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水利部直属的院校有哪些
水利部、电力部关于明确部分共管单位归属问题的通知
(1994年1月19日水人劳[1994]27号)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为理顺水利部、电力部共管单位的关系,经两部研究,现将下列单位的管理关系明确如下:
一、以下单位划归水利部管理:
1.河海大学
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3.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
4.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5.农村电气化研究所
6.地质勘探机电研究所
7.水利电力展览办公室
8.机关建筑修缮公司
9.三门峡疗养院
二、以下单位划归电力部管理:
1.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2.北京动力经济学院
3.长沙水电师范学院
4.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
5.北京电力管理干部学院
6.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7.青岛疗养院
8.新安江矽肺病疗养院
9.配件公司
三、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及所属各水电工程局由电力部归口管理。
发布部门:水利部/电力工业部(已变更)发布日期:1994年01月19日实施日期:1994年01月19日(中央法规)
『贰』 武汉水利水电大学是专科还是本科
青海大学水利水电学科的水平怎么能与武汉大学相比呢?武汉大学的水利工程是仅次于清华大学、河海大学,全国排名前五名,青海大学在这一学科前三十名都排不到。选择武汉大学肯定没错。以上所言,仅供参考。
『叁』 湖北水利水电学院怎么样
学院概况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3年,六十年代曾升格为湖北省水利电力专科学校,开办专科学历教育12年。建校5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万余名,许多毕业生都已成为水利行业建设的栋梁和骨干。主要招收应届高中(中职)毕业生。
环境设施学院现有东(湖)、南(湖)两个校区,东校区位于武汉市武昌珞珈山下,紧邻武汉大学;南校区(主校区)坐落于武昌南湖岸边,风景秀丽,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学院有校园面积688.78亩,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体育场等各类设施齐全,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馆藏图书资料50多万册,教学、实训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达8900多万元,有实验室、实习工厂38个,并在全省各地设有专业实习实训基地40余处。学院还是水利部行业定点培训中心和国家水利水电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之一。
2校史浏览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为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创建于1952年。1952年9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将广州私立天佑高级工业学校调整改名为武汉水利学校。1953年2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将学校更名为长江水利学校,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中南水利部共同领导。1953年10月,学校复名为武汉水利学校。1955年,更名为"水利部武汉长江水利学校",直属国家水利部领导。
1958年,学校升格为武汉水利专科学校开设高等专科教育。同年10月,学校下放给湖北省水利厅管辖,同年12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水利电力专科学校。
1961年困难时期,学校奉命下迁至湖北省浠水县白莲河镇办学。1970年,根据湖北省革委会所谓"撤消所有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专业学校"的意见,湖北省水电局决定学校停办,改办工厂,教职工就地安置工作。
1972年,学校在浠水县重建,并迁回武汉市武昌广埠屯,与武汉电力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水利电力学校(中专),隶属湖北省水利电力局。1975年,因国家和省机构改革的需要,湖北省水利电力局分设为水利和电力两局,学校也相应分设为两校。1977年9月,湖北省水利局在武昌八一路选址建立了湖北省水利学校。1994年1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各项建设和发展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1991年,经湖北省教育厅评估,被评为办学条件合格学校,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96年,湖北省水利厅在学校争创“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的工作中,制定了“调整规划、集中办学”的总体规划方案,决定将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和湖北省水利水电技工学校合并建设,重点扩建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省有关部门将学校扩建列入全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对学校扩建进行了巨额投资。整个项目于1998年12月动工建设,1999年8月,一期工程竣工,完成前期投资4000万元。同年9月,学校整体迁入新校区办学。2000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评估验收,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多年来,学校紧密联系行业需要办学,根据水利水电学科教育的要求,先后开办了水利水电工程、水电站电力设备、水土保持与环境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治河防洪等十多个专业,均通过了部、省有关部门的评估,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在2002年申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时,获得湖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全票赞同。2002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学校成功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定名为“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3专业设置
体系设置学院设有水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商贸管理系、基础课部、继续教育部等系部。开设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文水资源、水务管理、给排水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测量、工程造价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工程与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文秘、市场营销、商务英语、旅游、电脑艺术设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业管理等近30个高职(专科)专业,建立了较为全面的高职专业体系。
4教学理念
教职状况学院有专任教师400多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00多名,“双师型”教师近百名,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专业结构合理。多年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数十项水利、工民建、机电、计算机方面的科研、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任务,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合编各类教材60余种,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断增强,为学院的职业教育办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办学宗旨在办学中,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强化和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明晰,在办学中始终坚持规模、效益、质量相统一的办学思想;坚持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有机统一,在实践中不懈探求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科学的办学道路;坚持教学、教师、学生的有机统一,贯彻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一切工作都以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及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使学院各项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确保了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学院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教学手段先进,多次获得部、省有关部门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生工作学院按照健全制度、稳定秩序、严格管理的总体思路,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坚持和完善院系两级学生管理体制和专职辅导员聘任及考核制度;大力推进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内容,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学生课外活动,在学院持续开展以“学习职业理论,掌握职业技能,实践职业规范”为核心内容的素质教育活动,弘扬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广大师生精神面貌良好,校园秩序井然。
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学院确立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以为水利和社会培养各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规模、效益、质量相统一的办学思想;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坚持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创新和统一,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兼顾中职教育、成人大中专学历教育和行业培训;以水利水电类工科专业为主,兼办文、经、艺等社会需要的其它专业;立足水利,服务社会;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到2010年,在使学院办学规模达到12000人的同时,将学院建成一所工科为主,文经兼办,适应社会需求、专业结构合理、教学体系完善、办学特色鲜明、管理体制健全、校园环境和谐、办学效益突出,在全国和湖北省有较高知名度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5历届领导
1955年4月,长江水利学校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兼校长。刘焰学第一副校长,黄肇翔、尹聘伊徐爵立为副校长,不久任命梁健为副校长。 1956年10月,刘焰任学校党总支书记,董荣旺为副书记。
1960年,刘焰任学校党委书记,梁健、金静为副书记。
1961年,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厅党委书记漆少川兼任校长,刘焰为第一副校长,梁健、程志远、汪枫、尹聘伊为副校长。党委书记刘焰,第二书记刘秉瑞,副书记梁健。
1965年,组建湖北省水利厅半工半读技工学校,由湖北省水利厅厅长漆少川兼任校长,蔡光耀兼任副校长。
1968年革命委员会主任刘秉瑞。
1969年~1970年,革命委员会主任刘秉瑞,副主任邓联森、付忠学,宣工队指挥长赵启德。
1972年~1974年,党委书记汤方忠,副书记梁健。
1974年~1977年,校长苏克,副校长汤方忠,党委书记梁健,副书记汤方忠。
1977年~1984年,校长兼书记梁健,1979年6月~1985年董荣旺任副书记。期间杨运生、胡延初、丁之江先后任副校长。
1984年~1988年期间,校长陈江媛,党委书记丁之江,副校长吴克刚、唐才钰。
1988年~1994年期间,校长唐才钰、党委书记丁之江,刘志光、王才章、赵银启任副校长,张远国任党委副书记,韩洪建任副校长兼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应祥,工会主席张远国、赵银启。
1995年~1999年期间,校长谈炳忠,党委书记詹先德,先后任副校长的有陈永忠、龙松祥、祝文彪、王武宁,纪委书记张远国、张爱国;工会主席赵银启。
2000年,韩洪建任校长。
2002年,院长韩洪建,党委书记祝文彪,副院长陈永忠、甘齐顺、王德平、王武宁,纪委书记张爱国,工会主席赵银启。
6就业状况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目前全省唯一一所水利水电行业职业技术学院,已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学院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大、中专毕业生5.5万余人。2002年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学院领导更加重视就业推荐工作,为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学院在2004年单独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并建立了院系两级管理制度。虽然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但合格毕业生的就业率仍高居85%以上,多年来已摸索出一套成功的就业指导经验,对外已形成一个成熟的就业网络。学院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学院毕业生今后的就业前景将一片光明。
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根据院专业设置的特点,把学生就业定位在国有、民营大型企业和合资、独资大型企业这个层面上。为此,在常规教学中,实行“双证制”管理,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还能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相应的技能等级证(学院学生的技能等级证获取率在95%以上),为其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到用人单位后,能较好地实现专业对口,做到学以致用;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表现,学生还可再次获得更多学习和深造机会。同时,这些用人单位的运作机制都比较规范,职工的福利待遇也比较丰厚、有保障,而且工作也比较稳定。 湖北是个水利大省,特别是98年特大洪水爆发后,国家对水利基础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倍重视。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水利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这些都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学院通过广泛的就业网络,拓展了较为宽广的就业渠道。涉及到水利、电力、建筑、通讯、IT、电子、机械制造、工程测量、铁路等行业。水利、建筑、测量、机电类主要面向湖北、四川、广东等水利大省;电子、电气、计算机、文秘类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省市。形成了湖北水利系统各企业、湖北武汉中南建设公司、湖北大禹公司、湖北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湖北水利水电监理中心、达华监理集团武汉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监理公司、中科院武汉岩土研究所、东风汽车工业工程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公司、湖北电建一公司、汉江集团、兴发集团、中国核工业第二建设公司、中国十五冶、葛洲坝集团清江施工局、葛洲坝集团四、五公司、中铁一、四、十一、十八等局、中水基础局、中水一、三、五、八、九、十、十五等局、中建三局、五局、四川水电工程局、成都勘测院、北京勘测院、青海水电工程局、陕西水电工程集团、云南云能电力、广东水电二局五公司、七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联泰集团、浙江第一水电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江能建设有限公司、浙江衢州元立金属制品公司、浙江天皇教仪公司深圳信义集团、深圳海川集团、比亚迪公司、苏州友达光电公司、昆颖电子(昆山)公司、元盛电子(昆上)公司、江苏大江金属有限公司、常熟新瑞科技、上海达丰、等400多个用人单位的就业网络。毕业学生到这些单位后普遍受到好评,大批学生已成为生产骨干,他们的工作表现既为企业获得了荣誉,也为学院强化了市场,因此这些用人单位已同学院建立了长期的良好的供求合作关系,使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而且每位合格毕业生都有多次择业的机会。
2005年应届毕业生850人,就业726人,就业率85.4%,其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技术、电气工程技术、文秘专业就业率达90%以上。2006年应届大专毕业生2623人,联系单位412个,提供岗位4000余个,初次就业率达81%(截止时间4月30日),其中测量专业合格毕业生全部就业,一次就业率达100%。毕业生就业形势正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肆』 长江水利水电学校
她去阿富汗做义工了,明年回来
『伍』 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的学院创建历史
1978年4月1日,国务院批准建立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该院是一所培养水利水电建设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学院实行国家水电部与湖北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领导体制,日常工作由国家水电部长江葛洲坝工程局代管。学院座落在湖北省宜昌市望州岗,占地面积 3516 亩,建筑面飘 67542 平方米。同年 5 月 29 日,国家水电部以 [78]水电字206号文向三三0工程局(1982 年易名为水电部长江葛洲坝工程局〉发出《关于兴办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的通知》,就学院的规模、专业设置、招生及组织机构、人事编制等有关事宜作出了相应规定。同年 6 月 6 日,学院筹建领导小组成立。按照国家水电部关于“学院当年招生”的指示,领导小组随即紧张进行建院筹备工作,并根据三三0工程局的意见经国家水电部和国家计委同意,将院址设在三三0工程局职工大学(该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附近,位于宜昌望州岗和荼庵之间,以利用职工大学已有的办学条件,节约投资,加快建院速度。三三0工程局把学院的基建列为重点项目,全力以赴,仅用 3 个月的时间,首批建起共计 3144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敏室和食堂,加上职工大学的 3000 平方米校舍,基本保证了学院当年招生的需要。同时,国家水电部作出决定,从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部属院校借调了 17 名基础课和公共课教师,从三三O工程局和其他部属的大型水电工程局选择了一批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师资力量。同年9月学院在全国 14 个省、市招收本科新生 124 名。1978年10 月15 日,学院隆重举行了开学典礼。与此同时,三三0工程局将职工大学委托学院代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领导体制。学院首届招生时,设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水利工程机械和工业电气自动化共 3 个专业。1979 年 7 月,学院正式成立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系、水利工程机械系和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系,以下分设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水利工程机械和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80 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设置干部专修科,学制为 3 年。
『陆』 三本水利水电工程有哪些学校
全国开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三本院校共16所: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水利、沿海都市水利及城乡水利发展需要,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及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柒』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历史沿革
一、第一阶段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
自1949年到1978年,中国电力历史分别有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三个阶段。在燃料部与电力工业部阶段,电力管理执行集中管理的方法;时至水利电力部,电力与水利又经历了分散与集中各两次不同管理,却始终摆脱不了一个魔咒-----一分就乱,一收就危。
1、燃料工业部时期(1949-1955年)。建国后,在中央领导下,电力实行集中管制与统一调控。成立了电力工业部。但是当时的电力工业部只能直接管理少数电厂,大部分电厂都实行军官。有地方各大军区管理。
1950年左右,各地军管电厂逐步将权力回归到电力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成立六大区域电力管理部门,对电力集中垄断垂直管理,政企合一。
2、电力工业部时期(1955年-1958年)。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致通过撤销老燃料工业部,成立煤炭、电力、石油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成立以后,各地方成立辅助机构。加强管理体制。并将水利部门的一些权力集中过来。从而形成中央跟地方双重领导的格局。
3、水利电力部时期(1958-1966年)。1958年党中央召开会议,定了调调。要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在长期发展来看,认为水利比电力还要重要。于是顺乎时势,将水利部与电力部合并为电力工业部。
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8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水利电力部再次实行军管,电力管理权力再一次落入地方手中。1970年,军官结束。水利电力部有革命委员会领导。1975年革委会结束领导,权力再一次恢复到水利电力部。
文革对电力造成的破坏应验了一放就乱的魔咒。对中国电力工业近乎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1975年水利电力部恢复后,周总理提出加快发展电力工业的倡导。为祖国电力事业拨乱反正,从此电力工业再次集中的中央。
二、第二阶段,摸着石头过河(1979-1997年)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电力工业体制进入了改革探索时期。在此期间中央电力管理部门又经过四次变更,即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成立能源部,最后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在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曾研究过全面包干经济责任制,简政放权、自负盈亏、以电养电等方案,最后成立了华能集团公司及各大区的电力集团公司,这一时期的电力改革朝着国务院提出的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电力体制改革原则进行。
1、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79-1982年)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撤消水利电力部,成立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这是我国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
2、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1982-1988年)1982年3月,五届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将水利、电力两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这次合并之后,接受以往的经验教训,继续沿着电力工业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
在水利电力部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1986年5月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电力工业体制改革问题,6月电力体制改革小组提出了《加快电力工业发展的改革方案(草案)》的报告,提出了五项改革措施和五项政策。1987年9月14日,李鹏副总理提出了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原则是: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制宜的方针。在此之前,水利电力部曾提出全面包干的经济责任制,简政放权以及自负盈亏、以电养电的建议。1988年7月1日起进行华东电网体制改革试点,分别成立华东电力联合公司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电力公司,同时保留华东电业管理局和省(市)电力工业局名称,实行双轨制运行,以创造条件实现政企分开。
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相配套,在这段时间里,电力建设投资体制最大的变化是由拨款改为贷款;由于电价严重偏低,为了解决电力投资不足,主要采取了建立电力建设基金、卖用电权和集资办电等办法。为节约投资,在电力建设中普通开展了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和招投标制度。为弥补投资不足,电力工业还率先利用外资,成立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发行电力建设债券和适当提高电力折旧。这些措施打破了独家办电的局面,出现了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办电的局面,加快了电力工业的发展。
3、能源部时期(1988-1993年)
1988年5月,七届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撤消水利电力部,把电力工业管理工作并入新成立的能源部,能源部承担电力行政和企业管理职能。1988年5月22日,能源部正式成立,同年12月成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网省电力管理局、电力工业局的基础上成立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由此,实现了电力工业的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行业自律性管理职能的初步分开,在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最早组建的集团公司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全民所有制的实业、金融、贸易、科技和服务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性的企业集团。是由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华能发电公司、华能精煤公司、华能原材料公司、中国(华能)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华能科技发展公司、华能金融公司、华能综合利用公司、华能实业开发服务公司等九个公司以及原水电部归口管理的华电技术开发公司、华电综合利用开发公司、华电工程建设公司、华电南方(集团)等四个公司的基础上联合组建的。这个公司由能源部与国家计委共同管理,以能源部为主,是我国电力工业1988年组建的第一个集团公司。
大区和省电力工业的公司化改组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从1988年开始到1990年止,将大区电业管理局改组为联合电力公司,将省电力工业局改组为省电力公司。国务院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规定:省电力公司和联合电力公司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实体,具有法人地位。电网内各发供电单位的资产关系不变。联合电力公司由能源部归口管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非跨省电网的省电力局,要逐步改建为省电力公司,独立经营,由能源部和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并接受委托行使所在地区电力工业行业管理职能。改革方案要求各公司要落实,健全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逐步实行股份制,采用售电量和物质消耗工资含量包干办法。独立电厂均可独立核算,与电网订立经济合同,接受电网统一调度,非独立电厂按现行规定执行。这项改革到1990年6月基本完成。
第二步是1991年底到1993年初,组建大型电力企业集团。1991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试点的55个大型企业集团中,能源部有7个,其中电力占6个,即华能集团、华北电力集团、东北电力集团、华东电力集团、华中电力集团和西北电力集团,全部都是跨地区的电力企业集团公司。1992年10月10日,能源部向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经贸办上报关于同意组建中国东北、华东、华北、华中电力集团的函,随后又报送了同意组建西北电力集团的函,经批准后,于1993年1月11日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电力集团宣告成立。
4、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93-1997年)
1993年3月,八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消能源部,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国务院批准的组建电力部的指导思想是:政企职责分开,大力简政放权,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加强规划、协调、监督、服务职能;精简内设机构和编制,合理配置职能,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实事求是,平稳过渡,合理分流富裕人员。要求在坚持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方针指引下,下放和转移对企业人、财、物及经营管理的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的职能,由于国务院批准的文件明确要求支持办好五大电力集团,各电管局和省电力局仍维持现行体制,所以在电力工业部时期,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没有显著的变化。
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续保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作为全国电力企业、事业电位的联合组织,其性质不变,由电力部归口管理。华能集团实行以电力部为主与国家计委双重领导的体制。另外,在葛洲坝工程局的基础上,成立了葛洲坝集团公司。
为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993年1月3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同时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全面负责三峡工程建设和经营。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电力工业部成立后,根据国家体改委等部门有关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的规定,于1993年9月印发了《电力行业股份制企业试点暂行规定》,规定明确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都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具备条件的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到国(境)外发行股票,债券;但电网公司(指发、供电一体的电力企业)实行股份制应以公有制为主体,保证电力集团公司、省(区、市)电力公司在企业中的控股地位。1994年8月4日,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直接去美国纽约上市的大型电力企业,随后中国有一大批发电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中国电力工业经过30年碰壁,与20年摸着石头过河,最后终于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时至2013年,电监会又并入了能源局。电网已拆分为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两家。已经走上了改放给市场的权力放给市场,政企分离的合理发展道路。 学校是在50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诞生的,原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是她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5月,湖南大学水利类专业调入武汉大学。1951年在武汉大学工学院内成立了水利工程系。1952年经院系调整,将中南地区的广西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武昌中华大学等的水利学科、师生和设备先后调入武汉大学。1952年秋成立了武汉大学水利学院。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于1954年12月1日批准成立了武汉水利学院。河南大学、华南工学院、天津大学、华东水利学院、沈阳农学院及河北农学院等校的水利学科和农田水利专业又相继并入。学校原名武汉水利学院,设有农田水利工程和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两个专业。1956年招收首批研究生,同时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1958年,增设了治河工程专业和水利工程施工专业。1959年9月,学校增设了电力类专业,校名改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校隶属关系几经变更,曾先后直属高等教育部、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领导。
为适应水利电力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历经3次大的改革发展阶段,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影响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第一阶段。为适应水利和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 1959年学校增设电力工程系,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大学之一。至1966年,学校得到较大发展,相继增设水利类、电力类、动力类等专业,在校学生由1600余名增加到3700余人,教师由162人增加到583人,初步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办学基础。
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化,七八十年代中,学校迎来了新的大发展阶段。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具有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权。学校学科专业不断完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到1989年,学校共设有14个系(部),25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达7000余人,教职工2800多人,为办好多科性大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第三阶段。进入90年代,是学校发展的黄金时期。1993年,学校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为深入贯彻江总书记为学校40周年题词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为水利电力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精神,学校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建成以工为主,文、理兼有,水利、电力专业规模最大、学科专业最齐全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为211工程的申报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5年,学校具有博士生导师评审权。1996年,学校与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211工程建设。学校的211工程建设继1996年11月通过了电力部组织的部门预审,1997年5月通过立项审核后,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学校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的21个子项目中已有75%的项目开工启动;8个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1998年7月,电力类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了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阶段性考评。通过211工程建设,学校学科建设、教育基础工程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已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当前,学校正抓住211工程建设这个龙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力争以改革和发展的新成绩迎接建校45周年的到来,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捌』 1996年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是几本
一本国家重点大学,那时学校名称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是中国国家电力公司主管的以水利、水电、电气、动力类工科为主,文理兼有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也是中国水利电力行业专业最齐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学校参与了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水利、水电及大批电力工程的实验、技术论证工作,为举世瞩目的长江葛洲坝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工程的科学研究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1996年通过211工程预审,1997年正式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是与原武汉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主体部分组建现武汉大学工学部。
『玖』 湖北水利水电学校是个什么样的学校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3年,六十年代曾升格为湖北省水利电力专科学校,开办专科学历教育12年。建校5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万余名,许多毕业生都已成为水利行业建设的栋梁和骨干。主要招收应届高中(中职)毕业生,现有在校生7000余人。
环境设施 学院现有东(湖)、南(湖)两个校区,东校区位于武汉市武昌珞珈山下,紧邻武汉大学;南校区(主校区)坐落于武昌南湖岸边,风景秀丽,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学院现有校园面积688.78亩,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体育场等各类设施齐全,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馆藏图书资料50多万册,教学、实训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达8900多万元,有实验室、实习工厂38个,并在全省各地设有专业实习实训基地40余处。学院还是水利部行业定点培训中心和国家水利水电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之一。
体系设置 学院设有水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商贸管理系、基础课部、继续教育部等系部。开设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文水资源、水务管理、给排水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测量、工程造价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工程与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文秘、市场营销、商务英语、旅游、电脑艺术设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业管理等近30个高职(专科)专业,建立了较为全面的高职专业体系。
教职状况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0多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00多名,“双师型”教师近百名,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专业结构合理。多年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数十项水利、工民建、机电、计算机方面的科研、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任务,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合编各类教材60余种,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断增强,为学院的职业教育办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办学宗旨 在办学中,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强化和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明晰,在办学中始终坚持规模、效益、质量相统一的办学思想;坚持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有机统一,在实践中不懈探求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科学的办学道路;坚持教学、教师、学生的有机统一,贯彻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一切工作都以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及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使学院各项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确保了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学院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教学手段先进,多次获得部、省有关部门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生工作 学院按照健全制度、稳定秩序、严格管理的总体思路,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坚持和完善院系两级学生管理体制和专职辅导员聘任及考核制度;大力推进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内容,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学生课外活动,在学院持续开展以“学习职业理论,掌握职业技能,实践职业规范”为核心内容的素质教育活动,弘扬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广大师生精神面貌良好,校园秩序井然。
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学院确立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以为水利和社会培养各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规模、效益、质量相统一的办学思想;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坚持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创新和统一,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兼顾中职教育、成人大中专学历教育和行业培训;以水利水电类工科专业为主,兼办文、经、艺等社会需要的其它专业;立足水利,服务社会;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到2010年,在使学院办学规模达到12000人的同时,将学院建成一所工科为主,文经兼办,适应社会需求、专业结构合理、教学体系完善、办学特色鲜明、管理体制健全、校园环境和谐、办学效益突出,在全国和湖北省有较高知名度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校史浏览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为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创建于1952年。1952年9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将广州私立天佑高级工业学校调整改名为"武汉水利学校"。1953年2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将学校更名为"长江水利学校",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中南水利部共同领导。1953年10月,学校复名为"武汉水利学校"。1955年,更名为"水利部武汉长江水利学校",直属国家水利部领导。
1958年,学校升格为"武汉水利专科学校",开设高等专科教育。同年10月,学校下放给湖北省水利厅管辖,同年12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水利电力专科学校"。
1961年困难时期,学校奉命下迁至湖北省浠水县白莲河镇办学。1970年,根据湖北省革委会所谓"撤消所有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专业学校"的意见,湖北省水电局决定学校停办,改办工厂,教职工就地安置工作。
1972年,学校在浠水县重建,并迁回武汉市武昌广埠屯,与武汉电力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水利电力学校"(中专),隶属湖北省水利电力局。1975年,因国家和省机构改革的需要,湖北省水利电力局分设为水利和电力两局,学校也相应分设为两校。1977年9月,湖北省水利局在武昌八一路选址建立了"湖北省水利学校"。1994年1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各项建设和发展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1991年,经湖北省教育厅评估,被评为办学条件合格学校, 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96年,湖北省水利厅在学校争创"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的工作中,制定了"调整规划、集中办学"的总体规划方案,决定将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和湖北省水利水电技工学校合并建设,重点扩建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省有关部门将学校扩建列入全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对学校扩建进行了巨额投资。整个项目于1998年12月动工建设,1999年8月,一期工程竣工,完成前期投资4000万元。同年9月,学校整体迁入新校区办学。2000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评估验收,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多年来,学校紧密联系行业需要办学,根据水利水电学科教育的要求,先后开办了水利水电工程、水电站电力设备、水土保持与环境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治河防洪等十多个专业,均通过了部、省有关部门的评估,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在2002年申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时,获得湖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全票赞同。2002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学校成功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定名为"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历任领导
1955年4月,长江水利学校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兼校长。刘焰学第一副校长,黄肇翔、尹聘伊徐爵立为副校长,不久任命梁健为副校长。
1956年10月,刘焰任学校党总支书记,董荣旺为副书记。
1960年,刘焰任学校党委书记,梁健、金静为副书记。
1961年,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厅党委书记漆少川兼任校长,刘焰为第一副校长,梁健、程志远、汪枫、尹聘伊为副校长。党委书记刘焰,第二书记刘秉瑞,副书记梁健。
1965年,组建湖北省水利厅半工半读技工学校,由湖北省水利厅厅长漆少川兼任校长,蔡光耀兼任副校长。1968年革命委员会主任刘秉瑞。
1969年~1970年,革命委员会主任刘秉瑞,副主任邓联森、付忠学,宣工队指挥长赵启德。
1972年~1974年,党委书记汤方忠,副书记梁健。
1974年~1977年,校长苏克,副校长汤方忠,党委书记梁健,副书记汤方忠。
1977年~1984年,校长兼书记梁健,1979年6月~1985年董荣旺任副书记。期间杨运生、胡延初、丁之江先后任副校长。
1984年~1988年期间,校长陈江媛,党委书记丁之江,副校长吴克刚、唐才钰。
1988年~1994年期间,校长唐才钰、党委书记丁之江,刘志光、王才章、赵银启任副校长,张远国任党委副书记,韩洪建任副校长兼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应祥,工会主席张远国、赵银启。
1995年~1999年期间,校长谈炳忠,党委书记詹先德,先后任副校长的有陈永忠、龙松祥、祝文彪、王武宁,纪委书记张远国、张爱国;工会主席赵银启。
2000年,韩洪建任校长。
2002年,院长韩洪建,党委书记祝文彪,副院长陈永忠、甘齐顺、王德平、王武宁,纪委书记张爱国,工会主席赵银启。
『拾』 武汉的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好不
武汉的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好不?
答:不好,但是要看你多少分,如果分不高,好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关键是能不能读了,是吧!
是民办的还是公办的?
答:非民办学校。
毕业后职业资格证书等什么的齐全吗?
答:肯定是齐全的,而且在国内是认可的。
从那个学校出来的人好找工作吗
答:任何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都有好找工作和不好找工作的。关键是看个人,要求怎么样的工作条件,本身具备什么样的工作能力,这些才是决定工作前途的标准。
相对而言,这样的学院肯定是不好找工作的了!算是比较地层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