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直方图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统计分析时通过什么判断过程是否正常,稳定
由于方差和极差都能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故判断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否稳定,应知道方差或极差.故选:B.
『贰』 做质量工程师平时做质量统计分析用什么软件好
MINITAB
『叁』 建筑工程中质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
工程质量检查方法
根据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规定的方法和检查工作的实际经验,对一般建筑工 程质量可归纳出看、摸、敲、照、靠、吊、量、套等八种检查方法。
(1)看 既外观目测,对照有关质量标准进行观察。如清水墙面洁净,干粘石密度与颜色均匀,内墙抹灰大面及口角平直,地面光洁密实,油漆、刷浆的表面观感等,都是通过目测给予评价。另外,砖墙砌筑质量,钢筋的排列数量、固定措施,模板的牢靠程度等,也要靠目测检查。所以,目测评定是检查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质量检查手段中难度最大的,要通过长期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准确。
(2)摸 即手感检查,适用于装饰工程的某些项目。如水刷石、干粘石的平整度和粘结牢固程度,抹灰的平整度,油漆的光滑度,刷浆是否掉粉,地面有无起砂 等,均通过手摸加以鉴别。
(3)敲 即运用工具进行音感检查。对地面工程、装饰工程中的水刷石、干粘石、面砖、大理石的镶贴等,均应进行敲击检查,通过声音的虚实,确定有无空鼓: 还可根据声音的清脆或沉闷,判定属于面层空鼓还是底层空鼓。
(4)照 对于人眼高度以上部位的产品上面(如门窗扇上小面,管道上半部)、 缝隙较小伸不进头的产品背面(如下水道的底部,落水管的后面) ,均可采用镜子反 射的方法检查:对封闭后光线较暗的部位(如管道间、模板内部情况) ,可采用灯光 照射检查。
以上四顶,均为目测的检查手段。
(5)靠 是测量平整度的手段,适用于墙面、地面等要求平整的项目,检测工 具为靠只。
(6)吊 是测量垂直度的手段,一般采用托线板紧贴测量面及以线锤吊线的方 法来检查。采用专用检测工具检查,则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7)量 用工具检查。如用只量墙体厚度及其他有关高度:宽度等:拉小线量 灰缝平直度:用百格网量砌筑砂浆饱满度:用塞尺测平整度等。另外,检查砂石计 量、加水量、冬季施工时测温等,均属于量的范围。
(8)套 以方尺套方,如对阴阳角的方正,踢脚线的垂直度,预制构件的方正,门窗对角线检查等。
以上四项,主要属于实测检查。
『肆』 工程质量控制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直方图法、控制图法与相关图法 一、直方图法 (一)直方图的用途
直方图法即频数分布直方图法,它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所以又称质量分布图法。
作用——①通过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可了解产品质量的波动情况,掌握质量特性的分布规律,以便对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②可通过质量数据特征值的计算,估算施工生产过程总体的不合格品率,评价过程能力等。 二、控制图法
(一)控制图的定义及其用途 1.控制图的定义
控制图又称管理图。它是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判明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方法称为控制图法。 2.控制图的用途
控制图是用样本数据来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它的用途主要有两个:
(1)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为此,应随机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控制图,观察数据点分布情况并判定生产过程状态。
(2)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为此,要定时抽样取得数据,将其变为点子描在图上,发现并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失调现象,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二)控制图的种类 1.按用途分析
(1)分析用控制图。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连续抽样。
(2)管理(或控制)用控制图。用来控制生产过程,使之经常保持在稳定状态下;等距抽样。 2.按质量数据特点分类 (1)计量值控制图 (2)计数值控制图 (三)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
当控制图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点子几乎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内;二是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没有缺陷。我们就可以认为生产过程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如果点子的分布不满足其中任何一条,都应判断生产过程为异常。
『伍』 简述常见的工程质量事故统计分析方法及各自的作用
喜欢拥着一束幽兰,清幽岁月,柔软心底,丝丝温暖,瓣瓣融入那初见的情怀,
融入生命的清欢;点滴心事在生命里,素淡简约;在清寂的时光里,蝶舞莺啼,鸟语花香;
沉香了经年,温润着岁月;那人,那事,在浅淡中慢慢归于平淡;那抹怀,那份感慨,
渐渐淡若云烟;蓦然回首,时光已是一份通透的感与厚重,
一份豁然开朗的宽容与动,人生在浅行浅言中,迎着一份水云间的清喜。
『陆』 常见工程质量统计分析的方法有()
常见工程质量统计分析的方法有(A、B、C、D)
A.分层法
B.直方图法
C.因果分析法
D.排列图法
E.横道图法
『柒』 统计质量控制的历史来源分析
统计质量管理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开创性的工作,是由在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的W.A.休哈特和H.F.道奇在1925年分别提出的休哈特控制图和计数抽样检验方案,当时只在少数工厂中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对武器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和美国政府的强制推行,使控制图和抽样检验的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此外,随着复杂武器系统的研制以及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产品可靠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从而又开创了可靠性理论与可靠性工程,使统计质量管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战后美国及其他国家相继成立了有关质量管理的专门学术机构,出版了许多刊物,还陆续制定了军用的、国家的和国际的抽样检验表和有关统计质量的标准。20世纪50年代,美国A.V.费根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它主要是要求企业中全体从业人员,从最高领导到一般工人,都应把产品质量第一的思想放在首要地位。这当然已不单纯属于统计质量管理的范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的帮助下,日本的质量管理得到迅速发展,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创建了日本式的全面质量管理,使日本的工业产品质量跃居世界前茅。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吸取了日本的经验,结合本国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普及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捌』 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统计管理工作
一、工程项目的统计管理工作
(一)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的统计
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掌握充足的相关资料,就无法对项目作出合理的有效的评价,就无法明确相应的经济指标和财务指标,继而降低投标工作的中标率。因此,必须在投标之前必须掌握详实的资料,而这些资料需要通过统计工作来获取,并需要统计工作来分析作出合理的决策。
(二)成本控制中的统计
施工项目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与人力是影响项目成本的重要因素,降低成本需要从此着手,且离不开统计工作。首先在工程项目中,应当以工程需要的人财物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统计资料并决策,其次对完成后的当期的施工任务要进行科学的统计,并将人财物的使用数量与工程完工数量进行对比,从而为接下来的工作是否需要改进提供依据或借鉴。
(三)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中的统计
工程项目管理要想发挥最高的成效,必须要有一个完善、高效的管理机构。这样一个管理机构的职能、组织、结构及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全部离不开统计工作,只有具备准确的统计信息并通过信经过数量性和综合性的分析,才能建设出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机构,有效的指导项目管理工作。建立管理机构后,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都要通过统计工作掌握现场的更好情况与信息,减少未知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还可以在关键点设置检查项目,让管理人员对其开展随时监控,从而在问题发生后,能够及时发现并作出处理。总之,就是要以统计信息为基础,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路径,并将责任与工作内容下分给各级工作细目,事项项目工程的全方面、全时段沟通。
(四)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统计
在工程项目进行中,要想实现进度控制,统计人员就必须当定期地对施工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首先要对施工项目进度的相关材料进行收集,其次要对计划与当前进度进行统计整理与对比分析,及时纠偏。
(五)在质量管理中的统计
当前施工企业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都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中,统计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质量体系要素被提出。实际上,开展统计工作可以将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些技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更好的了解质量变异的性质、程度与原因,从而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二、工程项目统计管理工作现状
(一)对统计工作认识不清
很多施工企业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同时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工作越多企业负担越重。统计工作仅停留在简单的数据收集,没能进行很好的分析利用。还有对统计工作的作用了解不全面,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对经营决策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二)统计指标过于烦琐
一些施工企业统计月报报表指标设置太多、太复杂,不够简练,没有突出重点;对一些统计快报,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指标;上报时间也太仓促,往往会计报表还没报出,就要求企业上报统计报表了。特别是一些实行定额税的小规模企业,会计报表不用上报其主管部门,因此,急于要求企业上报统计报表,形成税务部门、财政部门与企业统计部门上报报表的时间不统一,报表中相同指标结果有误差,造成企业管理中运用指标数据混乱,缺乏决策的可用性。
(三)统计队伍素质不达标
在项目管理中统计工作一直地位不高,统计人员的待遇也不高,所以当前很多项目的统计人员都是兼职的,专业的固定的统计人员数量很少。这些兼职人员素质一般,甚至一些没有受到过专业的统计工作培训,加之不是项目的本单位人员,对于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积极,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
三、做好工程项目统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增强统计责任意识
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统计人员必须坚定“统计数据无小事”的责任意识。要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严肃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细心、严谨地对待统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防止发生错漏现象,并对各类数据从平衡关系、逻辑关系、对比关系、衔接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评估,确保质量。
(二)调整与扩展统计指标体系
施工企业统计工作要发展,必须改变以服务政府统计为主的服务模式。施工企业统计的服务对象转到以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为主后,仅仅围绕政府统计的一套指标体系是不够的,必须下功夫建立一套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耦合的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完全涵盖了政府统计指标体系,也可以说这套指标比政府统计指标体系其内容要多,范围要广。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统计人员整体素质
统计工作要求统计工作人员同时具备良好的统计理论与领过的统计方法,因此,为提高统计人员素质需要不断的开展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并且通过项目实践工作,不断增加统计人员的统计经验,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改善统计方法。
这里重点介绍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能力培养。要提高统计人员的
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能力首先要聘请统计方面的专业讲师对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讲授,这些专业的讲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撰写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学员。其次,项目组应该将统计及分析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作为统计工作考核评比的重要项目,对其进行定期的考评和奖惩,从而激发统计人员的学习与工作积极性。
(四)完善统计管理办法,规范统计工作秩序
为搞好工程项目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发展电力市场经济服务,根据统计法,必须编制工程项目统计管理制度,从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统计工作的分工和内容、统计管理、统计工作的质量要求、全厂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制度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尤其是要将统计工作详细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人员,并明确规定各相关部门完成工作并相互报送报表的时间,以减少统计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现象,规范并理顺各部门的统计工作,全厂的统计工作才能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五)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
有了比较精准及时的统计数据,作为统计人员还必须善于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指标数字入手,对工程项目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最终实用的统计分析成果,如通过对某一项目的产值、合同履约、施工进度情况分析,找出影响进度的因素,适时调整人员设备等资源投入,确保工程满足进度要求;通过对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统计进而分析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等材料采购情况、机械效率、人员构成、施工生产率、资金投入等建立数据库,发现企业在经营生产方面的利弊,通过纵横比较,逐步建立适合本企业实力的企业定额,增加企业在投标阶段成本的把握,减少投标报价的盲目性,提高经济效益。诸如此类的分析,可以是对某一信息的简单分析,也可以是综合分析,从而发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找到提高管理的切入点。真正使统计从“统计报表型”向“统计管理型”转变。达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