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延安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经济发展的复杂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力调结构、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促发展,全市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60亿元以上(现价),增长12%左右(可比价);财政总收入263.14亿元,增长32.4%;地方财政收入90.47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557亿元,增长3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3元,增长24.4%,农民人均纯收入4268元,增长20.2%。
(一)工业经济稳步回升。针对工业增速下滑的严峻形势,及时制定了十一条应对措施,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67.7亿元,增长11%以上。地产原油886万吨、加工964.7万吨,分别增长0.24%和4.6%;长庆油田生产原油628万吨,增长19.3%。煤炭产量2030万吨,净增613万吨,是历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生产卷烟34.3万箱,增长5.1%。机械制造、制药、电力等也实现较快增长。姚店工业园区完成二、三期规划,10个县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省上重点支持的工业园区,黄陵煤电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子长煤化工园区全面开工建设,安塞、志丹等工业园区已有部分项目入园。
(二)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抓住中省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机遇,争取中央新增投资10.3亿元,安排项目480个,部分建成投用。市级10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0亿元,增长33.4%。资金到位、在建项目、工程进度均创历年最好水平,在建项目增长64%,新开工项目增长33.3%,竣工投产项目增长75%。延安卷烟厂技改、延安至吴起等4条二级公路、黄陵粉煤灰砖厂、黄陵矿业果蔬生态中心、陕汽专用汽车厂、2.4万吨乳化炸药厂、杨庄河炼化一期、吴起至延炼原油和延炼至西安成品油运输管线等建成投用,姚店至延长等3条二级公路实现当年开工当年路基贯通,黄陵和子长煤焦化、延长集团装备制造、国家油气检测中心、包西铁路复线、青兰高速延安段、延志吴高速、延安新机场、南沟门水库、750千伏和一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进展较快,安塞40万吨天然气液化、华能延安电厂、市中医院迁建、市实验小学、黄延高速第二通道、北高速连接线等项目开工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拉动经济增长9.3个百分点,不仅对保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旅游和消费增势强劲。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市财政投资2000万元在央视推出了宣传广告,安塞千人腰鼓成功参加了国庆表演,与17家媒体联合举办了首届《陕北风情》音乐会,与央视联合举办了“童心如歌、花开延安”国庆献礼节目,宣传投入和举办活动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一号工程”全面完成,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成开放,被评为全国百项经典工程之一。黄帝陵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圆满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新增文物点5600处。出台了《旅游营销奖励办法》,开通了至广州航班,增加了至西安航班,与上海、南京等地签订了旅游战略合作协议。来延游客达到102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3.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等工程,圣安丽景家居建材城、红化三期大型蔬菜超市建成投用;建成农家店1285个,覆盖所有乡镇。住房、汽车、餐饮等持续成为消费热点,全年新增汽车2.4万辆,增长67%。拍卖、二手车、二手房等市场趋旺。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7亿元,增长19.6%。新增外贸企业8户,外贸进出口总额2200万美元。
(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全面丰收,粮食总产77万吨,创近十年新高。苹果面积达到280万亩,总产近200万吨;红枣40万亩,总产4.3万吨;核桃25万亩,总产5300吨。洛川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全市生猪饲养量143万头,净增30万头,为近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肉、蛋、奶总产分别增长15%、7%和16%。新建高标准大棚6090座,累计达到8.9万座。安塞与寿光合作的农业生态示范园和农产品物流园区开工建设。新增退耕还林7.2万亩,完成造林87.6万亩。新修基本农田3.5万亩,修复旧坝200座,新建沼气池1.8万口。在全省率先解决了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结束了近百万群众吃水难的历史。建成新农村试点村101个。解决了1.5万人的温饱问题,7.1万人脱贫。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启动,被水利部确定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
(五)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三山两河”治理进展顺利,搬迁宝塔山、凤凰山居民500多户,完成了“三山”绿化、河堤加固、棉土沟滑坡治理,建成了凤凰山公园,市区水景工程开工建设。延大新校区、方塔新区、黄蒿洼新区、南寨砭小区、城东新区建设加快。建成西环线、西过境、长青路,裕丰桥、杜甫川桥,西沟、南门坡过街天桥,完成中心街、南关街人行道改造和火车站广场二期工程,中心街旧城改造、西北川公园等项目加快进行。建成红庄供水复线工程,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3%,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20万平方米。市区所有公厕免费向公众开放。启动了城区周边10万亩绿色长廊建设,在城市主干道移栽大树1万余株,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大力缓解城区交通拥堵,集中开展了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城市建设投入和市政项目为近年来最多的一年。完成了所有县城和建制镇规划,各县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加快,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六)改革开放和金融融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获省上批准,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深入开展,黄龙、黄陵、甘泉、安塞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医药卫生体制、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在上海、南京、重庆、深圳等地开展大规模招商引资活动,签订项目148个,合同引资231.6亿元,到位75.5亿元,招商成果和项目落实都是近年最好的。与延长集团、长庆油田、陕煤、陕汽、陕西有色、上海绿地、上海复星、香港华润、中广核等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制定了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预计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0亿元以上,增长17%。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搭建了三个层次融资平台,与10多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6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农村合作银行、1家证券营业部,2家村镇银行已获审批,城投公司债券发行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地方商业银行筹建工作正式启动。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2亿元,增长23.2%,较年初增加74.8亿元,增长1.9倍。融资总额突破300亿元,新增76亿元,到位22.4亿元,均为历年最多,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短缺和资本金注入难题。
(七)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完成民生八大工程投资33亿元,净增5亿元。一是关系群众利益的一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购买公益性岗位2000个,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再就业安置5300多人,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率先实施了中小学蛋奶工程,并将范围扩大到非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寄宿学生,19.1万学生受益。推行了农村计生家庭奖励、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育龄妇女健康检查治疗政策,并增加了育龄妇女健康检查科目。实施了55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建成1890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市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甲型H1N1流感防治。8个县区中心敬老院主体完工,甘泉县建成投用。建成经济适用房、廉租房36.4万平方米、农村安居工程4600多间,解决了1.3万城镇居民和1700多户农民住房困难。新修和改造农村公路2144公里,投放通村客运车辆120辆。解决了10个县的1014户远离电源农户照明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全市参保人数达到3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80元提高到100元,实现医保全覆盖。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完善了城乡低保、贫困学生救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城市低保补助标准由每月180元提高到210元,农村低保由每年785元提高到1196元,21万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三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两免一补”实现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启动,吴起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双高普九”达标县区占到全省一半。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延园中学投入使用。子长县平价医院建设得到中省肯定,成为卫生部和省上试点县。推出了《挂红灯》、《兰花花》、《九月枣儿红》等一批优秀剧目,《山丹丹》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举办“陕北民歌大舞台”90多场次,正在摄制电视剧《苹果红了》、《腰鼓魂》和专题片《延安史诗》。承办了省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荣获省十四届运动会年度比赛金牌第一。四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完成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改造,第二垃圾场建设加快,各县垃圾场、污水厂建设全面铺开,安塞、志丹、吴起3县建成投运。建成了吴起采油厂、长庆采油三厂等8个石油废水联合站和延炼动力锅炉脱硫回收工程,关闭了子长热电厂。
(八)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坚持依法行政、民主决策,在重点项目、环境保护、融资等15个方面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工作。召开了第六次市政府与市政协领导联席会议。高度重视人大、政协组织的各项视察活动,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明确主管领导和责任部门进行逐项研究落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4件,政协委员提案345件,办复率均为100%。定期向老干部、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通报工作,主动听取意见,自觉接受监督。进一步转变作风,严肃纪律,强化考核,组织了9次专项督查,对93个重点项目实行“三问”,成立了四个重点工作专项推进小组,一月一分析,一季度一研判,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强化监察、审计监督,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坚持开展市县领导大接访活动,有效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实现了“一控双降”目标。深入开展“打黑除恶”等专项整治斗争,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居全省第三。认真开展“百日安全”创建活动,加强对道路交通、煤矿、石化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国土、人事、司法、科技、广电、税务、工商、人防、气象、烟草、助残、老龄、盐务、方志、档案、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国家安全、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总体看,去年我市除生产总值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总值没有达到预期,主要原因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地产原油微量增长,结算价格大幅下降,导致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减少108亿元。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我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强化监督、有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狠抓落实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驻延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② 谁有2011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这五年,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注重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十一五”前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了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近两年,面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沉着应对、科学决策,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实施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大范围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加强科技支撑,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采取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新增中央投资1.18万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投资占43.7%,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占15.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23.6%,灾后恢复重建占14.8%。政府投资引导带动社会投资,国内需求大幅增加,有效弥补外需缺口,较短时间内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在世界率先实现回升向好,既战胜了特殊困难、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又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去年达到1226亿元。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了25%到40%。严格保护耕地。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粮食产量屡创历史新高,去年达到1.09万亿斤,连续7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7356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15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技术,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五年建成铁路新线1.6万公里,新增公路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万公里,新建、改扩建机场33个,新建和加固堤防1.7万公里。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45亿千瓦,其中水电9601万千瓦、核电384万千瓦。关停小火电机组7210万千瓦,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煤炭、钢铁、水泥、焦炭产能。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2529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三废”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颁布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推出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举措。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加快,经济增速等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竞争力逐步提高;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进,资源税改革启动试点,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统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进;平稳解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顺利推出,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深入推进保险业改革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不断扩大。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邮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制定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民间投资的一系列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9%,结构不断优化。贸易顺差连续两年下降,2010年比上年减少6.4%。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对外直接投资2200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3352亿美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和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多边、双边经贸合作继续深化。对外援助规模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增加了就业,吸收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普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实施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办法,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24%的县。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4.32亿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8.35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7810亿元,比五年前增加5800多亿元。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使1100万户困难家庭住上了新房。我们要持之以恒,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五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年均增长22.4%。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和涉农专业的学生实行免费。加快实施国家助学制度,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亿元,覆盖面从高等学校扩大到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共资助学生2130万名,还为1200多万名义务教育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央财政科技投入6197亿元,年均增长22.7%,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国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改造和新建2.3万所乡镇卫生院、1500所县医院、500所县中医院和1000所县妇幼保健院,建立了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人口规划目标顺利实现。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繁荣进步。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五五”普法顺利完成。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玉树强烈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经过灾难的洗礼,中国人民更加成熟、自信、坚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不可战胜。
五年来,我们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问责,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政府自身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过去五年,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中国人民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满意。
回顾“十一五”时期的政府工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我们战胜各种严峻挑战,靠的是发展;各领域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靠的是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要靠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必须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健全的市场机制,有效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作用多一些还是政府作用多一些,必须相机抉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我们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纠正市场扭曲,弥补市场失灵,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经济的内在活力,同时,科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互动和依存不断增强。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充分把握发展机遇,稳妥应对风险挑战,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真正做到内外兼顾、均衡发展。
四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必须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改革创新,从根本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突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步入上升期。从国内看,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我们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我们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显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
——我们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
——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经过未来五年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会有更大的提升,人民生活就会有更大的改善,国家面貌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三、2011年的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过去一年,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3%,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这为做好今年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难下,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未消除,主要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合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总的考虑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
实现上述目标,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实施全口径监管,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综合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加强储备资产的投资和风险管理,提高投资收益。
今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较多等有利条件,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调控时机,搞好进出口调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 还有一页,这一页发不下 了~~)
③ 机场占地拆迁怎么赔偿
因建造机场的关系政府向企业征地、拆迁房子,这时候企业会从拆迁方哪里拿到一笔赔偿金,用这笔钱来作为拆迁赔偿的损失,得到的钱可能需要缴纳税费。
企业拆迁补偿主要组成部分:房屋(所有权人)、土地及附属物补偿费用;租金差价(承租房屋的企业)搬迁和安置补偿费用;停产停业损失、补助和奖励费用、其他无形资产损失。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定。
(3)农田水利工程结算报告扩展阅读:
因当地政策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搬迁企业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应按以下规定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1、搬迁企业根据搬迁规划,用企业搬迁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以及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搬迁企业的搬迁收入扣除重置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和安置职工费用,其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2、企业因转换生产经营方向等原因,没有用搬迁收入进行重置固定资产或技术改造,而将搬迁收入用于购置其他固定资产或进行其他技术改造项目的,可在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中将相关成本扣除,其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3、搬迁企业没有重置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4、搬迁企业从规划搬迁第二年起的5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5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规定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其余额并入搬迁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④ 急急 标后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带施工平面布置图 带大师们有的发邮箱[email protected]
项目经理部的建造师们都会这个施工组织设计。网上的是没有用的,要真刀真枪地干。
⑤ 民政局里有工程部吗或者管规划的部门,负责政府投标建筑指标下发的部门有吗,谢谢。
乡镇部门 党政办、组织员办、财经办、计办、纪检办、 信访办、安监办、民政所、司所、土所、团委、妇联、文化站、农综站(农经站) 乡镇部门 职责 民政办 1、贯彻执行党家关于民政工作针、政策律、规组织实施各级民政部门民政工作针、政策律、规制定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认真制定完善救灾应中国预案工作;组织、协调、实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及核实、评估、掌握报灾情申报、拨发、管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赠;制定措施落实扶贫扶优工作 3、负责、孤、五保户及敬院等特殊困难群ti权益保护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城镇困难户定期救济、临救济 4、负责组织、实施城镇居民低保障制度;落实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工作 5、贯彻家优抚规、政策制定具体实施办并监督执行承办拥军、优待抚恤烈士褒扬工作实施本镇镇双拥工作 6、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针政策研究制定本镇基层组织换届、民主管理、村务公工作等实施案;指导村民委员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推村务公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查处理辖区内换届选举现相关问题;指导完级布置边界争议、名管理、区划调整;指导完村民委员建设社区建设工作社区服务等相关工作任务 7、宣传贯彻落实家殡葬改革政策;发现偷埋土葬现象及配合区殡仪馆做起尸火化工作;丧户及提供殡葬车辆等相关服务工作 8、宣传贯彻龄工作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及办理优待证;切实维护合权益解决产、、医疗等存问题;指导协展利于身健康文娱;做级交办涉信息调查、收集工作;努力领导提供相关决策参考意见建议 9、整理更新各种软、硬件资料做文件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各类民政象信访能耐细致按照政策做解释工作针提困难要求政策原则范围内尽努力给予解决 10、承办党委、政府县民政局交办其事项 劳保所 1、负责劳保障政策宣传、咨询工作; 2、办理辖区内失业员失业登记提供职业指导、业岗位信息业困难员提供业援助等业服务; 3、负责再业援助工作; 4、配合社保险经办机构做养金社化发放相关工作负责辖区内企事业单位退休员领取养金资格审查、待遇调整丧葬补助支取协助关部门退休员建立健全党组织组织退休员展文体; 5、负责本辖区劳保障各项统计、统计析报工作承办辖区内业、再业社保障统计调查工作做辖区内岗失业员、退休员基本情况信息库建立、运行管理工作; 6、负责辖区内农村富余劳力调查统计、建立劳力资源信息库、员组织农村富余劳力转岗培训外打工民工办理关手续提供相关报务指导农村富余劳力转移组织劳务输等工作; 7、负责辖区内才资源发才交流服务才培训工作; 8.承担级劳保障部门委托交办其工作及党委、政府交办其工作 安监站 1、贯彻执行家、省、市、区关安全产律规、针、政策规章制度 2、制定本区域安全产发展规划、计划坚持安全第预防主、综合治理针依查处具备安全产条件产经营单位督促消除事故隐患 3、指导、协调、监督相关部门单位安全产工作 4、定期析预测安全产形势研究、协调解决安全产问题 5、参与事故应中国救援事故调查处理 6、负责安全产监督管理、宣传教育及信息析、整理、汇总报工作 7、完镇党委、政府级安全产监督管理局交办其工作 综治办 1、负责贯彻级关社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稳定平安建设针、政策总体部署精组织落实维护社稳定工作; 2、全面掌握本镇维护社稳定情况经析形势研究提制定本镇社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案、措施等; 3、组织协调深化严打整治斗争提高打击各类违犯罪针性实效性研究建立健全全面贯彻严打针经性工作机制强化部门间整体配合工作协调; 4、推进新形势社治安综合理基层基础建设断提高治安防范整体水平; 5、深化与邪教组织斗争协调关部门认真做防范控制、深挖打击、教育转化宣传揭批工作根本防范邪教滋; 6、及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突治安问题积极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承担牵责任充发挥公安、司、信访等部门联调工作机制作用预防减少重矛盾纠纷群ti性事件发; 7、扎实展基层创平安巩固与深化安全社区(村)、校园路段、市场治安安全单位创建抓效管理; 8、组织、协调关部门单位力抓流口租屋管理服务、预防青少违犯罪、两劳释放、解教员安置帮教、禁毒、扫黄打非等工作; 1、组织党员干部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平理论"三代表"重要思想习党路线、针、政策习科、文化律知识全面提高广党员干部理论水平; 2、加强镇、村领导班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重点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 3、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机制力推进干部事制度改革; 4、断加强改进党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增加力重点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5、全面落实干部两待遇充发挥干部两优势 6、认真做党员电教工作 纪检监察 1、根据级纪检、监察机关安排镇党委、纪委要求起草镇党委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工作计划、总结、报告、通知及关规章制度等文件 2、展经性党风、党纪、行政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镇党政部门及其工作员执行党纪政纪情况进行检查、监察 3、监督镇干部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收费重投资项目(包括重工程建设、宗设备购置、重投资项目、重要创收工作等)及其审计、结算预防制止违违纪;监督政务公促进民主管理 4、授权范围内查处违纪案件;追究领导干部失职责任;受理处象申诉 5、受理党员或级党组织控告、申诉;受理监察象违反行政纪律检举、控告;受理纪检、监察面信访 6、组织召纪检监察议管理纪检、监察印章保管纪检、监察文件案件卷宗 7、负责镇内部审计工作 8、做本部门工作员遵章守纪、岗敬业教育管理工作 9、承办级纪检监察机关镇党委领导、纪委领导交办其任务 宣传办 1、贯彻执行央省、市关意识形态面针、政策;制订并组织实施我镇宣传文化工作规划 2、抓全镇理论教育协助镇党委理论习组拟订习计划党委理论习组习助手参谋 3、指导全镇新闻报道工作引导社舆论指导镇内报刊线电视台组织进行党任务针、政策及全镇政治、经济、社文化宣传握确舆论导向 4、协助镇党委指导全镇社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协调全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5、指导基层展健康文体指导协调关部门加强全镇社文化管理加强全镇群众社主义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文明健康社风尚 6、负责发镇外宣传报道、外新闻发布策划、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同省、市新闻媒体间联系做镇外媒体访记者采访安排接待工作;广泛宣传发镇投资环境发展树立良形象 7、完镇委级宣传部门交办其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站 1、全镇范围内做新技术新农药各种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 2、抓全镇水稻、包谷、麦、油菜、蚕豆主要农作物丰产板 3、根据产要求适召各种技术培训层层培训村干部及农户提高科技普级率 4、抓各种作物良种引入工作适合本种植优良品种连同其规范化栽培措施起推广 5、辅导群众搞病、虫、草、鼠害损失率 6、按、按质、按量完级主管部门达引种试验示范工作及推广任务 7、宣传贯彻家农机化针、政策关律、规 8、组织农业机械 9、负责农业机械安全作业监督管理协助县农机监理部门做积极投入农田作业抗灾救灾 拖拉机驾驶员审验工作 农经站 1、贯彻执行家关农村土承包律、规政策规定; 2、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基础统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政策组织实施; 3、指导农村土承包合同签订依鉴证承包合同检查承包合同履行情况; 4、建立农村土承包合同档案负责合同纠纷案件调解与仲裁; 5、贯彻执行央、省、市、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律、规政策规定; 6、村税费改革工作相关职责; 7、监管农村事议筹资筹劳; 8、组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执检查; 9、查处理加重农民负担、侵害农民合利益各种事件协助关部门查处涉及农民负担重恶性案件 10、贯彻落实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律、规、政策确保农村集体资产所权、使用权受侵犯; 11、做全乡28村集体财务双代管工作; 12、负责审计、监督农村集体资产使用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情况; 水利工作站 1、完党委政府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工作党委、政府及级主管部门负责 2、农村水利政策规进行宣传 3、负责农村型水利工程规划、勘测及设计等工作 4、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及协助关部门搞水利技术发 5、进行农村水利新技术示范推广技术员培训 6、搞农村水利项目评估、技术咨询、项目管理 7、认真搞施工监管严工程质量关 8、完防洪、抗旱物资调运、发与监管 9、负责水库、水塘、河道、沟渠等水利设施检查 10、防汛值班做情达情报 畜牧兽医站工作职责 1、负责全镇畜牧科技推广工作; 2、负责全镇畜禽防疫工作; 3、负责全镇畜产品检疫工作; 4、负责全镇物产检疫工作; 5、负责全镇物疾病防治工作; 6、负责全镇牲畜存栏、栏统计报工作; 7、协助党委政府抓各项工作; 8、负责畜牧律规宣传工作 林业站 1、宣传与贯彻执行《森林》林业针、政策解与反映群众发展林业产要求问题 2、协助镇政府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度计划组织指导农村集体、展林业产经营 3、配合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展资源调查、造林检查验收、林业统计等工作掌握辖区内森林资源消野植物物种变化情况 4、负责指导、监督辖区内林木采伐工作做林木采伐设计伐区作业伐区验收工作 5、配合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镇民政府做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 防治工作 6、协助关部门处理森林、林木林所权或使用权争议查处授权范围内破坏森林野植物资源案件 7、协助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辖区内镇村集体林场民营林场 土所 1、宣传、贯彻、执行家省关土资源管理律规、针政策及州、县依据家律规作关土资源管理规定措施 2、依据级土利用总体规划参与编制实施本行政区域土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区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及其专项规划协助做规划听证工作 3、展耕保护特别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具体实施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协助编制土发、整理、复垦计划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4、协助级土资源管理部门展本行政区域内土资源调查土等定级、土登记、土统计、籍档案管理、土证书核发土态监测管理工作 5、负责农村居民住宅用及镇、村公设施、公益事业性建设用审核报批及批准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工作 6、协助级土部门展农用转用、集体土征收(征用)、具体建设项目供等关工作 计育办 1、认真贯彻执行党路线、针、政策《华民共口与计划育》、《云南省口与计划育管理条例》; 2、党委、政府领导执行、落实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达口与计划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3、做口计统计业务台帐掌握口计工作态及向党委、政府领导组汇报情况、提工作建议党委、政府参谋助手; 4、育龄群众提供优质计划育技术服务殖保健服务; 5、做口与计划育宣传教育及艾滋病宣传工作做镇宣传栏并指导所属各村做口与计划育宣传栏公栏 6、协调各关部门展计划育三结合工作落实独户各项奖励优惠待遇及养资格认证; 企业办 1、认真贯彻执行党路线、针、政策及企业面律、规; 2、镇党委、政府领导结合本镇实际制定镇企业期规划近期计划; 3、指导帮助辖区企业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4、指导帮助本辖区内企业确处理家、集体、三者关系做配合理; 5、指导帮助辖区内各类企业认真执行党家各项针、政策、规级关规定; 6.负责收录各种经济信息并进行筛选、传递、反馈、储存 7、负责本辖区内企业各种统计报表按期统计、审核报关领导部门负责各种资料收集整理、保管; 8、检查、指导、督促辖区内企业各项安全制度执行保证安全产; 9、负责辖区内企业各面协调关系; 10、经辖区内企业进行经济析党委、政府科决策提供依据; 11、认真承办镇党委、政府级业务部门交办工作 项目办 1、负责镇域内各类项目组织实施及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研究并制定全镇项目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掌握汇总全镇项目建设运行发展情况 3、协助项目单位编制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及项目行性研究报告积极协助各社区、村做向争取项目工作 4、协助项目村完项目报建、报批、各种建设手续办理等工作 5、全镇各类项目实行态监测、规范化管理做信息收集发布等工作 6、完镇党委、政府交办其事项 妇联 1、坚持确政治向认真贯彻执行党路线、针、政策努力提高妇整体素质 2、负责全镇妇联工作抓基层妇代工作组织妇各种 3、抓妇联系统报告宣传教育工作团结、教育引导广妇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全面提高素质促进妇才 4、妇童服务维护妇童合权益认真做信、访接待工作展普宣传提高妇童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5、完妇联各项工作任务同服镇党委、政府其工作 工 1、宣传贯彻级关于工工作针、政策、精神要求发展、稳定维护职工具体利益结合起引导教育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努力建设四职工队伍 2、掌握基层工组织状况协同做基层工机构设置、员配备工作加强工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工干部培训工作 3、组织职工展劳竞赛收集群众合理化建议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评先表彰工作调职工工作积极性 4、组织展益职工身健康文化、体育寓教于乐 5、维护职工合权益做工五期保护工作协助做计划育宣传工作 6、收、管、用工经费管理工财产 7、承办级工、镇党委交办其临任务 青 1、指导、帮助团支部认真贯彻执行党基本路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平理论三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团员、青统团员青思想使团支部工作始终保持确向充发挥共青团助手作用团员、青突击手作用 2、定期研究、布置、检查团支部工作支持紧紧围绕党工作展团 3、积极帮助团支部骨干习业务总结工作经验搞传帮带断提高理论素质工作水平 4、帮助团支部作团员教育发展工作 5、支持关共青团组织建设保持团支部骨干稳定根据需要保留别党员团内担任领导骨干 新农办 1、组织贯彻落实央及省、市、县关于社主义新农村建设针、政策 2、研究拟定全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组织起草相关文件 3、新农村建设相关实施案项目资金计划等提初步审查意见提请镇党委研究批准 4、组织各村新农村建设重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建议或意见 5、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进行解落实村级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6、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协调指导督促检查 7、建立新农村建设运行工作制度采取种式加强信息交流定期编发工作态及掌握级新农村建设信息 8、做镇党委、镇政府交办其各项工作任务 统计站 1、认真宣传贯彻执行《统计》、《统计实施细则》《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依行使统计职权检查统计数据质量坚持实事求原则保证统计资料真实性实现统计数据快、精、准; 2、统组织领导协调本镇统计工作及、准确完家统计调查任务认真组织展抽调查工作督促关部门统计、计员按完批准关部门布置统计报表; 3、搜集、整理、汇总管理本镇各项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台帐; 4、负责乡村统计员培训帮助解决工作现疑难问题; 5、做统计服务工作积极向镇领导级关部门反映情况提供统计析资料参谋助手; 6、完镇党委、政府及级主管部门交办其工作安排 集镇办 1、贯彻执行家及关律、行政规、规章; 2、组织编制、实施村镇规划度建设计划并负责组织督促监察规划实施; 3、负责村镇房屋、公共设施、村容镇貌环境卫管理工作; 4、负责村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维护建设管理工作; 5、负责村镇规划建设文件资料整理、归档综合报村镇建设统计报表工作承办村镇建设其关工作; 6、完党委、政府交办其工作 财政所 1、按照财政职能参与全镇宏观经济决策民经社发展计划编制及实施提供财政依据; 2、主持全镇财政收支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度决算编报并向党委、政府、报告工作; 3、组织实施镇批准财政预算收支计划及向党委、政府、汇报阶段性财政工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终总结; 4、搞全所职工政治思想业务习; 5、协调相关部门关系努力完财政收支任务搞预算管理用款单位实施财政监督; 党校 1、认真习贯彻执行《共产党章程》党央、省市县委及镇党委关于加强党建工作规定负责党务工作组织实施根据级精神镇党委工作要求制定度工作计划阶段性工作安排做工作总结; 2、组织党员认真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平理论三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发展观用党基本路线各项针政策统全体党员思想行抓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级批示镇领导班决策贯彻执行保证镇内业务工作完; 3、按照《党章》党组织关规定及做党支部换届或员调整工作; 4、按规定做党费收缴工作; 5、按规定适召党支部议、民主组织; 6、抓党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作风建设按照民主评议党员关规定做每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司所 1、协助基层政府展依治理工作行政执检查监督工作; 2、指导管理民调解工作参与重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 3、指导管理基层律服务工作; 4、代表镇民政府处理民间各类纠纷; 5、组织展普宣传制教育工作; 6、组织展刑释解教员渡性安置帮教工作; 7、参与社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完级司行政机关基层民政府交办关工作 文化站 1、坚决贯彻三代表精神,高举邓平理论伟旗帜,认真落实十七精神,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宣传新期社主义精神文明 2、利用文化阵文艺形式普及科文化知识 3、集广播、文化、体育体利用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站现设施积极展各种文化、体育丰富群众文化 4、帮助村委建立健全文化室并组织辅导文化室及群众业余文化艺术组织展文娱体育 5、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发展具代精神特色文化艺术搞民族传统节重节娱乐组织指导工作 党政办 1、负责镇内公文编撰、报发及相关材料收集整理报送做级及相关单位公文、函件接收、登记、传阅、保管、督办归档工作; 2、领导助手负责做调查研究掌握镇内态及、准确领导提供相关材料报告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负责搞我镇检查指导工作级及相关部门接待相关材料准备工作; 4、负责做镇机关各种议务工作包括:场布置、议记录、议精神贯彻执行及完相关工作; 5、负责外联络、乡信息、接待、纪律、安全保卫及勤管理工作
⑥ 农田水利的论文
广西农田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 要:广西人多耕地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区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全区农业生产和
经济社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全面调查广西农田水利工程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广西农田水利工程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广西农田水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体制改革;水费征收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8-05-21
作者简介:陈发科(1964-),男,高级工程师。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
周山地围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盆地边缘多缺口,
桂东北、桂东、桂南沿江一带为谷地。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
和石山为主,间以河谷平原、盆地,据统计,中山、低山、丘陵和
石山面积约占广西陆地面积的70.8%。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
南临热带海洋,西、西北接云贵高原,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暖湿气流和北方变性冷空气团的交替
影响,夏季时间长、气温高、降雨多,冬季时间短、天气干暖。广
西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 537 mm,各地多年平均降雨量在
1 000~3 000 mm之间,降雨分布很不均匀,形成南、北部多,
东、中部次之,西部最少的降雨分布。由于地形起伏和大气环
流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雨多集中在4~9月,占
全年总降雨量的70%~85%,形成春秋易旱、夏涝冬干的特点。
因此季节性缺水与区域性水旱灾害时有发生。
广西是以农业为主的省区,农业的发展对促进全区经济的
增长及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细致地分析广西农田
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指导农业灌溉理论研究和技术
推广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 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广西现有灌溉面积在2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11个,
0.07~2万hm2的中型灌区276个,6.67~66.67 hm2之间的
灌区(片)40 627个,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68处,总设计灌溉面
积200.9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51.9万hm2,占耕地面积的
59.4%,旱涝保收面积110.3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3.1%。
广西现能用于灌溉的渠道总长度147 979 km,已进行防渗配套
的渠道总长度27 832 km,目前仍保持完好的渠道长度17 269
km,占渠道总长度的11.7%。广西现有灌溉泵站抽水设备
11 446台,装机功率29.76万kW,正常运行的8 239台,完好率
为72.0%,渠系建筑物175 762座,正常运行的87 056座,完好
率为49.5%。全区灌区管理单位共有职工12 575人,具有初
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1 801人,仅占职工总人数的14.3%。
1.2 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灌溉工程老化失修,水库病险隐患较多。广西农田水
利工程大多兴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工程为边勘测、
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由于受当时资金、建材和技术条
件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经过数十年的运行,不少
水利工程因维修经费不落实,管理不善,老化失修,工程不可避
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隐患。根据2007
年上半年水库安全状况普查结果,广西目前仍有病险水库
1 876座(占水库总量的42.8%),这些水库只能通过限制蓄水
或腾空库容来确保度汛安全,因此受到影响的农田灌溉面积约
8.67万hm2。此外,由于渠道坍塌、附属建筑物老化、损坏、淤
积、渗漏等原因,全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2,且灌溉保证率
持续下降。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灌区服务功能严重退化。
广西现有大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为12.8%、中型灌区渠道防渗率
为16.6%、小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为10.5%,与《节水灌溉技术
规范》要求的大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不低于40%、中型灌区渠道
防渗率不低于50%、小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不低于70%的标准
相差甚远。全区采用喷灌、微灌技术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控制
的灌溉面积0.81万hm2,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0.5%。灌区灌
溉服务功能严重退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农业
发展的需要。
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严重不足。虽然近几年,中央及地
方各级财政加大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但投入力度与国民经
济增长的幅度不相称,例如:2005年广西财政收入470亿元,比
2000年增加250亿元,“十五”平均增幅16.4%,同期水利建设
投入由2亿元增加到2.4亿元,平均增幅4%左右,明显低于财
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005、2006年广西财政每年投入农田水利
工程的资金约为2亿元,仅占自治区财政收入0.36%,全区大
部分市县财政较困难,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极为有限,配套补助
资金基本不到位或标准较低,下达的农田水利建设计划无法按
时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2004年农民投工建
设和维护农田水利设施已不足0.2亿个工日,较1995~2000
年平均每年投工减少近1亿个,仅此一项每年减少农田水利投
入10亿元以上。村内事务实行“一事一议”后,农村基层政府
组织农民兴修水利的能力削弱,部分农村开展小型水利基础设
施建设出现了“事难议、议难成、成难办”的现象,加上全区劳务
输出量大,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及管护受到较大的影响。据2007年调查统计,广西0.07~2
万hm2灌区共276处,需要更新改造资金46亿元,万亩以下灌
区(片)4.06万个,需改造资金74亿元,资金缺口非常大。
(4)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责任难落实。农村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渐退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和管理的主体地位,农田水利工程的归属不明确,管理责任不
落实,农民的分散经营和农田水利设施集体受益之间的矛盾日
益加剧。一方面,农民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缺乏水是商品
的意识,加之广西降雨量较充沛,水资源丰富,农民节约用水,
有偿用水的意识淡薄,习惯用“大锅水”,只用不管。另一方面,
水管单位只负责斗渠口门以上的管理,斗渠以下的农田水利工
程长期无人管理和维护,渠道老化、淤积、损坏严重,有的甚至
已丧失灌溉功能。
(5)用水定价标准低,水费征收困难。目前,广西大部分灌
区仍沿用1988年制定的水费标准(每公顷172.5 kg稻谷),现
行水价仅占供水成本的35%左右。过低的水价对于用水者而
言,不易形成水资源商品属性的观念,在用水上没有节约与效
益的鼓励,对水管单位而言,造成亏损经营,水利设施维护不
足,从而反过来影响灌溉供水服务,形成恶性循环。虽然自治
区物价局2004年出台了《广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
(桂价格字〔2004〕41号),对广西农业供水价格制定了新的标
准,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征收手段,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另外,
水费征收形式由“以粮代收”改为与群众的直接货币结算后,水
费征收困难成为制约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发展的新问题。根据
2006年统计,广西农业用水水费平均收取率为37%,收取率最
高的为61%,最低的仅有3%,平均农业用水水费收取率比
2005年下降了9%,比2004年下降了16%,呈逐年大幅递减趋
势。水费难以征收,导致水管单位收入无法得到保障,难以维
持正常的运行管理。
2 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1 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贯彻2005,2006,2007年3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加
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农田水
利工程投融资政策研究和机制改革,努力建立“政府投资、政策
筹资、社会集资、企业融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新机制,拓宽投资
渠道,保障广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具体措施:①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投入,努力稳定并扩大中
央农田水利资金对广西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②加大各级
地方财政投入。各级地方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
府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05〕
140号)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责任,建立稳
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年
度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的投入;③整合
各部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规模大,投资主
体多,发改、财政、水利、国土农业等有关部门都有专门资金,如
果不能有效的整合各部门的资金,形不成合力,资金难以充分
发挥效益;最后,拓展社会、企业和群众投入,采取有力的措施
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投入的主体
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其他的经济组织,投入的工程可以是经
营性工程,也可以是非经营性工程,只要是符合有关规定和农
田水利规划,不改变工程的性质和用途,不降低服务标准和质
量,只要是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
综合能力,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水农业的形成,就应
当为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有效的政策保护措施。
2.2 推进灌区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建
议从如下方面开展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1)核定灌区资产,明确灌区产权与管理责任。经过数十
年的运行与管理改革,不论是灌区资产还是灌区管理组织结构
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从根本上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特点的
灌区管理体制,应将明确灌区产权与管理责任,有效推进灌区
管理体制改革。首先,由专业机构对灌区资产进行全面核查,
划分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资产,确定不同的责任主体。骨干工
程产权定为相应级别政府所有,政府承担对该部分资产的监督
管理责任,灌区管理单位(管理局或处)受政府委托或特许具体
经营与管理。斗(支)渠以下田间工程资产核定后,将产权移交
给农民用水户协会或用水合作组织,由其负责工程的维护与管
理。产权划分与管理责任通过立法予以明确,以保持其稳定性
与连续性。
(2)明确灌区管理定位,理顺并完善灌区管理体制。为了
明确管理单位性质,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广西各级政
府根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2年45号文
件),将水管单位根据其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分为纯公益性
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经营性水管单位进行了分类改
革,绝大部分管理单位完成了定性改革工作,但灌区骨干工程
与田间工程之间的管理关系还没有得到明确。因此,应根据不
同灌区特点,建立完善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分开管理又有机协
调的管理体制,促进灌区良性发展。
(3)增强用水户或用水合作组织参与管理制度建设。出台
有关办法,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群管组织的职责与权力,明
确用水户协会的法律地位,规范协会的建立与(下转第59页)
56广西农田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 陈发科 黄 凯 韦海波 等
位。但从目前已有合作组织来看,这一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充
分。从建立过程看,几乎所有农合组织都是针对专项资金项
目,在专项资金的“诱导”下和政府部门的“指点”下匆忙成立,
其中多数未到工商部门注册,没有法人地位,对村委会和水管
部门依赖太大[3]。这使水合组织对独立地位和现实运作以及
今后发展的准备不足。在对其成员和管理者的访谈中,笔者明
显感到他们对于组织的角色和未来发展都很茫然,也往往没有
章程和发展计划。从水合组织成员看,组织的管理者主要由村
干部、原机务队成员和部分项目承包者组成,而一般受益农民
很少,一般农民的参与机制缺乏。从运行与管理情况看,根据
2005年底保定市水利局对辖区农民用水组织情况的调研,用水
组织存在着服务内容单一、节水意识较差、没有经费来源、管理
不规范、缺乏监督管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应加强农户用水组
织建设,强化农民主体地位。
(1)明晰水合组织的法律地位。就性质来说,水合组织属
于农民合作组织,应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规定,到工
商部门登记,取得法人地位,从而使水合组织的独立运做,明晰
产权,自主经营获得法律保障。
其次,培养用水户自我建设、管理的自主意识。按照“政府
调控、农民参与”的原则,在政府的指导、扶持、授权下把部分管
理权力和责任移交给用水户进行管理,让用水户以“主人”的身
份参与工程规划、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事务,强化农民
参与灌溉管理,提高农业用水的组织化程度。
(2)逐步加强和改善用水组织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扩
大服务面积。重视对组织成员和负责人进行服务能力的培训,
提高其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水平[4]。
(3)提高用水组织管理水平,落实管理责任制,注重提升组
织运行的质量。实现用水户自己的自主选举、监督和管理,要
使协会和村委会分离,这有利于村民用水权益的维护,有利于
水费收缴的公正、公平和公开。同时不断探索和实践新时期管
理模式,关注用水组织的实运行质量,谨防一哄而起,盲目追求
数量,不重质量。
4.3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自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对于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各级政府实行公开、透明、管理
规范的原则,但是在自筹资金使用上,目前尚无明确的资金管
理制度和硬性的资金审批、支付办法,监督漏洞较多,力度弱。
账、款往往都在负责项目建设的村干部手中。如果村干部秉一
颗公心,谨慎、节约地使用自筹的项目资金,发挥应有作用,否
则就有可能出现利用建设资金进行权利寻租、或侵占、挪用资
金的现象。
为克服这些现象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进一步严格执行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规
定,加强对村集体自筹资金的管理和监管,实行纳入预算、建立
专户、双重复核,验收审查制度。各建设单位支付资金时至少
要经过村干部和用水组织管理者双重复核,数目较大的要经过
主管该项目的县水利局审核。在工程完工验收时,自筹资金使
用是否规范合法也要作为验收项目予以审查。同时村集体要
坚持将自筹资金使用情况向村民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从
而建立起一整套自筹资金监管办法,使村集体自筹资金的使用
走上管理规范、透明、科学地轨道。 □
参考文献:
[1] 张 范,李训喜,严家适,等.完善民办公助新机制全面推动农村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关于江苏、安徽两省农村水利建设的调研
报告[J].水利发展研究,2007,(7):24-30.
[2] 李梅华.我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融资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
2006,(5):12-13.
[3] 杜 杰,孙海燕.发展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J].水利发展研究, 2007,(9):35-37.
[4] 张 丽,陈凌健.当前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问题探讨[J].企业家
天地-理论版,2007,(10):172-173.
(上接第56页) 运行方式,并制定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改造扶
持政策,帮助农民用水户协会群管组织自主开展田间工程改
造,提高田间工程灌溉排水能力。
另外,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组织
建设与管理能力建设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不
断提高用水户协会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能力,并对用水户协
会等群管组织的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以保障灌溉管理与用
水活动的规范和公平,实现田间工程管护与用水管理的有序良
性发展。
2.3 加快水费征收制度改革
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以及农民对水费承受能力有限等国情
的限制,在较长时期内灌溉水费不可能按供水成本收取,但为
了保证灌区顺利运行,促进节约用水,建议将成本水价分为政
府补贴和用水户负担两个部分。
政府补贴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将灌区管理人员工资纳入财
政拨款、每年按一定标准投入运行维护资金等。用水户负担的
部分也应该根据灌区的水资源及作物种植结构等实际情况,积
极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实行“超定额累计加价”和“基本水价加
计量水价”的两部制水价制度。同时,推行科学的分类水价,根
据国家有关政策,对不同的用户,即区分农业用水、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及其他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合理
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进行核定水价,并报有关部
门批准后执行。
水费征收由灌区管理单位委托基层管理站托收逐步改为
灌区管理单位(或供水实体)自行收取,并实行“水量、水价、水
费”三公开,向用水户开具由政府有关部门监制的票据。同时,
要加强灌区管理单位(或供水实体)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精简机构,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供水成本,
使灌区能尽快达到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 刘正平.重庆市农业灌溉工程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
电,2004,(6):5-6.
[2] 李学斌.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J].中国农村
水利水电,2003,(3):8-9.
[3]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M].南宁:中国统计出
版社,2007:287-300.
59河北易县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供给模式的特点与评价 李 杏 贾丽凤 高 正 等
⑦ 求2010年经济工作报告全文
2011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要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要保持政策连续性,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要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四是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要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要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要搞好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要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等建设。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改进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强化乡村正常运转的财力保障,培育农村新型金融组织,解决好农村融资难问题。要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加快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体系,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鼓励农户运用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信心、锐意改革,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加强调查研究和战略规划,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深化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扎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二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对经济服务功能。要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建设,改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和服务,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三是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要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五、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要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一是努力促进出口稳步回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竞争力,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二是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提高引资质量。要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以我为主、择优选择,积极稳妥推进服务业开放,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三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协力共建和优势互补,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加快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明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各级政府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抓紧制订实施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深入扎实地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各项工作。加快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好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精心组织和办好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措施: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分析和把握,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加强源头治理,依法按政策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抓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完成明年经济工作各项任务,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统一认识、顾全大局,统筹兼顾、创新发展,用好干部、提高素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坚决贯彻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突破重点难题,坚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用人导向,务必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成效,不断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新进展。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铺张浪费,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全党全国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心同德,顽强拼搏,为全面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