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谁帮忙,我想知道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参考书籍,或者哪里可以买到相关资料等等等
楼上的回答太……
我回答吧,哦,对了申明一下我学的是电子的,不是自动化的,我只能就我所知给你解答。
自动化的主打课程:“控制原理”,其实在清华里面开设这门课有很多老师,他们采用的教材都不尽相同。你可以选择《控制原理》或者《线性数学原理》等参考书自学吧,尽量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或者各大学出版社的。顺便说一下,《控制原理》主要从控制、系统方面理解自动化控制过程,而《线性数学原理》主要从线性代数、特别是矩阵方面理解自动化控制,自己选择合适的看吧。
还有,如果你要做实际应用的话,《电路原理》和《信号与系统》连个方面你也值得看看。“电路原理”书可以选择带“电路原理”或者“线性电路分析”等字眼的参考书买就好了,选择大学的出版社出版的书思路会清晰一点,但是理论性比较强。而《信号与系统》推荐两本书:《信号与系统》,紫色封面,分上下两册,郑君里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Signal and System》(英文原版或者汉译版),奥本海姆(这个是音译)原著。
Ⅱ 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除了英语4级和计算机2级以上的证书,对你就业有一些用处外,其他的证书基本没有什么用。因为大学中能够考的一些技能证书,与工作中需要的证书不同。工作中单位需要你的职称证书(工程师等)、资格证书(注册工程师等),业绩证书(专利、劳模、科技进步奖等),其他一些社会上发的乱七八糟的证书早就没有功效了,因为那些证书在招聘时无法证明其真假,也无法证明你在工作中就一定会有这些技能,更不能对单位资质有用处。成熟的人事招聘人员是不看这些的,只有一些小单位没有搞过人事的招聘人员,才会被这些证书忽悠。
建议:外语4级以上、计算机2级以上,学习各科成绩80分以上的证明。其他的专业证书大学生还考不了。如果想当销售人员,最好有一本驾照。
Ⅲ 长春理工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师资队伍状况
为确保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学院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通过外引内培,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涌现出多名讲课名师、讲课标兵和一大批骨干教师。
教 师 结 构 表
年龄
人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博士
硕士
在读博士生
在读硕士生
55岁以上
10
2
5
1
2
35~54岁
59
8
33
15
2
9
38
17
35岁以下
29
12
17
14
12
4
合 计
98
10
38
28
19
9
54
29
4
占教师总数百分比(%)
10
38
29
19
9
55
29
4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学院下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机械电子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机械基础教学部、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机电技术研究所。
现有1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4个国家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硕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3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有1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吉林省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6人。本科生1325人、硕士研究生166人、博士研究生42人。
教学获奖情况: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中,我院组成10支参赛队伍参加了校内比赛,其中8个题目被推选参加“吉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其中 “智能接便器”项目获吉林省大赛一等奖,其余项目分获二、三等奖,“智能接便器”项目代表吉林省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取得了国家二等奖。《3D工程网络教学系统》获2006年吉林省高校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机械工程基础》教材获兵工优秀教材一等奖。
《工程力学》课程成功申报为省优秀课,新建校优秀课《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科研情况:今年我院科研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立项增多,人员增加,出现了可喜势头。本年度我院共签订科研合同额1500余万,实际到款突破1000万,超额完成了学校下达的科研经费指标。本年度我院新增纵向课题3项,横向课题12项。申报发明专利1项,验收项目6项。举办学术报告会11场,发表学术论文49篇。
学生情况:我院06届毕业生共有239名,51人考取研究生,考研率为21%,就业率为98.3%
机电工程学院
2007年3月8日
Ⅳ 重庆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院校及简介
呵呵~刚好我是重大这个学院的~
重庆大学的这个专业归属于电气工程学院,事实上这个学院就这一个专业(到了大三会分专业方向)……但人数众多,是重大三大学院之一……(这个专业人数大概在420~500之间,看每届的招生了)
专业很不错的,在重大这个基本是公认的好专业了……很好就业
专业排名全国第5(貌似网上很有争议,但是实力是不弱的),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院院士两名……这些网上都有的,我找来点东西,贴一下……
学院简介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创建于1936年,是重庆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
至2006年,学院共有教职工18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外聘院士7名、教授38人(含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及高工39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分别占41%和38%。学院有在校学生3000余人,其中博士生150余人、硕士生1300余人、本科生1800余人。
至2007年,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科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专业综合排名第五。
[编辑本段]学科设置
学院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拥有“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五个二级学科和一个自主设置招生专业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六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下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电机与电器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系等6个系。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原名电机系、电气工程系)创建于1936年,与土木工程系、采冶系、化学工程系等同属于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税西恒兼任电机系首任主任。税先生早年毕业于德国柏林大学,曾任重庆自来水厂总工程师。
1937年,我国著名的无线电通讯专家冯简先生来到重庆小龙坎建设当时远东功率最大的35千瓦短波广播电台,同时兼任重庆大学电机系主任。在他的领导下,聘请了许多知名教授来电机系任教,如金锡如、王际强、刘宜伦、毛鹤年、张钟俊、张煦、吴大榕等。
1940年,电机系分为电机、机械两系,冯简任工学院院长,闵启杰任电机系主任,金锡如任机械系主任。抗战胜利后,闵离渝东下,吴大榕、刘宜伦曾先后兼任电机系主任。
1949年初,王际强受冯简聘请,来重庆大学电机系任教,并接替刘宜伦先生的电机系主任职务。
重庆解放后,学校成立校务委员会,王际强先生任工学院院长。1951年1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同意王辞去电机系主任兼职,改由江泽佳继任。
1952年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电机系设置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和电报电话通信两专业。
1953年学校决定取消电机系,改设电信系,任命江泽佳为电信系主任。
1955年电信系全体学生和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调往北京,与天津大学无线电系合并组建北京邮电学院。重庆大学又恢复电机系,除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外,增设电机及电器专业。江泽佳任电机系主任直至1982年12月。
改革开放以后,电机系先后更名为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学院,并增设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三个新的专业方向。2000年合校后,电气工程学院与原重庆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合并组建成新的电气工程学院,新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二级学科。徐国禹(1983年1月)、杨顺昌(1986年10月)、曾祥仁(1987年8月)、孙才新(1996年5月)、舒立春(1997年7月)、周雒维(2003年9月)先后任系主任、院长,为电气工程学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编辑本段]电气相关人物
税西恒、冯简、闵启杰、吴大榕、刘宜伦、王际强、江泽佳等一大批著名的学者,为电气工程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形成了严谨的治学传统。
毕业于东北大学电机系的王际强先生,曾经与金锡如先生一道,受张学良先生资助赴美国普渡(Pure)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江泽佳先生194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并获工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加拿大麦吉尔(McGill)大学电机系工学硕士学位,1981年被批准为国内首批博士生导师。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电工理论专家,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态度以及他严于律己、一丝不苟的作风对历届电机系的师生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编辑本段]实验室、研究所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国家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高压输变电设备安全运行科学与新技术”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
“电路原理”国家精品课程中心
[编辑本段]国家重点实验室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2]
电气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方向一、输配电装备及系统运行安全方向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运行安全涉及面广而复杂,不仅要建设强大的电网和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而且要使输配电设备具备在高海拔、覆冰雪、污秽、雷电等复杂环境中安全运行的能力,同时还要建立输配电设备及系统运行安全的保障支持系统,包括电网的在线可靠性分析评估、电网的新型安全监测装备及经济运行控制系统。实验室的输配电装备及系统运行安全方向主要是从引发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主要源头之一,即复杂环境导致输配电设备及系统故障和运行可靠性层面开展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是国际、特别是我国电力工业目前及今后大发展所面临的基础性、关键性和迫切性问题。
该方向涉及的研究单元如下:
(1)输配电装备外绝缘运行安全理论及技术
(2)输配电装备及系统的过电压理论及防御技术
(3)输配电装备及系统的可靠性理论及技术
方向二、输配电装备状态监测与安全评估方向
运行中输配电装备绝缘缺陷的产生和劣化,以及绝缘在电场、热、机械力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的老化都是导致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着输配电装备及系统的运行安全。输配电装备状态监测与安全评估理论及技术研究方向包含输配电装备的绝缘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寿命预测与安全评估、状态维修理论及技术,涉及输配电装备绝缘故障机理、老化机理、绝缘状态信息及特征量监测、故障智能化诊断、绝缘老化状况评估及寿命预测和最优维修策略等。
实验室的该研究方向是从引发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主要源头之一,即输配电装备内部自身故障层面开展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是国际上共同关注尤其是我国电力系统大发展所面临的基础性、关键性和迫切性问题。
该方向的研究单元如下:
(1)输配电装备状态在线监测理论与技术
(2)输配电装备绝缘老化与寿命预测理论及技术
(3)输配电装备故障诊断与状态维修理论及技术
方向三、电工新技术及其在电力安全中的应用方向
电磁理论是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的理论基础,同时应用和发展电磁基本理论又会创造出层出不尽的电工新理论及新技术,而且这些电工新理论及新技术在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中一旦得到应用,则可为提高输配电装备及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增添新方法。
该方向主要涉及输配电装备安全监测的特种通信、电能质量与电能变换、改变电网结构行为的异步化同步(柔性)发电、风能、氢能分布式发电及其接入方式等的理论及技术和电磁场效应及其应用。
该方向的研究单元如下:
(1)电能质量与电能变换的理论及技术
(2)新型电源与电网结构安全理论及技术
(3)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监测的特种通信理论及技术
(4)电磁场效应及其应用
[编辑本段]“985工程”创新研究平台
——电力装备安全与技术研究院
“985工程”创新研究平台——“电力装备安全与技术研究院”是国家和学校重点建设的创新研究基地,由“输变电装备安全科学及技术”、“电力系统安全科学及柔性发电技术”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三个研究中心组成,以孙才新院士为首席科学家。
定位与目标:
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国家“西电东送、南电北供、全国联网”和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电力发展战略,主要解决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构建国内领先,部分国际领先水平的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的基础理论国家级研究平台;
在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上,成为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
特殊环境中输变电工程安全科学及技术方向
输变电装备与系统安全科学及技术方向
新型发电与新能源科学及技术方向
电工新技术及其应用方向
[编辑本段]“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4]
“输变电工程及新技术”是电气学院承担的国家“211”工程在“十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学科,该项目是在“九五”“211”工程——“输变电工程与电力技术经济”重点建设项目的基础上,主要依托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学科、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站、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和3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共同承担建设的多学科交叉的重点建设项目。
“211”工程——“输变电工程及新技术”重点建设项目的特色是瞄准国家能源发展规划目标,结合西部地区特点,以现有条件和基础为支撑,开展学科和基地建设。
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在高海拔、低气压、覆冰、覆雪、污秽、湿沉降和紫外线等复杂大气环境下超高压交、直流电气设备外绝缘放电机理和特性,研究高压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及故障智能诊断技术,并建立以在线监测为基础的“状态维修体系”;
②研究现代电力系统规划和可靠性理论及计算方法、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装置和综合自动化系统,异步化发电技术,新型电气传动与电力电子装置及智能控制技术,供配电系统优化配置及其智能化技术等;
③研究现代电路理论及其应用、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保护、医学图像处理与成像新技术、远程医疗及通信与电刺激技术等。
该重点学科建设完成后,将对我国中、西部地区输变电产业的发展,解决我国超高压远距离输电及互联网络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和实现“西电东送”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编辑本段]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由教育部批准建立。实验室依托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承担着“输变电工程及新技术”国家“211”工程和国家“985”工程建设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才新教授任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超教授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理论及应用
特殊大气环境中的高电压绝缘技术 高压交、直流输电及其电网运行技术 电气设备试验及测量技术
2、高压电力系统信息的监测与管理的理论及应用
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在线智能化监测技术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高压电网综合信息管理技术
3、电工新技术及其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在高压输变电中的应用 电力生态环境保护与电磁兼容技术 电磁场理论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直至2007年底,实验室在特殊大气环境中(覆冰、污秽、酸雨酸雾和高海拔)的高电压绝缘技术研究方面整体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研究设施、设备先进,在国际国内有良好影响;在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和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研究上取得了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和医学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
[编辑本段]获奖情况
直至2006年,电气工程学院获国家级科研、教学奖7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奖40余项,获得专利40余项,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30余项,承担省部级研究项目12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50余本。
Ⅳ 求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英语文章及翻译 谢谢
Electric Power Systems 电力系统
The modern society depends on the electricity supply more heavily than ever before. 现代社会的电力供应依赖于更多地比以往任何时候。 It can not be imagined what the world should be if the electricity supply were interrupted all over the world. 它无法想象的世界应该是什么,如果电力供应中断了世界各地。 Electric power systems (or electric energy systems), providing electricity to the modern society, have become indispensable components of the instrial world. 电力系统(或电力能源系统),提供电力到现代社会,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产业界的。
The first complete electric power system (comprising a generator, cable, fuse, meter, and loads) was built by Thomas Edison – the historic Pearl Street Station in New York City which began operation in September 1882. 第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包括发电机,电缆,熔断器,计量,并加载)的托马斯爱迪生所建-站纽约市珍珠街的历史始于1882年9月运作。 This was a DC system consisting of a steam-engine-driven DC generator supplying power to 59 customers within an area roughly 1.5 km in radius. The load, which consisted entirely of incandescent lamps, was supplied at 110 V through an underground cable system. 这是一个半径直流系统组成的一个蒸汽发动机驱动的直流发电机面积约1.5公里至59供电范围内的客户。负载,其中包括完全的白炽灯,为V提供110通过地下电缆系统。 Within a few years similar systems were in operation in most large cit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tors by Frank Sprague in 1884, motor loads were added to such systems. This was the beginning of what would develop into one of the largest instries in the world. In spite of the initial widespread use of DC systems, they were almost completely superseded by AC systems. By 1886, the limitations of DC systems we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apparent. They could deliver power only a short distance from generators.
在一个类似的系统在大多数大城市在世界各地运行数年。随着马达的弗兰克斯普拉格发展在1884年,电机负载被添加到这些系统。这是什么开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在最初的直流系统广泛使用尽管如此,他们几乎完全被空调系统所取代。到1886年,直流系统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他们可以提供功率只有很短的距离从发电机。
To keep transmission power losses ( I 2 R ) and voltage drops to acceptable levels, voltage levels had to be high for long-distance power transmission. Such high voltages were not acceptable for generation and consumption of power; therefore, a convenient means for voltage transformation became a necessity. 为了保持发射功率损失(我2 R)和电压下降到可接受的水平,电压等级,必须长途输电高。如此高的电压不发电和电力消耗可以接受的,因此,电压转换成为一个方便的手段的必要性。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former and AC transmission by L. Gaulard and JD Gibbs of Paris, France, led to AC electric power systems. 在发展的变压器,法国和交流输电由L.巴黎戈拉尔和JD吉布斯导致交流电力系统。
In 1889, the first AC transmission line in North America was put into operation in Oregon between Willamette Falls and Portland. 1889年,第一次在北美交流传输线将在俄勒冈州波特兰之间威拉梅特大瀑布和实施。
It was a single-phase line transmitting power at 4,000 V over a distance of 21 k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lyphase systems by Nikola Tesla, the AC system became even more attractive. By 1888, Tesla held several patents on AC motors, generators, transformers, and transmission systems. Westinghouse bought the patents to these early inventions, and they formed the basis of the present-day AC systems.这是一个单相线路传输功率为4,000公里,超过21 V系统的距离。随着交流的发展多相系统由尼古拉特斯拉,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通过1888年,特斯拉举行交流多项专利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和输电系统。西屋公司购买了这些早期的发明专利,并形成了系统的基础,现在的交流。
In the 1890s, there was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over whether the electric utility instry should be standardized on DC or AC. By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AC system had won out over the DC system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在19世纪90年代,有很大的争议或交流电力行业是否应该统一于直流。到了世纪之交的,在交流系统赢得了原因出在下面的直流系统为:
(1)Voltage levels can be easily transformed in AC systems, thus providing the flexibility for use of different voltages fo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consumption. (1)电压水平可以很容易地改变了空调系统,从而提供了传输的灵活性,发电用不同的电压和消费。
(2)AC generators are much simpler than DC generators. (2)交流发电机简单得多比直流发电机。
(3)AC motors are much simpler and cheaper than DC motors. (三)交流电机和电机便宜简单得多,比直流。
The first three-phase line in North America went into operation in 1893——a 2,300 V, 12 km line in southern California. 前三个阶段的美国北线投产于1893年- 1 2300五,南加州12公里路线研究。 In the early period of AC power transmission, frequency was not standardized. 在电力传输初期交流,频率不规范。 Many different frequencies were in use: 25, 50, 60, 125, and 133 Hz. 有许多不同频率的使用:25,50,60,125,和133赫兹。 This poses a problem for interconnection. Eventually 60 Hz was adopted as standard in North America, although 50 Hz was used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这对互连的问题。最后60赫兹标准获得通过,成为美国在北美,虽然是50赫兹在许多其他国家使用。
The increasing need for transmitting large amounts of power over longer distance created an incentive to use progressively high voltage levels. To avoid the proliferation of an unlimited number of voltages, the instry has standardized voltage levels. In USA, the standards are 115, 138, 161, and 230 kV for the high voltage (HV) class, and 345, 500 and 765 kV for the extra-high voltage (EHV) class. In China, the voltage levels in use are 10, 35, 110 for HV class, and 220, 330 (only in Northwest China) and 500 kV for EHV class . 较长的距离越来越需要大量的电力传输多激励他们逐步使用高压的水平。为了避免电压增殖数量无限,业界标准电压水平。在美国,标准是115,138, 161,和230千伏的高电压(高压)类,345,500和765千伏级的特高电压(超高压)。在中国,各级使用电压为10,35,110级高压, 220,中国330(仅在西北)和500千伏超高压类。
The first 750 kVtransmission line will be built in the near future in Northwest China. 第一个750 kVtransmission线将建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西北地区。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DC converting equipment, high voltage DC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s have become more attractive and economical in special situations. 随着交流的发展/直流转换设备,高压直流高压直流(HVDC)传输系统已经成为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和情况特殊。 The HVDC transmission can be used for transmission of large blocks of power over long distance, and providing an asynchronous link between systems where AC interconnection would be impractical because of system stability consideration or because nominal frequencies of the systems are different. 在高压直流输电可用于输电块以上的大长途电话,并提供不同系统间的异步连接在AC联网系统将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稳定考虑,或因标称频率的系统。
The basic requirement to a power system is to provide an uninterrupted energy supply to customers with acceptable voltages and frequency. 基本要求到电源系统是提供一个不间断的能源供应,以客户可接受的电压和频率。 Because electricity can not be massively stored under a simple and economic way, the pro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electricity must be done simultaneously. A fault or misoperation in any stages of a power system may possibly result in interruption of electricity supply to the customers. 由于电力无法大量储存在一个简单的方法和经济,电力的生产和消费必须同时进行。系统的故障或误操作的权力在任何阶段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中断给客户。 Therefore, a normal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to provide a reliable power supply to the customers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因此,一个正常的电力系统连续运行的,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给客户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Power system stability may be broadly defined as the property of a power system that enables it to remain in a state of operating equilibrium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o regain an acceptable state of equilibrium after being subjected to a disturbance. 电力系统稳定,可广泛定义为干扰财产的权力系统,可继续经营的状态下正常运行的平衡条件和后向遭受恢复一个可以接受的平衡状态。
Instability in a power system may be manifested in many different ways depending on the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operating mode. 在电力系统的不稳定可能会表现在经营方式和多种不同的方式取决于系统配置。
Traditionally, the stability problem has been one of maintaining synchronous operation. Since power systems rely on synchronous machines for genera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satisfactory system operation is that all synchronous machines remain in synchronism or, colloquially "in step". This aspect of stability is influenced by the dynamics of generator rotor angles and power-angle relationships, and then referred to " rotor angle stability ". 传统上,稳定性问题一直是一个保持同步运行。由于电力系统的发电电力,一个令人满意的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是,依靠同步电机同步电机都留在同步或通俗的“步骤”。这一方面是受稳定的发电机转子的动态角度和功角的关系,然后提到“转子角稳定”。
Ⅵ 有发电机公司要我吗 我学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对电机有疯狂的感情,并且有提高发电机功率的专利!
支持自主创新,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
Ⅶ 郑州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怎么样
郑州大学(Zhengzhou University),简称“郑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1] ,国家“双一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入选高校。
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1961年,郑州师范学院并入,1991年,黄河大学并入,1992年,河南体育专科学校并入;郑州工业大学创建于1963年,初名郑州工学院,1973年,河南农业大学粮油工业系并入,1996年4月,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医科,1952年10月,更名为河南医学院,1962年7月,洛阳医学院一部分师生并入,1984年,定名为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7月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合并组建为新的郑州大学。
截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占地面积5700余亩,校本部包括主校区、南校区、北校区、东校区4个校区;共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6万余人、研究生1.5万余人、留学生1600余人,教职工6000余人;下设46个院(系),9个附属医院,开设有104个本科专业;拥有5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 2017年9月,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3] 2017年11月,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学好什么
那么多.真不怕累着.
简单的说.
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等工作;
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软件工程师——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个人推荐:自动化设计师.
整个自己的小东西,还能闹个专利.
Ⅸ 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哪些
上我们学校网站上看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是个大类专业 会分专业 有电气 自动化 信息工程 自动化 电子科技与技术 开的课程不一样的 底下是我们学院网站上的 可以看出一些主要的课程吧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是中国矿业大学主要工科学院之一。学院前身是1951年创建的矿山电机工程系,1953年更名为矿山机电系,1981年更名为自动化工程系,1995年建立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目前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电气信息类基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1个江苏省特色专业(信息工程)、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4个博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8个硕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3个工程领域硕士点(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3个高校教师硕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和3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涵盖电气工程、信息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四大一级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173人,其中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19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63人。1人获“全国高校首届百名教学名师”称号,1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3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2人获得孙越崎青年科技奖,1人获得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6人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计划,4人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
学院一直致力于电气工程、信息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三年来,学院获得科研经费共计8914万元,其中横向科研经费7614万元,纵向科研经费1300万元;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20余项,包括“863”项目6项、“973”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等;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科技与教学奖励40余项;出版专著与教材20部,发表论文1143篇,其中SCI、EI收录103篇,授权专利39项。
学院现有学生3634人,其中本科生2517人,博士研究生147人,硕士研究生730人,工程硕士、高教硕士研究生240人。学院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优势,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素质高、能力强,在历次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各类机器人大赛等一系列赛事中屡创佳绩。学院还积极推行国际化教育,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同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等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先后共同培养本科学生近300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全国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面向未来,学院将发扬“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信电精神,把学院建设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位于国内前列,2-3个学科领域在国内同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