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质量监理 > 贵州省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贵州省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发布时间:2021-08-17 08:16:28

『壹』 贵州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准确掌握我省地质勘查行业的现状,认真做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88号)、《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5号)文件要求,我厅对省内当前地质勘查行业的基本情况、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形成本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地质勘查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一)地质勘查单位概况

截至2006年度,我省共有地质勘查单位54家,国有地勘单位50家,占全省地勘单位的93%,在我省的地质勘查行业队伍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其中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属17家;省煤田地质局下属10家;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下属7家,此三局所辖的地勘单位占全省地勘单位总数近70%,在我省的地勘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所有地勘单位中具有地质勘查资质最高为甲级的单位15家;具有地质勘查资质最高为乙级的单位23家,均为国有地勘单位。全省地勘单位在职职工9906人,其中地质勘查的从业人员7402名,专业技术人员4157名,其中高级技术人员377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9%,中级技术人员90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2%,离退休人员13230名。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约1.35万元,离退休职工人均经费1.58万元。

2005年度我省共有地勘单位50家,地勘单位在职职工9913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7235名,专业技术人员4215名,其中高级技术人员338名,中级技术人员746名,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约1.23万元,离退休职工人均经费1.56万元。2006年度与2005年度比较,新增4家地勘单位,均为国有地勘单位;在职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变化不大,高、中级技术人员共增加了197人,增长率达11%;在职职工人和离退休职工收入有所增加;具有地质勘查资质最高为甲级的单位增加1家,具有地质勘查资质最高为乙级的单位增加9家。2006年度较2005年度我省地勘单位在数量上有所增加的同时,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增强和提高。

图1 贵州省地勘单位人员情况及构成

(二)地质勘查资质概况

我省地质勘查单位目前共有11类、169个地质勘查资质。资质主要集中在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和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等五个专业,共138个,占资质总数的82%。资质数量较少的是气体矿产勘查、遥感地质勘查、选冶加工试验和地球化学勘查等四个专业,占资质总数的5%。(具体类别分级及数量如表1)

与2005年度相比,我省拥有地质勘查资质总数增加了30个,其中甲级增加5个,乙级增加26个,丙级减少1个,增加的资质中有3个甲级和9个乙级是4个新增地勘单位所有,其余增加的两个甲级和17个乙级是原地勘单位新增和升级所得的;另新增了气体矿产勘查类资质。除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勘查两类资质各减少了一个外,其余各专业类别的资质数量都有所增加,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和固体矿产勘查类资质数量增长最快,分别较2005年增加了8个和7个,其余增幅较平均,为3个左右。我省2006年度地质勘查资质不仅仅是在数量上体现了较大增长,更重要的是从质量上看增长的资质都是乙级以上的较高级别,并且新增的气体矿产勘查专业资质,丰富了我省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呈现出整体提高的良好势头。虽然只有少量地勘单位的资质数量和类别减少或降低,主要原因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达标,但这足以说明今后继续抓好地勘人才建设仍是我省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表1 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分级及数量

二、国有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我省的国有地勘单位数量占了全省地勘单位数量的93%,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情况,基本上代表了我省整个地质勘查单位状况。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煤田地质局和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局所辖的地勘单位共34个,占全省地勘单位总数近70%。因此这三个局的发展状况基本上代表了我省国有地勘单位,乃至全省地勘单位的发展状况。

图2 贵州省地质勘查资质情况(按等级和专业)

(一)国有地勘单位概况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省共有国有地质勘查单位50家。国有地勘单位拥有资质165个,占全省地质勘查资质总数的98%,包含了我省所有甲级和乙级的地质勘查资质(共38个,具体情况见表1)。目前国有地勘单位有在职职工9784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7319名,其中技术人员4082名;高级职称技术人员347名;中级职称技术人员865名,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1.34万元,离退休职工人均经费1.58万元。与2005年比较,新增地质勘查单位4家;新增地质勘查资质14个,其中甲级3个、乙级9个、丙级2个;在职职工增加25人;地质勘查从业人员增加179名,专业技术人员减少57名(退休),高级技术人员增加33名,中级技术人员增加167名,离退休人员增加805名;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约增加0.12万元,离退休职工人均经费约增加0.02万元。

(二)国有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2006年度我省国有地勘单位总资产为436908万元,生产性资产原值119063万元,总负债219298万元,所有者权益217628万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资产为136589万元,生产性资产原值16133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2010万元,总负债66779万元,总收入100180万元,总支出100180万元,所有者权益69810万元;省煤田地质局总资产为29300万元,生产性资产原值5955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2610万元,总负债14584万元,总收入21902万元,总支出18091万元,所有者权益14716万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总资产为28941万元,生产性资产原值12044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1127万元,总负债13675万元,总收入17794万元,总支出17218万元,所有者权益15267万元。与2005年度比较总资产增加8.4%,生产性资产原值减少了1.7%,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增加了27.4%,总负债增加了10%,总收入增加10.67%,总支出增加了12%,所有者权益增加了6.4%;我省国有地勘单位的经济整体稳步提高,总的资本量尤其是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有较大增长,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注重对成本的控制和对生产性资产的投入和积累。

图3 贵州省地勘单位经济运行情况

(三)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省的公益性地质项目主要集中由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煤田地质局和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三局开展。这三个局是我省进行有关地质工作最主要的技术支持部门,尤其是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直是我省地质行业的龙头,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公益性地质工作。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6年度,在省内完成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9项,获国土资源调查资金927万元;国家资补费项目3项,国家财政专项项目1项,获省矿产资源补偿费662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0万元;省外完成了新疆矿产调查评价项目,内蒙古重力调查项目,获取资金170万元。同时完成了我省贵阳、遵义等5个主要城市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3起,对33处地质灾害开展了应急调查,编制多部针对我省的防治地质灾害的报告、方案等,完成和新开展了29个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等;开展了针对解决我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规划和立项论证工作;完成了围绕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的相关方案、报告及技术标准的编制;争取到了9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4处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等一批国家环境地质工作项目。

省煤田地质局:在煤层气勘查项目中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0万元,威宁县金斗勘查区煤矿普查项目获中央矿产资源补偿费210万元,“贵州煤炭资源保障能力分析”项目获贵州省地勘基金50万元。

省有色地质勘查局:获中央矿产资源补偿经费180万元,中央矿产资源补偿经费项目420万元,地方矿产资源补偿经费项目170万元。

贵州省核工业地质局:获贵州省放射性矿产资源调查项目,2006年项目资金10万元。

(四)从事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6年度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实施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十余项,收入13426万元;省煤田地质局实施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11余项,完成钻探进尺13200米,收入5303.98万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商业性地质勘查收入2922.45万元;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商业性地质勘查收入1105.8万元;盘江煤电集团勘测有限责任公司商业性地质勘查收入105万元;贵州西能物探技术有限公司商业性地质勘查收入381.58万元;贵州宏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商业性地质勘查收入98万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贵州总队商业性地质勘查收入376.53万元;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商业性地质勘查收入614.04万元。2006年度我省商业性地质勘查总收入近2.5亿元。

(五)矿产开发基本情况

我省2006年度进行矿产开发有一定收益的国有地勘单位是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其开发方式主要是自主和合作开发矿山两种,矿种上以金、锰、磷等我省的特色优势矿种为主。自主开发矿山规模小,收入不高,合作开发矿山主要是贞丰水银洞金矿。矿业开发收入18640万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在安哥拉国签订了卢卡拉和曾扎铁锰矿合作经营合同,该合作项目已取得探矿权,探矿权面积5432平方千米,预测铁矿资源量10亿吨,锰矿资源量2亿吨。此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省对外地质勘查工作开始起步。其余国有地勘单位2006年度基本无矿产开发收入或未开展矿产开发工作。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况

在工程勘察施工方面,我省国有地勘单位拥有多项资质。如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就拥有建设部和其他部门颁发的各类工程勘查施工资质46个。管理较规范,如CS14钻机和RPS3000型地热钻机等等一些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工程勘察施工方面的势力。所进行的项目包括:岩土工程勘查、岩心钻探工程、桩机施工、桩基抽芯、水源井施工、地下热矿水施工、地震物探孔施工等一批较大型的项目。以省内项目为主,省外项目有参与三峡地质灾害治理;浙江温州桩基施工;在西藏与西藏地矿局合作开展了岩心钻探工作;在杭州、海南、重庆等地开展测量工作等。2006年度实现总收入约3.4亿元,比2005年度增长近0.4亿元。

(七)其他产业基本情况

我省可以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创收的国有地勘单位,都是原来规模较大,人员较多,实力较强的单位,成立多种经营企业,开展多种经营方式进行创收。如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盘江煤电集团勘测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核工业地质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贵州总队等。所从事的基本是与单位本身特点相关联的产业。如机加工(地勘设备维修);地质灾害治理及煤矿安全评估等煤矿技术服务;旅行社;测量;房地产开发;印刷及物资贸易、物业管理等其他产业。2006年度各国有地勘单位基本未对多种经营企业投入,多种经营的总收入为3.06亿元。

三、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近年来我省地质勘查行业在改革发展中队伍不断壮大,适应能力与实力不断增强,整个行业得到了较好较快的提高。获得的经验总的来说,主要是要做好“抓三、突二、一保障”。

“抓三”:一是抓好科学的管理和监督。始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科学、规范的管理重点,以制度管行业;以制度管队伍;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并对制度的遵守、执行情况进行及时、严格的监督,保证地勘队伍发展的有序性和科学性;二是抓好各级政府对地质勘查行业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的落实。国家、省等各级政府出台的地质勘查行业有关政策、文件,是对地质勘查行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最为重要的指导。只有结合我省实情,认真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地质勘查行业有关政策、文件精神,才能保证地质勘查行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有章可依;三是抓好地质勘查行业的市场化建设。主要是抓好各种市场准入资质、资金、技术、设备、基础设施规范市场化操作、管理规程等的建设以及地质勘查行业的市场信息的交流等。

“突二”:首先是突出明确地质勘查行业的中心任务。坚持以地质矿产勘查为地质勘查行业的主业,以立足为我省经济、基础建设服务为重点,同时积极向外拓展;再有是突出各地质勘查队伍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其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例如一直以来作为我省地质勘查行业龙头的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6年度通过其内部资源的调整,新成立了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拥有区域地质调查等3项甲级资质、两项乙级资质和两项丙级资质。成为了该局下属17个地勘单位中资质最多、等级最高的一个。贵州省地质调查院的成立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具有了承担更大型和更多种类地质勘查项目的资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另外如贵州省核工业地质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贵州总队规模相对较小的地勘单位,职工人数加在一起三百多人,通过发展其优势地质勘查专业,贵州省核工业地质局的放射性地质矿产勘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贵州总队的建材非金属矿产勘查,2006年度实现总收入3312.9万元,人均10万元。

“一保障”:就是保障给地质勘查行业一个良好、有序、和谐的发展空间。

四、国有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

(一)总体思路

根据《决定》的要求,按照《贵州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贵州省地质勘查规划(预审稿)》等等有关文件的工作重点,结合我省地质勘查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本设想。在“十一五”期间,国有地勘单位仍将是我省地质勘查行业的核心,为我省的发展提供地质勘查技术支持的绝对力量。在这五年中,国有地勘单位要立足于做好服务我省经济、基础和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放眼国内外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不断加强学习和对外交流,提高自身综合实力,进一步完善国有地勘单位的体制建设,实现我省的国有地勘单位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具体内容

1.围绕“把我省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和优势原材料工业基地”的目标开展工作

为满足“十一五”、“十二五”电煤基地、煤化工基地建设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同时满足我省煤炭资源的战略储备,促进我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尽快把我省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的要求,积极参与煤炭资源勘查,提升现有煤炭矿山工作程度,挖掘潜力,努力发现新矿源,增加现有煤炭储量,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地质勘查工作。为进一步加快磷化工发展,建成如织金磷矿区等大型、超大型矿区、磷化工业集团,把我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磷化工基地,部署好地质工作。为建立黔中铝工业基地,从而进一步把我省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加大铝土矿勘查等各项地质工作。

2.加强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的开展

重点是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宣传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加快水资源的勘查、开发规划,提高供水能力,缓解缺水对我省经济建设、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开展石漠化治理工程相关地质工作,推进我省生态建设。为我省的道路、工程建设等提供可靠的地质技术保障。做好其他地质环境规划,旅游开发等有利于我省建设发展的地质工作。

3.促进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协助省及其他地方各级政府做好煤、磷、铝、锰、金、铅锌等我省重要、优势矿种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查规划工作,力争在重要矿种的资源储量上有所突破,延长矿山寿命,增加探明资源量;做好矿产资源合理保护、利用和滥采、非法盗采矿产资源的规划及管理惩治工作。

4.进一步抓好商业性地质工作,促进多种经济的发展

通过多种手段,多条道路加强省外、国外项目的申请和合作,拓宽国有地勘单位的发展空间,加强国有地勘单位的生存能力。

5.加强自身建设,深化改革

配合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按企事分开的原则,稳步落实国务院有关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通过抓好管理、人才、技术水平、市场准入资质等队伍建设,深化改革,确保国有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五、对策建议

(一)目前我省地质勘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地质勘查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地质勘查队伍尤其是国有地质勘查队伍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当前我省地质勘查行业也存在如下问题:地质勘查行业的现状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对地质勘查行业进行管理的各级行政部门之间,行政管理部门与管理对象之间,管理对象内部还存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按国务院有关要求的以企事分开的原则推进国有地质勘查队伍改革仍需不断深入;由于政府的配套政策尚未落实和其他原因,一些有利于地质勘查队伍改革发展的优惠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国有地勘单位负担较重,例如2006年度离退休数达13230人,比在职职工多出3324人,所需经费近2.1亿元。地质勘查单位存在活力不足、投入不够、人才缺乏、功能不强等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决定》的要求,构建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的新机制

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大力推进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合理分工、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地质勘查体系。明确行政主管部门与地质勘查事业单位之间的职能。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依法行政,为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地质勘查事业单位则为政府、为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技术业务支持。理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之间;行政主管部门与地质勘查单位之间和地质勘查单位内部的管理体制,做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有效。按照统一部署、分类推进、逐步深入、择机到位的原则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

全国的国有地质勘查队伍刚经历了管理体制转换的重大调整,不宜再连续对其实施大手术,在稳步发展、逐渐深入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

2.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任务

主要是突出地质矿产勘查这一核心任务。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按照省政府将我省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磷化工基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的发展方针,切实做好我省煤、磷、铝等优势矿产和金、铅锌、锑等其他矿产的勘查、规划和综合研究。同时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开展,充分重视矿山地质工作,强化地质环境调查监测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健全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体系

首先是抓好公益性地质勘查队伍的建设,保障公益性地质勘查队伍的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2006年度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通过其内部资源的调整,新成立了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拥有区域地质调查等3项甲级资质、两项乙级资质和两项丙级资质。成为了该局下属17个地勘单位中资质最多、等级最高的一个。使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具有了承担更大型和更多种类地质勘查项目的资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保证其队伍的人员精干、装备精良、实力强大。再有公益性、基础性的地质工作要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4.切实将有利于地质勘查单位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

近年为顺利实现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体制转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地区差异等各种原因,优惠政策并未完全落实到位,如职工住房、福利,地勘单位用于充实设备的资金等问题较明显。切实把有利于地质勘查单位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将有利于拓宽地质勘查单位发展空间,解决好地勘单位财政负担,提高地质勘查单位职工的生产、生活水平。

5.抓好地质勘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地质勘查行业的数字化管理,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全社会共享

进一步建立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丰富管理的数字化指标,实现对整个地质勘查行业更加及时、准确和更加科学的定量化管理。建立统一的地质信息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实现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地质信息共享,实现全省地勘单位技术、人力、设备等综合资源的共享,打破地域、专业限制和行限制业,促进地质勘查行业内及地质勘查行业与其他行业间的交流,势必带动我省地质勘查行业的整体进步。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贰』 201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和各项决策部署,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履行政府职责,与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一道,齐心协力、沉着应对、多措并举,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全省经济社会在逆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奋力前行,历史性跨越的宏伟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3887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779.58亿元和416.46亿元,增长15.9%和19.7%,一般预算支出1358.76亿元,增长2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38.18亿元,增长3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7.25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0.9%和10%左右;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1161.2亿元和1087.2亿元。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经济形势回升向好。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紧紧抓住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机遇,争取到四批中央新增投资安排我省共140.7亿元,同时加大省级财政投入,重点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增加即期需求,带动民间投资。按照中央“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全力推进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尽可能多地形成实物工作量,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年初省内用电需求锐减、经济运行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以稳定煤、电生产为核心,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从8月份起省内用电量转为正增长并屡创历史新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198.93亿元支持“三农”,增长63.5%,其中各类涉农补贴52.32亿元。由于我省这些年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在遭遇高温干旱天气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仍然达到1168.27万吨,增长0.9%。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示范县增加到43个,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化商品蔬菜基地和蔬菜产业带加快建设,蔬菜种植面积1200万亩,增加121.2万亩,全省农民人均蔬菜种植纯收入466元,比上年增加78元。茶叶、马铃薯、中药材、辣椒、精品水果等大宗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试点。启动建设1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新增农村金融服务机构290个,实现了乡镇全覆盖。以“四在农家”等创建活动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增使用沼气农户26万户,建成200座大中型联户沼气池。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4万人,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培训10万人。积极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有力拉动了农村消费。
第三,强力推进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和工程性缺水难题取得较大进展。省会贵阳通往全国七小时快铁交通圈建设加快推进,贵广快速铁路建设进展顺利,贵阳至昆明、长沙、重庆、成都快速铁路获国家批准立项,贵阳铁路枢纽等铁路项目加快建设。完成铁路投资79.41亿元,增长1.6倍。以县县通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公路建设加速推进,完成公路投资312.18亿元,其中高速公路206.2亿元,分别增长49.5%和71.2%;公路通车里程1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88公里;在建高速公路2023公里,已开工或建成高速公路的县由上年的32个增加到70个。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1501公里,开工建设通乡油路3453公里,“十一五”规划的1万公里通乡油路提前一年全部开工建设,新增90个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2277个建制村通公路。毕节机场开工建设。西南水运出海通道贵州段航运扩建工程完成总投资的一半以上。水利建设扎实推进,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51.08亿元,增长1.3倍。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贵州人半个世纪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滋黔”一期工程建设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加快推进。完成18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3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可如期完成。新增解决3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58亩,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启动实施。
第四,加力提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城市建设水平稳步提升。能源、原材料、烟酒、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一批大中型煤矿建成投产,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500万吨,原煤产量1.37亿吨,增长14.8%;贵州电网统调发电量1171亿千瓦时,增长20.1%;全省售电量1095.89亿千瓦时,增长18.2%。一批原材料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白酒工业实现利税95亿元,增长7.1%;茅台酒基酒产量达到2.3万吨。卷烟工业实现税费100.47亿元,增长12%;贵阳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工艺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卷烟生产能力达到100万箱以上。以贵阳、遵义、安顺为重点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研发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特色食品、民族制药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商品得到进一步开发。实施了一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重大科技专项。获专利授权2084件,增长20.6%。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分别提高2.7和3.9个百分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速推进。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燃气普及率分别提高10.2、4.7和2个百分点。重点城镇整治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制定并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旅游设施逐步改善,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服务业加快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
第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整体水平特别是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安排21亿元、转贷各地1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完成23.96万户改造任务。新建廉租住房7.9万套,新增租赁补贴2万户。煤矿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快推进。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农房和学校搬迁治理工作有序实施。完成城乡电网建设改造投资127.82亿元,增长1.4倍;解决了最后2.9万户无电户通电问题,比规划提前一年实现户户通电。与国家提高扶贫标准政策相衔接,省级财政对各县农村低保补助测算标准提高到1196元,安排农村低保补助资金23.24亿元,比上年度增加10亿元。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进一步巩固,55.45万人享受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户季度人均供养水平提高51元。采取“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帮助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指导服务,城镇新增就业1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1%。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在11个县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养老保险逐步从服务城镇向统筹城乡转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超过计划任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并将在校大学生纳入保险范围。中央及中央下放地方和依法破产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问题得到解决。对220万城乡困难群众实施了医疗救助。兑现了国家核定批复我省的47.8万农村移民的后期扶持政策。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两位数的“双降”。初步建立了全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信访工作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平安贵州”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人民群众安全感提高3.93个百分点。
第六,加强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完成了国家考核目标任务。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现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全部关停。新建成57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深化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改革,完善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3%和4.8%。在清水江和三岔河流域分别开展水污染补偿试点和实行河长制管理模式,出境河流断面水质稳步改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稳步推进。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完成治理面积653.71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面积341.8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34.6平方公里。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为我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用地保障。全年新增建设用地22.33万亩,增加2.6倍。整理复垦开发土地53.49万亩,其中新增耕地20.3万亩。矿产资源勘查取得新成果。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工业基地项目加快建设,六盘水市被国务院纳入国家循环经济区试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提高2和1.4个百分点。
第七,下大力解决社会事业发展长期滞后的问题,一些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大。“两基”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检查,标志着我省义务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普九”债务化解全面完成。农村初中和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分别由375元和225元提高到500元和300元,提前一年达到国家生均定额标准。对63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实行生活费补助政策,受助面由初中扩大到小学。对37.02万名普通高中特困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高校贫困生给予资助。新招聘特岗教师7012名。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顺利完成。贵州大学校园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25%,提高2.13个百分点。及时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手足口病,加强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完成54.6万户地氟病防治炉灶改良任务。新建和改扩建36个县级医院、13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4000个村卫生室,扩建4个地级以上重点中医院。坚持把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6.96‰。实施出生缺陷干预覆盖常住出生人口的80%以上。对110万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家庭兑现了奖励扶助和优惠政策。新建或改扩建195个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贵州侗族大歌”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围绕庆祝建国60周年、贵州解放60周年,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贵州数字图书馆建成并面向全省提供公共服务。完成了一批县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建设改造或设备配置。贵州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建成33万座农村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农村新增可接收广播电视人口120万人。完成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新增城镇数字电视用户65万户。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第九届全国民运会筹备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00个。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实施。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气象、人防、参事、新闻出版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第八,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逐步增强。省属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改制和省属国有企业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移交工作基本完成,全面终结全省144户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的法律程序。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省属国有企业重组取得积极成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省级财政对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等工作有序开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在32个县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在31个县实施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启动省和部分市县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县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开展。监狱体制等改革积极推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深入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增长10%。交通、水利、能源、旅游等领域的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行政立法,试行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草案委托起草,拓宽公众参与立法途径。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11件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颁布4件省政府规章。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完善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高度重视并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大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和涉及民生项目的审计和监督检查力度,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47个省级单位的988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行政复议工作不断加强。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保持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2009年我省各行各业取得的成绩特别是一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实践证明,虽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但只要我们不自甘落后、不亦步亦趋、不急功近利、不争论折腾,始终坚持经济落后工作不能落后的信念,始终坚持在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敏锐捕捉发展机遇,始终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系统谋划可持续发展,始终坚持沿着正确方向做正确的事,振奋精神、团结拼搏,扎扎实实干事创业,完全可以把工作做得出色,在某些方面达到先进水平,完全有可能在较短时期内推动我省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国家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黔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巩固经济回升基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态势面临严峻挑战;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仍然是制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矛盾;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力度、速度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制约了农民增收;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还需继续加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影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仍较突出,对外开放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特别是与我省交通物流等硬件环境加快改善相适应的前瞻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政府行政效能、管理服务水平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叁』 求文档: 《贵州省“黄果树杯”优质施工工程评选办法》

贵州省“黄果树杯”优质施工工程评选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贯彻国家《质量振兴纲要》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促进我省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争创名牌工程,推动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决定在全省建筑行业开展贵州省优质施工工程评选活动,特制定本办法。

奖名定为贵州省“黄果树杯”优质施工工程(以下简称黄果树杯)。

第二条黄果树杯是我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奖,获奖工程施工质量应达到我省或国内一流水平。

第三条省建设厅成立黄果树杯评选委员会,负责组织评选活动。

评选委员会主任委员由省建设厅分管厅领导担任,副主任委员由省建筑业协会、省建设厅施工处和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省建设厅施工处、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部分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和有关单位专家组成。

评选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评选活动中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省建筑业协会。

第四条黄果树杯评选活动坚持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每年评选一次,获奖名额不超过20名。

第二章 评选工程范围

第五条评选工程范围为已实现设计功能并投入使用的工程。主要工程类别及规模见附件1。

第六条以下工程不列入评选范围:

一、竣工后被隐蔽的难以检查的工程或保密工程。

二、住宅小区内的单体住宅工程。

三、已经参加过“黄果树杯”评选未被评选上的工程。

四、工程竣工验收超过三年的工程。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七条申报企业

在本省施工的建筑施工企业均可参加评选。申报单位在上年度被取消申报资格、获奖资格的,或在本年度及上一年度内发生过一起三级以上(含)或两起四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不能参加本年度评选。

建筑施工企业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受到省、部级主管部门通报批评或资质降级处罚的,三年内不允许申报黄果树杯。

第八条申报工程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基本建设程序;

二、工程设计合理、先进,符合国家和行业设计标准、规范,并经过施工图审查;

三、工程施工符合国家和行业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技术标准要求,质量合格,达到省内或国内同类型工程先进水平且在施工中未出现四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

四、开工时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送了创优计划;

五、已通过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六、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未擅自改变原设计用途,并经半年以上的使用检验,未发现质量问题和质量隐患;

七、工业工程除符合以上各款条件外,其各项技术和经济效益指标应达到本专业省内或国内先进水平;

八、住宅小区工程除符合本条一至六款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小区总体设计符合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公共设施配套齐全且均已建成;

(三)所有单位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合格;

(四)住宅工程必须全部竣工且应达到基本入住条件,入住率在40%以上。

九、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必须合格;

十、推广节能省地型应用技术或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应用的工程应优先推荐。

第九条申报主要承建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以土建工程为主体的工业建设项目中,承担了主厂房和其他与生产相关的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施工。

二、在交通、水利、市政工程中,承担了主体工程和工程主要部位的施工。

三、在公共建筑和住宅工程中,承担了主体结构和部分装修装饰的施工。

四、以安装工程为主体的工业建设工程中,承担了主要生产设备和管线、仪器、仪表的安装。

第十条申报主要参建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与总承包企业签订了分包合同;

二、完成的工程量应超过工程总量的15%以上;

三、完成的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的质量全部达到合格。

一个工程申报主要参建施工企业不得超过三个,并由主要承建单位进行申报。

第十一条同一项工程申报黄果树杯,允许两家建筑施工企业联合申报,但必须提供联合成员共同签订的投标协议书和联合成员与招标人共同签署的工程承包合同。

住宅小区或小区组团如由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共同完成,应由完成工作量最多的企业申报。

第十二条同一家建筑施工企业在一年内申报黄果树杯项目不限。

第四章申报程序与申报材料

第十三条申报程序:

一、每年9月份,申报单位根据建设工程分级管理原则向省或工程所在地地级建筑业协会、专业协会申报;申报单位应提交《贵州省“黄果树杯”优质施工工程申报表》(见附件2)及有关申报材料。

二、各受理申报的协会应在《贵州省“黄果树杯”优质施工工程申报表》中提出具体评估意见,并报经市(州、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出具正式文件向黄果树杯评选办公室推荐。推荐申报两项以上工程时,应在申报文件中说明推荐申报评选次序的具体意见。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由受理申报的协会报工程所在地地级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黄果树杯评选办公室推荐。

专业性工程由受理申报的协会逐级报省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黄果树杯评选办公室推荐。

第十四条黄果树杯评选办公室依据本办法对被推荐工程的申报资料组织初审,并将未通过初审的工程告知推荐单位及申报单位。

第十五条申报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一、内容:

(一)申报资料总目录,并注明各种资料的份数;

(二)《贵州省“黄果树杯”优质施工工程申报表》一式两份;

(三)立项资料(原件):工程立项文件,有关部门的核准文件或备案文件等;

(四)工程项目计划任务书的复印件1份;

(五)施工图审查批准书;

(六)地级以上优秀工程设计证书或工程设计合理、先进的证明文件1份;(设计合理、先进证明文件可由设计单位出具)

(七)施工前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送的创优计划书和质量监督机构对该工程质量情况的意见;

(八)工程技术管理资料(含图纸一套)、质量控制资料、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及主要功能记录;(其中按规定应为原件的必须提供原件)

(九)总承包合同或施工合同书复印件1份;

(十)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资料复印件1份;

(十一)有解说词的工程录像带一盒(或多媒体光盘),五分钟以内;

(十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合格报告;

(十三)申报企业在规定时限内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证明(地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

(十四)申报工程是否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证明(出具部门同上);

(十五)申报工程是否有节能省地型应用技术及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推广的证明(出具部门同上)。

二、要求:

(一)《贵州省“黄果树杯”优质施工工程申报表》由省建设厅统一印制。申请表必须写明对工程质量的具体评价意见,未签署具体评价意见的无效;

(二)申报资料应书写工整、清晰、易辨认;

(三)申报资料必须准确、真实、涵盖所申报工程的全部内容。涉及建设地点、投资规模、建筑面积、结构类型、质量评定、工程性质和用途等数据和文字必须与工程一致。若有变更,应有相应的变更手续和文件说明;

(四)工程录像带内容包括:工程全貌、工程竣工后的各主要功能部位,工程施工中的基坑开挖、基础施工、结构施工、门窗安装、屋面防水、管线敷设、设备安装、室内外装修的质量水平介绍,以及能反映主要施工方法和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措施等。

第五章 工程复查

第十六条被推荐工程的申报资料经初审合格后,黄果树杯评选办公室根据申报工程类别和数量,组织若干个复查小组进行现场复查,被查工程所属地区建筑业协会或有关专业协会选派1人配合工作。

第十七条工程复查程序、内容和要求:

一、听取承建单位对工程施工和质量的情况介绍。主要介绍工程特点、难点,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水平和质量评定结果。

二、实地查验工程质量水平。凡是复查小组要求查看的工程内容和部位,必须予以满足,不得以任何理由回避或拒绝。

三、听取使用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评价意见。复查小组与使用单位座谈时,主要承建单位和主要参建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当回避。

四、核实工程有关内业资料。

五、复查小组对工程复查的有关情况进行总结评议。

六、复查小组向评审委员会提交书面复查报告。

第六章 工程评审

第十八条黄果树杯的评审工作由黄果树杯评选委员会组织进行。

第十九条评选委员会根据复查小组提交的复查报告,对申报工程进行评审,超过一半以上票数的工程确定为获奖工程,并在贵州建设信息网上公示5天。

第七章 奖 励

第二十条省建设厅和省建筑业协会每年召开颁奖大会,向荣获黄果树杯的主要承建单位颁发奖杯、获奖证书和授予奖牌,向荣获黄果树杯的主要参建单位颁发获奖证书,并对获奖企业通报表彰。主要承建单位可在获奖工程上镶嵌统一荣誉标志。

有关地区、部门和获奖企业可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获奖企业和有关人员给予奖励。

第二十一条对符合鲁班奖条件的获奖工程将推荐参加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评选活动。

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奖杯、奖牌、获奖证书。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参与黄果树杯评选活动的单位及人员必须秉公办理,行为规范,廉洁自律

第二十四条对于已经获得黄果树杯称号的工程,若发现存在重大质量问题或隐患的,将取消其黄果树杯称号,并收回相应奖杯、奖牌和证书。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肆』 贵州省地质资料汇交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王s瑛

(贵州省地质资料馆)

摘要 本文针对贵州省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在地质勘查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从《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贯彻、汇交人必须履行汇交义务、掌握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实物地质资料汇交范围、建立汇交监管平台和汇交员制度等方面反映出来的意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认识和结果,最后提出了重视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 汇交工作 调查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质工作项目增多,地质资料需求不断加大,贵州省地质资料馆接收资料数量逐年递增,2008~2013年近5年,共接收成果地质资料6143种,累计向全国地质资料馆转送1329种。由于每年地质工作项目实施和汇交人随矿权变更频繁变化,地质勘查单位报告编制人员工作岗位流动较大,对汇交标准和要求理解不一致,给检查验收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地质资料汇交不及时,资料检查验收后反复修改积压,造成每年接收的地质资料整理进库速度减缓,直接影响了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加强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监督管理,切实落实地质资料汇交人的责任,完善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促进汇交质量的提高,贵州省地质资料馆积极探索,力求从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来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提出全面掌握地质工作项目信息,建立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和汇交员制度。本文对贵州省地勘单位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提出的问题,有待通过完善现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努力提高汇交质量,促进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地质资料能够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1 问卷调查目的

2011年,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将贵州省列为“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工作试点。为建立贵州省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解决存在的问题,省地质资料馆在省厅矿产储备交易局举办的全省地勘基金地质勘查项目培训会上,对全省26个地质勘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其目的是贯彻落实《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有关规定,对成果、原始、实物三类地质资料汇交实行全程监管,提出在汇交成果地质资料的同时、必须汇交原始、实物地质资料要求,建立汇交监管平台和汇交员制度。为此,征求汇交人和各地勘单位的意见,掌握了解他们的需求,积极探索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方法。

2 问卷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组织并参加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49号令《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土资源部第16号令《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2)是否明确《条例》、《实施办法》中的规定,汇交人必须依法履行汇交义务。

3)《实施办法》第八条中规定“应当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的汇交细目以及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分别按照本办法附件一、附件二和附件三规定来执行”。是否了解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和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

4)国土资源部决定在部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馆藏机构,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对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实行全程监管。“汇交人汇交地质资料,将同时汇交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三大类地质资料检查合格后才能出具汇交凭证,”是否有所了解和同意,有何意见和建议。

5)按照汇交监管平台建设的相关要求,确保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拟在全省各地勘单位建立专职汇交员制度,负责本单位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

3 问卷调查对象及特点

调查对象主要为全省地质勘查单位分管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直接从事地质勘查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针对性,调查结果反映问题真实,有助于了解分析汇交人对地质资料汇交需求。调查对象为该次参加培训人员共计152人,涉及地勘单位20个、勘查公司5个。问卷调查表采用实名填写,发放问卷调查表120张(1张/1人),收回92张,占发放问卷数的76.7%,超过半数,其问卷调查结果真实有效。其中,地勘单位总工程师20人,专业技术人员68人,无单位名称调查表4人(表1)。

表1 贵州省问卷调查地质勘查单位和人数情况统计表

续表

4 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对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4.1 单位组织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单位组织并参加学习,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49号令《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土资源部第16号令《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有57人,未参加35人。

4.2 汇交人依法履行汇交义务

了解《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汇交人必须依法履行汇交义务条款的42人,基本了解32人,不了解18人。

4.3 汇交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细目和范围

了解《实施办法》第八条中规定“应当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以及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分别依照办法的附件一、附件二和附件三规定来执行,依法应当汇交重要原始地质资料复制件”条款的44人,基本了解26人,不了解22人。

4.4 同意汇交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

国土资源部决定在部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馆藏机构,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对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实行全程监管。“汇交人汇交地质资料,将同时汇交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三大类地质资料检查合格后才能出具汇交凭证,”是否有所了解和同意,有何意见和建议。同意70人,基本了解3人,不了解18人,不同意汇交1人。

4.5 赞同建立汇交监管平台和汇交员制度

按照汇交监管平台建设的相关要求,确保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拟在全省各地勘单位建立专职汇交员制度,负责本单位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同意建立汇交监管平台和汇交员制度有88人,不同意的2人,2人未填写单位名称和姓名。

5 问卷中的意见和建议分析

根据实际问卷调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按类别归纳整理和客观分析,主要反映有几个方面。

5.1 同意按照要求汇交地质资料

同意并了解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建立统一的汇交监管制度,按要求汇交三类地质资料占发放问卷表的60%。由此看来,《条例》、《实施办法》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在地质工作出现多元化的当今,地质资料汇交人、地勘单位,包括社会勘查公司,汇交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地质资料汇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地质资料汇交实行全面监管认为很有必要,特别是从地质资料形成—编制—审查—汇交—验收—发证等工作流程,以及资料的完整、准确、规范等方面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地质资料汇交监督和质量提升,提高地质资料汇交的及时性。其中,不同意汇交原始资料1人,其理由为,地质资料涉及出资人的商业秘密。《条例》第七、第八、第九条明确规定,国家对地质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2号)中规定,凡是社会出资开展的地质工作,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根据《实施办法》附件一、附件二和附件三规定,即地质工作形成的成果地质资料以及部分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都属于汇交范围,依法应当汇交重要原始地质资料复制件,因地质资料涉及出资人的商业秘密不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是违反相关规定。

问卷提出地质资料汇交要求与项目成果提交的要求不尽相同的意见,也是多年来检查验收资料工作中反映较多的问题。问题的结点在:汇交成果地质资料与原始地质资料有重复;地质档案文件目录(原始地质资料登记簿)与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目录(国土资发〔2010〕32号)的编目技术要求。地质资料汇交包括原始、实物、成果三类地质资料,长此以往只了解成果地质资料汇交要求,且纸质成果地质资料与电子文件汇交类别基本一致。地质项目在勘查和编制成果过程中,除形成正文、审批、附图、附表、附件、数据库和软件、多媒体7类文件以外,还有其他类的附加文件资料,按要求“地质档案文件目录”(原始地质资料登记簿),可作为附件类汇交。汇交要求区别在于: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是依据《条例》规定的汇交细目,以及《实施办法》第八条,“依法应当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复制件”,汇交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石油地质,海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灾害地质 物探、化探地质,地质科研等重要原始地质资料复印件,在汇交时应提交“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目录”。汇交原始地质资料应依照《DA/T41—2008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作为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的标准,根据原始地质资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按有关类目全面收集、系统整理、组成案卷,移交地质档案部门统一管理,也是准备汇交原始地质资料的基础工作。两类资料组织结构、案卷类别不尽一致,汇交前应针对不同的要求制作,成果地质资料是原始地质资料“底”类资料的集合。汇交时还可按照《条例》规定:“除成果地质资料、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外,其他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只需汇交目录”,即地质工作形成的成果地质资料以及部分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都属于汇交范围。“依法不需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的,只需汇交文件目录和实物地质资料目录”,“原始地质资料已作为成果地质资料附图、附表、附件的,该原始地质资料可以免交”。汇交实物地质资料,按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规定的汇交细目,经馆藏机构筛选后汇交,汇交时应根据地质勘查项目工作程度不同要求,按其形成实物地质资料种类编制填报“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表一、表二、表三)一同汇交。

问卷提出汇交工作量大耗时长,电子文档制作与汇交要求烦琐,不便于操作,重复浪费,增大成本等问题。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地质资料汇交内容及电子文档汇交格式制作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地质资料汇交质量,出现因资料不合格重复多次汇交,多次检查。现行的汇交要求中,电子文件分为源电子文件和存档电子文件,源电子文件是地质工作形成的原始数据文件,上级评审机构只对纸质成果地质资料进行审查,形成最终成果数据未审查,该数据由编制单位保存并根据评审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加之存档电子文件是由源电子文件转换而来,是为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而设置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诸多原因造成在制作转换和修改定稿的过程中造成丢失信息、纸电不一等问题。同时,在地质资料制作、汇交、验收等后续工作环节造成较大的工作量,体现出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与汇交不协调、原始数据检查修改无记录,管理不到位。建议应加强成果地质资料规范编制、电子文档制作格式要求、验收技术标准同步管理,同步检查,定期对汇交人和编制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原始、成果、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检查验收技术要求的统一,减少因资料不合格重复多次检查,节约汇交成本,缩短汇交周期,避免重复工作和成本浪费,提高汇交验收一次合格率。

5.2 支持建立汇交员制度

发放问卷调查表120张中,同意建立专职汇交员制度有88张,占问卷调查的73%。结果证明汇交人和各地质勘查单位对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高度重视,支持创新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模式。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建立地质资料汇交员制度,积极探索强化地质资料汇交初检责任工作方法,确保汇交地质资料数据真实完整齐全、类别组织形式准确无误、电子格式规范标准、纸质规格整饰美观,更大限度提高地质资料汇交质量和效率,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得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应尽快出台《贵州省地质资料汇交员管理试行办法》,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了解地质工作及各类地质资料形成过程、表现形式、专业种类、工作性质,熟悉地质资料编制、检查、汇交相关业务,掌握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汇交软件操作技能的队伍。推行“一对一”汇交责任制,即一个地质工作项目明确一名负责地质资料汇交员,承担汇交前资料的初检,汇交后的补充修改和办理汇交其他事务。明确汇交员的主要义务,必须严格遵守地质资料汇交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各类技术规定、标准、规范,并负有所在单位的地质资料汇交意识的宣传,促进地质资料编制和汇交质量,在委托范围内规范开展汇交资料初检,定期参加汇交培训,按规定办理汇交员证,并对汇交员证实行诚信管理,规定不得出租、出让或在资料初检、资料汇交等工作中弄虚作假。同时,对汇交员实行质量控制管理,要求必须参加上一级管理和发证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使汇交资料合格率逐步提高。

5.3 加强汇交培训

加强地质资料汇交要求的培训,为问卷调查提得最多的建议。汇交工作的管理好坏以及质量高低最重要的是搞好业务技术培训,应定期地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项目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培训,拓展培训内容,在监管平台建立后,详细掌握地质资料汇交路径、方法、范围、要求,包括项目立项的相关信息,了解地质报告编写规范和各种地质图的制图标准,掌握地质资料和电子文件汇交的要求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尤其是电子文档汇交培训指导,通过互联网建立汇交群,与汇交人交流沟通。加强汇交要求培训,还应以不间断的培训学习,延伸培训学习链,各单位的专职汇交员再向项目人员进行培训,从资料形成源头抓起,提高地质资料质量。

5.4 汇交原始、实物地质资料存在的问题

第一,原始、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方式须区别对待,合理解决汇交资金存在的问题,提出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应有统一的规范和格式。第二,实物资料汇交范围和保管难度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项目结束后如何处理,地勘单位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普遍为各自随意存放,提出实物、原始地质资料汇交仅限于地质大调查项目,市场项目可不汇交的建议。

调查对象较为实际,提出原始、实物两类地质资料的汇交存在的普遍问题,重要原始地质资料纸质汇交可为复印件,且工作量大成本较高。汇交电子文件格式可按照《DA/T41—2008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对电子文件立卷归档一般要求,汇交原始地质资料应根据电子文件数据组织形式、数据成果特点,按资料类别拟定文件名,建立文件夹,将电子文件存入该案卷子目录下,一级目录为一个项目的案卷号;二级目录为案卷号+类别代号;将地质档案文件目录和备考表放在一级子目录下。为满足电子文件汇交、保管和利用,电子文件应采用光盘储存,同一案卷(或类目)数据以文件夹的形式储存在一张光盘内,应首选源电子文件和存档电子文件两种格式,要求电子文件所提供的信息应原始、实物、完整、准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应加强原始、实物地质资料监督管理,使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成为汇交人自觉行动。增强馆藏机构接收保管。地质资料的能力,使重要的原始、实物地质资料得到及时保管和利用,及时掌握地质大调查、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实施情况,提前介入汇交工作流程,主动为项目提供原始、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服务,实现原始、实物地质资料动态管理,逐步建立目录数据库。汇交人与勘查单位须按照国家相关岩矿心管理通则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管理,合理计划调配资金,提前把问题解决在汇交前,保证实物地质资料及时汇交。

6 结论

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是资料管理的前沿,地质资料汇交人和地质勘查单位,是地质资料汇交的主力。我们要搞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努力去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制定符合地质工作形成各类资料的汇交要求;另一方面还需要主动服务,面对汇交工作出现的各类繁杂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本质,把检查验收工作前移到项目实施单位,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汇交技术水平,构建适应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合理的技术队伍,培养熟悉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的复合型人才,重视地质资料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档案学等综合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建立汇交员制度,并加强管理和培训,以汇交“员”带汇交“面”,提高汇交资料质量和工作效率,以满足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需要。

『伍』 贵州省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里面的目录里面哪些资料属于施工单位做,菜鸟求高手指导,在线等答案!!!

1验收备案表
2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3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由规划、环保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
4法律规定应当由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对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健身工程验收合格的证明文件
5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6法律规定的其他文件,
住宅工程还应当提交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这些都是施工单位准备,除了相关部门出具的文件,其他的都是自己做。

『陆』 201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2010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抢抓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坚定不移地改善基础条件,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坚定不移地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化解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根本性难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和1.9%。
围绕实现上述主要预期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和现代水利体系
加快省会贵阳通往全国七小时快铁交通圈建设,大力推进贵广快速铁路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贵阳至昆明、长沙、重庆、成都快速铁路。积极开展毕节经水城至兴义、铜仁至玉屏、织金经水城至攀枝花等城际铁路前期工作。继续强力推进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建设,建成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贵州段,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78公里,新开工建设高速公路925公里。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704公里,实现96%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95%的建制村通公路。开工建设贵阳机场新航站楼,加快支线机场和内河航运建设。
大力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滋黔”一期工程剩余两个项目,启动“滋黔”二期工程。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0座。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完成烟水配套工程14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0万亩,加快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统筹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建设100个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地下水开发利用项目,大力推广以管代渠、长距离管道送水。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优先安排去年人畜饮水受干旱影响最严重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二)千方百计加快城市化,把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合理有序转移作为从战略上解决贵州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
加快把在城市中有相对固定住所和相对固定工作的本省籍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居民。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针对性,促进更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依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及其站场建设加快城市发展,使我省城市更便捷地融入全国经济大循环。深入实施大中城市发展带动战略,高质量编制城市规划,切实增强规划对城市综合交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产业布局、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等重大问题的指导作用。以城市路网和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建设为重点,统筹考虑水、电、气、通信、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档次,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认真落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安排,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措施,切实保障城市发展用地需要。控制房地产单宗用地出让规模,正确处理好房地产用地与公益用地的关系,坚决避免为了片面追求房地产开发供地给政府带来的收益而牺牲公益事业用地。高度重视城市新区开发中的商业设施建设和商业流通业培育,通过商业片区开发使新老城区实现有机联结,并通过商业发展积累财富,形成城市投资、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以交通条件改善为契机,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在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的同时,依托城市加快游客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开拓客源市场,扩大旅游消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就业容纳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贵广、贵昆快速铁路为主骨架,加快构筑连接泛珠三角和东盟地区的国际旅游大通道。
把加快城市化作为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通过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城市人口,促进城乡消费群体结构调整,有效扩大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努力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村居民消费。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着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提高生产力水平
大力推进工业化,一方面要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秉持绿色工业化的理念,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正确把握不同时期我省工业发展的相对优势,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在发展中促调整优化,在调整优化中谋发展,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是把采煤、发电、原材料精深加工作为发展我省重工业的有效路径,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条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的完整产业链。按照国家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要求,加快大矿建设,加大小煤矿整合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快电源项目建设,加大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优化电力运行调节,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大力拓展电力市场。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依托能源工业大力发展煤化工、磷化工和煤电化、煤电铝、煤电磷一体化等优势原材料工业,力争取得更大突破。二是把全力抓好烟酒产业和培育壮大特色食品、民族制药、旅游商品等产业作为发展轻工业的现实路径。支持贵阳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茅台镇环境整治和规划建设,扩大茅台酒生产能力,支持其他品牌白酒加快发展。三是把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路径。依托贵阳、遵义、安顺等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研发基地,积极引进外来优强企业,加快发展飞机、汽车、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石油机械、农业机械、电子产品及相关零部件,大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在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生命科学、空间海洋地球科学等领域选择适合在我省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我省电力、劳动力、气候、环境等各种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装配。
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结合快速铁路系统和高速公路体系建设,搞好工业园区内部交通组织和对外交通联络,提高工业园区物流效率。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增强园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促进污染集中有效处理。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实施一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重大科技专项,积极创造条件新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建设。以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数字贵州”建设,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要把推进工业化与促进服务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投资、税收、用地和价格政策,大力发展面向生产、面向民生、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大力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四)集中力量推动农业产业化,把调整农业结构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导向、农民增收、稳扎稳打、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并向优势区域聚集。以扶持养殖大户、养殖大县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原产地引种和良种繁育体系、动物防疫体系、饲草饲料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提高蔬菜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加快马铃薯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进一步巩固烤烟和油菜生产,加快茶叶、油茶、干果、中药材、辣椒、精品水果、花卉等大宗特色农产品发展。
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农村物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建立健全省地县乡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认证工作。加大农特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开发保护力度,积极培育和壮大一批名优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继续抓好以县为主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改进补贴发放办法,确保国家各项涉农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抢抓国家完善扶贫战略和政策的机遇,搞好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两项制度的衔接,构建“大扶贫”格局,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改变传统的扶贫资金安排方式,在落实好农村低保政策的同时,省级扶贫资金增量部分不再平均分配,集中用于培育典型、树立样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万人。加强对农民的适用技术培训和转移就业培训,大力推动对外劳务输出。继续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抓好农村沼气池建设工作。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
(五)更加深入扎实做好民生工作,通过系统的制度安排统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把城乡低保作为事关民生改善和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管理办法,切实做到科学定标、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特别是农村低保要强化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紧紧抓住收入核查这个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环节,坚持示范引路,摸清真实情况,加快建立科学规范、公正有效、可持续的农村低保制度,坚决制止采取盲目分指标、分钱的办法实施农村低保。搞好农村低保制度与临时救助制度的衔接。切实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9万人、550万人、140万人、147万人、160万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失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稳步推进医疗、生育保险市级统筹试点,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做好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有序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水库移民社会保障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坚持“减、防、抗、救”并重,大力推进灾害管理体系建设,抓好救灾救济。进一步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
坚持不懈地抓好以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从最困难的农户和最危险的农房改起,严把资金使用、科学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材料、施工质量和竣工验收关,完成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进一步加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房和学校搬迁治理力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规范租售并举,新建廉租住房7.9万套,新增租赁补贴2万户。新增3.29万套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住房困难家庭住房。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对困难企业实行“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完善和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加强职业病防治。
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深入开展矿山、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工作。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扎实推进“平安贵州”建设,深入开展以“打黑除恶”为龙头的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六)坚决打好节能减排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攻坚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制度安排入手,以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电机改造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继续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能源、原材料等重点行业节能,继续加强对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监控企业的能耗监管,积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对不达标的项目限期进行节能整改。继续对限制类和淘汰类高耗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探索建立高耗能产品许可证核发与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挂钩审查制度。借助清洁发展机制推进循环经济工业基地项目建设。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污染防治和减排力度,全面建成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已建成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确保稳定运行。基本完成燃煤火电厂脱硫设施扩容改造,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确保已建成火电厂脱硫设施真正发挥作用。继续加强重点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煤矿山、煤化工、磷化工等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和生态恢复政策规定。加强城市机动车排气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和化学品环境管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力度。
坚持治水与固土并重,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并举,继续扎实抓好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加大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力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完成营造林面积230万亩以上。大力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火灾受害率和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68‰和3‰以内。积极做好赤水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
坚持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并重,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认真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新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深化地质找矿改革,进一步加强优势和急需矿种的整装勘查,力争在找矿、找水、找地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电力、煤炭、化工、冶金等重点行业废物规模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切实落实国家和省鼓励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把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抓住国家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机遇,发展一大批中等职业学校;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快用地紧张的省属高校向新区集中扩建,扎实推进贵州大学校园扩建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均补助标准从80元提高到120元,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标准。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医药价格监管,切实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对5000名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中专学历培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积极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力度,继续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努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加大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等计生家庭的奖励扶助力度。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新建和改扩建村计生服务室300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事业。
努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建设改造或设备配置工作,开工建设省博物馆新馆。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民文化家园工程,新建农家书屋3500个,新建180万座农村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开发。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为契机,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重点地发展竞技体育和民族体育,扎实有序推进第九届全国民运会筹备工作。继续抓好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扎实推进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人防、参事、新闻出版等工作。
(八)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激发内部活力和充分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政策性关闭破产的后续工作,妥善安置职工。鼓励通过市场化改革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坚持市场原则,支持企业优化重组,进一步培育壮大优强企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选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带领企业职工干事创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以营造良好环境为核心,以企业家培养为根本,依托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坚持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不分隶属关系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切实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落实国家资源性产品价格、税费等各项改革政策。积极配合国家金融改革,加快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监狱布局调整和监狱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完成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
与我省交通物流等硬件环境加快改善和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相适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政策等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省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东西部互动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和国家级保税园区、无水港。在继续支持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同时,加大对农产品、少数民族工艺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等出口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关键设备、核心技术、环保产品和稀缺资源性产品的进口。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建厂、承包工程,积极建设外派劳务基地,加快服务外包业发展。加强口岸规划建设。深化交通、水利、能源、旅游等重点领域的区域合作。认真做好参加上海世博会各项工作。

『柒』 贵州建设厅有对高层外墙砖粘贴的要求性强制性文件吗

《 贵州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包涵有高层外墙材料粘贴的要求。
【法规名称】 贵州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有关问题的通知
【颁布部门】 贵州省建设厅
【发文字号】 黔建节能通[2008]249号
【颁布时间】 2008-05-22
【实施时间】 2008-05-22
【效力属性】 有效
【法规编号】 208270 什么是编号?
【正文】
贵州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州、地)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已于2008年4月1日施行,其中对建筑节能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目前有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节能法》学习认识不够,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不按设计文件和节能标准施工,质监、监理对节能工程质量监督不到位以及几方联合弄虚作假等问题。为进一步贯彻《节能法》,加强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地对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已经开工建设的,应当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已经建成的,不得销售或者使用。
二、各地应加强对建筑节能实施过程的监督,做好建设项目节能审查(备案)工作。
三、工程的各责任主体,应严格执行《节能法》与《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设单位应起到带头作用,选用合格产品并督促实施;设计单位应注明外墙保温材料的类型及厚度(外墙保温产品的热工性能指标要求见附件;)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图施工;监理单位应按图纸设计进行监理。
四、各地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发现存在“以次充好”、“不按设计要求供应材料与施工”等违规行为的外墙保温产品生产企业,应及时上报建设厅节能办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不得瞒报、谎报。
五、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系统应充分考虑抗震、抗风时基层材料的正常变形及大气物理化学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系统最大应用高度不得大于40m;应用高度超过20m的应经现场拉拔实验证实及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
六、禁止现场配制外墙外保温系统界面砂浆、抗裂砂浆、面砖粘结砂浆,生产企业提供的产品应为预制干拌砂浆。干拌砂浆在出厂前应按配合比、搅拌为保温浆料(应为单组分干拌砂浆),成袋包装至施工现场,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比例加水搅均后使用。
七、生产企业运到施工现场的产品须出示产品合格证及产品标准。
八、申请认定建设领域节能技术产品的企业,按照《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和建设领域节能技术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报送资料,省建设厅节能办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可在工程中试用,待提供合格的施工现场材料抽检报告后,方可发予“建设领域节能技术产品认定证书”。
附件:外墙保温产品的热工性能指标要求
贵州省建设厅
二○○八年五月二十二日
附件:
外墙保温产品的热工性能指标要求
无机保温砂浆
性能指标Ⅰ型
Ⅱ型
干密度(㎏/m3)240~300301~400
导热系数(W/(m·K)≤0.070≤0.085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性能指标干密度(㎏/m3)180~250
导热系数(W/(m·K))≤0.060
蓄热系数(W/(㎡·K))≥0.95
膨胀聚苯板
性能指标
表观密度(㎏/m3)18.0~22.0
导热系数(W/(m·K))≤0.041
说明:
1.“绝热用挤塑聚苯板乙烯泡沫塑料(XPS)”的热工性能指标必须符合GB/T 10801.2-2002 标准要求和设计要求。

与贵州省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州假山景观设计工程 浏览:862
哈尔滨工程造价招聘 浏览:937
建筑工程土建劳务分包 浏览:632
道路监理工程师 浏览:476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在本校吗 浏览:370
河北工程大学保研率多少 浏览:287
有学质量工程师的书吗 浏览:479
康乐县建筑工程公司 浏览:569
助理工程师二级 浏览:872
注册安全工程师初级考试时间 浏览:90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题研究 浏览:881
工程造价图纸建模 浏览:888
辽宁恒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93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 浏览:73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兴趣爱好 浏览:316
密歇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浏览:388
广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浏览:31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浏览:858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管理条例 浏览:270
云南工程监理公司排名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