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程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流体力学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流体力学

发布时间:2021-08-13 11:33:16

1.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又是怎样的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

1培养目标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3人才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4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流体力学

5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 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硕士 博士

6专业实验

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流体力学实验 等

7知识结构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8就业方向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等!

9修业年限

四年开设院校( 非按排名排列)

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郑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

西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新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

德州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南昌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广西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吉林化工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邵阳学院佳木斯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工业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长江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沈阳化工学院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西华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山西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藏大学陕西理工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南华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长春工程学院河南城建学院集美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青岛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烟台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理工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蓝天学院平顶山学院运城学院贵州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武汉科技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交通大学沈阳工程学院辽宁科技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方科技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中北大学朔州校区

2. 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这个专业怎么样

这几年非常好就业,一般都进了中建,中铁,中交,路桥等大型施工单位。不过工作很辛苦,没办法,道桥专业就是这个样子!就怕再过几年,中国的道路都修的差不多的时候,就不那么好就业了!

3. 大学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目录[隐藏]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编辑本段]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编辑本段]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编辑本段]主要专业实验
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等
[编辑本段]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编辑本段]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
[编辑本段]修业年限
四年
[编辑本段]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开设院校 烟台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西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贵州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五年)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商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商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南京化工大学 江苏大学 扬州大学 东华理工学院 集美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五邑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西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上海水产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燕山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年) 哈尔滨工程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石油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吉林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茂名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青岛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 苏州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郑州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长春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 中原工学院 新疆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其中粗体为国家重点学科)

能源动力学 目录[隐藏]

一、我国能源动力学科高等教育发展 1. 形成时期
2.计划经济的调整
3.新的调整
4.现状
5. 国外相应专业设置的对比
二、能源动力学科面临的形势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国防安全问题
三、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主要特点 1. 与环境问题的密切相关性
2. 不同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性
3. 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发展计划的依赖性
4. 基础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5. 专业方向的对口性
四、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要点1. 中长期发展规划
2. 对能源人才培养的要求
1. 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体系
2. 不同规格的培养目标初探
(1)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
(2)国内部分大中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
(3)部分高校中进行建设大机类专业的探索
(4)建议教育部促成继续教育制度
一、我国能源动力学科高等教育发展 1. 形成时期
2.计划经济的调整
3.新的调整
4.现状
5. 国外相应专业设置的对比
二、能源动力学科面临的形势 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国防安全问题
三、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主要特点 1. 与环境问题的密切相关性
2. 不同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性
3. 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发展计划的依赖性
4. 基础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5. 专业方向的对口性
四、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要点 1. 中长期发展规划
2. 对能源人才培养的要求
1. 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体系
2. 不同规格的培养目标初探
(1)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
(2)国内部分大中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
(3)部分高校中进行建设大机类专业的探索
(4)建议教育部促成继续教育制度

[编辑本段]一、我国能源动力学科高等教育发展
1. 形成时期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由于受当时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汽轮机、内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及低温专业。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六七十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昆明工业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新的挑战
能源动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方面改革的深化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制的转换、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以及能源动力领域技术的发展,并考虑到我国核科技工业“十一五”以及到2020年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我国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储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及可开采年限十分有限。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化石能源剩余可储采比煤炭为92年,石油20.5年,仅为世界储采比的一半;天然气为63年,优质能源十分匮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逐年提高,能源安全面临挑战,存在着十分危险的潜在危机,比世界总的能源形势更加严峻。现在,能源资源的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从伊拉克战争及战后重建,到中日双方在俄罗斯输油管线走向上的角逐等一系列国际问题,无不是国家间能源战略利益冲突、斗争的具体反映。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迫切、更具重大意义。 2. 不同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性
能源动力学科的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以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就涉及到以下各学科:(1)热学学科;(2)力学学科;(3)机械制造学科;(4)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学科;(4)水力发电学科;(5)化学学科。为适应21世纪初我国能源学科发展的需要,应当在各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适当安排各个有关学科的知识。美国设有机械系的各高等院校,之所以专业的研究范围如此之宽(除了机械与热流科学外还包括信息控制,生物力学, MEMS等) ,也是与本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密切相关的。类似地,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不但要以传统的热、力、机械、强/弱电等为专业基础,还与新兴的信息、生命、生物以及能源等相互交叉。
3. 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发展计划的依赖性
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国家的发展政策。最典型的是核工程专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在核能发电上没有投资新建项目,使得我国各高校的有关核能发电方向的教师都一度没有足够的学生,有的甚至准备转业。以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核电,情况就有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需要核能专业毕业生的数目超过了可分配毕业生的人数。
4. 基础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节能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节能的知识不仅能源动力学科的学生应当掌握,也是几乎所有工科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这就要求不仅要做好本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也应当承担起向所有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节能技术教学的任务。
5. 专业方向的对口性
目前,我国能源动力学科的不同专业方向服务于不同的工程技术领域,还多少带有产品专业的烙印。不仅在冷的方向与热的方向中,主导专业的工作机械与系统差别巨大(例如制冷机与发电厂),就是在同一个专业方向,例如热方向中,锅炉与 汽轮机就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旨在以零距离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与学校,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学生能到对口的专业单位工作,及时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些专业工厂希望能找到进厂后能立即从事本专业具体技术工作的学生,而目前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不能满足这些单位的需要。所以,急需解决以能源动力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与目前能源动力类大部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强调专门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以上这些特点是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确定发展战略时必须予以充分关注的。
[编辑本段]四、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要点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21世纪我国在能源问题上面临的挑战是:(1)人均能耗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4.8亿吨标准煤,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总量虽大,但人口过多,人均能耗水平很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能源效率低:我国能源效率约为31.4%,与先进国家相差10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先进国家高出30%以上;(3)人均能源资源不足:中国拥有居世界第一位的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位的煤炭探明储量,石油探明采储量居第11位。但中国人口众多,我国煤炭人均探明储量是世界人均值208吨的70%,石油人均探明储量为世界人均数的11%,天然气为世界人均数的4%;即使水能资源,按人均数也低于世界人均值;(4)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需要调整:我国高度依赖煤炭的消费,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占75%,过多地使用煤炭必然会带来效率低 、效率差、环境污染严重的后果。 针对上述我国能源状况,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些现状与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是我们考虑能源动力类培养方案的基本依据。
1. 中长期发展规划
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是:以保障供应为主线,实施“节能优先、供应安全、结构优化、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远近结合、分阶段部署,争取用三个15年,初步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节能优先战略 提高能源利用率是确保我国中长期能源供需平衡的先决条件,中国人口基数大,到下世纪中叶将超过15亿。无论是从国内资源还是世界资源的可获量考虑,中国只有创造比目前工业化国家更高的能源效率,才可能在有限的资源保证下,实现高速经济增长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水平。如果用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替代现有落后技术和设备,全部节能潜力可达目前能源消费量的50%,如用国内已有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落后设备的更新,总节能潜力可达目前能源消费量的30%。 (2)优化能源结构 从世界各国发展趋势看,工业化国家无一例外均采用了以油、气燃料为主的能源路线,逐步减少固体燃料的比例是世界各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系统成本,提供优质能源服务的必然选择。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维持着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结构,但随着消费量的增大,其弊端日益明显。 中国要改变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状态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由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巨大,优质能源所占比例过小,先进国家油气比例在60%以上,中国现在为20%,到2020年,水电和核电可分别占一次能源的10%和3.7%。可见能源供应优质化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去发展多种优质的清洁能源。从全国来看,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某些大城中可否先行,率先实现能源供应的优质化? (3)发展清洁煤技术 煤炭在未来几十年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因此清洁地利用煤炭必将是能源工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从长远来看,应减少煤炭在终端的直接利用,提高煤炭转换为电力和气体、液体燃料的比例,必须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 (4)适当发展核电 ,加快核电国产化 充分利用我国已经形成的核电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能力,以我为主、中外合作,以有竞争力的电价为目标,实现核电国产化。同时,积极支持我国自行开发新一代核电站工作,为“十一五”及以后核电的发展奠定基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4年度)”中,将核电及核燃料设备、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等也列为重点领域。 (5)保证能源供应安全 为了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降低进口的风险,拟采取以下措施替代石油:一是水煤浆代油,此技术应积极推广;二是煤合成液体燃料,现在中国分别与美国、日 本、德国等合作研究开发;三是生物质液化,可引进技术或进行合作生产;四是发展天然气汽车和电动汽年。 (6)提供优惠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从根本上来说,只有可再生能源才是清洁能源。因而,可再生能源是我们最终的追求目标。近年来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技术逐步趋于成熟,经济上也逐步被人们接受。欧洲一些国家拟在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 的比例达到10%,中国政府也制定了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要求 在15年中实际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数量从目前的近300Mtce增长到390Mtce。
2. 对能源人才培养的要求
上述我国能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今后5~10年内能源动力学科专业发展战略提出了以下几方面要求:(1)要大力培养具备洁净煤燃烧技术知识的人才。(2)要大力培养从事核电和水电技术工作的人才。(3)要培养具备从事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技术工作的人才。(4)要使所有培养的人才掌握节能理论与基本节能技术。(5)大力加强能源预测与规划人才的培养。五、我国能源动力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模式
1. 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体系
(1)多层次——根据我国当前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能源动力学科的人才层次可分为:博士-硕士-本科-专科。 (2)多规格——在本科层次中,根据学校的定位不同,可以区分为以下4种人才规格:1)研究型大学(更为确切地应为研究型专业)毕业生。2)教学研究型大学毕业生。3)教学为主型大学毕业生。4)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
2. 不同规格的培养目标初探
(1)研究型大学毕业生——培养学术型以及复合型(研究与应用)人才,是研究生考生的主要来源;专业教学内容可偏于通识(详细要求与规格待补充)。 (2)教学研究型大学毕业生——培养学术和应用型人才为主,部分学生构成研究生的考生源;教学内容以宽口径专业为主。 (3)教学为主型大学毕业生——培养应用型为主,部分学生为复合型,专业教学内容可以宽口径及大模块相结合。 (4)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培养应用型学生,专业教学内容以大模块为主。六、能源动力学科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建设课题

4. 长沙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流体力学研究生就业怎样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总体来说就业问题不大,只要能吃苦耐劳;
如果一定要找到搞流体力学的职业,相对要难点,已考虑去科研中心。

5. 长沙理工大学的优势专业有哪些

长沙理工大学的优势专业包括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交通运输。

王牌专业应该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下面分别介绍下这几个专业

1、土木工程专业

共下面是土木工程专业的详细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6. 热能与动力工程考研都考哪些内容长沙理工大学的怎么样

热能与动力工程考研主要考《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制冷原理》等
长沙理工还不错,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努力,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

7. 被动房涉及哪些热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热能与动力工程 目录[隐藏]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 (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编辑本段]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编辑本段]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编辑本段]主要专业实验
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等
[编辑本段]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编辑本段]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
[编辑本段]修业年限
四年
[编辑本段]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开设院校 烟台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西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贵州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五年)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商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商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南京化工大学 江苏大学 扬州大学 东华理工学院 集美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五邑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西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上海水产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燕山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年) 哈尔滨工程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石油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吉林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茂名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青岛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 苏州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郑州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长春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 中原工学院 新疆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其中粗体为国家重点学科)

能源动力学 目录[隐藏]

一、我国能源动力学科高等教育发展 1. 形成时期
2.计划经济的调整
3.新的调整
4.现状
5. 国外相应专业设置的对比
二、能源动力学科面临的形势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国防安全问题
三、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主要特点 1. 与环境问题的密切相关性
2. 不同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性
3. 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发展计划的依赖性
4. 基础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5. 专业方向的对口性
四、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要点1. 中长期发展规划
2. 对能源人才培养的要求
1. 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体系
2. 不同规格的培养目标初探
(1)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
(2)国内部分大中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
(3)部分高校中进行建设大机类专业的探索
(4)建议教育部促成继续教育制度
一、我国能源动力学科高等教育发展 1. 形成时期
2.计划经济的调整
3.新的调整
4.现状
5. 国外相应专业设置的对比
二、能源动力学科面临的形势 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国防安全问题
三、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主要特点 1. 与环境问题的密切相关性
2. 不同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性
3. 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发展计划的依赖性
4. 基础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5. 专业方向的对口性
四、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要点 1. 中长期发展规划
2. 对能源人才培养的要求
1. 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体系
2. 不同规格的培养目标初探
(1)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
(2)国内部分大中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
(3)部分高校中进行建设大机类专业的探索
(4)建议教育部促成继续教育制度

[编辑本段]一、我国能源动力学科高等教育发展
1. 形成时期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由于受当时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汽轮机、内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及低温专业。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六七十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昆明工业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新的挑战
能源动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方面改革的深化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制的转换、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以及能源动力领域技术的发展,并考虑到我国核科技工业“十一五”以及到2020年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我国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储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及可开采年限十分有限。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化石能源剩余可储采比煤炭为92年,石油20.5年,仅为世界储采比的一半;天然气为63年,优质能源十分匮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逐年提高,能源安全面临挑战,存在着十分危险的潜在危机,比世界总的能源形势更加严峻。现在,能源资源的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从伊拉克战争及战后重建,到中日双方在俄罗斯输油管线走向上的角逐等一系列国际问题,无不是国家间能源战略利益冲突、斗争的具体反映。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迫切、更具重大意义。 2. 不同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性
能源动力学科的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以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就涉及到以下各学科:(1)热学学科;(2)力学学科;(3)机械制造学科;(4)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学科;(4)水力发电学科;(5)化学学科。为适应21世纪初我国能源学科发展的需要,应当在各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适当安排各个有关学科的知识。美国设有机械系的各高等院校,之所以专业的研究范围如此之宽(除了机械与热流科学外还包括信息控制,生物力学, MEMS等) ,也是与本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密切相关的。类似地,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不但要以传统的热、力、机械、强/弱电等为专业基础,还与新兴的信息、生命、生物以及能源等相互交叉。
3. 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发展计划的依赖性
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国家的发展政策。最典型的是核工程专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在核能发电上没有投资新建项目,使得我国各高校的有关核能发电方向的教师都一度没有足够的学生,有的甚至准备转业。以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核电,情况就有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需要核能专业毕业生的数目超过了可分配毕业生的人数。
4. 基础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节能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节能的知识不仅能源动力学科的学生应当掌握,也是几乎所有工科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这就要求不仅要做好本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也应当承担起向所有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节能技术教学的任务。
5. 专业方向的对口性
目前,我国能源动力学科的不同专业方向服务于不同的工程技术领域,还多少带有产品专业的烙印。不仅在冷的方向与热的方向中,主导专业的工作机械与系统差别巨大(例如制冷机与发电厂),就是在同一个专业方向,例如热方向中,锅炉与 汽轮机就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旨在以零距离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与学校,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学生能到对口的专业单位工作,及时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些专业工厂希望能找到进厂后能立即从事本专业具体技术工作的学生,而目前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不能满足这些单位的需要。所以,急需解决以能源动力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与目前能源动力类大部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强调专门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以上这些特点是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确定发展战略时必须予以充分关注的。
[编辑本段]四、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要点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21世纪我国在能源问题上面临的挑战是:(1)人均能耗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4.8亿吨标准煤,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总量虽大,但人口过多,人均能耗水平很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能源效率低:我国能源效率约为31.4%,与先进国家相差10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先进国家高出30%以上;(3)人均能源资源不足:中国拥有居世界第一位的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位的煤炭探明储量,石油探明采储量居第11位。但中国人口众多,我国煤炭人均探明储量是世界人均值208吨的70%,石油人均探明储量为世界人均数的11%,天然气为世界人均数的4%;即使水能资源,按人均数也低于世界人均值;(4)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需要调整:我国高度依赖煤炭的消费,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占75%,过多地使用煤炭必然会带来效率低 、效率差、环境污染严重的后果。 针对上述我国能源状况,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些现状与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是我们考虑能源动力类培养方案的基本依据。
1. 中长期发展规划
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是:以保障供应为主线,实施“节能优先、供应安全、结构优化、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远近结合、分阶段部署,争取用三个15年,初步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节能优先战略 提高能源利用率是确保我国中长期能源供需平衡的先决条件,中国人口基数大,到下世纪中叶将超过15亿。无论是从国内资源还是世界资源的可获量考虑,中国只有创造比目前工业化国家更高的能源效率,才可能在有限的资源保证下,实现高速经济增长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水平。如果用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替代现有落后技术和设备,全部节能潜力可达目前能源消费量的50%,如用国内已有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落后设备的更新,总节能潜力可达目前能源消费量的30%。 (2)优化能源结构 从世界各国发展趋势看,工业化国家无一例外均采用了以油、气燃料为主的能源路线,逐步减少固体燃料的比例是世界各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系统成本,提供优质能源服务的必然选择。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维持着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结构,但随着消费量的增大,其弊端日益明显。 中国要改变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状态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由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巨大,优质能源所占比例过小,先进国家油气比例在60%以上,中国现在为20%,到2020年,水电和核电可分别占一次能源的10%和3.7%。可见能源供应优质化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去发展多种优质的清洁能源。从全国来看,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某些大城中可否先行,率先实现能源供应的优质化? (3)发展清洁煤技术 煤炭在未来几十年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因此清洁地利用煤炭必将是能源工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从长远来看,应减少煤炭在终端的直接利用,提高煤炭转换为电力和气体、液体燃料的比例,必须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 (4)适当发展核电 ,加快核电国产化 充分利用我国已经形成的核电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能力,以我为主、中外合作,以有竞争力的电价为目标,实现核电国产化。同时,积极支持我国自行开发新一代核电站工作,为“十一五”及以后核电的发展奠定基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4年度)”中,将核电及核燃料设备、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等也列为重点领域。 (5)保证能源供应安全 为了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降低进口的风险,拟采取以下措施替代石油:一是水煤浆代油,此技术应积极推广;二是煤合成液体燃料,现在中国分别与美国、日 本、德国等合作研究开发;三是生物质液化,可引进技术或进行合作生产;四是发展天然气汽车和电动汽年。 (6)提供优惠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从根本上来说,只有可再生能源才是清洁能源。因而,可再生能源是我们最终的追求目标。近年来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技术逐步趋于成熟,经济上也逐步被人们接受。欧洲一些国家拟在2011年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 的比例达到10%,中国政府也制定了1996—2011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要求 在15年中实际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数量从目前的近300Mtce增长到390Mtce。
2. 对能源人才培养的要求
上述我国能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今后5~10年内能源动力学科专业发展战略提出了以下几方面要求:(1)要大力培养具备洁净煤燃烧技术知识的人才。(2)要大力培养从事核电和水电技术工作的人才。(3)要培养具备从事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技术工作的人才。(4)要使所有培养的人才掌握节能理论与基本节能技术。(5)大力加强能源预测与规划人才的培养。五、我国能源动力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模式
1. 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体系
(1)多层次——根据我国当前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能源动力学科的人才层次可分为:博士-硕士-本科-专科。 (2)多规格——在本科层次中,根据学校的定位不同,可以区分为以下4种人才规格:1)研究型大学(更为确切地应为研究型专业)毕业生。2)教学研究型大学毕业生。3)教学为主型大学毕业生。4)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
2. 不同规格的培养目标初探
(1)研究型大学毕业生——培养学术型以及复合型(研究与应用)人才,是研究生考生的主要来源;专业教学内容可偏于通识(详细要求与规格待补充)。 (2)教学研究型大学毕业生——培养学术和应用型人才为主,部分学生构成研究生的考生源;教学内容以宽口径专业为主。 (3)教学为主型大学毕业生——培养应用型为主,部分学生为复合型,专业教学内容可以宽口径及大模块相结合。 (4)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培养应用型学生,专业教学内容以大模块为主。六、能源动力学科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建设课题
建议自己下去查查资料
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8.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力学 这个专业如何

路过,不是长理的,但是想说几句:

对于力学,你感兴趣的话就好学,不过要投入一定的精力。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振动理论等都是力学专业的必修课,基础打好了接下来干什么都容易。
我就是力学专业的,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就是因为自己比较感兴趣。难不难学在于自己的兴趣和付出的努力。
再说,即便是将来考研,出路也是很广的。
找工作的话,适应性也会很强,干得好的话工程师没问题的。
同是力学人,要有梦想和激情,加油!

9. 长沙理工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好吗我今年刚毕业,被哪儿录取了。

以前叫做长沙电力学院,就业的话还是不错的,这个专业的话,毕业去电厂了。主要会学的课程有微积分,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电站锅炉,汽轮机,热力发电厂,发电机组控制,热工自动化等,另外,还有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图,控制,电路,力学,C语言,数据库,网络等课程

与长沙理工大学工程流体力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州假山景观设计工程 浏览:862
哈尔滨工程造价招聘 浏览:937
建筑工程土建劳务分包 浏览:632
道路监理工程师 浏览:476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在本校吗 浏览:370
河北工程大学保研率多少 浏览:287
有学质量工程师的书吗 浏览:479
康乐县建筑工程公司 浏览:569
助理工程师二级 浏览:872
注册安全工程师初级考试时间 浏览:90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题研究 浏览:881
工程造价图纸建模 浏览:888
辽宁恒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93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 浏览:73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兴趣爱好 浏览:316
密歇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浏览:388
广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浏览:31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浏览:858
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管理条例 浏览:270
云南工程监理公司排名 浏览:673