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程管理 > 三峡工程环境管理机构

三峡工程环境管理机构

发布时间:2021-08-14 00:49:07

Ⅰ 简述三峡工程的工程概况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机组设备主要由德国伏伊特(VOITH)公司、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组成的VGS联营体和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组成的ALSTOM联营体提供。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静态投资1352.6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

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2018年12月21日8时25分21秒,三峡工程在充分发挥防洪、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综合效益前提下,三峡电站累计生产1000亿千瓦时绿色电能。

(1)三峡工程环境管理机构扩展阅读: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防洪: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

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发电: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该工程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可缓解我国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截至2012年底,三峡电站历年累计发电量达到6291.4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96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95万吨,为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8年12月21日8时25分21秒,三峡工程在充分发挥防洪、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综合效益前提下,三峡电站累计生产1000亿千瓦时绿色电能。

据统计,1000亿千瓦时绿色电能,相当于节约标煤0.319亿吨,减排二氧化碳0.858亿吨。如果按照每千瓦时电量产生12元GDP计算,1000亿千瓦时电量可以支撑我国1.2万亿元GDP。

航运:三峡蓄水前,川江单向年运输量只有1000万吨,万吨级船舶根本无法到达重庆。三峡工程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三峡几次蓄水使川江通航条件日益改善。

2009年,通过三峡大坝的货运量有7000万吨左右。自2003年三峡船闸通航以来,累计过坝货运量突破3亿吨,超过蓄水前22年的货运量总和。

Ⅱ 三峡地区目前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来自中国农业部、水利部、三峡总公司以及云南、上海等10个沿长江省市的代表,16日在上海参加“长江生物资源养护论坛”时表示,中国政府一直在采取放流等积极措施,开展各项科学研究,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重庆市副市长马正其说:“近二十年来,长江上游因水电工程的建设变成为相对独立的河段,特别是随着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库区水流趋缓、水体变深、水面加宽,对鱼类种群结构、数量和生殖繁衍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表示,水力发电是公认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事实上,早在1980年,有关方面就提出了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200米方案的环境影响报告。1994年12月,三峡工程开工后,三峡总公司编制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实施规划》《长江三峡工程环境保护补偿项目实施计划》等相继出台。

中国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庄会柏说,从三峡工程开工起,中国就同时启动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中科院特有鱼类实验站对三峡工程影响的40余种特有鱼类开展工作,其中黑尾近红??、厚颌鲂、岩原鲤、华鲮和中华倒刺??取得实验室繁殖成功。

根据规划,三峡工程开工后,中国已在长江上兴建了长江上游合江至屏山江段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等5个自然保护区,以及长江上游达氏鲟人工繁殖放流站等3个鱼类人工繁殖放流站。

其中,长期放流大量中华鲟,就是中国积极保护长江生物资源的一个缩影。从三峡工程立项以来到2007年5月底,中国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已经在长江中放流470余万尾中华鲟。

为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关方面除了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还提出了许多设想和建议。

重庆市提出,要在库区条件适宜的地方建立长江上游濒危、特有鱼类基因库,加大投入提高库区渔业行政执法管理水平。

湖北省认为,当务之急是制订《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法》,推进长江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法制化;制订长江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建立流域性综合管理机构,打破“条块分割”的现状。

Ⅲ 三峡大坝到底对国家的环境影响有多大

三峡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效益,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遇到类似1870年的特大洪水,也可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免洪水灾害对长江中游富庶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人口的大量伤亡,避免京广、汉丹铁路干线中断或不能正常运行而造成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的恶化,避免疾病流行、传染病蔓延,避免洪灾带来的饥荒、救灾赈济和灾民安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可减免洪灾对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威胁;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缓洞庭湖淤积速度,延长湖泊寿命;还可改善中下游枯水期的水质。
三峡水电站每年发电847×108kWH千瓦时,与火电相比,少燃烧5000×104t原煤,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每年可少排放1000×104t二氧化碳,100×104t二氧化硫,1×104t一氧化碳,37×104t氨氧化合物,以及大量的废水、废渣;可减轻因有害气体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的危害。
三峡工程还可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节的流量显著增大,有利于珍稀动物白暨豚及其它渔类安全越冬,减免因水浅而发生的意外死亡事故;还有利于减少长江口盐水上溯长度和人侵时间,减少上海市区人民吃“咸水”的时间。
总之,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是巨大的,但还应加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研究和监测,对不利影响采取妥善对策和措施加以减免。
1 对三峡库区的陆生植物的影响
三峡工程建库后,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58属、560种。其中绝大部分在未受淹没影响的地区广为分布。因此,不致于造成物种的灭绝。其中有三种珍稀植物必须妥为保护。
1)荷叶铁线蕨:我国近年来在重庆市中部发现的珍稀草本植物。它既是我国二级保护植物,又是库区特产植物。断续分布在东起万州区、西至石柱县西沱区沿江近100km长,向两岸纵深3000~5000m的狭长地带内,海拔高程局限于80~430m之间,但在海拔170~250m之间较为集中。本变种是荷叶铁线蔗科最原始类型,在亚洲大陆仅存Z此#�?与大西洋亚速尔群岛产的肾叶铁线蕨同属一个种群。因此,它在研究植物区系、地理分布及亲缘关系等方面有重大价值;全草还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药用价值;植株形态别致,可供观赏。 万州新乡、小论山和杉树坪一带是荷叶铁线蕨分布集中区域,面积约25km2。拟在万州新乡三道河村建立一个2km2的物种保护点。保护点内禁止采挖,同时采用分枝或孢子繁殖,进行人工栽培。
2)疏花水柏枝:是三峡峡谷地带特有植物,种源数量极少,分布狭窄,是我国的稀有种,已列入国家级保护对象。对该属植物区系、分类及地理分布有科学研究价值。树形美观,有潜在观赏价值;幼嫩枝叶可供火药。疏花水柏枝仅分布在秭归、巴东、巫山县的长江两岸,海拔高程在200米上下幅度内。保护点选在秭归县一集中200多株树木的产地。保护点内禁止采挖,研究采用多种繁殖手段扩大种源数量。
3)川明参:是我国特有植物,仅此一种,多年生草本,根供药用,为名贵药材。在四川温江、达县地区虽已大量栽培,但夷陵区莲沱是野生种原产地,分布在海拔高程 140米上下的页岩风化石缝中,野生种已极稀少。该地区位于三峡水库下游,虽不受淹没影响,但在修建对外公路或其它设施时有可能遭受毁灭,所以保护点就设在夷陵区莲沱,以加强对该种原产地的保护。保护点内禁止采挖,尽量恢复川明参野生产地的原来面貌。
以上三种珍稀植物,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已在湖北省秭归县泗溪珍稀植物繁育基地成功繁殖和栽培。
2 对水生珍稀动物白鳍豚的影响
白鳍豚属鲸类淡水豚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我国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熊猫”之称,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白鳍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至长江口约 1600km的江段内,以鱼为食,喜结群活动小群约2~3头,大群约9~16头。
白鳍豚是用肺呼吸的水生哺乳动物,每次呼吸时,头顶及呼吸孔先浮出水面,接着露出背部和低三角形的背鳍,出水呼吸时间约l~2秒钟,潜水时间每次约20秒,长潜时可达200秒。成熟个体最大体长,雌性2.5米,雄性2.3m,体重100~150kg,有恒定体温,总是在36摄氏度左右。胎生,每胎一仔,每年春季生育仔豚,初生仔豚体长约80厘米。
20世纪80年代中期调查,长江中的白鳍豚总头数已下降到200头以下,其中50%分布在湖北省石首县至武汉市上游江段,主要栖息在弯曲河段或弯曲分汉河段的大回水区中。
1997年“长江中下游调查白鳍豚行动计划”,经过观测表明,白鳍豚现存数量不容乐观,已不到100头。分布范围也大大缩小,枝城以上江段、南京以下江段、洞庭湖和鄱阳湖内,已难以见到白鳍豚的身影。专家们分析,使白鳍豚锐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鱼类资源迅速减少,使白鳍豚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愈来愈匮乏。
三峡水库蓄水后,枯水季节长江中下游流量增加,水深增大,对白鳍豚越冬极为有利,搁浅死亡可望避免;加强管理,渔业活动引起的意外死亡可大大减少;但由于长江中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中游江段白鳍豚被轮船螺旋桨击毙事件将会有所增加,应抓紧研究白鳍豚追逐轮船螺旋桨的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长江新螺江段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已由农业部批准建立。上起螺山下至新滩口江段,全长135km,该区江面开阔,河道曲折,水深约25m,流速约每秒 0.3~0.8m,浅滩、江心洲星罗棋布,是目前白鳍豚分布最密集的水域也是白鳍豚的理想生存环境。
3 对我国特有的水生珍稀动物中华鲟的影响
中华鲟属鲟形目鲟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大型洄游鱼类,是1.4亿年前和恐龙同时代的生物,素有“活化石”之称。中华鲟是一种生在长江、长在大海的特殊鱼类,令人称奇的是,当幼小的中华鲟游出长江口进入大海邀游十多年之后,虽然长成了具有生育能力的大鱼,但还能牢牢地记住长江口,再游回长江“生儿育女”。水生生物学家正在研究中华鲟特有的记忆功能的奥秘。中华鲟性成熟晚但体重和身长生长迅速,雄性成熟为9龄,雌性成熟为14龄;一般身长2m左右,最长达4m;一般体重200kg左右,最大达500kg以上。成鱼在海区摄食底栖鱼类,也食虾、蟹等底栖生物。中华鲟在东海里“恋爱”后,成双成对地进入长江口,一般不再摄食,一直上溯到金沙江下游,性腺也已发育到期,则“结婚”交尾繁殖。葛洲坝工程1981年1月大江截流后,阻断了中华鲟自长江口至金沙江的洄游路线。国家为了保护中华鲟物种,除明令禁止商业性捕捞外,还在宜昌建立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1983年人工繁殖成功,并将幼中华鲟放流入长江中。1985年又研究成功采用人工合成激素代替雄中华鲟脑垂体给雌中华鲟催产。自1984年至2001年底,共放流入长江的幼中华鲟已达400万尾。自1982年秋末始,每年都观察到中华鲟在葛洲坝工程下游15km江段范围内自然繁殖。另据观测,长江口崇明岛地区的中华鲟幼鱼资源,1986年已经接近或达现葛洲坝建坝前水平。
三峡工程位于葛洲坝上游,不再存在阻隔中华鲟洄游路线问题。但三峡工程在每年10月份开始蓄水,将使下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减少,这就有可能干扰中华鲟在葛洲坝工程下游的栖息和产卵活动。
4 水库蓄水后对库区周围地区气候的影响
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是一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周围地区气候有一定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对温度、湿度、风速、雾日的影响范围,两岸水平方向最大不超过2千米,垂直方向不超过400m。
年平均气温变化不超过2℃,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1℃。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l.2℃;极端最高气温可降低4℃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增高3℃左右。冬温升高,对喜温经济作物如柑桔、油桐的生长和越冬有利;夏季气温降低,使河谷的高温危害减轻。
年平均水汽压增加200~100Pa,冬季水汽压增加较少,仅增加2 0~30Pa;夏季水汽压增加较多,增加120~180Pa;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建库后年降水量增加约3mm,影响涉及库周几千米至十几千米,因地形而异;仍应警惕伏旱对农业的影响。平均风速将增加15%~40%,因建库前库区平均风速仅2m/s左右,故建库后风速仍不大。
雾一般形成于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因此,江上冬雾多于夏雾。但在建库后,冬季气温增高、湿度减小,对冬雾的形成不利,所以冬雾将有所减少。但在秋季尤其是深秋时节,雾日将略有增加,年平均少于2天,对长江航运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5 水库蓄水后对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峡工程论证期间,生态与环境专家对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了慎重、细致而又充分的论证。得出的结论是: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对库区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会加剧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时,淹没耕地和园地36万亩;移民安置区内的城市、县城、集镇、农村居民点、工矿企业迁建,公路等专业项目复建,还要占用近7万亩耕园地。这就加剧了三峡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如果没有恰当而有力的措施,只坚持就近后靠,只在扩大耕园地上下功夫,势必造成大面积毁林开荒、陡坡种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进一步使生存环境恶化,农村移民不但无法致富,还给库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困难。尤其是在国家规定25度以上坡地必须退耕还林、还草,既度以下坡地必须改造成梯地之后,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进一步缩小。如何做到既要使农村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又要保护好库区的生态环境,促使库区的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成为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第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会使三峡库区局部江段的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三峡工程建成之前,库区局部江段的水质污染就已十分严重,但由于长江水流的流量大、流速快,使其自净能力强,后果还不严重。三峡水库蓄水后,尤其是在冬季,上游来水量减少,使水库内的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如不及时对各种污染源进行治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仍然排人长江,局部江段水质污染必将进一步加重,甚至威胁城镇生活用水的水源地。因此,遵照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三峡库区的工业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必须限期治理;对生活污水和垃圾也必须限期治理,成为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第二项重要任务。
第三,三峡水库蓄水后,将会使一些不稳定的崩塌体、滑坡体滑入长江,有的将会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就将一些已经预测到的不稳定的崩塌体、滑坡体加以治理(有的可采取工程治理,有的可采取搬迁避让),成为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第三项重要任务。
第四,三峡水库蓄水后,将使西陵峡上半段以及一些支流上低山形成的峡谷的近景景观受到一定影响;还将使淹没区内的地面文物和地下文物被淹没。因此,做好三峡库区景观保护和开发规划,并认真加以实施;遵照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对地面和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发掘,成为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第四项重要任务。
(全部内容转引自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官方网站http://www.ctgpc.com.cn)

Ⅳ 三峡大坝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在开始的时候,在河道的中间拦截,分为南北两段,把中间的水抽干,修建一条河道,接下来在左右两边建起大坝,之后就往里面倒大量的石头。

直到石头能覆盖在江面上把水堵住,长江的水就会绕道从另外一边的通道往下流,把水抽干就可以修大坝了,修建完成后接下来继续在另一边修建,直到两边都修建完成,很多大坝都是采用这样的方法修建的。

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3大部分组成。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经对各种可行性方案的多年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均已确定。选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长483米,在泄洪坝段底部,均匀分布有22孔导流底孔弧形门,底坎高度为56米(或57米),弧门宽6米,高8.5米,22孔弧门分别由22台液压启闭机启闭,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Ⅳ 介绍一下三峡工程

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849亿度。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同时运输成本也将降低35%。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会形成长达600公里的巨型水库,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三峡大坝采取分期蓄水。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水位提高到10-75米,三峡一切景观不受影响;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结束后,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峡旅游景区除张飞庙被淹将搬迁外,其余景区基本保存;2006年,长江水位提高到156米,仅屈原祠的山门被淹而将重建;2009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届时将有少数石刻将搬迁,石宝寨的山门将被淹1.5米,目前正计划修筑堤坝围护,那时石宝寨所在的玉印山将成为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峰,更别致传奇。而其它各景点的雄姿依然不变。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

另外,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这两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景点,为其添姿增色。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新华网武汉10月11日电(记者高欣、施唐戴)“不惧一时丑,化解千年
忧。”组织三峡工程建设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常年坚持举办“质量警
示展”,将历次主要缺陷和改进措施动态公布,极大地触动了两万多名建设者,
使“创一流无止境”的质量意识深深扎根第一线。

如今,三峡工程17年工期已经过半,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初现雄姿。尤为
可喜的是,三峡建设者不仅创造了水电建设史上的多项世界记录,而且把住了质
量关,已竣工的单元项目质量评定全部合格。

三峡工程最大坝高175米,水库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按照设计,三
峡大坝必须抵挡万年一遇的洪水。因此,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防洪、发电
、航运作用的发挥,而且关系到下游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工程施工中
,各参建单位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万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质量当成工
程的生命。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质量管理,创新制定高于当今国内行业规
范的《三峡工程质量标准》,并对建设者进行多层次技术培训,有效地防止了工
程质量中的“常见病”。记者在三峡工地采访,处处感受到“视精品为合格”的
强烈氛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负责精神深入人心,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
不断提高。据今年元至8月的质量评定,已完成的11387个单元工程全部合
格,其中优良率达85.8%,比过去提高5个百分点。

三峡工程强调工期进度的计划性,但一旦与质量发生矛盾,施工组织者毫不
犹豫地宁慢一步而不抢一秒,确保工程质量。去年7月,葛洲坝集团原定混凝土
月浇筑21万立方米,后经调查发现“施工面狭窄使质量保证难度加大”,立即
将浇筑量调低到19万立方米,最终通过优质评定。8年多来,近千名监理人员
始终跟踪施工项目,进入攻坚阶段更是24小时盯守,随时捕捉质量问题。总公
司还严格质量考核,今年拿出两亿元设立“质量特别奖”,硬指标即一次合格率
,截至6月底已兑现6000万元。

从今年起,总公司又自我加压,提出“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管理目
标,激发了建设者争创一流工程的自觉性。一家转战南北的大施工单位,在永久
船闸浇筑中一度跑模1至2公分,这在其它工地往往被忽略不计的问题,在三峡
却被定为质量事故,必须“小题大作”,及时补救。总公司还下设安全总监办公
室,聘请外国专家把关,建立由点及面的连锁督查制度,实现全员安全持证上岗
,有力地促进了工程质量管理。

为根除质量隐患,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派出质量检查专家组,对工程
质量进行严格检查。钱正英、张光斗等水利水电专家不顾年迈,每年两次现场考
察,有时甚至爬上100多米高的大坝“挑毛病”,使参建单位如临大考。他们
对提高施工监理人员素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明确质量缺陷划分标准等提出了
多项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一位施工单位负责人感慨:“在质量意识上,老专
家的身体力行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目前,三峡工程基本攻克重大技术质量
难题,顺利向2003年首期蓄水、发电和通航的目标迈进。

[转]

Ⅵ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具体职能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兼挂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稽察办公室,一套人员、两块牌子),为三峡建委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三峡建委的日常工作。
(一) 组织提出三峡工程(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作)的有关政策建议,起草有关法规草案,就三峡工程重大问题与有关省、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进行协调;研究制定三峡工程移民工作管理办法;负责三峡建委全体会议以及办公会议的准备工作,督促、检查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
(二) 控制三峡工程投资总量,监督三峡工程静态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三峡工程年度投资规模,协调落实资金筹措,负责计划、资金和工程进度的相互协调、综合平衡,审查年度投资价格指数和价差;安排移民搬迁年度大类计划;审核需报三峡建委审批的预备费项目和投资结余使用项目计划;申报、审核由于政策调整增加的工程投资。
(三) 管理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监督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的实施;协调并推动三峡工程移民外迁、对口支援、经济技术协作、生态建设、泥沙研究等方面工作;负责三峡枢纽工程概算中安排的坝区以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科技攻关工作;管理三峡工程移民科研、移民工程建设及监理、三峡工程淹没区及迁建区文物保护以及移民概算资金中安排的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组织、指导三峡工程移民培训工作。
(四) 组织协调三峡工程中重大方案性问题、争议较大的技术问题以及国际招标中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审查初步设计的重大变更;研究提出三峡工程重大装备的技术装备政策,协调三峡工程重大装备的技术攻关和自主化(国产化)工作。
(五) 研究协调三峡枢纽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和三峡工程综合调度方案的有关工作;研究三峡水库管理的有关制度,协调三峡工程建设期三峡水库的管理工作;提出三峡水库水、土(含消落区)、岸线资源管理和移民后期扶持的政策建议。
(六) 负责三峡工程(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工程)稽察工作;组织三峡工程验收工作;组织协调湖北省、重庆市以及安置外迁移民的省、直辖市纪检监察部门对移民资金进行监督检查;负责机关及相关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七) 负责组织三峡工程重大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提出三峡工程对内对外宣传口径,组织协调有关重大宣传活动。
(八) 组织协调三峡工程与外国政府机构、组织间的合作与交流,管理机关及相关单位外事工作。
(九) 承办国务院和三峡建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Ⅶ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内设机构

根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稽察办公室)主要职责,办公室下设9个职能司(局):
(一)综合司(信访办公室)
组织起草三峡工程建设有关法规草案和会议文件;
负责政策研究、会议组织、文电管理、秘书事务、保密及档案管理等机关政务工作;
提出三峡工程对内对外宣传口径,对外发布三峡工程重要信息,协调三峡工程重大宣传活动;
负责机关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人事工作;
负责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工作;
组织协调三峡工程与外国政府机构、组织间的合作与交流,管理机关和相关单位外事工作。
(二)资金计划司
监督三峡工程投资概算的总量控制,组织实施投资控制风险分析;
审核需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批的预备费项目和投资结余使用项目计划以及年度投资价差;
协调、平衡三峡工程投资计划和进度;安排移民年度大类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研究提出三峡工程资金筹集政策、方案并协调落实;
负责三峡库区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和移民统计工作;
参与协调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有关工作。
(三)移民安置规划司
管理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监督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的实施和调整,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管理三峡移民工程建设及监理、移民科研、淹没区及迁建区文物保护、移民概算资金中安排的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治理等工作,参与协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技术与装备司
组织协调三峡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重大修改和争议较大的技术问题;
联系三峡枢纽工程建设质量、设备质量、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联系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组的有关工作;
协调三峡工程高新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科技攻关、自主化(国产化)以及国际招标等工作;
研究协调三峡枢纽运行管理体制有关问题和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调度方案。
(五)经济技术合作司
研究提出全国有关省、市、自治区和中央有关部门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政策建议和具体措施,组织、协调和推动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
推进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库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提出三峡库区工矿企业迁建工作管理办法及年度计划资金安排意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三峡库区搬迁工矿企业结构调整工作;
协助有关方面为三峡库区引进国内外资金和技术。
(六)外迁协调司
研究提出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安置工作的政策建议及相关管理办法;
协调外迁移民安置规划工作,编制外迁移民安置年度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协调处理移民外迁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七)水库管理司
研究提出三峡水库管理的有关制度,协调三峡工程建设期三峡水库的管理工作;
研究提出三峡水库水、土(含消落区)、岸线资源管理和移民后期扶持的政策建议;
参与协调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泥沙研究工作,具体组织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和三峡枢纽概算中安排的坝区以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科技攻关工作;
参与三峡工程断航碍航期翻坝方案和补偿方案的研究工作。
(八)稽察司
负责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工程稽察的组织工作,提出稽察报告,督促检查稽察整改意见落实情况;负责三峡工程阶段性验收的组织协调工作。
(九)监察局
组织协调湖北省、重庆市和安置外迁移民的省、直辖市对三峡工程移民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负责机关及相关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负责组织机关和直属单位财务的内部审计工作。
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Ⅷ 三峡工程

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Ⅸ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也是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的生态工程。三峡工程蓄水后防洪作用大大发挥,生态效益日益显现,尤其是通过控制洪水流量、减少洞庭湖淤积和枯水期补水增加下泄流量,对改善长江中游河道及航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峡工程26台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后,与燃煤火力发电相比,每年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峡地区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多级环境监测网的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以优于Ⅲ类水质为主;上游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库区泥沙来量下降,水库泥沙淤积量少于预期值;水库诱发地震维持低强度水平,对大坝安全不构成影响;三峡水生和陆生珍稀动物、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库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地质环境未见异常。三峡工程建设开工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防治专项资金,进行地质灾害专项治理,有效避免和减少了地质灾害。156米蓄水以来三峡库区没有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和因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研究和评价工作,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作出了部署和安排。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专家们提出了一批有关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利弊影响的研究成果和评价报告。随着我国环保法规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科学的发展,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断深入。1984年,国家把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影响列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进行研究;1986年至1988年,国务院组织了55位包括生态环境学、社会经济学、移民、水利、泥沙、医学、电力、气象、航运、文物、地质等方面的专家,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集中研究。在三峡工程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前的1991年,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和长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联合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次年2月国家环保局对报告书组织了审议。《报告书》针对兴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利弊作出了科学结论,“主要有利影响在长江中游,主要不利影响采取恰当的对策和措施后可以大大减免,生态环境问题不影响工程的可行性,总的来说,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同时还提出了一批减免负面影响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项目,并列入工程概算”。反复论证,为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批准三峡工程提供了详实的科学依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十分重视论证过程中的不同意见,并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采纳了不同意见。因此,三峡工程的反复论证过程是国家民主决策的典范。

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三峡库区和坝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是加强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污染治理。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从2001年起到2010年,国家共安排392.2亿元国债资金用于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污水处理厂与垃圾处理场建设,以及工业点源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工程、基础能力建设和船舶污染治理等。目前,三峡库区城镇已建成58座污水处理厂和41个垃圾处理场。为确保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能够正常运行,国家采取了“以补促提”的措施,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助,逐步实现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同时,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实施测土施肥,控制面源污染。还开展了三峡库区船舶防污染及治理工作,建立了三峡库区船舶防污染应急反应机制。

二是加强了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2002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目前三峡地区二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已全部完成,三期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中的涉水项目已基本完成,并建立了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与预警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和水库安全。

三是实行政策调整,减轻库区生态环境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为减轻三峡库区承载空间的生态环境压力,对三峡库区部分移民实行了外迁安置,对高耗能、高污染的工矿企业实行了关、停。先后外迁移民19万多人(安置在沿江沿海等发达省、市),关停搬迁企业1500多家,发展环保型企业,有效减轻了库区人地矛盾和工业污染。

四是开展了三峡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根据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的安排,三峡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陆生植物保护和水生生物保护。十几年来,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相继组织实施了湖北宜昌大老岭植物保护区建设、湖北兴山龙门河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工程、古大树木保护工程、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抢救性保护等陆生植物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工程和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工程。长江上游珍稀和特有鱼类救护中心也已完成论证,即将启动实施。

五是组织实施了三峡工程珍稀鱼类增殖放流。开展增殖放流是对鱼类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三峡工程枢纽初步设计报告专门安排了珍稀鱼类放流项目和资金。2005年初,农业部组织编制了三峡工程珍稀鱼类增殖放流实施方案,组织各有关单位和沿江各省市开展了珍稀鱼类和经济鱼类放流。据统计,2005年和2006年两年,共放流珍稀鱼类51万多尾,其中中华鲟约20万尾,胭脂鱼近30万尾;放流重要经济鱼类约二亿七千万尾。并加强了放流跟踪监督监测、效果分析评价等工作。

六是加强了科学研究和生态建设试点。三峡生态环境十分复杂,论证阶段有些问题尚不清楚,需要在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十几年来,在水污染控制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生态建设研究和环境监测与管理研究四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同时,大力开展生态治理试点、试验,探索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有效途径。

七是开展了施工区环境保护工作。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按照《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保护实施规划》要求,严格了施工区环境保护,在施工区建成了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对竣工的施工现场及时进行了绿化,对垃圾进行了集中处理,确保了坝区群众生活用水质量,保护了良好的施工区环境。

八是建立并完善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1995年,在国务院三峡办的组织协调下,由国家十几个部委和相关部门组建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对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该系统的监测内容涵盖了水文水质、污染源、鱼类及水生生物、陆生动植物、局地气候、农业生态环境、河口生态环境、人群健康、库区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监测范围以库区为重点,延及长江中下游乃至河口相关地区;监测方式采取了遥感监测与地面监测站网相结合,实现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时空监测体系。2002年启动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在提供信息服务、信息共享、信息发布、信息综合分析和动态信息集中管理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97年起,国家环保总局每年向国内外发布《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该公报现已成为我国目前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的生态环境监测重要资讯期刊。媒体只要认真注意,都能及时了解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有关数据。

此外,中国水利、农业、林业、环保、交通、建设和卫生等相关部门和行业根据职责分工,也都在积极开展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三峡水库在每一期蓄水前,都进行了彻底的库底清理工作,并建立了干支流水面飘浮物打捞机制。三峡水库管理立法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水库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也在抓紧制定;库周绿化带工程和示范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蓄水后泥沙冲淤有关科研课题已纳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总之,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Ⅹ 三峡大坝对环境的破坏。要权威点的

1、对水体的污染

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中。

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

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

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

3、地质灾难

三峡库区是一个狭长的河道型水库岸线长5972km(长不足10km的支流未计),由于长期地壳运动活跃、频繁,加之河床与地下水冲刷、切割的侵蚀,库区地质条件破坏强烈。

经详细地质调查平均线变形破坏密度为0.19个/公里,平均线变形破坏模数为120万立方米/公里。库区干支流库岸稳定性较差或稳定性差的有140多段,约403公里,占整个库岸线的6.8%。

泥石流易发处8条15处;全坝区已调查到的2490处滑坡体,方量约139.5亿立方米,单体可达数百万立方米。三峡库区地质为灾害多发区,有些地质灾害历史上多次发生或复活。

(10)三峡工程环境管理机构扩展阅读: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1、防洪

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

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2、发电

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该工程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可缓解我国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截至2012年底,三峡电站历年累计发电量达到6291.4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96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95万吨,为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8年12月21日8时25分21秒,三峡工程在充分发挥防洪、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综合效益前提下,三峡电站累计生产1000亿千瓦时绿色电能。

据统计,1000亿千瓦时绿色电能,相当于节约标煤0.319亿吨,减排二氧化碳0.858亿吨。如果按照每千瓦时电量产生12元GDP计算,1000亿千瓦时电量可以支撑我国1.2万亿元GDP[27]。

3、航运

三峡蓄水前,川江单向年运输量只有1000万吨,万吨级船舶根本无法到达重庆。三峡工程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三峡几次蓄水使川江通航条件日益改善。

2009年,通过三峡大坝的货运量有7000万吨左右。自2003年三峡船闸通航以来,累计过坝货运量突破3亿吨,超过蓄水前22年的货运量总和。

与三峡工程环境管理机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州假山景观设计工程 浏览:862
哈尔滨工程造价招聘 浏览:937
建筑工程土建劳务分包 浏览:632
道路监理工程师 浏览:476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在本校吗 浏览:370
河北工程大学保研率多少 浏览:287
有学质量工程师的书吗 浏览:479
康乐县建筑工程公司 浏览:569
助理工程师二级 浏览:872
注册安全工程师初级考试时间 浏览:90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题研究 浏览:881
工程造价图纸建模 浏览:888
辽宁恒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93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 浏览:73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兴趣爱好 浏览:316
密歇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浏览:388
广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浏览:31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浏览:858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管理条例 浏览:270
云南工程监理公司排名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