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基与基础和桩基验收规范的有效版本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_50007-2011(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B. 桩基验收规范那有
最新桥梁规范
C. 有没有桩基础施工验收规范
有呀,与之相关的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D. 桩基工程验收规范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使用说明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其相应的规范,促进施工企业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使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我站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其相应的规范编制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全套共8个分册。本册是桩基部分,另7册分别是土建部分、玻璃幕墙部分、钢结构部分、给排水及采暖卫生部分、建筑电气部分、通风空调部分及电梯部分。现将使用中应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一、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的收集
(一)分项工程检验批
1、各分项工程检验批在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企业专职质检员根据国家专业规范中相应条款在下道工序施工前进行验收,填写验收记录并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人员)确认。
2、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应按下列要求填写:
①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中“主控项目”的质量情况,应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项目实际达到的质量状况,填写质保书编号和试验报告编号,避免填写“符合规范要求”、“符合质量要求”等空洞无物的笼统结论。
②“一般项目”的质量情况,如有具体数据的填写数据,无数据的,填写实际情况。当分项工程检查时发现不合格者必须进行处理。否则,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③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栏目由项目质量检查员填写。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栏由监理工程师在核查资料、现场实测旁站后填写。未实行监理的工程由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在核查资料、现场现场实测旁站后填写。
④如果分项工程检验批的主控项目的检测数据如混凝土强度不能及时按验收批提供时,可先根据该检验批的检验结果以及施工现场的质量情况,先进行验收,但其强度应大于验收批规定最底强度的要求,检测数据提供后再对其强度继续验收。
⑤分项工程及检验批项数,本资料中表格不够可复印,无此项及多余的应抽掉。
3、分部工程质量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和单位质量部门负责人也应参加相关分部工程验收。
4、如有特殊分项工程,由施工企业按有关技术标准自制表格进行评定,并将验收资料移交总包单位归入工程质量验收资料中。
(二)隐蔽工程验收与试验记录
1、隐蔽工程完工后,按相应《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验收,签证要齐。
2、各项试验与测试记录,必须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及有关标准进行,表中各项数据真实无误,注明测试依据,签证要齐全。
(三)工程质量的验收
工程质量验收是应核查下列文件:
1、原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检查报告和要求的复验报告;
2、半成品如预制桩、钢桩、钢筋笼等产品合格证书;
3、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文件;
4、检测试验及见证取样文件;
5、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应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的填写、装订和整理
在使用本资料时,其中表格可根据工程量进行增加、减少和删除。目录中的内容按实际资料打页码、资料中每一页占1页码。
1、填写。本资料每个单位工程至少一式叁份,建设、施工单位和城建档案馆各一份。需增加时由施工单位确定,填写时一律用蓝、黑墨水,字迹要工整。不得用圆珠笔抄写。
2、整理。各种材料合格证和试验(检测)报告一张为1页,新增加的分项或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不够用需复印的材料时,统一用A4纸复印并打孔。
3、编码。施工企业按上述要求收集整理好资料后,空白及多余的分部、分项全部删除,然后统一用数字号码机按顺序编排页码。“提示”不编写页码。案卷封面、卷内目录不编写页码。
页码编写的位置:单面书写的文件在右下角;双面书写的文件,正面在右下角,背面在左下角。折叠后的图纸一律在右下角。
4、装订。资料收集齐全并经审核符合要求后,按上述要求及目录顺序排列、编码、装订成册。
E. 桩基础的工程施工规范
1、配筋率:当桩身直径为300~2000mm时,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65%~0.2% (小直径桩取高值);对受荷载特别大的桩、抗拔桩和嵌岩端承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并不应小于上述规定值。
2、配筋长度:
1) 端承型桩和位于坡地岸边的基桩应沿桩身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
2)桩径大于600mm的摩擦型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桩长;当受水平荷载时,配筋长度尚不宜小于4.0/?(?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
3)对于受地震作用的基桩,桩身配筋长度应穿过可液化土层和软弱土层,进入稳定土层的深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3.4.6条规定的深度。
4)受负摩阻力的桩、因先成桩后开挖基坑而随地基土回弹的桩,其配筋长度应穿过软弱土层并进入稳定土层,进入的深度不应小于2~3倍桩身直径。
5)专用抗拔桩及因地震作用、冻胀或膨胀力作用而受拔力的桩,应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
3、对于受水平荷载的桩,主筋不应小于8φ12;对于抗压桩和抗拔桩,主筋不应少于6φ10;纵向主筋应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其净距不应小于60mm。
4、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宜为200~300mm;受水平荷载较大桩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5d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当桩身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时箍筋应加密;当考虑箍筋受力作用时,箍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
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
2)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 桩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
3)四类、五类环境中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 26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的相关规定。
扩底灌注桩扩底端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持力层承载力较高、上覆土层较差、桩的长径比较小时,可采用扩底桩;扩底端直径与桩身直径之比D/d,应根据承载力要求及扩底端侧面和桩端持力层土性特征以及扩底施工方法确定;挖孔桩的D/d不应大于3,钻孔桩的D/d不应大于2.5。
2)扩底端侧面的斜率应根据实际成孔及土体自立条件确定,a/hc 可取1/4~1/2,砂土可取1/4,粉土、黏性土可取1/3~1/2。
3)扩底端底面宜呈锅底形,矢高hb可取(0.15~0.20)D。
(5)桩基工程验收规范下载扩展阅读:
一、施工方法
1、锤击法。
桩基施工中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沉桩方法。以锤的冲击能量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到预定深度。一般适用于硬塑、软塑粘性土。用于砂土或碎石土有困难时,可辅以钻孔法及水冲法。常用桩锤有蒸汽锤、柴油锤(见打桩机)。
2、振动法。
振动法沉桩是以大功率的电动激振器产生频率为700~900次/分钟的振动,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入土中。一般适用于砂土中沉入钢板桩,亦可辅以水冲法沉入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
用于振动沉桩的振动机的常用规格为20吨及40吨。目前,使用高频率达10000次/分钟的沉桩机头,震动与噪声小,沉桩速度快(见振动沉桩机)。
3、压入法。
压入法沉桩具有无噪声、无震动、成本低等优点,常用压桩机有80吨及120吨两种。压桩需借助设备自重及配重,经过传动机构加压把桩压入土中,故仅用于软土地基。
4、射水法。
锤击、振动两种沉桩方法的辅助方法。施工时利用高压水泵,产生高速射流,破坏或减小土的阻力,使锤击或振动更易将桩沉入土中。射水法多适用于砂土或碎石土中,使用时需控制水冲深度。
二、施工定类
桩基由桩和桩承台组成(见桩基础)。桩的施工法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打桩方法的选定,除了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外,还要考虑桩的类型、断面、长度、场地环境及设计要求。
中国古代已有用石硪夯打木桩施工。其后桩长、桩径加大,石硪逐渐被拉动铸铁的落锤取代。17世纪80年代始有蒸汽锤问世。至19世纪30年代已应用导杆式柴油锤。
随着建筑工业的发展,为了适应大型桩基工程的需要,桩基础施工技术既要增加锤重和改进起重、吊装操作工艺,又要减少震动噪声和对环境的污染。有的预制桩的施工以钻孔取土后沉桩的钻打(或钻压)结合工艺,取代原来单纯锤击挤土或压入挤土等方法。
同时能量大、无公害的冲击体重达 60多吨的液压锤、125吨蒸汽锤和15吨柴油锤都已得到应用。灌注桩施工亦由原来泥浆护壁、套管成孔进展到无噪声、不排污、不挤土的全套管施工。
F. 桩基础验收规范
建筑类桩基础常用的验收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5章--桩基础;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9章--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G. 桩基施工验收规范是什么
1、原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检查报告和要求的复验报告;2、半成品如预制桩、钢桩、钢筋笼等产品合格证书;3、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文件;4、检测试验及见证取样文件;5、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H. 混凝土灌注桩验收规范
强制性标准条文: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5.1.5条,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建筑基桩检验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3.1.1条。
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10.1.8条。
(一)承载力检验
规范要求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方法进行验收检测的有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对吨位大、受场地限制无法进行静载试验的大直径桩,《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在对该规范第3.3.7条作了说明。
要体现“各种方法合理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如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岩基载荷试验、终孔后混凝土灌注前的桩端持力层鉴别、钻芯法沉渣厚度测定、桩端持力层钻芯鉴别等。
端承桩承载力的检验实际上就是检验桩端持力层地基抵抗通过桩身传递的上部荷载能力的检验(在桩本身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因此,我们对桩基承载力验收检测的监督中,当预见到无法进行静载试验时应重点抓住灌注砼前对桩端持力层的鉴别。
当工程出现异常和特殊情况时,如持力层鉴别可信度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成桩质量不可靠等,就不能单靠一种鉴别方式,必要时可进行静载确定。承载力检验应在桩身完整性检验之后进行。
(二)桩身完整性检验
桩身完整性检测规范规定了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四种方法检测,《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第3.1.3条规定:桩身完整性检测宜采用两种或多种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
该规范第3.3.4条注: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部分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对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四种方法都有局限性,如低应变法技术困难大、钻芯法仅“一孔之见”、声波透射法无随机性,因此有必要选用两种方法搭配互补,钻芯法、声波透射法适合于大直径桩的检测,采用与低应变法检测相互补充或验证,可提高完整性检测的可靠性。
因此,在我们的监督中如有甲级设计、工程地下水、污泥、流沙严重影响桩身砼质量等情况时,应要求采用低应变的钻芯法、声波透射法两种以上方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8)桩基工程验收规范下载扩展阅读:
施工中安全与文明现场的监控
1、严格遵照国家“安全导则”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施工。
2、做好安全宣传与教育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开工前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认真落实“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
3、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要求跟班作业,负责施工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
4、做好用电安全工作。生产动力用线做到无破损,接头牢固、安全,并应架空,防止漏电伤人。
5、督促施工方对机械设备经常维修保养,并按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不准带病作业。
6、使用吊机、挖机,吊臂旋转范围内严禁站人,并应有专人指挥。
7、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不戴安全帽不准进入施工现场。⒏成桩后,桩头空洞应及时盖实或回填,防止伤人事故,危险处要设护栏和安放警示牌。
8、材料堆放应有序,应按规格、品种分类堆放,应立牌指示,不得混放。
9、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处理,督促施工单位做好社会治安,谨防盗窃,预防火灾,做到文明现场。
10、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桩孔内违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