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墙体粉刷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一、外墙粉刷的方式
1、目前外墙粉刷主要有两种方式:吊板方式和吊篮方式。
2、吊板方式是用吊绳、吊板将人吊到工作位置进行清洗。一般的大楼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清洗,但是这种方式的操作必须使安全措施到位,否则危险性很大,造成伤亡事故的都是因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的。
二、外墙粉刷的条件
1、气候条件
外墙粉刷必须要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风力应小于4级,4级以上停止工作。因此工作前应测定风力,尤其是高空风力。另外下雨、下雾、下雪能见度差以及高温(35℃以上)和低温(0℃以下)等条件下都不适合进行外墙粉刷。
2、人员条件
高空操作者必须是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并经过身体检查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作业,工人上岗前不得饮酒,有感冒等身体不适症状就暂停高空作业。
3、设备条件
外墙粉刷的设备必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凡吊板有发毛、部分绳股渐裂等现象应立即更换新绳。
三、外墙涂料粉刷施工方案:
1.新的水泥砂浆、混凝土表面需经一段通风干燥保养期,让墙面充分干燥,使墙面含水率小于10%,PH值小于10方可施工。通常在25度,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水泥砂浆墙面要干燥7天以上,混凝土墙面要干燥21天以上。
2.现浇或预制的水泥混凝土基底,需要更长的养护期,并彻底清除表面脱膜剂。
3.对已风化的混凝土基底、吸水性强且粗糙起砂的水泥抹灰层,应通过湿法涂刷工艺进行底涂处理。
4.严重泛碱析白的基层,用钢刷去除结晶物,并用5%的草酸水溶液反复清洗,再用清水洗净。
5.对于无承载能力、疏松、起皮的旧涂层,应连同腻子彻底铲除,洗净且干燥后再用腻子找平。对于轻度粉化但牢固的旧涂层打磨平整后用封底漆底涂即可。严重粉化的旧涂层应事先彻底清洗,旧的油性涂料应完全去除。
6.污染严重的基层应清洁干净。对已受霉菌、藻类侵蚀的墙体用机械方法去除,也可用漂白粉水溶液处理,再用水冲洗干净,待干燥后找平。
7.局部较深的凹槽应先用水泥砂浆填充,局部凸起应先削平。基层墙面在批刮腻子前必须坚实牢固,不应有起砂、裂缝、疏松等缺陷。
8.墙面破损、裂缝、不平整等部位在底涂前用外墙耐水腻子修补平整。每次批刮腻子的厚度控制在2mm之内,批刮腻子的总厚度不超过5mm。腻子应坚实牢固,不得粉化、起皮或干裂。
9.腻子干后,要用砂纸打磨平整,再用湿布将腻子上的浮灰抹去,并尽快涂漆,以免再次落灰。
10.被涂层表面必须坚实牢固,不应有脱砂、裂纹、疏松、剥落等缺陷。被涂层表面必须清洁,无灰尘、泥土、油污、霉斑等附着物。
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大方面。因此,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1、必须有效控制参与施工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人的质量活动能力,才能保证施工质量。针对工程特点制订各项过程控制程序,列明程序编制人、审批人、组织实施和检查考核责任人。
2、对施工原材料、计量器具、施工设备、施工过程、安全警示、检验和试验状态均应指派专人进行标识。
3、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4、施工机械设备是所有施工方案和工法得以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
5、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确保施工质量的方法:
一、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质保体系正常运行:
(1)、抽查质检员是否到位和称职,凡是不到位的不准施工,不称职的责令更换;
(2)、坚持每周一次的质量例会制度,要求质检人员参加,及时通报质量情况;
(3)、定期考核质保体系的工作质量;
(4)、坚持组织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素质;
(5)、按质量体系标准认真编制项目质量计划,确定关键工序,做到预控在前。
二、在工程施工前,制定有效的技术措施,解决好"渗漏、堵、泛、空、裂、砂、粗、污"等质量通病。
三、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择优使用,以高质量的材料(成、半成品)来保证一流的工程质量,并把好材料检测和试验工作。
四、加大管理监督力度,推动工程质量上水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工程质量控制
网络-质量保证计划
3. 加固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有哪些
悍马加固材料为您解答,加固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有:
1、所有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技术人员、质量员的指导和督促、并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复核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跟踪检查。
2、尊重设计,自觉听从业主,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对每一分项分部,均由业主及监理单位认可签证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严格按图施工,施工中遇图纸修改或图纸疑问时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征得同意后办妥修改手续,作为施工依据和工程验收原始作证。
4、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执行各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操作方法和有关规范规程,加强“自检、互检、专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