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程管理 > 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

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1-06-18 18:14:21

❶ 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的简介

该局行政设立渊源于民国时期。目前担负着湖北中南各县市长江流域2000余公里堤防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防洪保安重任,这些堤防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的防洪屏障,保护范围内国土面积约有2.5万km2,耕地2200余万亩,人口1500万,防洪地位十分重要。1998年长江发生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防洪工程建设的力度。国家先后投资55.77亿元对荆州市范围内长江干堤进行了整险加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对农业水利基础建设的高度重视,国家对荆江大堤、荆南四河、荆江河势控制等大型堤防工程进一步加固。在确保防洪安全和加强堤防建设与管理的同时,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多次被上级授予“全国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全省水利经济先进单位”、“全省水利行业文明单位”、“荆州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❷ 荆门漳河怎么样

漳河镇因漳河水库而得名,是荆门市西部门户,距市区17千米,地处漳河风景名胜区。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小城镇建设“楚天杯”、省旅游明星乡镇、楚天明星乡镇,是省百强镇和全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
漳河镇辖38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222个村民小组,有13962户,43960人,国土面积386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10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3平方千米。集镇规划区14平方千米,建成区4.6平方千米。
2004年,全镇实现GDP2.4亿元,农业总产值1.35亿元,工业总产值5.82亿元,综合财政收入918万元。盛产煤炭、粮油、柑橘、绿茶、银鱼、荸荠、西瓜。迎接青龙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漳河银鱼通过AA级绿色食品认证,李集岛柑橘、蓝湖荸荠、云泉西瓜通过A级绿色食品认证。
位于漳河境内的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漳河水库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亚洲第一大人工土坝李家洲大坝气势恢弘,腰斩桀骜不逊的漳河而形成库容20.35亿立方米、水面10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湖面宽阔、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湖水清澈透明、晶莹如镜,两岸青山逶迤、层峦叠翠,景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山水相融、相映成趣,是旅游、休闲、度假、疗养的绝佳去处。

❸ 湖北荆州的历史

荆州以三国时期的荆州城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江陵县荆州镇。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属省辖市。1955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管辖。1979年,沙市市复为省辖市。1983年划出荆门县改荆门市,为省辖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潜江、仙桃、天门三市划出为省直管县。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将京山县、钟祥县划出归荆门市管辖。
荆州市区荆州专区、荆州地区
1949年设荆州专区,专署驻江陵县(荆州)。京山、钟祥、公安、松滋、江陵等8县。 1951年原沔阳专区所属沔阳(驻仙桃镇)、监利、石首3县划入荆州专区。辖11县。 1952年由沔阳县析置洪湖县,驻洪湖。荆州专区辖12县。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县析置荆江县,驻斗湖堤。荆州专区辖13县。
1955年撤销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公安县迁驻原荆江县址陡湖堤,原公安县城关改名为南平镇。荆州专区辖12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领导,洪湖县迁驻新堤镇。
1960年以江陵县的沙洋镇设立沙洋市,由荆州专署领导。辖2市、12县。
1961年撤销沙洋市,改设为沙洋镇,划归荆门县领导。荆州专区辖1市、12县。 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地区驻江陵县。辖沙市市及江陵、荆门、钟祥、京山、监利、石首(驻绣林镇)、天门、潜江、沔阳(驻仙桃镇)、洪湖(驻新堤镇)、公安(驻陡市镇,即原陡湖堤镇)、松滋(驻新江口镇)等12县。
1979年由荆门县的城关镇及附近地区设立荆门市,由荆州地区领导。荆州地区辖1市、12县。沙市市改由省直辖。
沙市区(原沙市市) 本江陵县沙市镇,1949年设沙市市,由省直辖。1958年沙市市交由荆州专署领导。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合并后为荆州市沙市区
沔阳专区 1949年设沔阳专区,专署驻沔阳县。辖沔阳(驻仙桃镇)、汉川、汉阳(驻蔡甸镇)、嘉鱼、蒲圻、监利、石首等7县及新堤办事处。
1950年撤销新堤办事处,改设新堤镇,归沔阳县领导。
1951年沔阳专署驻沔阳县新堤镇。同年,撤销沔阳专区,将沔阳、监利、石首3县划归荆州专区;汉川、汉阳2县划归孝感专区;嘉鱼、蒲圻2县划归大冶专区。(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30号)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县级),以原洪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湖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1)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沙市区北京路。(2)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胜利路、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罗场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北京路;荆州区辖原江陵县的荆州、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纪南、八岭山2个,区人民政府驻荆州镇;江陵区辖原江陵县的郝穴、观音垱、岑河、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9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郝穴镇。(3)荆沙市辖原荆州地区的松滋县、公安县、监利县、京山县和新设的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原荆州地区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由省直辖。钟祥市、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5]86号)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99号)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市江陵区,设立江陵县。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

❹ 长湖的历史

长湖名称始于明朝,有传说以其形长而得名,原是古扬水运河的一段,那里原本没有湖,自三国时期以后引沮漳河水设障为险,水面不断扩大,原来的扬水运河被水淹没,导致以湖代河情形出现。
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长湖的面积和容积,在上世纪1954年和1949年变化不大。2005年与1954年比较,发生巨大变化,长湖水位在33米,面积减少了71.9平方公里。
为什么长湖面积会锐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大力提倡和鼓励发展大湖围网养殖,沿湖村民抢插围网,形成了长湖水域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现状。

❺ 荆门漳河在那

漳河是个人工水库`
很大
有个漳河镇` 就在漳河边上了 可以在荆门市内坐4路车`
在那还可以参观漳河水库的大坝`

❻ 湖北有那些大学

湖北属全国教育发达地区,其高等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国家重点院校数目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江苏。 军校及警官院校: 军事经济学院:武汉市罗家墩122号 二炮指挥学院 海军工程大学:武汉市解放大道717号 空军雷达学院 通信指挥学院:武汉解放公园路45号 湖北警官学院: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86号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武警武汉学院 重点大学: 武汉大学: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昌鲁磨路388号 武汉理工大学:武昌珞狮路122号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市武昌珞瑜路152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昌区武珞路114号(新校区武昌南湖)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湖北大学:武汉市武昌区学院路11号 武汉科技大学: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新校区武汉洪山区黄家湖大学城) 中南民族大学(原中南民族学院):武汉洪山区民院路708号 普通本科院校: 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市武昌南湖 江汉大学: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路8号 武汉工程大学:武汉洪山区雄楚大街693号 武汉体育学院:武昌区珞瑜路461号 武汉科技学院:老校区:武昌鲁巷纺织路1号;新校区:江 武汉工业学院:汉口常青花园中环西 湖北经济学院:武汉市江夏藏龙岛 湖北中医学院:武昌区昙华林(新校区黄家湖) 武汉音乐学院:武昌解放路255号 湖北美术学院:武昌中山路374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原湖北教育学院):武汉市江夏区流芳街南 三类本科分校(学院)及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 武汉大学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路7号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文华路1号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湖北省洪山区珞喻路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湖北武汉东湖路150号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武汉市武昌南湖 华中师范大学仙桃学院教学基地:武汉市武昌区珞喻路152号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武汉市卓刀泉路108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湖北省武汉市雄楚大街636号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湖北省武汉市航空路15号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壕沟 武汉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青山区建设一路 武汉科技大学外语外事职业学院:东湖风景管理区黄家大湾特1号(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690号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武汉市武昌江夏大道18号 湖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汉口校区:武汉汉口沿江大道238号 湖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武昌校区:武汉市雄楚大道488号 湖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武汉市江岸区湛家矶街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洪山校区:武汉市洪山区民院路82号 湖北大学阳逻校区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武汉市武昌区珞喻路461号 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389号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路8号 武汉工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吴家湾校区:武汉市珞喻路吴家湾特1号 武汉化工学院邮电与信息学院:武汉市洪山区邮科院路88号 郧阳医学院药护学院: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25号 武汉科技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武昌洪山区纺织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33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武昌南湖 湖北工学院商贸学院: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63 湖北中医学院生物医药工程学院:武汉市武昌区昙 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武汉市武昌解放路255号 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湖北教育学院信息学院:江夏区流芳街南环路特1号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月湖街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丹江口市师专路1号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武昌区喻家湖14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薛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关山一路463号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民院路校区:武汉市洪山区民院路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南湖校区:武汉市武昌雄楚大街415号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院1号 湖北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武昌石牌岭东2路5号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455号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和平大道1085号 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路108号 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武通口校区:武汉市五通口汉施大道82号 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南湖校区:洪山区狮子山街钢狮咀1号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武汉软件职业学院:武汉市工农兵路87号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武汉市洪山区民院路15号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南湖教育区桃园街109号 武汉时代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东湖风景区湖光路 荆州教育学院:荆州市沙市区江津东路100号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青山区建设三路7号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508号 黄石教育学院:黄石市西塞山区花园村3号 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武汉市武昌区铁机村特2号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694号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昌和平大道1004号(老校区)、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大道特1号(新校区)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建设2路 武汉市职业大学: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276号 丹江口工程管理局职业大学:湖北省丹江口市丹赵路162号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武汉市武昌区学院路12号 宜昌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体育场路11号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荆州市环城东路218号 宜昌教育学院:宜昌市宜都陆城长江大道50号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路257号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野芷湖1号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江夏区纸坊大街110号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武汉市江夏区流芳街南环路88号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武汉市武昌区陆家街301号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武汉市江夏区流芳特1号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路483号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武昌珞狮路306号 武汉工交职业学院:武汉市武昌关凤路特1号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东西湖区吴家山杏花街特1号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三路15号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武汉市武昌雄楚大街415号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武汉市洪山区民院路82号 老河口广播电视大学:湖北省老河口市老县城2号 武汉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武汉理工职业学院 武汉工商职业学院 武汉家政科技职业学院

❼ 荆州历史地理沿革

我来补充:
江陵历史沿革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置江陵。1994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沙市市、荆州地区、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和荆州、沙市、江陵三区,1998年7月,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陵区恢复江陵县。
公元前9世纪初叶,周夷王年间,楚国君熊渠封长子熊无康为句亶王,句亶国地理位置即后来的郢都一带。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即位,将国都自丹阳徙郢(今荆州城北五千米外纪南城),至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楚国连续二十代王在此建都400余年。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分郢置南郡、江陵县。秦末楚汉相争,项羽立其部将共敖为临江王,都于江陵。敖死,其子尉嗣。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使将军刘贾及太尉卢绾击杀共尉,临江国除,复于江陵置南郡,分江陵县,置郢县。汉景帝时,先后封其子阏及荣于江陵为临江王,阏、荣死,国除,复为南郡。王莽改制时,更南郡名南顺,江陵县名江陆县,郢县为郢亭,但不久即恢复江陵本称。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章帝徙其弟钜鹿王恭为江陵王。元和二年(85年),江陵乃复为南郡。
三国时江陵为吴荆州治所。晋平吴,复于此置南郡、江陵县,辖属荆州刺史。东晋元帝南渡(318年),曾在江陵境内设云中、九原、定襄、宕渠、广牧、新丰6个侨县,并设新兴郡统辖,这些侨郡、侨县的位置大致在当时江陵县东部即现在江陵县、沙市区岑河镇及潜江市西部龙湾、张金一带地区。东晋时荆州刺史治所,初犹迁徙不定,太元十四年(389年),刺史王忱治江陵,从此不复迁徙,江陵城由此又称荆州城。
南北朝时期,齐中兴元年(501年)3月,齐和帝萧宝融在江陵建都,自立为帝,史称西齐。552年11月梁元帝萧绎即帝位于江陵,554年11月西魏发兵入江陵,元帝降而被杀,梁都江陵3年而国除。后梁宣帝大定元年/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正月,萧?在江陵称帝,改元大定,史称后梁,西魏设江陵总管府监督。同年在江陵境内今白鹭湖一带置华陵县;后又在华陵县南置鄀州,同时置云泽县属之。后周时改华陵县为紫陵县。隋开皇二年(582年),因与后梁联姻,罢总管府;开皇七年(588年),并后梁,又置江陵总管,废新兴郡;十一年(592年),省安兴县入广牧县。仁寿初复称安兴县。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将后梁所置鄀州及云泽县并入紫陵,又省定襄并入安兴。大业十四年(618年),萧?后裔铣称梁帝,徙都江陵,是为隋后梁。唐武德四年(621年),萧铣降唐。
唐、五代、宋属江陵府。唐初,废紫陵县入江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省安兴县入江陵。至此,东晋以来侨置郡县及南北朝时析江陵增置州县均归入江陵。上元元年(760年)升荆州为江陵府,建为南都。同年析江陵置长宁县。次年,省枝江并入长宁。大历六年(771年)省长宁复置枝江县。五代十国时,江陵为荆南国都(或称南平国)。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析江陵白洑巡置潜江县。
元属中兴路。明、清属荆州府,明朝时,江陵在龙湾市、沙头市、郝穴、虎渡口设巡检司。洪武十一年(1378年)建湘王府,建文元年(1399年)除;永乐元年(1403年)辽王府自辽东广宁(今辽宁北镇县)迁于此,隆庆三年(1569年)除;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建惠王府,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据江陵,惠王常润出逃,王府遂废。
清朝江陵分为五汛,即捕汛(现荆州区长江以北范围)、龙汛(潜江市龙湾、徐李、张金一带)、虎汛(原江陵县长江以南虎渡河一带)、鹤汛(现江陵县马家寨、熊河以东的地区)、沙汛(即现沙市区及江陵县西部)。并于丫果驿设置县丞署,郝穴设主簿署,沙市、龙湾、虎渡口设巡检司。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于江陵置湖北驻防将军府,是为全国十三大将军府之一。
民国元年(1912年),裁荆州府,江陵属省直辖。1913年,湖北分道,江陵属荆宜施鹤道。1914年,改为荆南道,江陵属之。1915年,属荆宜道。1927年,又属省辖。1932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1年(1942年),日本侵略军曾扶持建立伪江陵县政府,驻沙市。至民国34年(1945年)随日军投降而瓦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内均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区、乡政权。当时,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与江陵县政府同驻荆州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荆州地区(荆州行政专员公署)。1949年7月15日,沙市划出建市。1953年将县属埠河区划隶新成立的荆江县(1955年并入公安县)。1954年将张金、徐李两区划给潜江县。
1962年11月28日,荆州专署将沙市民主公社全部、和平公社5个大队、荆江公社1个大队和机械农场3个分场划归江陵县。
1985年9月10日,江陵县的1乡(锣场乡)13村(锣场乡的8个村、郢东乡的4个村和岑河乡的1个村),面积36.7平方千米,人口1.4万余划归沙市。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1)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2)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江陵区辖原江陵县的郝穴、观音垱、岑河、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9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郝穴镇。
荆州历史
荆州,是上古大禹治水时“割地布九州”的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之一,以当时境内荆山得名。春秋战国时期,荆州是楚国都城“郢”所在地,历经二十个楚王,达四百一十一年之久。公元前278 年,秦将白起拔郢,置南郡于荆州,同时建江陵县。公元前206年,项羽建临江国,都荆州。汉初复置南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公无前106年),将全国分为十三州,设刺史部,荆州刺史部为十三州之一。刺史部始为中央监察机构,常以十月奏事,十二月还监。汉元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 ,刺史改为州牧,地方政权遂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刺史改变其监察职权,而为地方大吏。荆州地处荆江北岸,上镇巴蜀之险,下据江湖之会,扼守长江天堑,是连接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荆州城墙饱劲战火洗礼,历尽时代沧桑,几度平毁,几度重建,荆楚风骨永存,仍然以其威镇八方的雄姿,巍然屹立在荆江岸边。
荆州城墙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现存明清重建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28公里,高9米。城墙现有八座城门,2座门楼。荆州古城分为三层,外面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明代时期建城时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脚条石缝中浇灌糯米浆,因而城墙特别坚固。荆州城墙设有瓮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防御体系完备,历来易守难攻,有“铁打荆州”之说。
荆州古城不乏美妙佳话,传说当年三国蜀将关云长镇守荆州,忽遇九位仙女下凡,传王母娘娘旨意,说荆州刀兵频仍,民不聊生,欲收回置于神地,不准凡人争夺。关公忠于其兄刘备,不让荆州,于是想出一条妙策,说:“你们在西北,我在东南,各筑一城,城周五千步,天黑始,鸡鸣止,谁先筑好,谁就管理这个地方。”九仙女用衣裙兜土,关公伐芦苇筑城。关公城就,九仙女城差一隅,鸡尚未鸣。关公振动鸡笼芦席,公鸡啼鸣,九仙女羞愧地上天去了。这就是现在荆州城北门外九女琢的来历。又传说张飞也担土来帮二哥筑城,可是来晚了,便将土倒在东门外,现今人们都把这两座小山似的土堆叫“张飞一担土”。这些都是神话传说,然而关公为了防范东吴,在汉代旧城旁筑了一座新城,都是有史籍可考的。
周厉王时期。经最新古城垣考古发掘实物科学验证: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荆州城墙的修筑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三国至西晋时期。《荆州府志?城池》记述:“今城,楚船官地,春秋之渚宫。秦既拔郢,置南郡。汉因之,三国初属蜀汉旧城,关某所筑,某北攻曹仁,吕蒙袭而据之。”又据《水经注》云:“县曰江陵。旧城,关羽所筑。”又《舆地广记》述:“故城在县东南,有渚宫。今郡城晋桓温所筑。”故城应为关羽所筑之城,在旧城东南,旧城,应为秦汉旧城,位于城西北。
1997年9月至1998年3月,荆州市及荆州区考古人员在荆州城南垣东端(望江楼西侧)坍塌段,为配合维修工程,进行了考古发掘,横向开挖一条长19.2米、宽5米,深9.5米的进行考古探察的探沟。
通过地层解剖发现:此段暴露在城垣外侧的砖垣建于明初。探沟内土垣自南而北11.3米,为宋代及明初城垣。宋代土垣残高3.75米,明代土垣建在宋代土垣之上,残高4.5米。在宋代土垣与明初砖垣之间,有宽0.6-0.8米、高7.3 米的宋代碎砖垣遗迹。在探沟中部,宋与明初土城垣之北为五代城垣,其顶部与明初土垣基本取平。五代时期兼有砖、土城垣,五代砖垣下部为保存较好、形体较薄的青砖垒砌,这些青砖规格不一,有绳纹长方形砖,还有楔形砖,显系墓砖,残高1.1米,五代砖垣上部为砖、土混合夯筑,用砖甚破碎,残高4.9米。五代砖垣所倚傍的土械垣上部为五代时期,残高约6米,下部为唐代,残高约1.9米。在唐代土城垣之下,发现三国时期土城垣。三国时期土城垣深埋在现荆州城土垣表面8.25米,接近城内地面3.05米之下。其建筑用土为灰黑色粘土与黄褐色沙土,文化层已发掘的厚度为0.8-1.25米。城垣建筑方法具有三国时期特征:逐层夯筑,夯层厚,夯窝呈圆形,直径7~8厘米,深 0.5厘米。探察同时出土了一批东汉至三国时期的文物典型器物。关羽镇守荆州达十年之久,“盖先治其城郭,乃诸侯,郡守之常政。”(《江陵县志》)。为了东御孙吴,北抗曹操,修筑、整治荆州城墙为军备之首务。
东晋至隋唐时期。《江陵县志》云:“晋永和元年(公元345年),桓温督荆州,镇夏口,八年还江陵,始大营城橹”。考古资料证实,在五代城垣之下,叠压着高1.6- 1.7米,宽6.5米的东晋至隋唐时期的夯土城垣,证实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桓温所营筑,实际是将旧城与关羽所筑之城包括为一,但并不是将关羽之前的旧城与关羽所筑之城简单相连,两城既呈东、西错落,桓温营筑时,势必进行补缀,即史籍所谓在平面上的“增修之”,在立面上的“增修之”,则是加高培厚城垣。桓温所筑之城比故二城的面积略大,更比现荆州城大。两城相接后,其间城垣并未拆除,因而在城中形成隔墙。晋元兴二年(公元403年),桓温之子桓玄谋据荆州,篡位称帝,建国号曰楚,改年号曰永始。翌年被诛杀于城西枚回洲。齐永元三年(公元501年),萧宝融即位于荆州城,是为和帝。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萧绎于荆州称帝建都。侯景之乱时,绎尝于城外闹回七十里,树木为栅,掘堑三重而守之。绎在城内建有著名园林“湘东苑”和图书馆“东阁竹殿”。公元555年,西魏划荆州城为东、西二城,自是利用已有的城中隔墙而分。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梁后膏萧铣称梁帝,都江陵。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16年),号荆州城为“南都”,并增置永平军,以加强武备。至唐代,荆州城中隔墙始清除。
五代至北宋末期。《荆州府志》记述:“后梁乾代二年(公元前912年),(南平王)高季兴大筑重城,复建雄楚楼,望沙楼为扦蔽,执畚锸者十数万人,将校宾友皆负土相助。《荆州府志》云:“郭外五十里冢墓多发掘取砖,以(秋瓦)城。工毕,阴惨之夜,常闻鬼泣及见磷火焉”。高氏取墓砖(秋瓦)城,砖的来源拮据,自然不能建成如后世那样完整而坚固的砖垣,却为荆州城用砖之始。荆州城的构筑方式至此发生质的飞跃。考古材料方面,?高6米,基宽7.6米。砖城基宽0.9米、高1.1米,在砖墙外侧有用两层砖铺的宽0.6米的护脚。砖基之上有用碎砖间粘土夯筑而成的砖土混合墙,下部与砖基同宽,上部与五代土城垣同高。砌墙所用的砖均为东汉至隋唐时期的墓砖,与文献记载完全吻合。五代砖墙的发现,使荆州城修建砖墙的历史提前了四百多年。
南宋至元代末期。据《荆州府志》云:“宋经靖康之难,雉堞圮毁,隍亦多淤塞。淳熙间,安抚使赵雄奏请筑城,始于十二年(公元1185年)九月,越明年七月乃成,为砖城二十一里,营敌楼战屋一千余间”。 并为筑城烧制“专用城砖”,砖上刻有简单的责任铭文,淳佑十年(1250年)。权相贾似道檄令竣筑城濠。发掘资料展示,宋代砖墙包涵在现存明代砖墙内侧,宽0.6-0.8 米,高度略低于明代砖墙,墙面虽破坏严重,但墙体基本成形。所用砌砖仍为形体窄短的小砖,不见形体长宽的城墙砖。在宋代砖垣内侧如宋代土垣,宽7.5米,高3米,斜压在五代城垣之上。元世祖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占荆州城。次年诏令隳毁襄汉荆湖渚城。考古材料证实荆州城垣此时虽未被夷为平地,但确实遭到严重破坏。
明初至明代末期。《荆州府志》云:“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8年),诏隳襄汉荆湖诸城”。明太祖甲辰年(公无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湖广平章杨景依旧基修筑元代被破坏的荆州城墙,城垣周一十八里三百八十一步,高二丈六尺五寸,设六门,城濠宽一丈六尺,深一丈许。明代洪武至万历年间,是荆州砖城墙维修建设的高潮时期。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陷江陵,未久西进,下令拆城。该次拆城可能仅是某些城垣局部受到破坏。据对三处城垣段面的考古发掘和观察,未见张献忠破坏之迹。发掘出土的明代砖墙基确系建在宋代旧基之上,对土垣部分也只是局部加高。明代砖墙宽0.7米,高7.5米,砌砖为长而宽的城墙专用砖。明代砖墙用“打钉”的方法与宋代砖墙相衔接。明代土城垣叠压在宋代土垣之上,现存宽9.5米,高4.5米。
清代时期。据《江陵县志》记:“崇桢十六年,流贼张献忠陷荆州,夷城垣”。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荆南道台李西凤、镇守总兵郑四维依明代旧基重建。“兵民重筑,悉如旧址”。 康熙年间,于城中设间墙,东部驻满洲八旗兵,称满城;西部为官衙民舍,称汉城。清朝时期,荆州城屡被水患,修葺之工频繁,仅雍正、乾隆两朝,凡四修,耗银二十二万九千六百余两。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五十三年(1788年),均对荆州城墙进行过维修.特别是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日,万城堤决,水从西门入,城垣多处溃圮。清廷自乾隆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发帑银二十万零六千余两,命钦差大学士阿桂等依旧基对城垣进行补修。其时,水津门(城西南隅)、小北门因地势低洼,退入数十丈,城东南角退入十数丈,从而使现荆州城的规模最后定形。
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荆州城的军事功能逐渐丧失。但人们对荆州城的维修、保护始终不怠。1987年发掘卸甲山西侧城垣时,发现铭文为“丙子年”的城砖,经考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遗物。城砖说明国民政府也曾对荆州城墙进行过维修。
南纪门,西门称安澜门,北门名拱极门,小北门位于东北,名远安门,小东门位于东南,名公安门(水门)。公安门(水门)以往没有陆路与外界相通,进出全凭舟楫。其余城门外均增筑曲城,各曲城并不雷同,皆因地就势,形似半环状将主城门围定,曲城前再开一门,与主城门一起形成二重城门。曲城的建造与主城完全不同,曲城内外均为城砖垒砌,两侧都筑有城垛。城门洞和城门框均用条石、城砖砌成圆顶。二重城门各设一合木质对开门,木门内还有一道10厘米厚的闸板,既御强敌,又防水患。这样便形成了双重城门,四重门防。双重城门之间称瓮城。瓮城的巧妙设计体现了我国古代积极防御的杰出军事思想。纵观千古城池攻防,城门实为最薄弱环节,无论外敌强攻或巧设诈术,还是内奸反叛,皆通过城门得手。而瓮城的建造则一举将薄弱环节变为易守难攻之地。战时兵马出城,须经双重验关,可澄清疑渎;如来援军,可不分真伪,先放进瓮城验证。瓮城最奥妙之处是可以实施积极防御,敞开瓮城,诱敌深入,四面围攻,一举歼之。
拱极门古称柳门,明称拱辰门,俗谓大北门,位于江陵城西北。曲城门洞高5.8米,宽4.6米,深10米;主城门洞高7米,宽4.8米,深15米。内外门相距32米,瓮城略呈半圆形。此门古为北上中原的通衢,为宦者迁官易职,为士者赴京寻官,咸出此门,时车盖冠冕,各以诗赋为赠,折柳话别,故又谓柳门。苏轼在《荆州十首》曾写道:“柳门京国道,驱马及春阳。野火烧枯草,东风动绿芒。北行连许邓,南去极衡湘。楚镜横天下,怀王信弱王。”即咏此。今城门仍为车行人往和主要通道,保存完好。内券门上方有乾隆荆州府知府张方理立一石匾,横书"拱极门"三字。
安澜门俗称西门,明代称龙山门。门外即龙山风景区,时人常出此门登谒,因地势低洼,常遭水患。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长江堤决,水由此门及水津门冲入城,致万余人丧生,此门亦溃圮。未几发帑重建,内缩十余丈,城门地基抬高。及竣工,官民相庆,并取安定水患之意定名。今城门保存完好。曲城门洞高5.8米,宽4.5米,深10.4米;主城门洞高6.6米,宽4.85米,深15.5米。内外门相距42米,瓮城略呈长方形,内券门上有横书"安澜门"三字石匾,系乾隆二十四年所书。
南纪门俗称南门。此门南临大江,古时王公贵族、商贾士民皆出此门上巴蜀,下汉口。门外三里许御路口,即为古代藩王登岸系舟的码头。曲城门洞高5.5米,宽4.6米,深10.2米。内城门洞高 6.7米,宽4.6米,深24.8米。内外门相距28米。瓮城呈长方形。 内券门上方有"南纪门"三字石匾。字迹斑驳,该城门建筑奇特,瓮城左右各设一侧门,其门洞高4.7米,宽3.6米,深4.5米。设此侧门, 便于袭击登城之敌。
寅宾门俗谓大东门。寅宾门是迎接朝廷来使和宾客的城门,因此,门楼壮观,瓮城也最大。小东门位于古城东南角,因其面朝公安,亦称公安门,当初刘备迎娶孙夫人于此。此门只有水路相通,故又叫水南门,相传东吴吕蒙破荆州、杀关羽即从此门水路潜入。
荆州城墙除上述六门外,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日万城堤决溃城之前,在城西南隅还有一门。名曰水津门,万城堤决之时,大水正是从水津门和西门涌入,导致城崩。后乾隆命钦差大学士阿桂等再造荆州城时,未再建水津门,仅恢复西门,并将其命名为安澜门。
改革开放后,古城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古城保护,分别增开了新南门和新北门。至此,加上原改造加宽的小东门,古城便有三条机动主车道和五座古城门与外界连通,真正做到了闭而不死,开而不乱,显著减轻了古城门的交通压力,保持了文物的完美和持久。
洪武年间称东门楼为寅宾楼,小东门楼为楚望楼,南门楼为曲江楼,西门楼为九阳楼,大北门楼为朝宗楼,小北门楼为景龙楼。此后无变易。今朝宗楼尚存、寅宾楼已重建,其余门楼圮毁。城楼前施垛墙,后施宇墙或石栏,地面城砖铺漫,砖梯分上下两重,并有马道。城楼气势雄壮。以朝宗楼保存最好,以曲江楼最享盛名。城楼前之箭楼,今俱不存。
曲江楼俗名南门楼。此楼之东,古有一楼,唐右相张九龄贬任荆州长史时,常于楼上,南望大江,置酒赋诗。九龄,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名望冠于一时,人称曲江公。南宋张栻知江陵府,尝登楼怀古,仰慕九龄,遂重建斯楼,并更名曲江楼。后楼毁,即以今南门楼名曲江楼。城楼为民国时改建。单檐歇山顶,建筑平面长15米,宽10米
朝宗楼俗名大北门楼, 在江陵北城垣西段。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建。城楼脊枋下方书有重建此楼的时间:大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岁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时丁巳时重建。门楼采用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结构。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明间进深二间,次、梢间进深三间。长18米,宽12米。屋面施黑陶筒瓦,脊饰兽件亦为黑陶。柱为杉木,直径30厘米左右。前后檐施有门窗。整个建筑,纤秀朴素。表现出我国古典建筑的传统风格。此楼在日寇入侵期间,曾受到很大破坏。1981年进行全面修缮。今楼岿然,坚固如初。登临斯楼,东可见玄妙观殿宇新饰,绚灿宛若天宫,西可见太晖观绿树掩映,缥缈如在云端;远可见蜿蜒龙山,峰峦隐现,近可见古城街巷,错落有致。
宾阳楼原名“寅宾楼”, 俗称东门楼,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重建。1987年8月,由国家文物保护科研所设计修复完善,1987年正式向中外游客开放。整个楼台高9。5米,东西宽12。65米,南北长34米,采用大木框架结构,气势宏伟,造型别致,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风格,“宾阳楼”三个金色的大字由赵朴初题。宾阳楼的马道旁专门用木版搭成上城的阶梯,拾级而上,宾阳楼里的三国著名人物立即跳入眼帘。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赵子龙的仿铜巨塑或座或立,栩栩如生。宾阳楼外环绕而立的也是马童周仓等三国武士的仿真彩塑。《三国演义》120回,就有82回与荆州有关,荆州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散发着三国风云人物的气息。
仲宣楼、南楼等。
雄楚楼位于北城垣,远安门之东,由高季昌任荆南节度使时,建于江陵城内城北垣,即现小北门东侧城垣上,时为后梁乾化二年(916),取唐杜甫《又作此奉卫(伯 玉)王》诗:“西北楼成雄楚都,远开山岳散江湖"之句命名。此楼规模宏大,从台基看,它高出城垣3米左右,长38米,宽30米。此楼所处位置,十分险要,城墙从台基两侧折伸东西,使楼台外突,视野极为开阔。当年登楼远眺西北,明末孔自来描述道:"西瞻群阜,斗耸争高,回岫萦纡,眇若画图"。惜楼已早圯。清咸丰年间曾经重建雄楚楼,后再度毁于战火。雄楚楼旧址,应该可算是目前所见荆州城城垣上最大的敌楼台基。
仲宣楼位于城垣东南隅,即公安门西侧城墙南折处的城垣上,又名望沙楼。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字仲宣,流寓江陵时,曾登此楼,作《登楼赋》,后人遂名仲宣楼。唐代诗人元稹在遭贬荆州的五年里(810-815),有《远望》诗云:“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另有“解榻招徐稚,登楼引仲宣”等关于仲宣楼诗句。五代十国时,高季昌(后改名高季兴)于后梁贞明五年(919)重建此楼时,更名为“望沙楼”,“凭墉结构,列榭参差”,以望沙津。宋代苏轼《荆州十首》诗云:朱槛城东角,高王此望沙”即此。其子高从诲宴请陶谷于“望沙楼”,大陈战舰于楼下,对陶谷说:“吴、蜀两国与我们长期没有往来,愿修武备,练习水战。”推断此事大约发生在940年,高从诲50岁生日时。北宋陈尧咨镇荆州,复更今名。楼以王粲故,致许多文人雅士,竞相登临。明代首辅张居正,亦曾登此楼,作《题仲宣楼》诗二首,其一曰:“一楼雄此郡,万里眼全开。孤嶂烟中落,长江天际来。看题寻旧迹,怀古寄新裁。不见操觚者,临风首重回。”。南宋时期,荆州成为宋元交兵的前沿重地,朝廷再次对荆州城进行了全面加修,以拒元军。时任荆州知府的李曾伯在《可斋杂录》中记载:仲宣楼名,改于祥符年,复于绍兴年。淳佑十年(1250),丞相贾似道以枢密使改兼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都提举两淮兵甲、湖广总领、江陵知府,重新修建仲宣楼,后楼圯。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建,乾隆五十三年为江水淹没,道光间复建。今楼亦圮,仅存基址。楼基总平面长31米,宽27米,为全城第二大敌楼。
明月楼位于北城垣雄楚楼东。梁元帝萧绎为湘东五时于子城筑的建湘东苑,内有一楼,曰明月楼。梁元帝常与臣下宴饮楼上,诗赋为娱。当时著名诗人颜之推在《古意》诗中曾记述此事:"十五好读书,二十弹冠仕。楚王赐颜色,出人章华里。作赋凌屈原,记忆夸左史。数从明月宴,或侍朝云祀。"西魏攻破江陵后,苑毁楼倾,即以此敌楼名之。传李白寓江陵时,亦曾登临此楼。今楼不存,惟其遗迹,引人想见当年。楼基总平面长29米,宽20米,为全城第三大敌楼。
南楼位于荆州城南门城楼东首城垣上。唐开元二十五年(737),中书令张九龄受李林甫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常登此楼赋诗。其有《登郡城南楼》等传世。宋代荆湖北路安抚使张木式重建此楼,以张九龄为曲江(今广东曲江县)人,乃题匾“曲江之楼”。自此广为流传。宋文学家朱熹曾于淳熙六年(1197)正月作《曲江楼记》。后楼毁圯,一直未予修复。明初,乃将南门城门楼取名曲江,于是荆州城南门城楼至此便替代了古时张九龄咏吟的南楼。
新中国诞生后,历经千年沧桑的荆州城墙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荆州人民的精心呵护。荆州城文物管理处原副主任王新生,20多年来直接参与、组织了几乎所有的城墙修缮工作,是古城墙当代保护的历史见证人。据他介绍,1978年至现在,城墙修缮已有32次,其中较大的维修共13次。1988年重建了宾阳楼。荆州城墙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得到了正直荆州人民的珍视和保护。古城的南门、西门的城楼以及雄楚楼、仲宣楼、明月楼的重建项目都在规划之中。如今的古城城内街道整齐,绿树成阴,城上门楼飞峙,城墙上松柏苍翠,荆州古城更展现出其雄关新貌。“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荆州古城作为中国历代军事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无穷的文化魅力。古典名著《三国演义》120回,其中有70多回提到荆州。随着国家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荆州古城已成为四面八方、中外旅客喜爱涉足的地方,并被列为国家三国旅游线重要名胜,和湖北省定点涉外旅游景点。荆州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11月20日,荆州城墙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❽ 荆州亮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荆州亮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营销和安装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塑料管材企业,创建于2008年,从中国塑管之乡——湖北省公安县起步,到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西湖区迅速发展,2013年受荆州市江陵县政府之邀,被招商引资整体迁移至江陵县滨江工业园。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目前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具备年生产8000万米各类塑料管材的综合能力,主要产品有:HDPE硅芯管、多孔梅花管、非开挖顶管、双壁波纹管、PE子管、塑合金复合通信管、高性能集束微管、MPP电力管、PE给水管、燃气管等,产品广泛用于通讯、电力、给排水、农田节水灌溉等领域。 公司全面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现认证。各类准入、合格证件齐全,如:交通部交通工程监理检测中心颁布的交通工程产品批量生产合格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颁布的物资供应商通信管道准入证等。 “亮怀明德,诚至金开”。公司拥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精英,专心专注塑管生产20年;秉承“以德治企,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一切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体现客户价值,以一流的科技管理能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与支持。公司立足湖北荆州,依托华中地区辐射全国,目前产品销售网络已覆盖湖南,四川,重庆,福建,甘肃,湖北,河南,河北,深圳,广东,山西,江西等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并与一大批用户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东方通信,湖南移动、湖南省长线局、湖北移动、孝感松达电信工程公司、中交十四局、北京诚达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中交隧道工程局、北京公科飞达、长沙阳光100房地产、宜昌江南水务,湖北福星惠誉、保利地产、湖北黄石东信通信工程有限公司、西北油气储运仓库、江苏艾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等。 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与亮诚科技真诚交流与合作,共建美好未来!
法定代表人:郝玲
成立时间:2014-07-11
注册资本:6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21024000016377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江陵县沿江产业园(铁牛路)

❾ 荆州市农业局的设置设置

办公室:协助局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协调局机关政务工作;负责有关工作的上传下达和检查督办。
人事科:负责局机关和局属单位的人事、党务、思想政治、劳动工资、机构编制工作。
发展计划与财务科:拟定、组织、管理农业建设项目,指导全市农业小三场管理,监督管理局机关及局属单位的财务和国有资产。
科教科:拟定全市农业科技、教育发展规划和对策,承办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相关工作。
调研科:调查掌握、研究提出全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对市委、市政府农村工作的重大部署提出建议,并督促落实。
法规科:负责农业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本级农业行政案件诉讼的应诉,承担农业行政复议工作。
市场与经济信息科(对外合作科):提出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体系建设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预测并发布农村经济信息,推进农业信息化;承办全市农业涉外事务及农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事宜。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种植业科:研究提出全年种植业发展规划和重大技术措施,引导种植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
经济作物科(荆州市疏菜办公室):指导全市经济作物生产;研究拟定经济作物生产规划和生产技术措施。
农业产业化科(荆州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研究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大措施,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产业化。
农村能源办公室:研究提出农村能源建设的发展的年度计划和中长规划,指导全市农村能源产业和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监督管理科:组织实施农业机构安全监理工作,拟定农机作业规范、技术标准和农机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安全技术检验标准,并监督实施。
农业机械产业发展科:研究提出农机化发展规划,引导农机机械产品结构调整,负责农机化基本建设项目的申报并实施管理。
农业机械科教质量科:研究提出农业机构化重大技术措施建设和发展规划,组织农业机械化重点科研项目论证、申报和重大技术的协作攻关。
监察室:负责检查局机关和局属行政执法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情况,管理对违纪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及申诉工作等。
离退休干部工作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落实离退休干部的经济待遇、医疗保健、善后事宜及遗属照顾工作等。
机关党委:负责局机关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局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负责局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农业系统工会联合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会工作的方针,负责农业系统(包括局机关)的工会工作,承办扶贫、帮困、献血、捐赠等公益性活动。
水产办: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渔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研究拟定全市渔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渔业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全市水域范围内水生野生动植物和珍稀水生动物保护、繁殖、开发、利用和管理;负责全市水产品植物检疫、渔船渔港的监督管理、渔业行政执法工作;保护渔业环境,指导全市渔业环境监测工作。引导全市渔业机构的合理调整和渔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确定全市水产市场建设计划,对水产品市场进行指导和管理;指导水产品流通。组织实施科教兴渔战略。监督实施渔业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渔船设计、修造、苗种生产及引种的行业管理。 荆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中心是根据市编委《关于成立荆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的批复》(荆编[2006]25号),于2006年7月正式设立的,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0人。主要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
检测中心现有科技人员7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有检测实验室28间,总面积700平方米 。拥有美国安捷伦Agilent6890N气相色谱仪等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71台套。2011年5月,检测中心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和省农业厅组织的实验室“双认证”复评审,能承担38个项目的监督检测任务。分别是:水胺硫磷、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对硫磷、甲拌磷、久效磷、氧化乐果、敌敌畏、乐果、杀螟硫磷、敌百虫、甲胺磷、倍硫磷、毒死蜱、辛硫磷、乙酰甲胺磷、亚胺硫磷、三唑磷、溴氰菊酯、氰戊菊酯、顺式氰戊菊脂、三氟氯氰菊脂、氯氰菊酯、联苯菊酯、氰氟戊菊酯、甲氰菊酯、氟胺氰菊酯、氯菊酯、六六六、滴滴涕、百菌清、三唑酮、五氯硝基苯、农药多残留、莱克多巴胺、己烯雌酚、氯霉素。
地址:荆州市东环路214号
荆州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工作站是隶属于荆州市农业局的全额拔款全民所有制公益性事业单位,成立于1978年,1998年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荆州市肥料监督检验站与荆州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定编25人。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9人。在土肥技术推广活动中,先后完成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低产田改良,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国产氯化钾推广与应用研究等重大科技项目,获得部、省丰收、科技进步(推广)奖10多项,为全市农业增产,农民丰收,农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工作职责:
(1)负责全市土壤肥料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指导农业生产当好参谋,组织、协调各县(市、区)土肥站土壤肥料业务工作;
(2)负责耕地地力建设工作,建立耕地地力监测网点,建设全市耕地地力信息系统,推广测土 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施肥水平,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
(3)负责全市土壤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工作;
(4)参与基本农业田保护工作,主要负责基本农田质量管理工作;
(5)开展肥料监测检验工作;
(6)完成国家和地方下达的土壤肥料科研任务。
地址:荆州市东环路244号
荆州市农机安全监理所
监理所组建于1984年,为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隶属于荆州市农业局,级别相当于副县级,人员经费为财政差额拨款。现有在编人员1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5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2人。内设四个职能科室:安全科、监理科、财务科、办公室。
主要工作职责是:
(1)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农机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办法、安全措施;接受上级业务指导和监督;指导、监督辖区内农机安全生产。
(2)分析辖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制订辖区内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计划、防范措施;组织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开展安全生产竞赛与检查;总结、推广、表彰农机安全生产的经验和典型;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农机安全生产情况。
(3)负责辖区内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单位间的关系。
(4)监管辖区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注册登记,号牌的核发、换发、补发;机车技术检验、变更、转移、抵押、注销登记。
(5)负责农机监理员、农机考试员资格审核、材料申报;申报、领取、发放监理员、考试员标志、证件、胸章。
(6)负责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他农业机械牌证、表册、卡的申报、领取、核发。
(7)负责建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监理员、考试员、安全员、农机事故的档案、台帐。
(8)监督驾驶人员的考试、试卷阅评;负责驾驶人员、安全员资格审核、审批。
(9)负责规划辖区农机监理技术装备方案;组织农机监理项目申报、实施、检查。
(10)制定市区农机事故处理预案;参与辖区内农机事故的调查、处理、通报。
(11)负责查处辖区内违反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受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
(12)组织检查辖区内农机监理收费和财务情况。
(13)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报表、资料。
(14)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屈原路28号
荆州市农机化研究所(荆州市农机化推广站)
荆州市农机化研究所与荆州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现有职工17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5人;中级职称人员6人;享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荆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单位成立于73年,先后承担完成省、部级及市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0项、推广项目4项、获国家及省市级科技奖14项、国家专利5项,为荆州市的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单位多年来坚持“诚信做人,专业做事”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围绕“三农”服务,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受到广大农民和政府的肯定。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全国跨区机收工作先进单位”,省农业厅授予“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机科技推广先进单位”,荆州市农林口党组织授予“先进组织”等称号。
主要工作职责是:
1、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
2、负责本地区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改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3、承担上级下达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组织农机化有关项目有实施,参与制订农机技术推广计划。
4、指导本地区农机化研究推广服务工作,负责农机化技术转让、信息咨询等技术服务。
5、网络农机化信息,开展技术宣传、技术培训、技术转让、信息咨询等技术服务。
6、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机具租赁、农机作业、农机中介及有关经营服务活动。
地址:荆州市城区屈原路28号
荆州市渔政船检港监管理处(挂湖北省渔业船舶检验局荆州检验处、湖北省荆沙江段中华鲟保护站两块牌子)
渔政船检港监管理处设立于1983年,是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机构级别相当副县级,隶属市农业局领导。
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等法律法规,拟订地方渔业管理规章并监督执行。
(2)负责国家长江禁渔期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3)负责全市渔业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指导全市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保护渔业水域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查处重大渔业违法案件、渔业水域污染案件,维持渔业生产秩序,维护渔业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负责全市渔业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登记、检验渔业船舶,清理取缔“三无”渔业船舶,调查处理渔船水上交通事故。统一规划全市渔港,指导渔港的监督管理,审批渔港港区内工程及港埠经营。
(5)负责中华鲟等国家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繁殖、开发、利用。依法查处违法捕捉、宰杀、运输、销售、利用中华鲟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案件。
(6)统一管理全市渔业执法装备,审批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陆水域捕捞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办理国家珍稀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运输、经营、利用特许证件;审批养殖水面、渔港场地的使用、征用和划拨。
地址:荆州市荆东路荆东巷8号
荆州市长湖水产管理处
管理处于一九五七年建处,是受省政府委托,负责长湖水生资源增殖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渔业生产、渔业行政执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一)主要职能
1、宣传贯彻执行渔业法规和《长湖湖泊管理章程》。
2、组织领导长湖的水产生产,开发利用长湖的水产资源。
3、管理海子湖渔港;保护增殖长湖的鱼类资源;登记、发放、核检入湖捕捞许可证和渔船牌照及围栏养殖水系使用证;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维护长湖水域生态环境和保护水生动植物;维护长湖渔业生产秩序和查处渔业违规案件及渔业纠纷。
4、调查长湖资源变化情况,为制定长湖水产生产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5、办好内部经济实体,为长湖渔业资源的增殖服务,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二)处属单位及基本情况
1、荆州市长湖渔政船检港监管理站。位于荆州市沙市区关沮口,代表荆州市长湖水产管理处行使渔政、船检、港监等职能。具体职责:组织宣传、贯彻执行渔业法规;保护增殖长湖的水生动植物资源;登记、发放、核检入湖捕捞许可证和渔船牌照及围栏养殖水系使用证;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维护长湖渔业生产秩序和水上安全等。
2、荆州市长湖水产管理处海子湖渔场。精养湖泊面积10300亩,年产鲜鱼1000吨,河蟹10吨。距市中心仅5.7km,市内3路、35路公交车直抵湖边,目前已成为市民观光、垂钓、水上游乐、度假、餐饮等休闲娱乐的重要去处。休闲渔业、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3、荆州市长湖水产良种场。位于318国道与宜黄高速公路之间,十号路的延伸线上。占地面积1000亩,其中精养渔池水面517亩,以生产淡水鱼类苗种和开发名特优新水产品苗种为主。年产各类淡水鱼苗10亿尾,乌仔头鱼种2亿尾,5寸以上大规格鱼种90吨,名特优新水产品苗种0.2亿尾。是全省乃至全国大型淡水鱼苗种生产基地,是11个五年计划规划的省级青鱼良种场,产品享誉全国,远销东北、华北、西北10余个省、市、自治区。
4、荆州市长湖鱼种场。位于海子湖北面岸边,占地560亩。其中精养渔池水面283亩,主要从事淡水鱼苗种、成鱼的生产养殖。年产各类乌仔头鱼种0.8亿尾,5寸以上大规格鱼种80吨,成鱼120吨。
5、荆州市长湖冷藏服务中心。位于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32号,拥有两座冷库(其中一座大冷库在十号路),日结冻能力80吨,日冷藏量200吨。
6、荆州市长湖塑料经营管理站。位于十号路北头,距318国道100m,拥有200KVA的变压器,1500m2的生产车间,主要从事渔业单丝、绳、网布的生产和销售。
地址:荆州市沙市区十号路北头,距318国道100m
荆州市畜牧局
荆州市畜牧局是1996年经荆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隶属于市农业局领导的副县级事业单位,担负着全市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和管理工作。局机关设4科1室,即办公室、畜牧科、兽医科、政工科、财务科,下设有动物防疫监督站、动物检疫站、畜牧兽医站、动物血防站、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5个直属二级单位。
主要工作职能是:
1、主管畜牧生产;
2、负责全市动物防疫、动物检疫、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3、负责全市兽药、兽医的管理;
4、负责动物血防工作;
5、负责全市饲料管理工作。
地址:荆州区荆东路15号
荆州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
荆州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归口市农办、市农业局管理,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副县级。按照荆政办发[1997]6号文件,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核定编制10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级领导职数3名;内设3个科,即秘书科、合同管理科和财务审计科。对外挂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市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化解村级债务工作办公室、市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办公室和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六个综合性办公室牌子。重点从事农村经济组织的执法监督、管理协调、经营指导、信息服务等工作。
主要工作职能和任务如下:
1、负责制订有关农村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的政策、规定,并组织贯彻、实施、督办。
2、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订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负责经济组织的登记管理;指导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3、贯彻中、省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监督管理农民承担的各项费用和投工投劳项目的预决算;审计农民负担资金和各项涉农收费资金;依法查处农民负担违法违纪案件。
4、指导依法完善农村土地延包工作;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择发包方式;指导各类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指导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归档;依法对承包合同和流转合同进行鉴证;调处和仲裁土地承包纠纷。
5、贯彻和制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和资产营运;培训、考核、管理农村财务人员,评定技术职称;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统计和登记;负责化解村级不良债务;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评估工作。
6、负责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后期煞尾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7、负责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对收取、管理使用农民负担资金的单位的相关经济活动审计监督,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项目的审计,查处违规违纪经济案件。
8、负责对农村合作经济收益分配情况的预测、统计以及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情况的统计。
9、负责组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对各工作队驻村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督办检查。
10、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具体负责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等项工作。
根据上述任务,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内设3个科。(一)秘书科。负责局机关的日常行政工作,包括文秘、档案、后勤管理;农村经管系统的干部业务培训,农村经济统计;综合性文件和制度的起草等工作。(二)合同管理科。负责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农村承包合同管理。承担农民负担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贯彻和监督管理;涉农负担文件的审议;违规违纪加重农民负担案件的查处;以及农村承包经营活动的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与仲裁等工作。(三)财务审计科。负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承担农村财务工作指导与制度建设;农村集体资产评估;农村财务审计;农民负担专项审计等工作。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原行署大院内)
荆州市农业执法大队
为认真履行农业行政执法职能,克服荆州城区农业多层执法体制存在的弊端,切实维护有关农资生产、经营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在荆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荆州市编委于2003 年12月31日行文(荆编[2003]60号)以荆州市种子管理站、植物检疫站、农药监督管理站为基础,将荆州区、沙市区农业执法单位整体上收后,组建成立了荆州市农业执法支队。支队对外加挂荆州市种子管理站、荆州市植物检疫站牌子。
荆州市农业执法支队隶属市农业局管理,机构级别相当副县级。荆州市农业执法支队人员经费纳入市财政全额预算。支队内设办公室、财务科、市场监督管理科、品种管理科、检验检疫科(荆州市农资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荆州、沙市两个直属大队。到目前为止,支队的改革工作已全部到位,执法人员实行了全员竞争上岗。支队现有干部职工78人。支队领导成员6名,其中:1名支队长,3名副支队长,1名纪检委员,1名工会主席。支队科级干部11名。 支队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宣传贯彻农业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指导全市农药、种子、肥料、植物检疫、农业环保、绿色食品等方面的执法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农业执法人员和有关农资生产、经营上岗人员的培训、考试、考核;负责管理全市农资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审(认)定及推广工作;负责荆州区、沙市区、荆州开发区、各农场管理区境内种子、农药、肥料生产、经营许可(登记)证的审核、发放和植物检疫;依法审查有关农资商品广告;负责荆州市区两级农业执法工作;调查、调解、处理本行政区域内及跨县市的较大农资质量纠纷,依法查处农业违法案件;负责全市农资质量监督检查、检测、检验和委托鉴定工作;负责市区实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疫工作;承办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新组建的荆州市农业执法支队将在荆州市农业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农业执法“五公开、六规范、十不准”的要求,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优质服务,塑造荆州农业执法的新形象。
荆州市农业执法支队于2004年3月18日举行挂牌仪式。
内设机构及职能:
办公室:协助支队领导处理日常工作,协调支队政务工作;负责有关工作的上传下达和检查督办;负责文书、信访、统计、新闻宣传、法制培训、后勤服务等工作;负责人事、党务、工资、职称、思想政治及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
财务科:负责支队财务及资产、资金管理;监督财务制度执行;负责支队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
市场监督管理科:负责有关农资市场的监督与管理;承办上级交办、下级上报、横向移送、跨区域及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案件;负责支队农业执法案件的审理、案卷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承办听证、复议及应诉案件的具体工作;办理农业行政许可的相关事宜;依法审查有关农资商品广告。
品种管理科:负责有关农资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审(认)定、推广及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的管理工作。
检验检疫科:负责有关农资质量监督检测、检验和委托鉴定工作;负责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办理有关农资质量合格证的审核、发放与公告工作。
荆州大队:负责小北门农资市场及荆州区范围内的农业执法工作。
沙市大队:负责沙市跃进路市场及沙市区范围内的农业执法工作。
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于1992年1月,属正县级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担负全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对广大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工作。中心现有职工50人,其中3人退休,10人离职自谋职业,待岗9人,借调3人,在岗25人。中心全年开支130万元,每年财政拨款仅20余万元,余下部分主要靠企业创收。为了弥补经费不足,中心先后兴办了科技交流培训部、农丰种子种苗、壮秧剂厂、广源种业等企业。其中农丰种子种苗公司于2003年自行注销;科技交流培训部于2005年实行资产置换。目前,中心现有机关、广源种业和壮秧剂厂三个机构和企业,履行部分农业技术推广职能,主要从事种子,壮秧剂系列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❿ 壮腰工程的主要任务

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把荆州综合交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荆州振兴提供基础保障。加快铁路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开通运营汉宜铁路(荆州段),完成荆沙铁路电气化扩能改造,建成荆岳铁路,并成为国家“北煤南运”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江汉平原重要的铁路运输中转中心。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抢抓长江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和引江济汉工程建设机遇,以荆州盐卡港为主体打造荆州亿吨级组合港,形成辐射两湖平原及周边地区的大型综合运输枢纽型港口群。支持过江通道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荆州长江二桥(荆岳铁路长江公铁两用桥),适时开工建设石首长江大桥、洪湖长江大桥、荆州长江三桥(二广高速大桥)。构建内畅外联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形成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对荆州市境内国省干线改造、国省干线和县乡道中桥以上现有危桥改造、县乡公路改造、村级公路建设等,在建设计划和补助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支持荆州二级公路、疏港公路、旅游公路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通自然村公路。支持交通站场和物流基地建设,促进各类交通方式实现无缝对接。做好沙市机场迁建的前期工作。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荆南四河整治、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后三峡影响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向国家立项,将四湖流域综合整治项目作为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建设重点工程,从堤防加固、排涝抗旱、血防灭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对荆江分洪区、洪湖分蓄洪区东分块工程、中小河流整治、泵站及渠道整治、小农水项目、农村饮水安全、血防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从根本上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支持荆州实施城乡水环境整治,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生态良好的水环境。 打造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将荆州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先发展的试点城市,组织实施《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荆州中心城区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荆州新区(荆州开发区中心商务区、沙北新区和火车站片区)建设,到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人,远期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0万人。积极发展外围组团,向北建设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向南建设江南新区,向西建设李埠新区,向东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支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进“数字荆州”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功能。
加快县市城区和中心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县市城区和中心镇,建设沿江城镇连绵带,探索具有江汉平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扩大规模与完善功能并举,推动县市城区扩容提质,打造一批中等城市,监利县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石首、松滋、公安、洪湖等县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远期达到40万人),江陵县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努力把县市城区打造成为引领城乡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阵地。加强小城镇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完善居住功能,增强产业集聚力,扶持建设一批特色工业镇、商贸中心镇和旅游名镇。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继续推进以仙洪新农村试验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全面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推进农村路网、安全饮水、高产农田整理和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建设,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使荆州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支持荆州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形成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管制体系,引导城镇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布局合理、配置均衡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加强农村转移人口的职业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加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将荆州市列为全省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的重点支持对象,加大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在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倾斜。支持荆州学前教育发展,切实缓解“入园难”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建设给予重点倾斜。将长江大学、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理工职业学院等高校纳入省高校对口支持计划。加大对荆州的血防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投入,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把荆州建设成为区域性卫生服务中心。支持荆州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支持荆州电视台垄上频道办出特色,探索依托互联网开设网络电视旅游频道。支持荆州中心城区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全力办好第十四届省运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推进各类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和改革。加大对荆州养老保险补助资金、就业再就业转移支付资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补助资金的支持力度。在分配国企改革专项资金和国有资产收益时给予荆州重点支持,促进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给予重点倾斜,努力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推广沙市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区”先进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不断完善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管理。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加强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管理。积极探索虚拟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增强管理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努力构建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多元化动态排查、预防和化解矛盾工作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打防管控能力。加强社会管理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进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突能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支持荆州创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长江为主轴、交通干线为依托、产业园区为载体进行布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境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发展,在创新中壮大。加强开发区建设,根据发展需要适时扩大规模,进一步完善投资服务体系,增强投资吸引力。加强与武汉城市圈、宜昌、襄阳及洞庭湖平原城市的经济协作,形成产业互补、交通便捷、旅游同链的发展格局。努力提高通关服务效率,促进对外贸易。支持优势产品出口,重点建设化工、机电、轻纺和农产品等四大出口基地。
大力开展先行先试。积极支持荆州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创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支持松滋市纳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支持和推进各领域改革,鼓励荆州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领域大胆探索,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荆州科教优势,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创新型试点企业为重点,在项目资金上连续滚动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基地。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专项行动,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紧缺人才和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人才,支持在荆州设立省自主创新岗位、省博士后创新岗位,营造人才集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履行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强化统筹协调能力,严格市场监管。全面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严格公正执法,提升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建设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实行电子监察,提高行政效率,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大力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开展治庸问责,打造一支实干、廉洁、高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与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州假山景观设计工程 浏览:862
哈尔滨工程造价招聘 浏览:937
建筑工程土建劳务分包 浏览:632
道路监理工程师 浏览:476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在本校吗 浏览:370
河北工程大学保研率多少 浏览:287
有学质量工程师的书吗 浏览:479
康乐县建筑工程公司 浏览:569
助理工程师二级 浏览:872
注册安全工程师初级考试时间 浏览:90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题研究 浏览:881
工程造价图纸建模 浏览:888
辽宁恒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93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 浏览:73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兴趣爱好 浏览:316
密歇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浏览:388
广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浏览:31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浏览:858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管理条例 浏览:270
云南工程监理公司排名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