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产品质量工程专业的介绍
专业简介产品质量工程 (代码:110107S)属于管理学大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国计量学院开设产品质量工程(简称QE)本科专业,并于2004年开始招生,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在国家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产品质量工程专业。该专业设有质量检测与控制、标准化与质量认证、技术监督与管理等方向,是培养质量工程师的摇篮。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产品质量工程方面的机械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管理基础理论、市场营销和开发、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质量检验、测量与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和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设计的方法,受到现代管理原理、技术和方法在质量领域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质量工程及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能力。
Ⅱ 中国计量学院产品质量工程专业学什么课程
我是计量学院的,不过不是质量的,具体不太清楚。反正属于工科类的,但又和其它的工科专业不太一样,似乎还要学一些ISO9001这类的东西吧。大一大二学的一些基础课程都是差不多的。以后好像会有检测技术机械产品检测这类的专业课和实习。呵呵,这是计量很好的专业了,也不会太累,只是此专业国内目前没有硕士点,要想考研就只能转行。
Ⅲ 教学质量工程包括哪些
建设内容编辑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在新闻通气会上指出,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经过近一年的研究论证,“本科教学工程”在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选择五个方面内容重点建设:一是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二是以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设,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三是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保障,加强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四是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五是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在质量标准建设方面,组织研究制定100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组织和高校联合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形成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在专业综合改革方面,以专业建设为龙头,重点建设1500个专业点,支持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支持涉及农林、地矿、石油、水利等艰苦行业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高校等专业建设,支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相关专业建设,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医学等领域开展560个专业认证试点,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医学等专业认证体系。
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方面,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保障,集中全国高校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组织高校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建设5000门资源共享课。完善和优化课程共享系统,大幅度提高资源共享服务能力,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教学服务,推动高等教育开放,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建设职能完善、覆盖全国、服务高效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积极开展教师网络培训。
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1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促进成果共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采取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方式,建设1000个共用共享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推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促进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资助大学生开展5万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该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该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重点建设30个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承担区域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管理人员培训;开展公共基础课教学研究和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支持5000名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研修。
Ⅳ 河北大学的产品质量工程(本科)都学什么课程啊~ 女生好就业吗
是工商管理类的质量工程方向,课程都跟管理有关
这个专业在全国比较少,每年河北事业单位都会招聘本科,不分男女
总体来说,质监学院的就业率都很高。质量工程同样。
产品质量工程本部早就有,你说的08年设立的应该是直接报考的本一的专业,而不是专升本那种,以前是只有专科,然后升本的。
产品质量工程的本科是工商管理,课程与质工有关。
Ⅳ 质量工程学
DOE实验设计(田口方法)
▲设计思想
现代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品质管理的重要性,不少成功企业已将品质管理(QC)很好的融入到了产品研发及生产的各个阶段。众所周知,品质管理包括离线品管和线上品管两个部分。
离线品管活动发生在产品和制程的设计阶段。DOE实验设计中的田口方法是一种统计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简化或是删除许多统计设计工作。英瑞奇特推出此课程,旨在向您讲述如何将各项实验方法运用于产品和制程设计中,以便更有效的降低杂音因素的敏感影响,减少过程中各项的变差,从而使产品及制程设计臻于完美。
一、田口方法的涵义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只有牢牢把握市场需求,用较短的时间开发出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众多的产品开发方法中,田口方法不失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理想方法。
田口方法是日本田口玄一博士创立的,其核心内容被日本视为“国宝”。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尽管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优质原材料,仍然严把质量关,应用田口方法创造出了许多世界知名品牌。
田口方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质量工程方法,它强调产品质量的提高不是通过检验,而是通过设计。其基本思想是把产品的稳健性设计到产品和制造过程中,通过控制源头质量来抵御大量的下游生产或顾客使用中的噪声或不可控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包括环境湿度、材料老化、制造误差、零件间的波动等等。田口方法不仅提倡充分利用廉价的元件来设计和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而且使用先进的试验技术来降低设计试验费用,这也正是田口方法对传统思想的革命性改变.为企业增加效益指出了一个新方向。
田口方法的目的在于,使所设计的产品质量稳定、波动性小,使生产过程对各种噪声不敏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利用质量、成本、效益的函数关系,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田口方法认为,产品开发的效益可用企业内部效益和社会损失来衡量.企业内部效益体现在功能相同条件下的低成本,社会效益则以产品进人消费领域后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作为衡量指标。假如,由于一个产品功能波动偏离了理想目标,给社会带来了损失,我们就认为它的稳健性设计不好,而田口式的稳健性设计恰能在降低成本、减少产品波动上发挥作用。
二、田口方法的特点
田口方法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源流”管理理论。田口方法认为,开发设计阶段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源流,是上游,制造和检验阶段是下游。在质量管理中,“抓好上游管理,下游管理就很容易”,若设计质量水平上不去,生产制造中就很难造出高质量的产品。
(2)产品开发的三次设计法。产品开发设计(包括生产工艺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参数设计是核心,传统的多数设计是先追求目标值,通过筛选元器件来减少波动,这样做的结果是,尽管都是一级品的器件,但整机由于参数搭配不佳而性能不稳定。田口方法则先追求产品的稳定性,强调为了使产品对各种非控制因素不敏感可以使用低级品元件.通过分析质量特性与元部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交互作用).找出使稳定性达到最佳水平的组合。产品的三次设计方法能从根本上解决内外干扰引起的质量波动问题,利用三次设计这一有效工具,设计出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性能稳定。
(3)质量与成本的平衡性。引入质量损失函数这个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报废等过程,使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社会总损失最小。在产品设计中,采用容差设计技术,使得质量和成本达到平衡,设计和生产出价廉物美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4)新颖、实用的正交试验设计技术。使用综合误差因素法、动态特性设计等先进技术,用误差因素模拟各种干扰(如噪声),使得试验设计更具有工程特色,大大提高试验效率,增加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其试验设计出的最优结果在加工过程和顾客环境下都达到最优。采用这种技术可大大节约试验费用。
三、田口方法的功效
田口方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特别是产品开发设计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魅力主要表现为:
(1)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进技术创新。通过采用田口方法可改变企业一味引进先进设备的状况,增强二次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产品开发能力。
(2)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应用田口方法可在质量管理中提高生产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应用田口方法创名牌。使用田口方法的三次设计技术设计出来的产品稳健性好,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强,波动小,质量可靠,易于创出知名产品,占领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
(4)应用田口方法创效益。田口方法用廉价的三等品零件组装一等品整机,真正做到了价廉物美,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更上一个台阶。
现今在发达国家田口方法已运用得相当广泛,并且为它们创造了不斐的收益。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引进了这种先进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深圳建裕电子公司就是应用田口方法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之路的成功范例。建裕从日本、台湾等比较先进、发达的地区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电路,进行吸收、提高和创新,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开发出性能更可靠、功能更齐全、价格更合理的电话机。使用田口方法后,他们每两个月就推出一部新款的电话机,产品物美价廉,很受用户的青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高,多次被用户评为“消整者信得过产品”,在激烈竞争的电话市场中牢牢地站稳脚跟。
优选法optimization method
以数学原理为指导,合理安排试验,以尽可能少的试验次数尽快找到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最优方案的科学方法。即最优化方法。
实际工作中的优选问题 ,即最优化问题,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求函数的极值;另一类是求泛函的极值。如果目标函数有明显的表达式,一般可用微分法、变分法、极大值原理或动态规划等分析方法求解(间接选优);如果目标函数的表达式过于复杂或根本没有明显的表达式,则可用数值方法或试验最优化等直接方法求解(直接选优)。
优选法在数学上就是寻找函数极值的较快较精确的计算方法。1953年美国数学家J.基弗提出单因素优选法枣分数法和0.618法(又称黄金分割法) ,后来又提出抛物线法。至于双因素和多因数优选法,则涉及问题较复杂,方法和思路也较多,常用的有降维法、瞎子爬山法、陡度法、混合法、随机试验法和试验设计法等。优选法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中国数学家华罗庚在生产企业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成效。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研究,仪表、设备调试等方面采用优选法,能以较少的实验次数迅速找到较优方案,在不增加设备、物资、人力和原材料的条件下,缩短工期、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等。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
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3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按L18(3)7正交表进行18次实验
Ⅵ 产品质量工程专业学些什么
2004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国计量学院开设产品质量工程(简称QE)本科专业,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在国家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产品质量工程专业。该专业设有质量检测与控制、标准化与质量认证、技术监督与管理等方向,是培养质量工程师的摇篮。
产品质量工程 (代码:110107S)属于管理学大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产品质量工程方面的机械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管理基础理论、市场营销和开发、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质量检验、测量与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和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设计的方法,受到现代管理原理、技术和方法在质量领域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质量工程及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能力。
Ⅶ 那位朋友给介绍一下初级质量工程师的课程,我学数控的,最适宜包那种。
国家考试的课程《质量专业基础知识》、《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
自己学习的课程:统计学、FMEA、SPC、六西格玛、供应商管理、MSA、等等
Ⅷ 质量工程是什么呢
学习本课程所需要的基础课主要有:
1、理论基础课:高等数学、概率论、应用统计学等
2、技术基础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学、金属工艺学和工程力学等
3、专业基础课:管理学、经济学、IE导论、系统工程、工程经济、财务会计
4、相关课程:现代制造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设备管理等
四、 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
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七 个方面:
(一) 质量管理概论(4~6学时)
主要讲述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意义,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以及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和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二) 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4~6学时)
1. 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原理和原则
2. ISO9001标准的理解
3.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4. 质量认证
(三) 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和方法(5~10学时))
主要介绍质量管理传统的7种工具、新7种工具以及过程控制和抽样检验方法。
(四) 质量经济性(2~4学时)
主要介绍质量成本的概念和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分析、预测、控制等内容。
(五) 可靠性(2~6学时)
1. 系统可靠性及衡量指标
2. 系统可靠性模型
3. 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4. 可靠性管理
(六) 正交实验设计(2~4学时)
(七) 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4学时)
(八) 6西格玛管理简介(2~4学时)
由于本课程适用于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以及二学位、研究生、夜大函授等各种办学层次,所以本课程的总学时数为30~42学时,其中实验0~6学时。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五、课程内容的重点,先进性、实用性和特色
1、 重点
课程的重点是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理解与实施,统计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指数的分析和评价,抽样检验的原理、方法以及GB2828的应用,系统可靠性的设计、分配及管理。
2、 先进性、实用性和特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质量管理新的观点、理论、方法更是层出不穷。其典型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随着ISO9000标准的问世,上个世纪末就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ISO9000热潮",现在在我国,各类组织更是争相通过ISO9000认证,ISO9000认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其次是企业在大力推广统计技术的应用。统计技术是质量管理课程的重要内容,统计技术在许多发达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工业界、经济界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我国统计技术的应用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原因有三:一是方法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二是我国企业职工文化素质偏低;三是质量管理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最后是6西格玛管理传入我国,以全国质量管理奖为代表的卓越质量经营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的广泛关注。6西格玛管理在当今的中国正是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上述无论是ISO9000、统计技术,还是6西格玛管理都是质量管理课程讲解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出,质量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交叉性的应用学科,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
质量管理课程组人员构成合理,师资力量强大。全体成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为企业质量管理现代作出了突出贡献,科研成果可谓硕果累累。此外,课程组的部分成员还具有国家注册审核员资格和国家注册质量培训师资格,积极投身于祖国的质量事业,理论联系实际,为几十家国内知名企业进行过审核和培训工作,受到企业和学校的一致好评。我们坚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拼搏,课程组一定会再创佳绩,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六 、课程的研究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控制论的方法。
4、系统分析的方法。
Ⅸ 质量管理工程主要学什么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代码:120703T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修学年限:四年开设课程:工程力学、质量工程导论、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标准化工程、检测技术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教育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管理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质量管理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备一定的管理沟通、偕同合作和组织实施能力,能够从事有关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标准化高级专门人オ。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质量管理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具有从事有关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的决策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1.掌握质量管理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具有质量管理工程和服务等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能力;3.具有常规标准制订及标准文件起草能力;4.了解质量管理工程的前沿动态;5.学习ー门外语,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的能力。
Ⅹ 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有哪些
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计划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辽宁建设高等教育强省计划(2008—2012年)》、《关于加强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构建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建设“五点一线”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结合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办学基础能力建设为突破口,以专业(群)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和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基地建设为支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省级试点专业的作用,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体系。
二、总体目标
从2008年开始,经过五年的努力,通过实施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计划,实现学院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提高。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推进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提高教学管理运行质量和水平。
标志性目标是:到2012年力争建成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省级品牌专业1—2个,特色专业1—2个;建设省级精品课程6—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建设校本教材10—15种,省级精品教材4—5种,国家级精品教材1—2种;建设省级教学团队4—5个;评选表彰省级教学名师2—3名,院级教学名师8—10名;评选表彰省级专业带头人3—5名,动态调整院级专业(学科)带头人10—12名;院级立项课题40项,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4—5项,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滚动课题8—10项;建设省级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个,市财政支持的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4个;建设省级专业教学标准1个。
三、建设内容
(一)加强专业建设,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注重内涵,打造示范专业 1.建设目标 研发和整合新专业承担其教学和人才培养能力
根据“五点一线”经济发展战略和地方产业的需要,以及本、专科专业协调、衔接发展以及专业群建设、资源共享等需要,加强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突出重点专业建设,注重内涵发展,不断论证增设新专业,满足专业办学条件,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将遴选部分基础条件较好、有特色,且与我省乃至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使之在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特色,达到或接近省示范专业水平,并带动全院各
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高。2011—2015年,建设院级重点专业8-10个,争取在2015年之前从中培育出2-3个省级示范专业。
2.实施办法
以省、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为依托,以省、市、院级教学名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不断完善专业建设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推敲打造精品课,编写出版教材(精品教材),以教学为基础承担科研课题,撰写高质量的论文,科学论证增设新专业,在建设院级重点专业的基础上,申报冲击省级示范专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专业建设模式,锻炼教师队伍,提升团队合力,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二)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改善和丰富教学传授方式 1.建设目标
完善学院“达标课—院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三级课程建设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材出版和选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与改革。到2015年,建设8门院级精品课,其中3—4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1—2门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课。鼓励教师出版教材和编写校本教材,努力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教材,到2015年力争公开出版教材10—15部,编写校本教材20—25部,其中4—5部成为省级精品教材;1—2部成为国家级精品教材。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各系(部)、教研室以及专业教学团队,在学院课程建设的统筹规划下,立项建设院级精品课。以教学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为负责人,确定主讲教师,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等,通过教科研和教研,在系(部)及教研室内部,通过示范讲授,开展课程建设研究和实施,不断推敲和完善,请院内外专家评判,申报院级精品课。学院按照省教育厅的精品课申报要求(每年一批),在遴选的院级精品当中,推出具有一定优势的精品课,经过最后的补充和调整,确定申报省级精品课(或国家级精品课)。学院按照《精品课管理和奖励办法》,鼓励和重奖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学院对精品课实行动态管理和年度检查制度。
(2)按照“突出特色、强化技能”的建设原则,加大教材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学院校本教材建设。学院设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强化培养技能型人才意识,以课程改革建设成果为依托,通过立项形式进行教材建设,争取编写公开出版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适应性强的应用型高职系列教材;通过组织力量,科学总结,充分挖掘,精心培育特色明显和一定优势的项目,重点支持特色教材建设。坚持教材的择优选用原则,确保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进课堂,保证教学质量。2008—2009年力争建设校本教材10—15种,公开出版教材5—6种,力争2—3种进入省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2011年力争4—5种进入省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1—2种进入国家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3)备课和讲授,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本教案,加强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室、数字化图书馆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定期开展网络教学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力争通过建设和系列培训,使多数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建立课件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1.建设目标
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加强专业、课程体系顶层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研究,以制(修)订
3 人才培养计划为切入点,以“2+1”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努力探索具有我院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运行与质量保障机制。根据学院“1+2+X” 的人才培养规格,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计划符合学院的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实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提高实践课程比例。 (2)加大教学研究立项和教学改革成果培育工作。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的教学改革思路,激励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从事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加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立项和成果奖励工作,加强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结项验收工作,努力培育和推广优秀教育教学成果。 力争各级教学改革立项、教学成果评奖均有较大幅度增加,2008—2012年建设院级教学研究项目40项,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4—5项,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滚动课题8—10项。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 1.建设目标 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的原则,统筹考虑高层次、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大对现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以造就教学名师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制度;加大师资培训、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政治上关心教师成长,工作上、生活上着力营造有利于教师奉献事业的良好环境,将教书育人的业绩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和鼓励教师爱岗爱院,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力争到2011年建设省级教学团队4—5个;评选表彰省级教学名师2—3名,院级教学名师8—10名;评选表彰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3—5名,动态调整院级专业(学科)带头人10—12名。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健全教学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完善教师奖励体系,激励广大教师教育书人,做出实绩。严格执行教学工作纪律,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检查以及各种教学信息反馈渠道,对教师执行教学工作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教学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办法,及时进行处理。 (2)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考核教师工作和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标准,在教师职务评审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教科研工作,撰写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支持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尤其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3)大力推进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并资助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编撰出版教材工作,做好教科研成果的申报和推广、青年教师的培养等工作。力争到2011年建设省级教学团队4—5个,通过各种努力,创造条件,争取申报成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4)进一步做好院级、省级教学名师的遴选活动。鼓励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第一线,每两年开展一次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并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评选表彰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3—5名,动态调整院级专业(学科)带头人10—12名;力争评选表彰省级教学名师2—3名,院级教学名师8—10名。
(五)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建设目标
注重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加大生产实习与教学环节改革力度,建设成1—2个特色鲜明的省级实训基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设省级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个,市财政支持的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4个;建设省级专业教学标准1个。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保证时间,保证质量。确保每个专业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100%。 (2)加强院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教学单位要拓宽与企业合作的渠道,建立能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相对稳定的院外实习基地。每个专业要建立起3—5个院外固定的实习基地,进行院企合作试点工作,创建校企合作教育的新机制,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设立专项资金,完善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3)稳定、充实实践教学人员队伍,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改革用人制度,从企业中招聘一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实践教学队伍。
(4)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严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和审核,并建立完善检查制度。 (六)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提高教学管理运行质量和水平 1.建设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完善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健全加强教学质量标准执行信息反馈与教学质量日常监控的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体制建设,强化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进一步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重点加强教研室建设。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促进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优化结构,提高业务素质,细化管理办法,完善教学工作流程。 (2)建立由学院、系(部)、教研室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动态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网络。继续加大领导听课力度,要求各级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倾听师生意见,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教务处、教学督导、各系(部)领导通过随机听课、检查教学工作等方式,把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意见及时反馈,使全院的教学工作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质量监控过程中。
(3)不断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评估引导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工作改进的方向,激发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的激励机制与教学责任事故的认定办法。在教师职务评聘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
(4)加强教学督导信息员队伍、学生维权小组队伍建设,进一步沟通教与学的关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畅通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包括学生、督导、教学质量评价、期中教学检查、领导听课等获取信息的反馈机制。对这些信息应及时进行处理,做出快速反应和相应的工作调整。
四、保障机制与管理措施
(一)组织管理
学院成立“教学质量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协商决定“教学质量工程”的重大方针和总体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教学质量工程”的日常工作,开展组织申报、检查和评估“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等工作。
各系部及相关教学单位是“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主体,系、部主任为本部门“教学质量工程”责任人,负责本部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申报、组织实施。 对“教学质量工程”所需引进的高级人才,可优先引进,并在政策上适当倾斜;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教学管理队伍。 (二)制度保障
学院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发布、立项、审批、推荐、监控及验收、评奖等机制,并针对具体建设项目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监控措施、经费标准和奖励标准。 学院对“教学质量工程”实行项目管理,主要实施步骤为:各教学单位组织论证、申请,系(部)主任审查立项并组织实施,学院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项目。 (三)经费保障
学院在已有教学建设经费的基础上,调整经费预算结构,划拨专项经费,对于进入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的项目,按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管理。学院鼓励各教学单位发挥自身特点,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同时,学院设立“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奖励基金”,对获得省级、国家级立项和取得突出成果的项目予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