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程专业 > 宋朝著名水利工程

宋朝著名水利工程

发布时间:2021-08-14 10:41:11

Ⅰ 历史上治水的名人

1.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改以前边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 2. 孙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 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因该灌区的两条引水河总长为100余里,公元前598-前591领导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其周长 120许里,灌田万顷,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 3.西门豹 河北人,战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时曾任邺令,主持修筑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无坝取水枢纽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条灌渠,既减少了河水泛滥之祸,又肥沃了土壤。引漳十二渠经人们的不断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德年间(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门豹死后,邺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兴建了西门豹大夫庙,宋、明、清三朝还为他树立了碑碣。直到现在,河北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道叫西门子渠。 4.李冰,秦昭王灭周后(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领导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为纪念李冰,早在唐代就兴建了李冰祠。 5. 王景(约公元20-90年) 琅琊不其(今山东即墨县西南)人,东汉水利家。自幼“广窥众书”,学识渊博,掌握多种技艺,尤其热心于水利工程建设。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几十万人参加的治理黄河、汴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后人对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给予很高的评价。历史上对王景充满了赞扬之词:“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6.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两岁丧父。他从小有志,发愤读书。26岁中进士,开始做官。文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武官至枢密副使(宋朝军事机关枢密院的副长官),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倡言。他在水利方面也作出了不朽业绩。曾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泽后代。在治理太湖时期,结合自已的治水实践,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的治水方针,较妥善地解决了蓄与泄、挡与排、水与田之间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7. 王安石(1021-1086) 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主持的变法,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变法期间,他制订了发展农业的各种新法,其中《农田水利约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约束》的颁布和实施,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形成了“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的喜人景象。许多地方在新法的彭励下,自动组织起来,大兴农田水利,形成了一次水利建设高潮。 8.郭守敬(1231-1316) 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对天文、历法、水利三方面贡献很大。中统三年(1262年)提出修治燕京附近运道、开发邢台、磁州农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六项建议,这些建议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称赞,并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受命负责河流与渠道的整修、管理事务。中统四年(1263年),郭守敬因兴修水利有功,升任副河渠使。1264年在西夏地方行政长官张文谦的支持下,在宁夏等地修复、新建了数十条引黄灌溉渠道,并修建了许多水闸。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唐徕渠、汉延渠等十几条渠道就是当时重修的。次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监,协助都水掌管全国的水利事务。回到大都后,郭守敬提出重开金口河,以引浑河(今永定河)之水入大都,兴漕运与灌溉之利。至1266年,全面整修了金口河,使这条旧渠道起到了既能灌溉又能漕运的作用。至元八年(1271年)郭守敬升任都水监,掌管全国水利工作。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庭开始修筑京杭大运河,郭守敬奉命勘察了今山东西南的泗水、汶水、御河等主要河流,设计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河道线路,为运河全面沟通奠定了基础。至元十三年任工部郎中,不久又调至太史局,负责制订新历法。至元十七年完成了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最精确的《授时历》。郭守敬还研制成功了近二十种观测天象仪器,组织实施了规模宏大的“四海测”计划。提出了以海平面为地形测量的基点的科学理论及“海拔”的概念。元二十八年复任都水监,修复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任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郭守敬是与张衡、祖冲之等人齐名的我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之一,是十三世纪末登上世界科学高峰的杰出人物。 9.潘季驯(1521-1595),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明工治河专家。30岁中进士,嘉靖末至万历中,4次任总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黄河、运河等,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贡献。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论,对以后治河有很大影响。其代表作《河防一览》,共14卷。 10. 李仪址(1882-1938),1909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先后赴德国皇家工程大学和但泽工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水利,1915年与张謇一道创办了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现河海大学的前身),引进西水利技术。主持兴建了陕西泾惠渠、渭惠渠等灌溉工程。曾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渭北水利工程总局总工程师范、担任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一至第六任会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导淮委员总工程师、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等,为我国近代治水的先驱。

Ⅱ 原来苏轼还干过水利工程历史上还有哪些治过水的名人

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一共12位。分别是大禹、孙叔敖、西门豹、李冰、王景、马臻、姜师度、苏轼、郭守敬、潘季驯、林则徐和李仪祉。网友们纷纷表示,入选的个别人物超出了我的知识范畴。那我们今天就来科普一下,除了大禹、西门豹、李冰、郭守敬、林则徐和近代著名的水利学家李仪祉(这几位要么太知名了,要么就是近代人物,资料齐全,大家具体可以网络)之外的几位名人,他们是谁,以及他们是怎么治水的。

孙叔敖:助力楚庄王争霸的大功臣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公元前602-前593年间,孙叔敖担任楚国令尹,在淮南修筑了芍陂(quèbēi),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灌溉条件,显著提高了当时的粮食生产能力。

芍陂

苏轼(1037-1101),宋朝人,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其文学造诣向来为后人所仰慕。但是相比其文才,苏轼的治水之才同样为人景仰。

苏轼治水足迹几乎遍布他所任职的各地,多亏苏轼,不然"人之眉目"的西湖今天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了。苏轼先后两度出任杭州"地方官",都发现西湖杂草丛生,淤泥遍野,就快要消失了。如果西湖消失了,那么西湖周边的农田如何灌溉?渔民又该如何生活呢?为此他上书朝廷,要求整治西湖,最终得到了朝庭的支持。

当时的西湖"湖田葑田积二十五万丈,而水无几",清理淤泥的工程量巨大,苏轼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清理的淤泥在湖中筑起一道长堤。为保持湖水连通,长堤上还筑有六桥,后来称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六桥。堤上两旁种植芙蓉、杨柳,最终成为一条"横绝天汉"的湖上通道。如果今天去游西湖,还可以见到的那座堤,就名叫"苏堤"。

今日 苏堤

潘季驯:以堤束水,以水攻沙,黄河不能分流!

潘季驯(1521—1595年),浙江湖州人。从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至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27年间,他四次负责黄河、淮河和运河的治理,卓有成效。

明朝永乐年间的时候,迁都北京,为了保证南方的戊子能及时运到北京,所以疏浚了京杭大运河中的会通河段,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样一来就将黄河与大运河沟通,而黄河下游,历来是主流迁徙不定,并常常泛滥成灾的。这一沟通以后,黄沙的泥沙进入了大运河,淤塞了运河河道,经常引起漕运中断。

为了保证运河畅通,朝廷采取了"分流杀势"的治黄方略,将黄河的水从多处分流。我们都知道,黄河,一碗水,半碗沙,所以早就有人说过"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塞"的道理。河道一旦淤积,河床抬高,要泛滥那就是一场雨的事。果不其然,黄河泛滥了。为了保护凤阳、泗州的皇陵不被水淹,朝廷又采取了"北堵南疏"的方针,任凭黄河的水向南岸泛滥。到嘉靖晚期,黄河下游竟一度分岔13股南下,灾情严重。6年间,朝廷换了6任治河的官员,灾害依然如故。当初只顾着皇陵,做事时顾头不顾腚,现在百姓遭殃了。

嘉靖四十四年七月,当黄河再次在沛县决口,纵横数百里一片汪洋,朝廷一片惊惶。同年11月,明廷任命了一向勤政有为、政绩显著的潘季驯为总理河道(明代主持治河的最高官员),协助工部尚书兼总理河漕朱衡开展工作。

潘季驯劳踏勘了黄河下游许多急流险段,又深入河工和黄河沿岸的百姓之中,倾听治黄的看法和建议。他深深感到,开河分水是一种消极的治河方法,因此他提出了"开导上源,疏浚下流"的治黄方案,反对从前将洪水向南方分流的做法。希望经过"开上浚下",结束黄河漫流的现状,实现"水归一槽"的目标。但是朝廷拒绝了"开导上源"的建议,只同意"疏浚下流",你问为什么?没有钱嘛。嘉靖朝差点就破产了。但是潘季驯据理力争,朝廷只能忍痛答应修复部分旧河。朱衡和潘季驯两人带领9万多劳工,开始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之中。很快便开出新河140里,修复旧河52里,修筑大堤3万多丈,石堤30里。

隆庆三年七月,黄河自沛县决口,九月淮河又决口。黄淮并溢,洪水横流。朝廷再次任命潘季驯为总理河道兼提督军务。通过上次治水的经验,潘季驯深深感到不能把黄河问题同一般清水河流等同起来,也不能完全采用适于清水河流的方法来治黄。他说:"黄流最浊,以斗计之,沙居其六。若至伏秋,则水居其二矣。以二升之水,载八升之沙,非极汛溜,必致停滞。水之力大则沙随水走,水之力微则水走沙积"这就是黄河的特性。于是"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思想在其脑中形成,可惜朝廷的经费有限,潘季驯只能亲督5万民工堵塞了11处决口,在徐州至邳州西岸修筑了缕堤3万余丈,疏浚了匙头湾以下淤河,并修复了旧堤。此次治水"束水攻沙"的成效大显,河道深广如前,漕运畅通。

潘季驯担任总理河道期间,对旧有的27万多丈堤防闸坝进行了整修加固。在黄河两岸修筑堤坝34.7万丈,新建堰闸24座,土石月堤护坝51处,堵塞决口和疏浚淤河30万余丈,使黄、淮、运河保持了多年的稳定,实现了运河畅通,黄河安澜的宏伟目标。

"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思想是潘季驯半生治水方略的核心,也是其后300年人类治理黄河的圭臬。我国古代治河思想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壅障-分疏-束水"这样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而潘季驯的思想和实践完成了从"分疏"到"束水"的第二个否定过程。他的治河理念不仅从根本上动摇了千余年来人们在治河问题上的传统观念,而且对于此后300多年来人类治理黄河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Ⅲ 历史上三个超级水利工程,耗费大量财力,为何最终变为惨痛的教训

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工程,它们出名不仅仅因为其鬼斧神工,更因为其“崩溃”时候的惊天动地,这些工程,也就是所谓的“失败”工程。

历史上的很多失败工程虽然经过千万人的努力修建,但是最终证明是“错误建造”的,不仅无数心血一瞬间付诸东流,更造成过巨大的损失,那么为何这样的超级工程最终被证明是错误?当初建造时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所谓的“三易回河”,就是北宋时期对黄河进行的强行改道。这事其实原因很简单,早在宋仁宗时期就有许多人开始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黄河改道。

按照历史上来说,黄河改道算是中国日常操作,由于泥沙堆积等问题,黄河经常发生改道,有的时候甚至夺淮入海,但是对于宋朝来说,黄河是天堑,是抵抗北方强敌辽国的最大防线,黄河改道无异于是让开封无险可守,宋朝君臣于是乎得出了一个结论——必须得让黄河回到原来的古道,不能让它改道,因此就有了所谓的“三易回河”行动。

正所谓:“河为中国患,二千岁矣。自古竭天下之力以事河事者,莫如本朝。而徇众人偏见,欲屈大河之势以从人者,莫于近世”。北宋朝廷形成了所谓的:北流派和东流派。北流派认为不应该强行改变黄河的流向,东流派认为要改变,两边真的是不可开交,由于宋神宗长期支持东流派,于是乎北宋各种“逆天改命”的行为层出不穷。

第一次尝试让黄河改道的后果就已经相当严重,由于黄河故道非常狭窄,所以被引入故道的黄河水瞬间决堤而出,“嘉祐元年四月壬子朔,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复决,溺兵夫、漂刍藁不可胜计。”但是宋朝仍旧不死心,结果一次比一次惨,最终的结果是“而濮、齐、U、徐尤甚,坏田逾三十万顷”,不仅老百姓财产遭遇了巨大损失,让黄河改道的结果也是徒劳无功。

这些水利工程虽然都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但是事实证明这些劳动最终都变为了惨痛的教训,无数人的努力付诸东流,其实如果在正常情况下,谁也不会强行堵塞河道,修建超高大坝,过量蓄水等危险行为,但是当理智被淹没在狂热的人心之中,谁又能听得进去那些声音呢?

Ⅳ 古代历史上,提到过哪几次水制工程

五次禹(约公元前21世纪),父鲧,姒姓夏后氏,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改以前边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鲁迅著有小说《理水》。孙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 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因该灌区的两条引水河总长为100余里,公元前598-前591领导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其周长 120许里,灌田万顷,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西门豹河北人,战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时曾任邺令,主持修筑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在漳河上建无坝取水枢纽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条灌渠,既减少了河水泛滥之祸,又肥沃了土壤。李冰,秦昭王灭周后(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领导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为纪念李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修建了二王庙,唐代就兴建了李冰祠。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两岁丧父。他从小有志,发愤读书。26岁中进士,开始做官。文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武官至枢密副使(宋朝军事的副长官),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倡言。他在水利方面也作出了不朽业绩。曾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泽后代。在治理太湖时期,结合自已的治水实践,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的治水方针,较妥善地解决了蓄与泄、挡与排、水与田之间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治水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江西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主持的变法,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变法期间,他制订了发展农业的各种新法,其中《农田水利约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约束》的颁布和实施,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形成了“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的喜人景象。许多地方在新法的彭励下,自动组织起来,大兴农田水利,形成了一次水利建设高潮。

Ⅳ 隋唐两宋时期,太湖流域主要修建哪种水利工程

由于太湖流域的农业也需人工灌溉,特别是占流域面积22%的山地和丘陵区的农业,因此,隋唐两宋时期,修建陂塘等蓄水工程是这里水利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Ⅵ 古代治水名人有哪些

1、禹,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改以前边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

2、孙叔敖,楚国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

因该灌区的两条引水河总长为100余里,公元前598-前591领导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其周长 120许里,灌田万顷,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


3、西门豹 ,河北人,战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时曾任邺令,主持修筑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无坝取水枢纽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条灌渠,既减少了河水泛滥之祸,又肥沃了土壤。

引漳十二渠经人们的不断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德年间(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门豹死后,邺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兴建了西门豹大夫庙,宋、明、清三朝还为他树立了碑碣。直到现在,河北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道叫西门子渠。

4、李冰,秦昭王灭周后(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领导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为纪念李冰,早在唐代就兴建了李冰祠。


5、王景,琅琊不其(今山东即墨县西南)人,东汉水利家。自幼“广窥众书”,学识渊博,掌握多种技艺,尤其热心于水利工程建设。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几十万人参加的治理黄河、汴河。

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后人对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给予很高的评价。历史上对王景充满了赞扬之词:“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Ⅶ 历史上有哪些治水名人

1.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改以前边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

2.孙叔敖(公元前770-前476年)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年,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因该灌区的两条引水河总长为100余里,公元前598-前591领导修建了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其周长120许里,灌田万顷,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着灌溉效益。

3.西门豹河北人,战国时期魏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家。魏文侯时曾任邺令,主持修筑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在漳河上建无坝取水枢纽和12座低溢流堰,引出12条灌渠,既减少了河水泛滥之祸,又肥沃了土壤。引漳十二渠经人们的不断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德年间(756-758年),有1000多年。西门豹死后,邺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兴建了西门豹大夫庙,宋、明、清三朝还为他树立了碑碣。直到现在,河北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道叫西门子渠。

4.李冰,秦昭王灭周后(公元前256-前251),任蜀守,领导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为纪念李冰,早在唐代就兴建了李冰祠。

5.王景(约公元20-90年)琅琊不其(今山东即墨县西南)人,东汉水利家。自幼“广窥众书”,学识渊博,掌握多种技艺,尤其热心于水利工程建设。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由几十万人参加的治理黄河、汴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后人对王景“河、汴分流”,固定了河道,给予很高的评价。历史上对王景充满了赞扬之词:“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6.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两岁丧父。他从小有志,发愤读书。26岁中进士,开始做官。文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武官至枢密副使(宋朝军事机关枢密院的副长官),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倡言。他在水利方面也作出了不朽业绩。曾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泽后代。在治理太湖时期,结合自已的治水实践,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的治水方针,较妥善地解决了蓄与泄、挡与排、水与田之间的矛盾,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7.王安石(1021-1086)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主持的变法,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变法期间,他制订了发展农业的各种新法,其中《农田水利约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约束》的颁布和实施,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形成了“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的喜人景象。许多地方在新法的彭励下,自动组织起来,大兴农田水利,形成了一次水利建设高潮。

8.郭守敬(1231-1316)河北邢台人,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对天文、历法、水利三方面贡献很大。中统三年(1262年)提出修治燕京附近运道、开发邢台、磁州农田水利及豫北沁河、丹河水利等六项建议,这些建议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称赞,并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受命负责河流与渠道的整修、管理事务。中统四年(1263年),郭守敬因兴修水利有功,升任副河渠使。1264年在西夏地方行政长官张文谦的支持下,在宁夏等地修复、新建了数十条引黄灌溉渠道,并修建了许多水闸。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唐徕渠、汉延渠等十几条渠道就是当时重修的。次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监,协助都水掌管全国的水利事务。回到大都后,郭守敬提出重开金口河,以引浑河(今永定河)之水入大都,兴漕运与灌溉之利。至1266年,全面整修了金口河,使这条旧渠道起到了既能灌溉又能漕运的作用。至元八年(1271年)郭守敬升任都水监,掌管全国水利工作。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庭开始修筑京杭大运河,郭守敬奉命勘察了今山东西南的泗水、汶水、御河等主要河流,设计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河道线路,为运河全面沟通奠定了基础。至元十三年任工部郎中,不久又调至太史局,负责制订新历法。至元十七年完成了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最精确的《授时历》。郭守敬还研制成功了近二十种观测天象仪器,组织实施了规模宏大的“四海测”计划。提出了以海平面为地形测量的基点的科学理论及“海拔”的概念。元二十八年复任都水监,修复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任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郭守敬是与张衡、祖冲之等人齐名的我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之一,是十三世纪末登上世界科学高峰的杰出人物。

9.潘季驯(1521-1595),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明工治河专家。30岁中进士,嘉靖末至万历中,4次任总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黄河、运河等,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贡献。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论,对以后治河有很大影响。其代表作《河防一览》,共14卷。

10.李仪址(1882-1938),1909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先后赴德国皇家工程大学和但泽工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水利,1915年与张謇一道创办了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现河海大学的前身),引进西水利技术。主持兴建了陕西泾惠渠、渭惠渠等灌溉工程。曾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渭北水利工程总局总工程师范、担任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一至第六任会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导淮委员总工程师、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等,为我国近代治水的先驱。

Ⅷ 秦国兴修的著名水利工程是什么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李冰到蜀郡上任,亲眼看到当地的严重灾情给百姓带来的灾害。到任不久,他便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工作。他不畏艰辛,带着儿子二郎沿岷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和地势等情况,逐步制定出治理水患的方案。

李冰和他的儿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开始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他们发现,岷江由陡峻的山谷进入成都平原时,流速突然减慢,江水中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便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一旦水势骤涨,自然是泛滥成灾。便计划在这个关键的交界处建设治水工程。

都江堰的设计规划是将岷江水流一分为二,将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做到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三个主要部分。通过分水鱼嘴和宝瓶口的联合运用,能够按照灌溉和防洪的需要,合理分配洪水期和枯水期岷江的流量。

(8)宋朝著名水利工程扩展阅读:

都江堰修成后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和保护。宋朝时,订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时断流整修的制度,称为“穿淘”。岁修时,需要做的就是修整堰体,深淘河道。

淘滩的深度以挖到埋设在滩底的石马为标准,而堰体的高度则是修到与对岸岩壁上的印记相齐为准。明代之后,使用了更为稳固的卧铁代替石马作为淘滩深度的标志。

都江堰是一个科学而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它按照 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势,以无坝引水为特色。工程布局巧夺天工,解决了泄洪、排沙和流量控制等难题。

都江堰的建成,在解决了岷江泛滥成灾问题的同时,从内江而下来的水灌溉了十几个县的农田。从此,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

Ⅸ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在它的设计中体现了古人哪些进步的理念

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1、宝瓶口的修建过程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2、分水鱼嘴的修建过程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3、飞沙堰的修建过程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飞沙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2]
在李冰的组织带领下,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一历史工程——都江堰。
岁修制度
都江堰有效的管理保证了整个工程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汉灵帝时设置“都水椽”和“都水长”负责维护堰首工程;蜀汉时,诸葛亮设堰官,并“征丁千二百人主护”(《水经注·江水》)。此后各朝,以堰首所在地的县令为主管。到宋朝时,制定了施行至今的岁修制度。
古代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因此需要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以使其有效运作。宋朝时,订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农闲时断流岁修的制度,称为“穿淘”。岁修时修整堰体,深淘河道。淘滩深度以挖到埋设在滩底的石马为准,堰体高度以与对岸岩壁上的水则相齐为准。明代以来使用卧铁代替石马作为淘滩深度的标志,现存三根一丈长的卧铁,位于宝瓶口的左岸边,分别铸造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年间和1927年。

Ⅹ 宋代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有什么变化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到宋代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宋代以前,我国的水利建设一般都以国家经办为主,以大型为主。到宋代,由于土地国有制的崩溃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国家再难于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般都以地方举办或民办为主,工程一般都趋向于中小型,当然这和南方的自然条件也有一定关系。

与宋朝著名水利工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州假山景观设计工程 浏览:862
哈尔滨工程造价招聘 浏览:937
建筑工程土建劳务分包 浏览:632
道路监理工程师 浏览:476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在本校吗 浏览:370
河北工程大学保研率多少 浏览:287
有学质量工程师的书吗 浏览:479
康乐县建筑工程公司 浏览:569
助理工程师二级 浏览:872
注册安全工程师初级考试时间 浏览:90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题研究 浏览:881
工程造价图纸建模 浏览:888
辽宁恒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93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 浏览:73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兴趣爱好 浏览:316
密歇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浏览:388
广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浏览:31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浏览:858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管理条例 浏览:270
云南工程监理公司排名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