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边坡治理有哪些规范
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
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106-2003《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CECS:2005《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204-2002(2011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以及勘察、设计、监测的规范。
⑵ 城市道路护坡查哪本规范呢
你这样问很笼统的,一般要按具体哪个工程分。
一般道路的检测分好多项 路基 路面 桥梁等等
基本可以看《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桥梁施工技术规范》里面有关于材料和配合比什么的检测。还有可以查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里面的规定。检测方法现场检测可以查看《路基路面现场检测技术》等,原材等检测有好多的试验规程的。
基本需要检测的方法,培训试验员的教材里面都有的。
《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这本书很好,验收的时候都是按这评分的。
楼上的朋友说的很具体,基本申请试验室临时资质的时候都会用到的。
其实很简单的,按资料的要求做就好了。桥梁钻芯一般不需要的,如果现场试件28天强度不够才会考虑破坏或非破坏性检测的。
⑶ 高速公路边坡施工及验收规范
高速公路边坡施工及验收规范如下:
应了解掌握工程的有关资料,如用地手续、上级批示、工程投资来源、工程要求等。
应熟悉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意图、图纸和质量的要求,并由设计人员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了解设计意图及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勘查,一般包括:现场周围环境、施工条件、电源、水源、土源、道路交通、堆料场地、生活设施的位置,以及市政、电讯应配合的部门和定点放线的依据。
工程开工前应制定施工方案。
指挥系统、部门分工、职责范围、施工队伍的建立和任务的分工等。
制定安全措施、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成活率指标。
确定现场平面布置图,包括水源、电源、道路交通、料场、库房、生活设施等具体位置图。
⑷ 厂区内围墙及道路护坡执行哪个质量验收规范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重量统一验收标准和有关施工规范进行验收。
请问有关施工规范具体是指什么规范?专家这个回答是抢沙发了。
大别山电厂一期工程运行检修公寓 版次/修订次:1/0
3
9.附录
大别山电厂一期工程运行检修公寓
挡土墙、围墙、护坡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围墙
公寓区域围墙全长约640米,基础为C20钢筋砼。挖方区不需作地基处理,填方区采用强夯地基处理(详见强夯施工方案)。围墙墙柱高2.46m,墙体为正负零上500mm砖砌体。所用砌体为Mu7.5黏土砖以M10混合砂浆砌筑,延四周布置。正负零500mm上为钢构件墨绿色油漆,花饰为白色油漆。每3.2m设一370*370砖方柱。基础为钢筋混凝土C20基础。
1.2挡土墙及护坡
道路西侧挡土墙分布于场平57.3m、54.4m、54.6m的分界线上,采用Mu40块石,M7.5水泥砂浆砌筑。道路西侧挡土墙每隔10M左右设置一道沉降缝(伸缩逢),缝宽20mm.用沥青麻纱填塞。护坡沿公寓小区四周分布。挡土墙用MU20块石M5水泥砂浆砌筑。每隔15M左右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0mm.用沥青麻纱填塞。
2.编制依据
2.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1—2005) 2.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工程篇)(SDJ69—87) 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2.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
3.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
大别山电厂一期工程运行检修公寓 版次/修订次:1/0
4
3.1技术准备
3.1.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和主要施工人员审核图纸,会同业主和监理单位进行图纸会审。
3.1.2施工技术人员编制施工预算、制定施工方案。 3.1.3提出施工材料预算及委托加工订货。 3.1.4进行验评项目划分和内业资料的准备。 3.1.5做好开工前的技术交底和培训工作。
3.1.6做好混凝土配合比工作,对进场材料进行复试报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3.1.7对施工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力求科学合理,并制定可行的文明工地管理办法。
3.2现场准备
3.2.1做好测量、定位工作。
3.2.2组织施工机具、机械、模板、钢材、管材的进厂和检查、维修、维护清点工作。
3.2.3组织材料进场及先期的加工、配制工作。
3.2.4对施工平面进行合理布置,作好加工机具的安装。
3.2.5做好施工前的水、电、路接通铺设工作,实行“三通一平”
谢谢。。。。。。。。。。。
⑸ 基坑支护有哪些相关规范
基坑支护规范:
1、基坑支护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应要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即通常规范所说的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谓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基坑支护来说就是支护结构破坏、倾倒、滑动或周边环境的破坏,出现较大范围的失稳。
2、基坑支护设计相对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不致使支护产生失稳,而在保证不出现失稳的条件下,还要控制位移量,不致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而,作为设计的计算理论,不但要能计算支护结构的稳定问题,还应计算其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控制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
3、一般的支护结构位移控制以水平位移为主,主要是水平位移较直观,易于监测。水平位移控制与周边环境的要求有关,这就是通常规范中所谓的基坑安全等级的划分,对于基坑周边有较重要的构筑物需要保护的,则应控制小变形。
4、此即为通常的一级基坑的位移要求;对于周边空旷,无构筑物需保护的,则位移量可大一些,理论上只要保证稳定即可,此即为通常所说的三级基坑的位移要求;介于一级和三级之间的,则为二级基坑的位移要求。
5、一般较刚性的支护结构,如挡土桩、连续墙加内支撑体系,其位移较小,可控制在30mm之内,对于土钉支护,地质条件较好,且采用超前支护、预应力锚杆等加强措施后可控制较小位移外,一般会大于30mm。
作业环境:
1、基坑内作业人员应有稳定、安全的立足处。
2、垂直、交叉作业时应设置安全隔离防护措施。
3、夜间或光线较暗的施工应设置足够的照明,不得在一个作业场所只装设局部照明。
基坑支护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应要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即通常规范所说的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谓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基坑支护来说就是支护结构破坏、倾倒、滑动或周边环境的破坏,出现较大范围的失稳。
一般的设计要求是不允许支护结构出现这种极限状态的。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则是指支护结构的变形或是由于开挖引起周边土体产生的变形过大,影响正常使用,但未造成结构的失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