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建筑工程 > 鹤山厚积工程机械招工信息

鹤山厚积工程机械招工信息

发布时间:2021-08-17 04:53:14

『壹』 鹤山的经济

2014年鹤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0.76亿元,增长6.9%,增速在江门地区排名第4;三次产业比例为三产比7.3:55:37.7。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增长3.9%,第二产业增长9.6%,第三产业增长3.2%,其中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7.2%,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动力。 建国前,鹤山基本上是一个单一农业经济县,商品经济不发达,境内交通不便,工业是家庭作坊式的小手工业,商业基本属内向经营型。自然、地域培育了红烟、茶叶这些鹤山著名特产,一业兴,百业旺,烟、茶种植促进了烟、茶收购、加工、运销业的发展,并逐步发展成为鹤山的支柱产业。据民国24年(1935年)《鹤山烟茶产销状况调查报告》(广东省农林局)记载,在鹤山茶鼎盛时期的清道光年间,全县茶园面积达8万亩,年出口茶叶6万担,几占全省输出总量的八九成。红烟在清末民初时,每年出口值逾百万金(白银),销往广州约40万元(毫银)。抗日战争爆发后,鹤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前萌芽的一点近代工业也于战乱中被扼杀。但华南失陷,鹤山没有成为敌占区,敌我边缘地带的独特地理位置,使鹤山成了西南腹地与敌占区之间的交通孔道。广州、中山、顺德等地一些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学校迁入县境,国民政府机关、官员和四方商贾汇集于沙坪发国难财。沙坪一带成了战时货物中转站,一时间,酒楼、食肆、运馆应运而生,仅沙坪,商铺就增至1000余家,地摊数千,在商业上出现了短暂的“兴旺”。战后,商业上这种畸形的“繁荣”便迅速衰退。到1949年,全县工商户减至1300户,从业人员3000人,仅及战前一半。工农业生产虽有过短暂的恢复,后又因国民政府忙于发动内战,人民得不到休养生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商企业倒闭,农业失收,社会经济几陷崩溃。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3622万元(1980年不变价),人均112元,其中工业产值仅574万元,占总产值不足16%,人均国民收入只100余元。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了生产关系,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1950 - 1985年35年间,尽管经历了曲折,出现过失误,全县经济仍取得长足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4个时期。
1.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1950 - 1957)。建国后,经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全县完成了土地改革,逐步建立起国营经济,实现财政统一,解决了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稳定了金融、物价,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5年间全县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5531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比1949年增长52.7%,“一五”时期平均每年递增8.8%,其中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20%,比1949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130万元,比1949年增加1.2倍。
2.“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 - 1965)。1958年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高潮,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建了一批水利骨干工程,为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全民办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鹤山县地方工业建设。1960年工业产值比1957年翻了2翻。但由于不断的“反右倾”,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和平均主义再度泛滥。据省有关部门在高鹤等12个县调查统计,各级刮“共产风”的现金及实物折款,每个社平均66万元,每户平均72元,每人平均18.8元。“共产风”动摇了以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动摇了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的原则,搞乱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使经济工作出现了一系列失误。如1958年,全县掀起的全民大炼钢铁高潮、大兵团深翻改土和大办工业等,投入了巨大的人力,消耗了巨大的财力,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严重挫伤了群众积极性,给县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的恶果,出现了后来三年经济困难。1961年起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落实农村各项经济政策,农村体制下放,实行“三级所有制、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工业恢复计划管理,实行按劳分配,恢复农村集市贸易,搞好市场购销。经过3年调整,工农业生产取得了协调发展。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7656万元,比1957年增长38.4%。其中工业产值比1957年增长101%;粮食总产达9.11万吨,比1957年增加34.2%;财政收入1377万元,比1957年增长6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261万元,比1957年增加53%。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 - 1977)。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全面展开,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经济建设。学生“停课闹革命”、工人“停产闹革命”,领导机构瘫痪,工业生产一度受到冲击,出现连续4年下降,1970年比1966年下降3%。在农村,由于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对“左”倾思想抵制,坚守生产岗位,加之调整时期为发展农业生产打下较好基础,全县农业生产仍能保持增长。1970年农业产值比1966年增长25.8%。“四五”时期,经济管理机构相继恢复、健全,工农业生产缓慢恢复、回升。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1.44亿元,比1970年增长42%。其中工业生产值5656万元,农业产值8720万元,分别比1970年增长82.2%和24.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064万元,比1970年增长48.7%。
建国后至1978年近30年间,全县经济虽有一定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左”的思想影响,政策、体制多变,加之经济底子薄,经济发展仍相当缓慢,工农业总产值年平递增5.1%。工业仍跳不出“五小”工业(小农机、小纺织、小化工、小水电、小五金)圈子,农业一直未能摆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困境,农村生产率低,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收入低,1978年社会生产总值1.52亿元,人均国民收入406元。
4.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1978 - 1985)。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随即在全县开展拨乱反正,落实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侨务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工作。1978年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开展批判“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错误思想,解决了部分干部思想僵化、半僵化的问题。把被“四人帮”颠倒、歪曲、篡改了的方针、政策、理论纠正过来,恢复、发扬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变。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全面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鹤山市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耕作条件优越,历来是广东省商品粮基地。鹤山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传统农业向商品化、基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初步建成优质粮、蔬菜、西瓜、粉葛、水果、生猪、三鸟、水产、花卉苗木、木薯十大农产品基地。
建国前由于受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水利设施落后,加上境内交通不便,农业长期处于封闭式的自供自给的小农经济中,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历史上就是一个缺粮县。水稻、红烟、茶和桑仔为本县传统大宗农产品,1949年粮食总产44716吨,农业总产值1567万元(当年价),农民人均产值仅92元。
建国后,变革生产关系,大力兴修水利,推行科学种田,发展农业机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传统的以粮为一的单一农业逐步向多元的开发性农业发展。1985年,农业总产值9905万元(1980年不变价),农民人均产值374.5元,按可比价比1949年分别增加2.5倍和3.1倍。农村经济总收入1.9亿余元,农村人均收入484元,分别比1978年增加3.25倍和2.67倍。
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224686 万元,比上年增长(可比价)4.70 %。其中,农业产值81361万元,比上年增长4.20 %,林业产值9723万元,比上年增长43.00 %,牧业产值96051万元,比上年增长3.60 %,渔业产值34911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40万元,比上年增长1.10%。
“十一五”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资金9962万元。种养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56︰44调整为36︰64,获得“生猪调出大县”称号。“十一五”期间,共改造低产农田1.7万亩,低产鱼塘6060亩。新增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江门市级6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农业产业化组织共带动农户1.97万户,户均增收7602元。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企业2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编制完成了《鹤山市现代农业总体规划》、《双合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完成了一批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沙坪联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鹤山的工业,在建国前仅有一些以农副产品加工和修理业为主的小手工业,产品以茶叶、烟丝、酱油、工艺狮头等较为著名。民国12年(1923年)出现了印刷、土法造纸等行业。民国14年,沙坪兴办光明电灯公司,协隆米机,开始了鹤山近代工业。但自30年代起,连年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业发展缓慢。到1949年,全县仅有54家规模小、设备简陋、生产水平低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小厂(场),职工770人,全年工业总产值仅有771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下同),占当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21.3%,主要产品是一些铁木农具、家具、竹器制品、烟丝、茶叶、酱油、面豉等手工业产品。
建国后,人民政府积极发展地方工业。1953年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建设。1956年完成对私营工商业改造,全县24个私营工业企业转为公私合营,660个手工业个体劳动者先后组成48个生产合作社(组)。这一时期,全县兴办起棉织、制砖、印刷、农机、烟丝、木器加工等13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1958年贯彻“全民办工业”方针,县地方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自后20年间,受“左”的路线干扰,工业发展曲折、缓慢,到1978年,全县工业企业共有138家,职工人数5470人,全年工业总产值581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2.6%,20年间,平均每年仅增长5%。
改革开放,给鹤山工业带来新的转机。贯彻“依靠科技,实行工业兴县”方针,调整工业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以纺织业为主的现代工业。1980 -1985年,全县独立核算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62万元,是过去30年总投资的1.36倍。到1984年共引进价值696万美元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推动了工业技术进步,加速了产品更新换代,为全县工业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已实现了由传统手工业向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工业的转变。全县工业初具规模,拥有纺织、服装、建材、五金、造纸、磷肥、化工、水泥、挂车、机械、电子、电机、灯饰、烟丝、塑料、印刷、制鞋、酿酒、食品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企业2300家,职工1万多人。主要工业产品50多种,名优产品30多个。其中国优产品1个,省优产品8个,棉布、毛巾、羊毛衫、毛毯、服装等7个产品被列为省优等出口产品。工业出口产品占全县出口量的82%。1985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578万元,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的69.5%,比1949年增加38倍。其中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49.8%。“六·五”期间,工业每年平均以25%速度增长,高于全省的15.5%,1985年实现利税3364万元,为同期投资总额的129%,比1980年增长2.1倍,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452万元。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6.59亿元,增长15.1%。增幅居江门四市三区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5.31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轻工业产值178.46亿元,增长14.8%;重工业产值136.85亿元,增长19.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0.91亿元,增长6.5%;股份制企业125.88亿元,增长21.7%;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值179.31亿元,增长12.6%,其他经济类型9.2亿元,增长32.2%。工业销售产值293.79亿元,增长10.5%%,工业产销率为93.18%,下降1.91%。我市规模以上重大行业中,纺织业完成产值19.32亿元,下降0.28%;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9.82亿元,增长9.2%%,占总产值比重为12.63%;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37.47亿元,增长15.9%;印刷业完成产值28.67亿元,增长12.5%;皮具及其制品完成产值22.47亿元,增长13.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11.24亿元,增长46.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37.79亿元,增长30.2%,占总产值比重为12%;规模以上产值增幅超过25%的镇有双合、鹤城、桃源、龙口四个镇。年产值超过1亿元以上,而且增长速度超过30%企业有21家。亿元产值的工业企业67家,比上年增加4家。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6家,净增加58家。工业用电量达到14.76亿千瓦时,增长2.7%。
2009年末全市私营企业2514户,注册资金38.77亿元,分别增长9.1%和25.6%;个体工商户16606户,注册资金4.05亿元,分别微降0.5%和增长9.6%。全市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5家,产值132.49亿元,增长26.6%,增加值25.66亿元,增长24%。全年新上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0家,产值2.9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78%。 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1.77亿美元,增长15.4%。新批企业数11间,增资企业数18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0.25亿美元,下降89.3%。
美雅集团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毛毯生产企业,银雨灯饰有限公司为世界较大的灯饰生产企业,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印刷企业之一。美雅拉舍尔毛毯、华山泉矿泉水、比力奇电热水器、鹤山电机、明可达台灯、东古酱油、胜利厨具及鞋类、灯饰、制伞、时装等一大批优质产品饮誉中外市场,近200个产品荣获省以上名优新产品称号。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6.59亿元,增长15.1%,增幅居江门四市三区首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5.31亿元,增长16.6%。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工业生产值超亿元企业共67家,比上年增加4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演进为8.2:56.1:35.7。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2.49亿元,增长26.6%。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1个,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1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8.58万平方米,增长9.5%。房屋竣工面积91.92万平方米,下降2.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投资大幅增长,0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34亿元,增长20.3%。按投资结构分,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0.52亿元,增长2.65倍,更新改造投资15.05亿元,增长12%;其他投资10.82亿元,下降21.3%,房地产投资21.94亿元,下降8.7%。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0.13亿元, 下降52.3%;第二产业投资22.32亿元, 下降6.2%;,第三产业投资45.89亿元,增长40%%。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21.94亿元,下降8.7%。商品房施工面积190.2万平方米,增长35.9%,商品房竣工面积58.42万平方米,增长1.28倍,商品房销售面积79.03万平方米,增长96.2%%,商品房销售额35.58亿元,增长1.3倍,商品房空置面积5.7万平方米,增长18.75%。 第三产业成为鹤山发展的新亮点。通讯、电子、汽车、住房等高档、大额商品销售畅旺,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形成。交通运输、旅游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金融证券、保险、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
2009年,全市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7.3%。消费市场需求畅旺,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2.6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1.94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79万平方米,增长96.2%,商品房销售金额35.58亿元,增长1.3倍。启动市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完成《鹤山物流园铁路货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广珠铁路鹤山站场扩大的申报工作。
2010年房地产、金融、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继续发展壮大。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58.1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0.7%。房地产业成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时期全市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83.5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5%,商品房销售面积23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13亿元。金融运行平稳,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加大,2010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14.41亿元,比2005年增长2.6倍。邮政储蓄银行鹤山支行、交通银行鹤山支行、国民小额贷款公司开业营运,保险证券机构大幅增加,获“广东省金融稳定奖”。2010年旅游总收入13.59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63倍。市现代物流中心成功纳入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工程和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被认定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贰』 中国鹤山沙坪新村街的历史(以前是什么来的;如何发展的)

朋友我只能找到这些了;
鹤山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与南海、顺德隔江相望,325国道、江鹤和佛开高速公路、江肇公路纵横贯穿全市,水陆交通便利。鹤山于公元l732年(雍正十年)建县,因市内有山形似仙鹤而得名。建国后曾与高明县合称高鹤县,1982年恢复鹤山县建制。1993年11月撤县设市,下辖11个镇,2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12个村民委员会,l0个三峡库区移民村。市人民政府驻沙坪镇,规划控制面积81.4平方公里,现建成面积15.7平方公里。

鹤山地理位置,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2.29度--22.52度,东经l12.28度--ll3.25度),属南亚热带季风区,境内具有海洋气候特征,温、光、热、雨量充足,四季宜种。年平均日照l789时,年日照率达40.1%日照时数,带来太阳幅射热量大,年平均幅射量l04.08千卡/厘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8℃,年平均降雨量l700公厘左右,夏秋多台风暴雨,无霜期为365天,冬春有冷空气侵袭和偶有奇寒,无霜期长。鹤山紧靠西江,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7条,全长共187.8公里,流域面积1003.28平方公里,除沙坪河属西江交流外,其余均属潭江水系。

鹤山总面积ll08.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万人,男女性别比100:100.1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21人。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常住人口有45.56万人,全市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壮族、瑶族、回族等29个少数民族。

鹤山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6.2万,分布于51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

鹤山市属珠三角经济圈发展中城市之一。鹤山市委、市政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科学规划,集约发展,科学创新,生态优先”的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努力建设富强鹤山、文明鹤山、生态鹤山、和谐鹤山。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7.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34亿元,第二产业47.41亿元,第三产业31.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4元。2006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49.2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和江门市平均水平。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鹤山市先后跨入全国80个小康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等先进行列,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市、全国绿化百佳县(市)、省卫生城市、省双拥模范市、省教育“两基”先进县(市)称号。

鹤山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化城市。在工业发展方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鹤山市着力构筑工业发展平台。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使园区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以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基地为“点”,江沙工业走廊(江肇公路)和325国道为“线”,各镇工业园区为“面”,拓宽工业发展新载体。重点发展好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基地鹤山园区这个品牌,创新开发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好鹤城-共和园区,规划好龙口-桃源园区,使之成为外资、民资投资的新热点,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将其建设成初具规模的产业园,成为鹤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平台。以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为龙头,带动以纺织,制鞋、印刷、机电、五金、食品、建材、造纸、电子、厨具、灯饰、制伞等产业加快发展。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按照投资密度、产业链延伸度、财税贡献率、资源消耗率、就业按置率和对环境影响等六条标准,严把项目质量关,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05年鹤山市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5.5亿元,全社会工业增加值45.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5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42.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1家。2005年全市新上、增资项目272个,计划总投资41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超1000万元的项目111个,超5000万元的项目18个,超亿元的项目4个。企业自主创新能逐步增强,有7个企业创建了9个省著名商标品牌。2006年上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8.1亿元,全市新上和增资各类投资项目153个,计划投资总额超52.53亿元。目前,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31家,其中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超10亿元,银雨灯饰有限公司、美雅股份有限公司超5亿元。民营经济发展较快。2005年末全市私企业1435户,个体工商户12989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53亿元。

鹤山市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作为重点,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坚持科技兴农,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大力发展精细农业、集约农业、订单农业和特色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港澳及珠三角大城市群提供绿色、环保及无公害鲜活农产品的基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竞争力和综合效益。近几年来,鹤山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传统农业向商品化、基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发展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新格局,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现已建成生猪、三鸟、水产、蔬菜、西瓜、优质水果、鸵鸟、珍禽等产品生产基地,大批农副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全市实现造林绿化达标工作,森林覆盖率达47.6%。西江大堤五期加固整治工程以及沙坪水闸除险加固达标工程己告竣工。2005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5.3亿元。2006年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8.37亿元。

外贸、金融、财政以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有所。2005年外贸出口总额6.54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2.37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4.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38万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64亿元美元;税收总收入9.51亿元,其中国税国内税收收入5.35亿元,地税收入3.35亿元;实现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2.31亿元。2006年上半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3.57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52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2.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54万美元,合同外资金额9917万美元;2006年上半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2亿元。 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发展较快,2005年鹤山碧桂园完成投资3.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4元;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9609人、失业保险51419人、医疗保险32738人、工伤保险57730人、生育保险52300人。

鹤山市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强交通、通讯、能源、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2005年,全市公路建设投资2.2亿元,实现公路网络化、硬底化,现有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885.8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79.95公里,鹤山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市内每天有高速豪华客轮与香港对开,港口可停泊3000吨级货轮,年吞吐量160万吨;邮电通讯实现城乡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固定电话装机总容量超14.9万门,电话普及率为111.7℅,手机用户25.3万户,互联网用户1.72万户,建立了政府电子政务专网平台;2005年全市电网建设及改造投入1.15亿元,完成鹤山主变电工程、古劳扩建主变电工程、35项农网改造工程和15配网工程等。

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创建省一级学校5所、江门市一级学校5所、鹤山市一级学校6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稳居全省前列。2005年我市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13项、获得江门市科技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210项。全市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达77.9%,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8.92万人,参保率排在江门市前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承办了省第七届龙狮大赛、举办了“冼星海诞辰100周年暨抗战胜利60周年文艺活动”、“市慈善表彰文艺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鹤山市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事业,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建起四星级的雁山酒店等一批高标准的宾馆,开发了大雁山风景区、马山、仙鹤湖、古劳水乡等旅游景点和东坡亭、铁夫画阁等旅游度假胜地和人文景观。近年来,镇级还增加了共和高尔夫球场、鹤城祥兴休闲农庄、色色会所等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吸引了中外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叁』 民国以前城市人如何养老

鹤山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与南海、顺德隔江相望,325国道、江鹤和佛开高速公路、江肇公路纵横贯穿全市,水陆交通便利。鹤山于公元l732年(雍正十年)建县,因市内有山形似仙鹤而得名。建国后曾与高明县合称高鹤县,1982年恢复鹤山县建制。1993年11月撤县设市,下辖11个镇,2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12个村民委员会,l0个三峡库区移民村。市人民政府驻沙坪镇,规划控制面积81.4平方公里,现建成面积15.7平方公里。

鹤山地理位置,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2.29度--22.52度,东经l12.28度--ll3.25度),属南亚热带季风区,境内具有海洋气候特征,温、光、热、雨量充足,四季宜种。年平均日照l789时,年日照率达40.1%日照时数,带来太阳幅射热量大,年平均幅射量l04.08千卡/厘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8℃,年平均降雨量l700公厘左右,夏秋多台风暴雨,无霜期为365天,冬春有冷空气侵袭和偶有奇寒,无霜期长。鹤山紧靠西江,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7条,全长共187.8公里,流域面积1003.28平方公里,除沙坪河属西江交流外,其余均属潭江水系。

鹤山总面积ll08.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万人,男女性别比100:100.1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21人。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常住人口有45.56万人,全市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壮族、瑶族、回族等29个少数民族。

鹤山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6.2万,分布于51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

鹤山市属珠三角经济圈发展中城市之一。鹤山市委、市政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科学规划,集约发展,科学创新,生态优先”的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努力建设富强鹤山、文明鹤山、生态鹤山、和谐鹤山。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7.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34亿元,第二产业47.41亿元,第三产业31.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4元。2006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49.2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和江门市平均水平。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鹤山市先后跨入全国80个小康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等先进行列,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市、全国绿化百佳县(市)、省卫生城市、省双拥模范市、省教育“两基”先进县(市)称号。

鹤山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化城市。在工业发展方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鹤山市着力构筑工业发展平台。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使园区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以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基地为“点”,江沙工业走廊(江肇公路)和325国道为“线”,各镇工业园区为“面”,拓宽工业发展新载体。重点发展好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基地鹤山园区这个品牌,创新开发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好鹤城-共和园区,规划好龙口-桃源园区,使之成为外资、民资投资的新热点,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将其建设成初具规模的产业园,成为鹤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平台。以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为龙头,带动以纺织,制鞋、印刷、机电、五金、食品、建材、造纸、电子、厨具、灯饰、制伞等产业加快发展。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按照投资密度、产业链延伸度、财税贡献率、资源消耗率、就业按置率和对环境影响等六条标准,严把项目质量关,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05年鹤山市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5.5亿元,全社会工业增加值45.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5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42.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1家。2005年全市新上、增资项目272个,计划总投资41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超1000万元的项目111个,超5000万元的项目18个,超亿元的项目4个。企业自主创新能逐步增强,有7个企业创建了9个省著名商标品牌。2006年上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8.1亿元,全市新上和增资各类投资项目153个,计划投资总额超52.53亿元。目前,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31家,其中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超10亿元,银雨灯饰有限公司、美雅股份有限公司超5亿元。民营经济发展较快。2005年末全市私企业1435户,个体工商户12989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53亿元。

鹤山市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作为重点,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坚持科技兴农,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大力发展精细农业、集约农业、订单农业和特色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港澳及珠三角大城市群提供绿色、环保及无公害鲜活农产品的基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竞争力和综合效益。近几年来,鹤山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传统农业向商品化、基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发展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新格局,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现已建成生猪、三鸟、水产、蔬菜、西瓜、优质水果、鸵鸟、珍禽等产品生产基地,大批农副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全市实现造林绿化达标工作,森林覆盖率达47.6%。西江大堤五期加固整治工程以及沙坪水闸除险加固达标工程己告竣工。2005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5.3亿元。2006年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8.37亿元。

外贸、金融、财政以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有所。2005年外贸出口总额6.54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2.37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4.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38万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64亿元美元;税收总收入9.51亿元,其中国税国内税收收入5.35亿元,地税收入3.35亿元;实现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2.31亿元。2006年上半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3.57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52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2.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54万美元,合同外资金额9917万美元;2006年上半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2亿元。 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发展较快,2005年鹤山碧桂园完成投资3.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4元;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9609人、失业保险51419人、医疗保险32738人、工伤保险57730人、生育保险52300人。

鹤山市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强交通、通讯、能源、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2005年,全市公路建设投资2.2亿元,实现公路网络化、硬底化,现有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885.8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79.95公里,鹤山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市内每天有高速豪华客轮与香港对开,港口可停泊3000吨级货轮,年吞吐量160万吨;邮电通讯实现城乡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固定电话装机总容量超14.9万门,电话普及率为111.7℅,手机用户25.3万户,互联网用户1.72万户,建立了政府电子政务专网平台;2005年全市电网建设及改造投入1.15亿元,完成鹤山主变电工程、古劳扩建主变电工程、35项农网改造工程和15配网工程等。

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创建省一级学校5所、江门市一级学校5所、鹤山市一级学校6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稳居全省前列。2005年我市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13项、获得江门市科技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210项。全市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达77.9%,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8.92万人,参保率排在江门市前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承办了省第七届龙狮大赛、举办了“冼星海诞辰100周年暨抗战胜利60周年文艺活动”、“市慈善表彰文艺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鹤山市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事业,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建起四星级的雁山酒店等一批高标准的宾馆,开发了大雁山风景区、马山、仙鹤湖、古劳水乡等旅游景点和东坡亭、铁夫画阁等旅游度假胜地和人文景观。近年来,镇级还增加了共和高尔夫球场、鹤城祥兴休闲农庄、色色会所等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吸引了中外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肆』 江门鹤山桃源镇的历史

桃源镇-历史沿革
桃源镇位于鹤山市区西南5千米处。清属古劳都,1912-1953年为鹤山县一区,1954年改属二区,1957年称桃源乡,1958年称桃源人民公社,1959年并入龙口公社,1961年复置桃源公社,1983年称桃源区,1986年称现名。镇区(桃源圩)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因圩南一古庙四周广植桃树而得桃源之名。

[编辑本段]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桃源镇
基本概况
鹤山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缘。总面积1108平方千米。总人口36万人(2003年)。鹤山市辖1个街道,10个镇:沙坪街道、龙口镇、雅瑶镇、古劳镇、桃源镇、鹤城镇、共和镇、址山镇、宅梧镇、云乡镇、双合镇。市人民政府驻沙坪街道,邮编:529711。代码:440784。区号:0750。拼音:Heshan Shi。 桃源镇位于珠三角腹地,距鹤山市城区3公里,325国道横贯全境,佛开高速公路、兴建中的江肇高速公路、广珠铁路越过境内。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常住人口2.2万人,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1.8万人,外来人口1万多人。2007年及2008年,桃源镇连续两年被评为江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江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先进单位。 2008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8亿元,比2007年(下同)增长15%;社会总产出41.1亿元,增长20.5%;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61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产值31.47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产值8.02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4860.7万元,增长32.43%;农村经济总收入21.6亿元,增长11.2%;农村人均纯收入6992元,增长4.5%。
经济概况
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5.28亿元,比2003年增长10%;社会总产出25.72亿元,增长18.5%,其中,工业总产值20.05亿元,增长20.4%,农业总产值1.02亿元,增长5.2%;新上、增资扩建项目20个,实际到位资金合共3.13亿元,其中外资1886万美元。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桃源镇已形成了三业齐飞的发展势头。农业方面,桃源镇拥有了一批生产规模较大的“三高”农业生产基地,包括年上市鸡苗500万羽的国荣鸡苗孵化场,年上市肉猪1万头的美德洲农场和开发山地5300亩、被列为国家财政部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的桃源“三高农业品牌”——甘棠花木基地。工业方面,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已渐成气候,其中外资企业有30多家,民营企业有180家,构成了以电子电器、新型材料、纺织制衣、五金制伞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并涌现出北丰、联塑、法罗力·比力奇、安柏、康佰、制伞等工业品牌。第三产业方面,君威酒店的落成开业,桃花源商住区和桃源影剧院的相继落户,以及色色会所,马山风景区和金峡水库度假村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巩固了第三产业在桃源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工业经济长足进步 工业方面,桃源镇拥有较大规模的外资、民营企业共300多家,形成了以电子电器、五金制伞、纺织制衣、新型材料等为主要产业的工业体系,并成功打造了北丰家用纺织、联塑管道、法罗力比力奇水暖设备、桃源彩伞等四大龙头工业。其中,制伞业是桃源镇的特色传统产业。目前,该镇已成为华南地区配套齐全的伞具生产基地、出口集散地和行业信息交流中心,并于2007年强势启动“桃源彩伞”区域品牌。此外,桃源镇着力完善工业配套设施,以新325国道为轴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开发了富民、建桃、德胜等三个工业园,各园的路网、电网、供水等工业配套已全面完善。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农工作方面,桃源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产业提升,深化农业保障机制,以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方面,甘棠花木基地被列为国家财政部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种植面积突破6000亩;茶科所“金马牌”桔普茶被评为江门市20个优秀旅游商品和“2007江门市五邑八宝(特产)”之一;年上市鸡苗500万羽的国荣鸡苗孵化场和总种植面积达500亩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等也属较具规模的“三高农业品牌”。 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第三产业方面,桃源文化广场、桃源影剧院已相继建成,三星级君威酒店是全市为数不多的星级酒店之一,镇区三大高品质商住楼盘建设如火如荼,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全市第一家经营日本料理的综合性特色酒店----椰林酒店正式开业。桃源墟镇逐渐形成以富源大道为主干道的新兴文化商贸区。同时,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城区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桃源组团”的落实和“服务江门、辐射珠三角、面向粤西和大西南”的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以进一步增强桃源镇的综合竞争力。
历史沿革
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置鹤山县。因县内有山如鹤而得名。 1993年11月8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3]208号)撤销鹤山县,设立鹤山市。 2000年,鹤山市辖12个镇:古劳镇、双合镇、沙坪镇、雅瑶镇、龙口镇、宅梧镇、共和镇、址山镇、云乡镇、鹤城镇、桃源镇、合成镇。总人口405779人,各镇人口: 沙坪镇 143888 龙口镇 35888 雅瑶镇 35236 古劳镇 32148 桃源镇 24333 鹤城镇 29649 共和镇 23929 址山镇 26541 宅梧镇 32354 云乡镇 4315 双合镇 9798 合成镇 7700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鹤山市辖11个镇(沙坪、雅瑶、共和、桃源、址山、云乡、鹤城、宅梧、双合、龙口、古劳)。截至2005年12月31日,鹤山市辖11个镇(沙坪、雅瑶、共和、桃源、址山、云乡、鹤城、宅梧、双合、龙口、古劳)。2007年,撤销沙坪镇,设立沙坪街道。4月19日,沙坪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文化与名人
王老吉凉茶 “老老实实王老吉”,这是家喻户晓的广东王老吉凉茶广告语。但这也是王老吉始创人的写照,王老吉始创人为桃源镇钱塘人王泽邦,又名王阿吉。清道光年间,王阿吉为草药医生,与其子不断探索,以岗梅根、金樱根等10余种山草药,配制成独家凉茶,在桃源圩以大碗茶形式摆档。因卓有功效,故极受欢迎,生意兴隆,且驰名远近。清道光8年(1828),王阿吉全家迁广州,在十三行靖远街开设“王老吉”凉茶店,经营方式照旧。由于疗效优异,适用面广,价格低廉,饮用方便,不久风靡羊城。1840年,始出售袋装凉茶。至其第三代时,“王老吉凉茶”已行销全球华人地区,其孙王裕恒1870至港,在文武庙设店,市道兴旺。随社会发展,“王老吉凉茶”剂型也不断推陈出新,20世纪60年代中期,制成凉茶精,1988年又浓缩成冲剂,饮用更为方便。 竹朗金龙 鹤山市最负盛名的舞龙要数桃源镇竹朗的金龙。竹朗的舞龙习俗相传已有200多年。竹朗的金龙以龙头到龙尾都用金黄色饰物,故称“金龙”。金龙全长102米,龙头龙尾各重五六十斤。每次出动要动员70多人,表演时舞龙与舞狮同台演出,还配上龙珠、鳌鱼、鲤鱼等行当,表演“翻龙肚”、“金龙追狮”、“狮子洗龙须”、“鱼鳌游龙门”、“鲤鱼跳龙门”等套路,场面壮观,气势魁宏,充分体现我市民间文化艺术之精华。每年中秋节或喜庆,舞龙是竹朗人最喜爱的活动,青壮年男子几乎全部出动,老人、妇女结队观看,附近顺德、南海、高明的客人及亲友都来捧场。其时,锣鼓鞭炮喝彩鼓掌响成一片,呈现出热烈、欢乐、祥和的气氛。雅瑶镇陈山村每年农历8月底都要举行一连三晚别开生面的舞龙活动,他们的龙不点灯烛,而是在龙身上插满点燃的香火,在夜间看去宛如一条繁星万点的银河,叫做香火龙,远看尤为壮观。陈山分有几个里,各个里都有门楼,龙经门楼侧身而过,村里人在门楼等候,给龙灌酒,灌龙酒时,大家都一饮而尽。鹤山民间舞龙活动相当普遍,历代相传,形成习俗,可说是源远流长。 古今名人--李锦泉 大学教授。桃源镇宿坳村人。小学毕业于沙坪镇小,在鹤山一中念初中,高中就读于华师附中,1960年8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分配到上海交通大学,后迁西安交通大学任教。1984年至1993年,任西安交通大学物理系副主任。1987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荣誉证书,1993年10月获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发表论文20多篇,其教学改革成果和教材编写曾获陕西省和国家教委奖励。 古今名人--施义鎏 总工程师,科技工作者。桃源镇竹朗人。1959年在鹤山一中高中毕业,考入暨南大学化学系,就读5年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化工仪表,化工工程及化工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研究。1982年至1986年间,连续获省、市科技成果奖6项,并将研制成功的系列热分析仪、联检仪,在暨大仪器厂投入生产,推向市场。1987年调进暨南大学科技服务公司,为科研项目主持人,肩负对外科技开发、科技咨询及科技转让服务。1991年以其胶粘剂新技术成果作价150万,与珠海东区房地产公司合作,由珠海方面直接注资150万,创办广州天河万大科技实业公司(生产系列胶粘剂),并兼任总工程师工作。 古今名人--李国荣 桃源甘棠犁迳嘴人。全国劳动模范。李国荣鸡苗孵化场创办人。一向居家务农,1982年始,为创业致富,钻研孵化技术,并向银行贷款2万元,办起了简陋鸡场,因经营得法,到1995年规模逐渐壮大,评为鹤山农业种养大户。到1999年底该场扩展占地2.2公顷,建筑栏舍总面积15000平方米,有19台电脑自动孵化机,年孵化量480万羽,父母代种鸡5万羽,产值600万元,纯利200万元,种鸡畅销全国各地。他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向家乡农民传授技术,使当地鸡苗场鸡苗成活率达99%以上;为本村道路硬底化捐资12万元;多次资助甘棠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极受大家赞誉。
旅游景点
色色会所 色色会所位于群山环抱、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的鹤山市桃源镇甘棠乡,总占地面积12万M2。内设食肆、宾馆、游泳池、钓鱼台、快艇园、烧烤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娱乐、运动设施依次掩映在青山碧水之中。这里没有都市的灰蒙蒙的天空、川流不息的车流、脚步匆匆的路人。抛开忙碌工作、烦心的琐事,甩开城市繁嚣,与蓝天白云对话,与轻风拥抱。携妻带子、呼朋唤友,在山水田园之中,自由自在享天伦之乐。投身碧波荡漾的游泳池畅游,细细品尝美味的佳肴,全身的每一寸肌肤都完全放松,与家人、朋友共享美好时光。色色会所设有酒楼、卡拉OK厅、图书室、高贵客房、天台花园等,设施一流。在美丽、静谧的色色桃源之夜,与最爱、最亲的人围坐天台花园,一起欣赏清月辉星,聆听松涛声韵、蛙唱鸟鸣,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的桃花源。 马山叠翠-鹤山八景之一 指距城区14公里处的马山风景游览区。面积15000亩,由数十个低山岗组成,绵延起伏,构成绿色海洋般的丘陵自然景观。325国道纵观其间。最高的岗顶建有鹤林亭,因树林长高所掩,遂于其上加盖三层的六角亭,名为亭为亭,登亭可俯览马山全貌。四周山头层林尽染,山花吐艳、山中的叠翠湖可供荡舟、垂钓,周边岗头上有造型各异的凉亭。射击场、游泳池、网球场、卡拉OK歌舞厅等掩映绿荫中。1992年落成的“骏马苑”设有宾馆、餐厅、会议室等。叠翠湖边新建的桃花源假日俱乐部,别墅群错落其间。专业研究、生产、销售鹤山名茶“单丛茶”的鹤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就坐落于此,1987年茶科所首次从广东省饶平县引进单丛茶,种植了8亩示范田,获得一次引种成功。所研制的成品单丛茶具有色泽油润,汤色橙黄明亮、回甘力特强,具有天然花密味等特点。一九九二年,鹤山单丛茶荣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九九三年,荣获广东省茶叶学会颁发的银杯奖。该产品质量优良,价格适中,深受广大顾客欢迎。 金峡水库 金峡水库位于桃源境内的桃源河上游,距镇府所在地4公里。水库于一九五七年动工兴建,一九五八年建成,集雨面积22.35KM2,设计正常水位22.75M(珠基,下同)相应库容461万M3,校核洪水位(P=0.2%)25.60M,相应库容884万M3,是一座小(一)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6078亩,坝后电站装机容量160KW。一九九八年一月二十一日经广东省水利厅批准,将水库扩建为中型水库,扩建后正常水位24.25M,相应库容665万M3,校核洪水位(P=2%)26.35米,相应库容1160万M3,设计水(P=0.1%)位26.9M,相应库容1160万M3,灌溉面积扩大到10968亩,扩建工程于二000年十月动工,二00一年十二月竣工,工程建设内容:土坝增厚加固,溢洪道改建。 鹤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鹤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于1982年建立,属鹤山市林业局管辖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自主经营,位于鹤山市中部,广湛公路从旁经过,距沙坪镇13公里,广州市80公里,交通方便。现有职工11人,土地总面积2000亩,其中有林地1700亩,育苗地100亩,鱼塘50亩。建设面积共1500平方米,包括办公楼、职工宿舍、试验室、展览室、招待所和饭堂等,84年与华南植物研究所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97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十大重点开放台站之一,中科院鹤山试验站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6人,具有一群总体知识水平较高,知识结构合理的青年群体,承担和主持国家、中科院和广东省的重大研究项目15项,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本研究所肩负著鹤山市造林绿化、林业良种选育、新品种示范推广、生态公益林营造、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任务,优化的针阔叶混交林已推广23万亩,成为广东省连片面积最大的人工混交林,“林-果-草-鱼”优化生态模式被广泛推广应用,成为洼地的支柱产业,建立了绿化苗园场和乡土树种繁育基地,成功地繁育了二十多个乡土树种,其中有观光木、格木、伯乐树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建立了2000亩江门市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本研究所与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省林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参与了“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重建与恢复”重要科研项目,承担省森林病虫害松爽圆蚧监测任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江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鹤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加强同国内外同行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已有英、美、德、奥、台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60人次来本研究所考察和指导工作,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与鹤山厚积工程机械招工信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州假山景观设计工程 浏览:862
哈尔滨工程造价招聘 浏览:937
建筑工程土建劳务分包 浏览:632
道路监理工程师 浏览:476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在本校吗 浏览:370
河北工程大学保研率多少 浏览:287
有学质量工程师的书吗 浏览:479
康乐县建筑工程公司 浏览:569
助理工程师二级 浏览:872
注册安全工程师初级考试时间 浏览:90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题研究 浏览:881
工程造价图纸建模 浏览:888
辽宁恒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93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 浏览:73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兴趣爱好 浏览:316
密歇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浏览:388
广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浏览:31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浏览:858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管理条例 浏览:270
云南工程监理公司排名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