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北沧州有施工地平标识线的吗
沧州地名渊源及由来
沧州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西长181公里,南北约165公里,总面积13735.2平方公里。在这块土地上,分布着13401条地名,其中行政区划地名6134条,聚落地名6290条,点状要素地名535条,铁路、公路、河流干渠等线状地名345条,湖泊、洼淀、水库、场、海湾等面状地名73条。沧州的地名主要来自地理和历史两方面。
一、地理环境与地名的由来
沧州属于河北平原的一部分,包括京沪铁路以西的冲积平原和以东的滨海平原。京沪铁路以东的滨海平原,大约在一万年前,地球气候由冷转暖,陆地冰川消融,大量陆地水涌入海洋,海面迅速上升,海平面高于现代海平面近3米,现在的黄骅、海兴沿海一带皆为汪洋一片,成为渤海湾的一部分。这片土地被淹没了近3000年,才在海面回降中露出水面,成为现今的滨海平原。沧州当时处于如《吕氏春秋》所记载的:“河出孟门,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名曰鸿水”的史前洪荒时代。京沪铁路以西属于河北平原东部地区黑龙港流域的一部分。它主要是由古代的黄河、滏阳河、子牙河、滹沱河等许多河流冲积而成的泛滥平原。当时,这些河流进入沧州一带平原后,由于流速骤缓,往往分支漫流。如禹大河(古黄河称谓)下游“播为九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九河下梢”之地。到了汉代时,滹沱河下游还分为三支,这些河流几经改道,后来被淹没在地下。有的半掩半露,就是现在遗存的河道。这就是沧州在一望无垠的大平原上,形成微波起伏地貌特征的主要原因。沧州地形的总趋势仍是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总坡度为1/10000左右,西南部约为1/5000,东北滨海平原为1/15000,西部海拔最高处为15.7米,东部仅为1-3米。地势低洼是本地区特点之一。聚落地名,基本以河流的走向,地势倾斜方向,呈西南东北,由密到疏的分布着,运河以西分布着沧州65%以上的聚落,运河以东占35%,其中20%的地名由地理环境衍变和派生而来,与当地的河流、洼地、湖淀、桥涵以及部分地貌特征有关,如:河间、交河、海兴、吴桥、任丘、小山、运河、西河头、东河头、刘码头、张洼东、牛洼东、李三桥、西庞河、东庞河、云河堤、大流口、小流口等等,其中,河间之名始于战国,为燕国诸侯之食邑,西汉高帝始置河间郡,文帝建河间国,据《读史方舆纪要》称:“郡在滹沱、高河之间,故曰河间。”,《水经注》、《禹贡》也指,原系九河流域之间的自然区域的泛称;交河一名始见于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因境内有滹沱河、高河二水交流故名交河县;吴桥一名始见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该名的来历:一曰“邑人传为古大姓吴氏所族居处,城外大河南岸,相传有吴家桥”,二曰“城内南大街西,范公祠东,有古堤断岸之势”,此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吴王慕容垂曾引兵经过之桥,故称吴桥之故址也”。象这样的地名举不胜举。
二、沧州历史与地名的由来
沧州地处渤海之滨,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勤劳耕作,繁衍生息,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原始社会时期,象征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大致沿今滏阳河、子牙河流经本地区西部至天津入海。故曾有“九河下稍,鬲津最南,徒骇为北”的说法。据传说,当时沧州的西北部为陶唐氏(帝尧)部落所据,东南部为黎部落所据,东部、东北部为九夷部落所据。相传,开天辟地之人—盘古曾定居青县。据《嘉靖河间府志》载“盘古墓、盘古庙、盘古沟、盘古港、盘古潭俱在青县南15里处。”今青县仍有大、小盘古二村和盘古庙的遗址。这些传说,因无文字记载,不能判其真伪。随着人类活动、定居,部落与部落之间,氏族与氏族之间以示区别,必然也就产生了聚落地名。当时这些地名多为符号、标记、地物。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和生产发展的需要,由符号、标记、地物衍变成文字地名。以文字记载出现的沧州地区较早的聚落地名有:西周时期的鄚(今任丘鄚州),春秋时期的虢(今任丘城西北24公里处),战国时期的河间(今献县城关东南河城街)、饶安(今盐山县旧县)、武垣(今肃宁县东南垣城南村北)等。精于医术的扁鹊,就是战国时的鄚人。
黄河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改道东徙,自德州大致沿今南运河北上至沧州转东北,于黄骅歧口入海。人类活动也随之迁徙。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在这一带置南皮县(治所今南皮县东北古皮遗址)、浮阳县(治所今沧县东南仵龙堂)、章武县(治所今黄骅西南故县)、柳县(治所今黄骅董庄子南)等。这一时期产生的较有影响的地名有,千童、南皮和燕留城等。
南皮和燕留城形成于春秋时期,沧州自古就是一个战争之地,也因此这里遗留下很多古代战场和一些古城垣。但至今有一个古代的城垣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消失,成为千古之谜。这座有着齐、燕多重文化并存的古代城池名叫燕留城。直到现在,人们对它的具体位置仍争论不一。齐桓公二十二年冬,为了援救燕国齐桓公率军北伐山戎,在齐国北部边境(今南皮县境)做了一次停留。齐军驻下来筑城,修缮皮革,缝制革甲,其遗址被后世称作古皮城。古皮城遗址有两处,曰南皮城、北皮城。《地理风俗记》载:“南皮城北五十里有北皮城。”北皮城今已荒废无痕,具体位置大约在今沧县肖家楼村附近。齐桓公完成了北伐,振旅南归。燕庄公一路送齐桓公,不知不觉进入齐国境内。桓公说:“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发扬风格,把燕庄公进入齐境的那部分地盘划给燕国。燕国在那里筑了一座城,名叫燕留城。遗憾的是,那座城没有像古皮城那样留下遗迹,以至它的具体位置成了千古之谜。
千童形成于秦,据载,秦始皇遣徐福率千名童男童女东渡求长生不老之药,成为中日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位友好使者。汉高帝5年(前202年),为纪念徐福,遂将饶安改置千童县。近年来,关于徐福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日本民间组织曾几次派团来沧访问。国内有关专家、学者为揭开除福东渡之迷,也翻阅大量历史资料,进行实地考察。沧州盐山成立了千童文化研究会,每年举办一次学术活动。最近,盐山以千童、丱兮、徐福命名了三条街道,沧州市区的十条街路征名中也将“东外环”命名为“千童大道”。所以说,千童一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里提到的“丱兮”也有一定的来历,“丱兮”说白了就是古代小孩头上长着的两个髽髻,相传,秦始皇想延年益寿,便命方士去东海求长生不老药,有个名叫徐福的方士上书说,海上有蓬莱仙岛,上面有三座神山,到那里可以取得长生不老之药,需带500童男、500童女才能求来,秦始皇便命徐福挑选童男童女1000人入东海求药。徐福率领众人来到现在的黄骅东北20余里处,修城建房,制造船只,筹备衣食,为出海作准备。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丱兮城,在今直隶盐山县。相传,秦始皇遣徐福发童男女千人,入海求仙,筑城侨居童男女,故名。” 《辞源》载:“丱兮城,相传秦始皇派徐福带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渡前给童男女居住,人称之为‘丱兮城’。” 《盐山县志》云:“高城县东北岭,旧有丱兮城”。秦始皇在九河入海处,导航标识碣石附近,连筑两座城,作为方士训练童男童女的场所等等。关于“丱兮”的记载很多,对我们探讨研究“丱兮”一名的由来均提供了历史依据。
西汉政权实行郡、县、国并制。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渤海郡,郡治浮阳,今沧州地区大部属其地。当时在今辖区境内的王国、侯国不下十几个。如黄骅境内的章武国、柳侯国、宛乡侯国;盐山县境内的平津侯国、高成侯国,千童侯国;南皮县境内的高乐侯国,南皮侯国;东光县境内的临乐侯国;青县境内的参户侯国,献县境内的河间国;另外还有中水、阿武、阿陵等侯国和束州、浮阳、东光等县。由此可以窥见,当时这一带,人烟稠密,土地肥沃,相当富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是比较发达的地区。东汉时,撤销了参户、阿武、川乡、建成、高乐、柳城、高郭七县,千童县改为饶安县。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繁衍和活动范围的扩展,逐渐使沧州地区的聚落地名增加和密集,并向沿海地区发展。王莽新朝,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决魏郡,沿济水,经千乘入海,加上渤海海溢致使南运河以东地区,地下咸水位上升、造成土地盐碱化。东汉末年,袁绍、公孙璜、曹操在这一带连年混战,百姓受尽战乱之苦,这里成了一片人烟稀少的荒凉地带,聚落地名也随之减少。
这一时期,出现较有影响的地名为渤海、浮阳、黄河。渤海,旧又名勃海,指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的内海。沧州东临渤海,以渤海作为行政区划地名历代常有,以渤海郡最为著名。汉高祖初定天下,分全国为十三个刺史部,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于浮阳县治(今沧县旧州)置渤海郡,属幽州刺史部,辖东光、千童、南皮等26个县,直到明洪武七年省渤海县入滨州止,历达1576年之久。
浮阳,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于沧县旧州置浮阳县,因浮水在其南而得名。所谓浮水,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浮水,在直隶沧县东南,又东入盐山县界。《水经注》载,浮水故渎首受清河于浮阳县界,东北经高城县之宛乡城北,又东经章武县故城,又东经筴山北,又东北经柳县故城南,又东北经汉武帝望海台,东注于海。应劭曰:浮阳,浮水所出,今无水矣。”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浮阳县为清池县。
2005年,沧州市区十条街路征名将“北外环”更名为“渤海路”,“西环”更名为“浮阳大道”,“南环”更名为“黄河路”。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沧州全境属魏国领土,分属于河间郡、渤海郡。西晋统一后,建立了许多同姓王国,沧州辖境分属于河间国、渤海郡和乐陵国。后来东晋灭亡,我国北方被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先后占领,历史上称为“五胡乱华”。自公元316年西晋灭亡至公元420年东晋灭亡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东晋十六国”,沧州辖境先后属于后赵、冉魏、前秦、前燕、后燕、南燕等少数民族政权。
这一时期,虽然产生了很多地名,但颇有影响的不多。
南北朝时期(420-589),鲜卑人拓跋氏建立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以后,和南方汉族政权相对立。沧州全境,先是属北魏领土,分属瀛州、冀州地。北魏熙平二年( 517年) ,析瀛州、冀州各一部分设置沧州。据《魏书·地形志》载:“沧州,熙平二年,分瀛、冀二州置。治饶安城”。《广韵下平十一唐》载:“沧,亦州名。后魏所置,盖取沧海为名。”《北史魏辽西公意烈传》载:“玄孙洪超,大乘贼乱之后,诏洪超绥慰冀部。还上言:‘冀土宽广,界去州六七百里,负海险远,宜分置一州,镇遏海曲’。朝议从之。后遂立沧州”。由此可见,沧州的名称是取“沧海”之意,建州目的是为了“镇遏海曲”。沧州一名的出现,结束了沧州史无定所的历史,沧州一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历时1490年之久,被国务院辟为“千年古县”。
北周时,沧州辖二郡七县,即浮阳郡辖浮阳、饶安、高城、章武四县,渤海郡辖东光、南皮、安陵三县。此外,在北周时增设了长芦县,这就是现在沧州市区的前身。据载,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在今沧州市区运河以西置长芦县,“长”为水名(即长水),以水旁多芦苇而得名。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大雨将治所淹没,十六年(公元728年)移治永济河(今南运河)东一里,即今沧州市。
隋统一中国后,开始,隋朝有两级政权,撤销了州一级的建制。沧州亦一度被撤销,沧州全境分属于河间郡、渤海郡、平原郡,并新建鲁城(黄骅)、浮水(孟村)、束城(在河间境内)三县。并将浮阳县更名清池县(沧县境内),成平县更名景城县(沧县境内),高城县更名盐山县,撤销武垣县并入河间。“清池”是沧州旧城名称,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于现在的沧县旧州镇改“浮阳县”为“清池县”,因县内有仵清池而得名。沧州市区的原“南北大街”在2005年十条街道征名中更名为“清池大道”。
唐代初,改隋郡为州、府,州是一级政区,但其辖区比东汉时已大为缩小。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沧州,州治在清池,辖清池、饶安、无棣。同年,州治徙饶安。武德六年(623年),徙沧州治胡苏。贞观元年(627年)沧州复治清池,辖清池、盐山(废东盐州仍称盐山县)、长芦、鲁城(乾符)、饶安(洋水县撤销并入饶安)、乐陵六县。在贞观元年(627年) ,开始设道,置采访使,相当于汉朝刺使之职,是州以上的组织,沧州全境属河北道。河北道驻所元城(今河北大名),有十八州。其中瀛州、沧州、莫州在今沧州境内。
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沧州出现了几位名人巨匠,著名自然科学家贾耽、著名诗人高适、刘长卿。贾耽(730-835)字敦诗,唐宰相,地理学家,南皮人,贾耽学识渊博,经、史、子、集、阴阳杂数无不通晓,著作有《备急单方》、《翰林内志》,撰有地理书籍《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绘有《海内华夷图》、《大唐国要图》等,世推其为方志名家。高适(706-765)字达夫,一字仲武,唐渤海饶安(今盐山县)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一生著有许多诗歌,其诗集名《高常侍集》或《高渤海集》,他在著作中揭露了一些社会弊端,反映了人民疾苦,其诗歌语言朴实精练,气势雄健高昂,感情真挚爽朗,粗广豪放,遒劲有力,杜甫曾赞美他的诗如“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市城关人,唐朝著名诗人,其诗文雅舒畅,通俗易懂,著有《刘随州集》十卷,存诗400余首,流传后世,被人称为“五言长城”。
另外,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是这一时期形成的,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隋代的大运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邗沟、鸿沟,秦汉时期的江南运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运河基础上,以汴渠、白沟为骨干形成的。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2005年沧州市区十条街路征名中,由大运河派生,将“北环”更名为“永济路”,原“迎宾路”更名为“御河路”。
“永济”和“御河”一名,据载,永济渠开凿于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南引沁水通黄河,北通涿郡,唐宋以来谓为永济渠,因乾隆皇帝几次南巡经过这里,又称御河。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出现了战乱割据局面。沧州先后属梁、唐、晋、汉、周各朝,有的县被契丹占领。境内行政区划无大变更,只是后周时撤销乾符(黄骅境内)和弓高二县。沧州至献县一线以北地区,曾被后晋石敬塘这个“儿皇帝”割让给契丹。在这一时期,沧州在文化事业上有件令人自豪的事情。闻名中外的沧州铁狮子,是北周广顺三年(953年)铸造的。沧州铁狮子,又名镇海吼,身长6.10米,高5.48米,宽约3米,重29.6吨,身披障泥,背负巨盆,昂首怒目,巨口大张,好像在仰天长吼。铁狮子是用泥范明浇法铸造的,从小腿至头顶共21层,外范457块,莲盆共4层,外范52块,合计外范509块,狮头、莲盆为一次浇铸。相传,有一条东海恶龙想占据沧州作为龙宫,便兴妖作怪,眼看船翻桅折房倒屋塌,这时,只听一声怒吼,一头红色巨狮一跃而起,直取恶龙,恶龙招架不住,掉头就跑。人们为了感谢为民除害的雄狮,请了一位叫李云的铁匠铸成了这尊铁狮。沧州铁狮子可以说是中国铸造史上的一个奇迹,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沧州被命名为“狮城”,沧州市的市徽也以铁狮子的图案形成的,可以说,沧州铁狮子成为沧州市的代言人。
宋朝,赵匡胤取代北周建立政权以后,沧州便成了宋和契丹交兵的前沿阵地。沧州地区属河北东路河间府,辖清池、无棣、盐山、乐陵、南皮等县及吴桥镇。
1125年,东北女真人崛起,灭了辽国,建国号金。1127年又灭了北宋,沧州全部归金管辖,仍属河北东路河间府。这其间肃宁、交河和吴桥县是此时新增设的。这一时期,沧州出现的著名人物有医学家刘完素。
元统一中国后,施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沧州全境属中书省河间路。各府、州、县隶属关系同金朝不变。
明朝时期,迁都顺天府(今北京),改北京为京师。沧州地方属京师河间府,这时河间辖沧州,沧州州治由清池移至长芦,领南皮、盐山、庆云三县。
在明朝初期沧州发生的最大事情就是“燕王扫北”。沧州一带民间长期流传着那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靖难之役”,民间称作“燕王扫北”。实际上那是一场皇位争夺战。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 朱元璋病逝,朱允炆即位后,翌年改元建文,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即位接受近臣的建议,谋划削藩。明太祖的第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北平。建文帝削藩,引起燕王不满。当建文帝试图触动燕王时,早有准备的朱棣制服了朝廷使臣,起兵反叛。燕王以诛杀建文帝身边奸臣为名,挥军南下,号称“靖难”之师。朱允炆立即派大军北伐,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在北平以南广大地区展开。当时沧州正处在“锯口”上,难以计数的厮杀格斗,无休止的大兵过境,使这里成为重灾区。人民几乎被斩尽杀绝,因而沧州人把那场战争叫做“燕王扫北”。战事一起,兵荒马乱,动辄百十万大兵,进退纵横,践踏土地,蹂躏人民。燕军攻城掠地,杀俘虏,坑降卒,无论军民,凡不顺者皆杀之。南军也难免祸害人民。战祸绵延了三年多,老百姓即使不被杀,也得饿、冻、病。更为悲惨的是,当燕王决定长驱直奔南京之后,因兵力不足,就大量强征青壮年百姓,男子十六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严令从军。并将老幼妇孺杀,烧毁房屋,填平水井。有的地方整个县都没了人烟。正因如此,人民对那场战争深恶痛绝。六百年来“燕王扫北”一词在沧州民间流传不绝。就是这一场十分惨烈的战争,沧州六万多军民惨遭杀戮。古老的城池被彻底摧毁了,周边百姓也的逃的逃,人烟全无。后来不得向此地移民,州治迁往运河岸边。
在这场战争中,村落多数被毁,聚落地名也随之大部消失,仅剩471条。战火中余生的人们在重建家园时,以断壁残垣取村名“障壁”,以仅剩几间房取村名“留舍”等,给人们留下世代不忘的印象。明永乐初,朝廷曾先后三次下诏迁山西洪洞县,北直隶永平府滦州、江苏南京、安徽凤阳、山东即墨以及浙江、陕西、兰州等地数十万人充实京畿地区。沧州一带移民,多系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前后迁此占产立庄。今沧州地区的聚落地名6290条中,有4297条是在这段时期形成的,占总数的68.3% ,基本上形成了沧州地区聚落地名的现状。
三、沧州地名由来的几个显著特点
聚落地名的由来方式很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有不同的特征。综上分析,沧州聚落地名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封建社会里,以姓氏、宗族为单位,所以聚落地名多以姓氏或姓名来命名,即以姓氏加村、庄、家庄等,共3421条,占全部聚落地名的54.4%。
2、移民多在城镇、集市周围建村,便以方位或距离作为聚落地名的名称,如七里庄、八里屯等。
3、沿河流、道路两旁的聚落地名,多以渡口,码头、闸口、桥、驿(站)、(急递) 铺、店、道口等命名,如:刘码头、马闸口、砖河驿、大王铺、辛店等。
4、有的以历史遗迹或寺观、庙宇来命名,如:垣城南、故县、大盘古、百尺杆、长丰、景城、古州村、灯明寺、焦山寺、观音寺,三皇庙、大麻姑等;
5、以地形、地物、地势作为聚落地名的如: 施家堤,何堤口,李长堤、南台、单桥、石麻湾、枣林庄、桃园、桑园、荷花村、莲花魏、洼里、流洼寨等;
6、以职业为聚落地名的如:簸箕李家,油坊、糖坊、纸坊、王木、铁匠张、烧盆张、菠菜魏、茄子刘等;
7、官庄、军屯的聚落地名多以所有者的姓氏加屯、官屯、营等命名,它们零星地分布在沧州地区的北部和中部;
8、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美好的愿望命名的聚落地名也为数不少。如:冷饭店, 君子馆,大白头、燕台、卦甲林、卡老桥、仵龙堂、永兴庄、隆儿庄、八义庄、和里高、采吉科等。
9、在城镇中还有以行业市场为聚落地名的如:缸市街、鸡市街、书铺街等。
10、有一类密集型聚落地名,以相同含义命名,或以一名派生,多集中于一个区域,或连成一线。如盐山县的9“牛”,以有一牛留寺得名,冠以姓氏,现称马牛、刘牛等;海兴县有9“常丰”、河间市有5 “雅峨”,泊头市有7“泊洛”等。
除上述命名种类和其他种类的复合命名以外,在本区的聚落地名命名中,还留下了封建统治者欺骗百姓的铁证。如南皮县有近40 条聚落地名,均为姓氏加数词再加“拨”,即叶三拨、马四拨、于十拨等,唯独没有一、二拨。其来历为因村民移民时不愿离开故土、迁往他乡,统治者在开始迁民时讲,前面已有两拨已去,你们是第三拨移民到此,事实并非如此,为记此事,自“三拨”起,加姓氏为村名。
四、地名的演变
沧州的聚落地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更,时代的变迁,聚落地名也在不断地演变着。它必然有一部分保留下来,体现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聚落地名可谓之“活化石”。聚落地名的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
有些地名,因郡、州、县治迁徙而演变。如盐山县的旧县和孟村回族自治县的新县,系古饶安县治的迁徙而由旧饶安和新饶安演变而来的;黄骅的旧城,因为盐山县治所故址;沧县的旧州,曾为沧州治所等。
以皇帝年号而演变的地名:如黄骅县的乾符即为隋鲁城县,于唐乾符年间,地生野稻二千余顷,燕魏饥民就食获生,而改鲁城县为乾符县,后废县称乾符。
以避皇帝讳而演变的地名,如:隋时,避杨广讳改广城县为乐寿县;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 ,避金章宗颜璟讳,改景州为观州;明时,为避燕王朱棣讳改西无棣县为庆云县等。
以封建纲常礼教演变的地名,如盐山县的韩庄,有一韩氏女子从十九岁守寡,与其嫂共撑其门,抚养后代至。知县为其挂贞节匾,为纪此事,将村名改称志门韩,还有秀女庄,孝子墓等。
以功名而演变的地名,如:韩将军庄、赵监生、张拔贡、北司徒、相国庄等。
以谐音而演变的地名。这种变化在很长的时间内才能形成, 而且是在不断地变化。如任丘的惠伯口,该村位于古赵王河的西岸,建村时称西排村,日久演变成喜伯,后此村设有渡口,船只多泊于此,又改村名为汇伯口,后演称惠伯口;盐山县的年宜王,从鲇鱼王演变而来。
以纪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革命先烈而演变的地名,如河间的龙华店,兴龙店等为清乾隆皇帝南巡所经而改称今名;献县由献州得名,献州由寿州演变而来,因该地原为河间献王刘德的封邑;黄骅为纪念革命烈士黄骅,由新青县演变而来,还有本斋,三杰村等。
以人口的迁徒,民族的兴衰而演变的地名,这样的情况在沧州是不胜枚举的。如:王长堤由付长堤演变而来,因村中王氏替代付氏而演变;陈家边村由魏家湾演变而来,魏氏建村,后经瘟疫仅存赵民一家,改称赵家湾,陈氏迁入,人丁兴旺,以地处三县边界处,改称为陈家边村;南皮县刘八里,原称刁八里,刁氏无嗣,刘氏遂将村名改称刘八里等。
通过对沧州地名的现状、历史、形成和演变的分析,可以看出,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地名的形成和演变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特征、民族、宗教、文化、军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地名的形成、演变及状况无不留下历史的印记。
『贰』 京杭大运河历史和现今曾涉及的官司
基本情况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①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③第3期运河。
主要指元、明、清阶段。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六十四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
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京杭大运河
[编辑本段]沿线地理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精华荟萃之地。
[编辑本段]现状特征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五种流向:
节点1 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 东平湖 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京杭大运河济宁段 ①通惠运河。历史性通航河道。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目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②北运河。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③南运河。又名御河,长414公里。四女寺至临清段称卫运河,长94公里。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狭弯曲,底宽15~30米,水深约 1米,建有杨柳青、独流、北陈屯、安陵4座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水库拦蓄,两岸农田灌溉,加之年久失修,现已处于断航状态。卫运河底宽30米,水深约10米,建有四女寺、祝宫屯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岳城水库畜水,截走水源,尤当卫运河扩大治理后,航道情况骤然恶化。
④鲁北运河。也称位山、临清运河,原河段已淤塞。1958年另选新线,长104公里,但未开挖。1960~1968年,根据引黄输水要求,开挖了周店至尚店76公里渠道,两头河段尚未开挖。
⑤鲁南运河。国那里至梁山段称东平湖湖西航道,长20公里,1968年虽经疏浚整治,但河道严重淤积,水深不足,尚不能通航。梁山至南旺段长33.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南旺至济宁段长27.1公里,底宽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仅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济宁至二级坝段长78.1公里,航道顺直,枯水期水深1米以上,底宽50米,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⑥中运河。二级坝至大王庙段原来是走韩庄、台儿庄一线。1958年在江苏省境内新辟南四湖湖西航道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经徐州市北郊通过,至大王庙与中运河汇合。大王庙至淮阴段仍循原来河道南下,长163公里。徐州以下河段,经近年分段拓宽,航道一般底宽45~60米,水深3米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吨级以上拖带船队。是为徐州煤炭南运主要线路。
⑦里运河。全长169公里,其入江口原在瓜洲,1958年改至六圩入江。近年屡经整治,航道底宽一般达70米,水深3米以上,可通航1000吨级拖带船队。年运货量1500万吨左右。
⑧江南运河。自长江南岸谏壁口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平望至杭州。其中,平望至杭州有3条航线,即东、中、西线,如以东线计算,全长323.8公里,大部分底宽20米,水深2米,一般可通航40~100吨级船舶,年货运量达1600余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构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以京杭运河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相连通的水运网。
反复论证了近20年的京杭运河二通道工程,终于开工了。12月18日,京杭运河二通道八堡船闸引航道工程奠基,意味着“二通道”从纸上蓝图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交通部门称,“这条全长39公里、总投资估算为77.5亿元的二通道,是解决现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堵航、环保以及运输功能降低的‘杀手锏’。”
从1989年提出京杭运河“二通道”方案到18日正式开工,该工程反复论证了近20年。杭州交通港航部门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进行了“二通道”线位综合分析论证、方案预审、线位初定,以及与相关县市的协调、上报项目建议书、组织工可研究等大量工作。仅“二通道”的线位问题,就先后有过东、中、西三套方案。
东线:起自杭申线的余杭区博陆,穿320国道、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01省道、杭浦高速公路,穿绕城高速公路、德胜路、下沙路,在八堡附近入钱塘江;
中线:经杭州主城区从三堡入钱塘江的现有通道。起自北星桥,经拱宸桥,越武林门中山北路桥、艮山铁路桥,从三堡船闸出钱塘江;
西线:起自北星桥,西穿勾运路、104国道,经三墩穿绕城公路、天目山路,经屏峰在花牌楼与绕城公路置换,出龙坞、望江山至新浦沿出富春江。
天价“架高”沪杭铁路
最终,工程按照东线方案施工。“虽然要下穿沪杭铁路、穿过3条高速公路和钱塘江出口等不利因素,但从贯通的可能性来讲,最具优势。”而西线从航运的角度来看是最理想的,但建设成本巨大,破坏西线附近的景区旅游资源,不利于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有一定冲突;改造现有航道的中线方案会极大地破坏已有的城市规划,难以解决文物保护等难题,也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负责人表示:“选择东线方案,仅仅为了航道下穿铁路,就要为架高沪杭铁路买一笔‘巨单’。可以说,为了保护城市规划和环境,我们做了最不经济但也是最经济的选择。”
运河通道变“瓶颈”
1999年,京杭运河浙江段进行了四级航道改造,但随着腹地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货运量成倍增长,航道的升级步伐大大落后于船舶的升级步伐。
据预测,2015年、2025年京杭运河浙江段货运量将分别达到10770万吨和15640万吨。作为京杭运河沟通钱塘江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市区段的航道只有五级航道标准,25座桥梁均未达到五级航道的通航要求,严重制约了京杭运河作用的发挥和未来航运的发展。
千吨级船舶从山东直达杭州
运河二通道建成后,京杭运河航道等级将达到三级,届时1000吨级的船舶可从山东东平湖直达浙江杭州,运力提升40%。
行家分析,以开发区的电煤运输为例,电厂每年需要大量的发电用煤,如果全靠铁路运输,电煤从淮南煤矿到电厂每吨将多花10至20元的运费,如果全部走水路,10万吨煤就能省下100万至200万元的成本。
随着二通道开通,市区航道将可用于旅游等,现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堵航、噪音环保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编辑本段]开通意义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代人工天河。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编辑本段]申报世遗
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这58位委员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大运河沿岸六省市的现任政协主席及原政协主席,也有国家文物局的前后两任局长——张文彬和单霁翔。舒乙、王铁城等知名人士也纷纷签名。
第一提案人刘枫委员说,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纵贯南北,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 “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两位权威专家——1985年呼吁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郑孝燮、罗哲文如此预测,“我们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大。”
“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刘枫委员提醒说,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功能逐步衰弱,真实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坏。如果不注意启动有如“申遗”这样重大的、为各地重视的保护工作,她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等,将不可避免地退化并迅速消亡,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绝不是某个地方和部门的事。政协委员们建议,应从战略高度,立即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岸政府参加并鼎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摸清大运河“家底”,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编辑本段]杭州宣言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在此,我们呼吁:
━━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总结和宣传各地在保护与发掘运河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的经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明。
━━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制定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调动各方力量,实施有效保护,科学合理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重视并启动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处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切实把申遗的过程变成加强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过程。
━━尽快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线城市参加并全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收集资料,摸清家底,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
━━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确保沿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古老的运河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编辑本段]数字运河
为了更好保护京杭大运河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将“开凿”“数字京航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2007年5月初在京召开的全国社会发展科技会议提出,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实施数字京杭大运河专项。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国专家将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京杭大运河住处采集标准,系统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手段建立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综合信息系统。
《规划》介绍,这一系统能将京杭大运河的文字、图片、地图、遥感图像等非空间数据在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下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通过文字和图形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通过文字和图形进行双向查询、检索并对图象进行浏览、查询、分析和制图,形成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实施京杭大运河的保护、研究、展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本段]治理目标
近年来,太湖流域内年用水总量290亿立方米,而流域内本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只有162亿立方米,剔除因污染不能利用部分,太湖流域3000多万人口年创造近万亿元GDP,用水量竟是实际资源量的两倍。由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和流域人口数量不相协调,流域水体污染十分严重,使太湖流域面临水质型缺水的严峻形势。根据1998~2000年三年间连续水质监测评价表明,尽管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力度,但太湖水体水质总体上尚未得到明显好转,湖泊富营养化在整体上也未得到明显改善,2000年总磷、总氮、化学耗氧量均远未达到规划治理目标;河网的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方还有恶化的趋势,太湖流域水资源面临严峻的形势。
另一方面,京杭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后,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船舶运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船舶的噪音和废气的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品质,船舶航行发生的多起涉桥事故,对拱辰桥等重点保护文物也构成了不可避免的威胁,货运船舶的参差不齐的外观形象,也与目前的景观河道很不协调,并且已经发生了多起船舶碰撞、损坏景观设施的事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如果运河杭州到塘栖段停止货运船舶航行,改为完全的旅游河道,旅游经济产生的效益和沿岸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因此,开辟钱塘江水系富春江与太湖水系东苕溪的航道,沟通钱塘江太湖流域,引富春江的优质水源,自然流经东苕溪,冲排太湖水系的劣质水,为杭嘉湖地区及上海提供优质水源,改善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环境,在逐步对污水进行截污纳管后,使京杭运河及其叉河成为杭州、嘉兴等城市的优质自来水源,具有现实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远景。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和水质不受船舶污染、以及节约土地资源,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气化轻轨控制船舶航行,从而实现低航道等级、高通航能力的安全型、节约型航行方式,在全国率先实现绿色航运。
2006年05月25日,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春秋至清时期的伟大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叁』 我们的思想品德复习卷上的题!希望各位帮忙啊!(最好十分钟之内就回答,我有急用!)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①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7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③第3期运河。
主要指元、明、清阶段。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精华荟萃之地。
[编辑本段]现状特征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五种流向:
节点1 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 东平湖 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京杭大运河济宁段 ①通惠运河。历史性通航河道。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目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②北运河。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③南运河。又名御河,长414公里。四女寺至临清段称卫运河,长94公里。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狭弯曲,底宽15~30米,水深约 1米,建有杨柳青、独流、北陈屯、安陵4座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水库拦蓄,两岸农田灌溉,加之年久失修,现已处于断航状态。卫运河底宽30米,水深约10米,建有四女寺、祝宫屯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岳城水库畜水,截走水源,尤当卫运河扩大治理后,航道情况骤然恶化。
④鲁北运河。也称位山、临清运河,原河段已淤塞。1958年另选新线,长104公里,但未开挖。1960~1968年,根据引黄输水要求,开挖了周店至尚店76公里渠道,两头河段尚未开挖。
⑤鲁南运河。国那里至梁山段称东平湖湖西航道,长20公里,1968年虽经疏浚整治,但河道严重淤积,水深不足,尚不能通航。梁山至南旺段长33.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南旺至济宁段长27.1公里,底宽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仅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济宁至二级坝段长78.1公里,航道顺直,枯水期水深1米以上,底宽50米,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⑥中运河。二级坝至大王庙段原来是走韩庄、台儿庄一线。1958年在江苏省境内新辟南四湖湖西航道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经徐州市北郊通过,至大王庙与中运河汇合。大王庙至淮阴段仍循原来河道南下,长163公里。徐州以下河段,经近年分段拓宽,航道一般底宽45~60米,水深3米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吨级以上拖带船队。是为徐州煤炭南运主要线路。
⑦里运河。全长169公里,其入江口原在瓜洲,1958年改至六圩入江。近年屡经整治,航道底宽一般达70米,水深3米以上,可通航1000吨级拖带船队。年运货量1500万吨左右。
⑧江南运河。自长江南岸谏壁口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平望至杭州。其中,平望至杭州有3条航线,即东、中、西线,如以东线计算,全长323.8公里,大部分底宽20米,水深2米,一般可通航40~100吨级船舶,年货运量达1600余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构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以京杭运河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相连通的水运网。
反复论证了近20年的京杭运河二通道工程,终于开工了。12月18日,京杭运河二通道八堡船闸引航道工程奠基,意味着“二通道”从纸上蓝图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交通部门称,“这条全长39公里、总投资估算为77.5亿元的二通道,是解决现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堵航、环保以及运输功能降低的‘杀手锏’。”
从1989年提出京杭运河“二通道”方案到18日正式开工,该工程反复论证了近20年。杭州交通港航部门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进行了“二通道”线位综合分析论证、方案预审、线位初定,以及与相关县市的协调、上报项目建议书、组织工可研究等大量工作。仅“二通道”的线位问题,就先后有过东、中、西三套方案。
东线:起自杭申线的余杭区博陆,穿320国道、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01省道、杭浦高速公路,穿绕城高速公路、德胜路、下沙路,在八堡附近入钱塘江;
中线:经杭州主城区从三堡入钱塘江的现有通道。起自北星桥,经拱宸桥,越武林门中山北路桥、艮山铁路桥,从三堡船闸出钱塘江;
西线:起自北星桥,西穿勾运路、104国道,经三墩穿绕城公路、天目山路,经屏峰在花牌楼与绕城公路置换,出龙坞、望江山至新浦沿出富春江。
天价“架高”沪杭铁路
最终,工程按照东线方案施工。“虽然要下穿沪杭铁路、穿过3条高速公路和钱塘江出口等不利因素,但从贯通的可能性来讲,最具优势。”而西线从航运的角度来看是最理想的,但建设成本巨大,破坏西线附近的景区旅游资源,不利于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有一定冲突;改造现有航道的中线方案会极大地破坏已有的城市规划,难以解决文物保护等难题,也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负责人表示:“选择东线方案,仅仅为了航道下穿铁路,就要为架高沪杭铁路买一笔‘巨单’。可以说,为了保护城市规划和环境,我们做了最不经济但也是最经济的选择。”
运河通道变“瓶颈”
运河二通道建成后,京杭运河航道等级将达到三级,届时1000吨级的船舶可从山东东平湖直达浙江杭州,运力提升40%。
随着二通道开通,市区航道将可用于旅游等,现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堵航、噪音环保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这58位委员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大运河沿岸六省市的现任政协主席及原政协主席,也有国家文物局的前后两任局长——张文彬和单霁翔。舒乙、王铁城等知名人士也纷纷签名。
第一提案人刘枫委员说,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纵贯南北,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 “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两位权威专家——1985年呼吁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郑孝燮、罗哲文如此预测,“我们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大。”
“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刘枫委员提醒说,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功能逐步衰弱,真实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坏。如果不注意启动有如“申遗”这样重大的、为各地重视的保护工作,她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等,将不可避免地退化并迅速消亡,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在此,我们呼吁:
━━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总结和宣传各地在保护与发掘运河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的经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明。
━━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制定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调动各方力量,实施有效保护,科学合理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重视并启动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处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切实把申遗的过程变成加强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过程。
━━尽快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线城市参加并全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收集资料,摸清家底,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
━━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确保沿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古老的运河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为了更好保护京杭大运河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将“开凿”“数字京航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2007年5月初在京召开的全国社会发展科技会议提出,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实施数字京杭大运河专项。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国专家将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京杭大运河住处采集标准,系统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手段建立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综合信息系统。
《规划》介绍,这一系统能将京杭大运河的文字、图片、地图、遥感图像等非空间数据在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下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通过文字和图形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通过文字和图形进行双向查询、检索并对图象进行浏览、查询、分析和制图,形成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实施京杭大运河的保护、研究、展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太湖流域内年用水总量290亿立方米,而流域内本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只有162亿立方米,剔除因污染不能利用部分,太湖流域3000多万人口年创造近万亿元GDP,用水量竟是实际资源量的两倍。由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和流域人口数量不相协调,流域水体污染十分严重,使太湖流域面临水质型缺水的严峻形势。根据1998~2000年三年间连续水质监测评价表明,尽管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力度,但太湖水体水质总体上尚未得到明显好转,湖泊富营养化在整体上也未得到明显改善,2000年总磷、总氮、化学耗氧量均远未达到规划治理目标;河网的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方还有恶化的趋势,太湖流域水资源面临严峻的形势。
另一方面,京杭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后,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船舶运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船舶的噪音和废气的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品质,船舶航行发生的多起涉桥事故,对拱辰桥等重点保护文物也构成了不可避免的威胁,货运船舶的参差不齐的外观形象,也与目前的景观河道很不协调,并且已经发生了多起船舶碰撞、损坏景观设施的事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如果运河杭州到塘栖段停止货运船舶航行,改为完全的旅游河道,旅游经济产生的效益和沿岸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因此,开辟钱塘江水系富春江与太湖水系东苕溪的航道,沟通钱塘江太湖流域,引富春江的优质水源,自然流经东苕溪,冲排太湖水系的劣质水,为杭嘉湖地区及上海提供优质水源,改善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环境,在逐步对污水进行截污纳管后,使京杭运河及其叉河成为杭州、嘉兴等城市的优质自来水源,具有现实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远景。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和水质不受船舶污染、以及节约土地资源,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气化轻轨控制船舶航行,从而实现低航道等级、高通航能力的安全型、节约型航行方式,在全国率先实现绿色航运。
2006年05月25日,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春秋至清时期的伟大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博物馆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战国,历隋、元二朝而全线贯成。北起北京,南迄杭州,全长1794公里,无论历史之久、里程之长,均居世界运河之首。两千余年来,大运河几历兴衰。漕运之便,泽被沿运河两岸,不少城市因之而兴,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人将大运河誉为“大地史诗”,它与万里长城交相辉映,在中华大地上烙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同为汇聚了中华民族祖先智慧与创造力的伟大杰构。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正是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座落于杭州市城北运河文化广场,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运河博物馆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研究运河文化资料,反映和展现大运河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博物馆于2002年开始筹建,2006年9月建成开放。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建筑面积10700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建筑呈扇形环绕运河文化广场,造型独特,“传统而不复古”,以平坡结合和开放式的格局,将室内外融为一体,古运河及桥、船、埠巧借为活的展物。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沿运河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其间穿插“漕运故事半景厅”、“运河模拟游舱”两个多媒体展厅,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使观众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大运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另外,尚有一个“十里红妆——运河水上婚俗”专题展厅,展示的是与运河文化休戚相关的另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宁绍朱金木雕红漆家具,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多姿多彩的运河文化。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既是一个运河文化的展示窗口,同时也是运河文物与运河史料的收藏中心与研究中心。博物馆收集和征藏的文物包括五类:一,与运河漕运直接相关的文物,如苏州府官斛、“日进千金”小升;二,与运河水上运输相关的文物,如余锦洲老行水单、“顺风快利”船票等;三,运河出土文物,如大关桥北出土唐开元通宝钱、运河出土宋代瓦当等;四,运河水上人家生产及生活用具,如竹编酒葫芦、船用水桶等;五,沿运河城市文物及工艺品,如明嘉靖三年临清大青砖、扬州漆器雕屏等。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国家文物局认为它的建成填补了博物馆界的一大空白。目前,它也是杭州市运河保护整治“一馆二场三园、两带六埠十五桥”系列工程中的开篇之作,它的建成开放,使得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北京·通州)运河文化节以“弘扬运河传统文化、宣传和谐魅力通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由通州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北京新城基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盛世明煌广告有限公司承办。运河文化节将以通州为中心,联合运河沿线17个城市共同参与,通州也将切实把本届运河文化节办成国际性的文化盛典。
“中国运河文化节”开幕式暨大型晚会(10月15日在通州运河文化广场举行),通过电视转播、第二现场及相关媒体报道,主题鲜明地展示通州滨水宜居新城、弘扬运河文化、提升城市品位,让世人的目光聚焦到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通州,促进通州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墨·当代(10月15日——10月17日,在宋庄小堡村举办),借助画家村的人才集聚效应,优先发展视觉艺术产业,让画家村真正成为群众参观的热点,搭建产业平台,创造艺术与市场对接的空间,使才华与财富真正的转换,打造创意产业基地,使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摄影展、运河书画展(10月15日——10月17日,在通州经贸中心举办),书画展将体现通州籍书画家和驻通书画家及运河沿岸书画家群体,邀请黄永玉、韩美林等大家为顾问,以运河为艺术思维空间,创作、展览新作品;运河历史文化展(10月15日——10月17日,在三教庙举办),展览安排了漕运篇、民间工美篇、文物篇、民俗篇、名人篇、皇木展等丰富内容;高峰论坛,论坛将邀请文物保护、遗产研究、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权威专家学者,运河沿线城市市长及相关部门领导,相关旅游、媒体、高等院校等各界人士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为正确处理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之间的关系提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思路和方法。
『肆』 这年头干什么最赚钱
这年头做金融分析师(CFA)最赚钱,其他还有从事移动互联网行业、配镜行业、化妆品行业、医疗保健行业等这些也是挺不错的。
1、金融分析师(CFA)
金融分析师是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优秀金融理论,经过专业认证的高级金融人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金融分析师这一类人才将十分抢手。
以上海为例,未来2年上海对CFA的需求是3000人,而目前上海拥有CFA资格只有30人左右。所以高薪在所难免。
4、化妆品行业
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而保持皮肤的紧致、无暇,自然要在护肤打理上砸钱。
从洁面开始,清洁的产品从洗面奶到洗脸器,花钱的闸门就打开了。水、乳液、精华、眼霜、面膜、眼膜……使用的部位细分到脸部的每一分每一厘,这还不够,功能方面继续坑钱,保湿的、美白的、抗皱的、提拉紧致的、祛斑的……不把顾客的钱包掏空誓不罢休。
5、医疗保健行业
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对健康观念也越来越重视,所以说想要知道现在现在做什么行业赚钱,那么当然是选择目前发展前景最后的医疗保健行业了。因此与健康息息相关的药品健康和食品健康都是时下最有发展前途的行业。
『伍』 求中视台最近播放的一部动画片,好像是说清代的一个厨子的片名
我都不想提
《神厨小福贵》
宏梦卡通出品的又一垃圾
清末,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等人仓皇西逃。
西行路上,由于御膳大厨失踪,慈禧只得命太监小李子在当地挑选厨师。小福贵的爷爷有一手好厨艺,被小李子选为慈禧的御用厨师,但他却无意中发现有人给慈禧的菜肴中下了毒……
维新变法之后,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极度不满,有心废黜却又有所顾忌。后党大臣荣大人揣摩到太后的心思,买通太监小李子,利用在菜肴中下毒谋害慈禧的方式以嫁祸光绪,促使慈禧太后下决心早日废黜光绪皇帝。
稀里糊涂之下,小福贵的爷爷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被认定是下毒凶手,判处死刑,秋后问斩。
为了救出爷爷,小福贵只有在刑期之前成为首席御厨,才能获得皇帝赐予的免死金牌。身手不凡的神厨小福贵苦练十八般厨艺,就在他成为首席御膳大厨时却又被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当中……
『陆』 京杭运河是什么时候开凿的
根据隋书记载为大业元年辛亥,就是605年。
『柒』 德州双安地震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德州双安地震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08月2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地震安全性的研究、评价、咨询服务(涉及资质证的凭资质证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等。
法定代表人:孙成平
成立时间:2008-08-27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7140020000229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德城区天衢工业园格瑞德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