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家庄铁道大学的知名校友
李东东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现任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
余海岁1985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998年获澳大利亚岩土力学协会杰出成就特诺洛普(Trollope)奖,2000年获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泰尔福特(Telford)奖章,2008年获国际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界的德赛奖(Chandra S. Desai Medal)。
申长雨1984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现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术带头人,同时兼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科协委员、中国青年科协副会长、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工程塑料分会副会长、河南省科协副主席、河南省青年科协主席、河南省学位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马树强教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黄宗明教授,1982年本科毕业于原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铁道建筑系获学士学位,现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信息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天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4毕业于学校机械系工程机械专业,现任大连交通大学副校长。
冯卫星教授,博士,现任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王海龙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5年石家庄铁道学院桥梁工程系本科毕业,现任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周孟波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和石家庄铁道学院铁路桥梁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任中国海外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夏国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10月毕业于铁道兵工程学院桥梁专业。
彭树贵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职工董事、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监事会主席。
王清明1983年毕业于原铁道兵工程学院桥梁系,现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部部长,高级工程师。
许东坤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宋津喜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孙公新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欢祥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祥泰置业公司董事长、甘肃省建筑业联合会副会长、甘肃省投资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
薛继连1979年毕业于学校桥梁工程专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神华股份公司副总裁、朔黄铁路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娄德兰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董事长、院长、高级工程师。
彭道富1983年毕业于原铁道兵工程学院,现任中铁十八局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左其其上善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家庄铁道大学60年校庆期间为母校捐款一亿元。
刘树山1989年至1993年在该校地下与隧道工程专业学习,现任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挺军1984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铁道建筑专业,现任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韩邦飞1984年毕业于学校桥梁工程系,美国弗吉尼亚州交通部高级技术主管、美国URS公司首席科学家、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理事 。
赵晋华1984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桥梁工程专业,现任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总经理。先后被评为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先进科技标兵”,山西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吴春军1989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专业,1989年6月毕业后参加工作,连续在中建集团工作18年,现任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总经理兼局党委副书记。他凭着好学上进和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逐步从一名基层的工程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建六局局长,先后在中央党校、中建管理学院、英国CIOB总部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进修学习,获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资格、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多次获得总公司优秀党员、优秀项目经理称号,2004年获得“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称号。 移动图片
② 中铁十三局
中铁十三局集团为中央企业,前身是组建于1948年8月的铁道兵第三师,1984年元月由兵改工为铁道部第十三工程局,2001年6月改制为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简介
集团拥有24个类别的51项施工资质,其中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为特级,有公路、市政、房建、水利水电、矿山、桥梁、隧道、机场、城市轨道、水工隧洞等一级资质36项,其它资质14项,并具有承包境外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资质。企业先后参加了大秦、京九、内昆、渝怀、青藏等50多条铁路和沈大、石中、广渝、京珠等60多条高速公路建设,以及多项特大桥、长大隧道施工和水利水电、工民建、矿山、钢结构、市政等多项工程的施工。
集团概况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铁建所属的中央企业,是集施工、设计、科研、地产、物流于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企业集团。其前身是组建于1948年8月的铁道兵第三师,1984年1月兵改工为铁道部第十三工程局,2001年6月改制为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拥有4个行业,32个类别的70项施工资质和7项勘察、设计、咨询资质,其中:总承包铁路特级1项,公路、市政、水利水电、机电等总承包一级19项,专业承包1级31项。先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员工1400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工50余人、高级职称800余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一级建造师600余人。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总资产达到100余亿元,拥有先进施工机械设备3000余台(套),100万元以上设备195台(套),其中盾构11台(套),桥梁提运架设备12台(套),沥青搅拌摊铺设备10台(套),设备成龙配套,机械化施工程度达85%以上,年施工能力200亿元以上。 集团施工地域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并进入了海外市场。先后参建了举世瞩目的四大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以及京九铁路、中国高速铁路京石铁路、京沪铁路、哈大客运专线等工程;参建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的内昆、渝怀、宜万、贵广、兰渝铁路等80多条铁路工程,和京福、京沪、同三、沪蓉西等70余条高速公路工程;参建了广州、深圳、南京、成都等近20 个城市的地铁施工,目前所有兴建地铁的中国城市都有集团的地铁项目;参建了世界最大规模引水隧洞雅砻江锦屏电站以及引松入长、铁岭电厂取水戽头、辽宁大伙房水库、引黄入晋等水利水电工程;参建了上海、黄山、银川、鸡西机场以及上海虹桥综合枢纽、石家庄棉一立交桥、长春西解放立交桥等多项市政、房建等工程。 集团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级优质工程奖,其中鲁班奖10项,詹天佑奖4项,国家优质工程奖8项。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级工法9项,填补国内技术空白10余项。曾在全国500家大型建筑企业中排名第24位,在全国建设系统综合经营百强企业排序中名列第13位,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建筑业优秀施工企业、全国首届工程管理现代化成果奖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优秀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全国诚信等级“AAA”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多项荣誉。[1] 中铁十三局集团愿秉承“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价值观,与社会各界广泛交流,真诚合作!
下属公司
集团下辖九个子、分公司,分别是: 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公司, 中铁十三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先后建立了大连、深圳、沈阳、哈尔滨、长春、天津等基地和上海、广州、南京、西安、昆明、兰州、成都等经营办事机构。拥有员工1400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工50余人、高级职称800余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一级建造师600余人。企业总资产达到100余亿元,年完成产值200亿元以上。拥有国内外先进施工机械设备3000多台(套),机械化施工程度达85%以上。施工地域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并进入了海外市场。曾在全国500家大型建筑企业中排名第24位,全国建设系统综合经营百强企业排序中名列第13位,(连续多年被吉林省、长春市评为“建筑业优秀企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4被国家评为“重合同 守信用”企业。1998年企业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3月获得国家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企业业绩
铁路综合工程: 大秦、京九、内昆、秦沈铁路客运专线; 渝怀、青藏、宝中、西康、西南、宝兰、神延、神朔、朔黄、丰准、集通、鹰厦、京汉、黎湛、贵昆、湘黔、京通、嫩林、灵武、伊敏、达成、达万、石长、罗定、新长、惠澳等多条铁路干支线的建设; 铁路铺架: 嫩林铁路塔韩段、集通线、罗定铁路、惠澳铁路; 公路工程: 先后参加了沈大、沈本、丹本、沈山、鹤大、太旧、宁台温、厦漳、广渝、达渝、盐坝、京珠、三福、奎赛、叶中、山东206国道、北京六环高速公路等高等级公路建设; 公路路面: 叶中高速公路、银武高速公路宁夏段; 大型桥梁:中卫黄河特大桥、灵武黄河特大桥、三盛公黄河特大桥、黄忠黄河特大桥、贡水特大桥、大连香炉礁立交桥、普兰店海湾特大桥、长春西解放路立交桥、哈枢纽马家沟二号特大桥、沈山高速公路辽河特大桥、秦沈客运专线辽河特大桥、黑龙江莲花大桥、渝怀线三座乌江大桥等近百座铁路、公路桥梁; 长大隧道: 嫩林铁路白卡尔隧道、大秦线李家嘴隧道、小陵隧道、神朔铁路杏树峁隧道、深圳大梅沙隧道、珲春大盘岭隧道、宝兰线伯阳隧道等数十座大型隧道; 地下工程及城市轻轨: 广州、深圳、南京地下铁道,南宁地下管道工程、长春市重庆路人防工程、长春市站前人防工程,天津、大连、长春城市轻轨等大型工程建设; 机场码头: 银川国际机场、哈尔滨市国际机场、黑河机场,大连北良码头、黑河码头等机场码头工程; 水利电力: 引松入长马家泵站及老爷岭隧道、掌鸠河引水隧道、阿鸠田苏帕河引水隧道、新疆引额济克水渠、黑龙江莲花电站、哈尔滨净水厂、清源洪河电厂大坝、铁岭取水头部工程、辽宁前秧水库; 矿山核电站: 广西高龙金矿、新疆阿西金矿,江苏田湾核电站基础工程; 其他:除上述工程外,还承建了钢结构、工民建及市政工程等大量工程项目的施工。在建工程设计公路、铁路、隧洞、地铁、市政工程等。
发展简史
1948年8月在解放战争中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铁道纵队;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修建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后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三师; 1984年百万大裁军并入铁道部,改名铁道部第十三工程局; 2000年划归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更名中铁十三局; 2001年改制成立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优质工程
按照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科技进步规划,施工领域向高、新、难、尖扩展。在新型大跨度桥梁、长大隧道、深水桥梁基础、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及土石方大爆破等众多施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深水取水、水下隧道、风积沙隧道、连续箱梁多点顶推、移动支架法造桥技术、悬灌桥梁施工等高难项目取得了领先国内同行业的科技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8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22项,取得国家科技成果3项,国家级工法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7项,省部级工法15项,填补国内技术空白20余项。 大秦一期工程(李家嘴隧道)获得国家金质奖,灵武黄河特大桥、京九铁路吉定(赣州)段、太旧高速公路、深圳梧桐山隧道、深圳大梅沙隧道等5项工程获鲁班奖,京九铁路吉定(赣州)段同时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工程(詹天佑)大奖,石家庄二环路立交桥获得国家市政工程金杯奖,大连香炉礁立交桥获得国家银奖。
③ 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系
学校隶属关系:教育部电话:028-87600650,87600653
学校所在地: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传真:028-87600612
邮政编码:610031网址:http://www.swjtu.e.cn
一、含地质类专业院系和专业设置
本校按地矿学科(工学)专业设置,拥有本科和硕士学位点。
本科专业设置:地质工程(工学学士学位)。
硕士专业设置:地质工程(工学硕士学位)。
二、地质工程系总体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系前身为“航空摄影测量与工程地质系”,成立于1983年,1983年以前一直隶属于铁道工程系;1991年工程地质和测量遥感专业又各自成系并发展至今。2001年以前学校隶属铁道部,2001年1月1日起划归教育部。
地质工程系所属地质工程专业(前身为工程地质专业)则创建于1958年,该专业是伴随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的实施,铁路建设绝大多数分布在我国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西南、西北地区,如成渝线、成昆线等而建立起来的。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大量的工程建设迫切需要大量的工程地质专业人才,铁道部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和西南交通大学的学科发展需要,决定自1958年起在唐山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开设铁路工程地质专业(本科五年制),并于当年开始招生。随后随着师资力量的不断充实,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自1982年起,该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生;1993年开始招收博士生。迄今为止,已培养本科生2000余人,硕士生50余人,博士和博士后10余人。
工程地质系历任系主任为卓建成教授、李秉生教授和胡厚田教授,现任系主任为胡卸文教授。目前有在职教职工3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2人,讲师及工程师5人,助教2人,其他技术人员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教师中具博士学位者11人,具硕士学位者15人。教授、副教授等高职人员占67%。任课教师中,博士后1人,博士11人,占60%,这标志着该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工程地质系设有地质工程硕士点,兼跨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两个博士点。全系承担着地质工程方向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同时还负责土木类本科生基础课程《土木工程地质》、野外地质实习等教学工作。系属地质工程专业2001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工程地质系为各类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各类课程近15门,主要课程有岩石学、矿物学、基础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基础、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岩土工程勘察等。本系每年招收本科生40~60名,硕士研究生15~20名,博士研究生4~6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学为所用的办学方针,根据各用人单位(如各系统设计院、工程局、管理局等)反馈回来的信息,地质工程专业于1995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进行专业调整,从单一的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向工程地质勘测及岩土工程设计复合型人才转向。削减和压缩了部分基础地质课程,增加了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拦挡建筑物设计、地基加固处理等工程课程。使毕业生不仅能进行工程地质勘测、环境工程地质评价、地质灾害预测预报,还能结合现场地质条件进行边坡、地基、洞室地质病害整治工程设计,大大拓宽了毕业生就业门路。据反馈信息,分到各单位的毕业生,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上手快,工作3~5年即成为各单位的主要技术骨干人才。
44年来,地质工程专业先后培养出本科生2000余人,硕士生50余人,博士和博士后10余人。他们遍布铁道部、交通部各大设计院、工程局、管理局,承担着重要的行政和技术职务。著名的成昆、襄渝、贵昆、南昆、京九、西康、青藏等铁路,渝黔高速公路等重大运输干线,都由该专业毕业生承担地质勘测工作,充分说明了该专业具有国内同行领先地位。还涌现出像铁道部建设司副司长顾聪、铁道部鉴定中心副主任丰明海等一大批优秀人物,使该专业在国内铁路和相关领域享有盛誉。
本系的科研及教学工作在西南交大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王继光、蒋爵光、李秉生、胡厚田等教授对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系目前设有工程地质试验室、水文物探试验室、岩矿试验室、化学分析室、标本陈列室以及原位测试试验室。结合研究生培养,本系以岩土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裂隙岩体力学及岩体工程、特种岩土性质及治理工程、地质灾害及防治工程、地质工程探测试与检测和工程水害及防治工程等方向的专门研究。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先后参加了大瑶山隧道岩体结构及稳定性研究,大秦线军都山隧道涌泥涌水论证,西安安康线越岭隧道遥感地质选线,成昆线泥石流研究,铁路岩石边坡坡度确定和稳定性分析,秦岭特长隧道的涌水、岩爆、热害预测研究以及大型水电工程,如金沙江溪洛渡、长江三峡、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坝区建基面选择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等工作。
近十年来,科研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6项,其中国家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共正式出版教材10余本,专著11部,正式发表论文300余篇,有2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专业在裂隙岩体稳定、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测分析和评价、特种岩土的物理力学性状和加固处理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实力。年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在200万~250万元。目前本系在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16项。并形成以下具一定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
1)裂隙岩体及边坡工程:主要研究受裂隙控制的岩体力学性质及其控制边坡岩体、硐室围岩稳定性的机制、定性定量评价、预测预报及防治对策。
2)地质灾害及防治工程:主要研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各类浅表生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诱发因素、成因机制、发育分布规律、定量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措施及治理工程设计。
3)特种岩土特性及治理工程:主要研究各类软岩、软弱夹层、特种土的类型、空间分布、物理力学特性、伴生的地质灾害以及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的演变规律,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软岩及特种土参数取值及人工改良的途径和方法等。
教授及研究方向
胡卸文,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水力发电学会理事,《四川水力发电》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工程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分析及其力学参数取值研究,先后承担过澜沧江小湾水电站、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巨型水电工程坝区的岩体质量分级及其力学参数取值研究工作,尤其是岩土体力学参数取值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研究成果也已直接用于各水电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获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三等奖3项。2000年被评为“铁道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合作编写专著4部。研究方向:特种岩土性质及工程、地质灾害及防治工程。
谢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路基工程》杂志编委、编辑部副主任。主要从事道路岩石边坡研究,系统提出了普通道路岩石边坡,特殊岩土边坡、桥基作用下的峡谷岸坡等复杂边坡的定量设计及综合分析方法。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初步建立了有关岩石细观力学观测实验的技术方法,对不同岩石细观裂纹发展的观测研究成果,为岩石细观力学研究提供了最新资料,使我国在该领域已处于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出版教材3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方向:裂隙岩体力学及岩体工程。
胡厚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委员,《滑坡文集》编委会委员。长期从事边坡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获部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2部,所提的“崩塌分类及稳定性计算方法”已被《岩土工程勘察手册》和《地质灾害勘察指南》等采用。1995年被评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方向:地质灾害及防治工程。
吴光,教授,博士,中国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地质灾害研究学会防治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岩石力学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环境管理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擅长于岩石边坡工程稳定性预测和评价研究及岩土体工程参数测试技术研究。获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正式发表论文28篇。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专家,铁道部拔尖人才。研究方向:边坡稳定性预测及评价
程谦恭,教授,现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高访学者、研究员。主要从事滑坡动力学理论和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主研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出版专著(包括合著)2部,国内外发表论文35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5篇。省部级二等奖1项。在高速滑坡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具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方向:地质灾害及防治工程
刘争平,教授,工学博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SEC)学会会员。曾赴英国Wales大学作访问学者一年,美国Oklahoma大学作博士后研究2年。一直从事石油物探(测井,地震)、工程物探的资料处理和解释,侧重于数值正演模拟(有限元,边界元)及人工智能方法的应用。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及国内领先水平,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多次进入SCI、EI检索系统,与他人合著专著1部。研究方向:应用地球物理
(撰稿:胡卸文)
④ 铁道部永济电机厂技工学校..你能给我点着个学校的资料吗
所在地区:山西省永济市 邮编:04500 区号:0359
永济电机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74年,是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所属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原铁道部永济电机厂技工学校),也是山西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中国北车集团国家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位于永济市风景秀丽、现代气息浓厚的电机城内,是河东大地上唯一一所以培养机、电专业人才为主,集教学、实验、生产、生活、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36714.41平方米,教学设施先进,拥有现代化多功能教学平台,建立了电化教学网络,有计算机100余台,数控加工模拟仿真器及系统28台,教学、生产机床58台,数控机床2台,各种教学设备、仪器、仪表、工卡量具1100台(套)、实验设备25台 (套)、各专业实习台位共计530个,并拥有现代化图书阅览室(藏书 6 万册)及各种文、体活动的场地。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43人。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有机电、机床、铆焊、计算机应用、数控机床、维修电工等。技工、大专及各类培训在校生总数达1700余人。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产、教结合,注重操作技能培养,依托先进的教学设施,合理的专业设置,一流的师资力量,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畅通的就业渠道,为铁路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各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技术工人。 近三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其中有94人受聘于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工厂,62人受聘于上海(上广智、上海友达光电、昆山沪士电子等单位),178人受聘于广东(深圳达腾数码、富士康集团公司、东莞勤上电工集团等单位),21人受聘于运城制版厂(上海、昆明、东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同时,为山西森特煤焦化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了135余名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2003年学校先后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山西省技工教育先进集体”、“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首批合格劳务输出基地”、“永济市物价工作先进单位”、“工厂先进集体”、“运城市技工教育先进单位”。2004年4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05年学校再次被评为“全省技工教育先进单位”,校长李胜芝被评为全省技工教育先进个人。 “桃李绽蕾香馥馥,血汗凝珠光灿灿”。历经30年的奋斗与发展,永济电机厂高级技工学校目前正在筹备申报国家高级技工学校,向新的更高目标迈进。
⑤ 在徐州办理包月的无线上网多少钱
给你介绍一下: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最近新建成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据说还是不错的,到里面参观一下可以增长不少知识。
彭园----徐州游乐园,里面有了玩具都不是很刺激,而且比较过时。里面包含一个动物园,需要另买门票,动物园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有时候会有一些驯兽表演。
云龙山------云龙山是苏北一带的名山,是徐州自然风景区重要风景山林之一,山上巨石磷峋,林壑幽美。云龙山有九节山头组成,南北走向,蜿蜒如龙,因山上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
云龙山长3公里,北头毗连市区,海拔142米,易于登览。宋苏东坡在徐为太守时,常登山览胜,醉卧山石。他写并书“放鹤亭记”碑文现存山中。现山上满布松柏,四季常青,山顶建有亭廊,供人休息。山上主要风景有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碑廊;东麓兴化寺内有大石佛,西麓大士岩有石造观音像,云龙书院内有东坡石床,黄茅岗摩崖石刻。
现又将一些古迹整修一新,重建了卧牛泉,扩大了招鹤亭平台,更为云龙山增添了新姿,成为中外客人来徐州必游之地。
云龙湖----- 云龙湖风景区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徐州市西南奎河上游,属淮河流域,奎睢河系,东依云龙山,西连韩山,距离徐州市中心仅3公里。景区面积达11.4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5.8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开发与保护,已成为一座以城市防洪为主,结合城市风景、农业灌溉、市区冲污、水产养殖、旅游开发、度假休闲和餐饮美食等综合效益功能的风景区。
景区内山清水秀,风光如画,文物古迹众多,有汉画像石馆、汉墓、刘备涌泉、水上世界、生态岛、十里杏花、滨湖公园及苏公塔等许多景点。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徐州市民休闲娱乐的一个极其悠闲的场所。水面湖光山色,相映生辉,一条玉带般的湖中路,把湖面分成东西两湖;环湖路依山顺堤,宽阔平坦,锁绕一湖碧水,长约14公里。临湖而立,三面青山,叠翠连绵,烟波浩渺,尽收眼底。沿湖而行,岸草如茵。三月桃红柳绿、仲夏荷花吐艳、深秋枫林尽染、严冬梅花傲雪;东岸春景、南岸夏景、西岸秋景、北岸冬景。四季风光层次鲜明,各自异彩纷呈,世有徐州西湖之誉。真可谓“天工美景已如画,人意雕琢又著花”。
云龙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和配套齐全的旅游、餐饮、娱乐及住宿设施,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徐州旅游景点介绍
--------------------------------------------------------------------------------
徐州古称彭城,具有四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集中体现了古人的非凡创造力和深遂智慧,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
以云龙山水、泉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风光怡人,美若西子,秀比江南,兼有北雄南秀之美。名胜古迹掩映其中,与之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徐州历来就是钟灵毓秀、藏龙卧虎之地。中华意经和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刘邦,人杰鬼雄项羽,一代文豪苏东坡,都在徐州留下了他们的痕迹。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刘邦统一天下,建立西汉王朝,封其弟刘交为楚王,定都徐州,延传了十八代,长达数百年之久,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汉代文化遗产。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被称为“汉代三绝”。徐州汉兵马俑是继西安秦兵马俑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作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汉俑是用写意的手法,将汉代军旅中士兵们的思想、神态和情感惟妙惟肖的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如今的徐州人,正用他们的勤劳智慧书写历史的新篇章。高楼耸立,绿草如茵,交织成一道生机勃勃充满动感的都市风景线。美丽的徐州正张开双臂热情地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
范增墓
范增墓在徐州市彭城路乾隆行宫后的土山上。范增(前277-前204),居剿(今安徽桐城南人)。参加了倒秦的项梁起义,后为项羽谋士,被尊为"亚父"。项羽听谗言,多疑忌,中了刘邦的离间计,他不得不告退回故乡,在路中病死。据传西楚军人非常敬重范增,将他葬此。范增墓现在是国家级风景区。
--------------------------------------------------------------------------------
故黄河公园
故黄河公园是徐州任命改造故黄河的杰作,是徐州人民的骄傲。公园贯穿古城,全长7公里,绿化面积157.6亩,为开放式的大型公共绿地。 徐州,地处沂、沭、泗诸水下游,历史上汹涌的黄河给沿岸人民带来无数沉重的灾难,徐州人民饱受水害之苦。公元1875年,黄河在徐州留下了一条故道,由于黄河故道河床高出地面,堤岸残破,河道淤塞,每逢汛期,故黄河水位高出地面3至7米,严重威胁着市区人民的财产安全。为此,徐州人民曾经进行过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宋知州苏轼、明总理河道潘季训治水保城的业绩和佳话。但在生产力低下的旧社会,根治黄患,人们只能寄"苏姑显灵"、"铁牛镇水",而故黄河,犹如一条巨大的水袋,千百年来悬吊在徐州人民头顶,随时都有浇顶之灾。 水患不除,寝食难安。解放以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方针,先后对河床进行了大规模整治,五十年代末基本控制了水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人民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治理故黄河,变水患为水利,一方面对河床进行疏浚、加宽、复堤、砌石挡水,一方面铺路架桥,河岸广植花草树木,大搞绿化,开始了新的黄河综合治理工程。经过十余年建设,一个绿树成荫,四季常青、景点相连、景色宜人的开放式带状公园呈现在市民面前。 故黄河公园,北起合群桥,南至鸡嘴坝,横贯市区庆云、济众、和平等9座大桥和中山、淮海、建国等市区7条主干道,全长6313米,宽20米,花坛166个,乔灌木90225株,树种50多个,游园道路8000余米,绿化面积157.6亩。林带面积43亩,每年播种花草30多亩。昔日的黄河故道,而今如绿色玉带,沿碧水清波绕系城区腰间,成为徐州市重要的风景旅游带。
--------------------------------------------------------------------------------
汉兵马俑博物馆
徐州汉兵马俑位于东郊狮子山附近.1984年12月,徐州东郊狮子山附近出土了4800多件西汉时期的彩绘兵马俑。这批分布于六条俑坑,总数四千多件的陶俑群反映了西汉初年分封在徐州的楚王国军队的整体建制。步兵中既有官吏,又有普通战士如持长械俑,弓弩手俑,发辫俑等。车兵中则有甲胄俑和御手俑之分,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史有重要的意义。而由于作为楚王的陪葬俑,所有陶俑的面部表情则多表现得悲怆肃穆,展示了楚国工匠的杰出制作工艺和艺术表现力。 此次发现是继咸阳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西安临潼秦代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当地政府在原址建立起全国第二处兵马俑博物馆。展出的兵马俑分为兵士俑、官员俑、马俑、盔甲俑和跪坐俑等五类。
--------------------------------------------------------------------------------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在市南郊,凤凰山麓。为纪念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淮塔上面的碑文为毛泽东书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闪闪发光的镏金大字。
塔高三十八点一五米,前有平台和一百二十九级石阶,庄严雄伟。塔上端雕刻着五星照耀下相交的两只步枪和松枝绸带组成的塔徽。塔座正面镌刻着碑文,两侧镶刻着大型浮雕,右侧室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形象;左侧是解放区人民全力以赴奋勇支援前线的感人情景。周有回廊、角亭环绕,前有宽敞的平台,供人民群众集体凭吊。长250米,宽31米,总计129级的台阶直通上下。整个纪念塔显得气势磅礴,雄伟庄严。塔东南不远为纪念馆。
--------------------------------------------------------------------------------
快哉亭公园
快哉亭,位于徐州市解放路快哉亭公园内。《同治徐州府志》记载:"在城东南,旧志宋熙宁末李邦直持节徐州,即唐薛能阳春亭故址构建。郡守苏轼名曰快哉,后明奎楼,俗名拐角楼。" 快哉亭自北宋熙宁十年(1017年)任京东提刑使持节徐州的李邦直在唐代阳春亭旧址改建以来,几经兴废。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徐海道吴世熊重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太守桂中行又进行扩建。新中国成立后,任命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因十年动乱遭受严重破坏,1989年又拨款在原址上重建,与新整修的快哉亭公园在建国40周年之际同时对外开放。 重建的快哉亭座南朝北,是快哉亭公园内东南角高出地面五米的一座独立院落。沿着二十多级台阶攀登进入枣红色的大门,跨入快哉亭幽静的小院,亭楼主体建筑座落正中,古式敞廊环绕相连,显得层次分明。院内的配房、花坛、太湖石河各色花木,交错别致。院门外台阶下的石板路、小桥,直通对面仿古建筑逍遥堂。小桥东西大面积的荷花池中,凉亭、水榭、曲桥相通。春夏之际,荷花妖娆,清香四溢,占地七十多亩的快哉亭公园,已成为闹市区中安静优美的景点。 快哉亭取名苏轼的《快哉此风赋》。宋西宁十年(1077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后,常约宾朋来此避暑。一天,苏市登城步入新改建的亭内,李邦直请他命名。苏轼挥毫作赋:"贤者之乐,快哉此风。虽庶民之不共,眷佳客以攸同。穆如其来,既偃小人之德;飒然而至,岂独大王之雄?如夫鹢退宋都之上,云飞泗水之湄,寥寥南郊,怒号千万,飒飒东海,鼓舞与四维。因此隅晋人一映之小,笑玉川两腋之卑。野马相欢,搏羽毛于汗漫,应龙所行,作麟角以参差。"。从此把阳春亭易名为快哉亭。 昔日的快哉亭,建筑在古城墙的角上,北成为奎楼,为徐州古城的五楼之一,与彭祖楼、霸王楼、黄楼、燕子楼、布于古城周围。奎楼祀奎星,为文人崇祀之神。古时每年五月十六日有庙会,香火甚盛。因楼建在古城东南处,有成拐角楼。徐州的古城墙在历史上享有盛名,1928年被当时的驻军扒砖卖钱拆除。今快哉亭下的城墙已修复,游人在快哉亭举目眺望,古城内外景色尽收眼底,为古今登临观赏胜地。北宋诗人陈师道在《登快哉亭》师中写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
彭城广场
彭城广场坐落于市中心,建设于1998年6月4日,同年9月底建成开放历时116天,是徐州九八年市政府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它的建成实现了徐州市人民拥有市中心区大型广场的宿愿。彭城广场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广场东西长约250米,西起中山北路,东至彭城路:南北宽400余米,横跨淮海路,管理面积近十万平方米,绿地面积近4.2公顷,绿地率达67%,为目前全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彭城广场由中心广场、副广场和南广场三个部分组成。主广场按"鼎"字形分割绿地,组织游人。"鼎"的四只脚为伸向四方的游览道,"鼎"身用安溪红、太行红花岗岩铺装成目前国内最大的象棋盘,象征着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绿地以大块四季常青的美国进口草坪做底色,保留原有大乔木及观赏石榴树,形成"树下有花,花下有树"的效果。广场中心设有零公里标志和国旗旗杆。副广场由原广场改造而成。中心部位设有广场鸽房、工具房等。广场草坪多以不规则图形分割,留出大块活动空间,方便了市民晨锻、休憩等活动。与淮海路相望的南广场是以观赏为主的草皮广场,面积12320平方米,中心设有圆形喷泉、灯光、音响设施,"火树银花"彩灯高19.98米,采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模拟出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礼花怒放造型。
--------------------------------------------------------------------------------
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坐落于徐州市区西部、淮海西路、纺织西路叉路口东北角。 广场面积22000平方米,草坪12000平方米,栽植雪松、女贞等170余株,广场绿地面积1.4公顷,绿地率达62%,硬铺装8000平方米,是一处面积较大的广场绿地,广场由主广场和西部两个副广场组成。主广场为下沉式喷泉广场,采用圆形空间排列组合,构成主水景区、次水景区、休憩区、绿荫广场四个区域。主水景区大型音乐喷泉利用循环用水控制技术,辅以灯光音响,形成高低不同、流光异彩的复式喷泉效果。次水景区以圆弓形休息花架为建设主体,游览道曲折蜿蜒,是欣赏水景的最佳场所。休憩区位于广场西南端,呈扇形,18米宽的弧形前庭绿带呈缓坡状延伸至主水景区边侧。西侧鹅卵石铺成的游步道是市民健身的好去处与主广场隔路相望的两个副广场用流畅的线条布置花卉、树木,与主广场遥相呼应。广场绿化以常绿的雪松、女贞为背景,以常绿草坪为底色,间植银杏、枫树等色叶树种,简洁明快,四时景异,充满盎然生机,是市民休息的好去处。
--------------------------------------------------------------------------------
狮子山西汉楚王陵
狮子山楚王陵位于徐州狮子山。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遗址距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位于其西侧300米远的汉兵马俑则是楚王陵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 汉兵马俑在1984年12月发现,由徐州博物馆发掘。并在1985年在原址建立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坑分步兵坑和平、骑兵坑两部分。一号坑前段全部放置站式俑,共516个,后段有陶俑约500件;二号坑前段放置各式陶俑832件,后段残存以跪座式俑474件;三号坑尚未发掘;四号坑内有俑仅十余件,且多破坏。据初步推测,此墓的主人为汉代分封到徐州的某一代楚王,这批陶俑是楚王拥有军事力量的缩影。狮子山仅兵马俑的发现,对研究当时的墓葬制度,兵俑的装备和组成,骑兵、车兵的建制和运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楚王陵,使得狮子山地区一举成为全国瞩目的旅游热点。这座楚王陵不仅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奇特的结构更是独树一帜,前所未有。墓中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套),有金、银、铜、铁、玉、石、漆等质地。其中不少文物,如雕龙玉璜、弦纹玉环、王卮(杯)、螭虎纹玉饰、镶玉漆棺、铜扁壶等均是国内考古的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墓中残留的楚王遗骨,首次成功地复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最有名气的是徐州狮子山楚王陵金缕玉衣,它以其使用玉片和金缕最多,玉质最好,堪称国之重宝。在灯光下闪烁出玻璃光泽的金缕玉衣,长1.74米,从头到脚连成一体,非常像古代的盔甲,共使用了4248片玉片,金缕1576克。据介绍,这件金缕玉衣目前有很多全国之最。年代最早:入土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54年,距今超过2000多年。玉片最多:在国内已发现的玉衣中,一般所用玉片少于3000片,而此件玉衣玉片达4248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阗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最精,保存最好:这些玉片最大的10平方厘米,最小的不到1平方厘米,且非常薄,有的仅厚0.1厘米。玉片的表面抛光光洁度很高,打孔工艺也很规范。现存徐州博物馆。 狮子山楚王陵的发掘填补了西汉初年东方汉文化研究的一大空白,其雄浑博大的汉代特色更令后人赞叹已。
--------------------------------------------------------------------------------
土山汉墓
土山汉墓位于云龙山北麓,为东汉时期某彭城汉王妻子的墓葬。1979年,从一号墓出土了一件银镂玉衣,全长1.7米,由2600多块玉片用银丝编缀而成,其复制品现存于徐州市博物馆。此汉墓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
--------------------------------------------------------------------------------
龟山汉墓
龟山汉墓位于中国江苏徐州市九里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该墓于一九八一年二月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首次发现,同年十一月和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南京博物院会同徐州市文化局先后对北墓道及整个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一九八五年,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征集了该墓出土的刘注龟钮银印,从而揭开了墓主人的身分之谜。一九九二年七月筹建,龟山汉墓第一期保护工程已于一九九三年六月竣工。
龟山汉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为楚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麓,成喇叭形状,有南北两墓道,墓室由人工开凿而成。每条甬道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到了1/10000,南北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是1/16000,甬道地平面,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0/1000的自然坡度,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甬道。每条甬道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每层13块,每块塞石重6-7吨。墓室十五间,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墓葬东西全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容积达到2600多立方。此墓工程浩大,雕凿精细,气势雄伟,实为世界罕见,中华一绝。
--------------------------------------------------------------------------------
徐州汉画像艺术博物馆
徐州汉画像艺术博物馆位于云龙湖东岸。博物馆是一座仿唐宋建筑,占地1公顷,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馆内藏有汉画像石260多块,展线长达400多米。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石、祠堂四壁上的装饰画像,盛行于西汉至东汉、魏晋年间。此处的汉画像石艺术价值很高,同时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文物资料
--------------------------------------------------------------------------------
戏马台
戏马台,是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为公元前206年项羽所建。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历代在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台头寺、名宦祠、三义庙、聚奎书院、耸翠山房、碑亭等。岁月延嬗,时移世变,昔日的建筑物已荡然无存。 为保护古迹,褒彰项羽的历史功绩,徐州市人民政府对戏马台进行了重修,新建山门、曲廊、诗碑廊、追胜轩、集萃亭;新雕铸了项羽石像和霸业雄风铁鼎;修缮了碑亭和照璧,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两组仿古建筑群,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飞檐翼角,古朴典雅。整修一新的戏马台,巍巍壮观,流光溢彩。登台揽胜的游客络绎不绝。它已成为国内项羽遗迹旅游网络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
云龙公园
云龙公园位于市区王陵路南侧,在解放前是耶稣教和佛教墓地,1958年建成公园。东临云龙山,南靠苏堤,向北楔入市区,面积361亩,其中水面面积120亩,是我市开发建成较早,紧靠市中心、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公园。年接待游客量170万次。 云龙公园采用自然是园林布局手法,有盆景园、知春岛、荷花厅水榭、假山花廊、花圃、游乐区6个景区。 盆景园,又名"以林",位于东大门内北侧,是我市独具特色的盆景专类园。总面积13800平方米,其中水面4300平方米,1982年建成开放。园内建筑为岭南派风格,山水相映成趣,景点错落有致,如诗如画,园中陈列和展出的3000余件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盆景作品,令人啧啧称奇。 知春岛景区,面积500平方米,因多植迎春、春梅等早春花木,故名。景区内主要建筑燕子楼,为古代徐州五大名楼之一。白居易有"满窗名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等诗句。历代文人如苏轼、文天祥、陈师道、阎尔梅等都有咏怀燕子楼的作品。元、明、清的戏剧和小说亦有许多描写关盼盼独居燕子楼的作品。唐景福二年,燕子楼毁于战火。此后屡建屡废,楼址亦变异不定。1985年,徐州市政府拨款在云龙公园知春岛上重建。1992年,日本"徐州同乡会"捐款23万元新建了回廊、假山等配套工程,使该景点更加完善。 荷花厅水榭区由茶社水榭、长廊、平台组成,建筑面积914平方米。这组建筑面山临水,古朴典雅,为公园的主体建筑。此处凭榭东望,潋滟湖水映衬着树木葱绿的云龙山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至夏日,红莲争艳,荷叶田田,临水观赏,景致更加怡人。 假山花廊位于南湖临水半岛上,由大假山、花廊、花坛组成。假山高5米,山上有亭、桥等建筑,山上有通道逶迤至山。周围花木扶疏,景色优美。 公园南部为花圃,由龙柏、园柏、水杉、紫藤、剑麻、月季等植物100余种。该景区以景取胜,是晨练、阅读、休息和散步的最佳场所。 游乐区在公园北部,设有海陆空电动游戏机、碰碰车,"洞天福地"等多种游艺设备及湖面游乐项目。每逢节假日,人们或荡舟轻歌,或纵情游乐,欢声笑语,此伏彼起。该区东北隅有一土丘,占地约400平方米。丘上松柏苍翠,古意幽幽,相传为西汉王陵母墓。
--------------------------------------------------------------------------------
云龙湖
这是徐州最美的风景。云龙湖风景区位于城区西南、南郊风景区西北部,西连韩山,东依云龙山,南傍大山头和猪山,现有水面5.8平方公里,陆地5.6平方公里。真山真水,山青水秀,湖光山色,山水争辉。古往今来,其三面云山一面湖的天工自然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子。北宋文学家苏轼知徐州时,情钟此湖,曾发奇想:"如能引上游...之水流入此湖,则此湖风光可与西湖媲美,而徐州俨若杭州。"然而,苏轼空有此愿,遗恨千年,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才变为现实。 现在的云龙湖光彩照人,成为一处综合观光旅游风景区。一条玉带般的湖中路,把湖面分成东西两湖;环湖路依山顺堤锁绕一湖碧水,长约14公里。 主要景点: 一、云湖泛舟:东湖设有多种游船码头,备有大型游船、快艇等多种船只,为游客服务。 二、湖光灯影:云龙湖夜景迷人。湖心岛、游泳场及环湖道路、建筑均装有多彩灯光。金塔耀眼,桨声灯影,令人陶然,留连忘返.三、十里长堤:云龙湖三面环山,北大堤长约十里,堤顶标高37.5米,堤面宽19.5米。站在堤上,炎夏酷暑,凉风拂面,举目远山近岭,葱绿一片,游客衣衫飘飘,怡然快然四、万人泳在十里长堤东段,沿湖建有大型游泳场,长1500米,宽100米,面积15万平方米。泳场水泥铸基,辅以人造沙滩。每逢盛夏,男女老幼,成群结队而来,泳者往往数万。 五、别有洞天:云龙湖东北隅,有隧道穿越云龙山第三节,高6.5米,宽7米,长约600米。游人乘舟可达彭园。 六、荷风渔:湖南路北侧,沿湖面植莲400余亩,每逢荷花盛开之际,即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景。 七、湖滨垂钓:环湖一周,即或可放杆钓鱼,东湖南岸尤佳。湖南路中段辟有大型鱼塘,并设钓位200余处。 八、桃霞烟柳:沿湖东路、湖南路,傍路滨水,桃柳相间。冬去春来,杨柳吐丝,垂绿水面;桃花灼灼,红云缭绕。 九、金山塔影:云龙山下,临湖一丘,名"小金山",海拔45米。金山上有五层八角金黄琉璃塔一座,为仿宋代建筑,高22米,建筑面积312平方米。每层有观景护栏,内有旋转楼梯,扶摇而上。登塔眺望全湖,一览无余。 十、杏花春雨:云龙山与小金山之间的云龙山麓,旧植大片杏林。早春时节,杏花盛开,如烟如雾,蜂飞蝶舞。苏轼有送张水部诗:"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即指此地. 十一、寒波飞鸿:隆冬季节,湖面水气氤氲,烟笼雾罩,成群凫雁降落,密密麻麻,星星点点,或闻声惊起,如旋风升空,散落水面,激起水花片片,成为冬湖一大景观
--------------------------------------------------------------------------------
云龙山
位于和顺县城西,山上建有公园。 在云龙山“玉泻桥”北,有石牌坊一座,登阶而上,连走数十个台阶,便可到达“龙王庙”。庙东有“澄碧楼”,楼中水井,清澈澄碧,偶见游鱼,历历可数;庙西,有钟楼一座,钟鸣之声,远逸数里。此外,云龙山还有典雅古朴的“棋盘亭”。这个小亭,构造精巧别致。在云龙山上,还有“四明所”、“翰俗轩”、“掌陀庙”、“观音堂”等景观。
龟山汉墓:20元 汉楚王陵:25元 戏马台:10元 云龙湖风景名胜区:20元 云龙山:3元 汉兵马俑陈列馆:10元 汉画像石博物馆:10元
⑥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怎么样,大家说说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 1953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土建专业和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的铁道专业合并建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1958 年,中共湖南省委决定以原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为基础,改名为湖南工学院, 1959 年改名为湖南大学。 1960 年 9 月 15 日,根据铁道部铁教学刘 [60] 字第 2345 号文件,以湖南大学的铁道建筑、铁道运输、桥梁隧道三个系为基础,增设数理力学系、电信系,成立长沙铁道学院,直属铁道部领导。 2000 年,根据中央决定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组建中南大学。 50 年来,学校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目前校园占地面积 860 余亩,建筑面积 32 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 3 亿多元,仪器设备总值 7300 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 1 万平方米,藏书 80 余万册,各种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学校现设有土木工程、工业设计、通信工程、交通运输、 工程力学、工程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建筑学、自动化、会计学、统计学、社会学、法学、英语、法语、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设备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22 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工、理、文、经、管、法等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现有在校学生 1 万余名,教职员工 1700 余名,其中具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1000 多人。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五十余年来,共培养了各类人才六万多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 97% 以上。 学院一贯重视学科建设,是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之一,现有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二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三个博士后流动站 —— 数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19 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 43 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国家重点学科 3 个,湖南省重点学科 3 个。目前在岗博士生导师 44 位,硕士生导师数百位,每年开展科学研究项目两百余项。 学校坚持科研 “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学研一体化 ” 的方针,发挥土木工程、概率论、图论、相对论、优化设计、随机振动理论等学科优势,积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为铁路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 1978 年以来,共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 863 ” 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 1700 多项,获国家、部、省以上奖励 140 多项。如: 土木工程方面:有以两位院士为主要带头人的、势力雄厚的学科梯队,在桥梁与隧道工程、铁道工程、岩土工程和防灾工程等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数学方面,以数学家侯振挺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研究队伍,在马尔可夫过程的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重大成果,两次获国际 “ 戴维逊 ” 奖,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其 “ 最小非负解法 ” 在国际上被誉为 “ 侯氏定理 ” ; 在交通运输方面,高速列车研究中心承担了我国高速列车外型设计和列车撞击动力学的研究,其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铁路运输管理等领域,解决了铁路运输方面一系列重大问题,研究开发的 “ 客票管理系统 ”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外语方面:在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社科研究方面的奖励,是铁道部和湖南省外语学术研究和交流及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是湖南省高等自学考试英语专业的主考单位,设有铁道部外语中心,并有外国语言文学暨翻译研究所等四个研究机构。硕士学位点 “ 英语语言文学 ” 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 A 类硕士点,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是湖南省 “ 十五 ” 重点建设学科。 信息技术方面:以青年教授李义兵博士为带头人的研究小组,在纳米电子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美国、意大利科学院院士称为 “ 李-方法 ”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获得霍英东基金研究类二等奖;在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成功地解决了浮法玻璃在线自动检测等问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为主承担的国家 863 计划项目 “ 长沙市自来水公司 863/CZMS 应用师范工程 ” 通过国家验收,并获得科技部奖励。 2009年中南大学成教院创智新程委培专业学生将全部搬到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学习,学校根据规划,将铁道校区软件、信息技术等专业形成规模化优势,预计铁道校区将成为软件人才基地。 机械制造方面: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数控螺旋锥齿轮铣齿机,成为近年我国数控机床产品六大技术跨越之一。 学校从 1978 年开始聘请外籍专家,首开 铁道部和湖南省高校聘请外国专家任教之先河。至今已经 先后有 340 多位外国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或短期讲学,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的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于 1999 年获得留学生招生权,目前已招收来自美国、韩国、蒙古及泰国的留学生。 学校是湖南省第一所成立董事会的高校,现有董事单位 80 个,与社会的横向联系密切。校办产业有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的各类实体 20 多个,在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方面取得累累硕果。
⑦ 姓楼的名人
楼护、楼光、楼屯、楼大鹏、楼宝棠等。
1、楼护
楼护,字君卿,西汉山东人,父乃世医。他本人少年时就读过数十万字的本草、医经、方术书籍。医术高明,又善辞令,“楼君卿唇舌”为时人称道,甚得名誉。
2、楼光
楼光,北宋政治人物。楼郁次子,楼常之弟,楼肖之兄,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才气俊伟不群”,神宗元丰年间,任婺州浦江尉,历任无为军判官、知畿县。官至承议郎。后为权贵所迫,遂罢归。子嗣不详。
3、楼宝棠
楼宝棠, 1935年4月出生,字越人,号玉巍山人,斋名五家书幄,出生于浙江东阳,毕业于军事测绘学院、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金陵老年大学,地震社会学家。江苏省地震社会学研究会会长、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理事、新长征民族文化艺术传播中心高级书画师、淮海书画院名誉院长。
4、楼屯
原名卓力(1880-1950),字肖嵩、辛壶、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缙云人,久居上海。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篆刻得吴昌硕指授,合秦、汉和浙派之长,自成一格,所作驭刀如笔,气韵浑古苍媚。
5、楼大鹏
楼大鹏(1936~)男,浙江宁波人。从小旅居英国,1953年回到祖国,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大学期间是一名优秀跨栏选手,曾以25秒2的成绩打破男子200米低栏全国纪录。
⑧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生出过哪些领导
兰州交通大学部分知名校友
黄 民 原铁道部总经济师、发展计划司司长现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司长
郭允冲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部党组成员
耿志修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铁路重载运输专家
戴晓曙 中组部干部一局巡视员副局长
高晓兵 曾任铁道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现任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聂阿新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
董峰贵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董事长
陈务军 上海交通大学博导,教授
马坤全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博士导师
徐瑞华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雷乐成 浙江大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秦世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义亮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荣辉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博导
张 哲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主任博导
拾 兵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副主任博导
郭进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王在华 世界易经学会(WBCA)荣誉会长兼学术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易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马建军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富生 日本岐阜大学工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石宗利 湖南大学教授、博导
王克海 交通部桥梁科学研究院博导
田长海 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石 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一波 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张建国 原中华英才网总裁
白中仁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总裁
赵伟民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
周岳溪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水污染控制技术首席科学家
张曙光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
鲍继怀 广州市丰凌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力 和光集团总裁
汤建国 青藏铁路公司副总经理
马海民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范多旺 兰州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丁昆 中国铁路编组站自动化领域业界公认的首席专家
陈后金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刘维宁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博导
赵德安 西北民族大学校长 博导
赖远明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导
张孟喜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系主任博导
张金荣 杭州地铁公司副总工
谢正光 北京市地铁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安同祥 早稻田大学教授
陈东安 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科研究所教授
谭忠盛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教授、博导
李向前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杨少林 圳地铁三号线公司总经理
漆宝瑞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黄西华 中铁二局集团公司董事长
晋志毅 西安铁路局副局长
林兰生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经理助理
张继民 辰日中国总部总经理
李 宁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朱本珍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光范 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邢 斌 青藏铁路公司副总经理
马步真 天水建筑设计院院长
刘永红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继武 中铁隧道局局长
赵立香 甘肃省团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
王猛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英龙 京津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
姜满金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建新 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拉有玉 兰新铁路新疆公司总经理
刘学良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现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苏顺虎 铁道部运输指挥中心(运输局)副主任兼运营部主任
孟素荷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 斌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董事长、总裁
张锦跃 原西安铁路局党委书记,现铁道部派驻华沙(波兰)铁路合作组织代表,铁路合作组织委员会副主席
方兰珍 原铁道部劳动和卫生司司长,现中国铁道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郭民龙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生荣 西安铁路局副局长
郝东周 郑西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朱朝阳 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杜世家 兰州航天石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康 维 南昌铁路局副局长
刘志江 全国铁路总工会生产宣传部部长
高金阳 兰州铁路局副局长
赵 平 兰州铁路局副局长、总工程师
华国贤 昆明铁路局副局长
李尔涛 吉泰物流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汤友富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
白晓春 青藏铁路公司党委书记
朱华新 青藏铁路公司副总经理
王在广 乌鲁木齐铁路局副局长
许翌星 江苏山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宁夏理工学院常务副董事长
汪绍恩 北京巨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邢 涛 兰州铁路局副局长
马叶江 乌鲁木齐铁路局副局长
张喜胜 铁十二局集团副总经理
李布英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
张陪众 中铁21局集团公司副局长
吴成福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武海光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副经理
刘登科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龙援青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孝文 铁道经济规划院副院长
谌良仲美 中环境基金会副总裁
项志敏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权县民 中交二局副总经理
史柏生 中铁三局 副总经理
谢亚伟 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副总经理
刘永红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荣发 铁三院总工程师
刘林山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⑨ 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师资力量
截止到2011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9人,副教授职称24人,博士38人(含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具备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海外留学背景并取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教师6名。学院还聘请了50余位国内外相关专业或行业的知名学者、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作为学院的兼职或客座教授。 曹旭华: 现任经管学院教授、院长,兼任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和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不动产投资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经济学会理事,浙江循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校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曲昭仲:经管学院教授。1969年参加工作,国家三线企业工人;1978年考入山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专业学习,学业优良,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99年评聘为教授,2002年任浙江科技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公共产品公共财政方向。自1982年至今,在核心期刊、二级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在中央级和地方级出版社出版教材11部、著作3部;承担省级课题4项,厅级课题3项。同时完成横向课题3项。
冯军:研究员,现任浙江科技学院副校长。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调入我校工作。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浙江省高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多个学术组织的理事或常务理事,同时受聘其他一些高校的学术组织或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多次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教学检查和评估。
曹敏:经管学院教授、副院长,浙江科技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87至2000年在浙江科技学院机电系任教。期间,1994年至1995年赴联邦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 Hannover)、贝斯多夫机械制造公司(Berstoff Gmbh)进修学习,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和机械制造系统。2003年至2004年在德国富朗霍夫研究院物流所(Fraunhofer ATL)和爱尔兰根大学(University Erlangen-Nuernberg)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标杆管理、中外物流比较等领域进行了合作研究和讲学。
任志宇:经管学院教授、现任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馆长,浙江大学机电工程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工业工程会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会展研究会筹备会员。
王克春:经管学院教授。浙江省经济学会会员,浙江省社会学会会员,浙江省卫生经济学会会员。目前,主要讲授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和外贸实验等课程。科研的领域集中在医疗卫生改革、健康保障理论与实践。在医疗改革的研究中,提出复合型健康保障概念和基本框架,并将该理论应用于浙江省的改革实践。
董敏:经管学院副教授,现任体育休闲产业研究所所长。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MBA学位。先后在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省直房改办、住房基金管理中心、绍兴市建设委员会、市城建投资公司、浙江省机关后勤经济发展中心行政管理和研究工作。主持、承担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若干。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学、体育休闲产业。
惠丰廷:经管学院副教授。1990年7月-1997年7月,在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教;1995年11月-2002年7月,在企业工作;2002年7月-2003年1月,任武汉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出版《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教材二部;发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若干;主持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一个,主持和参与横向项目以及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若干。还承担主要着全英语授课专业的教学工作。
李长安:经管学院副教授,工商管理系系主任。1986年毕业于大连轻工学院,制浆造纸专业本科。1996年杭州电子工学院会计专业研究生班结业。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主讲过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等多门课程。长期从事环境经济方面和教学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三项,发表论文十余篇。曾主要参与两家造纸厂建设。
李於洪,博士、经管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产业、信息资源建设。1985年毕业于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分至新疆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技术室工作,任室主任。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12月至今,任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毛禹忠:经管学院副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生研究员、全国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浙江省专家团专家 、北京《发现》杂志副理事长、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信息及决策支持系统、管理现代化。 先后在铁道部石家庄铁道学院、云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冶金部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工业大学、中外合资深圳鸿华纺织印染实业公司,中外合资深圳克瑞特制衣有限公司,香港美加设计(深圳)有限公司、中加合资顶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工作过,有多年工作经历。
邵雷:经管学院副教授。曾在德国Dresden应用技术大学和德国公司进修、工作。 1990年来一直在浙江科技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曾讲授管理信息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和物流技术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产品信息建模、生产计划与控制、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和CAD/CAM及集成技术。
陈伟民:经管学院副教授、系主任。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1988年-1993年在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工作,任训练部参谋,正营职,少校军衔;1993年从部队转业后在长兴县税务局工作,任信息中心主任;1996年调浙江教育学院任教,先后担任过教研室副主任,系主任,社科部副主任等职。2005年调入浙江科技学院任教,目前任国际经济系主任。研究方向是制度经济学,科研成果主要有: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厅级及以下课题三项,在《中国经济问题》、《财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在教学上,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讲授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运筹学和统计学等课程,讲课形成自己的风格,深受学生的欢迎。
闫换新:博士,经管学院副教授。2004年以来主持浙江省教育厅、杭州市哲学规划等科研项目,参加浙江省科技攻关等项目工作,主编《电子商务》教材一部,发表论文若干篇。
杭雷鸣:管理学博士、副教授。1988年9月进入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于1992年7月毕业并进入中国一汽集团柴油机厂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后于2002年9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攻读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5年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2004年7月提前攻读交大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研究生,于2007年1月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如Energy policy,《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问题》、《情报科学》、《企业管理》等。所参与课题的课题有:1、上海“十一五”时期若干重要资源供需趋势预测研究(上海社科基金项目系列课题),撰写了总报告,该课题获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三等奖;2、中国城市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王富忠:博士、副教授。2000年7月获湘潭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6月获昆明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6月获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同月,进入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敏捷物流、敏捷供应链。已在《中国机械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ISTP国际会议两篇、EI国际会议一篇。曾讲授过《现代物流采购管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
袁云峰:博士、经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200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及“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近几年来,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以及《国际金融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或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获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目前正在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研究(07CGLJ014YBX)”,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区域经济与金融,统计理论方法及应用,以及体育休闲产业。
张纯:博士、副教授。1999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贸易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同年10月获日本文部省国费留学生奖学金赴日留学,2006年3月获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9月开始任教于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已在《开発学研究》、《农业市场研究》、《Bee World》、《国际贸易问题》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出版专著一部。 葛晓巍:男,1974年生,汉族,河北滦县人,讲师。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参加科研项目: 1、2006.6-,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阶层分化及其市民化态势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05JJD810004); 2、2005.7-2006.1,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与农作制度创新模式研究,省政府委托项目。发表论文: 1、非农化进程中从事非农职业农民的从业时间浅析.《农业技术经济》2007.2,第二作者。 2、我国农民的职业流动及择业期望.《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第二作者。 3、我国青年农民的非农职业选择——初职、现职及期望.《青年研究》2006.10,第一作者。 4、“入世”后西部特色农业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农村经济》.2003.6,第二作者。 5、非洲农村的养鸡业.《世界农业》.2000.8,独著。研究方向:农村劳动力流动及社会分层。
郭俊辉:男,黑龙江省人氏。1997年至2006年就读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先后获得该校学士和硕士学位,并获该校博士毕业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科学和消费者行为学。先后为公共关系学和管理心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的任课教师。公开发表论文若干篇。
⑩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在哪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前身为铁道兵第七师三十二团,组建于1952年,1984年兵转工并入铁道部,2000年10月归属中央企业工委管理,2001年10月改制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2003年3月划归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
公司资质为公路工程、房建工程、市政公用工程、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水利水电工程、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土石方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公路路基工程、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丙级。自1997年12月以来,公司先后建立和实施了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通过了华夏认证中心的审核,取得了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国内、国际双认证证书,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公司测试中心通过了国家一级计量试验室认证并获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和实验室认可证书。
公司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经营灵活、专业突出、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技术先进、效益一流、职工富裕、和谐稳定的工程公司”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抓机遇、强管理、保增长、促发展,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专项施工能力、经济运行质量和规模经济效益。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坚持制度化管理、系统化控制、标准化作业,深入开展标准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达标活动,规范资源配置和过程管理,建立健全了责任体系和奖惩机制,全面提升了对项目和施工队伍的管控能力。在安全质量管理上,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和“凡是事故都是责任事故”的理念,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危险源辨识评估和风险分级控制制度,加大隐患事前排查和事故问责力度,健全了质量自控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和终身负责制,确保了安全生产无因工责任事故,实现了工程创优和信用评价责任目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靠突出的业绩、良好的信誉走出了一条揽干并重、以干促揽、滚动发展和依靠科技创优质、出精品,依靠质量创名牌、树形象的良性发展之路。先后承建了一大批铁路、公路、市政、房建和水利水电等工程建设项目,尤其在长大隧道、高难度桥梁、铁路客专、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大型市政和房屋建筑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其中承建的京津、武广、郑西等铁路客运专线关键技术全面突破;以武广客专黄秋山隧道为代表的一批长大隧道和大型洞库施工技术全面成熟;承建的重庆鱼洞长江大桥、石家庄槐安路斜拉桥、沪蓉西高速公路龙潭河高桥等一批高难度桥梁施工技术全面提升;33万m2的广州大学城房屋建筑群,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顺利交付使用,并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工期、安全、质量履约能力和文明施工水平受到业主高度评价。所干工程质量合格率均为100%,优良率达90%以上。现参建的国家重点工程京沪高铁和石武、宁杭客运专线项目施工生产态势良好。
公司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1项、银奖1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工程3项、首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1项、省(部)优工程11项、总公司优质工程9项;公司本级连续多年保持“省级优秀企业”和“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安康杯”劳动竞赛优胜单位、省级“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公司两次荣立省级集体一等功;先后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2人被评为省级优秀企业家,8人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和铁道部“火车头奖章”, 1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人被评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4人被评为铁道部铁路工程“优秀项目经理”,5人被评为交通部公路工程“优秀项目经理”, 11个工程项目分别被共青团山西省委、全国铁道团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工程”和“青年突击队”,4人记山西省一等功,1人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被评为总公司劳模,6人被评为集团公司劳模,15人被评为集团公司技术名人。
公司地址在:山西省太原市人民南路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