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程技术 > 基因软件工程学

基因软件工程学

发布时间:2021-08-13 15:27:37

Ⅰ 未来生物科学与软件工程的交叉在哪

应该是人工智能辅助提高大脑和身体的工作效率。
另外,软件工程也是生物科学的工具之一,如基因工程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帮助,人力几乎是无法完成的

Ⅱ 人类基因组计划科幻故事

推荐你先看一下刘慈欣的《天使时代》,不长的一片小说,很精彩。看来你会有帮助的。

先找两个片段让你看看,或许有助于你了解内容:
片段一:

自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以后,人们就知道飞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带来的危机迟早会出现,联合国生物安全理事会就是为了预防这种危机而成立的。生物安理会是与已有的安理会具有同等权威的机构,它审查全世界生物学的所有重大研究课题,以确定这项研究是否合法,并进而投票决定是否终止它。

今天将召开生物安理会第119 次例会,接受桑比亚国的申请,审查该国提交的一项基因工程的成果。按照惯例,申请国在申请时并不提及成果的内容,只在会议开始后才公布。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许多由小国提交的成果在会议一开始就发现根本达不到审查的等级。但各成员国的代表们都不敢轻视这个非洲最贫穷的国度提交的东西,因为这项研究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基因软件工程学的创始人依塔博士做出的。

依塔博士走了进来,这位年过五十的黑人穿着桑比亚的民族服饰,那实际上就是一大块厚实的披布,他骨瘦如柴的身躯似乎连这块布的重量都经不起,像一根老树枝似的被压弯了。他更深地躬着腰,缓缓向圆桌的各个方向鞠躬,他的眼睛始终看着地面,动作慢地令人难以忍受,使这个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印度代表低声地问旁边的美国代表:“您觉得他像谁?”美国代表说:“一个老佣人。”印度代表摇摇头,美国代表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依塔,“你是说……像甘地?哦,是的,真像。”

本届生物安理会轮值国主席站起来宣布会议开始,他请依塔在身旁就座后说:“依塔博士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人,虽然近年来深居简出,但科学界仍然没有忘记他。不过按惯例,我们还是对他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博士是桑比亚人,在三十二年前于麻省理工学院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而后回到祖国从事软件研究,但在十年后,突然转向分子生物学领域,并取得了众所周知的成就。”他转向依塔问,“博士,我有个问题,纯粹是出于好奇:您离开软件科学转向分子生物学,除了预见到软件工程学与基因工程的奇妙结合外,是不是还有另一层原因:对计算机技术能够给您的祖国带来的利益感到失望?”

“计算机是穷人的假上帝。”依塔缓缓地说,这是他进来后第一次开口。

“可以理解,虽然当时桑比亚政府在首都这样的大城市极力推行信息化,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还没有用上电。”

当分子生物学对生物大分子的操纵和解析技术达到一定高度时,这门学科就面对着它的终极目标:通过对基因的重新组合改变生物的性状,直到创造新生物。这时,这门科学将发生深刻变化,将由操纵巨量的分子变为操纵巨量的信息,这对于与数学仍有一定距离的传统分子生物学来说是极其困难的。直接操纵四种碱基来对基因进行编码,使其产生预期的生物体,就如同用0 和1 直接编程产生WINDOWSXP一样不可想象。依塔最早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他深刻地揭示出了基因工程和软件工程共同的本质,把基础已经相当雄厚的软件工程学应用到分子生物学中。他首先发明了用于基因编程的宏汇编语言,接着创造了面向过程的基因高级编程语言,被称为“生命BASIC ”;当面向对象的基因高级语言“伊甸园++”出现时,人类真的拥有了一双上帝之手。

这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创造生命实际上就是编程序,上帝原来是个程序员。与此同时,程序员也成了上帝,这些原来混迹于硅谷或什么什么技术园区的的人纷纷混进生命科学行业来,他们都是些头发蓬乱衣冠不整的毛头小子,过着睡两天醒三天的日子,其中有许多人连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分不清,但都是性能良好的编程机器。有一天,项目经理把一个光盘递给一位临时召来的这样的上帝,告诉他光盘中存有两个未编译的基因程序模块,让他给这两个模块编一个接口程序。谈好价钱后上帝拿着光盘回到他那间闷热的小阁楼中,在电脑前开始他那为期一周的创世工作,他干起活来与上帝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倒很像一个奴隶。一周后,他摇晃着从电脑前站起来,从驱动器中取出另一块拷好的光盘,趟着淹没小腿的烟蒂和速溶咖啡袋走出去,到那家生命科学公司把那个光盘交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把光盘放入基因编译器中,在一个球形透明容器的中央,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探针精巧地拨弄着几个植物细胞的染色体。然后,这些细胞被放入一个试管的营养液中培养,直至其长成一束小小的植株,后来这个植株被放入无土栽培车间,长成树苗后再被种进一个热带种植园,最后长成了一棵香蕉树。当第一串沉重的果实从树上砍下后,你掰下一个香蕉剥开来,发现里面是一个硕大的橘瓣……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实际的基因软件开发都是庞大的工程,绝非个人的力量所能及。例如仅编制一个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基因软件,其代码量与一个最新的视窗操作系统相当。所以完全凭借基因编程创造新的生命还只能是病毒级别,科学家们倾向于从生物的自然基因中分离出各种功能模块和函数,通过引用和组合这些模块和函数来得到具有新的特征的生物,对此,面向对象的基因编程语言“伊甸园++”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第二个片段:

美国代表说:“非洲确实是一个被文明进程抛下的大陆,但,博士,这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条件等诸多复杂因素的问题,不是科学家们仅凭手中的科学就能够解决的。”

依塔摇摇头说:“不,科学也许真能解决饥饿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要换一个思考方向。”

代表们茫然地互相对视着,主席首先想到了什么,说:“如果我没理解错,依塔博士已经开始了我们这次会议的议程了。”

依塔郑重地说:“是的,主席先生,如果您允许,在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前,我想先让各位认识一个孩子,一个能吃饱饭的桑比亚孩子。”

他挥挥手,一个黑人男孩儿走进会议大厅。他赤裸着上身,肌肉饱满,皮肤光亮,浓密卷鬈发下的一双大眼睛闪闪有神,他用强健而轻快的脚步,把一股旺盛的生命力带进了会议大厅。

“哇,好一个小奥塞罗!”有人赞叹道。

依塔介绍说:“这是卡多,十二岁,一个土生土长的桑比亚孩子。当然,在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的赞比亚,他这样的年纪通常已经不算是孩子了,但卡多确实是孩子,而且是个小孩子,因为他的寿命肯定要超过我们在座的各位。”

“这不奇怪,看得出来这孩子的营养状况很好。”代表中的一位医学家说。

依塔扶着卡多的双肩环视着会场说:“他肯定与各位印象中的桑比亚儿童有很大差别,那些饥饿中的孩子都是细细的脖颈撑着大大的脑袋,四肢像树干般枯瘦,肚子因积水而鼓起,脸上落着苍蝇,身上生着疮……所以大家都看到了。只要吃饱了饭,任何民族的孩子都能变得像天使般高贵。”

卡多向大家点头致意,大声说了一句谁都听不懂的话。

“他在向各位问好,”依塔说,“卡多只会讲桑比亚语。”

“您刚才说,这孩子是在桑比亚土生土长的?”主席问。

“是的,而且是在桑比亚最贫瘠的地区长大,从未离开那里。在这场旱灾中,他的家乡饿死了不少人。”

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健壮的黑孩子,一时谁也说不出话来。

依塔第一次露出了淡淡的微笑:“大家的下一个问题自然是:他在那里吃什么?那么下面,我就请大家看卡多吃一顿午餐。”

他说完又向门的方向挥了一下手,有三个人走进会议大厅,其中两位是参加会议的桑比亚官员,第三个人令大家大吃一惊,他竟是一名纽约警察。他腰上累赘地别着手枪、警棍、对讲机等等,手里提着一个大塑料袋,进门后犹豫地站住了。

“是我们请这位警官进入会场的。”依塔对主席说,主席示意让那名警察走上前来。

警察走到圆桌旁,两位代表给他让开了位置,他把大塑料袋中的东西都倾倒在桌面上,首先倒出的是一大捆青草,然后是一堆梧桐树叶,最后是一堆深绿色的松针。警察指指这堆青草和树叶,又指指同他一起进来的那两名赞比亚官员说:“这两位先生在庭院里的草坪上拔草,我去制止他们,他们就把我带到这里来了。”

依塔起身向警察鞠躬:“尊敬的警官先生,我对我们的粗鲁行为表示歉意,并愿意交纳相应的罚款,我们只是想请你来做个证明,证明这些青草和树叶是真实的。”

警察瞪大双眼说:“当然是真实的!是我把它们收集到袋子里一直提到这里的。”

依塔点点头:“好吧,卡多该用他的午餐了。”

这个桑比亚孩子抓起一大把青草,卷成粗绳壮的一根,像吃香肠那样咬下一大截,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草茎被嚼碎时发出的吱吱声清晰可闻……他吃得很快,转眼把那粗粗的一把草吃光了,又开始大口吃树叶……

旁观者的反应分为两类:一部分人极力忍住呕吐的欲望,另一部分人则抑制不住开始咽口水,这是在看到别人享用他感觉中的美味时的一种自然条件反射,不管那美味是什么。

卡多又卷了一把草吃,然后开始吃松针,他咀嚼的声音立刻发生了变化,一道墨绿色的汁液顺着他的嘴角流下来,他含着满嘴的松针和青草,高兴地对依塔说了句什么。

“卡多说这里的草和树叶比桑比亚的味道好。”依塔解释说,“由于盲目引进高污染的工业,桑比亚已经成了西方的垃圾倾倒场,那里的环境污染比这里要严重得多。”

在众目睽睽之下,卡多吃光了桌子上所有的青草、梧桐叶和松针,他满意地抹去嘴角的绿色汁液,笑着对依塔点点头,显然是在感谢这顿美味的午餐。

用后来一位记者的描述,会议大厅陷入“地狱般的寂静”。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这寂静才被主席颤抖的声音打破。

“这么说,依塔博士,这就是您代表桑比亚国提交生物安全理事会审查的研究成果了?”

依塔镇静地点点头:“是的,这就是我刚才说过的换一个思考方向:我们既然可以用基因工程来改造农作物,为什么不能用它来改造人自身呢?比如说这个桑比亚孩子,他的消化系统经过了重新编程,使他的食物范围大大扩展。对于这样的新人类,农作物完全可以改种一些速生或抗旱的植物,那些以前让我们头疼的疯长的野草对他们来说就是万倾良田。即使是种植传统作物,他们从土地中收获的粮食也要比我们多十倍,比如对于小麦来说,麦秸秆甚至根系他们都能食用。粮食对于他们,将真的如空气和阳光一样随手可得了。”

各国代表都如石雕般站在大圆桌旁,把阴沉的目光聚焦到依塔身上,依塔坦然地承受着这些目光,平静地说:“尊敬的各位先生,我向联合国转达鲁维加总统的话:桑比亚已准备好为此承受一切。”

主席首先从呆立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撑着桌沿小心地坐下,好像他已虚弱得站立不稳似的,他两眼平视前方说:“您刚才好像说过,这孩子十二岁?”

依塔点点头。

“这么说,你们十二年前就对人类基因重新编程了?”

“确切地说应该是十五年前,第一批编程是使用基因汇编语言进行的,半年后,编程工具改用面向过程的高级语言‘BASIC ’。至于卡多,是用面向对象的‘伊甸园++’编程,这是三年以后的事了。我们从食草动物中提取了大量的消化系统的函数和子模块,去掉了反刍部分,经过优化和组合后植入人类的受精卵的基因编码中,但其中有许多程序,比如胃液的成分、胃壁的强度和肠道蠕动方式等,没有借用任何自然代码,纯粹是我们自行编制开发的。”

“依塔博士,我们最后想知道,在桑比亚,经过重新编程的人类有多少?”

“卡多这一批只有不到一百人,因为我们对面向对象的编程方式还没有十分把握。重新编程的桑比亚人只要是十五年前那两批,使用宏汇编语言和‘生命BASIC’编程的受精卵共有两万一千零四十三个,其中两万零八百一十六个成活并正常分娩。”

哗啦一声,上届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法国生物学家弗朗西丝女士晕倒了。她旁边的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生理学家,本届生物安理会轮值副主席施道芬格博士脸色发紫呼吸急促,正闭着眼从胸前的衣袋中摸索硝化甘油片。只有美国代表很镇静,他指着依塔,转身对那个仍然目瞪口呆的警察说:“逮捕他。”

他说得很平静,像是朝人借个火儿,看到那个警察茫然不知所措,他平静的薄纱立刻被摧毁了,如火山爆发般咆哮起来:“听到了吗?逮捕他!别管什么辖免权,那是对人的,不是对魔鬼!”

主席站起身,试图使美国代表平静下来,然后转向依塔,眼里含着悲愤的泪水说:“博士,您和您的国家可以违反联合国生物安全条约的最高禁令,对人类基因进行重新编程,但你们不该如此猖狂,竟到这个神圣的地方来向全人类的脸上泼粪!你们违反了第一伦理,你们抽掉了人类文明的基石!”

“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有饭吃,桑比亚人只是想吃饱饭。”依塔向主席鞠了一躬,以他特有的缓慢语调说。

Ⅲ 我是四川理工的学生,我想问一下生物工程好还是软件工程好啊哪个出来就业前景好一点,哪个待遇好一点

软件工程好,生物工程要研究生才好就业

Ⅳ 我刚被杭州师范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录取想问问这个专业

软件工程很热门的专业很好啊

Ⅳ 石河子大学软件工程怎么样

软件工程专业石河子大学怎么样。

Ⅵ 谁知道科幻世界里有一个关于人体的基因改造。让非洲人吃草添包肚子的小说叫什么名字啊

《天使时代》,作者刘慈欣。
以下是转载文学视界(http://www.white-collar.net)

天使时代

作者:刘慈欣

对桑比亚国的攻击即将开始。

执行“第一伦理”行动的三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到达非洲沿海已十多天了,这支舰队以林肯号航母战斗群为核心展开在海面上,如同大西洋上一盘威严的棋局。

此时天已经暗了下来,舰队的探照灯集中照亮了林肯号的飞行甲板,那里整齐地站列着上千名陆战队员和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站在队列最前面的是“第一伦理”行动的最高指挥官菲利克斯将军和林肯号的舰长布莱尔将军,前者身材欣长,一派学者风度,后者粗壮强悍,是一名典型的老水兵。在蒸汽弹射器的起点,面对队列站着一位身着黑色教袍的的随军牧师,他手捧《圣经》,诵起了为这次远征而作的祷词:“全能的主,我们来自文明的世界,一路上,我们看到了您是如何主宰大地、天空和海洋,以及这世界上的万物生灵,组成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都渗透着您的威严。现在,有魔鬼在这遥远的大陆上出现,企图取代您神圣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用它那肮脏的手拨动生命之弦。请赐予我们正义的利剑,扫除恶魔,以维护您的尊严与荣耀,阿门——”

他的声音在带有非洲大陆土腥味的海风中回荡,令所有的人沉浸在一种比脚下的大海更为深广的庄严与神圣感之中,在上空纷纷飞过的巡航导弹火流星般的光芒中,他们都躬下身来,用发自灵魂的虔诚和道:“阿门——”

上篇

主席站起身,试图使美国代表平静下来,然后转向依塔,眼里含着悲愤的泪水说:“博士,您和您的国家可以违反联合国生物安全条约的最高禁令,对人类基因进行重新编程,但你们不该如此猖狂,竟到这个神圣的地方来向全人类的脸上泼粪!你们违反了第一伦理,你们抽掉了人类文明的基石!”

自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以后,人们就知道飞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带来的危机迟早会出现,联合国生物安全理事会就是为了预防这种危机而成立的。生物安理会是与已有的安理会具有同等权威的机构,它审查全世界生物学的所有重大研究课题,以确定这项研究是否合法,并进而投票决定是否终止它。

今天将召开生物安理会第119
次例会,接受桑比亚国的申请,审查该国提交的一项基因工程的成果。按照惯例,申请国在申请时并不提及成果的内容,只在会议开始后才公布。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许多由小国提交的成果在会议一开始就发现根本达不到审查的等级。但各成员国的代表们都不敢轻视这个非洲最贫穷的国度提交的东西,因为这项研究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基因软件工程学的创始人依塔博士做出的。

依塔博士走了进来,这位年过五十的黑人穿着桑比亚的民族服饰,那实际上就是一大块厚实的披布,他骨瘦如柴的身躯似乎连这块布的重量都经不起,像一根老树枝似的被压弯了。他更深地躬着腰,缓缓向圆桌的各个方向鞠躬,他的眼睛始终看着地面,动作慢地令人难以忍受,使这个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印度代表低声地问旁边的美国代表:“您觉得他像谁?”美国代表说:“一个老佣人。”印度代表摇摇头,美国代表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依塔,“你是说……像甘地?哦,是的,真像。”

本届生物安理会轮值国主席站起来宣布会议开始,他请依塔在身旁就座后说:“依塔博士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人,虽然近年来深居简出,但科学界仍然没有忘记他。不过按惯例,我们还是对他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博士是桑比亚人,在三十二年前于麻省理工学院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而后回到祖国从事软件研究,但在十年后,突然转向分子生物学领域,并取得了众所周知的成就。”他转向依塔问,“博士,我有个问题,纯粹是出于好奇:您离开软件科学转向分子生物学,除了预见到软件工程学与基因工程的奇妙结合外,是不是还有另一层原因:对计算机技术能够给您的祖国带来的利益感到失望?”

“计算机是穷人的假上帝。”依塔缓缓地说,这是他进来后第一次开口。

“可以理解,虽然当时桑比亚政府在首都这样的大城市极力推行信息化,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还没有用上电。”

当分子生物学对生物大分子的操纵和解析技术达到一定高度时,这门学科就面对着它的终极目标:通过对基因的重新组合改变生物的性状,直到创造新生物。这时,这门科学将发生深刻变化,将由操纵巨量的分子变为操纵巨量的信息,这对于与数学仍有一定距离的传统分子生物学来说是极其困难的。直接操纵四种碱基来对基因进行编码,使其产生预期的生物体,就如同用0
和1
直接编程产生WINDOWSXP一样不可想象。依塔最早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他深刻地揭示出了基因工程和软件工程共同的本质,把基础已经相当雄厚的软件工程学应用到分子生物学中。他首先发明了用于基因编程的宏汇编语言,接着创造了面向过程的基因高级编程语言,被称为“生命BASIC
”;当面向对象的基因高级语言“伊甸园++”出现时,人类真的拥有了一双上帝之手。

这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创造生命实际上就是编程序,上帝原来是个程序员。与此同时,程序员也成了上帝,这些原来混迹于硅谷或什么什么技术园区的的人纷纷混进生命科学行业来,他们都是些头发蓬乱衣冠不整的毛头小子,过着睡两天醒三天的日子,其中有许多人连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分不清,但都是性能良好的编程机器。有一天,项目经理把一个光盘递给一位临时召来的这样的上帝,告诉他光盘中存有两个未编译的基因程序模块,让他给这两个模块编一个接口程序。谈好价钱后上帝拿着光盘回到他那间闷热的小阁楼中,在电脑前开始他那为期一周的创世工作,他干起活来与上帝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倒很像一个奴隶。一周后,他摇晃着从电脑前站起来,从驱动器中取出另一块拷好的光盘,趟着淹没小腿的烟蒂和速溶咖啡袋走出去,到那家生命科学公司把那个光盘交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把光盘放入基因编译器中,在一个球形透明容器的中央,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探针精巧地拨弄着几个植物细胞的染色体。然后,这些细胞被放入一个试管的营养液中培养,直至其长成一束小小的植株,后来这个植株被放入无土栽培车间,长成树苗后再被种进一个热带种植园,最后长成了一棵香蕉树。当第一串沉重的果实从树上砍下后,你掰下一个香蕉剥开来,发现里面是一个硕大的橘瓣……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实际的基因软件开发都是庞大的工程,绝非个人的力量所能及。例如仅编制一个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基因软件,其代码量与一个最新的视窗操作系统相当。所以完全凭借基因编程创造新的生命还只能是病毒级别,科学家们倾向于从生物的自然基因中分离出各种功能模块和函数,通过引用和组合这些模块和函数来得到具有新的特征的生物,对此,面向对象的基因编程语言“伊甸园++”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依塔博士,在宣布会议议程正式开始之前,我想提醒您:您看上去很虚弱。”会议主席关切地对依塔说。

一位桑比亚官员起身说:“各位,依塔博士每天吃得很少,你们一定知道,桑比亚国内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旱灾,博士自愿同他的人民一同挨饿。”

法国代表说:“上个月,作为发展计划署考察团的一员,我到过桑比亚和相临的其它两个受灾国家,那里的旱情确实可怕,如果大量的救济不能及时到位,下半年会饿死很多人的。”

“不过,依塔博士,”美国代表说,“作为一位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过分的责任心会影响您的研究,结果反而不能够尽到自己的责任。”

依塔点点头,并半起身冲他微微鞠躬:“您说得很对,唉,小时侯留下来的毛病,很难改了……哦,各位想不想听听我小时侯的事情?”

这显然离题了,但出于尊敬,大家都没有出声。依塔用低缓的声音讲述起来,仿佛在回忆中自语。

“那也是一个大旱之年,大地像一个满是裂缝的火炉子,地上被渴死的蛇又被烈日烤干,脚一踏就碎成了末……当时桑比亚正在连年的内战中,就是那场由东方政治集团操纵的推翻布萨诺政权的战争。我们的村子被遗弃了,什么吃的都没有了,雅拉就去吃干草和树叶,哦,雅拉是我的小妹妹,刚懂事,大大的眼睛……她去吃干草和树叶……”依塔的声音平缓而单调,像是早期的语音软件在读一个文本文件,“她吃得浑身浮肿,肠道也堵塞了……那天晚上,她嘴里含了什么东西,碰着牙喀啦啦响,我问她含着什么?她说在吃糖……她以前只吃过一块糖,是一年前一个来村里招募游击队员的苏联顾问给的。我看到一道血从她嘴里流出来,就掰开她的嘴看,雅拉含的不是糖块,是一个箭头,一个涂着响尾蛇的毒液,用来射杀豺狗的箭头。她最后对我说:雅拉难受,雅拉不想再活了,雅拉死后哥哥把雅拉吃了吧,然后哥哥就有劲儿走到城里去,听说那里有吃的…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的月亮,从干旱的大地尽头升起来,昏红昏红的……我没吃小妹妹,但那年在村子里,确实发生了人吃人的事,有些老人立下遗嘱,饿死后让孩子们吃……“

全场陷入长长的沉默。

主席说:“博士,我们现在理解了你在过去十多年用基因软件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努力。”

“一事无成,一事无成啊……”依塔摇头叹息,“想当初桑比亚独立之时,我们曾想在祖先的土地上建起天堂,但后来知道,在这样一块苦难深重的土地上,对生活的期望是不能太高的。我们理想的底线在不断后退,我们不要工业化了,我们不要民主了,我们甚至可能连国家和个人的尊严都不要了,但桑比亚人对生活的要求不可能再后退,我们不能不吃饭。这个国家仍然有三分之二的人在挨饿,我们必须想出办法。”

依塔的话在会场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代表们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美国代表说:“非洲确实是一个被文明进程抛下的大陆,但,博士,这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条件等诸多复杂因素的问题,不是科学家们仅凭手中的科学就能够解决的。”

依塔摇摇头说:“不,科学也许真能解决饥饿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要换一个思考方向。”

代表们茫然地互相对视着,主席首先想到了什么,说:“如果我没理解错,依塔博士已经开始了我们这次会议的议程了。”

依塔郑重地说:“是的,主席先生,如果您允许,在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前,我想先让各位认识一个孩子,一个能吃饱饭的桑比亚孩子。”

他挥挥手,一个黑人男孩儿走进会议大厅。他赤裸着上身,肌肉饱满,皮肤光亮,浓密卷鬈发下的一双大眼睛闪闪有神,他用强健而轻快的脚步,把一股旺盛的生命力带进了会议大厅。

“哇,好一个小奥塞罗!”有人赞叹道。

依塔介绍说:“这是卡多,十二岁,一个土生土长的桑比亚孩子。当然,在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的赞比亚,他这样的年纪通常已经不算是孩子了,但卡多确实是孩子,而且是个小孩子,因为他的寿命肯定要超过我们在座的各位。”

“这不奇怪,看得出来这孩子的营养状况很好。”代表中的一位医学家说。

依塔扶着卡多的双肩环视着会场说:“他肯定与各位印象中的桑比亚儿童有很大差别,那些饥饿中的孩子都是细细的脖颈撑着大大的脑袋,四肢像树干般枯瘦,肚子因积水而鼓起,脸上落着苍蝇,身上生着疮……所以大家都看到了。只要吃饱了饭,任何民族的孩子都能变得像天使般高贵。”

卡多向大家点头致意,大声说了一句谁都听不懂的话。

“他在向各位问好,”依塔说,“卡多只会讲桑比亚语。”

“您刚才说,这孩子是在桑比亚土生土长的?”主席问。

“是的,而且是在桑比亚最贫瘠的地区长大,从未离开那里。在这场旱灾中,他的家乡饿死了不少人。”

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健壮的黑孩子,一时谁也说不出话来。

依塔第一次露出了淡淡的微笑:“大家的下一个问题自然是:他在那里吃什么?那么下面,我就请大家看卡多吃一顿午餐。”

他说完又向门的方向挥了一下手,有三个人走进会议大厅,其中两位是参加会议的桑比亚官员,第三个人令大家大吃一惊,他竟是一名纽约警察。他腰上累赘地别着手枪、警棍、对讲机等等,手里提着一个大塑料袋,进门后犹豫地站住了。

“是我们请这位警官进入会场的。”依塔对主席说,主席示意让那名警察走上前来。

警察走到圆桌旁,两位代表给他让开了位置,他把大塑料袋中的东西都倾倒在桌面上,首先倒出的是一大捆青草,然后是一堆梧桐树叶,最后是一堆深绿色的松针。警察指指这堆青草和树叶,又指指同他一起进来的那两名赞比亚官员说:“这两位先生在庭院里的草坪上拔草,我去制止他们,他们就把我带到这里来了。”

依塔起身向警察鞠躬:“尊敬的警官先生,我对我们的粗鲁行为表示歉意,并愿意交纳相应的罚款,我们只是想请你来做个证明,证明这些青草和树叶是真实的。”

警察瞪大双眼说:“当然是真实的!是我把它们收集到袋子里一直提到这里的。”

依塔点点头:“好吧,卡多该用他的午餐了。”

这个桑比亚孩子抓起一大把青草,卷成粗绳壮的一根,像吃香肠那样咬下一大截,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草茎被嚼碎时发出的吱吱声清晰可闻……他吃得很快,转眼把那粗粗的一把草吃光了,又开始大口吃树叶……

旁观者的反应分为两类:一部分人极力忍住呕吐的欲望,另一部分人则抑制不住开始咽口水,这是在看到别人享用他感觉中的美味时的一种自然条件反射,不管那美味是什么。

卡多又卷了一把草吃,然后开始吃松针,他咀嚼的声音立刻发生了变化,一道墨绿色的汁液顺着他的嘴角流下来,他含着满嘴的松针和青草,高兴地对依塔说了句什么。

“卡多说这里的草和树叶比桑比亚的味道好。”依塔解释说,“由于盲目引进高污染的工业,桑比亚已经成了西方的垃圾倾倒场,那里的环境污染比这里要严重得多。”

在众目睽睽之下,卡多吃光了桌子上所有的青草、梧桐叶和松针,他满意地抹去嘴角的绿色汁液,笑着对依塔点点头,显然是在感谢这顿美味的午餐。

用后来一位记者的描述,会议大厅陷入“地狱般的寂静”。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这寂静才被主席颤抖的声音打破。

“这么说,依塔博士,这就是您代表桑比亚国提交生物安全理事会审查的研究成果了?”

依塔镇静地点点头:“是的,这就是我刚才说过的换一个思考方向:我们既然可以用基因工程来改造农作物,为什么不能用它来改造人自身呢?比如说这个桑比亚孩子,他的消化系统经过了重新编程,使他的食物范围大大扩展。对于这样的新人类,农作物完全可以改种一些速生或抗旱的植物,那些以前让我们头疼的疯长的野草对他们来说就是万倾良田。即使是种植传统作物,他们从土地中收获的粮食也要比我们多十倍,比如对于小麦来说,麦秸秆甚至根系他们都能食用。粮食对于他们,将真的如空气和阳光一样随手可得了。”

各国代表都如石雕般站在大圆桌旁,把阴沉的目光聚焦到依塔身上,依塔坦然地承受着这些目光,平静地说:“尊敬的各位先生,我向联合国转达鲁维加总统的话:桑比亚已准备好为此承受一切。”

主席首先从呆立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撑着桌沿小心地坐下,好像他已虚弱得站立不稳似的,他两眼平视前方说:“您刚才好像说过,这孩子十二岁?”

依塔点点头。

“这么说,你们十二年前就对人类基因重新编程了?”

“确切地说应该是十五年前,第一批编程是使用基因汇编语言进行的,半年后,编程工具改用面向过程的高级语言‘BASIC
’。至于卡多,是用面向对象的‘伊甸园++’编程,这是三年以后的事了。我们从食草动物中提取了大量的消化系统的函数和子模块,去掉了反刍部分,经过优化和组合后植入人类的受精卵的基因编码中,但其中有许多程序,比如胃液的成分、胃壁的强度和肠道蠕动方式等,没有借用任何自然代码,纯粹是我们自行编制开发的。”

“依塔博士,我们最后想知道,在桑比亚,经过重新编程的人类有多少?”

“卡多这一批只有不到一百人,因为我们对面向对象的编程方式还没有十分把握。重新编程的桑比亚人只要是十五年前那两批,使用宏汇编语言和‘生命BASIC’编程的受精卵共有两万一千零四十三个,其中两万零八百一十六个成活并正常分娩。”

哗啦一声,上届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法国生物学家弗朗西丝女士晕倒了。她旁边的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生理学家,本届生物安理会轮值副主席施道芬格博士脸色发紫呼吸急促,正闭着眼从胸前的衣袋中摸索硝化甘油片。只有美国代表很镇静,他指着依塔,转身对那个仍然目瞪口呆的警察说:“逮捕他。”

他说得很平静,像是朝人借个火儿,看到那个警察茫然不知所措,他平静的薄纱立刻被摧毁了,如火山爆发般咆哮起来:“听到了吗?逮捕他!别管什么辖免权,那是对人的,不是对魔鬼!”

主席站起身,试图使美国代表平静下来,然后转向依塔,眼里含着悲愤的泪水说:“博士,您和您的国家可以违反联合国生物安全条约的最高禁令,对人类基因进行重新编程,但你们不该如此猖狂,竟到这个神圣的地方来向全人类的脸上泼粪!你们违反了第一伦理,你们抽掉了人类文明的基石!”

“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有饭吃,桑比亚人只是想吃饱饭。”依塔向主席鞠了一躬,以他特有的缓慢语调说。

“好了,我们还是散会吧。”美国代表对主席一挥手说,这时他真的平静下来了,“其实大家早就预料到这事迟早会发生,早些比晚些好。我想各位都知道我们该去做什么了,至少美国知道,我们要赶快去做了!”说完他匆匆而去。

会议大厅中人们相继走散,最后只剩下依塔和卡多,还有那个警察。依塔搂着卡多的双肩向门口走去,警察阴沉地盯着孩子的背影,一手摸着屁股上的短管左轮低声说:“真该崩了这个小怪物。”

消息传出,举世震惊。

第二天,世界各大媒体上都出现了依塔和卡多的图像和照片。依塔用枯枝般的双臂把卡多紧紧搂在他那枯枝般的身躯上,眼睛总是看着地面,而那个黑孩子则强壮剽悍,两眼放光,与依塔形成鲜明对比。两人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黑色构图,真是活脱脱的一对魔鬼。

在以后桑比亚代表团逗留美国的两天里,世界各国要求就地逮捕他们的呼声日益高涨,联合国大厦前每天都有人山人海的抗议游行队伍。社会上对桑比亚代表团,特别是依塔和卡多两人的人身威胁层出不穷,但美国政府表现得十分克制,只宣布将代表团驱逐出境。

这两天,依塔不分昼夜地紧紧搂着小卡多,在公共场合他的眼睛总是看着地面。但正如有记者描述,他有着“魔鬼的灵敏”,周围一有风吹草动,他立刻把孩子护到身后,并抬头凝视着异常出现的方向。他的眼窝很深,整个眼睛都隐没于黑暗中。活脱脱的魔鬼!

桑比亚政府提出用专机接代表团回国,但美国政府不准桑比亚的飞机入境,别国又不肯租给他们飞机,只好乘欧洲的一架客机。为了安全,桑比亚政府买下了一等舱的全部机票。

当桑比亚代表团登上飞机,依塔搂着卡多首先走进空荡荡的一等舱时,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紧搂着卡多的手放松了些。在他们登机时,空中小姐表现出遇到魔鬼时理所当然的反应:满脸恐惧地避得远远的,只有一位欧洲空姐勇敢地领着他们进一等舱。这位金发碧眼的姑娘美丽动人,脸上露着真诚的微笑,温暖了桑比亚人那已凉透了的心。在走出机舱前,她双手合十,用不知从哪里学来的东方礼仪向孩子默默祝福,一时让旁边的桑比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然后,她掏出手枪,紧贴孩子的头部开了两枪。

与后来的传说不同,黛丽丝绝对不是美国政府或其它什么国家派来的杀手,她的谋杀完全是个人行为。事实上,在桑比亚代表团留美期间,美国政府对他们是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的,文明世界要对付的是整个桑比亚国,这之前不想横生枝节,但这最后一击实在是防不胜防。班机上的空姐们都配有反劫机手枪,发射不会破坏机舱的橡木弹头,一般来说被击中后不会致命,但黛丽丝是贴着孩子的两眼开枪的。

“我没有杀人,哈哈,我没有杀人!哈哈哈!”黛丽丝开枪后挥着沾满鲜血的双手歇斯底里地欢呼着。

依塔抱着卡多的尸体,眼睛仍看着地面,一直等到黛丽丝安静下来。她把血淋淋的手指咬在嘴里,用疯狂的目光盯着依塔,一时间机舱里死一般寂静,只有孩子头部流出鲜血的汩汩声。

“姑娘,他是人,他是我的孙子,一个能吃饱饭的孩子。”

黛丽丝在法庭上被判无罪,很快被媒体炒成捍卫人类尊严的英雄。

桑比亚代表团回国后的第二天,联合国向桑比亚政府发出最后通牒:交出境内所有生物学家和相应的技术人员,交出所有经过重新编程的个体,销毁所有基因工程设施,该国元首到特别法庭同其他主犯和从犯一起接受审判。

现在,全世界都小心地把那些基因被重新编程的桑比亚人称为“个体”。

桑比亚国拒绝了最后通牒,于是,为了维护人类神圣的第一伦理,文明世界向非洲开始了二十一世纪的十字军东征。

下篇

菲利克斯立刻看出了这不是那两万个等待接收的“个体”,而是一支准备发起攻击的陆军部队。他们队形整齐地推进着,菲利克斯放下望远镜,用肉眼也能看到桑比亚军队像黑色的地毯一样渐渐覆盖了平原。他再次举起望远镜,看到阵线在加快速度,已冲到海边的桑比亚步兵阵线中突然出现了一大片白色的东西,那一片白色急剧地抖动着,激起了高高的尘埃,舰队的人们一时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桑比亚士兵都长着一对白色的翅膀,在一片尘埃之上,飞人升到空中,遮住了初升的太阳。

“您能不能停一会儿,我看着很累,您这么来回走了有一个多小时了。”布莱尔舰长说。

菲利克斯将军仍然以军人标准的步伐来回踱着:“在西点,这是教官惩罚学生的办法之一:让他在操场的一角来回走几个小时。久而久之,我喜欢上了这种惩罚,只要在这时我才能很好地思考。”

“这么说,您在西点是个不讨人喜欢的人。我在安纳波利斯海校却很讨人喜欢,那里也有这种惩罚,我一次也没受过,倒是在高年级时,我常用它来治那些刚进校的毛毛头。”

“世界任何一所军校都不喜欢爱思考的人,安纳波利斯不喜欢,西点不喜欢,圣西尔和伏龙芝都不喜欢。”

“是的,思考,特别是像您那样思考,对我是件很累的事。不过,我不认为这场战争有很多可以思考的东西。”

对桑比亚的“外科手术”已持续了二十多天,每天有上千架次的飞机狂轰滥炸,从舰载机上的激光智能炸弹攻击到从阿森松岛飞来的大型轰炸机的地毯式轰炸,还有巡洋舰和驱逐舰上大口径舰炮日夜不停的轰击,这个非洲穷国实在剩不下什么了。他们那只有二十几架老式米格机的空军和只有几艘俄制巡逻艇的的海军,在二十天前就被首批发射的巡航导弹在半小时内毁灭,而桑比亚陆军的二百多辆老式坦克和装甲车也在随后的两三天内被来自空中的打击消灭干净。

随后,攻击转向了桑比亚境内所有的车辆、道路和桥梁,而摧毁这些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现在,桑比亚国已被打回到石器时代。

参加攻击的三个航母战斗群已撤走了两个,只留下林肯号战斗群完成“第一伦理”行动最后的使命。除了林肯号航母外,战斗群还包括一艘贝尔纳普级巡洋舰、两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一艘孔兹级驱逐舰、两艘诺克斯级护卫舰、两艘佩里级护卫舰、一艘威奇塔级补给舰,还有三艘看不见的“鲱鱼”级攻击潜艇。

菲利克斯将军突然从踱步中站住,看着布莱尔舰长,舰长很不舒服地想:这人确实像个学者,而且是神经衰弱的那种。

“我还是认为我们离海岸太近了。”菲利克斯说。

“这样我们可以向桑比亚人更有力地显示自己的存在。我不明白您担心什么。”舰长挥着雪茄说。

舰队,特别是林肯号确实能显示其存在。它是尼米兹级航母的第5
艘,于1989年服役,排水量近十万吨,全长三百多米,有二十层楼高,是一座带来死亡的海上钢铁城市。

菲利克斯又接着踱起步来:“舰长,您清楚我的观点,我对现代化战争中航空母舰在海上的生存能力一直存有疑虑。在我的感觉中,航母总像是一只漂浮在海上的薄壳大鸡蛋,脆弱得很。”

“您也知道,在参联会和军备听证会上,我是一贯支持您的看法的。但现在,桑比亚军队拥有射程最远的武器可能就是55毫米的迫击炮了,如果有,它也只能藏在地窖里,拉出来十分钟内就会被摧毁……事实上,我也觉得这是一场无聊的战争,军队在精神上正在衰落,主要原因是缺少自己的英雄偶像。二十世纪后期的几场战争,都没有造就出像巴顿、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的英雄,因为敌手太弱了,这次也一样。”

这时,一名参谋递给菲利克斯一份电报,他看后喜上眉梢,这几

Ⅶ 软件工程学和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的关系,详细点

参考例文篇幅有限制已经上传:


《人工情感:技术与人文的新融合》


肖峰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京)2012年1期


【作者简介】肖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人工情感是当代信息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主要是赋予机器以情感识别和表达的功能,其未来的扩展功能还可用于辅助人的情感感受和表达能力的改善和提高,甚至通过“人造情感”来弥补自然情感的不足,从而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克服情感匮乏等人文问题。人工情感技术拓展了技术与人文交融的新境界,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手段,同时也提出了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新问题。

【关键词】人工情感/技术/人文/发展

技术与人文是广义的科学(即“科技”)与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它无疑成为最能体现科学与人文关系新变化和新面貌的一个侧面。而“人工情感”(ArtificialEmotion)作为当代信息技术最前沿的领域之一,就是我们开拓技术与人文互动的新疆界。人工情感可视为隶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新兴分支或高级阶段,也是将情感纳入认知科学研究范围的产物。从“情感电脑”的构想到“情感计算”的提出,再到“人工情感”的确认,该技术从初级到高级,从现实到预想,已经和将要带来一系列关涉人类“情感世界”的新变化,因此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的先进性上,更体现在其具有的丰富人文意义上,形成当代技术与人文融合的一种新境界,同时也使我们面临新的人文问题。

一、从情感电脑到人工情感

人工情感始于情感电脑的研究,抑或说“情感电脑”是走向人工情感的初始阶段。目前电脑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只能进行逻辑推理,无法理解人的情绪和情感,其好处是“感情中立”,不影响它所做的“工作”的“公正性”,其坏处是它不能成为可与人交流情感的真正的“伙伴”。因此计算机专家提出了“情感计算”的概念,它是指一个系统其能够对人类的情感进行侦测、分类、组织和回应,表现为计算机在与人互动过程中具有情感信息的识别和加工能力,并能针对人的情感做出智能、灵敏、友好的反应。简单地说,就是能判别用户的心情好坏并显示出合适的调节信息,就可使人对之产生高效而又亲切的感觉。例如,当IBM的深蓝计算机如果在国际象棋的比赛中打败卡斯帕罗夫后给他一些安慰,就具备了情感的功能。

“人工情感”是“情感计算”的自然延伸,它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情感,使机器具有识别、理解、表达和生成各种情感特征的能力,从而能理解人的喜乐哀乐并见机行事。与此关联,人工情感还要研究抑制不良情绪的机器算法,探讨情感在决策中的作用模式的机器实现,主要是模拟人脑的控制模式,建立感觉、知觉、情感决定行为的数学模型,情感培养的机器算法,甚至还包括灵感(顿悟)产生的机器实现策略。①一定意义上,它就是情感计算的同义语。

作为一个新的学科,“人工情感”的研究目标是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自然情感”,这一目标决定了人工情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涉及人类学、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和哲学等。人工情感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情感识别(EmotionRecognition)、情感度量(EmotionMeasurement)、情感理解(EmotionUnderstanding)、情感表达(EmotionRepresentation)、情感生成(EmotionGeneration)、情感处理(EmotionProcessing)、情感控制(EmotionControl)和情感通信(EmotionCommunication)等等。

近几年来,人工情感的研究在各种技术的辅助下不断取得进展。如通过使用特定的仪器,我们可以对面部的微小表情变化进行研究,甚至可以区分真笑和假笑。脸部运动编码系统通过不同编码和运动单元的组合,可以在脸部形成复杂的表情变化,其成果已经被应用于人脸表情的自动识别与合成。情感智能体研究则希望通过情感交互的行为模式,构筑一个能进行情感识别和生成的类生命体,并以这个模型代替传统计算中的有些应用模型(如电脑游戏的角色),使电脑和应用程序更加鲜活,能够产生类似于人的一些行为或思维活动,甚至还可以使计算机从认知型变为直觉型。心理学家认为,人工情感是在人工智能理论框架下的一个质的进步。

在笔者看来,“人工情感”不仅具有上述的始源含义,还应该具有“扩展含义”。这就是从赋予计算机以人的情感扩展到赋予人以人工情感,它可能是从超级计算机中产生出来的情感,将其“植入”到人脑中。这就是将人在体外创造的人工情感反馈回人自身,成为补充、丰富和提高人的情感内容和情感能力的一种新途径:我们可视其为“人工情感”的一种哲学预见或技术“升级版”。具体来说,可从如下四个方面来扩展人工情感的功能。

(1)技术性地帮助理解他人的情感。机器情感的研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让机器识别人的情感,而这种能力也常常是人所缺乏的,由此可将其用于提高人识别(他人)情感状态即觉察人的情感变化的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善解人意”的能力,这是人与人之间实现有效的情感交流的基础条件。(2)技术性地辅助人的情感表达。情感的外部表现即情感表达是一种重要的情感能力。机器的情感表达是当前人工情感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如何在计算机或机器人中表达情感模式(如:喜、怒、哀、乐,爱、恨、恩、仇等方面的表情、姿态、声音、语言、动作、行为等)。将这种技术延伸到人身上,用于辅助人的自然情感,增强人的情感表达能力,尤其是帮助那些情感表达有缺陷的人充分地表达自己,也就是治疗情感的表达障碍或表达缺陷。(3)技术性地制造情感——人造情感。“情感生成”作为人工情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在“情感表达”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计算机或机器人中模拟或生成情感模式,开发虚拟或实体的情感机器人或具有人工情感的计算机及其应用系统。情感生成技术的延伸,就是情感的人工制造,即用人工情感技术不仅解决表达情感的问题,而且解决“制造情感”的问题,借鉴在机器系统中的情感生成,寻找合适的技术手段在人脑中建构能够产生我们所需要的情感状态的生理或物理化学状态。这种技术可以使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难以生成的情感随自己的需要油然而生,无论是诗人的激情,还是政治家的亢奋,或是道德家的悲天悯人,以及寻常百姓的恬静,我们需要什么,人工情感技术就可以提供并在我们的身上产生出这种情感。(4)技术性地克服不良情感。如前所述,人工情感还要研究抑制不良情绪的机器算法,其成果应用于人自身,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负面的情感,如沮丧、失望、消沉、悲观、急躁等等。

总之,人工情感技术的未来发展可用于帮助我们感受、产生和表达情感,它也可称之为“高级的人工情感”,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人工情感的人文价值与意义

对人工情感进行的上述扩展,是将仅仅在机器上模仿人的情感扩展为改善和延伸人自身的情感(能力),是从人赋予机器一定的情感能力转变为帮助人提高自身的情感能力和水平,是人工情感作为一种新技术在人文功能上的提升。可以说,一旦人工情感在识别、表达和制造情感方面的能力超过了人在这方面的“自然能力”,就可以帮助人实现上述目标,就如同计算机已经帮助人提高了计算能力一样。一旦实现这一目标,人工情感技术就从仅仅用于改善人机交互发展到介入人的日常生活,提高人与人交往的情感水平,这无疑是一种对当前阶段的人工情感的未来愿景,是一种对人机融合的更高期待。可以从如下方面来进一步理解人工情感的人文价值与意义。

(1)克服个人的情感匮乏。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一个人如果情感能力匮乏,就难以与他人有较好的沟通,影响相应的社会交往效果,甚至陷入疏离社会的孤独之中,严重影响其事业甚至生活的正常展开。由于情感的重要性,它成为人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情商的作用并不亚于智商的作用。所以,提高情商也就成为提高人的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目前,人工情感的有关研究已经在人脸表情、姿态分析、语音的情感识别和表达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未来它如果能够将对方的情感信息直接读出并输入主体的认知系统中,无疑可帮助人克服情感障碍,使人直接“洞见”他人的情感倾向,也可帮助人表达自己生动而丰富的感情。人工情感在这里起到了类似社会“粘合剂”的作用,使人(尤其是情感匮乏的人)迅速融入到情感生态中,摆脱疏离社会的孤独状况。如果说医学是摆脱身体痛苦的技术,人工情感则可能成为摆脱精神痛苦的技术,它们都是实现人道目的的手段,承载着人文的丰富内涵。

从可设想的伦理制约上,人造情感最主要还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其适应人群为情感匮乏的人;这就是人工情感的治疗性功能——使情感功能上的不正常转变为正常。进一步发展则可能走向“增强”的功能——使情感正常者变为情感超常者。如一个人要想成为诗人,却没有足够的激情和想象力,抑或想要成为政治家,却没有亢奋的精神,此时如果人工情感系统向此人“注入”了这些能力,就是对其实施了“情感增强”的操作。然而“情感增强”和“基因增强”一样,通常是会受到限制的。

(2)解决社会的人文困境。人的精神和道德状况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今天的社会中,不时会有“见死不救”、“有难不帮”、“麻木冷漠”的现象发生,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性“冷漠病”。如果一个社会普遍缺乏对他人的关爱、助人的热情和道德上追求的精神,就陷入了情感上的人文困境。除此以外,“现代性”向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还带来了日益蔓延的焦虑、忧患、紧张、怀疑等“灵魂的纷扰”。这类不良情绪如果趋向普遍,无疑成为一种社会性的精神病态或情感匮乏。而人工情感可视为帮助我们解决上述人文困境的方式之一。以“技术性幸福感”②到更为丰富的技术性情感,特定的现代技术成为提升人的情感境界的“亲密伙伴”,实际地提高人的精神生活的质量。当然,这里所倡导的绝非“技术万能论”,并非主张只靠人工情感技术去解决社会的人文困境,而是主张在使用传统的人文手段时,技术手段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方案。

(3)开拓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天地。从一般的意义上,人要想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或“全面发展的人”,就要有健康和丰富的情感世界。由于现实的人总处于有限性中,因此人的精神和人的情感世界也是不完全的。而借助人工情感技术可以部分地去克服这种不完全,帮助我们在情感上“趋利避害”,也就是辅助人的情感导向新的进化,“其进化的方向大致表现为情感的形式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灵活性越来越强,准确性越来越高,前瞻性越来越好,人可以针对各种复杂的价值关系来及时地、灵活地、准确地调节自己情感反应的方向、大小、形式与层次,从而准确无误地指导自己的行为与思想”③。

人工情感不仅可以扩展人的情感交流的广度,还可以加深这种交流的深度,以至于帮助人进入情感体验的新境界——达到人和人之间情感经验的可通约性,一种新的主体间性,由此完成一场情感认识论的革命。

人工情感也可以帮助人成为情感的真正“主人”。一定程度上,对于人的成功,情感因素甚至比智力因素更重要。特殊情感状态的获得,如人的创造性、高效率的思维、高质量的业绩、新纪录的创造等,都需要在特殊的情感状态下才能达到,而这样的状态又不是轻易获取的,此即所谓“不在状态”——即情感因素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情感虽然是一种“主观”现象,但并不一定能为主体的意志左右,并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东西。可以说,“情感”的驾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经常会感到自己“不由自主”地被突发性情绪控制,不能摆脱我们并不需要的负面情感,经常由“无名的怒火”在心中燃烧,经常感到自己是情绪的奴隶。而人工情感技术可以提高人对自身情感的控制或驾驭能力、识别和表达水平,发展人在主观世界中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人也随之成为情感上更丰富的人,性格上更全面的人。所以从哲学上认识人工情感:它无非是一种主观性作为新的对象被能动性所改造,使主观世界成为更符合人的需要的存在。当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时,由人工情感辅助我们塑造的“好性格”无疑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促进其生涯的正向发展。

人工情感对人的情感世界的改善甚至可以回馈到人的身体的改善。现代医学发现,人的生理疾病大多数与精神因素相关,因此减少人的负面情绪,改善人的精神状况,是医治生理疾病、恢复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克服负面情绪单靠精神或人文手段是不够的,此时采用人工情感的方式无疑更加有效地达到目标。

从发展的无限性上看,人的自然情感手段有可能不够我们使用,“情何以堪”也许成为“情何以达”,即现有的情感手段难以使人体验和表达新的情感内容。于是必须要有新的情感特征、类型和表现方式不断被人开掘出来,才能不断丰富人的情感生活,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情感需要。这样,“情感创新”就如同“知识创新”一样是人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精神条件。人工情感由于在“情感的人工创造”上的功能,无疑可引向情感创新,为人类渴求的新情感提供新的服务。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情感的人工化,无非是人的能动性向自身领域的扩展,是“改造世界”向主观的高端领域的深入。如果人的情感是主观的、能动的状态或特征,那么人工情感就是原初的主观能动性被技术性的主观能动性所控制导引,这或许是“能动哲学”或“主体性哲学”的一种新境界。

三、人工情感中的人文问题

人工情感研究目前存在大量争论,围绕初级的人工情感大致有三个主要方面: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争论、必要性与不必要性的争论,以及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的争论。本文主要就高级的人工情感来探讨其中可能引发的人文问题。

(1)情感的真实性问题。“人工的”的英文单词artificial本身就有“假的”(虚假的、做作的、造作的)含义,所以一旦有所谓“人工情感”,自然也可以理解为“假的情感”,而人自身生成的情感才是与之对应的“真的情感”。当人工情感可以随意制造后,就难免担忧“假情感”充斥交往场所,使人与人的真实情感有可能更难被把握。更为根本的问题还在于,这种人工的情感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一些研究者认为具有有效情感机制的计算机实际并不存在;情感计算机不是有情感的人的替代物。科学家们一致认为情感不是逻辑,大部分是本能的反应:“科学的结论必须靠头脑来决定;你和谁结婚则可能要用心来决定。”这样的决定就是难以计算的认识活动。或者说,当认为情感是认知的时,强调的是它的精神成分;而当认为情感是身体的时,强调的是它的肉体成分。“计算机没有情感却能表达出情感……而实际上不具有任何内在情感。”④

同时,一种人文的敏感性也会随之产生。人工情感的出现,尤其是人造情感的可能出现,也会使我们面临一些新的生存危险,那就是非自然的、伪装的、虚假的情感现象的泛滥。人不仅在生理上因为物质技术而失去自然的本性,而且还会在精神的核心层面上失去自然的本性,技术不仅操纵我们的物质性生存。而且宰制我们的精神性、情感性生存,当人造情感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情感不再属于我们自己的,而是属于机器(电脑)的。

当然,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之所以需要人工物,是因为自然物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人工情感的制造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由此我们可以持这样一种态度,即人工情感如果实在地对我们有用,能用它来解决我们的困难和缺乏,产生出真实的人性的效果,其真假问题也就退居其次了;正如我们常讲汽车轮子是人腿的延长,只要它对我们的交通有用,我们也就不必在意它是不是“真正”的“人腿”了。

(2)情感的属人性问题。人工情感很大程度上是机器造就的或药物刺激的情感,并非源自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的情感,那么这样的情感是否还具有属人性?

其实,这种担忧也发生于其他人工领域,例如用于治疗的(人造)器官的移植。当越来越多非人的东西被附加到人身上之后,就产生了“我还是我吗”乃至“人将非人”的质疑。其实,“属人性”并非一个永恒固定的概念,人的进化和发展就是不断将那些有利于自己的体外之物(也包括人工制品)不断同化为属己(人)之物。而自从有了对身体的医学治疗之后,尤其是有了人造器官的移植之后,属人性和非属人性的转化就在更多的方面展开,只要那些被移植的人工制品确实是维持人的健康所必需的,以及这些人工物能逐渐减少由它所引起的人体排异反应,越来越“有机地”与人体融合在一起,它们无疑也就被“人化”为人的一部分,从非属人性转变为属人性。这种人机融合体的发展方向无疑也包含人工情感在内,是从人的物质方面的非属人性与属人性之间的转换扩展到精神方面的转换。

这里要避免的无非是技术万能论,即完全抹杀自然进化的功绩,将一切都人工化,使人完全成为人工制品的载体,并被这些东西所主宰,这样的存在物无疑是典型的机器。也就是说,我们谈论的人造情感,其基底或承托还是自然的人本身,这也是保证人工情感之属人性的基础。

(3)情感的个体性与丰富性问题。情感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情感的表现形式具有高度的变化随机性、特征模糊性和个体差异性,也就是极强的私人性或不可通约性。即使面对同一对象,我所体会的激动与别人所体会的激动也是有所不同的,这种不同甚至不可言说,它构成了人的个性或精神差异性的重要方面。那么人工情感如果是源于同一台机器,当其被引入到不同的人那里后,是否会以同一性淹没上述的差异性,导致人在情感上的趋同化或同质化?例如同是“喜悦”,各人的体验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在悲伤时通过人工情感技术使我们进入一种“人造的喜悦”状态,那是一种同质化的技术生成状态吗?于是,情感有必要趋同吗?如果需要趋同,那么“标准”的情感模式是什么?

情感的趋同,还可能表现在技术性地消除负面情感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人工情感技术而让我们时时都处于“欢喜”的状态?如果没有与之对照的负面情感的存在,那么正面的情感也就不复存在。只有在正负情感的对照性体验中才会发现积极情感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情感世界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与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性是对应的,要求情感的趋同,就等同于要求世界上万紫千红的事物都变为同一个颜色。其实,甚至病态的情感模式(如林黛玉式)也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美。如果都用“健康标准”要求其被“人工地改造”,那会导致什么情形呢?

所以,即使人工情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日日欢歌、天天高兴,我们也要不时“回过头去”感受一下沮丧和消沉的情绪,让心灵中有一些负面情感的“保留地”。或许这也是人工情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做到的;但只有这样,它才是一种情感功能上“全面”的技术。

(4)情感的复杂性问题。情感和意志是心灵现象中比知识更复杂的东西。人工情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情感的科学化理解与技术化操作来实现的,情感计算机实际是通过对伴随情感的某些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的辨识来认识情感,在方法论上是某种程度的还原论,即将心理事件完全还原为生理事件。且不说是否可以进行这样的还原,即便计算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情感状态(如,高兴还是不高兴),也不一定能获得情感内容(为什么高兴或不高兴)。一个人可能因为失恋而不高兴,也可能因为失业而不高兴,还可能因为得不到重用而不高兴,此时情感计算系统如何去化解这些不高兴?“识别”表情即使能被机器做到,但更重要和复杂的分析这些表情背后的原因则显得十分遥远,而人的“智力”正是在这方面得以施展的,这就是所谓的真正的“理解人”——一项比认识自然更为复杂的认识活动,其中的许多微妙之处是无法从“机器理解”中得到解决的。

也就是说,虽然科学家可能做出情感计算机,但并不意味着情感完全可以被计算。这也涉及心灵哲学的问题:情感状态作为一种心灵现象是否可以还原为一种神经状态,然后这种神经状态是否可以人工地建构或移植?这是否破坏了情感的神圣性?复杂而神圣的情感是否可表述为显微镜下可观察的神经元的化学或物理活动,进而成为可以被技术性地复制和移植的对象?这正是人工情感的限度问题。也就是说,技术化、科学思维力求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解释和操作应该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人的认识、心理和精神活动中那些神圣的、“附魅”的内容是难以完全被当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地复制和移植的。

当然,还要警惕人在情感识别、表达和制造上对人工情感的过度依赖,造成自然情感能力的丧失,就如同在记忆、计算上过度依赖工具会造成记忆力和计算能力的退化一样。

所以,人的自然性与技术性之间的张力,在人工情感技术的发展中,同样会尖锐地展现出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对接,是我们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世界的一个永恒主题。

四、走向技术与人文的新融合

如果不是从人工情感取代自然情感从而过分夸大其意义上去理解这一技术进步,那么它还是可以从多方面为我们理解技术与人文的关系提供新的启示。

人工情感无疑是用技术手段解决人文问题的新尝试。用人文手段解决人的情感问题,是行之千百年的传统路径,具有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但这一路径也不是万能的,否则也就不会有越来越多的“情感问题”乃至社会性的“情感危机”。技术的人文效应,就是技术对人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最根本的莫过于精神层面的改变,对精神层面的改变,最激动人心还是对人的情感世界的改变。

可以说,人工情感中的人与技术的互动,也是人与技术之间的互相改变:技术改变人,使人更富有情感,同时人也改变技术,使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更加人性化,成为情感的载体和“通信员”。人工情感技术使我们意识到只有自然情感是不够的,尤其是当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将长时间地与技术性对象打交道时。当人的自然情感因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缺失而无法施展时,或者即使施展也得不到回馈时,人无疑希望自己“交往”的直接对象(技术物)能够“被情感化”而与自己形成一个临时的情感互动环境,使人的情感需求得到一种特殊的满足。这应该说是当代信息技术的一种人性化发展,也是人本技术观的一种内在要求。不仅如此,由于人工情感的高级形式(即人造情感)还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治疗情感匮乏症的可能性,使得“正常的情感生活”可以在技术的辅助下变得不再“奢侈”,也为紧张忙碌的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增加更多的绿色空间。人工情感可以使人的发展所获得的技术帮助向更广阔的领域扩展,使人在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技术提升,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这也意味着,技术与人文的融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工情感形成了情感在人和技术之间的双向给予,这也是人机互动的更高境界:从知性水平的人机互动提升到情感水平的人机互动。

人工情感技术对人的改变甚至可以造就人的新特征。在机器创造出来的情感中长于人自身情感的部分如果被“转移”到人的身体中,成为人的情感的一部分,那么人就成为“情感复合体”——被人工情感改善后的情感存在。于是,人的情感就由两部分情感复合构成:自身本来就有的情感,技术植入的情感(人工情感)。而人工情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力求两种情感的融洽共存,和谐共生。

其实,作为人工情感的理论和技术基础的“情感计算”概念,就明确表达了人文与技术融合的新的观念,那就是情感与计算的相关性,或者说情感的可计算性。通常认为,认识活动中复杂的情感因素,认识中非理性的、非逻辑的跳跃等,都不是计算出来的。但在“情感计算”的倡导者看来,机器性的信息机制可以解释认识中“情感”因素,也就是说,认识的知、情、意应该都能得到信息科学的说明和信息技术的模拟。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罗萨林德·皮卡德教授及其所授领导的课题组明确主张情感的可计算性,认为“情感计算是与情感相关、来源于情感或能够对情感施加影响的计算”,“情感就像思想一样,通过词汇、姿势、音乐、行为以及其他创造性形式的表达来交流”。所以,计算机不一定必须有肉体才能有情感。情感是有可能赋予计算机的,而且从情感计算还可以发展到意志计算。⑤如果说传统计算机(包括应用现有智能计算方法的计算机)只包含了反映理性思维(Thinking)的“脑”(Brain),那么情感计算将为机器增添具有感情思维(Feeling)的“心”(Heart)。⑥一种更加乐观的观点甚至认为,即使是初级的人工情感,如果能够全面实现的话,“不仅可以使计算机具有友好的、人性化的人机界面,更重要的是能够使计算机具有更高的信息处理速度与效率,具有独立的决策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思维能力。到了那个时候,从纯逻辑的角度来看,人与机器人之间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只有机器体与肉体之间的区别了,人与机器人之间就可以实现全面的融合,没有明显的界限和本质的区别,彼此可以相互转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也无所谓人与机器之间存在什么矛盾与冲突,这就是人工情感的最终归宿”⑦。

。。。。。。

Ⅷ 学生物医学工程可以当软件工程师

可以啊。不过一般生物医学工程开设的计算机或者软件类的课程都很少,所以如果想依靠那点基础就想跨入软件行业不容易;但是硬币的另一面在于你至少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思路,通过你自学和付出的努力也可以成功。

Ⅸ 在对比基因组时用什么软件工具来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的

基因型又称遗传型,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人类的结构基因约有5万对.因此,整个生物的基因型是无法表示的,遗传学中具体使用的基因型,往往是指某一性状的基因型,如白化病的基因型是CC,它只是表示这一对等位基因不能产生酷氨酸酶.所以基因型是从亲代获得的,可能发育为某种性状的遗传基础.表现型是指生物体所有性状的总和.但整个生物体的表现型是无法具体表示的.因此,实际使用的表现型,往往也是指生物发育的某一具体性状.如体内不能产生酪氨酸酶等.表现型是生物体把遗传下来的某一性状发育的可能变成现实的表现.
基因型、表现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基因型、表现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用如下公式来表示: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等位基因(allele):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不同的等位基因产生例如发色或血型等遗传特征的变化.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遗传效应,可将等位基因区分为不同的类别.在个体中,等位基因的某个形式(显性的)可以比其他形式(隐性的)表达得多.
染色体指经染料染色后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一种细胞器.在细菌中,染色体是一个裸露的环壮双链DNA分子.在真核生物中,当细胞进行分裂期间染色体呈棒壮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随物种而异,但对每一物种而言,染色体的数目是固定的.染色体是由线性双链DNA分子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就分藏在每条染色体中,所以,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也就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细胞里的全部染色体也就包含了这个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与基因软件工程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州假山景观设计工程 浏览:862
哈尔滨工程造价招聘 浏览:937
建筑工程土建劳务分包 浏览:632
道路监理工程师 浏览:476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在本校吗 浏览:370
河北工程大学保研率多少 浏览:287
有学质量工程师的书吗 浏览:479
康乐县建筑工程公司 浏览:569
助理工程师二级 浏览:872
注册安全工程师初级考试时间 浏览:90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题研究 浏览:881
工程造价图纸建模 浏览:888
辽宁恒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93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 浏览:73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兴趣爱好 浏览:316
密歇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浏览:388
广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浏览:31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浏览:858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管理条例 浏览:270
云南工程监理公司排名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