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程专业 > 南川福寿镇修自来水利工程

南川福寿镇修自来水利工程

发布时间:2021-08-15 01:21:57

㈠ 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主持者的相关材料有哪些

相关材料:

1、李冰,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郊斜村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老百姓怀念他的功绩,建造庙宇加以纪念。北宋以后还流传着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2、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3、2000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间的祭典活动和祭祀活动。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

一、都江堰

1、简介: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地理位置: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3、自然气候:

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

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摄氏度),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4、修建背景:

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

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国郡守。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

㈡ 公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开工时间是

都江堰是我国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它以历史悠久、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经久不衰而闻名于世。

都江堰是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时期率领川西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竹、木、卵石等材料修建的。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誉为“天府之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灌区得到迅速发展,四十五年来,分期对渠首和灌区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改造和扩建。并健全了管理机构,强化用水调度,古堰与日增辉。灌区范围从成都平原扩大到川中丘陵区共六个市三十四个县(市、区),灌溉面积由一九四九年280余万亩发展到1993年的1003万亩。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

“物华天宝,低杰人灵”,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灌区水利,星罗棋布,各展风韵,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通济堰、碧水荡波;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水库、湖光潋滟;龙泉洞穿,天工开物,灵水泉涌”。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都江堰用她的乳汁,哺育西蜀大地,创造了“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
参考文献:

㈢ 听说我国有四大水利工程,不知道是哪四个,分别是哪个朝代的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都江堰、建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它山堰、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㈣ 投资5700万水利工程三年没通电,墙里是塑料泡沫,到底该谁为此负责

该工程应该由施工方来负责

奇葩!投资5700万水利工程三年没通电,墙里是塑料泡沫

据当地农民介绍,2019年,一个工程队来到村里建造了这批白色背景红色棚子的水利设施,说是智能灌溉系统。施工结束后,刷卡才能放水。大家都很期待这个新东西。然而,工程师们忙了一会儿,然后就退出了。然而,这个小盒子从未通电,成了田野的装饰品。

有村民说,由于他们的土地离家太远,从家里拉电线不方便,于是他花了2000多元买了发电机和潜水泵,成为村里第一个用柴油发电机抽水灌溉的人。他感慨地说,每隔三五年,村里就会有灌溉工程,但是十几年了,大的灌溉方式都没有根本改变,有的村民连电卡都没见过。

那么这些灌溉工程到底是什么呢?根据鹿邑县人民政府官网《关于印发鹿邑县2018-2019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项目总投资5700万元。投资了5000多万,却如同打水漂。你认为是谁的责任呢?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内容了。

㈤ 我国因水资源问题而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津、引黄济卫。网上搜索“引 济”,很多,这些跨流域调水的工程大多是因为水资源问题而兴建的。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引滦入津
天津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剧增,用水量急剧加大,而主水源海河上游却由于修水库、灌溉农田等,流到天津的水量大幅度减少,造成天津供水严重不足,曾从北京密云水库调水。1981年8月,为了保障北京用水,密云水库不能再向天津调水,天津面临水源断绝,不得不准备分批停产,甚至紧急疏散人口。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引滦入津工程,把滦河水引到天津。滦河在距天津几百里外的河北省迁西和遵化地区,"引滦入津"就是把滦河上游的潘家口和大黑汀两个水库的水引进天津市。引水渠道长234公里,中间还要在滦河和蓟运河的分水岭处开凿一条12公里长的穿山隧洞,需治理河道100多公里,开挖64公里的专用水渠,修建尔王庄水库,全部工程开凿出的岩石达140万立方米。为了确保引滦入津工程如期完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委托当时任副总理的万里亲临天津坐镇,李瑞环担任总指挥,调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日夜苦战,终于在1983年9月11日,提前两年完成任务。这一天,天津举城欢腾,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从此,根本上解决了天津的城市用水。天津市在三岔河口树立了引滦入津纪念碑。

引黄济卫
1952年4月12日,河南省建成人民胜利渠,并开闸引黄济卫,设计引水量50m3/s。1960年又建成共产主义渠,扩大引黄济卫的流量。但因高水位长时间引水,引起两岸土地的次生盐碱化,而在1968年停止引黄。

引黄济津
引黄济津调水主要是利用现有渠道和河道,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的黄河位山闸引水,经位山三干渠到临清市引黄穿卫枢纽,进入河北省境内的临清渠、清凉江、清南连渠,在泊镇市附近入南运河,在九宣闸进入天津市境内。

㈥ 灵渠修建在现今的广西兴安县,在当时很偏远,为什么要在这里修水利工程

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为了改变岭南战局的困境,秦始皇下令在今广西全州兴安县境内开凿灵渠。也有考证认为是在更早的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即战争开始前一年。无论哪一个时间更准确,开凿灵渠这么个大事不是拍个脑袋就能干的,必然需要前期大量的调查研究,可以理解为勘测、设计阶段从公元前219年起,施工阶段从公元前217年起。

灵河有一条支流名为始安水,要流经兴安县境内的铁炉村而注入灵河。秦人经过勘测,发现铁炉村一带距离湘江上游的海洋河仅仅三里,水位高差也不大(今天的勘测精度为仅仅6米),两地之间的分水岭高差不大,具备开凿运河的可行性。

㈦ 宁夏有哪些古代修建的水利工程

艾山渠(北魏后称薄骨律渠,疑似吴忠-秦渠);汉渠、胡渠、御史渠、百家渠、光禄渠、尚书渠、七级渠、特进渠;唐徕渠、汉延渠;李王渠(大约是艾山渠的重建);铁渠、新渠、红花渠、良田渠、满答喇渠(都是唐徕渠支渠)、石空渠、白渠、枣园渠、中渠、夹河渠 (以上在今卫)、羚羊角渠、通济渠、七星渠、贴渠、羚羊店渠、柳青渠、胜水渠(以上在今中宁);大清渠;惠农渠、昌润渠等。 详细说明: 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创始于西汉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前117)的引黄灌区。当年曾实行大规模屯田,“皆引河及川谷(水)以溉田”。东汉 也在这一带发展水利屯田。大型灌区的兴建《魏书.刁雍传》载:在富平(今吴忠县西南)西南三十里有艾山,旧渠自山南引水,灌溉河西农田。 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薄骨律镇将刁雍在旧渠口下游,利用河中沙洲筑坝,并开渠四十里,下合旧渠,灌田四万余顷,史称艾山渠。《水经注》记载,黄河自青铜峡以下还可东分水,灌溉农田。唐代宁夏引黄灌区有薄骨律渠、汉渠、胡渠、御史渠、百家渠、光 禄渠、尚书渠、七级渠、特进渠等。北宋前期宁夏一度为西夏政权所在地。《宋史.夏国传》载:今银川、灵武一带有唐徕渠、汉延渠,无旱涝之忧。1032年至1048年还曾修建长三百里的李王渠,大约是艾山渠的重建。元代至元元年(1264)郭守敬曾修复宁夏灌区。明清以来灌区的发展明代除利用旧渠外,有铁渠、新渠、红花渠、良田渠、满答喇渠(都是唐徕渠支渠)、石空渠、白渠、枣园渠、中渠、夹河渠 (以上在今卫)、羚羊角渠、通济渠、七星渠、贴渠、羚羊店渠、柳青渠、胜水渠(以上在今中宁)等渠名出现。清代康熙四十七年(1708)开大清渠,灌溉唐徕、汉延二渠之间高地。 雍正四年(1726)开惠农渠,取水口在汉延渠口下游,灌溉汉延渠以东地区。同年又开昌润渠,灌溉惠农渠以东至黄河间的滩地。以上三渠和唐徕渠、汉延渠合称河西五大渠。民国年间,宁夏灌 区分为河东区、河西区和青铜峡上游的中卫、中宁区。据1936年资料,共有支渠近三千条,干渠总长二千六百多里,共灌田一万八千顷左右。

㈧ 关于人民公社,集体修建水利工程,现在征拆权利归那级单位合理合法。

应该给赔偿,但是是给村委会,然后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具体使用用途。而不能由村民要,或直接给村民。

与南川福寿镇修自来水利工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州假山景观设计工程 浏览:862
哈尔滨工程造价招聘 浏览:937
建筑工程土建劳务分包 浏览:632
道路监理工程师 浏览:476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在本校吗 浏览:370
河北工程大学保研率多少 浏览:287
有学质量工程师的书吗 浏览:479
康乐县建筑工程公司 浏览:569
助理工程师二级 浏览:872
注册安全工程师初级考试时间 浏览:90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题研究 浏览:881
工程造价图纸建模 浏览:888
辽宁恒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93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 浏览:73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兴趣爱好 浏览:316
密歇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浏览:388
广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浏览:31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浏览:858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管理条例 浏览:270
云南工程监理公司排名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