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作质量评述
地质调查工作严格按审查批准的设计和有关规程、规范组织实施,采用GB/T19000-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进行全程监控,各种地质点、工程点记录格式、内容,均按中国地调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的有关要求执行。
本次工作制作的遥感影像清晰,信息丰富,其图廓对角线实测值与理论值之差小于1mm;图像解译标志明显,解译单元划分合理,解译要素齐全、客观、准确;野外调查验证工作部署科学合理,重点突出,达到了对主要含煤区和重点含煤区的有效控制;GPS定位仪经国家光电测距仪测试中心检测,其精度达到国家标准。定位误差小于20m;成果图件内容正确,图面美观,成图误差小于1mm;文字报告结构合理,内容翔实,论述依据充分。
剖面测量严格按设计要求布置,控制程度达到了地质目的。剖面测量对地层划分正确,岩性分层合理,对地质现象、地质特征的观察、描述细致,记录正确。检查中未发现有重要地质内容遗漏现象。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的制作要素、内容齐全,表达与记录一致。比例尺选择合理,图面美观整洁。
地质填图方法采用得当,穿越路线间距、地质观测点距符合要求,对观测点观测细致,描述内容较全,记录清楚,所作素描图要素齐全,与实际相符,对地层、构造的控制合理。
对所见煤层露头点进行了全面调查,对煤点位置、分布范围、含煤时代、煤层层位、厚度、结构、顶、底板岩性特征等作了详细了解,有的点还适当作了揭露,描述和记录准确。GPS标定准确。
生产井、老窑调查内容齐全、详细,测量准确,记录清楚、整洁,所作图件要素齐全,标注得当,图面整洁美观。
探槽布置按设计要求进行,主干槽和短槽布置合理,施工质量较好,对地层、煤层揭露清楚,可进行岩性分层,测量到岩、煤层厚度和产状,大致了解煤层沿走向的分布及其变化。探槽地质编录认真细致,记录内容齐全、准确,分层合理,厚度测量准确,检查中未见遗漏重要地质内容。并对典型地质现象作了素描和照相,探槽中所采标本、样品代表性较强,采取方法、规格符合有关规定,包装及时,记录清楚。现场编录资料项目组及时进行核对、检查和整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客观地反映了各种地质现象,经三级质量检查,质量优良。遥感地质解译单位合理,解译要素齐全,解译标志清晰、可靠,各种地质界线重现性的合格率达95%,完全满足了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
专题图像增强处理工作选区合理,方法科学全面,处理效果明显,达到了有效提取地质、矿产等信息的目的。
『贰』 工程质量如何认定和评价
按照验收规范要求,各检验批检验合格。
分项工程监理验收合格。
单位与分部工程监理单位组织了初验,并且核查竣工资料后。业主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后将存在的质量问题形成验收报告。经施工单位整改完成后并经监理整改复查后即可交付使用。
此过程就可以认定工程质量合格。
至于评价有合格与不合格,如果检查情况经过整改还不能满足安全质量与使用要求,可以判断不合格。
『叁』 工程观感质量评价
基本上是这样,只供参考,一般的工程观感质量都填好,特殊工程(比如重点工程,军区工程),填优质。
『肆』 保质期满后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评价怎么写
保质期满后就是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评鉴评价怎么写?昨天也根据实际情况一下,为什么因为保利金满了以后可能要写出要有希望的申请才可以。
『伍』 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评价 怎么写
叫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各责任主体都自格式没由施工单位代打印交相关单位加盖公章比设计单位写内容:工程概况验收间按照设计施工图施工各部项工程均验收合格等
『陆』 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的评价
已经按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完成施工,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齐全,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完整,观感质量符合要求。
『柒』 质量评述
项目工作质量实行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和岗位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质调查院、项目、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开展经常性、阶段性、年度性的质量检查工作。实行自检、互检、专检三级检查制度。为确保区域地质调查质量,着重把好野外地质资料验收关,项目采取了以下措施:
1) 由项目负责人带领的技术职能管理组负责质量管理工作,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各专业学科组组长为成员的质量检查小组;
2) 项目运行中严格遵守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暂行,2001 年 6 月) 、《青藏高原艰险区 ( B 类区)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 2003 年 4 月)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遥感工作细则》( 征求意见稿,2003 年 4 月) 和 《1∶250 000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 中国地质调查局编,2001 年 9 月) 等规范性文件,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下发的关于地质调查工作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3) 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实行全面监控。从设计书的审查、野外资料的验收、最终成果报告的验收,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或地区项目办专家及地质调查院项目管理室、质管办等对整个项目进行监理验收,写出验收报告,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开展下一步工作。
各项工作的质量情况如下:
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 采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测制 1976 年出版的 1∶10 万地形图,1∶10 万地形图依据 1970 年、1971 年航摄,1974 年调绘,采用 1971 年版图式,1976 年出版。地形图绘制采用了高斯-克吕格投影,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体,1954 年北京坐标系,1956 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 40 m。所使用的地形图地形地物显势性好,作为野外手图和实际材料图,满足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制图要求。
本次收集并使用的 1∶25 万地形图是成都军区测绘大队依据 1976 年出版的 1∶10 万地形图和1977 ~ 1978 年出版的 1∶20 万地形图于 1987 年编绘,1988 年出版的,等高距为 50 m。地形地势满足 1∶25 万地质制图要求。调查区的 1∶25 万数字地形图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供,为 1∶25 万数字化地质图的地形底图。
遥感影像图: 遥感地质解译采用的遥感影像由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编制的比例尺1∶25万标准图幅卫星影像 ( 美国陆地卫星 TM5 ( 红) 、TM4 ( 绿) 、TM3 ( 蓝) 3 波段假彩色合成) 和比例尺 1∶10 万的分幅卫星影像,影像清晰,精度高,完全符合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地质解译工作的要求。
地质填图精度: 调查区是 《青藏高原艰险区 ( B 类区)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中划分的 B3 类区,单图幅路线总长度要求不小于 2 000 km。据此我们结合调查区的实际情况,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地区的填图路线间距多控制在 8 ~10 km 之间,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地区实测路线间距为6 ~ 8 km,若拉岗日结合带的部分重点研究地区实测路线间距为 4 ~ 6 km,在实测路线之间穿插遥感地质解译路线,以提高区域地质调查填图的精度,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的编录按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遥感工作细则》( 征求意见稿,2003 年 4 月) 之要求。在观察路线上详细观察记录,路线所通过的地质界线、重要接触关系、重要地质构造或重要地质现象等均有地质观察点控制。采集必要的样品,取准、取全各类地质要素、参数数据,露头良好的路线都要求做好连续性的地质剖面。每个填图单元有 1 ~2 条实测地质剖面控制,若拉岗日结合带重点研究区中出现的重要地质单元布置了 2 ~3 条实测地质剖面。剖面比例尺为 1∶5000,对不同的岩石组成进行详细划分,取准、取全各类样品。
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反映实测的各项地质调查内容,包括所有地质体、地质体界线、正式填图单位和具有特殊意义的非正式填图单位、各种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各种构造形迹及各种有代表性的产状要素 ( 含地层、岩层面、线理以及原生构造产状及各类样品的采样位置等) 等,以及实测的剖面线、实测地质观察路线和观察控制点。直径大于 500 m 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 100 m、长度大于500 m 的线状地质体,长度大于500 m 的断层褶皱构造均需标定,对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地质体,用相应符号、花纹夸大或归并表示到图上。
野外资料整理与项目分队自检、互检和抽检情况: 野外工作中按工作阶段进行资料整理,并及时开展自检、互检和抽检,写出整理和检查总结。自检、互检和抽检在项目分队质量检查小组领导下开展,对每个技术人员的路线记录和找矿记录与手图、剖面记录、数据记录、剖面图、实际材料图等资料都进行检查,各项检查应涉及野外工作中收集的资料是否全面、丰富,文图是否一致,并提出修改建议,作者修改完后,检查者再进行一次检查并填写修改情况卡片、签字。抽检由质量小组直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由作业者改正处理,并由检查者跟踪验证,检查合格后签名及注明日期,以示标识。项目分队自检、互检为 100%、抽检达到了 30%。各级检查均有原始记录,认真填写质量检查卡,装订成册。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 样品采集的原则是少而精,代表性强,保证采样质量,满足 1∶25 万区域地质填图和专题研究的要求。调查区以分布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占调查区面积的 80% ~90%,如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若拉岗日群均为复理石沉积,新近系唢呐湖组为陆相红层,石坪顶组为陆相火山岩大面积分布,这些地质体岩性简单、单调,复理石地层为厚度巨大的旋回韵律层,因此无需采集过多样品,仅采集了代表性样品。调查区的若拉岗日结合带是本次区域地质调查的重点,专题研究、重点研究区均在此分布,地质情况复杂,因此大多数样品采集布置于结合带。
各类样品的分析测试情况如下: 岩矿薄片、粒度分析、岩石化学样、矿化分析样品由新疆地矿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实验室鉴定测试;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样品由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分析测试; 大化石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研究所王宝瑜高级工程师鉴定; 孢粉化石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欧阳舒、黎文本研究员鉴定; 牙形石化石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成源研究员鉴定; 放射虫化石由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冯庆来教授鉴定; 锆石 SHRIMP 年龄样由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测定; Ar-Ar 法测年样和同位素比值样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测定; K-Ar 法测年样品由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测定。
『捌』 工作部署及质量评述
1.工作部署
地热资源勘查分阶段开展了可行性研究、钻井定位、钻探成井和综合研究工作,并随时对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一期勘查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圆满地完成了地热资源勘查和1号井钻井工作,于2007年9月完成了《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地热井勘查报告》。二期勘查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完成了补充勘查和2号井钻井工作,于2009年7月编制完成了《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地区地热资源勘查成果报告》,见表4-3。
表4-3 东钱湖地区地热资源勘查工作进程表
2.质量评述
为保证工作区地热资源勘查工作顺利完成,采取不同的工作技术方法,多次聘请专家对野外调查成果和室内综合研究成果进行咨询和指导。对项目实行科学严格管理,并专门成立项目部,由项目部制定一系列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包括:质量保证措施、技术保证措施及安全生产措施,这些措施保证了各项勘查工程的质量。该成果不仅获取了300m以深的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资料,更填补了该区地热资源勘查空白,钻成了宁波地区第一口超过1000m深的地热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