆液凝胶时间影响
备注:W∶MC=1∶1、MC∶S=1∶1、缓凝剂掺量为1%、水玻璃浓度为35Be′。
根据试验数据绘制浆液凝胶时间同超细水泥浆水灰比、水玻璃浓度、超细水泥浆和水玻璃体积比、缓凝剂掺量,以及温度的关系曲线,见图3-15、3-16、3-17、3-18、3-19。
根据图3-15~图3-19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随着超细水泥浆水灰比的增大,浆液的凝胶时间增长。②随着超细水泥浆和水玻璃体积比的增大,浆液的凝胶时间缩短。③随着缓凝剂掺量的增加,浆液的凝胶时间增长。④水玻璃浓度同浆液凝胶时间成线形增长关系。⑤随着温度的升高,浆液的凝胶时间缩短。一般温度每升高10℃,浆液的凝胶时间缩短1~2倍。
图3-15 水灰比对凝胶时间影响曲线
图3-16 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对凝胶时间影响曲线
图3-17 缓凝剂掺量对凝胶时间影响曲线
图3-18 水玻璃浓度对凝胶时间影响曲线
图3-19 温度对凝胶时间影响曲线
2)抗压强度。采用不同的超细水泥浆水灰比,超细水泥浆和水玻璃体积比,以及缓凝剂掺量配制浆液,测试浆液结石体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见表3-15。
根据试验数据,绘制浆液抗压强度同超细水泥浆水灰比、超细水泥浆和水玻璃体积比,以及缓凝剂掺量的关系曲线,见图3-20、3-21、3-22。
表3-15 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抗压强度
注:1.水玻璃浓度为35Be′;2.试验温度为20℃。
图3-20 水灰比对抗压强度影响曲线
图3-21 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对抗压强度影响曲线
图3-22 缓凝剂掺量对抗压强度影响曲线
根据图3-20~图3-2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随着超细水泥浆水灰比增大,浆液抗压强度减小。特别在水灰比为1∶1~2∶1 之间,水灰比对浆液的抗压强度影响极大。当水灰比大于2∶1时,浆液的抗压强度较小,且抗压强度比较接近。
②随着超细水泥浆和水玻璃体积比的增大,浆液抗压强度减小(W∶MC =1∶1 ,缓凝剂掺量1%时除外)。
③随着缓凝剂掺量增加,浆液抗压强度减小。特别在水灰比为1∶1时,浆液抗压强度急剧减小。结合水灰比对抗压强度影响曲线和缓凝剂掺量对抗压强度影响曲线来看,缓凝剂掺量不宜大于2%,否则,对浆液抗压强度损失较大。
3)黏度。采用NDJ-1 型旋转黏度计在室温20℃时测试配比为W∶MC=2∶1、MC∶S=1∶1、缓凝剂掺量1%浆液的黏度。根据测试结果,绘制浆液的凝胶化曲线,见图3-23。
由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凝胶化曲线可以看出,浆液初始黏度低,只有1.2cp,浆液在70%时间前黏度大体变化不大,渗透性能较好,在随后的时间里,黏度随时间有明显的突变而产生固结。此种变化曲线对注浆堵水十分有利。
图3-23 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凝胶化曲线
4)浆液可注性。模拟注浆条件,采用W∶MC=3∶1、MC∶S=1∶1、水玻璃浓度35Be′、缓凝剂掺量1%的配比进行浆液的可注性试验,注浆压力分别为0.2MPa、0.4MPa、0.5MPa、0.6MPa。注浆结束后开挖观察,浆液在注浆压力为0.2MPa时均匀渗透,渗透距离为3cm;在注浆压力为0.4MPa、0.5MPa、0.6MPa 时产生层流脉状劈裂,渗透距离分别为3.5cm、8cm、15cm。绘制注浆压力和渗透距离关系曲线,如图3-24。
图3-24 注浆压力和渗透距离关系曲线
由注浆压力和渗透距离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在注浆压力为0.4~0.6MPa条件下,产生脉状劈裂扩散,注浆压力和渗透距离成正比。试验结果符合悬浊液渗透理论公式。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公式,可以看出:在适当提高注浆压力情况下,浆液扩散能力会得到提高。
(4)浆液优缺点
1)优点。①可注性最好,在粉细砂层中能得到较细的劈裂脉。②凝胶时间可控,可达到控域注浆目的。③早期强度较高,利于注浆后就立即进行开挖施工。
2)缺点。①抗压、抗剪强度较低,易被高压水破坏。②单价较高。
(5)适用范围
适用于动水粉细砂层的注浆堵水及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