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本人是在校大学生,培养方案是软件工程(嵌入式人才培养),那么我学的是嵌入式喽想问问,接下来10年
嵌入式专业对口特别广 什么空调、电视等电器啦 还有车载系统什么的,应该说是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产业吧,待遇也挺好的 就是累了一点
Ⅱ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
高中起点:招收参加全国高考的理工类学生,学制4年。
1+3模式:面向校内招收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在校本科生,学制3年。
2+2模式:面向省内招收各本科高校在校二年级非计算机专业在籍本科生,学制2年。
4+2模式:面向全国招收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及学士学位的应届、往届毕业生,学制2年。 工学硕士:招收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本科毕业的在职人员。
工程硕士:招收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生,不论工作年限和工作背景;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学制2.5-3年。
研究方向:混沌、分形与信息图像处理、软件测试、Web工程、软件系统结构与开发技术、数据库与应用、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应用、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系统、数据通信技术及应用。
培养学生具备“六个能力”,即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创新的能力、工程时间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三种精神”,即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培养学生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与服务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方法。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开拓意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国际新潮流的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高级软件人才。
Ⅲ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的人才培养
1、急社会所需,突出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中山大学针对泛珠三角地区软件业“一般人才好找,高级人才难求”的局面,以及中山大学培养研究型、国际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将软件学院的建设作为计算机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步骤,将软件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IT行业的高级应用人才,即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适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需要并能与国际软件人才需求接轨的高素质软件人才。
基于这一方针,学校充分利用中山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借助学校多学科的条件,全力满足软件学院的教学需求,为培养软件工程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强力的支持。
软件学院在做好软件工程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为地方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并积极探索软件人才培训的新模式。广州市将软件产业的发展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市政府成立了“软件产业发展领导办公室”,直接由主管副市长领导,并建立了软件人才培训的专项基金。软件学院抓住这一与自身发展方向一致的机遇,积极与广州市政府合作,成立了“中山大学软件人才培训中心”,配合落实政府的各项人才培养计划,尤其是中高级软件人才的培训计划。这种合作密切了学院与人才需求单位的关系,学院通过这个窗口可以更好、更快地了解社会对高级应用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体系。学院目前正在与广州市发改委探讨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地方政府建立全面共建关系,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积极探索“课程+实训”的课程体系建设。
2、创办软件工厂,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
培养工程型高端软件人才离不开实践环节。然而,目前国内的软件企业以及国内的大环境还没有在大范围形成接纳学生实习、为在校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的文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借鉴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模式,于2006年3月和合作伙伴广东电信工程公司、广东南方海岸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创办了中大软件工厂。
软件工厂的成立为学院和企业搭建了沟通对话的平台,为进一步的产学研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软件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校内实践的重要平台,为学生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桥梁。学生可以在实际软件工程项目中巩固和掌握课本上的理论和方法;反过来,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又回到课堂和书本里寻找答案,增强了学习兴趣。
软件工厂除了作为软件学院学生的实践平台外,还具备如下功能:第一,承接软件开发类项目,并进行自主产品研发。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参加实际项目的机会;另一方面促进软件工厂自身的发展。第二,作为教师、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的窗口;第三,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条件和相应的平台。
软件工厂在对外合作、自主研发等方面中大软件工厂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和运行。与多家IT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承接了“直属海关预警系统”、“SAVL车辆自动监测系统”、“嵌入式教学实验平台”、“七号信令网关”、“石油公司调运系统”等项目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在项目开发中,软件工厂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为广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项目开发指导,编码和测试工作基本上是学生完成的。部分同学先后参加了2-3个项目的开发,还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有能力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由此可见,同学们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结合动手实践能力。
学院以后还将继续走医学院的教学培养方式,把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进一步有机的结合起来。
学院还准备利用软件工厂的平台,向国际知名企业征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学生软件工程实践能力,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
中大软件工厂还是学院和市场的一个重要窗口。学院的老师可以将科研成果拿到中大软件工厂进行转化、孵化,再推向市场,创造效益。中大软件工厂向软件学院投入80万元设立学生虚拟创业基金,该基金由软件学院和软件工厂共同管理,用于资助学生团队在软件工厂内部进行虚拟创业。在学院的组织下,软件学院的学生,可以向软件工厂申请虚拟创业基金。已资助的项目有:基于2.75G的视频监控系统,资助金额:15万元。创业团队共7人,全部为软件学院本科生。虚拟创业基金的运作和管理参照风险基金管理模式,当创业项目孵化到一定阶段,从软件工厂剥离出去,单独成立创业公司运营该项目。
学院还和eBay、Microsoft、IBM、Oracle、SUN、HP和Cisco等跨国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Oracle、TCL集团工业研究院、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几十家知名IT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并与这些公司在联合实验室、学生毕业实习、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就业培训等各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3、引进行业经验,培养研究型、创新型高端软件工程人才
在校内针对所有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实训必修课,这是中山大学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第二个重要特色。
为此,学校专门建设了一个软件工程实训基地,共投入建设经费300多万元。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学生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起点高、就业面广。学生的就业去向不仅仅局限于IT产业;二是中山大学学生具有成为团队技术和管理领军人物的愿景和潜质。因此,学院的软件工程实训教学和一般软件企业的职业培训不同,不仅着重进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领域知识的培训,而且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自主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优良的职业素质。因此,实训教学采用了企业化管理和自主型学习组织相结合的模式。
学院对软件工程本科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将“软件工程实训”列入本科生的必修课,共分三个层次进行实训。在高级实训期间。实训教学模拟公司管理模式,指导老师作为实训项目总监,项目组的各种角色,如PM、SCM、SQA、DBA、TS等都由参训学生担任。为此,学院与软件工厂一起制订了一整套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管理制度、软件工程实训过程规范、实训案例库、绩效考核办法、考核评价办法、奖惩办法等。2007至2009年分别对1500名2004级和2005级本科生进行了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学院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出一套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实训方案。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从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中大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
学校专门为软件学院的学生创业和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了实验室。学院拨出专项经费,派出指导教师,形成了以学生科技骨干为主体、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的学术科技活动氛围。在嵌入式软件、电子标签、信息家电、网络游戏等方面形成了学生科研团队。其中多项作品先后参与了中山大学“创意基金”、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比赛。已经取得的成果涉及到多个应用领域,如音乐王国门户网站、网络加密传输系统、电子游戏地图编辑引擎、裸眼可视三维立体显示器等。
学院还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比赛及交流机会锻炼学生,每年举办 “软件创新设计大赛”, 2007年承办了IBM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对抗赛(华南赛区)等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先后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省级奖6项、数学建模比赛省级奖1项、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省级奖7项、金蝶杯全国高校企业模拟经营实战精英赛全国二等1人近两年共有10个本科生项目获得学校“本科生科研基金”立项资助,“中山大学3D数字图书馆”还获得教育部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
学院学生富有活力,工程实践能力强,几年实践下来,有不少学生在高水平的学术性比赛和综合能力竞赛中取得佳绩,同时也扩大了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由学院学生组成的Blackstone团队在2006“IBM杯”中国高校SOA应用大赛中蟾宫折桂,力夺冠军,并赢得了10万元奖金;而P&T团队在2008“IBM杯”全添加国大学生SOA业务流程建模竞赛决赛中,勇夺大中华区总冠军,成功蝉联“IBM杯”。此外,还获得其它科技类奖项,如2007年苹果公司全球优秀学生奖学金、广东省“挑战杯”课外论文比赛一等奖、广东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总决赛三等奖等奖项。
在推进山区信息化方面,学院学生更是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地方信息化,协助边远山区梅州市梅江区完成了“中国·梅江”政府网站建设和山区信息化建设的调研与规划工作,并完成了逾五万字书稿“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山区信息化——梅州市梅江区信息化实践与探索”。这次实践还建成了“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确立了政校合作模式,为同学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5、成立软件人才培训中心,为地方经济服务
为地方经济服务,也是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
广州市政府非常重视软件产业,张广宁市长提出“要像抓汽车业那样抓软件业”。2006年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广州市软件人才发展战略,指出要“大规模培养和培训适用软件人才”、“建立1-2个大型示范性软件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计划以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为依托,大规模培养、培训适用软件和动漫人才。
软件学院积极响应广州市政府的号召,为广州市软件人才培养出谋划策,派出骨干教师参加了广州市相关软件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并于2007年1月成立了“中山大学软件人才培训中心”,致力于为广州地方培养培训大量适用软件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作为学院面向政府的窗口。中山大学软件学院为广州市制定了培养中高级软件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计划,根据自己的特点,主要承担中高级软件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训、低端软件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师资培训、培训和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等任务。
学院已经承担了为广州市市属大中专院校培养软件师资的任务,至今已入学两批学员。与国外大学、企业合作进行高层次软件人才培养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通过这种合作,广州市获得了地方软件产业发展急需的中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软件学院不仅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密切了与地方人才需求单位的合作关系,对他们的需求更加了解,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改革,尤其是面向实践的课程体系建设。而且通过这种社会服务活动,扩大了软件学院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院的声誉。
6、携手国外高校和跨国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
为了能真正让学生在国际合作中受益,学院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学院已经开始了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至今为止,学院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工作进展顺利,与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签订了2+2本科生合作框架协议,并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比利时鲁汶工程联合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签订了2+2本科生合作培养协议。2007年开始已经有学生到国外高校进行境外2年的学习。
学院积极参与由海外知名学者参加,旨在提高国内研究生教学水平的“龙星计划”。 “龙星计划”的发起人美国A&M大学副校长赵伟教授于2004年12月到中山大学访问和落实“龙星计划”合作后,学院已经连续两年承办了“龙星计划”的美国研究生课程 “高级图形学和可视化”和“数据挖掘”,分别由美国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的秦洪博士和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裴健博士进行授课。
学院与多家知名IT企业的合作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如2009年11月,美国IBM公司软件部资深工程师、科学家凌棕博士来我院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程《高级电子商务工程》;2006年11月微软公司派出资深工程师为我院研究生开出课程《微软生产技术》;2007年11月IBM公司派出资深工程师讲授研究生课程《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先后和Intel、IBM等 6个知名IT公司联合建立了8个联合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立,是学院国际化以及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的良好开端。
7、建立高端立交桥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院充分发挥中山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从2004级本科生开始实行“专业高端立交桥”模式:和传播与设计学院合作建设“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与电子系通信工程专业合作建设“通信软件” 方向等。
在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中,这种高端立交桥培养模式也是中大软件学院的重要培养特色。
8、与行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办学机制改革,将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思路推进了一步,开展与行业的合作办学,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有行业特色的人才。在软件工程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下,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计划,实行“订单式”培养。例如:学院与广东省卫生厅合作开设广东省医学界卫生系统行业班,培养卫生行业急需的软件人才,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卫生信息管理”、“医院信息概论”等课程。2007至2008年,受广州市发改委委托,开办了广州市市属大中专院校教师师资班,也针对师资班的具体情况增设相应课程。
9、注重素质培养,全面发展
学院经常性地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了全校性“文华杯”知识竞赛、“情满海珠区,助残送温暖”文艺演出、“五四”征文比赛,白云区神山镇三农问题考察、参观烈士陵园、黄埔军校
近几年来,学院先后举办了30多场人文科学讲座,将特色培养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开展精英教育,使学生学有楷模,明晰了成长目标。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博士、中国前驻以色列外交官陈腾华教授、时代财富科技公司总裁张静君女士等知名人士先后赴我院讲授成功经历。
包括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博士、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副校长赵伟教授、美国亚特兰大大学吴杰教授、美国ACDSee总裁Douglas Vandekerkhove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
10、重视培养质量,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学院成立伊始,学校和学院领导就一直将办学质量视为软件学院的生命线。在软件工程硕士招生、入学考试、培养过程、学位论文指导和毕业答辩等环节,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和“严进严出”的原则。在本科生教育方面重视教学质量,注重规范管理,切实做好培养的每一环节。为此,针对软件学院的办学特点,在学校相关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以保障教学质量。经过努力,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声誉。
2009年1月,我院05级本科生张磊同学喜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这是我院第二次有本科生获得此类资格。此前,我院04级本科生黄晨昱同学获得2008年国家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格,是全校67名获公派资格学生中的唯一一名本科生。
学院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我院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在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性比赛中取得佳绩。例如由我院王青等学生组成的Blackstone团队在2006“IBM杯”中国高校SOA应用大赛中蟾宫折桂,力夺冠军,并赢得了10万元奖金。在初赛时,他们是241支队伍当中最早最完整地提交作品的团队,他们的方案甚至成为了评委用于评判其他方案的标准。复赛的方案展示中,他们出色的表现征服了众多的评委,评委们给了Blackstone 团队“专业、专心、优秀”的高度评价。最后2个月在IBM中国研究中心和开发中心进行项目开发的决赛中,Blackstone团队在评比的各项指标上一直领先于来自清华、北大、西安交大的其余4支队伍,最后成为了名至实归的全国总冠军。队长王青总结软件学院的专业培养和素质锤炼是他们赢得比赛的关键。
我院赵杭等同学组成的P&T团队在2008“IBM杯”全国大学生SOA业务流程建模竞赛决赛中,勇夺大中华区总冠军。在全国200多所高校的800只队伍参赛的初赛阶段,P&T团队凭借自身丰富完整的初赛交付件顺利进入复赛。在复赛阶段,他们重新对业务建模流程进行细化,并且提出多个创新点,完成文档49份、共881页,视频4个,最终通过严格筛选,进入决赛。决赛阶段共有大陆15支队伍和台湾2支队伍参赛,P&T团队在决赛期间对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从决赛答辩到作品展示都准备充分,最终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竞赛评委对P&T团队的评语如下:“P&T团队在业务流程和仿真方面都具有创新性的表现,对于ROI和绩效评估分析中,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只思考型的团队,本作品体现了一只优秀的团队所具有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团队文化建设和展示对于作品的成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毕业生综合素质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在2006年软件学院验收评估中,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组织的毕业生质量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分数在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中名列前茅(全国有9所学校得分4.3分以上,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得分4.34分)。
毕业生就业去向好,除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外,多数进入华为、Cisco、IBM、亚信、网易、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部分在银行、学校、税务、通信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软件学院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我们相信,在我院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软件学院的明天将会更灿烂更美好!
欢迎你踊跃报名加入到我们的大家庭中来,成为光荣的中山大学软件人!
Ⅳ 中南大学软件学院的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专业基础知识,熟悉现代软件工程开发技术,受到良好的软件开发训练,并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能力、项目规范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能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高层次专门科学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管理及教学等工作。
主要课程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比较全面的软件课程,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参加由具有软件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软件企业中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师联合指导的各项工程实践,培养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能力。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学科代码与名称:200313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应当有较宽的培养方向,包括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领域工程、数字化技术、嵌入式软件与应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技术,以及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系统管理与支持、市场营销等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1. 领域工程
2. 数据与系统建模理论及应用
3. 软件体系结构及软件设计模式
4. 软件开发技术及软件重用技术
5. 网络及信息安全工程
6.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技术
7. 软件可靠性分析及质量评价技术
8. 软件过程管理
9. 软件工具与环境
10. 智能代理与专家系统
11. 软件标准与规范
12.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Ⅳ 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
1、急社会所需,突出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中山大学针对泛珠三角地区软件业“一般人才好找,高级人才难求”的局面,以及中山大学培养研究型、国际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将软件学院的建设作为计算机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步骤,将软件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IT行业的高级应用人才,即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适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需要并能与国际软件人才需求接轨的高素质软件人才。
基于这一方针,学校充分利用中山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借助学校多学科的条件,全力满足软件学院的教学需求,为培养软件工程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强力的支持。
软件学院在做好软件工程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为地方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并积极探索软件人才培训的新模式。广州市将软件产业的发展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市政府成立了“软件产业发展领导办公室”,直接由主管副市长领导,并建立了软件人才培训的专项基金。软件学院抓住这一与自身发展方向一致的机遇,积极与广州市政府合作,成立了“中山大学软件人才培训中心”,配合落实政府的各项人才培养计划,尤其是中高级软件人才的培训计划。这种合作密切了学院与人才需求单位的关系,学院通过这个窗口可以更好、更快地了解社会对高级应用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体系。学院目前正在与广州市发改委探讨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地方政府建立全面共建关系,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积极探索“课程+实训”的课程体系建设。
2、创办软件工厂,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
培养工程型高端软件人才离不开实践环节。然而,目前国内的软件企业以及国内的大环境还没有在大范围形成接纳学生实习、为在校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的文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借鉴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模式,于2006年3月和合作伙伴广东电信工程公司、广东南方海岸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创办了中大软件工厂。
利用软件工厂的模式引进行业经验,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近距离接触前沿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锤炼综合素质,这是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重要培养特色之一。
软件工厂的成立为学院和企业搭建了沟通对话的平台,为进一步的产学研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软件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校内实践的重要平台,为学生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桥梁。学生可以在实际软件工程项目中巩固和掌握课本上的理论和方法;反过来,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又回到课堂和书本里寻找答案,增强了学习兴趣。
软件工厂除了作为软件学院学生的实践平台外,还具备如下功能:第一,承接软件开发类项目,并进行自主产品研发。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参加实际项目的机会;另一方面促进软件工厂自身的发展。第二,作为教师、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的窗口;第三,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条件和相应的平台。
软件工厂在对外合作、自主研发等方面中大软件工厂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和运行。与多家IT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承接了“直属海关预警系统”、“SAVL车辆自动监测系统”、“嵌入式教学实验平台”、“七号信令网关”、“石油公司调运系统”等项目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在项目开发中,软件工厂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为广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项目开发指导,编码和测试工作基本上是学生完成的。部分同学先后参加了2-3个项目的开发,还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有能力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由此可见,同学们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结合动手实践能力。
经过软件工厂项目锤炼的学生,在学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同时增强了就业方面的优势和竞争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学院以后还将继续走医学院的教学培养方式,把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进一步有机的结合起来。
学院还准备利用软件工厂的平台,向国际知名企业征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学生软件工程实践能力,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
中大软件工厂还是学院和市场的一个重要窗口。学院的老师可以将科研成果拿到中大软件工厂进行转化、孵化,再推向市场,创造效益。中大软件工厂向软件学院投入80万元设立学生虚拟创业基金,该基金由软件学院和软件工厂共同管理,用于资助学生团队在软件工厂内部进行虚拟创业。在学院的组织下,软件学院的学生,可以向软件工厂申请虚拟创业基金。已资助的项目有:基于2.75G的视频监控系统,资助金额:15万元。创业团队共7人,全部为软件学院本科生。虚拟创业基金的运作和管理参照风险基金管理模式,当创业项目孵化到一定阶段,从软件工厂剥离出去,单独成立创业公司运营该项目。
学院还和eBay、Microsoft、IBM、Oracle、SUN、HP和Cisco等跨国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Oracle、TCL集团工业研究院、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几十家知名IT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并与这些公司在联合实验室、学生毕业实习、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就业培训等各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3、引进行业经验,培养研究型、创新型高端软件工程人才
在校内针对所有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实训必修课,这是中山大学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第二个重要特色。
为此,学校专门建设了一个软件工程实训基地,共投入建设经费300多万元。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学生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起点高、就业面广。学生的就业去向不仅仅局限于IT产业;二是中山大学学生具有成为团队技术和管理领军人物的愿景和潜质。因此,学院的软件工程实训教学和一般软件企业的职业培训不同,不仅着重进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领域知识的培训,而且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自主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优良的职业素质。因此,实训教学采用了企业化管理和自主型学习组织相结合的模式。
学院对软件工程本科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将“软件工程实训”列入本科生的必修课,共分三个层次进行实训。在高级实训期间,同学们在实训导师组的带领下,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入重要知识点的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模拟公司管理模式,指导老师作为实训项目总监,项目组的各种角色,如PM、SCM、SQA、DBA、TS等都由参训学生担任。为此,学院与软件工厂一起制订了一整套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管理制度、软件工程实训过程规范、实训案例库、绩效考核办法、考核评价办法、奖惩办法等。2007至2009年分别对1500名2004级和2005级本科生进行了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学院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出一套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实训方案。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从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中大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
学校专门为软件学院的学生创业和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了实验室。学院拨出专项经费,派出指导教师,形成了以学生科技骨干为主体、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的学术科技活动氛围。在嵌入式软件、电子标签、信息家电、网络游戏等方面形成了学生科研团队。其中多项作品先后参与了中山大学“创意基金”、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比赛。已经取得的成果涉及到多个应用领域,如音乐王国门户网站、网络加密传输系统、电子游戏地图编辑引擎、裸眼可视三维立体显示器等。
学院还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比赛及交流机会锻炼学生,每年举办 “软件创新设计大赛”, 2007年承办了IBM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对抗赛(华南赛区)等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先后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省级奖6项、数学建模比赛省级奖1项、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省级奖7项、金蝶杯全国高校企业模拟经营实战精英赛全国二等1人近两年共有10个本科生项目获得学校“本科生科研基金”立项资助,“中山大学3D数字图书馆”还获得教育部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
学院学生富有活力,工程实践能力强,几年实践下来,有不少学生在高水平的学术性比赛和综合能力竞赛中取得佳绩,同时也扩大了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由学院学生组成的Blackstone团队在2006“IBM杯”中国高校SOA应用大赛中蟾宫折桂,力夺冠军,并赢得了10万元奖金;而P&T团队在2008“IBM杯”全国大学生SOA业务流程建模竞赛决赛中,勇夺大中华区总冠军,成功蝉联“IBM杯”。此外,还获得其它科技类奖项,如2007年苹果公司全球优秀学生奖学金、广东省“挑战杯”课外论文比赛一等奖、广东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总决赛三等奖等奖项。
在推进山区信息化方面,学院学生更是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地方信息化,协助边远山区梅州市梅江区完成了“中国·梅江”政府网站建设和山区信息化建设的调研与规划工作,并完成了逾五万字书稿“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山区信息化——梅州市梅江区信息化实践与探索”。这次实践还建成了“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确立了政校合作模式,为同学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5、成立软件人才培训中心,为地方经济服务
为地方经济服务,也是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
广州市政府非常重视软件产业,张广宁市长提出“要像抓汽车业那样抓软件业”。2006年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广州市软件人才发展战略,指出要“大规模培养和培训适用软件人才”、“建立1-2个大型示范性软件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计划以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为依托,大规模培养、培训适用软件和动漫人才。
软件学院积极响应广州市政府的号召,为广州市软件人才培养出谋划策,派出骨干教师参加了广州市相关软件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并于2007年1月成立了“中山大学软件人才培训中心”,致力于为广州地方培养培训大量适用软件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作为学院面向政府的窗口。中山大学软件学院为广州市制定了培养中高级软件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计划,根据自己的特点,主要承担中高级软件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训、低端软件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师资培训、培训和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等任务。
现学院已经承担了为广州市市属大中专院校培养软件师资的任务,至今已入学两批学员。与国外大学、企业合作进行高层次软件人才培养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通过这种合作,广州市获得了地方软件产业发展急需的中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软件学院不仅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密切了与地方人才需求单位的合作关系,对他们的需求更加了解,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改革,尤其是面向实践的课程体系建设。而且通过这种社会服务活动,扩大了软件学院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院的声誉。
6、携手国外高校和跨国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
为了能真正让学生在国际合作中受益,学院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现学院已经开始了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至今为止,学院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工作进展顺利,与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签订了2+2本科生合作框架协议,并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比利时鲁汶工程联合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签订了2+2本科生合作培养协议。2007年开始已经有学生到国外高校进行境外2年的学习。
学院积极参与由海外知名学者参加,旨在提高国内研究生教学水平的“龙星计划”。 “龙星计划”的发起人美国A&M大学副校长赵伟教授于2004年12月到中山大学访问和落实“龙星计划”合作后,学院已经连续两年承办了“龙星计划”的美国研究生课程 “高级图形学和可视化”和“数据挖掘”,分别由美国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的秦洪博士和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裴健博士进行授课。
学院与多家知名IT企业的合作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如2009年11月,美国IBM公司软件部资深工程师、科学家凌棕博士来我院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程《高级电子商务工程》;2006年11月微软公司派出资深工程师为我院研究生开出课程《微软生产技术》;2007年11月IBM公司派出资深工程师讲授研究生课程《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先后和Intel、IBM等 6个知名IT公司联合建立了8个联合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立,是学院国际化以及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的良好开端。
7、建立高端立交桥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院充分发挥中山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从2004级本科生开始实行“专业高端立交桥”模式:和传播与设计学院合作建设“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与电子系通信工程专业合作建设“通信软件” 方向等。
在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中,这种高端立交桥培养模式也是中大软件学院的重要培养特色。软件学院与学校所有培养工程硕士的院系一起,整合学校培养工程硕士的资源,建立“8ME”联合体,旨在集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软件学院等8个有工程硕士培养项目的院系,在教学科研、对外推广、“8ME”论坛等方面进行合作,利用各专业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联合培养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符合市场要求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8、与行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办学机制改革,将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思路推进了一步,开展与行业的合作办学,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有行业特色的人才。在软件工程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下,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计划,实行“订单式”培养。例如:学院与广东省卫生厅合作开设广东省医学界卫生系统行业班,培养卫生行业急需的软件人才,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卫生信息管理”、“医院信息概论”等课程。2007至2008年,受广州市发改委委托,开办了广州市市属大中专院校教师师资班,也针对师资班的具体情况增设相应课程。
9、注重素质培养,全面发展
学院经常性地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先后承办了“金蝶杯全国高校企业模拟经营精英赛(华南区)”总决赛等比赛,举办了全校性“文华杯”知识竞赛、“情满海珠区,助残送温暖”文艺演出、“五四”征文比赛,白云区神山镇三农问题考察、参观烈士陵园、黄埔军校,组织田径运动会和球类比赛等活动,举办歌舞、演讲比赛等文艺活动,开展最佳党团日、班级风采展示、实训作品展示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广大同学的精神文化生活。2004年至今,我院学生的文艺类文化活动获国家级奖3项,省级奖4项,校市级奖25项;体育类获省级奖13项,校市级奖55项。
近几年来,学院先后举办了30多场人文科学讲座,将特色培养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开展精英教育,使学生学有楷模,明晰了成长目标。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博士、中国前驻以色列外交官陈腾华教授、时代财富科技公司总裁张静君女士等知名人士先后赴我院讲授成功经历。
为了使广大同学及时了解国内外软件产业的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我院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学院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包括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博士、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副校长赵伟教授、美国亚特兰大大学吴杰教授、美国ACDSee总裁Douglas Vandekerkhove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还邀请微软亚洲工程院、IBM等IT企业的资深技术经理与我院大学生交流。
10、重视培养质量,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学院成立伊始,学校和学院领导就一直将办学质量视为软件学院的生命线。在软件工程硕士招生、入学考试、培养过程、学位论文指导和毕业答辩等环节,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和“严进严出”的原则。在本科生教育方面重视教学质量,注重规范管理,切实做好培养的每一环节。为此,针对软件学院的办学特点,在学校相关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以保障教学质量。经过努力,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声誉。
2009年1月,我院05级本科生张磊同学喜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这是我院第二次有本科生获得此类资格。此前,我院04级本科生黄晨昱同学获得2008年国家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格,是全校67名获公派资格学生中的唯一一名本科生。
学院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我院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在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性比赛中取得佳绩。例如由我院王青等学生组成的Blackstone团队在2006“IBM杯”中国高校SOA应用大赛中蟾宫折桂,力夺冠军,并赢得了10万元奖金。在初赛时,他们是241支队伍当中最早最完整地提交作品的团队,他们的方案甚至成为了评委用于评判其他方案的标准。复赛的方案展示中,他们出色的表现征服了众多的评委,评委们给了Blackstone 团队“专业、专心、优秀”的高度评价。最后2个月在IBM中国研究中心和开发中心进行项目开发的决赛中,Blackstone团队在评比的各项指标上一直领先于来自清华、北大、西安交大的其余4支队伍,最后成为了名至实归的全国总冠军。队长王青总结软件学院的专业培养和素质锤炼是他们赢得比赛的关键。
我院赵杭等同学组成的P&T团队在2008“IBM杯”全国大学生SOA业务流程建模竞赛决赛中,勇夺大中华区总冠军。在全国200多所高校的800只队伍参赛的初赛阶段,P&T团队凭借自身丰富完整的初赛交付件顺利进入复赛。在复赛阶段,他们重新对业务建模流程进行细化,并且提出多个创新点,完成文档49份、共881页,视频4个,最终通过严格筛选,进入决赛。决赛阶段共有大陆15支队伍和台湾2支队伍参赛,P&T团队在决赛期间对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从决赛答辩到作品展示都准备充分,最终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竞赛评委对P&T团队的评语如下:“P&T团队在业务流程和仿真方面都具有创新性的表现,对于ROI和绩效评估分析中,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只思考型的团队,本作品体现了一只优秀的团队所具有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团队文化建设和展示对于作品的成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毕业生综合素质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在2006年软件学院验收评估中,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组织的毕业生质量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分数在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中名列前茅(全国有9所学校得分4.3分以上,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得分4.34分)。
毕业生就业去向好,除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外,多数进入华为、Cisco、IBM、亚信、网易、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部分在银行、学校、税务、通信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Ⅵ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包括哪些
软件工程专业是计算机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分支之一,国家非常重视软件行业的发展,对软件人才的培养给予了非常优惠的政策。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软件开发和管理技术、能够在计算机软件领域中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 2、 软件工程专业主修课程:软件工程专业除了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将系统学习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实现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安全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选修一些其它选修课。 3、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去向: 除考取国内外名牌大学研究生外,主要毕业去向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以及金融等其它独资、合资企业。 从我周围的例子来看,软件工程学出来,如果编程能力强的话,找到一份4000左右的工作还是可以的,但是,问题就是非常的累,而且竞争比较激烈,如果年龄大了但却不能往上走的话,一直作程序员是比较没有前途的。不过,如果学的好话,其实和计算机专业差不多,都有机会进比较大的IT公司,我有个学软件的同学就去了IBM,当然,竞争也是很激烈的。 总结起来,我觉得这碗饭并不太好吃,还是看兴趣吧
Ⅶ 东南大学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
学院与 Microsoft 、 IBM 、 Ericsson 、 HP 、 Cisco 、 Oracle 、 Intel 、 Motorola 、 Trend Micro 、联想、中兴通信、华为、花旗软件等 40 余家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以及印度 Infosys 公司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建立了在企业的学生实习 / 实践基地和在校内的联合实验室,上述企业在此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Microsoft 、 IBM 、 Ericsson 、 Oracle 、 Cisco 等著名软件企业还参与了我院的本科生 / 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企业教师主持的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学究型的教学模式,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联,对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而我院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获得了对软件工程的深层次理解。
国际合作方面, 学院努力寻求同海内外政府、企业、教育及研究机构的合作,汲取优秀的办学经验,引入先进的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学院的建设、管理和教学实践,逐步确立学院在软件工程教育领域的地位和声誉。 学院聘请美国普渡大学、密苏里大学、巴克奈尔大学、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台湾交通大学等校的教授及英国、日本、印度软件企业的资深工程师担任本科生 / 研究生课程的授课教师,讲授多门课程(含实践),同时开设软件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前沿技术讲座,使学生们能够在拓展自身视野、提升个人技术实力的同时领略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教学模式。学院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爱尔兰考德大学、美国普渡大学 Calumet 工程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比利时 GROUP-T 大学,加拿大等签署了合作协议,在软件工程本科生 / 研究生培养及教师互派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每年均有一批学生去上述大学进行研究和实习;其中,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的合作得到了爱尔兰政府的表彰。 在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对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进行验收时,专家们对我院的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学院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和支持同学们积极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各类学科竞赛,并在指导教师、实验环境、图书资料、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同学们在参赛中培养能力、取得经验、树立信心,同时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研究氛围。同学们参赛意识非常强烈,踊跃参加了各类竞赛,取得了“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和江苏省特等奖、首届“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总决赛冠军、“大中华地区高校资讯科技网上大赛”团体亚军(大陆地区最好成绩)、“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 ACM 程序设计大赛”银奖、“微软嵌入式 WinCE 大赛”优胜奖、“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金奖等奖项,在“中国足球机器人大赛”、“ IBM 项目设计大赛”、“趋势科技百万程序竞赛”、“花旗杯软件大赛”等许多赛事中也取得了好成绩。
学院组织学生成立多个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在学生层面的交流培训已经常规化、条理化。各类兴趣小组定期举办不同难度级别的培训讲座,充分发挥动手能力强的高年级同学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形成互相学习、分享学习经验的良好氛围。同学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包括 SRTP 在内的各项科技活动,六年来共有 30 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的奖励或表彰。学院还开展形式多样的软件文化活动,每年组织一次“东南大学软件文化节”,请企业进校做讲座并与学院探讨如何通过活动培养同学的技术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让同学们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开展了 Flash 大赛、 J2ME 手机应用程序大赛、算法积分赛等赛事,使该项活动成为全校软件与计算机爱好者交流的平台和共同学习进步的摇篮。这些活动一方面锻炼了同学们在专业方面的技能,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Ⅷ 湖南大学软件怎么样,求湖南大学软件学院本科软件工程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谢谢
收费9000,是湖南省普通计算机类专业的150%。怎么样你应该看得出来。至于教学计划可以在湖南大学主页上找到。或者在软件学院的学院网站上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