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徽省岩土工程实验室怎么得到cma 认证
CMA,“中国计量认证” ,英文“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的缩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因此,所有对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及其它各类实验室必须取得中国计量认证,即CMA认证。只有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才能够从事检测检验工作,并允许其在检验报告上使用CMA标记。有CMA标记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及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找检测机构一定要找具有CMA资质的机构,否则,检测结果没有法律效力。
CMA认证(计量认证)标准基本内容
1、 CMA是China Metrology Accredidation(中国计量认证/认可)的缩写。取得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可按证书上所批准列明的项目,在检测(检测、测试)证书及报告上使用CMA标志。
CMA(计量认证)标志
2、 2001年国家颁布了《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在同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废止原评审准则JJG1021-90。目前计量认证所遵循的评价体系:《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同时补充了我国计量法制管理的规定内容。
3、 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分为两级实施。一个为国家级,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另一个为省级,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计量认证办公室(计量处)承办。不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实施的效力均是完全一致的,不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认证,对通过认证的检测机构在全国均同样法定有效,不存在办理部门不同效力不同的差异。
4、 根据计量认证管理法规规定,经计量认证合格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数据,用于贸易的出证、产品质量评价、成果鉴定作为公证数据具有法律效力。未经计量认证的技术机构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属于违法行为,违法必究。
5 、 我国已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已覆盖了农、渔、林、机械、邮电、化工、轻工、电工、冶金、地质、交通、城建环保、安全防护、水利等行业、部门,已开比较齐全的检测门类。
CMA认证(计量认证)标准与实验室认可有何区别
1、 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是法制计量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检测机构来说,就是检测机构进入检测服务市场的强制性核准制度,即:具备计量认证资质、取得计量认证法定地位的机构,才能为社会提供检测服务。
2、 国家实验室认可是与国外实验室认可制度一致的,是自愿申请的能力认可活动。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的检测技术机构,证明其符合国际上通行的校准和/或检测实验室能力的能用要求。
CMA认证(计量认证)标准检测流程
对检测机构的认证是严格按照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工作程序规定进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向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办公室提交计量认证申请资料(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2、 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办公室对申请资料进行书面审查;
3、 通过书面审查,依据计量认证的评审准则,由省或国家计量认证办安排委托技术评审组进行现场核查性评审;
4、 通过现场评审,符合准则要求的检测机构,由省或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核发计量认证证书、计量认证机构印章,并上互联网公布。
⑵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的实验室
水利部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实验室为水利部重点实验室,其前身为土力学实验室,1998年和2000年分别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审查的计量论证。
目前实验室面积1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近1000万元,除拥有常规的土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检测试验仪器外,拥有各种国际国内一流的大型、精密试验仪器设备,包括:全自动多功能动静扭剪三轴仪、非饱和土三轴仪、大型应力路径三轴仪、真三轴仪、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电子万能拉力试验机、意大利研制的测斜仪、土体微观结构测试系统、地下水同位数示踪仪器、声波仪、智能堤坝隐患探测仪等。其它仪器还有振动三轴仪、共振柱三轴仪、静动单剪仪、高压三轴仪、100吨压力试验机、蠕变三轴仪等。
实验室每年承担全校土木、水利类本专科生的土力学试验、研究生的专门土工试验任务,以及岩土工程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试验任务。除此之外,实验室每年还承担大量横向及纵向课题的常规、非常规土工试验任务。能进行《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中的全部试验项目,此外,还能进行以下几类试验项目:
(1)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能进行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顶破、抗撕裂等强度检测;
(2)复杂应力路径下饱和土、非饱和土的变形、强度特性试验,K0固结的三轴剪切试验,真三轴试验,空心扭剪三轴试验;
(3)土体动力特性试验:利用全自动多功能动静扭剪三轴仪、共振柱三轴仪和振动三轴仪可进行宽应变范围(0.001%-10%)内土体的动力变形、强度及液化特性试验;
(4)粗粒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试验;
(5)岩石及混凝土的三轴压缩、单轴抗拉、抗剪的变形及强度特性试验;
(6)土体微观结构测试、堤坝隐患探测;
(7)大比尺模型试验:利用大型模型槽、中型动力模型槽等能进行动、静力的模型试验;
(8)现场试验和测试:利用声波仪、中型静力触探车、智能静态应变仪、频率计、水准仪、经纬仪等设备能进行各类现场动静测试与试验。 1、主要内容:
研究岩石力学基本特性及本构关系,岩石强度变形理论,岩体概化地质模型,高坝坝基及高边坡岩体工程问题,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和加固理论方法,环境岩石力学及应用等。
(1)岩体本构关系:提出岩体粘弹粘塑本构模型反演理论,提出裂隙岩体损伤断裂模型,发展考虑各向异性和流变的饱和非饱和岩体渗流破坏力学本构模型,目前承担国家基金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基金。
(2)高坝坝基及地下洞室稳定性评价和加固理论:较早(70年代)将非线性有限元法应用于岩石力学稳定性分析。目前对软夹层岩基以及岩体渗流与应力相互耦合问题提出非线性计算方法,对三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坝坝基及地下洞室进行研究。“高坝坝基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可利用岩体质量的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岩体高边坡变形及稳定性理论:以长江三峡工程高边坡工程,龙滩水电站高边坡工程等为对象,开展高陡边坡地质模型、稳定性评价、数值物理模拟、加固技术及反馈设计等的全方位研究。提出非均质非线性各向异性岩石破坏准则,边坡工程稳定性的广角度分析理论和准则,复杂边坡极限状态分析方法,岩体稳定分析的界面单元法,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理论,边坡工程反馈设计神经网络分析理论及方法等。“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岩质高边坡稳定分析与治理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主要特色
(1)坚持岩石力学理论的原始创新,特别在岩石本构模型及基本特性方面有所突破;
(2)研究工作以地质为基础,以环境为导向,与国际奥地利学派的结合密切;
(3)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目前在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布垭、溪落渡、向家坝、小湾、龙滩等大型工程中应用。
(4) 曾出版国内最早的高校“岩石力学”教材,并获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已形成人才培养体系。
(5) 国际合作活跃,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合作组建“中法国际环境岩土力学研究中心”,开展环境岩石力学的理论创新研究。
3、可能取得的突破
在环境岩石力学理论,信息技术应用,饱和非饱和岩石破坏力学,不连续岩石力学数值模拟理论和方法等领域处于学科前沿,研究基础好。在岩石力学与工程结合方面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在重大水电工程,西部大开发中岩体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岩石力学问题等。
⑶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简要概况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1月,中科院以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吸纳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力量组建的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批准。2007年10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实验室的建设计划。2009年,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葛修润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谢和平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夏庭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作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应用基础研究单元,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积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高技术研究课题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
⑷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介绍
关于考研的一些资料
链接:
如资料有问题,欢迎追加询问
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实验室怎么样,待遇和发展
国企 研究院类似的 你说呢 哥们
只要你熬资历 嘴巴和实力兼得 那你不可限量!
当然 不是所有人都混的好的!
⑹ 我们是搞岩土工程的实验室,作为内审员我不知道具体都做什么,还有上面来检查我都要准备什么
放松心态 从容面对 少说 多学 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 分清敌我
⑺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研究领域
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围绕建设计划任务书所确定的方向、目标,针对国家重大基础工程建设、资源开采和石油、天然气、核废物地下储存(处置)以及CO2 地中隔离的战略需求和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前沿,开展了岩土介质非线性力学特性与多场多相耦合理论、岩土力学大规模数值仿真与智能分析方法、岩土体多尺度实验方法与数字监测技术、岩土体与工程结构相互作用规律与控制技术等四个方向的研究,取得了突出进展。
作为依托单位的中科院武汉岩土所以及主管部门的中科院,在建设过程中,给予了实验室人员编制、管理权限、科研条件和运行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赋予了实验室相对独立的财务和人事管理权,保证了实验室的有效运行。
⑻ 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试验室
呃,个人觉得你问错地方了,你应该联系交大岩土工程试验室相关人员,而不是在网络知道上提问。
⑼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的机构设置
1、主要研究内容:
土体基本性质、土的本构关系、非饱和土理论、固结理论、流变理论及土与结构的共同作用机理和数值模拟。所进行的学科前沿研究:
(1)土体本构关系:提出椭圆--抛物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在反映土体剪胀性,复杂加荷路径对变形的影响等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被广泛采用。通过真三轴仪试验揭示土体显著的各向异性,研究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矩阵应具有的性质,为发展土体本构模型理论提出新路子,并进一步改进模型。研制和添置的新的真三轴仪、多功能三轴仪、大型应力路径三轴仪等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设备,也为土体变形规律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
(2)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在中国最早将非线性有限元法应用于土石坝的应力变形分析,开拓了这一研究领域。此后又提出土石坝浸水变形计算新方法、非线性有效应力计算方法、模拟土与结构接触面相互作用的有厚度接触面单元等,系统地发展了土工数值分析理论,正进一步结合二百米以上高土石坝,研究堆石体流变和各向异性对面板堆石坝的影响。
(3)非饱和土理论:从虚位移原理和流量平衡关系推导了比奥固结理论的有限元方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正进一步研究非饱和土固结三维计算方法和简化的计算方法。同时采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非饱和膨胀土,揭示膨胀土的粒度分布的微观特征与其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非饱和膨胀土强度、膨胀力和膨胀变形随含水量及干密度而变化的规律。
2、主要特色:
研究土的基本力学规律,尤其是本构关系,土工数值分析理论,着重于解决重大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土工问题,包括二、三百米级高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南水北调工程膨胀土的变形与稳定等。已为许多大型和特大型土石坝作应力变形计算分析,如三峡围堰、小浪底、水布垭、锦屏等土石坝等。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发挥了效益。获国家和部省级奖共9项。在这些领域已在国内形成优势,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3、可能取得的突破:
揭示土体各向异性特性,提出相应本构模型,用于高面板堆石坝,改进其应力变形计算;提出膨胀土强度和变形水分迁移而变化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南水北调工程;揭示土的微观结构与宏观特性间关系,研究其规律。 土动力学与工程抗震研究室
1、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土体动力特性与土的动本构关系、砂土液化理论,地震永久变形理论、抗震减灾措施等,并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所进行的学科前沿研究:
(1)地基及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研究。从确定性和随机性两个方面对地震永久变形机理以及在地基、土石坝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地震永久变形计算方法;引用随机振动理论的虚拟激励法,建立一种土石坝非线性随机反应和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在随机振动理论基础上,提出地基及土石坝随机地震永久变形方法和危险性分析方法。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小浪底、瀑布沟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抗震分析,成果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土工结构物动力反应分析及抗震减灾。提出土体二维及三维总应力和有效应力动力反应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土坝等构造物的抗震稳定分析。与日本港湾所联合研制了用于地震作用下构造物及地基液化稳定和残余变形解析的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通过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遭受破坏的码头、海堤等构造物进行的有效应力数值模拟,对地震破坏的机理、液化程度的影响、地震残余变形、结构的抗震加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神户大地震后港工构造物的复旧,发挥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获得了日本岩土学术最高奖-地盘工学最佳研究论文奖。
(3)砂土、黄土液化和液化后大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对砂土、黄土等材料进行振动三轴和单剪试验,结合现场剪切波速和标贯击数测试结果,建立动剪切模量、液化剪应力、液化势的经验模型。模拟震动液化后引起的地面大变形特性,建立考虑液化后大变形特性的本构模型;结合液化后大变形震害现场调查资料,对所提模型进行验证、修正和完善,并提出用于实际工程的地基液化后大变形数值计算方法。
2、主要特色:
(1)本校是国内最早建成土体动力试验设备并发表研究成果的少数单位之一,拥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进口全自动多功能振动扭剪三轴仪和共振柱三轴仪等设备;
(2)在动力分析理论与动力计算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
(3)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动力加固地基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理论,并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科研成果多次应用于小浪底、瀑布沟大坝等重大工程的抗震设计与加固。
3、可能取得的突破:
(1)砂土、黄土液化及液化后大变形机理与地震液化后地面大位移数值分析方法;
(2)考虑随机地震波影响的地震永久变形分析新方法建立;
(3)地震灾害重现、数字减灾技术研究。
⑽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项目成果
建设期内,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包括“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20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6部;参编行业标准规范10项;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授权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奖18项;承办和协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9次。在岩土介质多场耦合模型的建立与模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智能岩石力学、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储库造腔夹层垮塌机理及控制技术、CO2地质封存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理论上有明显进展,并将岩土力学相关技术应用于解决大型岩土工程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