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质工程专业是适合考研还是就业呢深知的朋友来帮个忙
我也学地质工程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今年大四,谈谈我的看法,谨代表一家之言)
1、无论你考不考研,你都要好好学。工程地质属于工科,大部分学的东西都能直接用于工程实践。现在把基础打好,无论将来找工作还是考研,都有优势。而且工作还得考各种证书(如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他们的基础考试就是大学所学的课程。
2、就业OR读研? 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而且现在你才大一。(我们刚大一的时候也对这个问题很纠结,我们老师当时的建议是先好好学习,这个问题放到大三时再考虑)不过你有这个意识还是很不错的。现在这个专业好就业,但不能就好业。一般都在勘察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设计单位的很少。如果你选择读研的话,也存在风险。没有人保证这个专业等你研究生毕业后还依然好就业,而且待遇方面也并非相差很大(今年我们学校这个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区别是月薪相差200元)而且两者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优点就是研究生发展比本科生快。
说说我们班的情况,我们班女生(4个)全部保研,男生1/3考研,85%考上了,其余的就业,就业单位都是施工单位和勘察单位。就业率100%,但就业质量较往届差比较多。
结论:首先做好读研准备,好好学习,这个肯定没有错。等到大三时再准确确定方向。
如果三年后你碰上好的单位,就果断就业,如果以后觉得知识不够用,再继续深造。
如果三年后你选择读研,那也没什么不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等修成正果后,再寻良枝。
但有一点:无论你就业还是读研,都是为了将来能过得更好,读研不是目的。还有千万不要认为22岁还小,我们的父母都差不多年过半百了,我们得为他们着想。
⑵ 地质工程专业有必要考研吗
地质工程专业有必要考研。
地质工程专业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以原二级学科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和探矿工程为主体,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本工程领域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地质学、油气及固体矿产的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在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包括地质调查、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评价、大型工矿企业和水利水电建设、公路和铁道建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勘察及监测等。
以下是地质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具体名单:
⑶ 地质工程考研哪个学校最好
全国共有20所开设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6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同济大学,排名第三的是西南交通大学,还有西安交通、中国地质大学、长安大学等。
⑷ 地质工程专业考研难吗
不难,在考研里面算容易的,只要坚持复习一个学期肯定能考上自己理想的高校的,这个专业算是冷门,专业课好过经常是高分,英语是关键一定要过线。
⑸ 地质工程专业考研可以报考别的相关专业么
可以报考岩土工程,这是土木方向的;也可以报考矿普、物探,这是地矿方向的。后者是照顾专业,但是实际上两者都是辛苦专业,慎重而行。
⑹ 地质工程专业考研大学排名
中国地质大学是地质工程专业最出名的学校,他的所有地质专业都是非常厉害。
⑺ 考研 地质工程
地质工程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081803
研究方向
(01)岩土体工程性质与稳定性
(02)区域稳定性与环境地质
(03)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
(04)斜坡稳定与加固
(05)岩土文物保护
(06)水利水电工程地质
(07)钻探与钻井工程
(08)地基与基础工程
(09)非常规能源开发
(10)钻掘设备、机具与材料
(11)地下建筑工程
(12)工程爆破技术
(13)非开挖技术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34|工程力学 或 844|工程地质学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复试科目(3选1):
土力学;钻探工艺学;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
⑻ 地质工程专业考研考哪些学校好点
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河海大学、兰州大学、辽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这些的工程方向很多,比如:边坡治理、公路桥梁防护、防治工程灾害、地质环境防护等,看你喜欢哪个方向,再结合你的条件,坚信自己!
⑼ 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院校排名情况
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院校排名前10名的高校:
地质工程专业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
⑽ 地质工程专业考研大学排名
地质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南京大学 A+
2 中国地质大学 A+
3 北京大学 B+
4 西北大学 B+
5 吉林大学 B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7 成都理工大学 B-
8 中国石油大学 B-
9 中国矿业大学 C+
10 浙江大学 C+
11 合肥工业大学 C+
12 中南大学 C
13 中山大学 C
14 中国海洋大学 C-
15 兰州大学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