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程专业 > 浙江历史上的水利工程

浙江历史上的水利工程

发布时间:2021-08-15 08:53:07

⑴ 浙江省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共建的正厅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行政主管部门为浙江省水利厅

⑵ 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是哪个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县境内,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因此,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命令史禄开凿灵渠。

历经3年艰辛,这条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科学技术伟大成就的人工运河,终于凿成通航,奇迹般地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

灵渠全长37公里,又称湘桂运河或兴安陡河,于公元前208年凿成通航。灵渠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完整精巧,设计巧妙,通三江、贯五岭,沟通南北水路运输,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奇观。

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距今已2200多年了,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灵渠是多事之渠,南渠和北渠沿岸农民为争用渠水而引发的大规模械斗之事曾不断发生。其中尤以宋元宝年间和明隆庆年间发生的两次械斗规模最大,双方共聚集数千人在渠边斗殴,人员伤亡巨大,地方官吏因制止不力而被撤职查办的不少。到了清乾隆年间,由于连年久旱,从海阳河流到灵渠的水日益减少,眼见水争又起,县令魏荣急忙筹谋解决。他先后到南北二渠沿途进行调查,发现古人修建南北二渠分水并不科学,且南北渠之间界限不分明,水量也不稳定。由此,他得出结论:由于分水不均,人们之间的争水事件才会一直频发。

针对上述弊病,魏荣试行了一种新的分水方案,即“派水”。他分别在南北二渠渠口上一丈许的地方,“铸铁柱十一根,分为十洞,南三北七”,则渠面“广狭有准矣”。铁柱上下“横贯铁梁,使铁柱相连为一”。同时对铧嘴挡水石墙加高加固,使流入分水塘内之水彼此顺流,不至于水势陡断,升降铁栅栏高低“令水下如建瓴,(水)则缓急疾徐亦可调矣”。魏荣的派水方案,使得分水塘内之水无论多少,都能让大家亲眼看见均匀地分配,方案实施之后,南北二渠再也没有发生过因争水而引起的纠纷了。

⑶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几个

四大水利工程是: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

一、它山堰

它(tuō)山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

位于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

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二、郑国渠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三、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四、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3)浙江历史上的水利工程扩展阅读:

四大水利工程的历史意义:

一、郑国渠

郑国渠修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农业,迅速发达起来,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 (《史记·河渠书》)。

二、它山堰

如今堰身大部分埋在沙土下,已无引灌作用。它山庙经重新修筑后,增设了“它山堰水利陈列馆”且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和十月十(传说王元伟筑堰那年正好33岁,十月十日为他的生辰)恢复古庙会。

2015年10月13日凌晨,当地时间12日晚,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公布了2015年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三、灵渠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

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四、都江堰

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⑷ 浙江的历史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邦".历史悠久,积储深厚.从考古资料看,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区一带活动.到了距今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间,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已相当广泛,先民们在这里劳动生息,开辟草莱,改造自然.全省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百处以上,分别属于河姆文化(距今6000-7000年),马家浜文化(距今5000-6000年)和良渚文化(距今4000-5000年).在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种类齐全的骨,石,陶,木制成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稻谷,榫卯结构清楚的木构件,以及色彩鲜艳的漆碗,依然能吹出动听音响的原始骨哨等.表明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浙江分属吴,越两国.以会稽(今绍兴)为都城的越国,在越王勾践时期曾经相当富强.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在浙江设置了会稽郡.三国时期(公元220- 280年),浙江富阳人孙权建立了吴国.公元十世纪初,浙江临安人钱liu建立吴越国,以今杭州为都城.南宁王朝(公元1127-1279年)建都临安(今杭州)150余年.元代(公元1206-1368年)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明朝时(公元368-1644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杭,嘉,湖,宁,绍,台,金,严,温,处11府,1州(安吉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朝(公元1616-1911年)初期地方行政承袭明朝,康熙(公元1661-1722年在位)初年始为省,浙江省的建置至此大体确定.
浙江经济开发较早.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184年),浙江就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煮盐业,制瓷业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公元三世纪以后,浙江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商业也日渐繁荣.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浙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产量大有提高,杭州,嘉兴地区成了中国江南重要的粮食产地.丝织,瓷嚣,造纸等手工业生产发达,商品货币经济活跃,明州(今宁波)成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农业生产不仅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丝织,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已居当时中国的领先地位.商业性集镇纷纷兴起.海外贸易不断扩大.丝绸,茶叶,瓷嚣是当时输出的主要商品.现在的宁波,温州,是当时中国东南部进行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海上航运可达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

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海港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滞缓.直至1949年5月,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迎来了新生,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⑸ 我古代有哪些著名水利工程

1、郑国渠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3、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4、白渠

白渠建于汉武帝太始二年,因为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因人而名,故名白渠。这是继郑国渠之后又一条引泾水的重要工程。它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入渭河, 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 。该渠在郑国渠之南,两渠走向大体相同,白渠经泾阳、三原、高陵等县至下邽注入渭水,而郑国渠的下游注入洛水。

5、隋唐大运河

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西到关中,南达广东,北到华北大平原,都有人工运河。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以由河道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例如从现在的北京不远的通县起,即可乘船顺潞水由泉州渠到沟河口入海,经过一段短短的海程,再进入泒河,经过平虏渠,入漳水,经过利漕渠和白沟而入黄河,进入汴渠上游,沿蒗荡渠而下,由颍水入汝水。

再由汝水的支流舞水入泚水,入淯水,入汉水,入杨口渠,入长江,入洞庭湖,入湘水,入漓水,入西江,沿西江可达番禺城;或由江陵溯长江达巴蜀,以通西南。这四通八达的水道为后世开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基础。大业元年至六年,隋炀帝动用百余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隋唐大运河。

⑹ 中国历史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1、郑国渠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

2、龙首渠

龙首渠位于陕西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开发洛河水利的历史上是首创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龙首渠大约是在汉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间根据庄熊罴的建议而修建的。这是开发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征调了1万多民工,挖通起自征县(今澄城县)终到临晋(今大荔县)的渠道。据说渠成后,重泉(今蒲城县东南)以东的1万多顷盐碱地得到灌溉,每亩能收10石粮。

3、大运河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在大运河成为漕运的主体水道之后,漕运借助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便捷条件,将漕粮转运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王朝调剂物资、制衡社会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两代,漕运的社会历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灵渠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尽管兴建时间先后不同,但它们互相关联,成为灵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5、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

⑺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四个

分别是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

1、它(tuō)山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水利工程。属于在永江支流银江上建设的储盐、储光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西南部,依山傍银江镇,漳西出口。

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长王元伟创立。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水利工程。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水利工程遗产。

2、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伟大工程。它属于关中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泾河西北岸,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处。西引静水至罗水,东引罗水,全长300多英里(灌溉面积4万公顷)。

3、灵渠,原名秦挖渠、零渠、斗河、兴安渠、湘桂渠。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公元前214年开凿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由东向西,连接兴安县东部的洋河(湘江源头,由南向北流)和兴安县西部的大荣河(漓江源头,由北向南流)。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部。它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它建于秦始皇晚期(约公元前256-251年)。这是蜀县太守李兵父子在前人挖掘别岭的基础上组织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引水鱼口、飞沙堰、保品口等部分组成。

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远离人民和沃土千里的水旱“天国”。截至目前,灌溉面积已达30多个县市,近千万亩。它是世界上最长、仅存、仍在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7)浙江历史上的水利工程扩展阅读:

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

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由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⑻ 中国古代水利发展的历史

战国

战国末期,秦国国力殷实,重视水利,及至统一中国,生产力更有较大发展。四川的都江堰、关中的郑国渠(见郑白渠)和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灵渠,被誉为秦王朝三大杰出水利工程。国家的昌盛,使秦汉时期出现了兴修水利的高潮。

汉武帝瓠子堵口,东汉王景治河等都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甘肃的河西走廊和宁夏、内蒙古的黄河河套,也都兴建了引水灌溉工程。

隋唐

隋唐北宋五百余年间,是中国水利的鼎盛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水利建设遍及全国各地,技术水平也有提高。隋朝投入巨大人力,建成了沟通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大运河,把全国广大地区通过水运联系起来,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除了大力维护运河的畅通,保证粮食的北运外,还在北方和南方大兴农田水利,包括关中的三白渠、浙江的它山堰等较大的工程共250多处。唐末以后,北方屡遭战乱,人口大量南移,使南方的农田水利迅速发展。水利法规、技术规范已经出现,如唐《水部式》、宋《河防通议》等。

元明

从元明到清中期,中国水利又经历了六百年的发展。元代建都北京,开通了京杭运河。黄河自南宋时期夺淮改道以来,河患频繁。明代大力治黄,采用"束水攻沙",固定黄河流路,修建高家堰,形成洪泽湖水库,"蓄清御黄"保证漕运。

这些措施对明清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也为淮河水系留下严重的后患。在长江中游,强化荆江大堤,并发展洞庭湖的圩垸,促进了两湖地区的农业生产。珠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的水利建设也有很大发展。但从整体而论,自16世纪下半叶起,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已趋缓慢。

清朝

清末民国时期,内忧外患频繁,国家无力兴修水利,以致河防失修、灌区萎缩、京杭运河中断,水利处于衰落时期。但是海禁渐开,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传入中国,成立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等水利院校,培养水利技术人才。

在这一期间也修建了一些工程,如1912年在云南建成了石龙坝水电站,20年代修建了珠江的芦苞闸,30年代修建了永定河屈家店闸、苏北运河船闸和陕西的关中八惠灌溉工程等。但在全国范围内,水旱灾害日益严重,整治江河、兴修水利,已成为广大人民的迫切要求。

(8)浙江历史上的水利工程扩展阅读:

“治国必先治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水利建设放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毛泽东主席先后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海河”,华夏大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水利建设热潮。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水利摆到了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首位,标志着我国水利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堤坝设防标准大幅提高,逐步完善的防汛抗洪减灾体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屏障。

⑼ 浙江历史上重要水利工程资料

新安江水库,工程资料在网络是没法查到的,属于政府机密。

⑽ 请说出绍兴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和治水英雄人物各一个。

鉴湖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南,经纬度N29°58ˊ, E120°14ˊ,是我国长江以南著名的水利工程,古鉴湖淹废后的残留部分。俗称长湖、大湖、庆湖,雅名镜湖、贺鉴湖。东汉永和五年(140),会稽太守马臻纳山阴、会稽两县36源之水为湖,总面积曾达200多平方千米。湖在唐中叶之后逐渐淤积。北宋时,豪家在湖上建筑堤堰,筑湖垦田,湖面积大大减少。今湖塘、容山湖、屃石湖、白洋均为其遗迹。湖长约15千米,面积3平方千米。鉴湖水质极佳,驰名中外的绍兴酒就用鉴湖水酿制。湖滨有马臻墓、陆游故里、三山、快阁遗址等古迹。
治水英雄则是大禹、马臻

与浙江历史上的水利工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州假山景观设计工程 浏览:862
哈尔滨工程造价招聘 浏览:937
建筑工程土建劳务分包 浏览:632
道路监理工程师 浏览:476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在本校吗 浏览:370
河北工程大学保研率多少 浏览:287
有学质量工程师的书吗 浏览:479
康乐县建筑工程公司 浏览:569
助理工程师二级 浏览:872
注册安全工程师初级考试时间 浏览:90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题研究 浏览:881
工程造价图纸建模 浏览:888
辽宁恒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93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 浏览:73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兴趣爱好 浏览:316
密歇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浏览:388
广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浏览:31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浏览:858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管理条例 浏览:270
云南工程监理公司排名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