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消防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有哪些
(一)灭火系统的安装技术要点
1.消火栓灭火系统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若管径≤100mm时,采用螺纹连接;大于100mm采用法兰或卡箍式连接。阀门通常采用闸阀或蝶阀。消火栓箱安装分为明装、暗装和半明装,管道通过钢筋混凝 土水箱壁,应安装刚性或柔性防水套管。安全阀、压力表、泄水管、水位指示器、消防水泵等,应符合规范要求。安装在室外的地上、地下式消防水泵接合器,温度在—20℃以下时应采取相适应的保温 措施,以防冻结。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管子公称直径≤100mm时,应用螺纹连接;其他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喷头布置的水平距离应根据火灾危险等级确定。 报警阀组安装应先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在进行报警阀 辅助管道的连接。水力警铃应安装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外墙上,应方便检修。
3.干粉灭火系统管道包括气体管道和干粉管道,这两种管道要求洁净,不能锈蚀。
4.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前应对灭火剂贮存容器,容器阀、选择阀、液体单向阀、喷嘴和阀驱(起)动装置等系统组件进行外观检查。系统安装前应检查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充装量与充装压力,并 对选择阀、液体单向阀、高压软管和阀驱(起)动装置中的气体单向阀逐个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容器的储存区域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二氧化碳储存容器(瓶组)及配套的容器阀、单向阀 和集流管应设置在专用房间内,安装在有可能引起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等场所的气体灭火管道,应设防静电接地装置。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技术要点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配管、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火灾探测器分成感温、感烟或感光探测器、气体探测器和复合探测器五种基本类型。探测器安装距墙壁、粱边的水平距离≥0.5m 。探测器周围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送风口的水平距离≥1.5m 。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倾斜安装时,倾斜角≤45℃。
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在墙上距地面(楼)高度1.5m处。应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按钮的外接导线,应留有10cm以上的余量。
4.火灾报警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是,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1.5m处。落地安装时,底边高出地坪0.1~0.2m。 控制器的主电源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
5.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6.系统的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金属管,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前,先对探测器、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 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继续运行120h 无故障后,填写调试报告。
(三)高层建筑送风、排烟系统施工要点
1.防火阀应单独吊装。从防火墙至防火阀的风道应采用厚度为1.5mm以上的钢板制作。
2.送风、排风口的安装,须在风口外配δ=2.0mm钢制法兰短管,并将法兰固定在风管上,然后将送风口外框固定在短管上,最后将百叶风口和防火阀连接。
3.通风排烟管道材质和制作要求,
排烟系统风管板厚若无要求,可按高压系统风管板厚选择。世纪星介绍非金属复合风管板材的覆面材料必须为不然材料,具有保温性能的风管内部绝热材料应不低于难燃B1级。风管制作所采用的连接件均为不 燃或难燃B1级材料。
防排烟系统风管的耐火应符合设计规定,风管的本体、框架、连接固定材料与密封垫料,阀部件、保温材料以及柔性短管、消声器的制作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
❷ 消防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有哪些
(一)灭火系统的安装技术要点
1.消火栓灭火系统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若管径≤100mm时,采用螺纹连接;大于100mm采用法兰或卡箍式连接。阀门通常采用闸阀或蝶阀。消火栓箱安装分为明装、暗装和半明装,管道通过钢筋混凝 土水箱壁,应安装刚性或柔性防水套管。安全阀、压力表、泄水管、水位指示器、消防水泵等,应符合规范要求。安装在室外的地上、地下式消防水泵接合器,温度在—20℃以下时应采取相适应的保温 措施,以防冻结。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管子公称直径≤100mm时,应用螺纹连接;其他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喷头布置的水平距离应根据火灾危险等级确定。 报警阀组安装应先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在进行报警阀 辅助管道的连接。水力警铃应安装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外墙上,应方便检修。
3.干粉灭火系统管道包括气体管道和干粉管道,这两种管道要求洁净,不能锈蚀。
4.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前应对灭火剂贮存容器,容器阀、选择阀、液体单向阀、喷嘴和阀驱(起)动装置等系统组件进行外观检查。系统安装前应检查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充装量与充装压力,并 对选择阀、液体单向阀、高压软管和阀驱(起)动装置中的气体单向阀逐个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容器的储存区域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二氧化碳储存容器(瓶组)及配套的容器阀、单向阀 和集流管应设置在专用房间内,安装在有可能引起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等场所的气体灭火管道,应设防静电接地装置。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技术要点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配管、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火灾探测器分成感温、感烟或感光探测器、气体探测器和复合探测器五种基本类型。探测器安装距墙壁、粱边的水平距离≥0.5m 。探测器周围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送风口的水平距离≥1.5m 。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倾斜安装时,倾斜角≤45℃。
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在墙上距地面(楼)高度1.5m处。应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按钮的外接导线,应留有10cm以上的余量。
4.火灾报警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是,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1.5m处。落地安装时,底边高出地坪0.1~0.2m。 控制器的主电源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
5.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6.系统的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金属管,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前,先对探测器、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 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继续运行120h 无故障后,填写调试报告。
(三)高层建筑送风、排烟系统施工要点
1.防火阀应单独吊装。从防火墙至防火阀的风道应采用厚度为1.5mm以上的钢板制作。
2.送风、排风口的安装,须在风口外配δ=2.0mm钢制法兰短管,并将法兰固定在风管上,然后将送风口外框固定在短管上,最后将百叶风口和防火阀连接。
3.通风排烟管道材质和制作要求,
排烟系统风管板厚若无要求,可按高压系统风管板厚选择。世纪星介绍非金属复合风管板材的覆面材料必须为不然材料,具有保温性能的风管内部绝热材料应不低于难燃B1级。风管制作所采用的连接件均为不 燃或难燃B1级材料。
防排烟系统风管的耐火应符合设计规定,风管的本体、框架、连接固定材料与密封垫料,阀部件、保温材料以及柔性短管、消声器的制作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
❸ 消防工程设计标准规范有哪些
消防工程设计标准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_50140-2005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自动喷淋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40-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
希望你帮助到你
❹ 消防工程技术标里边包含的施工技术措施有哪些项
一、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1、消防报警系统主要施工方法
2、喷淋系统主要施工方案
3、消火栓系统主要施工方法
4、通风排烟系统主要施工方法
5、防火卷帘门施工方法
6、系统调试、验收
二、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三、劳动力计划表
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
五、施工总平面图(未另附表)
六、临时用地表
七、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八、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九、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十、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十一、技术组织措施
十二、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技术措施
十三、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十四、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扰民噪音基础措施,降低环境污染技术措施)
十五、地下管线及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十六、成品保护方案
十七、文档资料管理体系及管理措施
十八、用水用电计划
十九、售后服务计划
以上答案由问问我建筑综合服务平台整理发布
❺ 消防工程技术标内容怎么做
一、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1、消防报警系统主要施工方法
2、喷淋系统主要施工方案
3、消火栓系统主要施工方法
4、通风排烟系统主要施工方法
5、防火卷帘门施工方法
6、系统调试、验收
二、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三、劳动力计划表
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
五、施工总平面图(未另附表)
六、临时用地表
七、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八、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九、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十、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十一、技术组织措施
十二、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技术措施
十三、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十四、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扰民噪音基础措施,降低环境污染技术措施)
十五、地下管线及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十六、成品保护方案
十七、文档资料管理体系及管理措施
十八、用水用电计划
十九、售后服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