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哪些方法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DBB模式):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模式。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
CM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业主在项目开始阶段就雇用施工经验丰富的咨询人员即CM经理,参与到项目中来,负责对设计和施工整个过程的管理。
设计—建造方式:(Design-BuildMethod)就是在项目原则确定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
交钥匙方式:(TurnKeyMethod)是一种特殊的设计─建造方式,即由承包商为业主提供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融资、土地购买、设计、施工直到竣工移交给业主的全套服务。
建造─运营─移交方式(BOT模式) :建造─运营─移交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r)简称BOT方式。
项目承包模式 (ProjectManagementContractor):简称PMC模式。即业主聘请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2. 工程管理工作方法
1)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
(2)按工程建设进度、分专业编制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
(3)按照建设监理细则进行建设监理;
(4)参与工程竣工预验收,签署建设监理意见;
(5)建设监理业务完成后,向项目法人提交工程建设监理档案资料
3.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法
工程施工任务完成的全过程一般要求保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工作:包括建立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各方面业务关系,选择组织好施工队伍、材料和实施方案及安全施工的管理。
(二)合作项目:签订施工承包合同与专业分包合同,以及合同文件的准备;合同的谈判、修改、签订及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管理等工作。
(三)进度控制:包括施工进度、材料设备供应以及满足各种需要的进度计划的编制和检查,施工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做好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比较及时调整进度计划。
(四)质量控制:包括对施工质量、材料和设备质量监察,验收工作以及处理质量问题。
(五)费用控制及财务管理:包括编制施工预算,费用计划确定施工价格,对成本进行预测预控和成本核算,处理索赔事项和作出工程施工结算等。
4. 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4、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5、观感质量验收符合要求
追问:
不全你的~ 你的是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5. 工程项目的管理方式有哪些
目前主要有七种项目管理模式(属于转载)。 希望以下能帮到您。
一、DBB模式
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
Bid-Build)模式,这是最传统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多采用这种模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我国第一个利用世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实行的就是这种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是通用性强,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各方均熟悉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缺点是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二、CM模式
即建设-管理(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就是在采用快速路径法进行施工时,从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来,以便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且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那种设计完成后才进行招标的传统模式,采取分阶段发包,由业主、CM单位和设计单位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CM单位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在施工阶段定期与承包商会晤,对成本、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并预测和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化。CM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进入80年代以来,在国外广泛流行,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可以比较早地取得收益。
三、DBM模式
即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Method),就是在项目原则确定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在这种方式下,业主首先选择一家专业咨询机构代替业主研究、拟定拟建项目的基本要求,授权一个具有足够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作为业主代表,与设计─建造承包商联系。
四、BOT模式
即建造-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BOT模式是上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靠私人资本的一种融资、建造的项目管理方式,或者说是基础设施国有项目民营化。政府开放本国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授权项目公司负责筹资和组织建设,建成后负责运营及偿还贷款,协议期满后,再无偿移交给政府。BOT方式不增加东道主国家外债负担,又可解决基础设施不足和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项目发起人必须具备很强的经济实力(大财团),资格预审及招投标程序复杂。
五、PMC模式
即项目承包(ProjectManagementContractor)模式,就是业主聘请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由于PMC承包商在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阶段的参与程度和职责范围不同,因此PMC模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总体而言,PMC有三种基本应用模式:1、业主选择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商、供货商,并与之签订设计合同、施工合同和供货合同,委托PMC承包商进行工程项目管理。2、业主与PMC承包商签订项目管理合同,业主通过指定或招标方式选择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商、供货商(或其中的部分),但不签合同,由PMC承包商与之分别签订设计合同、施工合同和供货合同。3、业主与PMC承包商签订项目管理合同,由PMC承包商自主选择施工承包商和供货商并签订施工合同和供货合同,但不负责设计工作。
六、EPC模式
即设计-采购-建造(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在我国又称之为“工程总承包”模式。在EPC模式中,Engineering不仅包括具体的设计工作,而且可能包括整个建设工程内容的总体策划以及整个建设工程实施组织管理的策划和具体工作。在EPC模式下,业主只要大致说明一下投资意图和要求,其余工作均由EPC承包单位来完成;业主不聘请监理工程师来管理工程,而是自己或委派业主代表来管理工程;承包商承担设计风险、自然力风险、不可预见的困难等大部分风险;一般采用总价合同。传统承包模式中,材料与工程设备通常是由项目总承包单位采购,但业主可保留对部分重要工程设备和特殊材料的采购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在EPC标准合同条件中规定由承包商负责全部设计,并承担工程全部责任,故业主不能过多地干预承包商的工作。EPC合同条件的基本出发点是业主参与工程管理工作很少,因承包商已承担了工程建设的大部分风险,业主重点进行竣工验收。
七、Partnering模式
即合伙(Partnering)模式,是在充分考虑建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工程共同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它一般要求业主与参建各方在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达成一种短期或长期的协议,通过建立工作小组相互合作,及时沟通以避免争议和诉讼的产生,共同解决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分担工程风险和有关费用,以保证参与各方目标和利益的实现。合伙协议并不仅仅是业主与施工单位双方之间的协议,而需要建设工程参与各方共同签署,包括业主、总包商、分包商、设计单位、咨询单位、主要的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合伙协议一般都是围绕建设工程的三大目标以及工程变更管理、争议和索赔管理、安全管理、信息沟通和管理、公共关系等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定
6. 施工管理内容和方法
施工现场管理方案
工程施工就是从设计阶段进入实施阶段的过程,其管理也是较复杂的,作为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三控”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1.1“三控”即投资、进度、质量控制管理
投资、进度、质量控制管理在整个施工阶段是相互矛盾和统一的,只有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才能使工程按预期目标保质、保量完工。
每一项工程都有其计划投资,建设单位要把在施工阶段的总投资根据总进度计划进行细化,预算出每一分部所需资金量,按进度提前准备充分,这样即可以及时保证拨付工程款,又不积压资金,使资金获得最大的周转效益。
施工单位能够按进度或合同约定获得工程款,才能保证人工费及时发放,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保证材料及时供应,工程得以按计划顺利进行。
不仅投资有计划,工程施工也是按计划有组织进行,在没有特殊原因时,不应随意调整计划。在施工现场施工单位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横道图指导生产。因此,正式开工前,施工单位要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要认真审核施工单位所报的施工组织设计,使其更完善,具有很好指导施工的作用。
施工时共同检查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比较是超前还是落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找出其中原因,抓住关键线路,若落后则调整施工方法、增加有关各工序投入,保证进度按计划进行。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工人的素质、水平,使用材料的优、劣等。但归根到底是管理水平,从材料方面,不论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进料,都要经过三方(建设、监理、施工)共同验收,确保材料质量。各工序施工认真,检查到位,交接及时,责任明确。质量就一定得到保证。
进度款拨付若不到位,影响工人情绪,就会对质量有影响。为了赶进度,施工时不认真,管理跟不上,就会对质量有影响,反之亦然。
总之,建设单位要掌握好这三方面的关系,在实际施工中灵活把握,抓住关键,不能主观,切合实际,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作用,每次拨款,监理人员必须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签属意见,这样即能够对施工单位形成了约束,又是对监理人员工作情况的考核。
1.2、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安全、文明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是否参与管理,若建设单位全权委托监理单位,且建设单位现场不设人员,则可不参与管理。否则,应参与管理。
建设单位并不是直接施工者,现场工作人员只起着监督、督促施工单位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施工单位纠正。
安全、文明施工是全员参与管理的问题,其水平高低反应各方即建设、监理、施工的重视程度和整体形象。
搞好安全、文明施工工作需要投入很大人力、物力,而且产出较少或没有,因此,各施工单位都不愿意做,得过且过。致使造成安全隐患或安全事故,现场文明施工较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加大力度,督促施工单位加大投入,创造一个良好安全、文明的现场施工环境,保证施工安全、文明、有序的进行。
2、施工期间资料管理
资料管理包括施工期间建设单位自身记录形成的文字材料,各部门下发、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上报形成的材料。
对于所有材料要随工程进度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分类整理归档。建设单位要设专人负责,便于随时查找。
资料的下发、签收各方经手人必须在资料背面签字,否则严禁存档,存档也视为无效。
建设单位直接委托的分部分项工程资料的交档,必须有施工单位签收合格手续,否则,限制拨款。以免影响单位工程的整体交工。
变更、签证的办理本着谁提出谁办理,其它单位配合的原则。但必须符合手续,都要经过监理人员签字,才能生效。所发生的增减量及时计算签认存档。避免时间过长忘记情况。
总之,建设单位的资料要随时积累,各方人员相互配合,有固定人员保管,使资料完整有序,便于查找。
3、现场例会
施工现场例会制度是一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协调各方关系的很好方法,但是,有的例会三天两头开一次,而且不解决实际问题,工程例会变成一种形式例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让人生厌。不论是建设单位主持、还是监理单位主持例会都应该根据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 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个别问题平时要随时处理。
第二、 各单位到会人员要知道本单位需要解决的事情,说主要内容。
第三、 能够在会上解决的,立刻解决。否则,形成记录在规定的时间以书面形式给予答复。
第四、 是建设单位协调的问题,在会上要一起解决。会议的时间不益过长,避免影响工程施工。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平时要随时积累工程情况资料,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或及时汇报共同研究确定解决方案。在工程例会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最不满意、提出最多的就是工程款的问题。因此,建设单位对工程款的拨付必须有详细计划,保证工程各方面有计划的进行。
4、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对监理单位人员的约束
在合同中应授予监理单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一定的经济处罚权限,将监理费中的10%~20%用工程质量控制的经济处罚款抵顶。制定奖惩措施,确保调动监理单位人员在工程管理中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另外,监理单位人员办公、用餐必须独立或由建设单位解决,其费用在合同中明确。以保证监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公平、公正、诚实、守信,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要求。
施工过程中,若监理单位调整人员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建设单位。
发现有不合格的监理人员,接到建设单位通知要及时调整。
5、工程验收和移交
施工各阶段的验收,必须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进行,监理人员、建设单位人员不能做为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员,监理人员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工作,以便顺利验收,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分项工程验收要由监理人员负责,监理人员对于施工工序各作业面进行旁站监理,对分项工程质量全面掌握,签署验收意见符合监理规章的要求。
建设单位人员平时巡查,发现问题会同监理、施工人员共同解决,参加分部工程、单项工程验收,组织规划验收、消防验收、综合验收等。
单位工程验收先由各施工单位自验(实体及资料),监理参加。如有问题及时处理,合格后报监理复检。复检合格后由监理报建设单位统一验收。
7.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方法
1、健全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2、实现合同管理
3、重视现场质量管理
智建云工程管理APP针对现场施工项目质量、安全、进度、设备、物料等管理,同时能高效、有序的管理现场的繁杂工作,提升工程现场的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
8. 工程质量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一)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此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广泛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比较,决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案。
(二)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重新的审查,包括各个分包商的资质的审查。如果发现施工单位与投标时的情况不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2,对所有的合同和技术文件、报告进行详细的审阅。如图纸是否完备,有无错漏空缺,各个设计文件之间有无矛盾之处,技术标准是否齐全等等。应该重点审查的技术文件除合同以外,主要包括:
(1)审核有关单位的技术资质证明文件;
(2)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
(3)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
(4)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
(5)审核反映工序质量的统计资料;
(6)审核设计变更、图纸修改和技术核定书;
(7)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
(8)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
(9)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10)审核并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文件等。
3.配备检测实验手段、设备和仪器,审查合同中关于检验的方法、标准、次数和取样的规定。
4.审阅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
5.对施工中将要采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审核,核查鉴定书和实验报告。
6.对材料和工程设备的采购进行检查,检查采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7.协助完善质量保证体系。8.对工地各方面负责人和主要的施工机械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9.做好设计技术交底,明确工程各个部分的质量要求。
10.准备好简历、质量管理表格。
11.准备好担保和保险工作。
12.签发动员预付款支付证书。
13.全面检查开工条件。
(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工序质量控制
包括施工操作质量和施工技术管理质量。
(1)确定工程质量控制的流程;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
(3)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提出对后续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4)设置工序质量的控制点。
2.设置质量控制点
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个工序或环节,设置技术和监理的重点,重点控制操作人员、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针对质量通病或容易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工序,提前制定有效的措施,重点控制;对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也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3.工程质量的预控
4.质量检查
包括操作者的自检,班组内互检,各个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施工员的检查和质检员的巡视检查;监理和政府质检部门的检查。具体包括:
(1)装饰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的质量检查,并检查相应的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实验报告;
(2)分项工程施工前的预检;(3)施工操作质量检查,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
(4)分项分部工程的质检验收;
(5)单位工程的质检验收;
(6)成品保护质量检查。
5.成品保护
(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破坏已有产品;
(2)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
(3)加强成品保护的检查工作。
6.交工技术资料
主要包括以下的文件:材料和产品出厂合格证或者检验证明,设备维修证明;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技术核定,技术洽商;水、暖、电、声讯、设备的安装记录;质检报告;竣工图,竣工验收表等。7.质量事故处理
一般质量事故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进行事故分析,并责成有关单位提出解决办法。重大质量事故,须报告业主、监理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由各方共同解决。
(四)工程完成后的质量管理
按合同的要求进行竣工检验,检查未完成的工作和缺陷,及时解决质量问题。制作竣工图和竣工资料。维修期内负责相应的维修责任。
9. 项目管理的主要方法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项目管理的运作流程
只要流程界定清晰,项目经理就能保证项目的发展方向与最终目标相契合。广义而言,要掌控各种类型项目的发展,首先要关注十个关键的流程。 一、生命周期与方法论 项目的生命周期与方法论,是项目的纪律,为项目开展划出了清晰的界限,以保证项目进程。生命周期主要是协调相关项目,而方法论为项目进程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方式方法。 生命周期通常由项目的阶段组成(包括:开始、规划、执行/控制、完成),或由工作的重复周期构成。项目生命周期的细节一般都会随具体业务、项目、客户要求而改变。因此即使在同一个项目中,周期也会有多种可能的变化。对工作细致度、文件管理、项目交付、项目沟通的要求体现在生命周期标准和考核的方方面面。大项目的阶段一般更多更长,而小项目的阶段少,考核点也少。 与生命周期类似,项目方法也因项目而易,细节关注程度高。产品开发项目的方法经常涉及使用何种工具或系统,以及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项目的方法包括版本控制标准、技术文档管理、系统开发的各个方面。 项目方法往往不是由项目团队自行确定,而由公司为所有项目设定。采用与否,其实项目团队没有太多选择。公司管理层设定的方法本身代表权威,也是你作为项目领导获得项目控制权的一个途径。考虑项目方法某方面的作用时,始终要把握其对项目人员管理的效率,即在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争取正面效应。 二、项目定义 清晰的项目描述决定了你的项目控制能力,因为接下来所有工作都在描述范畴之内。不管你如何并为何要进行描述,你要对你的项目进行书面定义,让项目各方和项目组随时参考。 项目定义的形式和名称各式各样,包括:项目章程、提案、项目数据表、工作报告书、项目细则。这些名称的共同点在于,项目主管方和其他相关各方面从上而下地传达了他们对项目的期待。清晰的项目定义还包括以下方面: ·项目目标陈述 (一小段文字,对项目交付成果、工期、预期成本或人力进行高层次的描述) ·项目回报(包括商业案例或投资分析的回报) ·使用中的信息或客户需求 ·对项目范围进行定义,列出所有预期的项目成果 ·成本和时间预算目标 ·重大困难和假设 ·描述该项目对其他项目的依赖 ·高风险、所需的新技术、项目中的重大问题 努力将尽可能多的具体信息,囊括在项目描述或章程中,并使其在项目主管方和相关方面获得认可,进而生效。 三、合同与采购管理 不管你在你的组织内有多大的影响力和权力,你对受雇于其他公司的项目成员的影响会比较小。虽然不一定普遍适用,但你可以尽量不将项目工作外包,这是提高项目控制力的一个技巧。 在考虑启用合同商或外部顾问之前,对整体采购流程进行重检。寻找有服务合同起草经验并可以帮助你的人。 建立成功的外包关系需要时间和精力,这些工作要及早着手。为了不误项目工期,你要及时做到所有细节到位,所有合同及时签订。你打算外包哪部分项目交付成果,对这部分工作的细化就是你实施项目控制的着手点。记录这些细化内容、评估和接收标准、所有相关要求、必要时间规划。项目定义信息一定要包括在合同之内,相关责任及早确定。和所有你考虑到的供应商讨论这些要求,这样你的项目期望才会在各方之间明晰。 四、项目规划、执行、跟踪 作为项目领导,通过制定有力的规划、跟踪、执行流程,你可以建立项目控制的基础。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进而在项目内全面推广。 让项目组成员参与规划和跟踪活动,这可以争取大家的支持并提高积极性。睿智的项目领导往往大范围地鼓励参与,并通过流程汇聚大家的力量。当大家看到自己的努力以及对项目的贡献被肯定的时候,项目很快就从“他们的项目”变成“我们的项目”。当项目成员视项目工作为己任的时候,项目控制就会简单得多。较之于漠不关心的团队,此时的项目管理成功几率更大。运用项目管理流程也会鼓励项目成员的合作,这也让你的项目控制工作更加轻松。 五、变化管理 技术性项目中问题最集中的方面就是缺少对具体变化的管理控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项目的各方面启用有效的变化管理流程。 解决方法可以很简单,例如被项目团队、项目主办方、相关方认可的流程图。这提醒了项目人员,变化在被接受之前会进行细致地考察,并且提高了变化提案的门槛。 审查变化提案的时候,要注意该提案是否对变化有清晰到位的描述。如果变化提案的动因描述得不清不楚,该提案就要打回去,并且要求对变化所带来的益处进行定量评估。对于那些仅局限于技术解决方案的变化提案,要多打几个问号,因为提案人也许不能全面地判断问题。如果变化提案过多地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注重实际问题,打回去并要求关注具体的业务形势。 最后,如果不接受某变化提案,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而且,对项目时间、成本、精力等其他相关因素所受的影响,进行合理的估计。 六、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流程能让你制定出全面的规划,找出潜在的麻烦,就风险问题的解决方法达成一致,根除严重的问题。 风险管理要做到事半功倍,就要与项目规划同时进行。进行项目工作分解安排时,注意对项目活动的不恰当理解;分配项目任务和开展评估时,寻找风险;烽火猎聘资深顾问认为资源匮乏或项目资源不足,或项目工作依赖于某一个人时,要知道风险的存在。分析项目工作将遇到的困难,鼓励所有参与规划的人在规划过程中,设想最坏的情况和潜在困难。 七、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提供了另一套搭建项目结构的流程,保证项目领导提出的工作要求一个不落地执行到位。项目质量的标准分两类:行业内实行的全球质量标准,公司或项目独有的质量标准。 如果你的公司实行或接受了质量标准,要注意该标准对你和你的团队有何要求。具体而言,这些标准会包括ISO 9000标准或六西格玛。进而确定质检清单、质控流程及相关要求,并将其与你的项目规划进行整合。项目必须遵守的书面步骤、报告、评估,对团队成员是强有力的推动,让大家步调一致。标准比你的临时要求更有效。 质量管理流程还能将项目要求与客户心声联系起来。不管你说什么,只要是在传递客户或用户的要求,你都要加以强调。市场调查、标杆分析、客户访谈都是评估和记录用户需求并确定项目要求价值的好工具。 八、问题管理 项目开展过程中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在项目初期,在资源、工期、优先事项等其他方面为项目的问题管理确定流程。争取让团队支持及时发现、跟踪、解决问题的流程规定。建立跟踪流程,记录当前问题。问题记录信息包括:问题描述、问题特征或表现(用于沟通)、开始时间、责任人、目前状态、预计结束时间。 处理待解决问题的流程很简单,包括列出新问题的流程、定期复查待解决的问题、处理老问题的方法。对于没有太多组织管理权的项目领导而言,问题跟踪流程的力量在于让其把握了问题状态和进度的实时信息。一旦问题责任人承诺了问题解决的时限,你可以任意公布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变数。不管问题责任人是本项目成员,还是其他项目或部门的成员,谁都不乐意随时将自己的大名置于人们质疑的目光中。问题清单的公开使得掌握该清单的人获得一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九、决策 项目管理时时有决策,快速得当的决策对于项目控制至关重要。即使项目领导掌握了控制权,完善的集体决策流程仍然裨益颇多,因为共同决策能获得更多内部支持,效果自然会更好。 项目工作中的决策绝非易事,项目组内纷繁复杂的观点让决策更加困难。项目各方认同的问题解决流程可以简化决策的过程,照顾各方要求。 尽早和你的项目组一起设立决策流程,或采用现有流程,或对现有流程做适当的修改。好的决策流程能为你的项目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该流程应该包括以下步骤: ·清楚地陈述必须解决的问题。 ·吸纳所有需要参与决策或将会受该决策影响的成员参与决策过程,这样可以争取团队支持。 ·与项目组一道重审项目陈述,必要时进行修正,让每位成员获得一致认识。 ·针对决策标准(如:成本、时间、有效性、完整性、可行性),开展头脑风暴或讨论。选择那些与计划目标关联的、可执行、可供项目各方参考供决策之用的标准。 ·与项目组一道确定各标准的权重(所有标准的权重总和为100个百分点)。 ·设定决策的时限,规定用于调查、分析、讨论、最终决策的时间。 ·开展头脑风暴,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产生决策想法。多方发展整个项目组都能接受的想法。 ·通过集体投票的方法进行筛选,至多确定六个考虑项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其与决策标准的契合度。 ·理性对待讨论中出现的异议。有必要的话,可增加决策标准。 ·根据评估和权重标准,将这些选项进行排序。 ·考虑采用首位选项的结果。如果没有异议,则结束讨论并开始实施决策。 ·将决策写入文件,并与团队成员及项目相关方面沟通决策结果。 十、信息管理 项目信息是非常关键的资源,如何管理值得仔细思考。有的项目使用网站和网络服务器,或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项目重要信息的存储。有的项目则使用群件来维护项目文件,并提供电子邮件等服务。 不管你用何种方式存储项目数据,要保证所有项目成员能随时获得所需信息。将最新的项目文件存储在方便查找的位置,进行清楚地标记,及时删除过时信息。 原文经许可,摘自Tom Kendrick所著的Results without Authority: Controlling A Project When the Team Doesn’t Report to You一书。该书由美国国际管理协会分支机构AMACOM出版,Calvert T. Kendrick 2006年登记版权。艾芮译。Tom Kendrick是一名项目经理,著有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Project Risk和The Project Management Toolkit等书。
项目管理的步骤方法
通常来说,现在的项目管理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方法需要识别一系列需要完成的步骤。相对的是敏捷软件开发方法,项目被看作一些相对小的任务,而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敏捷软件开发的目的是尽量小的管理费用来制定标准、审核、文档、报告、会议和许可。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中,项目的开发被分成5个阶段: 1.项目启动:启动项目,包括发起项目,授权启动项目,任命项目经理,组建项目团队,确定项目利益相关者。 2.项目策划:包括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范围,配置项目人力资源,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编制项目预算表,确定项目预算表,制定项目质量保证计划,确定项目沟通计划,制定采购计划。 3.项目执行:当项目启动和策划中要求的前期条件具备时,项目即开始执行。 4.项目监测:实施、跟踪与控制项目,包括实施项目,跟踪项目,控制项目。 5.项目完成:也叫收尾项目,包括项目移交评审,项目合同收尾,项目行政收尾。 不是每个项目都必须经过以上每一个阶段,因为有些项目可能会在达到完成阶段之前被停止。有些项目不需要策划或者监测。有的项目需要重复多次阶段2,3,4。 许多工业也使用这些阶段的变种。例如在砖混结构的设计中,项目通常包含以下步骤:预计划、概念设计、初步设计、深化设计、工程图(或合同文本)和施工管理。尽管在不同的工业中阶段的名称不同,实际的阶段通常是一些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定义问题、权衡选项、选择路径、实现和评估。 项目管理试图获得对5个变量的控制: 时间成本质量范围风险 有三个变量可以由内部或者外部的客户提供。其余的变量则由项目经理,理想地基于一些可靠的估计技术来设定。这些变量的最终的值还需要在项目管理人员与客户的协商过程确定。通常,时间、成本、质量和范围将以合同的方式固定下来。 为了从项目开始到自然结束的整个过程中保持控制。项目经理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如项目策划、净值管理、风险管理、进度计划和过程改进等等。 项目控制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是融合了基于过程的管理。这个领域由成熟度模型的使用而得以发展,如CMM(能力成熟度模型)和ISO/IEC15504(SPICE-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决断)。这两种模式已经被世界范围内的组织成功地应用,以更好地管理项目。为了提高估计的紧缺度,降低成本和预防缺陷,CMMI被广泛用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国防工业及其分包商,SPICE在欧洲的私人部门的使用正在增长。
现代项目管理工具方法
项目管理模式内容包括功能、结构、沟通和控制模式、项目过程和运行模式、资源管理模式、外部的动态联盟模式以及评价指标模式。对应的项目管理工具方法体系体现了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融合。主要有要素分层法、方案比较法、资金的时间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项目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法、不确定性分析、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融资、模拟技术、里程碑计划、工作分解结构、责任矩阵、网络计划技术、甘特图、资源费用曲线、质量技术文件、并行工程、数理统计、偏差分析法、决策树、鱼骨刺图、直方图、生命周期成本等工具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软件技术进步很快,项目管理工具方法体系更直接地体现在具体的项目管理软件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