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技在线的首发论文可以在中国表面工程上发表吗
可以发在科技类的专刊上啊
㈡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先简支、 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施工监理要点
预制小箱梁施工(后张法) 预制小箱梁施工(后张法) 一、施工前提条件 1 分项工程开工报告等技术资料已审批、交底。 2 台座、张拉平台及龙门吊已经完成。 3 现场施工人员到位,配置合理,工种齐全。 4 预制梁使用的千斤顶、油泵、钢筋加工机械及压浆机 等机械设备均已进场。 5 张拉设备已经相应资质部门标定。 二、施工技术与工艺 1 钢筋 1) 钢筋储存、加工、安装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2) 对于原材及已加工好的钢筋应分类堆放,并做好标 识;钢筋焊接注意搭接长度,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Ⅱ级钢 筋采用结 502 或结 506 焊条;直径 25mm 以上的钢筋应采用 机械连接。横隔板钢筋采取提前制作,整体安装,其他钢筋 在现场绑扎,同时注意预埋钢筋。 3) 钢筋的垫块应采用专用高强砂浆垫块, 纵横向间距均 不得大于 1m,梁底不得大于 0.5m。 4) 桥面板砼的钢筋安设,竖向偏差不应大于 5mm。 2 模板 1) 模板采用大块钢板, 厚度不小于 6mm, 模板应不漏浆, 其平整度、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2)模板隔离剂应认真调制、涂刷,使模板表面隔离剂薄 而均匀,确保梁片色泽一致,表面光洁。 3)当要求梁片设置横坡时,梁翼板必须按横坡预制。 4)要采取可靠措施,有效固定内模,防止内模上浮或下 沉。
3 波纹管、锚垫板安装及定位 1)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 应根据设计文件, 精确固定波纹 管和锚垫板位置。波纹管定位筋间隔和接头长度应不低于规 范要求,接头用塑料胶带缠裹严密,保证不漏浆。 2) 为保证预留孔道位置的精确, 端模板应与侧模和底模 紧密贴合,并与孔道轴线垂直。 3) 钢筋焊接时应做好金属波纹管的保护工作, 如在管上 覆盖湿布,以防焊渣灼穿管壁发生漏浆。 4 钢绞线下料时要通过计算确定下料长度,要保证张拉 的工作长度,下料应在加工棚内进行,切断采用切断机或砂 轮锯,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5 砼浇筑施工 1) 砼的配合比应根据砼的标号、 选用的砂石料、 添加剂 和水泥等级进行设计,多做几组进行比较,除满足砼强度和 弹模要求外,还要确保砼浇注顺路和砼外观质量,选用表面 光洁,颜色均匀的作为施工配合比。 2) 梁体砼灌注采用斜向分段、 水平分层、 一次灌注完成 不设施工缝。施工中应加强观察,防止漏浆,欠振和漏振现 象发生。 3) 要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管道、预埋件、模板,对锚 垫板后钢筋密集区应认真、细致振捣,确保锚下砼密实。 4) 夏季施工时砼混合料的温度应不超过 32 摄氏度,当 超过 32 摄氏度时应采用有效的降温防止蒸发措施,与砼接 触的模板、钢筋在浇注前应采用有效的措施降低到 32 摄氏 度以下。 5) 砼浇注完后要及时进行养生, 在砼表面铺上薄膜或土 工布,要有专人对梁侧面进行不间断的洒水。 6)凡是湿接缝部位,拆模后即进行凿毛。 6 预应力筋张拉施工 1) 张拉前的砼养生时间及强度控制: 砼强度应不小于设 计规定值,至少 7 天或遵从设计规定。 2) 张拉控制程序按规范执行。 3) 梁体预制完成后,出坑时间一般不少于 10 天,存梁 时间一般不宜超过 2 个月,上拱不超过 2cm。
4) 张拉前先做好千斤顶和压力表的校验与张拉吨位相 应的油压表读数和钢丝伸长量的计算,尤其对千斤顶和油泵 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各部分不漏油并能正常工作。 5) 张拉采用油表读数与伸长量双控制的方法。 6) 钢束的张拉采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 对长索更应严格 控制,张拉顺序按设计要求进行,原则上的顺序为:先上后 下,先中间后两边,应对称于构件截面的竖直轴线,同时考 虑不使构件的上下缘砼应力超过容许值。 7) 预应力索初始应力的伸长值应通过后续伸长值的反算 得出。 7 压浆施工 1) 张拉结束后, 立即进行压浆, 压浆具体要求应按规范 执行。 2) 采用的水泥质量应经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压浆。 3) 压浆作业过程, 最少每隔 3 小时应将所有设备用清水 彻底清洗一次,每天用完后也用清水进行冲洗。 4) 压浆过程及压浆后 2 天内气温低于 5℃时,在无可靠 保温措施下禁止压浆作业。温度大于 35℃不得拌和或压浆。 5) 水泥浆压注工作应在一次作业中, 连续进行, 并让出 口处冒出废浆,直至不含水沫气体的废浆排出,其稠度与压 注的浆液相同时停止。 6) 为保证钢绞线束全部充浆, 进浆口应予封闭, 直到水 泥浆凝固前,所有塞子、盖子或气门均不得移动或打开。 三、 施工质量 1 预制时应将伸缩缝预埋筋、 泄水孔、 防撞护栏预埋筋、 通气孔、钢束孔道等设计要求的预埋件全部位置准确装好。 2 梁体砼表面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无明显模板接缝、 无漏浆、无蜂窝、麻面等缺陷,水泡气泡小且少,外观线条 顺畅,边梁翼板边缘线顺直、平整。 3 钢筋、钢筋网加工及安装实测项目见评定标准。 4 后张法实测项目见评定标准。 5 预制梁(板)实测项目见评定标准。 四、安全监理要点 1 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挂牌作业。
2 张拉现场应有明显标志,与该工作无关的人员严禁入 内。 3 张拉平台及施工架应搭设结实牢固。 4 油泵运转不正常情况下,应立即停止,进行检查,在 有压情况下,不得随意拧动油泵或千斤顶各部位的螺丝。 5 油管和千斤顶油嘴连接时应擦拭干净, 防止砂砾堵管, 新油管应检查有无裂纹,接头是否牢靠,高压油管的接头应 加防护套,以防喷油伤人。 6 千斤顶带压工作时,正面不能站人,且不可拆卸液压 系统中任何部件。压浆泵使用应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压浆工作人员应脚穿雨鞋,戴防护眼镜。 7 每次压浆机停用应及时清洗泵及管道,防止下次使用 堵管。 8 钢筋分批分品种堆放等要在明显位置标出。钢筋要离 地在 20cm 以上,进行覆盖,加工好的半成品应堆放在钢筋 加工棚内,防止生锈。 9 已张拉完而尚未压浆的梁,严禁剧烈震动,以防预应 力筋裂断而酿成重大事故。 预制梁安装监理要点 预制梁安装监理要点 一、施工前提条件 1 桥梁墩台已经施工完成,并达到承载强度;垫石、支 座经验收,其标高、平整度、水平度等指标符合要求。 2 对于负责梁片安装的技术、设备操作手等人员应进行 适当的培训,人员配置全面、合理。如应有起重工、电工、 架子工、电焊工、测量员,特别工种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 3 架梁使用的手拉葫芦、电葫芦、千斤顶、架桥机械、 钢轨、枕木、配重设备等机械设备材料均已进场。 4 梁片生产已经满足架设需要并达到设计要求。 二、施工技术与工艺 1 垫石、支座: 1)支承垫石的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用砂浆找 平,顶面标高精确且平整。架梁前应进行检查,避免安装后 支座与梁底发生偏歪、 不均匀受力或脱空现象。 梁板安放后, 还应再次检查,使梁、板就位准确且与支座密贴,就位不准
确时,或支座与梁板不密贴时,必须吊起,采取措施,使梁 就位准确、支座受力均匀。 2) 支承垫石内或梁底有钢板的, 务必保证钢板的型号和 表面标高。钢板底部的砼必须振捣密实,不得出现钢板悬空 现象。 3) 所有自制支座预埋钢板与其钢筋焊好后应进行热浸 镀锌;由厂家成套购买的支座,应要求厂家将上下钢板进行 热浸镀锌,运输中加以保护;盆式支座的钢、铁件也应要求 热浸镀锌。热浸镀锌防锈处理应参照《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 施设计技术规范》波型梁护栏的要求实行,螺栓、螺母、垫 圈采用镀锌处理,并应清理螺纹或离心处理。 4) 支座的上下钢板定位螺栓应切割平齐,不得妨碍支 座自由变位。支座防尘罩应及时敷设。 5)应全面检查支座的各项性能指标,包括支座长、宽、 厚、硬度、容许荷载、容许最大温差以及外观检查等,如不 符合设计要求时,不得使用。 6)在桥面铺装层和防撞护栏完成后,还应特别注意检 查边梁(板)的支座承压情况,并采取上述措施确保支座均 匀受力。 7)支座安装后要及时清理杂物,拆除临时支座或其它 临时固定设施。 2 预制梁安装 1) 梁体吊离台座时应检查梁底的砼质量(主要是空洞、 露筋、钢筋保护层等) ,为保证梁体的安装精度,安装前应 保证预制梁符合质量要求,为此运送至现场前必须附有合格 证明材料。 2) 预制梁安装时,应注意上下工序的衔接。如果在安 装时与设计规定的条件不同,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提出有 效的措施。 3) 检查支撑结构的尺寸、标高、平面位置和墩台支座 与梁体支座尺寸,清除支座钢板的铁锈和砂浆等杂物。 4) 梁体安装就位在固定前,应进行测量校正,符合设 计要求后,才允许焊接或浇注接头砼,在焊完后必须进行复 核,并做好记录。
5) 梁体接头砼应用设计规定强度的砼和符合施工缝处 理要求的方式进行浇注。在接头处钢筋的焊接或金属部件的 焊缝必须经过隐蔽工程验收后,方可浇注接头砼。 6)梁体安装就位后,应做到各梁端整齐划一,梁端缝 顺直,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3 架梁: 1) 桥梁梁片架设应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架桥机(图 5.5.1) ,不得采用人字桅杆架设。 2) 梁板初吊时,应先进行试吊。试吊时,先将梁吊离 支承面约 2~3cm 后暂停,对各主要受力部位的作用情况作 细致检查,经确认受力良好后,方可撤除支垫,继续起吊。 3)预制梁的起吊、纵向移动、落低、横向移动及就位 等,均需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并按预定施工顺序妥善进行。 4) 梁体安装中,应随时注意梁体移动时与就位后的临 时固定(支撑) ,防止侧倾。 5) 梁体的安装顺序应根据架桥机性能确定,一般应由 边至中再至边进行安装。 6) 梁片的起吊应平稳匀速进行, 两端高差不大于 30cm, 梁片下放时,应先落一端,再落另一端,确认梁片两端侧斜 撑已固定完好,方可拆除吊具。捆绑钢丝绳与梁片底面、侧 面的拐角接触处,必须安放护梁铁瓦或胶皮垫 7) 梁片装车时,梁的重心线与车辆纵向中心线的偏差 不得超过 10mm,梁片应按设计支点放置,梁片不得偏吊、偏 放,放落梁时,应先撑好再松钩。汽车和牵引车运梁时,走 行速度不得超过5km/h。送梁车前后均应有专人负责指挥。 8) 在铺设移跨轨道时,横向坡度要水平,纵向坡度不 得超过 3%。枕木距离应能确保安全。 4 负弯矩预应力施工 1)负弯矩预应力施工时间相对靠后,应做好孔道封口 保护及锚垫板的防锈处理。 2) 不得先穿束后浇筑梁端连续段砼,梁端连续段砼强 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穿束进行负弯矩预应力施工。 3)张拉前对预留孔道应用通孔器或其它可靠方法进行 检查。
4)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 时,按先短后长束并待短束封槽砼强度达到 80%以上方可张 拉长束的顺序进行。 5)端部预埋板与锚具和垫板接触处的焊渣、毛刺、砼 残渣等应清除干净,封端砼槽口清理合格后方可浇筑砼。 三、 施工质量 1 安装后构件不得有硬伤、掉角和裂纹等缺陷。 2 梁板就位后湿接缝要及时浇筑,相邻梁板之间的缝隙 嵌填要密实。 3 支座接触必须严密,不得有空隙,位置必须符合设计 要求。 4 活动支座必须按规定注入润滑材料。 5 梁、板安装实测项目见评定标准。 6 支座安装规定值或允许偏差见相关规范。 四、安全监理要点 、 1 为保证架梁的质量和安全,操作人员应为专业队伍。 架梁现场应有明显标志,与该工作无关的人员严禁入内。 2 使用钢轨轨道的,钢轨的两侧必须设置限位装置,并 经常检查限位装置的完好性。 3 滑轮运转不正常情况下,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检 查。钢丝绳必须每天检查。 4 作为架梁时工作人员行走的“天桥” ,必须设置严格、 规范的防护栏杆,确保施工安全。 5 加强起重吊装设备检修,对所有起重、运输工具设备, 使用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特别是重型吊装机械,必须经过 荷重试吊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在统一指挥下进行作业。
㈢ 技术论文是什么样子的给个工程方面的范文吧!
浅谈山区的地基处理
【摘要】:文章从地基处理的目的出发,结合地山区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地基处理方法的效果,提出一种综合的地基处理方式。
【关键字】:山区 地基处理 不均匀沉降 稳定性
【Abstract】:The paper start from the purpose of foundation treatment,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mountain areas and the effects of exist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and proposed a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Key words】: Mountain areas, Foundation treatment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Stability
一、地基处理的目的:
地基是指承托建筑物基础的这一部分范围很小的场地。也就是说承受由基础传来荷载的土层(或岩)称为地基。位于基础底面下第一层称为持力层,在其以下的土层统称为下卧层。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保证其安全与正常使用。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强度及稳定性问题。当地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支承上部结构的白重及外荷载时,地基就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2)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当地基在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变形时,会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特别是超过建筑物所能容许的不均匀沉降时,结构可能开裂破坏。沉降较大时,不均匀沉降往往也较大。湿陷性黄土遇水而发生剧烈的变形也可包括在这一类地基问题中。
(3)地基的渗漏量或水力比降超过容许使时,会发生水量损失,或因潜蚀和管捅而可能导致失事。
(4)地震、机器以及车辆的振动、波浪作用和爆破等动力荷载可能引起地基土,特别是饱和无鼓性土的液化,失稳和震陷等危害。
二、山区的地质特点山区建筑地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与平原地区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地面高差悬殊很大。自然地面高低不平、高差起伏较大。平整场地中大挖大填的结果, 容易形成不均匀的半挖半填地基, 往往使同一建筑物的基础分位于挖方区, 而另一部分位于填方区。此种情况, 如果不采取技术处理措施, 很容易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造成建筑物开裂甚至发生倾斜、倒塌等恶性事故。
2、基岩起伏变化较大。由于基岩起伏,上覆土层的厚度不同,常遇到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 一般指坡度10%) 、石芽密布并有出露、大块孤石( 在山前洪积层中或冰碛层中经常出现) 或个别石芽出露, 自然形成软、硬不均的土岩组合地基。若建筑物基础直接坐落在该种地基上, 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导致建筑物开裂, 影响使用。
3、地质构造成分复杂。山区地基土层分布变化较大, 在平面与竖向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不但层次多, 而且各种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相差悬殊, 表现为土层分布极不均匀。
4、局部软弱土层。山区常遇到有古(老)池塘,河道沟渠的淤泥细砂,软塑状粘性土层等局部软弱土层,一般面积不大,对一个建筑物地基的影响虽只是局部的,但如果处理不当,易产生基础不均匀沉降。
山区经常还会出现多种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岩溶、土洞强烈发育等, 易对工程建设造成直接的严重危害或潜在的破坏威胁。 由于山区起伏不平,和风化作用或地表水渗入坡体,使粘性土软化、液化,使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土体可能产生滑动而丧失稳定而造成滑坡或方,对建筑物和人身造成危害。
三、针对山区的特殊地基的处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l、桩基础。采用爆扩桩、灌注极,打入桩穿过软弱土层,将基础支撑在坚硬土(石)层上,使建筑物的沉降差满足设计要求,这种方法能同时取代或减少地基处理和开挖基坑的土方工程,可以节约人力和缩短工期,山区普遍采用此法。要使桩基础达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安全可靠,必须做到精心设计和精心施工,否则虽采用了桩基础也会发生问题。 2、充分利用上覆土层,尽量采用浅基础。当地基上部土层的强度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厚度,其下分别为软弱土后和硬土层时,应优先采用浅基础较为经济合理。 3、换土。换土有两种,一种是以硬换软,一种是以软换硬。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整个建筑物的均匀沉降。一般来讲,在一个建筑场地内,硬地基少,软地基多。它采用以软换硬的换土法(又叫褥垫)。若软地基少,硬地基多,宜采用以硬换软的换土法。若软硬地基各一半,宜采用设置沉降缝与局部换上相结合的方法。 4、用梁板跨越软弱土层区。此方法的成本较高,工程上不常见。
5、为防止滑坡、塌方常使用的方法是砌挡土墙和护坡墙或在保护坡上种植草皮,在斜坡地段还应在坡顶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疏导地面水及地下水,避免渗入坡体内。
四、综合处理
下面假象一种典型的山区地质环境来介绍一种地基处理方式:
假设:建设场地在某山中部,南北长50米,东西长200米。东西两边都有山沟。场地南边高北边低,地质勘查表明东面上覆土层厚,5米左右,沙土,逐渐过渡到西面,西边上覆土层厚,20米左右,分别是沙土,厚2米,其下为中沙,厚18米,其下是基岩,场地内无地下水,山上部的植被稀少。拟在此处建一高层建筑。
对于这样的工程,首先肯定要平整场地,这就需要在各边边设置挡土墙,由于场地的下是主要是沙,因此可以直接采用连续的水泥搅拌桩代替挡土墙,这样就相当于把场地的地基围起来了。接下来是解决地基的承载力的问题,对于地基的承载力,这里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打入桩形成复合地基,由于四面的挡土墙已经把地基围起来了,桩的打入对给地基有挤密作用,桩也相当于三面受压,承载力能得到提高,至于具体能提高多少,这需要到现场进行试验在确定。其缺点是不均匀沉降未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在全场地内搅入一定量水泥砂浆,然后直接在上面采用浅基础。这种方式等于把整个场地形成一个三面受压的混泥土块,能解决不均匀沉降和承载力问题。缺点是造价可能较高。三是:把场地按在上覆土层厚度分成三块,最厚的的地方采用桩基础,最薄的地方搅入水泥浆,中等的地方采用桩基础和搅入水泥浆相结合的形式,这样能满足承载力要求,而且不均匀沉降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作为一个假想,这些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其实回到原点,山区地基处理的目的和平原一样,都是为了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只是山区特殊在其地质环境,所以地基的处理也显得较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查清工程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找出场地的特殊性和通性。采取对场地花费最少又有最好的效果的方式才是最优的地基处理方式。以下是几点建议:
1、合理地利用填土地基。山区建设中,平整场地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较多填土区,合理地利用填土地基,对山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填土地基的关键是提高填土的密实度(由于山区的挖土中淤泥质土较少,提高其密实度通常可以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或者用其他的加固方式加固它。因此,要统一规划,安排好平整场地,地车上压实处理及基础施工的综合方案,提高填土质量。 2、重视不均匀沉降。山区建设软硬不均地基比较复杂,在设计时应考虑减少建筑物的沉降差。在满足承载力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桩基础之外的方式,或者综合考虑,尽量做到能满足要求又经济。能用排架结构的地方尽量选用排架结构。为了保证质量,在现场进行试验确定承载力是非常必要的。3、对有代表性的软、硬不均地基的建筑物应加强沉降观测。如遇到不均匀沉降过大等要及时采取托换等方式加固。
参考文献:《地基处理实用技术》左名麟等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年。
《山西建筑》2006年11期 张英等《山区地基处理》
《山西建筑》2007年30期 杨东冬《山区地基特点及技术处理措施》
㈣ 表面工程论文
老邵啊 原来是.....
㈤ 建筑施工技术论文
贾啊
㈥ 首发论文可以在中国表面工程上发表吗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
列现象
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
㈦ 金属表面改性技术(PVD、CVD、表面化学热处理)工程硕士论文,想找人帮忙写一篇这样的文章
金属、材料方面的论文在 轻风论文网很多的哦,你可以参考下,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下他们的在线辅导老师,我之前也是求助他们帮忙的,很快就给我了,当时还是 轻风论文的 王老师帮忙的,态度不错,呵呵,相对于一些小机构和个人 要靠谱的多.
这里还有些资料,你参考下.
金属表面新型无铬化学转化膜的研究
本论文研究了金属表 面无铬化学处理的几种新方法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Ⅰ.镁合金AM60上的一种硅酸盐/钨酸盐复合转化膜;Ⅱ.镀锌钢 板上有机-无 机复合钝化膜;Ⅲ.二氧化硅溶胶对磷化膜的改性。Ⅰ.研究了一种镁合 金AM60上的硅酸盐/钨酸盐复合转化膜处理的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该膜层 是一种干涸河床状的的微观膜 层结构,电化学极化 曲线测试表明该转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X射线衍射谱(XR D)表明膜层是一种非晶相结构, 能谱(EDX)对膜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膜层主要 成分为钨的化合物,镁、铝以及锰的氧 化物。得出的最佳配方和成膜工艺是:Na2SiO3:4g/L,Na2WO4:10g/L,KClO4:4 g/L,KMnO4:2 g/L;pH 4,温度50℃,浸渍时间10分钟。Ⅱ.研究了一种有机-无机膜处 理热镀锌板的方法,采用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作为成膜剂,加入有缓蚀作用的钒酸盐和钨酸盐,形 成了这种复合膜层体系。重点研究了不同纳 米二氧化硅对其的改性作用,通过SEM观察、盐水浸泡及塔菲尔极化曲线方法对比了 纳米SiO2溶胶 和纳米SiO2粉体的加入对膜层外观及耐蚀性的影 响,发现这两种纳米材料的加入都可以改善膜层干燥过程中易干裂的情况,提高了膜层的致密性 ,尤其是以胶体二氧化硅改性的 效果较好,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与树脂之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化学键合,且纳米颗粒附着在 膜层表面起到一定的 保护作用。钒酸盐和钨酸盐加入该体系进 一步提高了 膜层的耐蚀性,钝化膜最佳干燥温度是14 0℃,其钝化机理及优化配方还在进一步研究中。Ⅲ.研究了 一种二氧化硅溶胶对磷化膜的改性方法,在磷化之前采用二氧化硅溶胶液对金属进行处理,发现这 种溶胶液处理具有 有类似表面调整的作用,细化了磷化膜晶粒,提高了膜层的致密性 ,塔菲尔极化曲线结果表明SiO2溶胶 处理后磷化膜的耐蚀性得到了提高。这种结晶细化作用对 于多种金属底材都适用。这可能是因为S iO2溶胶粒子吸附在金属的表面提供了大量的活性点,有利于形成更致 密的磷化膜结晶.
参考下这篇文章,或许有帮助。不过建议先问下轻风论文网的老师,他们针对性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