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程力学考研往哪些方向好啊
工程力学目前有这些比较好:
1、清华:优点:工科第一,可以与大师接触,出国容易
缺点:招生人数本来就少,而且本校保研的不少
2、哈工大:优点:老牌名校,强悍
缺点:地理位置太偏了,太冷
3、北航:优点:与军方联系较大——有钱
缺点:与军方联系较大——不自由
4、上海交大:优点:经济发达,
缺点:容易受当地人排斥
5、武大:优点:世界上最美的学校,招收人数多
缺点:冬天没暖气,夏天没空调
㈡ 工程力学考研方向怎么选择希望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多多指教
这个要看你水平了,如果你英语,数学,和结构力学学得好,那么就靠土木硕士,毕业后找工作方便,而且能选得学校相当多,只要你分数够。
工程力学的研究生院就业不好,但是容易考。
总之好学校最注重分数。。。。你能考400+就考同济土木,就业绝对好
㈢ 工程力学专业考研后前景如何
工程力学专业
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到土木水利、机械控制、微电子技术、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等工作;由于具备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可到有关的高新技术领域工作(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型材料等),还可从事教学工作。
㈣ 工程力学考研,考哪个专业最好
你好,我是辅修工程力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对于这方面的考研,我有很深入的认识,希望你们采纳,也很高心为你回答这类问题!
看到这么沉重的话题,因为我很看重考研,所以就允许我先问问,你为什么而考研?同时可以看看学校排名:
㈤ 工程力学考研推荐考什么专业
工程力学可以考研的专业方向有力学、工程力学、固体力学、建筑与土木工程这几个方向。力学呢主要是培养工程科学方面的多一些,主要哦是利用工程力学来分析方法和实现的手段,以后可以从事与力学方面有关的工作,比如科研,技术的开发,工程设计以及力学教学等等。
工程力学不但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属于力学里面的一级学科,它主要是利用现代力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国民经济和国防的建设方面的问题。
㈥ 工程力学考研方向
工程力学专业考研方向主要集中在:力学、工程力学、固体力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以下是各专业介绍:
工程力学专业考研方向1:力学
专业介绍
力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理论、工程力学分析方法与先进实验手段,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到土木水利、机械控制、微电子技术、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等工作;由于具备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可到有关的高新技术领域工作(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型材料等),还可从事教学工作。
推荐院校
河南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重庆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
工程力学专业考研方向2:工程力学
专业介绍
工程力学是力学与现代工程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学科, 隶属于力学一级学科,运用现代力学的知识解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大工程问题。工程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它是机械、土木、交通、能源、材料、仪器仪表等相关工科的基础;作为应用学科,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缺少的作用。
培养要求
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应具备合格的德智体条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事业心强;在工程力学领域里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独立地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从事高层次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机械、土木、水利工程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计算和强度分析等工作,在研制工程应用软件的高新技术公司中从事软件设计工作,在科技、教育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主要在钢结构方面需要比较大,也有一些去设计院从事专门的结构设计,以后考一个结构工程师是很有前途的。
工程力学专业考研方向3:固体力学
专业介绍
固体力学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
研究方向
(01)弹塑性力学;
(02)复合材料力学;
(03)纳米材料的力学行为;
(04)实验固体力学;
(05)振动和波动理论;
(06)计算固体力学;
(07)冲击动力学;
(08)塑性力学;
(09)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
就业方向
固体力学的毕业生能在力学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学、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亦可在生产企业从事相关的研究、开发和实际应用。毕业后能在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造船、国防与军工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或大型工程计算与设计工作、从事工程计算软件工作,也可到大专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工程力学专业考研方向4:建筑与土木工程
专业介绍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是研究和创造人类生活需求的形态环境和各类工程设施的建造与完善。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不仅涉及区域与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设计,而且还涉及各类工程设施与环境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
培养目标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较为扎实和系统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及其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应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在相应工程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的问题;具有独立担负相应工程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至少要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领域范围
从学科上划分,该工程领域涉及两大学科:建筑学和土木工程。
主要范围: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装饰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材料、水文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及资源、建筑经济与管理等。
相关领域:交通与运输工程、测绘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㈦ 工程力学考研方向
包括实验力学,结构检验,结构试验分析。
工程力学研究领域包括实验力学,结构检验,结构试验分析。模型试验分部分模型和整体模型试验。结构的现场测试包括结构构件的试验及整体结构的试验。实验研究为验证和发展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主要手段。
结构的现场测试还有其他的目的:验证结构的机能与安全性是否符合结构的计划、设计与施工的要求;对结构在使用阶段中的健全性的鉴定,并得到维修及加固的资料。
(7)工程力学专业考研优势扩展阅读:
考研的相关要求规定: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网上报名时需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验证,没有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㈧ 工程力学专业有什么发展前途
这个专业还是不错的,学习的东西涵盖工学,力学,物理学,结构学,就业面广泛。当然了根据二八定理,不能说这个专业好就业就说学过这个专业的所有人都好就业,学到什么程度还是在你自己,如果在班级排中上等那我可以说你毕业后的找工作是不愁的。
本科毕业可以去机械控制啊,微电子技术,航天,能源等部门或企业从事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不过我提醒你如果你一心一意想做技术研发的话,还是最好上个这个专业的研究生,现在本科生太多了含金量也低,做研发的话最好有个研究生文凭,对你的工作发展很有好处的。当然这也看你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想本科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积累经验,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这样的起点就会低一些。
㈨ 工程力学专业是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如果考研,转什么专业比较好,什么学校比较好,谢谢
你敢不敢拼一下,(越不好的专业高层次的人才越少,越不好的专业越没人考高学历,建议你考研,如果你家庭条件好建议你出国深造)
力学专业可以分为工程力学与理论与应用力学这两个专业,但是这两个专业基本上只是名称上的差别而已,这两个专业的上课的内容也基本上一样。不过这两个专业的就业情形的确不很好,力学也是中国大学十大垃圾专业之一,请搜索一下,是这样描述力学专业的:“每年的这个专业的研究生都是国家重点照顾降分数线的专业,你要是想学这个专业的哈,就应该具备内向的性格和良好的心态,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和图纸和枯燥的看不到的力打一辈子交道。”(
再看一下力学专业的排名吧
排名 学校名称
1 大连理工大学
2 上海交通大学
3 同济大学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6 清华大学
7 北京理工大学
8 浙江大学
9 西安交通大学
10 重庆大学
11 中国矿业大学
12 河海大学
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4 北京交通大学
15 西南交通大学
16 中南大学
17 华中科技大学
18 天津大学
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 北京科技大学
21 东北大学
22 北京大学
23 东南大学
2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5 上海大学
26 南京理工大学
27 中山大学
28 中国石油大学
29 太原理工大学
30 兰州大学
31 合肥工业大学
32 哈尔滨工程大学
33 暨南大学
34 武汉理工大学
35 西北工业大学
36 湖南大学
37 昆明理工大学
38 北京工业大学
39 山东大学
40 燕山大学
41 宁波大学
42 兰州交通大学
43 武汉大学
44 郑州大学
4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6 石家庄铁道学院
47 大连交通大学
48 四川大学
49 河北工业大学
50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51 北京化工大学
52 大连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