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低压柜检验规范
有标准可依,在网上找一下 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里面对每种高压电力设备都规定了通电前必须做的测试。
如果是针对产品的检验,则高压开关柜需要按照GB3906《3.6 kV 40.5 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里规定的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项目进行,里面有详细的要求和检测方法、判据等。
对于低压开关柜则按照 GB7251.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第 1 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中的规定进行,同时需要考虑3C认证的一些要求。
⑵ 电气控制柜的检验标准依据是哪个国家标准
国内一般现在都是国标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来的,但是国内的标准比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条数要多几条,具体的我记不清楚了,但是一般都要有很多认证,3C,ISO,是最基本的。陕西西安变频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是西北最大的集科研、生产、销售、工程安装、维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工控电气制造商。主要从事各种高低压开关柜、控制柜、配电柜、配电箱、恒压供水控制、消防水泵控制柜、高低压软启动柜、变频柜、非标仪表柜、控制系统、操作台及抽屉柜等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的研发设计与生产。高低压软启动器、变频器、PLC,液位计,压力传感器,液位压力变送器,智能仪表等低压电器的销售,电力、电气、自动控制、工程设计、安装维护及技术改造。
⑶ 高低压成套开关柜执行哪些标准
高、低压开关柜常用标准有哪些?
A、高压部分:
1.GB16927.1-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
2.GB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3.IEC60529:1989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4.GB/T7354-2003 《局部放电测量》
5.GB/T2900.20-1994 《电工术语 高压开关设备》
6.GB/T2900.1-1992 《电工名词术语 基本名词术语》
7.GB156-2003 《标准电压》
8.GB3906-2006 《3.6~40.5KV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9.DL/T593-19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10.DL/T404-1997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
11.GB/T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同技术要求》
12.IEC60694:1996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通用技术要求》
13.GB/T3309-1989 《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
14.JB/T3855-1996 《3.6~40.5KV户内交流高压真空断路器》
15.DL/T403-2000 《12KV~40.5KV高压真空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16.DL/T402-1999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17.GB1984-2003 《高压交流断路器》
18.DL/T615-1997 《交流高压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
19.JB/T9694-1999 《六氟化硫断路器通用技术条件》
20.GB3804-2004 《3.6~40.5KV高压交流负荷开关》
21.GB16926-1997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22.GB16926-1997 《高压交流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23.GB1985-2004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24.DL/T486-2000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订货技术条件》
25.GB15166.2-1994 《交流高压熔断器 限流式熔断器》
26.JB/T8455-1996 《高压开关设备用机械锁通用技术条件》
27.SD/T318-1989 《高压开关柜闭锁装置条件》
28.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29.DL/T539-1993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和元部件凝露及污秽试验技术条件》
30.GB/T17467-1998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31.DL/T537-2002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选用导则》
32.IEC61330:1995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B、低压部分:
1.GB/T14048.1-2000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总则》
2.GB14048.2-200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低压断路器》
3.GB14048.3-1993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低压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
4.GB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5.GB/T10233-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基本试验方法》
6.JB/T9661-1999 《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
7.IEC60439-1:1999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 对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的要求》
8.IEC60947-1:2004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 总则》
C、其它:
1.GB1207-1997 《电压互感器》
2.GB1208-1997 《电流互感器》
3.GB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GB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5.GB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6.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7.IEC60726:1982 《干式电力变压器》
8.IEC60076-1:1993 《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 总则》
9.IEC60076-2:1993 《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 温升》
10.IEC60354:1991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11.IEC60905:1987 《干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12.GB1094.1-GB1094.2-1996 《电力变压器》
13.GB/T6451-1999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14.GB/T10228-1997 《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15.JB/T10217-2000 《组合式变压器》
16.JGJ/T16-19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17.GB50045-19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8.GB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19.GB50060-19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20.GB50054-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21.GB50053-19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22.GB50057-200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3.GBJ65-19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24.GB500217-19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25.GB/T50265-1997 《泵站设计规范》
26.DL/T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27.DL/T5065-1996 《水力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规定》
28.DL/T5132-2001 《水力发电厂二次接线设计规范》
29.GB50055-199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30.GB50258-1996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1.GB50168-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2.GB50169-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3.GB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34.GB50173-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5.GBJ147-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36.GBJ148-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37.GBJ149-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8.GB50150-19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39.GB191-1985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40.GB/T13384-19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41.GB/T13385-1992《包装图样要求》
42.DL/T1059-2007 《电力设备母线用热缩管》
43.DL/T1071-2007 《电力大件运输规范》
44.GB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45.DL/T5370-200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
46.DL/T5372-2007 《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
47.DL/T5383-2007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
48.DL/T5384-2007 《风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49.IEC60255-21-11《冲击和碰撞试验标准》
50.IEC60255-4-5 《冲击耐压试验标准》
51.IEC61000-4-1 《高频干扰试验标准》
52.IEC61000-4-2 《静电放电干扰试验标准》
53.IEC60000-4-3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标准》
54.IEC60255-21-1 《振动试验标准》
55.GB/T20645-2006 《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用低压电器技术要求》
56.GB/T20635-2006 《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用高压电器技术要求》
57.GB/T20626.1-2006 《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 通用技术要求》
⑷ 10KV干变和低压配电房的验收标准是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发几个供电局的验收规范
一 变压器主要验收项目
答:(1)本体、冷却装置及所有附件应无缺陷、无渗漏油。
(2)油漆应完整,相色标志正确齐全。顶盖无遗留物件。
(3)储油柜、套管的油位应正常。储油柜、冷却装置、净油器、瓦斯继电器等的油阀均应在开启位置。瓦斯继电器的防水措施完好、观察窗开启。
(4)测温装置指示正确,整定值符合要求。
(5)冷却装置电源、冷却器切换试验和试运行正常,信号指示正确。
(6)各接地和接地引下线应齐全、正确。
(7)分接开关的动作、指示、信号和位置正确一致。
(8)全部电气试验合格,保护整定值符合规定,操作及传动试验正确。
二 设备验收标准
:(1)计量器具型号、规格、计量法制标志、出厂编号应与计量鉴定证书和技术资料的内容相符。
(2) 产品外观质量应无明显瑕疵和受损。
(3) 安装工艺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4) 电能表、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接线情况和竣工图一致。
(5) 检查二次回路中间触点、熔断器、试验接线盒的接触情况。
(6) 接线正确性检查。
(7) 检定电能表、以及电流、电压互感器现场检验。
(8) 电流、电压互感器实际二次负载及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的测量。
⑸ 低压配电柜验收规范有哪些要求
一般按电力设计院设计要求规范验收,有没有偷工减料,做工怎么样等都可以看出来。不过更主要的你要参考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毕竟以后也要经他们验收。
⑹ 配电柜 配电箱国家验收规范要求是什么
1、一般要求: 1.1、配电箱、柜的所有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投标人应明确生产的产品执行的标准(国家标准GB7251、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并根据所依据的标准提供相应的国标、行标或企标(企业标准应高于国标或行标)。
1.2、所有的电气元件及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需更改必须按正规工程资料(洽商)表格的要求填写并经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及厂方代表共同签字认可。否则由此产生的损失由供货单位负责。 1.3、根据本工程图纸选有代表性的暗装箱、明装箱、配电柜生产样品,完后通知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有关人员验收通过后,方可全面生产。
2、箱(柜)体部分:
2.1配电箱、柜的板材的各种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所有配电箱、柜要求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冷轧钢板。落地柜用2.0mm厚冷轧板制作,照明配电箱及控制箱大于等于600mm的用2.0mm厚冷轧钢板、小于600mm的用1.5mm厚冷轧钢板制做。二层底板需用2mm厚冷轧板。
2.2 落地柜配活顶盖,配电箱不开敲落孔。
2.3 照明箱应设二层门,二层底板与箱体、柜体之间的安装螺栓不小于M5,二层底板返边与箱底不小于30mm。
2.4 (需填写)配电箱采用按锁,(需填写)箱、柜采用通用锁,每把锁配两把钥匙。
2.5配电箱、柜的金属部分:包括电器的安装板、支架和电器金属外壳等均良好接地,配电箱、柜的门、敷板等处装设电器,并可开启时以裸铜软线穿透明塑料管与接地金属构架可靠连接。
2.6、暗装箱箱体板厚低于3mm的在箱体左侧背后附一根通长--40×4镀锌扁钢,两端各长出箱体15cm。箱体板厚大于3mm的在箱体左侧背后上、下两端各焊(镀锌扁钢与箱体焊接时的焊接长度要符合规范要求)一根--40×4镀锌扁钢,超出箱体15cm。暗装箱左、右两侧的中间上下各10cm处各敷设一根L40×4×50角钢(已备安装时固定箱体使用)。
2.7、配电箱体、柜体型号、材质、颜色由建设单位确定(并有文字签字记录)。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
2.8、所有配电柜均须配10#基础槽钢,基础槽钢的外径与配电柜下口外径一致(多台柜并列时10#基础槽钢应为一整体)。
2.9、两台或两台以上的配电箱、柜相邻敷设时,箱、柜的高度、厚度应一致。厂方不清楚的可与施工方联系落实。(见附表)
2.10动力照明配电箱内,地排、零排、必须有预留压线位置,接地螺栓,不小于M10,镀锌螺栓,接地点必须在箱体内左下角。
3、元件部分:
3.1 所有塑壳断路器、空开选用 (需填写)公司产品,双电源断路器选用(需填写)产品,厂家提供与之配套的电缆接线端子。如进、出线缆大,而塑壳断路器、空开端子小,应设母排将端子外引。
3.2 配电箱、柜内的电器、仪表等需进行检测及电气耐压、耐流实验,如设计图纸中设计的电表由供电部门安装,配电箱柜应留有装表计量的位置,中标后不调价(不含表)。
3.3其它元件、附件及材料均需选用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技术标准。
3.4提供所有元件、导线的合格证及中文说明书(实行强制认证的提供CCC认证证书及CCC试验报告)。进口产品提供商检证明。
3.5配电箱、柜内的空开、指示灯、按钮、旋转开头等操作及控制和指示元器件下方必须有固定牢固的标签框和机打标签。
3.6电气元件、规格型号见系统图(请注意楼宇自控、消防、通风器、夜景照明、污水泵和设计总说明要求等各种控制要求),各元器件规格、型号、控制不清楚的请与设计联系。
4、组装配线
4.1配电箱,柜上的电器,仪表应符合电器、仪表排列间距要求。
4.2全部紧固件均采用镀锌件。
4.3二次配线均采用黑色线,加套管编序,线径按厂家标准。
4.4分层配电箱接线应考虑干线进出。
4.5开关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
4.6配电箱、柜装有计量仪表的导线;如多芯铜线须采用套管或线鼻压接,并做好搪锡。
4.7电器安装后的配线须排列整齐,用尼龙带绑扎成束或敷于专用线槽内,并卡固在板后或柜内安装架处,配线应留适当长度。
4.8配电箱、柜所装的各种开关、继电器,当处于断开状态时,可动部分不宜带电;垂直安装时上端接电源,下端接负荷,水平安装时,左端接电源,右端接负荷。(指面对配电装置)
4.9配电箱、柜电源指示等,应接在总电源开关前侧。
4.10配电箱、柜内的配线须按设计图纸相序分色。配电箱、柜内的电源母线,应有颜色分相标志。 相序 标色 L1 黄 L2绿 L3 红 N 淡兰 PE 黄/绿
4.11 所有铜母线连接处做搪锡处理,裸露部分均喷黑漆,贴色标。
4.12 配线整齐、清晰,导线绝缘良好。导线穿过铁制安装孔、面板时要加装橡皮或塑料护套。
4.13配电箱、柜内的N线、PE线必须设汇流排,汇流排的大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导线不得盘成弹簧状。
4.14 PE线用BVR线,线径选择按GB 50303-2002
4.15配电箱、柜应考虑氧化镁等电缆的安装空间。箱体二层板与箱体之间及二层板与箱体四周根据图纸进出线的规格及导线多少留出足够的配线空间。配电箱、柜的箱体、二层板、面板均须有明显而不易脱落的与图纸相符的设计编号(箱体、二层板用钢字打出箱、柜编号),暗装配电箱箱体应有上或下的方向标识。
4.16凡是两根以上电缆(包括有∏接的电缆)进一个开关的配电箱总开关上端须要设过度处理装置,过度处理装置的规格必须与系统图中电缆规格相匹配。
4.17配电箱、柜内的PE线不得串接,与活动部件连接的PE线必须采用铜质涮锡软编织线穿透明塑料管,同一接地端子最多只能压一根PE线,PE线截面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4.18消防设备的配电箱、柜及配电回路,必须有红色明显标识。
4.19不等截面的两根导线严禁压在一个端子上。等截面的导线(6平方毫米以下)一个端子上最多只能压两根。
4.20配电柜为靠墙安装(需填写)前开门,暗装箱为前配线,明装箱为后配线。
⑺ 高压配电系统和低压配电系统验收标准
1、 高压开关柜的数量不少于6台时,可与低压配电屏设置在同一房间内,但高压柜与低压 配电屏间距应不小于2m。
2、 不带可燃性油的高低压配电装置和非油浸的(即干式、环氧树脂浇注绝缘式)电力变压 器,当环境允许时,可相互靠近布置在同一个室内。
3、 高、低压配电室的门要向外开,室内只设通风窗,不设采光窗,并应有防止雨、雪及蛇、 鼠类小动物从门、窗及电缆沟等进入室内设施,通风窗的面积,根据变压器的容量、进风温度及变压器中心标高至出风窗中心标高的距离等因素确定。变压器室一般采用自然通风,夏季的排风温度不宜高于45℃,进风和排风的温度差不一大于15℃。通风窗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4、 高压配电室内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按GB50053—1994规定: 单列布置: (柜后维修通道800㎜,柜前操作通道:固定式柜1500㎜), 双列面对面布置:(柜后维修通道800㎜,柜前操作通道:固定式柜2000㎜), 双列背对背布置:(柜后维修通道1000㎜,柜前操作通道:固定式柜1500㎜),
5、 高压配电室如果采用电缆进出线而开关柜为2.2m左右时,高压配电室高度为3.5m为了 布线和检修的需要,高压开关柜下面应设电缆沟。
6、 低压配电屏前后通道最小宽度,按GB50053—1994规定:
7、 固定式(单列布置: 屏前通道1500㎜, 屏后通道1000㎜), (双列面对面布置: 屏前通道2000㎜, 屏后通道1000㎜), (双列背对背布置: 屏前通道1500㎜, 屏后通道1500㎜), 抽屉式(单列布置: 屏前通道1800㎜, 屏后通道1000㎜), (双列面对面布置: 屏前通道2300㎜, 屏后通道1000㎜), (双列背对背布置: 屏前通道1800㎜, 屏后通道1500㎜),
8、 电缆敷设的基本要求:根据国家标准GB50168—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 及验收规范》,电缆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电缆敷设时,不应损坏电缆沟、隧道、电缆井和人井的防水层。
(2) 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应采用四芯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以 导线、电缆金属护套做中性线。
(3) 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应相同。
(4) 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应留有备用长度。
(5)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范,
(6) 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 控制电缆R=10D(D电缆外径)、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R=10D、
(7) 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 上不应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机械损伤。
(8) 用机械敷设电缆时的最大牵引强度: 受力部位(铜芯,使用牵引头,允许牵引强度70N/mm2 ) 受力部位(铅套,使用钢丝网套,允许牵引强度10N/mm2 ) 受力部位(铝套,使用钢丝网套,允许牵引强度40N/mm2 ) 受力部位(塑料护套,使用钢丝网套,允许牵引强度7N/mm2 )
(9) 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15m/min。
10) 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转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以及人井内等地方, 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 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讫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宜脱落。标志牌规格应统一,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11) 电缆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在以下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 A 垂直敷设或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上每隔2m处; B 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处;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处。 C 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或或分相后的分相铅套电缆的固定夹具不应构成闭合磁路。 D 裸铅(铝)套电缆的固定处,应加软衬垫保护。 E 护层有绝缘要求的电缆,在固定处应加绝缘衬垫。 (12) 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 管口应封闭。
(13) 电缆桥敷设一般用于电缆数量较多的或较集中的场所。
(1)电缆桥架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在室内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时,其电缆不应有黄麻或其他易延燃材料护层。 ②在有腐蚀或特别潮湿的场所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时,应根据不同的腐蚀介质采取 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宜选塑料护套电缆。 ③电缆桥架(梯架、托盘)水平敷设时的距离高度一般不宜低于2.5m,垂直敷设 时距地1.8m以下部分均应加金属盖板保护,但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电气竖井、技术层等)内时除外。 ④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宜按荷载曲线选取最佳跨距进行支撑,跨距一般为 1.50~3m。垂直敷设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2m。 ⑤电缆桥架多层敷设时,其层间距离一般为:控制电缆间不应小于0.2m;电力电 缆间不应小于0.3m;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应小于0.5m,如有屏蔽板可减至0.3m;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m。 ⑥几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各相邻电缆桥架间应考虑设置维护检修 距离。 ⑦在电缆桥架上可以无间距敷设电缆,电缆在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电力电缆 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⑧下列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层桥架上: A 1KV以上和1KV以下的电缆; B 同一路径的一级负荷供电的双路电源电缆; C 应急照明和其他照明的电缆; D 强电和弱电电缆。 若受条件限制需安装在同一桥架上时,应用隔热板隔开。
(2)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其最小净距应符合表6.7中的规定。 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 否则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
(3)电缆桥架内的电缆应在下列部位进行固定: ①垂直敷设时,电的上端及每隔1.5~5m处。 ②水平敷设时,电缆首尾两端、转弯及每隔5~10m处。
4)电缆桥架内的电缆应在首端、尾端、转弯及每隔50m处,设有编号、型号及 起、止点等标记。
(5)电缆桥架在穿过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
9、户内配电线路
(1)布线的基本要求和布线方式的选择 室内外布线应 避免由外部热源产生的有害影响;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水的侵入 或因进入固体物而带来一定的损害;应防止外部的机械损害;在有大量灰尘的场所,应避免由于灰尘聚集在布线上所带来的有害影响;应避免由强烈日光辐射带来的损害。 布线方式的选择应遵循下列条件: ① 符合场所的环境特征; ② 符合建筑物的特征; ③ 符合人与布线之间可接近的程度; ④ 应考虑短路可能出现的机械应力; ⑤ 在安装期间或运行中,布线可能遭受的其他应力(包括导线的自重)。
http://wenku..com/link?url=8UXl5bJfIWu4BkSU2F1XGKFj__vRvr-
⑻ 电气工程验收标准是什么
正常条件下安装和调整试验的通用低压电器。不适用于无需固定安装的家用电器、电力系统保护电器、电工仪器仪表、变送器、电子计算机系统及成套盘、柜、箱上电器的安装和验收。
1.0.3 低压电器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1.0.4 低压电器的运输、保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1.0.5 低压电器设备和器材在安装前的保管期限,应为一年及以下;当超期保管时,应符合设备和器材保管的专门规定。
1.0.6 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
1.0.7 设备和器材到达现场后,应及时做下列验收检查:
1.0.7.1 包装和密封应良好。
1.0.7.2 技术文件应齐全,并有装箱清单。
1.0.7.3 按装箱清单检查清点,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1.0.7.4 按本规范要求做外观检查。
1.0.8 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0.9 与低压电器安装有关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0.9.1 与低压电器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当设备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其要求。
1.0.9.2 低压电器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1)屋顶、楼板应施工完毕,不得渗漏。
(2)对电器安装有妨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场地应清扫干净。
(3)室内地面基层应施工完毕,并应在墙上标出抹面标高。
(4)环境湿度应达到设计要求或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5)电气室、控制室、操作室的门、窗、墙壁、装饰棚应施工完毕,地面应抹光。
(6)设备基础和构架应达到允许设备安装的强度;焊接构件的质量应符合要求,基础槽钢应固定可靠。
(7)预埋件及预留孔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牢固。
1.0.9.3 设备安装完毕,投入运行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门窗安装完毕。
(2)运行后无法进行的和影响安全运行的施工工作完毕。
(3)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损坏部分应修补完整。
1.0.10 设备安装完毕投入运行前,应做好防护工作。
1.0.11 低压电器的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 一 般 规 定
2.0.1 低压电器安装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2.0.1.1 设备铭牌、型号、规格,应与被控制线路或设计相符。
2.0.1.2 外壳、漆层、手柄,应无损伤或变形。
2.0.1.3 内部仪表、灭弧罩、瓷件、胶木电器,应无裂纹或伤痕。
2.0.1.4 螺丝应拧紧。
2.0.1.5 具有主触头的低压电器,触头的接触应紧密,采用0.05mm³10mm的塞尺检查,接触两侧的压力应均匀。
2.0.1.6 附件应齐全、完好。
2.0.2 低压电器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2.0.2.1 落地安装的低压电器,其底部宜高出地面50~100mm。
2.0.2.2 操作手柄转轴中心与地面的距离,宜为1200~1500mm;侧面操作的手柄与建筑物或设备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m。
2.0.3 低压电器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2.0.3.1 低压电器根据其不同的结构,可采用支架、金属板、绝缘板固定在墙、柱或其它建筑构件上。金属板、绝缘板应平整;当采用卡轨支撑安装时,卡轨应与低压电器匹配,并用固定夹或固定螺栓与壁板紧密固定,严禁使用变形或不合格的卡轨。
2.0.3.2 当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时,应按产品技术要求选择螺栓规格;其钻孔直径和埋设深度应与螺栓规格相符。
2.0.3.3 紧固件应采用镀锌制品,螺栓规格应选配适当,电器的固定应牢固、平稳 。 2.0.3.4 有防震要求的电器应增加减震装置;其紧固螺栓应采取防松措施。
2.0.3.5 固定低压电器时,不得使电器内部受额外应力。
2.0.4 电器的外部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2.0.4.1 接线应按接线端头标志进行。
2.0.4.2 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2.0.4.3 电源侧进线应接在进线端,即固定触头接线端;负荷侧出线应接在出线端,即可动触头接线端。
2.0.4.4 电器的接线应采用铜质或有电镀金属防锈层的螺栓和螺钉,连接时应拧紧,且应有防松装置。
2.0.4.5 外部接线不得使电器内部受到额外应力。
2.0.4.6 母线与电器连接时,接触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连接处不同相的母线最小电气间隙。
2.0.5 成排或集中安装的低压电器应排列整齐;器件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便于操作及维护。
2.0.6 室外安装的非防护型的低压电器,应有防雨、雪和风沙侵入的措施。
2.0.7 电器的金属外壳、框架的接零或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2.0.8 低压电器绝缘电阻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2.0.8.1 测量应在下列部位进行,对额定工作电压不同的电路,应分别进行测量。
(1)主触头在断开位置时,同极的进线端及出线端之间。
(2)主触头在闭合位置时,不同极的带电部件之间、触头与线圈之间以及主电路与同它不直接连接的控制和辅助电路(包括线圈)之间。
(3)主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路等带电部件与金属支架之间。
2.0.8.2 测量绝缘电阻所用兆欧表的电压等级及所测量的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
2.0.9 低压电器的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
⑼ 电路工程验收标准和规范 你知道多少
1 、设计布线时,执行强电走上,弱电在下,横平竖直,避免交叉,美观实用的原则。 2 、开槽深度应一致,一般是PVC管直径+10MM。 3 、电源线配线时,所用导线截面积应满足用电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一般情况,照明1.5平方,空调挂机及插座2.5平方,柜机4.0平方,进户线10.0平方。 4 、暗线敷设必须配阻燃PVC管。插座用SG20管,照明用SG16管。当管线长度超过15m或有两个直角弯时,应增设拉线盒。天棚上的灯具位设拉线盒固定。 5 、PVC管应用管卡固定。PVC管接头均用配套接头,用PVC胶水粘牢,弯头均用弹簧弯曲。暗盒、拉线盒与PVC管用锣接固定。 6 、穿入配管导线的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线头要留有余量150MM,接头搭接应牢固,绝缘带包缠应均匀紧密。 7 、安装电源插座时,面向插座的左侧应接零线(N),右侧应接相线(L),中间上方应接保护地线(PE)。保护地线为2.5平方的双色软线。 8 、当吊灯自重在3kg及以上时,应先在顶板上安装后置埋件,然后将灯具固定在后置埋件上。严禁安装在木楔、木砖上。 9 、连接开关、螺口灯具导线时,相线应先接开关,开关引出的相线应接在灯中心的端子上,零线应接在螺纹的端于上。 10 、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电阻必须大于0.5MΩ。 11 、电源插座底边距地宜为300mm,平开关板底边距地宜为1300mm,挂壁空调插座的高度1900MM,脱排插座高2100MM,厨房插座高950MM,挂式消毒柜1900MM,洗衣机1000MM,电视机650MM。 12 、同一室内的电源、电话、电视等插座面板应在同一水平标高上,高差应小于5mm. 13 、每户应设置强弱电箱,配电箱内应设动作电流30MA的漏电保护器,分数路经过控开后,分别控制照明、空调、插座等。控开的工作电流应与终端电器的最大工作电流相匹配,一般情况下,照明10A,插座16A,柜式空调20A,进户40-60A。 14 、安装开关,面板,插座及灯具时应注意清洁,宜安排在最后一涂乳胶漆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