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的工程概况
灌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渭河下游,灌溉西安、渭南两市的临潼、闫良、临渭、大荔、富平、蒲城六县(区)28个乡镇的126.6万亩农田。灌区总扬程95.83米,分八级抽水,建有抽水站26座、排水站5座,总装机容量2.9万千瓦。目前,交口抽渭灌区已成为陕西省机电、工程设施齐全,灌排并举的大型电力抽水灌溉工程。
『贰』 靖远在哪
我家在靖远,靖远县城在黄河边上。
『叁』 靖远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资源植被,历史文化,外貌特征,特色小吃
靖远,中国西部一个文明古老的县份,黄河上游一方生机蓬勃的土地。她处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位居甘肃省中部,山环水绕,地域辽阔,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成为古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素有“秦陇枢机”、“金城锁钥”之称谓,被誉为“陇上名邑”、“黄河明珠”。
靖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她犹如华夏文明摇篮中的一枝奇葩,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理人文景观,展现出不凡的气势,绚丽多姿,古朴典雅。追溯境内先民活动的踪迹,在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便有人类生存繁衍,考古发现了堡子山、红嘴子、庙洼山等多处人类生活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及石具文物。春秋战国时期,靖远为羌戎游牧地,保存有西周至春秋时期游牧民族的典型文化遗址——吴家川岩画。战国末期为秦国领地,秦统一中国后属北地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始置祖厉、鹑阴县,肇启靖远两千一百多年的县级行政建制历史。元鼎五年,汉武帝西行巡游到达祖厉县,临黄河而返。南北朝时期,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率部出征会师于祖厉县,欣然置为会州。历经隋唐宋元朝代,境内长期处于争战状态,唐末陷于吐蕃,宋代先后为西夏和金朝占领,州治多有迁徙,称谓频繁更易。明朝因边防需要,于正统二年设置靖虏卫,这里成为明王朝与北元蒙古国的军事冲突地带。清代顺治元年更名靖远卫,雍正八1年改称靖远县。此后,行政隶属关系多有改变,但县名沿用至今。
历史概况
靖远县建置年代久远,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朝代的更替,辖域多有变迁,隶属称谓频易。战国以前,靖远境内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羌人和戎人所占据,战国末期,秦于公元前271年灭义渠戎,置北地郡,郡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靖远境域始划入秦国版图。 秦代靖远仍属北地郡。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靖远境内始置祖厉(今靖远)、鹑阴(今白银市平川区)二县,属安定郡(汉时从北地郡分置),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为靖远县级行政建制之开端。
东汉时期,祖厉县治南迁,鹑阴县改为鹯阴县,属武威郡。
三国时期,属魏国武威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置高平镇(今宁夏固原),鹯阴县属之。西魏置会州,靖远始称会州。北周改会州为会宁防。
隋朝时期,会宁防改为会宁镇,后改为会宁县,属平凉郡。 唐代初期,改会宁县为西会州,后复为会宁县,属关内道。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因足食故改会州为粟州,当年复为会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会州为会宁郡,置乌兰、会宁二县属之。广德年间以后陷入吐蕃,更名汝遮。
北宋时期,西夏国曾两度攻陷靖远地。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修筑会州城,置敷川县。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改为敷文县,属泾原路。 南宋时期,先后为金、西夏攻陷,金改敷文县为保川县。
元代,仍为会州,属陕西行省巩昌府。
明代初期,裁会州,于迭烈逊(今白银市平川区)设巡检司戍守。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裁迭烈逊巡检司,置靖虏卫,属陕西行省都指挥司。
清代,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属巩昌府。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靖远卫并入陇右道。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改靖远卫为靖远县,属巩昌府。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靖远县改属兰州府。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甘肃省设七道,靖远县属兰山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61年,隶属定西地区。1961—1963年,划归白银市管辖。1964—1985年,复属定西地区。1985年8月,白银市恢复成立,靖远县复归白银市管辖。
靖远,区位优越,物产丰富。她处在黄河上游古代中国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地带。很久以前,境内森林遍布,水草丰茂,曾经是古人类理想的游牧场地。由于黄河穿境而过,雨水充沛,河谷两岸大片冲积地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自然条件适宜早期农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东汉时期,靖远地属边陲,戍卒守边,实行军垦,境内屯田成片,阡陌纵横,成为古代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唐代贞观年间,因盛产谷物,仓储殷实,改名粟州。明代设卫后,广垦荒田,修渠引水,灌溉农业由此发端,开黄河水利之先河。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先后建成兴堡子川、刘川、三场塬三大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黄河沿岸一批小型水利工程相继上马,旱地变良田,荒漠起绿洲,靖远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蔬菜、养羊两大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瓜果、夏杂粮、稻米等传统产业重点开发,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大县名副其实,已建成瓜果、蔬菜、水稻等十大商品基地,形成地方农业名优特产品二十多个门类。靖远不仅是甘肃省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区,被喻为“塞上小江南”,高效设施农业使反季节蔬菜生产形成规模优势,享有“陇原菜乡”的誉称,而且是甘肃省重要的羔羊肉产地和集散中心,陇上佳肴“靖远羊羔肉”美味可口,成为饮誉西北的地方美食品牌。靖远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锰等金属矿藏,以及煤、石灰石、重晶石、高岭土、石膏、石英石、沸石等非金属矿藏,近年最新勘探发现的大型坡缕石矿,品位及蕴藏量均居世界前列。地方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水泥、陶瓷、农业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独具地域优势。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快速成长,昔日“旱码头”情景再现,已跻身甘肃省个体私营经济十强县行列。
地方特产
小口大枣
枣树在中国栽培有300多年历史。《诗·豳风·七月》云:“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千百年来,红枣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大枣学名(Zigyphussp),是靖远特产之一,主要产地在石门乡小口、安韦、茨滩、坝滩、石门5村,枣园面积3000亩,目前挂果枣树达5.1万多株,年产大枣约70万公斤,产值达280多万元。小口大枣具有个头大,肉质厚,含糖量高,维生素丰富,味美香甜等特点,系食用、药用及滋补佳品。平均单果重15.2克,最大单果重25克,鲜枣含糖26.2%,总酸0.6%,维C484.6毫克/100克,出干率42%以上,宜制干。1991年在石家庄全国林果产品展销会上获金奖,专家评审鉴定评语为“甘肃保产,小口大枣,红胶粘土,泉水浇灌,日照长,个大肉厚,驰名中外”;1997年在甘肃省林果产品展销会上获银奖;1998年被评为白银市优质农产品;2002年被农业部评定为“绿色食品”。石门乡被白银市列为大枣基地。小口枣是人们公认的“活维生素丸”,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同时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有“滋补解毒,活血化淤,健脾润肺”之功效,为百病之引。
灯笼辣椒
学名(Yargrossumly),地方名大辣子、园辣子、甜椒,为靖远优质蔬菜之一。植株高大,稍开张,叶片厚大,生长势强,要求光照、通风条件良好。果实扁园,纵沟较多,色泽鲜艳美观,一般亩产6000斤左右,中心产区在糜滩、东湾、乌兰等乡镇,沿河其它乡镇也有零星栽培。一般八月上市,十月底摘完。产品远销宁夏、西藏、四川、青海和甘肃各地。
哈思梨
哈思梨(Pgrussp)属稀有珍品。因产于靖远哈思山而得名,形如鸡蛋,质细味甜,香味浓郁,核小个头均匀,果肉水白色,剖切不易氧化,隔夜不变其色味,异于他果而著称,历史上曾是靖远县进贡品之一。梨木面积极小,易地栽植不佳。靖远县石门乡小口村哈思街崖头及小口沙河掌有小片栽植,1988调查共有老树11株,树龄高达80年以上。共有大小梨树30多株,年产1500公斤左右,株产150公斤,多为礼品使用,市场销售极少,故而“以稀为贵”。目前尚存不多,仅有28株。
鸽子鱼
学名北方铜鱼(Coreiusseptentronalis),鲤形目,鲤科,亚科,铜鱼属,地方俗名鸽子鱼。因其形似鸽子而得名,体扁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体背古铜色。头小,口小呈马蹄形,具长须一对,头长为口宽六倍左右。唇厚,下咽齿末端斜切,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肉质细嫩鲜美,骨刺少。肉嫩醇香,含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被视为珍馐佳品。是黄河中特有的珍贵鱼类品种,以味美肉肥著称,主要分布在靖远至中卫一带的200公里的黄河河段。它鳞少身短,腹大嘴尖,被网后,隆起的脊背高悬,较大的胸鳍宛若鸽翅,远望犹如一只鸽子栖之网上,据志书《彩鱼》载:“山岩之上鸽子最多,涉入黄河即变鱼。味最美。”鸽子变鱼不堪信,但鸽子鱼肉,细腻白嫩,具有提气补虚,滋阳补肾的功能,是老弱病残者的滋补佳品,曾是历代朝廷必不可少的“贡品”。据史料载,“民国33年,靖远输出鸽子鱼3000只,每只价高300元”。古往今来,鸽子鱼成为靖远首屈一指的名优特产。在靖远无数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中,“鸽子鱼”的传说闻名遐迩。
二毛裘皮
二毛裘皮系滩羔羊一月龄左右宰剥加工而成,皮板轻薄,柔韧细密,毛股紧密,花穗美观,成明显大波浪弯曲,俗称“九道湾”,美观大方,驰名中外。 靖远是中国重要的滩羊、中卫山羊主产区,全县羊只存栏41.9万只。靖远二毛裘皮、沙毛裘皮,特别是五合、北滩、高湾等地出产的二毛裘皮,细密柔软、毛股长而弯曲,其中有“孔道环”之称者为上品。靖远裘皮加工历史悠久。一千多年前靖远先民就开始用羊皮缝制裘皮大衣(俗称“二毛筒子”),用羊毛擀毡等生产生活用品。早期的皮革加工企业是靖远县白皮厂,后改名为靖远县裘皮厂,所生产的皮褥子深受外商欢迎。创建于1984年的白银腾飞裘皮综合制品厂,2002年引进国际先进裘皮加工工艺,大胆进行技术改造,裘皮加工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现拥有固定资产265.9万元,年加工裘皮10万多张,已开发生产二毛裘皮褥子、染色皮褥、领条、围巾、毛皮包、裘皮服装等10多个品种,年产值1300万元,实现利税390万元,产品销往美国、意大利、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冬果梨
学名(pgrusserotinarehd),地方名大果子,在靖远栽培历史长分布范围广,较耐旱、抗寒、适应性强,宜具灌溉条件排水良好的轻土壤上栽植。产量高,品质优,果肉细脆,果汁味甜酸适度可口,耐贮耐运,越冬性强,是靖远县果类的名优新产品,远销宁夏、内蒙等地。 据历史记载,早在明代黄河两岸的农民就以“园圊为业者”并形成一定规模。《甘肃通志》云“梨花靖远最多”。“康熙志”亦有“梨有鹅梨(冬果梨)、乳梨(牛奶头)、云梨、木梨、消梨、赤梨(红冬果)”等描述。 冬果梨生、熟吃皆可,具有生吃生津解渴,熟食润肺止咳之功效。中心产区在乌兰、北湾、平堡、兴隆、石门等乡镇,种植面积5000亩,总产量3000吨。
羊羔肉
靖远羊羔肉是一种独特的地方风味美食。其特色在于独特的滩羊品种,独特的生长环境,独特的加工方法,独特的药膳滋补价值。靖远县属黄河冲击盆地,黄河流径 154公里,造就了独特的气候环境。境内屈吴山、哈思山、云台山水草丰茂,气候凉爽,生长着柴胡、麻黄、益母、蒲公英、黄苓、桔梗、薄荷、干草等数十种草药,山中水流潺潺,矿物富集,羊羔日食药草,夜饮矿泉,从而使羊肉细胞成分改变,造就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靖远羊羔肉。 “靖远羊羔肉”经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大学测试中心、甘农大食品工程系、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等单位检测分析和研究证明: ① 选料独到,安全无污染。选用 30~45日龄左右滩羊奶羔,母乳育肥,各个生产环节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② 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生物学效价高,符合 FAO/WHO提出的人体氨基酸需要量的平衡模式;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B、B1、PP、C、D、叶酸等多种营养性元素;属低脂型肉品,且大理石纹良好,胆固醇含量低;营养素配比合理,是集营养、滋补、保健于一体的优质肉食品。 ③ 肉质鲜嫩,味美可口。肌肉纤维细,交联少,嫩度高;低级脂肪酸、氨基酸、含氮浸出物含量丰富,膻味轻微,香味浓郁,感官品质优异。 ④ 加工性能良好,工艺独特。 羊羔肉产业已成为靖远县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羊只饲养量发展到78万只,年出栏羔羊28余万只,产肉量213万公斤,实现养羊产值8000多万元,已基本形成一有龙头企业,二有协会,三有基地,四有餐饮业和毛皮加工业,五有营销组织,六有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肆』 靖远概况
靖远,中国西部一个文明古老的县份,黄河上游一方生机蓬勃的土地。她处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位居甘肃省中部,山环水绕,地域辽阔,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成为古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素有“秦陇枢机”、“金城锁钥”之称谓,被誉为“陇上名邑”、“黄河明珠”。靖远县辖3个镇、15个乡:北湾镇、东湾镇、乌兰镇、平堡乡、糜滩乡、三滩乡、大芦乡、兴隆乡、双龙乡、石门乡、刘川乡、高湾乡、靖安乡、五合乡、东升乡、北滩乡、永新乡、若笠乡。
靖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她犹如华夏文明摇篮中的一枝奇葩,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理人文景观,展现出不凡的气势,绚丽多姿,古朴典雅。追溯境内先民活动的踪迹,在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便有人类生存繁衍,考古发现了堡子山、红嘴子、庙洼山等多处人类生活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及石具文物。春秋战国时期,靖远为羌戎游牧地,保存有西周至春秋时期游牧民族的典型文化遗址——吴家川岩画。战国末期为秦国领地,秦统一中国后属北地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始置祖厉、鹑阴县,肇启靖远两千一百多年的县级行政建制历史。元鼎五年,汉武帝西行巡游到达祖厉县,临黄河而返。南北朝时期,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率部出征会师于祖厉县,欣然置为会州。历经隋唐宋元朝代,境内长期处于争战状态,唐末陷于吐蕃,宋代先后为西夏和金朝占领,州治多有迁徙,称谓频繁更易。明朝因边防需要,于正统二年设置靖虏卫,这里成为明王朝与北元蒙古国的军事冲突地带。清代顺治元年更名靖远卫,雍正八年改称靖远县。此后,行政隶属关系多有改变,但县名沿用至今。
靖远,区位优越,物产丰富。她处在黄河上游古代中国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地带。很久以前,境内森林遍布,水草丰茂,曾经是古人类理想的游牧场地。由于黄河穿境而过,雨水充沛,河谷两岸大片冲积地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自然条件适宜早期农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东汉时期,靖远地属边陲,戍卒守边,实行军垦,境内屯田成片,阡陌纵横,成为古代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唐代贞观年间,因盛产谷物,仓储殷实,改名粟州。明代设卫后,广垦荒田,修渠引水,灌溉农业由此发端,开黄河水利之先河。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先后建成兴堡子川、刘川、三场塬三大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黄河沿岸一批小型水利工程相继上马,旱地变良田,荒漠起绿洲,靖远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蔬菜、养羊两大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瓜果、夏杂粮、稻米等传统产业重点开发,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大县名副其实,已建成瓜果、蔬菜、水稻等十大商品基地,形成地方农业名优特产品二十多个门类。靖远不仅是甘肃省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区,被喻为“塞上小江南”,高效设施农业使反季节蔬菜生产形成规模优势,享有“陇原菜乡”的誉称,而且是甘肃省重要的羔羊肉产地和集散中心,陇上佳肴“靖远羊羔肉”美味可口,成为饮誉西北的地方美食品牌。靖远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锰等金属矿藏,以及煤、石灰石、重晶石、高岭土、石膏、石英石、沸石等非金属矿藏,近年最新勘探发现的大型坡缕石矿,品位及蕴藏量均居世界前列。地方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水泥、陶瓷、农业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独具地域优势。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快速成长,昔日“旱码头”情景再现,已跻身甘肃省个体私营经济十强县行列。
靖远,钟灵毓秀,人才济济。历史上这里曾为边塞要地,人习武艺,不惮攻杀。自东汉末年至清代初期,将才辈出,风起云涌,先后有张济、张绣、郭斌、赵率教、吴瑛、路瑛、王进宝、潘育龙、宋可进等将帅之才二十多人,精忠报国,名垂青史。近代,崇文重教,学风蔚然,范振绪、陈国钧、朱铭心、苏振甲、张云锦、王定元等名流贤达,层出不穷,光耀陇原。现代,靖远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地区。一九三二年,中共陕西省委派遣谢子长、焦唯炽策划领导的靖远起义,是甘肃党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一九三三年,王儒林、李慕愚领导建立的“西北抗日义勇军”,是甘肃省较早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一九三六年九月至十月,彭德怀率领的西方野战军(红一方面军)进驻靖远,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指挥红军在靖远虎豹口强渡黄河,点燃了革命的火种,一批靖远籍青年学生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事业,成为领导地方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或为国捐躯,或功勋卓著。先烈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世代靖远儿女,奋发努力,自强不息。
乾坤震荡,沧海桑田。经历悠悠岁月的风雨洗礼,走过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里程,古老质朴的靖远,从凝重的历史陈迹中一步步走向现代的辉煌,恰似点缀在华夏文明天际上一颗耀眼的星辰,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http://ke..com/view/163258.htm
『伍』 甘肃省靖远县刘川乡的中通快递该怎么样填单呢
亲你好,我在网络上帮你看了一下你说的位置周边没有快递存在,你可以手机下载APP快递超人 可以查到你附近的快递网点的。但是到了乡村乡镇这个级别时,基本没有快递公司了,只有唯一的一个中国邮政可以送到村长那儿,然后快递会给你打电话叫你带身份证去村长那儿取快递,如果你想从乡村寄送快递那就很麻烦了,要自己送到邮政去,希望帮到您,满意请采纳,谢谢您!
『陆』 清末甘肃靖远的军营编制,当时有个什么武候相当于现在的营长。当时里面有个叫薛永福的就是这个官职。他的
靖远县
编辑
同义词 靖远一般指靖远县
靖远县隶属于甘肃省中部,位于东经104°13′~105°15′,北纬36°~37°15′。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接壤,南与甘肃省会宁县毗邻,西南、西北、东北分别与甘肃榆中县、景泰县、宁夏中卫县相连,西与白银市白银区交界,白银市平川区从中析置,将县域一分为二,形成南北相对的两个部分。东西间隔120公里,南北相距135公里。2012年,靖远县总人口47.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其中包括回、藏、满、蒙古、东乡等少数民族。[1]
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106公里,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海拔1300-3017米之间。[2] 靖远县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每年均气温8.9℃左右,每年极端最高气温35.1℃,每年均降水量240mm,每年蒸发量1634mm,每年平均日照时数2696小时,无霜期165天。[2] 2012年,靖远县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4.95万亩,小麦播种面积16.7万亩左右,玉米播种面积15.3万亩左右,水稻播种面积3.25万亩左右等。[2] 2012年,靖远县已探明的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铁、锰等10多种。[3]
2010年,靖远县实现生产总值40.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同比2009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4.32亿元、11.68亿元和14.41亿元,分别增长6%、20%和1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8亿元,占年计划的109.26%,同比2009年增长36.57%。[4]
中文名称
靖远县
别 名
蔬菜之乡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中国甘肃省白银市
下辖地区
乌兰镇、平堡乡、糜滩乡
政府驻地
乌兰镇
电话区号
0943
邮政区码
730600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中部
面 积
5809.4平方公里
人 口
47.65万人(2012年)
方 言
甘肃方言陇中片
气候条件
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著名景点
屈吴山,乌兰山
火车站
靖远火车站
车牌代码
甘D
行政代码
620421
目录
1 建制沿革
2 行政区划
3 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 地貌
▪ 气候
4 自然资源
▪ 土地资源
▪ 矿产资源
▪ 生物资源
5 人口民族
6 交通运输
7 经济概况
▪ 综合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8 社会事业
▪ 教育事业
▪ 医疗事业
▪ 卫生事业
▪ 社会保障
9 地方荣誉
10 政治体制
11 风景名胜
12 地方特产
13 历史文化
14 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编辑
靖远县(12张)
战国以前,靖远境内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羌人和戎人所占据,战国末期。
秦代,灭义渠戎,置北地郡,郡治义渠,靖远境域始划入秦国版图。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靖远境内始置祖厉、鹑阴二县,属安定郡,郡治高平,为靖远县级行政建制之开端。
新莽时期,改祖厉县为乡礼县。
东汉时期,祖厉县治南迁,鹑阴县改为鹯阴县,属武威郡。
三国时期,属魏国武威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将祖厉县南迁,置陇东郡。前秦于鹯阴县地置平凉郡。西秦属苑川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置高平镇,鹯阴县属之。西魏置会州,靖远始称会州。北周改会州为会宁防。
隋朝时期,会宁防改为会宁镇,后改为会宁县,属平凉郡。
唐代初期,改会宁县为西会州,后复为会宁县,属关内道。
北宋时期,西夏国曾两度攻陷靖远地,置敷川县。
崇宁三年改为敷文县,属泾原路。
南宋时期,先后为金、西夏攻陷,金改敷文县为保川县。
元代,仍为会州,属陕西行省巩昌府。
明代初期,裁会州,于迭烈逊设巡检司戍守。
清代,顺治元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属巩昌府。
康熙二年,靖远卫并入陇右道。
雍正八年,改靖远卫为靖远县,属巩昌府。
乾隆二年,靖远县改属兰州府。
民国三年,甘肃省设七道,靖远县属兰山道。
1949—1961年,隶属定西地区。
1961—1963年,划归白银市管辖。
1964—1985年,复属定西地区。
1985年8月,白银市恢复成立,靖远县复归白银市管辖。[5]
1996年,靖远县面积5677平方千米,人口44.3万人。辖1个镇、20个乡:城关镇、兴隆乡、东湾乡、糜滩乡、乌兰乡、北湾乡、中堡乡、平堡乡、石门乡、刘川乡、高湾乡、双龙乡、靖安乡、五合乡、东升乡、大芦乡、北滩乡、永新乡、若笠乡、曹岘乡、三滩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463076人,其中:城关镇38817人,平堡乡18580人,北湾乡31793人,中堡乡10678人,糜滩乡23350人,三滩乡20974人,乌兰乡32304人,东湾乡43001人,大芦乡20383人,兴隆乡13504人,双龙乡14817人,石门乡17407人,刘川乡20245人,高湾乡26112人,靖安乡13830人,五合乡30326人,东升乡21283人,北滩乡35461人,永新乡11719人,若笠乡9771人,曹岘乡8721人。
2002年,北湾、东湾2乡撤乡建镇。2005年1月,乌兰乡与城关镇合并为乌兰镇;撤销曹岘乡并入若笠乡;撤销中堡乡,将其所辖中堡、营坪2个村并入北湾镇,营防、贾口、上滩3个村并入乌兰镇。
2007年末,全县辖乌兰、东湾、北湾3个镇和平堡、糜滩、三滩、刘川、若笠、大芦、高湾、兴隆、双龙、石门、永新、靖安、五合、东升、北滩15个乡,共有9个社区、175个行政村,60个居民小组、1125个村民小组。
2008年末,全县辖3个镇、15个乡:北湾镇、东湾镇、乌兰镇、平堡乡、糜滩乡、三滩乡、大芦乡、兴隆乡、双龙乡、石门乡、刘川乡、高湾乡、靖安乡、五合乡、东升乡、北滩乡、永新乡、若笠乡,175个行政村,1125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9.49万户44.10万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靖远县常住人口454925人。[6]
2012年,靖远县下辖3镇15乡:乌兰镇、东湾镇、北湾镇、刘川乡、糜滩乡、平堡乡、若笠乡、三滩乡、大芦乡、高湾乡、北滩乡、东升乡、靖安乡、石门乡、双龙乡、五合乡、兴隆乡、永新乡。[3]
2014年,省民政厅(甘民复〔2014〕154号)批复同意:撤销刘川乡、北滩乡,设立刘川镇、北滩镇。[7]
行政区划
编辑
2016年,靖远县下辖5镇13乡:乌兰镇、东湾镇、北湾镇、刘川镇、糜滩乡、平堡乡、若笠乡、三滩乡、大芦乡、高湾乡、北滩镇、东升乡、靖安乡、石门乡、双龙乡、五合乡、兴隆乡、永新乡。[3]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379px; top: 88px; z-index: -7349820; background: url(http://api0.map.bdimg.com/images/blank.gif);">
© 2016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靖远县
靖远县地处甘肃省中部,位于东经104°13′~105°15′,北纬36°~37°15′。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接壤,南与甘肃省会宁县毗邻,西南、西北、东北分别与甘肃榆中县、景泰县、宁夏中卫县相连,西与白银市白银区交界,白银市平川区从中析置,将县域一分为二,形成南北相对的两个部分。东西间隔120公里,南北相距135公里。[1]
地貌
望采纳
『柒』 省级公路局下属单位
又很多,例如公路养护管理处,路政管理处,征费管理处,公路建设管理处等。
内设机构
市公路管理局设12个职能部门。
(一)工程处
路局工程处是公路局下的一个部门,主要负责国、省道及桥梁的工程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工程的招标、监督建设、验收等工作,一般是业主方。
(二)办公室(加挂"战备办"牌子)
负责局机关政务、文电、督查、接待工作;负责综合调研、信息、新闻宣传、重要文稿起草、来电来信来访处理及有关会议的组织工作;负责机要文件、文书档案资料的收集、立卷、归档、保管和咨询服务工作;负责微机的开发、利用与管理工作;负责机关范围内的各种固定资产的管理;负责机关内部保卫和车辆、环境卫生、绿化、食堂、门卫等后勤管理工作 ; 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局下属各单位办公室工作 ; 负责战备办的有关事宜。
(三)组宣科
负责制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议方案及选拔考核干部的规定;负责全局系统干部管理工作;对党委管理的干部和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考察了解,提出调整配备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检查民主集中制的执行情况;办理所管干部呈报、审批、任免、转正、退休手续及调动事宜;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工作;负责本系统党、团的组织建设和党员、团员干部的统计工作;负责本系统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研工作;负责全局的职工教育工作,引导和支持职工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根据实际,定期举办岗位培训和等级培训;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负责局党委的日常工作及党务工作。
(四)劳资科
负责全局工资基金的管理、劳动用品的发放及招工、转正、调资、升级、异动、退休退职、伤残死亡、奖惩等有关工作;参与编制劳动定员与定额标准、劳动管理办法和分配办法;负责工人的人事档案管理和有关来信来访工作。
(五)养路科
负责全局公路养护的生产管理,督促、检查和考核各管养单位养护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制定和完善养护生产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方案、管理制度和检查考核办法;负责养护生产的技术管理,制定和修订技术操作规程,总结和推广养护生产的先进经验及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负责水毁工程的报批与修复及其他大中修工程的组织实施。
(六)工程质监科(加挂"公路设计室"、"公路实验检测中心"、"监理咨询中心"牌子)
负责全局路面大中修工程、新改建工程、桥梁工程、公路站房工程的管理、质量监理、设计文件审批,并负责组织检查和验收;负责上报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和测设工作;负责公路设计、公路实验检测、监理咨询中心的建设管理工作;做好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学习及推广工作。
(七)计划统计科
负责收集、汇总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计划,审核编制并上报和下达计划;负责做好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调控工作;负责全局公路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上报、检查、督促,指导各管养单位统计记录工作;负责落实上级拨款;负责全局路面、桥梁系统的管理。
(八)公路收费科
负责编制全局公路收费站和渡口年度征收计划,检查督促征收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和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加强征费稽查和票证管理,加强征收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纪教育,及时查处有关违纪问题,堵漏增收,确保征收任务的完成。
(九)机务科
负责制订、完善和落实机务、渡运管理的制度、办法;合理调配和使用机械、船舶,保证公路工程养护和渡运生产的需要;负责检查督促全局的安全生产;负责对机务、渡口实行目标管理;负责机械、船舶的维修、保养、购置和更新改造工作,办理有关固定资产验收、调拨、建档、登卡、停使、封存、报废处理等事项。
(十)财务科
负责全局除养护工程费之外的年度财务计划的编制与审核,制订财务管理和各项经费开支的有关规定,检查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纠正各种违反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现象和问题,会同计统科按计划(预算)和工程进度、财务进度及时下拨经费,及时编制会计报表,搞好经济核算和财产管理工作;负责单位内部财务计划或预算的执行和决算、财务收支平衡;负责有关的经济活动、经济效益、经济责任、建设项目预(概)算、决算的审计工作;负责对国家财经法规和部门、单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其他审计事项的审计。
(十一)企业管理科
负责局系统企业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制订管理办法,审定其经济责任制办法和指标,并督促其落实;负责企业会计报表审核和汇编,搞好财产管理工作,并建立档案;负责本系统三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局机关三产业的开发工作。
(十二)法规路政科
负责宣传和落实《公路法》和国家有关公路管理的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全局的普法工作和法制工作,负责督促和检查消防安全,负责局系统路政管理工作。
『捌』 腾冲市小河流治理工程管理局的地址是哪里
在腾冲市机构编制中没有腾冲市小河流治理工程管理局,但有市水务局,位于官房酒店对面三桥广场边,其主要职责为:
1.贯彻执行国家水利方针、政策和法规。
2.负责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拟定水利发展战略规划,拟定相关规范性文件,组织编制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水利规划。按照规定制定水利工程建设有关制度并组织实施。监督管理水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核准规划内和年度计划内的水利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出县级水利建设投资安排建议并加强监管。
3.对全市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负责全市水资源统一管理(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负责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兼顾和保障。拟定全市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规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对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实施监测。组织开展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按规定开展水能资源调查工作,负责重要流域、区域以及重大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调度,组织实施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资源论证、防洪论证制度。指导水利行业供水和乡镇供水工作。
4.负责水资源保护工作。组织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拟定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并监督实施,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建议,指导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和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工作。
5.负责防治水旱灾害,承担腾冲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具体工作。组织、协调、监督、指挥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对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实施防洪抗旱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指导水利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6.负责节约用水工作。编制节约用水规划,拟定有关标准,指导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7.负责全市供水工作。对城市供水制定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水源水质的日常检测制度;组织编制城市供水的有关专业规划,负责城市供水的管理,对城市供水设施建设、管网规划进行审查、审批;对城市供水经营、安全用水进行监管。
8.组织、指导水利设施、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与保护,指导重要江河、湖泊及河口、滩涂的治理和开发,办理跨地州河流和国际河流腾冲段的有关事务;组织建设和管理具有控制性的或跨乡镇的重要水利工程,指导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管理水生态修复和水利风景区建设。
9.负责防治水土流失。组织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监测预报,负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监督实施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工作,指导全市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的实施。
10.指导农村水利工作。组织协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协调牧区水利工作,指导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规定指导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工作,指导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作。
11.负责涉水违法事件的查处,协调、仲裁跨乡(镇)水事纠纷,指导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工作。依法负责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指导水库、水电站大坝的安全监管,指导水利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
12.组织开展水利行业质量监督工作。承担水利统计工作。
13.负责水务系统的科技、教育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外事工作;指导水利队伍建设。
14.承办市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玖』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的简介
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地处赣中偏北部,赣江、抚河下游三角洲地带,是一座以灌溉为主, 兼顾防洪、排涝、航运、发电、养鱼和城镇、工业、生活、环境供水的大型综合开发水利工程。灌区地跨南昌、宜春、抚州3市7县(市、区)的37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120万亩,排涝70万亩,国有固定资产9.14亿人民币,为长江以南最大的引水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