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
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社会需求,该专业注重培养具有较宽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强化专业实践,注重全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该专业已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城市园林灌溉技术、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水土环境、城市水利工程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⑵ 农业水利工程的专业发展
从国际总体趋势上看,农业节水发展的重点已经由输水过程节水和田间灌水过程节水转移到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这也代表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在雨水集蓄利用方面,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注入该研究领域。现代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以及智能决策系统、工程设计软件等先进技术已成为集雨工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现代集雨工程要求其集流方式和材料不但要具有高效、低成本、可靠的特点,而且正在向新型方便、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方向发展。HEC土壤固化剂、高掺量粉煤灰、有机硅喷涂型高分子化合物、草皮苔藓等极可能成为性能优良的新型集雨材料。在窖体设计上,将发展不同规格的可移动窖体系列产品;在技术的应用上,更加注重水环境的协调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雨水或分散的零星水源的行走式节水机具将朝着标准化、系列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成为农村公共物品问题研究的热点。在讨论农田水利制度安排中,多数研究者侧重于制度的效率而对制度的其他方面关注不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作物类型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对水利有不同的需求。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占据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田水利供给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粮食安全。这就意味着,人们在设计农田水利制度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的效率,而必须将视野拓宽到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在细致考察农田水利基本前提的基础上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田水利制度。
⑶ 品学论文网农业水利工程学士毕业论文
有具体的题目要求么,我帮你完成。
⑷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以水文学和水力学及工程力学为基础,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区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已经由过去的以农业生产服务为中心内容,扩展到了城市供水、城市绿地灌溉、城市污水处理及防洪、城市喷泉设计、跨流域调水、水利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诸多领域。由于水资源总量有限,城市和工业用水日益增加,它在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危机中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⑸ 农田水利的论文
广西农田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 要:广西人多耕地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区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全区农业生产和
经济社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全面调查广西农田水利工程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广西农田水利工程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广西农田水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体制改革;水费征收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8-05-21
作者简介:陈发科(1964-),男,高级工程师。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
周山地围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盆地边缘多缺口,
桂东北、桂东、桂南沿江一带为谷地。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
和石山为主,间以河谷平原、盆地,据统计,中山、低山、丘陵和
石山面积约占广西陆地面积的70.8%。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
南临热带海洋,西、西北接云贵高原,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暖湿气流和北方变性冷空气团的交替
影响,夏季时间长、气温高、降雨多,冬季时间短、天气干暖。广
西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 537 mm,各地多年平均降雨量在
1 000~3 000 mm之间,降雨分布很不均匀,形成南、北部多,
东、中部次之,西部最少的降雨分布。由于地形起伏和大气环
流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雨多集中在4~9月,占
全年总降雨量的70%~85%,形成春秋易旱、夏涝冬干的特点。
因此季节性缺水与区域性水旱灾害时有发生。
广西是以农业为主的省区,农业的发展对促进全区经济的
增长及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细致地分析广西农田
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指导农业灌溉理论研究和技术
推广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 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广西现有灌溉面积在2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11个,
0.07~2万hm2的中型灌区276个,6.67~66.67 hm2之间的
灌区(片)40 627个,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68处,总设计灌溉面
积200.9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51.9万hm2,占耕地面积的
59.4%,旱涝保收面积110.3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3.1%。
广西现能用于灌溉的渠道总长度147 979 km,已进行防渗配套
的渠道总长度27 832 km,目前仍保持完好的渠道长度17 269
km,占渠道总长度的11.7%。广西现有灌溉泵站抽水设备
11 446台,装机功率29.76万kW,正常运行的8 239台,完好率
为72.0%,渠系建筑物175 762座,正常运行的87 056座,完好
率为49.5%。全区灌区管理单位共有职工12 575人,具有初
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1 801人,仅占职工总人数的14.3%。
1.2 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灌溉工程老化失修,水库病险隐患较多。广西农田水
利工程大多兴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工程为边勘测、
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由于受当时资金、建材和技术条
件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经过数十年的运行,不少
水利工程因维修经费不落实,管理不善,老化失修,工程不可避
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隐患。根据2007
年上半年水库安全状况普查结果,广西目前仍有病险水库
1 876座(占水库总量的42.8%),这些水库只能通过限制蓄水
或腾空库容来确保度汛安全,因此受到影响的农田灌溉面积约
8.67万hm2。此外,由于渠道坍塌、附属建筑物老化、损坏、淤
积、渗漏等原因,全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2,且灌溉保证率
持续下降。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灌区服务功能严重退化。
广西现有大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为12.8%、中型灌区渠道防渗率
为16.6%、小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为10.5%,与《节水灌溉技术
规范》要求的大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不低于40%、中型灌区渠道
防渗率不低于50%、小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不低于70%的标准
相差甚远。全区采用喷灌、微灌技术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控制
的灌溉面积0.81万hm2,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0.5%。灌区灌
溉服务功能严重退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农业
发展的需要。
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严重不足。虽然近几年,中央及地
方各级财政加大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但投入力度与国民经
济增长的幅度不相称,例如:2005年广西财政收入470亿元,比
2000年增加250亿元,“十五”平均增幅16.4%,同期水利建设
投入由2亿元增加到2.4亿元,平均增幅4%左右,明显低于财
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005、2006年广西财政每年投入农田水利
工程的资金约为2亿元,仅占自治区财政收入0.36%,全区大
部分市县财政较困难,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极为有限,配套补助
资金基本不到位或标准较低,下达的农田水利建设计划无法按
时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2004年农民投工建
设和维护农田水利设施已不足0.2亿个工日,较1995~2000
年平均每年投工减少近1亿个,仅此一项每年减少农田水利投
入10亿元以上。村内事务实行“一事一议”后,农村基层政府
组织农民兴修水利的能力削弱,部分农村开展小型水利基础设
施建设出现了“事难议、议难成、成难办”的现象,加上全区劳务
输出量大,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及管护受到较大的影响。据2007年调查统计,广西0.07~2
万hm2灌区共276处,需要更新改造资金46亿元,万亩以下灌
区(片)4.06万个,需改造资金74亿元,资金缺口非常大。
(4)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责任难落实。农村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渐退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和管理的主体地位,农田水利工程的归属不明确,管理责任不
落实,农民的分散经营和农田水利设施集体受益之间的矛盾日
益加剧。一方面,农民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缺乏水是商品
的意识,加之广西降雨量较充沛,水资源丰富,农民节约用水,
有偿用水的意识淡薄,习惯用“大锅水”,只用不管。另一方面,
水管单位只负责斗渠口门以上的管理,斗渠以下的农田水利工
程长期无人管理和维护,渠道老化、淤积、损坏严重,有的甚至
已丧失灌溉功能。
(5)用水定价标准低,水费征收困难。目前,广西大部分灌
区仍沿用1988年制定的水费标准(每公顷172.5 kg稻谷),现
行水价仅占供水成本的35%左右。过低的水价对于用水者而
言,不易形成水资源商品属性的观念,在用水上没有节约与效
益的鼓励,对水管单位而言,造成亏损经营,水利设施维护不
足,从而反过来影响灌溉供水服务,形成恶性循环。虽然自治
区物价局2004年出台了《广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
(桂价格字〔2004〕41号),对广西农业供水价格制定了新的标
准,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征收手段,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另外,
水费征收形式由“以粮代收”改为与群众的直接货币结算后,水
费征收困难成为制约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发展的新问题。根据
2006年统计,广西农业用水水费平均收取率为37%,收取率最
高的为61%,最低的仅有3%,平均农业用水水费收取率比
2005年下降了9%,比2004年下降了16%,呈逐年大幅递减趋
势。水费难以征收,导致水管单位收入无法得到保障,难以维
持正常的运行管理。
2 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1 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贯彻2005,2006,2007年3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加
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农田水
利工程投融资政策研究和机制改革,努力建立“政府投资、政策
筹资、社会集资、企业融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新机制,拓宽投资
渠道,保障广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具体措施:①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投入,努力稳定并扩大中
央农田水利资金对广西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②加大各级
地方财政投入。各级地方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
府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05〕
140号)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责任,建立稳
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年
度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的投入;③整合
各部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规模大,投资主
体多,发改、财政、水利、国土农业等有关部门都有专门资金,如
果不能有效的整合各部门的资金,形不成合力,资金难以充分
发挥效益;最后,拓展社会、企业和群众投入,采取有力的措施
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投入的主体
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其他的经济组织,投入的工程可以是经
营性工程,也可以是非经营性工程,只要是符合有关规定和农
田水利规划,不改变工程的性质和用途,不降低服务标准和质
量,只要是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
综合能力,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水农业的形成,就应
当为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有效的政策保护措施。
2.2 推进灌区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建
议从如下方面开展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1)核定灌区资产,明确灌区产权与管理责任。经过数十
年的运行与管理改革,不论是灌区资产还是灌区管理组织结构
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从根本上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特点的
灌区管理体制,应将明确灌区产权与管理责任,有效推进灌区
管理体制改革。首先,由专业机构对灌区资产进行全面核查,
划分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资产,确定不同的责任主体。骨干工
程产权定为相应级别政府所有,政府承担对该部分资产的监督
管理责任,灌区管理单位(管理局或处)受政府委托或特许具体
经营与管理。斗(支)渠以下田间工程资产核定后,将产权移交
给农民用水户协会或用水合作组织,由其负责工程的维护与管
理。产权划分与管理责任通过立法予以明确,以保持其稳定性
与连续性。
(2)明确灌区管理定位,理顺并完善灌区管理体制。为了
明确管理单位性质,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广西各级政
府根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2年45号文
件),将水管单位根据其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分为纯公益性
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经营性水管单位进行了分类改
革,绝大部分管理单位完成了定性改革工作,但灌区骨干工程
与田间工程之间的管理关系还没有得到明确。因此,应根据不
同灌区特点,建立完善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分开管理又有机协
调的管理体制,促进灌区良性发展。
(3)增强用水户或用水合作组织参与管理制度建设。出台
有关办法,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群管组织的职责与权力,明
确用水户协会的法律地位,规范协会的建立与(下转第59页)
56广西农田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 陈发科 黄 凯 韦海波 等
位。但从目前已有合作组织来看,这一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充
分。从建立过程看,几乎所有农合组织都是针对专项资金项
目,在专项资金的“诱导”下和政府部门的“指点”下匆忙成立,
其中多数未到工商部门注册,没有法人地位,对村委会和水管
部门依赖太大[3]。这使水合组织对独立地位和现实运作以及
今后发展的准备不足。在对其成员和管理者的访谈中,笔者明
显感到他们对于组织的角色和未来发展都很茫然,也往往没有
章程和发展计划。从水合组织成员看,组织的管理者主要由村
干部、原机务队成员和部分项目承包者组成,而一般受益农民
很少,一般农民的参与机制缺乏。从运行与管理情况看,根据
2005年底保定市水利局对辖区农民用水组织情况的调研,用水
组织存在着服务内容单一、节水意识较差、没有经费来源、管理
不规范、缺乏监督管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应加强农户用水组
织建设,强化农民主体地位。
(1)明晰水合组织的法律地位。就性质来说,水合组织属
于农民合作组织,应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规定,到工
商部门登记,取得法人地位,从而使水合组织的独立运做,明晰
产权,自主经营获得法律保障。
其次,培养用水户自我建设、管理的自主意识。按照“政府
调控、农民参与”的原则,在政府的指导、扶持、授权下把部分管
理权力和责任移交给用水户进行管理,让用水户以“主人”的身
份参与工程规划、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事务,强化农民
参与灌溉管理,提高农业用水的组织化程度。
(2)逐步加强和改善用水组织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扩
大服务面积。重视对组织成员和负责人进行服务能力的培训,
提高其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水平[4]。
(3)提高用水组织管理水平,落实管理责任制,注重提升组
织运行的质量。实现用水户自己的自主选举、监督和管理,要
使协会和村委会分离,这有利于村民用水权益的维护,有利于
水费收缴的公正、公平和公开。同时不断探索和实践新时期管
理模式,关注用水组织的实运行质量,谨防一哄而起,盲目追求
数量,不重质量。
4.3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自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对于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各级政府实行公开、透明、管理
规范的原则,但是在自筹资金使用上,目前尚无明确的资金管
理制度和硬性的资金审批、支付办法,监督漏洞较多,力度弱。
账、款往往都在负责项目建设的村干部手中。如果村干部秉一
颗公心,谨慎、节约地使用自筹的项目资金,发挥应有作用,否
则就有可能出现利用建设资金进行权利寻租、或侵占、挪用资
金的现象。
为克服这些现象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进一步严格执行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规
定,加强对村集体自筹资金的管理和监管,实行纳入预算、建立
专户、双重复核,验收审查制度。各建设单位支付资金时至少
要经过村干部和用水组织管理者双重复核,数目较大的要经过
主管该项目的县水利局审核。在工程完工验收时,自筹资金使
用是否规范合法也要作为验收项目予以审查。同时村集体要
坚持将自筹资金使用情况向村民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从
而建立起一整套自筹资金监管办法,使村集体自筹资金的使用
走上管理规范、透明、科学地轨道。 □
参考文献:
[1] 张 范,李训喜,严家适,等.完善民办公助新机制全面推动农村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关于江苏、安徽两省农村水利建设的调研
报告[J].水利发展研究,2007,(7):24-30.
[2] 李梅华.我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融资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
2006,(5):12-13.
[3] 杜 杰,孙海燕.发展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J].水利发展研究, 2007,(9):35-37.
[4] 张 丽,陈凌健.当前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问题探讨[J].企业家
天地-理论版,2007,(10):172-173.
(上接第56页) 运行方式,并制定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改造扶
持政策,帮助农民用水户协会群管组织自主开展田间工程改
造,提高田间工程灌溉排水能力。
另外,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组织
建设与管理能力建设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不
断提高用水户协会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能力,并对用水户协
会等群管组织的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以保障灌溉管理与用
水活动的规范和公平,实现田间工程管护与用水管理的有序良
性发展。
2.3 加快水费征收制度改革
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以及农民对水费承受能力有限等国情
的限制,在较长时期内灌溉水费不可能按供水成本收取,但为
了保证灌区顺利运行,促进节约用水,建议将成本水价分为政
府补贴和用水户负担两个部分。
政府补贴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将灌区管理人员工资纳入财
政拨款、每年按一定标准投入运行维护资金等。用水户负担的
部分也应该根据灌区的水资源及作物种植结构等实际情况,积
极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实行“超定额累计加价”和“基本水价加
计量水价”的两部制水价制度。同时,推行科学的分类水价,根
据国家有关政策,对不同的用户,即区分农业用水、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及其他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合理
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进行核定水价,并报有关部
门批准后执行。
水费征收由灌区管理单位委托基层管理站托收逐步改为
灌区管理单位(或供水实体)自行收取,并实行“水量、水价、水
费”三公开,向用水户开具由政府有关部门监制的票据。同时,
要加强灌区管理单位(或供水实体)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精简机构,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供水成本,
使灌区能尽快达到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 刘正平.重庆市农业灌溉工程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
电,2004,(6):5-6.
[2] 李学斌.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J].中国农村
水利水电,2003,(3):8-9.
[3]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M].南宁:中国统计出
版社,2007:287-300.
59河北易县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供给模式的特点与评价 李 杏 贾丽凤 高 正 等
⑹ 农业水利工程毕业论文,如何选题
这个专业不好,我就是这个专业。
建议你选水源和灌溉类的题目吧
⑺ 农业水利工程就业前景,以及就业方向
农业水利工程,就业方向如下:
在水务、能源、交通、城建、环保等部门从事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国家各部委所属的科研院所和环境监测部门,各专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和管理机构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水力学、气象与气候学及自然地理学等方面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2.掌握水文预报方案、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及水环境监测预报的设计方法;
3.具有从事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水文学、水资源学及水环境的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⑻ 大家给我提供一份农业水利工程的论文2000-3000字的!谢谢大家 我急用
《节水地面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地面灌溉技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灌水方法,水资源的匮乏将节水理念引入到了灌溉技术中。发展节水地面灌溉技术,提高各种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改善农业水的有效利用率是目前灌溉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国内目前的地面灌溉技术现状和灌溉措施,探讨了新型的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字: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灌水方法是地面灌溉,传统的地面灌溉包括漫灌、格田淹灌、沟灌和畦灌,由于土地不平整,灌溉管理粗放,灌溉工程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水资源浪费很严重。随着土地经营规模集约化的转变,激光平地技术的应用以及大型农业机具的使用,地面灌溉在灌溉效率和灌溉均匀度两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在地面灌溉设计和管理中,计算机技术是辅助地面灌溉改进的有力工具。在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地面灌溉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田间闸管系统、水平畦田灌溉技术和渡涌灌溉技术等,水资源浪费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传统地面灌溉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得到巨大的改变,其中,耪细地面灌溉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进行了实地应用。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对地面灌溉技术的关注度,专门成立课题针对先进地面灌溉技术进行跟踪研究。 1. 我国地面灌溉技术现状 随着水资源紧缺问题的突出,提高灌水质量、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正成为农业节水技术的核心部分。“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纳入了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水平畦田灌溉技术和渡涌灌溉技术,中国水科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国水科院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结合国外先进技术,研发生产了田间柔性闸管,并积极推广闸管灌溉技术;中国水科院与欧盟联合进行项目研究,系统性地改进地面灌水技术。相对于国外的地面灌溉技术,我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相关的技术研究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2. 地面灌水技术措施 由于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经济水平较低,广大农村地区的科技普及度不高,难以实现大面积推广先进灌水技术,因此我国必须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积极推广节水地面灌水技术。 2.1平整土地,设计合理的灌水技术参数与沟、畦尺寸 平整土地是缩短灌水时间,节水增产和提高灌水质量、灌水劳动效率、地面灌水技术的一项重要措施。田间工程改造进行土地平整,改宽畦为窄畦,划长畦为短畦,设计合理的入畦流量和畦沟尺寸,可大大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土质和地形差异较大,无法采用统一标准,各地应根据本地的土质和地形实际情况,建立计算机模型,确定合理的灌水技术参数和硅沟尺寸。 2.2改善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 传统的放水方式是一次放水,上世纪80年代,间歇放水技术开始被采用,并被誉为地面灌水技术发展是史上的一大突破。间歇放水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波涌状水流促进水流速度,加大水流前进距离(约为一次放水的1~3倍),减少水流的深层渗透,使田间用水利用率达到0.8~0.9。 2.3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 传统的地面全部湿润灌溉方式中,非棵阀土壤蒸发量占总蒸发量的比例高,降低了田间用水的利用率。局部湿润灌溉方式弥补了传统方式的这一不足,并且改善了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使得根系向深处生长,提高了深层土壤储水的利用率,达到了增产和节水双重效果。实践证明,玉米、棉花等宽行作物隔沟交替灌或隔沟灌,春玉米与春小麦隔畦灌,湿润面积可减少50%,增产幅度5%-10%,节水高达30%以上。玉米坐水种,可节电90-105 kW?h,节水900m3/h㎡,增收幅度约28%,增产幅度约16%。 2.4改进沟畦放水设施 与人工开口放水相比,采用地面移动闸门孔管(管道输水)或虹吸管(明渠输水) 放水,可以使田间水利用率提高5%~10%。但是,国内现在还未批量生产这些设施,仍处于试验阶段,因此,要加大对这些加工工艺和设施的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向着推广应用普及化、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化方向去发展。 3. 新的节水技术 3.1咸水灌溉技术 咸水灌溉主要包括轮灌和不同水质的水混灌。此外,还有利用地下成水灌溉的技术,主要原理是电渗透作用。 轮灌是根据作物生育阶段、作物种类及其耐盐性和水资源分布等交替灌溉咸淡水的一种方法。如雨后有河水时用淡水,早季用咸水;弱耐盐作物用淡水,强耐盐作物用咸水;播前和苗期用淡水,作物的中后期用成水。轮灌可以高效地发挥咸淡水的作用。 混灌是混合使用两种不同的灌溉水,包括两种不同盐渍度的成水混灌、咸碱(低矿化碱性水)混灌和咸淡混灌,目的是改变其盐分组成或降低灌溉水的总盐渍度。混灌在增加可灌水的总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灌溉水的水质,得以利用以前不能使用的高盐渍度的成水或碱水。 奥地利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利用电渗透作用原理的灌溉系统。该系统中,地下水经各种孔隙及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层,净水从电极周围的盐类中游离出来并上升到地表层供作物利用。设备有两组电极:一组是装有正电极的金属管,置于地下水位以下;另一组是作为负电极的导体橱网,埋于植物根部。根据土壤含盐量及土质结构,接通电源(2~12 V),就会在两极间产生直流电场,形成电渗透效果。地下水较丰富的草坪、固沙植物及干旱区果园等地块可以选用这种灌溉系统。 3.2污水喷灌技术 污水喷灌是将农业用水与污水处理结合起来的一种灌溉方式,同时又是一种污水处理方式。污水在用作喷灌前要进行处理(沉淀、筛滤和加入消毒杀菌剂),除去固体污物。将污水喷洒在田里,利用作物、微生物和土壤分解污水中的某些成分,并使部分水经净化渗透后再利用,部分水蒸发到大气中。污水灌不适用于蔬菜,对于其它经济作物,最好仅用于作物生育前期。污水灌的土壤以壤质砂土、壤土和砂壤土为好,水量应参考作物的生育期和种类,如在晚秋、早春和作物苗期应少灌。为了避免地表及地下径流,污水灌要不能大定额灌溉,灌溉强度以不产生地表径流和不造成土壤粘闭为原则。可采用污水和清水混合的方法利用不符合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使混合后的水质达到标准再进行喷灌,不过此技术设计的方面比较复杂,一定要有专家的指导才能进行。 3.3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 利用相关的设施收集空气中的水分,汇集到蓄水池中或直接供给植物利用就是空气水分灌溉法。德国研究人员将一内壁涂有吸聚太阳能涂料的圆筒与数个喷嘴管连接,并将这些喷嘴管掩埋在植物根部之间。夜间降温时,由圆筒内流入到喷嘴管里的空气就凝结成了露珠汇流到植物根部。秘鲁研究人员将一些大型尼龙网垂直张挂在海岸边,收集雾气,雾气凝结为水后汇集到蓄水池,用来灌溉沿海地区的作物。在沙漠上,智利研究人员利用云雾来改造沙漠,他们用巨大的框架支起一张聚丙烯塑料制成的双层网捕捉云雾,云雾变为水后汇集到蓄水池,供沙漠灌溉之用。以上几种节水灌溉技术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各个地区可以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方式。 4.结束语 水资源的缺乏使得“节水”成为了灌溉技术的核心,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发展节水地面灌溉技术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我国地面灌溉技术整体水平落后,要形成一个高效的节水灌溉系统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样的形势下,需要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研究人员的刻苦钻研,才能保证节水灌溉系统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益农.农业持续发展的农田水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2]FAO.地面灌溉系统的设计和评价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3]许迪,李益农,田两节水灌溉新技术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许迪,李益农.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体系及其研究的进展[J].水利学报,2007,38(5):529—535.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转载时如有可能请保留以下链接, 作者将表示感谢! 本论文由华人论文网提供: http://www.essaydata.com/essays/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